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时间:2018-11-29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第一篇: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公司服务协议

公司名称

试剂耗材采购协议

协议编号:HC-2015-

签订地点:郑州市

签订日期:2015年 1 月 1 日 有效期:24 月

甲方:

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诚实

信用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具体协议。

一、采购物品和数量

1.甲方向乙方所采购的物品、要求、规格、质量等以编号为 的入围通

知书所附的入围物品清单为准(附件1)。

2.检验试剂及检验耗材采购数量以入围物品通知书所附品种数量为基准,按本

合同生效之日起15个月内甲方向乙方实际采购的品种数量结算。

3.乙方应按甲方的采购计划,及时组织供货,不得影响甲方正常检测使用。本

合同约定金额为(大写) 元人民币(¥ )。

二、物品的价格

在合同有效期内乙方提交检验试剂及检验耗材物品的价格必须是入围物品通知

书中确认的价格,本价格为甲方的入库价格。

三、质量标准

乙方交付的检验试剂及检验耗材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备验收检查。如发

现质量问题,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有效期

乙方交付物品的有效期应与申报文件中规定的有效期相一致。除甲方对有效期

另有规定,乙方所提供物品的有效期应在6个月以上。

五、包装标准

乙方提供的全部物品均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保护措施进行包装,每一个包装箱

内应附有一份详细装箱单。包装、标记和包装箱内外的单据应符合采购文件的要求。

六、配送服务

配送由乙方或乙方委托的配送企业负责,乙方按合同要求对甲方提供服务,每

次配送的时间和数量以甲方的采购计划为准。原则发出供货通知后 8 小时内送达。属急救及加急供货的应及时配送。乙方应保证所配送的入围品种与入围时的品种规格及生产企业相一致。

七、伴随服务

乙方或乙方委托的配送商应甲方要求提供下列第 3、4 项伴随服务。

1.物品的现场搬运或入库;

2.提供物品开箱或分装的用具;

3.对进货开箱时发现的破损、近效期物品或其他不合格包装物品及时更换;

4.在甲方指定地点为所供物品的应用进行现场讲解或培训; 5.

八、双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必须无条件采购本合同项下的入围物品。乙方无违约行为,甲方无正当

理由不得采购其他非入围物品替代入围物品。

2.甲方在采购合同清单物品时,如需改变采购计划应提前 5 个工作日向乙

方发出书面通知。急救物品和特殊采购的物品除外。

3.甲方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按实际入库的品种数量清单,在货物验收入库

后每6个月结算一次货款。

4.甲方在接收物品时,应对物品进行验货确认。对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质量要求

的,甲方有权拒绝接受。

5.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配送物品并提供伴随服务。但在履行合同的过

程中,如果乙方遇到妨碍按时配送物品和提供伴随服务的情况时,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将拖延的事实、可能拖延的时间和原因通知甲方。【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6.乙方就保证甲方在使用入围物品时,不存在该物品专利权、商标权或保护期

的争议,如产生争议其责任由乙方承担。

7.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转让其应履行的合同义务。

九、违约责任

1.乙方提供的物品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质量要求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

当赔偿损失。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15个月内,乙方交付物品出现两次以上质量问题,造成甲方经济或声誉受损时,甲方可以书面形式取消乙方入围供货资格,且三年内不得再次入围。

2.如果乙方没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配送物品或提供伴随,甲方可视情况

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乙方每延误 3 (天或周)违约金为迟交物品货款的 3 %,直至交货或提供服务为止。违约金的最高限额是合同总价的 30 %,应

付违约金累计达到或超过最高限额,甲方可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终止合同。

3.甲方无正当理由,延误物品入库或因其保管不当造成物品质量问题的,由甲

方承担责任。

十、免责事由

1.甲、乙双方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延迟履行或不能履行的,不承担误期赔偿或

终止合同的责任。

2.甲、乙双方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延迟履行或不能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

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乙方应尽实际可能继续履行不受不可抗力影响的其他事项,待不可抗力消除后,双方可通过协商在合同的期限内达成进一步履行合同的协议。

3.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

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同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十一、其他约定

1.由于甲方储存原因,造成物品超过有效期,乙方有权拒绝退换货,造成损失

由甲方负担。

十二、合同生效及合同有效期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自合同生效之日起24个月。

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17 年 12 月 30 日止。

十三、合同补充协议

经双方协商同意,甲方可以与乙方签订检验试剂及检验耗材买卖合同的补充协

议,补充协议不得违背采购文件及本合同的实质性内容。补充协议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合同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十四、合同争议解决办法

