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时间:2018-08-23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第一篇_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学生

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学生(转载)

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学生 [教育随笔]

这是我十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现在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我觉得,我们应该对学生(孩子)再认识,这有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和成长。

之一: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功

科学家作过这样的研究:他们教5只猕猴做动作,其中3只猕猴学会了,另两只猕猴没学会。是不是这两只猕猴蠢一些呢?科学家换了一种方法来教这两只猕猴,这两只猕猴也很快学会了。研究者用多种方法,多只猕猴进行了反复试验,得出一结论是:猴子的聪明程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教会猴子做动作,关键是要找到相应的方法。这一研究,对于教育者如何正确看待和教育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在学校,我们习惯于把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分数”。这种单一标准评价学生的方法,容易扼杀学生个性,阻碍学生的进步,使优生片面发展,“差生”畸型发展。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的不应是学生天赋和智力的差异,而要认识到学生成功的内容、方式、途径和程度会有不同。一次我听学生上课,老师点了一名没有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班上有举手的同学抢着说:“他没举手,他不会答。”但是,这位老师说:“他虽然没有举手,但我相信这位同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老师坚持要这位同学答问,果然,这名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这位老师表扬这名学生,要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后来,老师告诉我,这名学生平时从不举手发言,自从有意点他发言,并给于充分的鼓

励之后,他课堂发言变得踊跃了,人也变活跃了。我想,如果老师不关注这样的学生,也许这类学生不会有口头表达锻炼和展示成功的机会。

我们不要抱怨自己的学生(孩子)比别人差,如果他们没有获得成功,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我们没有给学生(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二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学生(孩子)获得成功的优势因素;三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使学生(孩子)成功的有效方法。

我读过一则小资料,科学家研究,人出生时,脑细胞的数量、质量差异不大,后来受遗传因素和主要受后天外界刺激,脑细胞的链接速度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人的不同智能优势和智力差异。这一研究进一步说明,人的智能不是一个模式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学生:教育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会成功,用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方式去促使每个学生成功。

之二:“用人之短”的启示

一次出差,我在一个宾馆里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宾馆院子里扫地的是瘸子,在餐厅洗碗的是驼背。按常规,宾馆都十分注重员工的形象,但这个宾馆为什么要请这些有残疾的人来从事这类工作呢?我带着疑问访问了宾馆的经理。

这个宾馆的经理对我,大家都习惯于用人之长,但我要用人之短。他说:“瘸子扫地,一步一步实实在在,扫得非常干净;驼背洗碗,免去了常人弓背弯腰之苦,碗也洗得干净。同时还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机会,这何乐而不为呵!”

听了经理一席话,我深有感触,这哪里是“用人之短”啊!这是在变“人之短”为“人之长”。由此我想到,“用人之短”对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般都特别喜欢那些听话、守纪律、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上课发言、参加竞赛活动、当干部、评优等方面受到激励的机会更多一些,这可谓是“用人之长”。但是,我们对那些“不听话”、“有缺点”、“犯过错误”、“爱给老师找麻烦”的学生,往往是批评多,“用”得少,其个性受到忽视,至使“短”会变得更短。【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教育的成功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实质就是学生由“短”变“长”的过程,教育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短”。其实有些学生的“短”,在某些方面也许就是学生的“长”。例如,有的学生能带领一批学生去做违反教师意愿或冒险的事,这是他的“短”,但这样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如果选他当组长,当班长,使他的能力得到正确的发挥,“短”就会变为“长”。又如,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课时,随意插问,不举手就抢着发言,教师往往认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当作学生的“短”,予以制止纠正。殊不知,这样的学生听课最认真,最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千万不能治“短”而抑了“长”。

我们要向那位经理学习,教育中要敢于用学生之“短”,善于用学生之“短”,树立全面、正确的学生观,学生的“短”便能变为“长”。

之三:教育中的理与情

我见过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拾到一个皮包,里面有1000多元钱和一些证件。学生通过证件寻找到失主,送还了皮包,失主将感谢信送到学校,班主任才知道这件事。但是,这名学生当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纠葛,打了一架,于是,班主任在班上宣布,该学生将功补过,这次不表扬,也不批评。班上的同学也认为老师这样处理合情合理。我细细想来,总觉得不太合适,那么,我们应怎样认识教育中的理与情呢?

上述事情中,拾金不昧与打架是品德行为中的两个方面。拾物还主的良好品德行为,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发展优良品质,激发道德行为的重要教育因素,如果用它来补了过,使我们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施教机会。这于情于理都不通。

当前,教育中情与理的矛盾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理通、情不通。教育者对教育的原则、内容等这些“理”是掌握得比较好的。怎样把这些理教给学生却是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有的老师习惯于采用说教,强迫、甚至体罚的方式要求学生接受,虽然教育内容是正确的,但容易割裂师生情感,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堂体育课,有名学生没有穿运动鞋,教师发现后,要这名学生赤着脚站在操场边上不让上课。要求学生上体育课穿运动鞋,这是合“理”的,但是这位教师的粗暴教育方式使这名学生以后每逢上体育课就不来上课,师生间产生了对抗情绪。中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接受教育时,一般首先注重的不是内容是否合“理”,而十分关注教育方式是否能够接受。有些学生明知老师说的是对的,但由于方式粗暴,产生心理情绪干扰障碍,或无言反抗,或公开对抗。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十分注重与教育对象的情感沟通,只有情通理通,教育效果才会好。

二是情通,理不通。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关心学生与学生情感相通的教师就是说 错了,学生也能接受。有的教师把学生新奇的行为当作错误来纠正,有时自己没有充足的“理”,只好以情代理来开展教育工作,这样的教育害处更大。

有名学生 捉了一条小四脚蛇,装在瓶子里带到 学校,老师发现后,马上找他耐心讲道理、讲危害,这名学生非常感谢老师的教育,立即检讨并改正“错误”,把蛇丢掉。后来了解,这名学生学习《爬行动物》一课后,对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抓了小四脚蛇来进行观察。但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把学生的探究行为当成错误予以纠正。这尽管合情,但不太合理。说不定因为这一“纠正”,便永远扼杀了这名学生的探究热情。“情通,理不通”这一问题,向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更新教育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第二篇_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怀揣着一个教育的梦想,十八年前我意气风发地走上了自己眼中那神圣的岗位。“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这个神圣的光环下面,我努力并实践着。做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做春蚕,吐丝不倦,任劳任怨。直到今年,我有幸拜读了卢志文校长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后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职业,教师不能局限于做蜡烛、做春蚕,而应做朝霞做祥云,要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我!同时,要用事业心托起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道路。要做一个给孩子满分,让孩子满意,是孩子满足的好老师。

韩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那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天的教师,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了。正如卢志文校长对现代教育的理解:“教育就是让人不为别人所愚,进而不被自己所愚的漫长过程。”“教育是教会学生和自己懂得取舍的过程”“教育是教会每一个个体追求幸福的事业”“教育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教育是造反以外穷人翻身的唯一途径!”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震撼着我启迪着我今天如何做老师。每想到这些语句,就会心潮起伏,联想现实激动不已!

老师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好了吗?每年的新学期伊始,有多少成绩优异的学生投入了别的学校的怀抱,而没有就近选择!这是什么?这是对我们的否定,是对我们的不信任!这是我们教

育者的痛啊!我们也很辛苦,也很努力。为什么换来的却是家长的不信任?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总结。通过读卢校长的书,我领悟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是做好教师的重中之重啊!因此,课改之路势在必行!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学如“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这也应该是我们课改的精髓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由被动到主动地学,才会让高效课堂变为现实。要知道:“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1乘100远大于100乘1”!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改变观念,勇于标新立异,并给学生表现自我才能的时间和机会,绝不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提高教育效率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成绩提高了,家长才会放心的把孩子交到我们的手上。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的话,关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练习!没有喘息思考的空间,何来提高教学效率之说!记得网络上流传过一首作业歌:

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

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

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作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下写作业。 笑过之后,我们可曾想过这些诗句背后的辛酸?