合同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协商或调解不

成,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可按照下列第 1 种方式解决:

1.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五、附则

1.合同的附件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附件内容的变更应采用书面形式。

2.乙方与委托配送企业签订的委托代理协议、乙方的服务承诺书等材料应提供给甲方。

3.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 乙方:

督检验中心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地址: 地址:

邮编:

邮编: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银行帐号: 联系人: 联系人:

电话: 电话:

授权代理人: 授权代表人:

【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2015年 1月1日 2015年

附件:1入围通知书及所附物品清单

月 1 日 1

第二篇: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政府购买服务与PPP的联系和区别

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发布者:郑逸 信贷白话 浏览次数:5281

作者 | 郑逸(兴业银行福建分行)

政府购买服务、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政府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两者都体现了: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两者在财政支出责任及财政预算管理方面都体现了公共服务资金收支“阳光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找和落地这两类业务,推动这两类业务是我们的侧重点。所以,本文开篇先阐述结论性意见: 然而,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区别。从我们做业务的角度来说,最想了解的是如何寻

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和PPP模式业务主要区别

政府购买服务业务——流程相对简单,还款来源直接锁定财政,可以将原BT类业务转化为政府购买服务业务,特别适合原融资平台企业转型为承接主体的项目,特别适合土地一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公路、桥梁、隧道等)、保障房(不含保障房配套的商品房)等具备显著公益性的项目,主要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短期资金压力问题,是短期内能够快速出成效的业务。 PPP模式业务——流程相对复杂,还款来源区分几种情况,还款来源中仅仅由政府付费及补助的部分锁定财政,不可以将原BT类业务转化为PPP模式业务,理论上适用范围可涵盖纯公益性、准经营性、纯经营性各类业务,但实操中纯公益性业务预计将由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占据主要地位,不仅要解决公共服务短期资金压力问题还要引入社会资本市场化的运营理念、经验和能力,更符合国家长远规划,是原政府类融资业务转型的必然方向,从长远看更具备战略意义。 两者存在微妙区别的来龙去脉详述如下,主要根据时间轴阐述。

一、国发【2014】43号文以前——地方政府融资主要依靠融资平台公司及传统BT模式

(一)BT模式大行其道

2008年之后2014年之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及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中央政府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该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由政府主导,但鉴于地方政府无法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投资,各地政府都充分利用所属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投融资。2009年以来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融资职能主要由各地的融资平台公司承担,项目的运作方式以政府委托代建及BT模式为主。

(二)BT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BT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个别地方政府有“滥用”BT模式的趋势,长远来看BT模式无法持续。主要原因有:

一是BT模式下地方政府信用与融资平台公司企业信用不分,政府性债务不断攀升。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了我国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超20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6.65万亿元。

二是传统财政体制仅按“收付实现制”编制收支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披露负债情况,BT模式强化了本届地方政府借款的冲动。传统财政体制一般只按年度编制财政预决算,仅按“收付实现制”编制收支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披露负债情况。所以当届的地方政府有冲动通过BT模式融资刺激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政绩体现在当届政府,但还款可能主要是下届政府的事。而地方政府换届后,新一届政府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堪重负,大量旧的债务使得财政捉襟见肘;一种是“新官不理旧账”,BT模式承接方应收政府的相关款项一拖再拖。 三是许多地方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许多地方原BT模式的还款来源极其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而201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一线城市及二线核心城市房价稳中有升,三四线城市房价及成交量齐跌。特别是某些城市当年在“4万亿”阶段“盲目建设”、“大干快上”,发动“造

新城”运动,大量基础设施项目还款高度依赖“新城”的土地出让收入,而伴随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新城”变“空城”,预期的土地出让收入落空。

二、国发【2014】43号文诞生——中央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

(一)中央政府一系列重要文件发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要求。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总体要求。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规定。

【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2014年9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即43号文),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2014年9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即45号文),全面部署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45号文中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内容呼应了43号文的精神。2014年10月23日,财政部根据43号文印发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方法》。

务管理,标志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二)43号文主要内容 国家出台的上述相关政策文件一脉相承,体现了在宏观政策上国家重点加强了政府预算与债

43号文就举债主体、举债方式、举债规模、举债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明确举债主体。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适度举债,市县确需举债的只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

二是规范举债方式。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一般债务,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专项债务,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同时,积极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项目建设并获得合理回报,既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也减轻政府举债压力。

常委会批准。 三是严格举债程序。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举借债务,必须报本级人大或其

43号文明确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

对以前主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建设的项目,规范后主要有三个渠道:

一是对商业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要与政府脱钩,完全推向市场,债务转化为一般企业债务;

【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二是对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公益性项目,要积极推广PPP模式,其债务由项目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举借和偿还,政府按照事先约定,承担特许经营权给予、财政补贴、合理定价等责任,不承担偿债责任;

三是对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确实需要政府举债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发行债券融资。

(三)此时PPP模式成为除发债以外唯一的政府类融资手段,同时中央暂未专门提及政府购买服务

PPP模式实际上由来已久,早年其在国内的具体运作方式是特许经营类的BOT模式,如深圳沙角B电厂BOT项目以及泉州刺桐大桥BOT项目。PPP模式经过了2002年以前的探索阶段和2003年-2008年的发展阶段,但在2008年-2009年BT模式“大行其道”以后步入了调整阶段。2013年之后,特别是2014年43号文发文以后,推广PPP模式上升为国家意志,PPP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

(四)中央政府对PPP模式寄予厚望,希望一揽子解决资金问题和管理问题

PPP模式不仅仅是单纯的融资模式,中央政府希望,在吸引社会资本资金的同时,将社会资本市场化的运营理念、经验和能力引入到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供给中,“一举两得”。

通过解决资金问题,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及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解决管理问题,将推动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机制。可见推动PPP模式是中央政府立足当下、筹划长远而布臵的战略任务。

三、关于PPP模式的一系列文件出台——PPP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一)PPP适用领域不断扩大

根据政府部门的发文来看,国内PPP的适用领域在不断拓宽。

政府部门发文的PPP适用领域

2014年9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指出,PPP模式的适用项目,应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等特点,各级财政部门应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

2014年12月,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指出,PPP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各地的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应优先考虑采用PPP模式建设。

上述表述虽略有差异,但财政部及发改委2014年的发文都从“市场化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两方面对PPP的适用领域进行了界定。而2015年5月,财政部联合发改委、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已不再将PPP的适用领域局限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PPP的适用领域已被明显拓宽。

(二)PPP适用主体不再排除原融资平台公司

财政部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中曾明确:本指南所称社会资本是指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可见财政部原口径中排除了本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为社会资本。

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2015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中措辞如下:大力推动融资平台公司与政府脱钩,进行市场化改制,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的,在其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臵并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前提下,可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方式,明确责权利关系。严禁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保底承诺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行变相融资。

第三篇: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与服务质量

评价研究

摘 要

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针对中国的高速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行研究,对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近十年来,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国陆路、航空、水路交通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迈上新的台阶的关键时候,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在审视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远景需求的适应性,全面认识我国高速公路的功能和价值,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我国高速公路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主要内容:

(1)阐述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研究;

(2)分析了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因素;

(3)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的几个问题;

(4)根据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research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for China's highwa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ver the past decade, along with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ur land, air and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has experienced a historic leaps and bounds. Critical time highway construction has made a historic leap in our country, to a new level, and a major issue is that we need to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to examine highway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highway on the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ation demand adaptability social visio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the highway to more accurately gras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highway.

The main contents are:

(1) describes research freeway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2)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road capacity and service quality;

(3) analysis of several issues China highway;

(4)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the highway, made several suggestions.

KEYWORDS: Highway; capacity; QOS; Evaluation

目 录

摘 要 ........................................................... ii ABSTRACT ........................................................ iii

1绪论 .............................................................. 1

1.1研究背景..................................................... 1

1.2理论基础..................................................... 2

1.2.1交通流理论 ............................................. 2

2高速公路通行能力 .................................................. 3【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2.1高速公路含义................................................. 3

2.2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 4

2.2.1通行能力 ............................................... 4

2.2.2高速路通行能力分析 ..................................... 5

2.3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5

2.3.1公路条件 ............................................... 5

2.3.2交通条件 ............................................... 5

3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系统分析 .......................................... 6

3.1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基本概述................................... 6