老师们,提高学习成绩不能只靠那堆积如山的作业呀!我们应该把握住我们的课堂。让课堂高效起来!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学生如此,教师亦是如此!我们今天就应做这样的教师!正是:

不做春蚕做朝霞,成就别人自亦夸。

传道解惑兼育人,事业责任两手抓。

教育科研双重乐,身正令行学无涯。

杏坛絮语取真经,做好教师惠万家!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第三篇_今天_我们如何爱学生

今天,我们如何爱学生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样的话:“医生拯救人的生命”,“教师拯救人的灵魂”。也曾听到过许多对老师的赞美:老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所以,当我有幸成为一名教师时,如何对孩子献出自己的爱心,便是我最为关注的事情了。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孩子的是一方净土,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有时,成人不经意的一名话乃至一个动作,都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中时,同时也是把信任和责任交到了教师的肩上。做教师的要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在师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怎么爱学生呢?我认为有这样的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对待学生的爱不能是溺爱。对学生我们不能一切包办,更不能代替,要多给学生们锻炼的机会,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越俎代庖,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品质。

第二,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来教。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不要因学生的容貌、性别、成绩、家长的职位、家庭的贫富等差异面左右我们对学生的态度,左右我们对学生的眼神和语气。不能把学生当作自己获得荣誉、奖金、礼品、金钱的和手段。我们要特别关爱那些贫困生、后进生、有心理障碍或智残的学生,多给予他们温暖,不知疲倦地引导、教育、鼓励和帮助他们。

第三,多观察学生,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换位思考。尊重所有的学生,把他们都当成各具特色的、有待进步的“人”来看待,学会欣赏他们,找出其闪光点,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让他们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道理。作为老师,你要想到你的一句挖苦一句嘲笑,都有可能带给学生终生的屈辱;有时你的教鞭打的是他的身体,但伤的却是孩子的尊严。我看到过许多老师打骂学生的事,原来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完全可以通过正面教育来解决问题的。一个教师如果因学生说错一句话、迟到一次、课上讲一次小话、自习课偶尔的一次打闹、不经意的一次或几次不交作业、上一次网等等小事而气急败坏,甚至体罚孩子,不仅显得小气,而更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作为老师,在学生犯错时应该注意处理的方式,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爱,并不排除严,要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爱得得体,严得有度。

第四,我们要用孩子眼中的爱、需要的爱和方式去爱,而不是用成人式的爱去爱学生。现在不少的老师给予学生的是成人式的爱,格

式化的爱,是母鸡呵护小鸡式的温室里的爱,是操心过度不给学生多少自主和自由的爱,所有的这些哪是学生需要、甘心接受的爱呢?学生需要的是朋友式的、平等型的,宽容式的,在玩中交流式的爱,所以我几乎天天都要和学生玩一段时间,偶尔开开玩笑,有时还相互捉弄,每一届的学生都和我相处得非常的融洽。

第五,自我修养。有句话说,师高弟子强。作为老师没有一桶水哪能教有半桶水的学生呢?老师的修养不够,教出来的学生又有几个是有礼有节的?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做学生最好的服务者。同时,还要善于自省,所以几乎每天我都要“三省吾身”。想想自己有哪些还需要改进的?哪些怎么做才能更加的完美?每一天都要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给学生。这,也是爱学生,最能赢得学生的最好方法。

作为老师,只要你每天用心去与学生交流,每天俯下身子,你就一定会聆听到爱的声音!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第四篇_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

今天我怎么做教师

教师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崇高的荣誉。现代不少人也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百花园中的辛勤园丁等等。教师职业无尚光荣,理应受到社会的崇敬和尊重。然而教师要完成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却任重道远。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继往开来、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蓬勃发展的新世纪。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当教师?

一、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想,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的境地。

敬业和奉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奉献,就是一心一意为学生,为教育事业、为社会、为国家、为整个民族做贡献。我们教育战线上很多模范教师,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受到社会尊敬,是因为他们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地为社会为民族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奉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一个教师如果真正做到了奉献,他在工作中就能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学生、奉献社会。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很喜欢一首歌中唱的:“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是热爱教育,那么他只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曾经有人向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讨教成功的秘诀,斯霞老师动情地说:“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我全身心地爱着我的学生。”

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生之心:爱学生,才能爱上这三尺讲台,才能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去追求。有了这层“爱”的底线和精神支柱,她便会主动地钻研、敬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这层“爱”的底线和精神支柱,她便会自动地实践“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学生都是寄宿,对于寄宿在校的学生,学校就是他的家,教师的爱心更是特别要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我们秀洲现代的许多教师的关怀都是无微不至的:气温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当学生身体不舒服,提醒学生“按时服药”,打球出汗了,提醒学生“赶紧擦擦洗洗把湿衣服换了”。