3.1.1服务质量的概念 ......................................... 6

3.1.2高速公路服务质量 ....................................... 7

3.2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7

3.2.1交通状况因素 ........................................... 7

3.2.2道路状况因素 ........................................... 8

3.2.3安全性因素 ............................................. 8

3.2.4交通管理因素 ........................................... 9

4中国高速路问题及对策 ............................................. 10

4.1问题........................................................ 10

4.1.1高速路建设问题 ........................................ 10

4.1.2高速路收费问题 ........................................ 11

4.2建议对策.................................................... 12

4.2.1实现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 ................................ 12

4.2.1完善交通规划内容,提高设计质量 ........................ 13

4.2.3提高高速路安全性 ...................................... 14

结论...............................................................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0.44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82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7.08万公里,增加0.28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46.13万公里,增加3.67万公里。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全国每年将建成高速公路8000-10000公里,中国高速公路正处于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考察国外发达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史,高等级公路建设都有一个集中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大约40-50年时间。分析认为,中国的高速公路步入发展期,预计这一期间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高速公路是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为汽车交通提供特别服务的基础设施,经过7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0万公里,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构筑起与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审视世界高速公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以“快速、安全、经济、舒适”为特征的高速公路如同汽车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影响着它所服务的每一个人和触及的每一寸土地,高速公路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和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近十年来,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国陆路、航空、水路交通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迈上新的台阶的关键时候,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在审视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远景需求的适应性,全面认识我国高速公路的功能和价值,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我国高速公路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四篇: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江淮汽车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作 者 姓 名 徐 文 强 学 位 类 型 专 业 硕 士

学 科、专 业 物 流 工 程

研 究 方 向 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

导 师 及 职 称 杨 善 林 教授

2011年5月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摘 要

我国的汽车市场持续繁荣发展。2010年,我国汽车生产销售双双刷新全球汽车产销记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第一大国。汽车整车产销持续火爆局面顺理成章向被经济学家称为汽车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奶酪”的“汽车后市场”(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转移。这一崭露头角的“后市场”向国内外厂商们展示中国汽车行业又一新利润增长点的同时正以迅猛的速度朝着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可以预见作为维修服务物质基础的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的需求量将高速增长。另一方面,面对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服务要求的提高,汽车生产商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配送汽车售后服务备件。这对我国不完善的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要实现汽车备件快速、准确、合理的物流配送,合理的建设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是首要工作之一。但是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的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成本回收需要较长的时间,一旦选定后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流系统的层次结构,而且很难改变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因此,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从整个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过程的角度来看是否合理,是否能提高整个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过程的工作效率,降低整个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的运行费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一种组合式方法。首先提出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现状;接着研究了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及物流配送中心的相关理论,然后研究了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相关理论,包括选址的内涵、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集SPSS聚类和基于熵权与AHP的TOPSIS的组合选址方法。最后利用本文建立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以安徽江淮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为例,具体说明了方法的使用流程,并通过计算,验证了该选址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字:汽车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目 录

摘 要 ..................................................................................................................... - 1 -

第一章 绪 论 ...................................................................................................... - 4 -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 4 -

1.2研究现状 .................................................................................................. - 5 -

1.2.1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现状 ................................................. - 5 -

1.2.2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 6 -

1.2.3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现状 ................................................ - 8 -

1.3论文研究方法及章节安排 ........................................................................ - 9 -

第二章 论文的相关理论 ...................................................................................... - 11 -

2.1物流与配送概述 ..................................................................................... - 11 -

2.1.2 物流概述 .................................................................................... - 11 -

2.1.2 配送概述 .................................................................................... - 12 -

2.2 物流配送中心概述 ................................................................................ - 12 -

2.2.1 物流配送中心概念 ..................................................................... - 12 -

2.2.2 物流配送中心功能 ..................................................................... - 12 -

2.3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概述 ......................................................................... - 14 -

2.3.1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概念 .......................................................... - 14 -

2.3.2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问题分类 ................................................... - 14 -

2.4本章小结 ................................................................................................ - 16 -

第三章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基本问题 ..................................... - 17 -

3.1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内涵 ........................................... - 17 -

3.2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基本原则 ............................... - 17 -

3.3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 - 18 -

3.3.1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的特点 .................................................. - 18 -

3.3.2 确定选址影响因素 ..................................................................... - 20 -

3.4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基本程序 ............................... - 21 -

3.5 本章小结 ............................................................................................... - 23 -

第四章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及求解分析 .......................... - 24 -

4.1需求区域划分 ........................................................................................ - 24 -

4.1.1 K-均值聚类法 ............................................................................ - 24 -

4.1.2 算法分析 .................................................................................... - 25 -

4.2 备选需求点综合比较 ............................................................................ - 27 -

4.2.1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指标的确定 .................... - 27 -

4.2.2 基于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的TOPSIS法综合评价 .......................... - 28 -

4.3 本章小结 ............................................................................................... - 33 -

第五章 实证研究—江淮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 - 34 -

5.1 江淮汽车新建售后服务备件本文物流配送中心背景 ............................ - 34 -

5.1.1 江淮汽车公司简介 ..................................................................... - 34 -

5.1.2 江淮汽车备件物流的现状 .......................................................... - 34 -

5.1.3 成功案例-一汽大众备件物流配送中心 ..................................... - 35 -

5.2 江淮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过程 ................................... - 36 -

5.2.1江淮汽车需求区域划分 .............................................................. - 36 -

5.2.2备选城市方案综合比较 .............................................................. - 42 -

5.3本章小结 ................................................................................................ - 4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 49 -

6.1 全文总结 ............................................................................................... - 50 -

6.2 研究展望 ............................................................................................... - 50 -

参考文献 .............................................................................................................. - 51 -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刷新全球汽车产销记录,较上年增长37%,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第一大国。汽车是一种耐用消费品,需要经常性的服务,每一位车主都会免不了成为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消费者,因此汽车整车生产销售持续火爆局面将顺理成章向被经济学家称为汽车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奶酪”的“汽车后市场”(相对于整车销售市场而言)转移。可以预见作为维修服务物质基础的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的需求量将高速增长。

一辆完整的汽车由一个一个的总成、分总成和单个的零件组装起来。在汽车维修或保养工作中,为了恢复或提高汽车的性能,需要新制的或者复修的零件来更换己损坏或磨损的旧件,为了缩短汽车维修或保养停歇时间而储备的汽车零部件,统称为汽车售后服务备件。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是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正常的保养、维修以及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大修所需要的包括周转件和索赔件在内的所有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的供应过程。其主要是指汽车售后服务备件供应商或者汽车生产商以汽车备件供应流通为主,是以通过对客户的要求快速做出反应来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物流活动。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一般贯穿整条供应链,依次经过供应商、生产商、代理商(特约服务站)、最终用户四个主要环节。它是汽车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售后服务市场的主体,其意义与汽车制造和销售同等重要,尤其是伴随着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从高利润时代逐步进入微利时代。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及售后服务已成为国内汽车企业谋求利润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被誉为汽车物流大市场中最后一块“蛋糕”。

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汽车现代物流体系的形成,降低汽车售后服务备件加工、包装、运输、配送等费用,提高配送效率,对促进我国汽车后市场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汽车生产商面对瞬息万变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及时的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汽车备件,对提高汽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对提升我国汽车后市场整体服务水平也具有重大意义。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配送中心由于集中了备件的加工、仓储、配送等大部分物流功能,并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自动化物流设施、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等对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的加工、储存、分拣、配送等业务进行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使汽车售后服务备件从生产线到服务市场的整个过程高效、协调和有序,且能够降低整个汽车备件物流配送的成本。

快速增长的汽车后市场和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都要求汽车生产商必须能

第五篇: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 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

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

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M.Lambert)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

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

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

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

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

①企业物流研究

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

②区域物流研究

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

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

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

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

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

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

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

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

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

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

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

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

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

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

第六篇: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中国灾备标准和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灾备标准和产业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信息化战略的逐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中国信息化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农业、工业、科技、教育和国防等各行业信息化水平正稳步提高;重大信息化工程(诸如“金税”、“金审”等以“十二金”为代表的金字工程)进展顺利、成果显著;中国电子政务系统广泛应用。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信息化国家。

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的是“信息获取、使用和控制”已成为了信息化发展和完善的核心,相应地,信息安全和保护就演变成国家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影响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必将成为信息化国家2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家高度重视,对信息安全的体系、模式和战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正式发布了文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从技术上看,信息安全可以分为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4个层面:其中,物理安全围绕着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物理装备及其有关信息的安全;运行安全围绕着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和运行状态的安全;数据安全围绕着数据(信息)

的生成、处理、传输和存储等环节中的安全;内容安全围绕非授权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安全。显然,物理安全

服务能力包括配送服务、伴随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可具体阐述供货时间、免费质保期、网点数量、人数、构成供应方案措施、应急供货和退货等。

http://m.gbppp.com/jd/501146/

推荐访问:配送供货能力描述 迪卡侬退换货时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