身心处在发展变化阶段尚未成熟的学生,不仅需要温暖、关怀、尊重、信任,更迫切地需要爱。哪怕一句温暖的话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个星期的好心情,或许可以改变他的一生,还能使他们懂得用真诚之心去爱周围的人。是的,我们要用爱赢得学生的信任。给他们一声赞美、一个问候,把对他们的“反感”换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三、从个人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实创新,开拓进取

一个教师最能吸引学生的是教学。

身为教师,要让学生信服你,你首先得有渊博的知识,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最好还在不断地增加。

因为,水之积也不厚,负大舟也无力。打铁先须身板硬,这就要求做一名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遂独到的教育学思想。

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有着太多的不同,当今的教师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必须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会做学生工作,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树立新理念。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的双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能力是

教师的双足,教学相长,终身学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是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让我们这些塑造学生灵魂的教育者们,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第五篇_今天的我们怎么做教育

今天的我们怎么做教育

我们常常会不满于当今的社会的许多现状,抱怨现在的人不够文明,不负责任,不会做事,甚至性格脆弱极端,动不动自杀杀人等等„„所有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从我们的校园走出去,没有一个不接受过我们的教育。

办学做教育,我们制造的是很特殊的产品,不是现做现用,而是十年、二十年以后才用。我们认认真真教孩子知识,不教孩子做事,孩子走出社会不愿做事,所以工厂招不到工人;我们辛辛苦苦帮孩子挣分数,不教孩子做人,孩子长大后没爱心,没孝心,没功德心,很自私,很懒惰,家庭和社会都没了指望。

我们做教育,脑袋应该清醒,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这是比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教育核心。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涵盖了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涵盖了育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施课程计划,实现课程目标,是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而我们的每一位老师站到讲台上的时候,更多的是就知识教知识,至于所教的是否是学生未来的所需,几乎是没有概念的;我们的每一场考试,每一张试卷,给学生的每一个分数,与学生的未来有何关乎,也很少有人去考量的;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产品),从学校走出去后,生存状况,在家庭、社会中创造怎样的价值,是很少有学校去跟踪调查的。

责任与习惯培养占据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这已经被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所验证,并被教育理论家所一致推崇。但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还应受社会责任感的支配,才能很好地在服务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换言之,一个人能以服务社会、发展社会为己任,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个人发展的空间。这就是火炬率先于全国教育领域,把培养责任与习惯做为孩子未来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素质价值来追求之所在,也是所以能被确定为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价值之所在。十年来,无论是世界局势的变化,还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新课程标准,新修订的《教育法》,也都应时代要求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而火炬育人目标的这一价值取向,不仅没有悖时而遭遇淘汰,反而越来越被认可、被肯定,越来越凸显其发展社会与发展个人高度统一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习惯”培养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一是符合了一切孩子的发展,所有的孩子未来可持续地生存与发展,都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习惯,所有的孩子也都能通过责任与习惯的培养获得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质。二是符合了孩子的一切发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人生短暂,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让孩子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学什么能够一生都受用呢?我们在孩子的心中装进责任,装满责任,孩子无论学习、生活、工作,对己、对人、对社会,都会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我们让各种良好的品质都成为孩子的习性,成为孩子肢体的延伸、自然的表现,孩子无论做事和做人都能习惯性的规矩和优秀。【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学生不是容器,灌输是做不成教育的。学会、养成、觉悟,都必须通过我们的有效引领,让学生投入其中,参予其中,在自己亲历的活动中体验、成长。一切教育都要寓于活动之中,一切活动都要努力让学生“动起来”,教育才能成正果。

一、动,要全动。我们的教育不能满足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每个孩子都是唯一,失去了机会,就永远不可能重新再来,全员参加,才能全员受益。因此,动,就必须努力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火炬的教育活动是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融入其中。刚才的激情校园大家唱,1300多名师生一起动了整整半个小时。2003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期“激情广场大家唱”。当时,我们一看到这个节目就觉得这是一项种很好的、能够普及的、所有人都能参与的活动。于是,我们就把它引用到学校来,就把它变成“激情校园大家唱”,一个星期一场,每场都有主题。

例如,到“三八节”时,唱献给妈妈的歌,把所有古今中外的、少年经典的、感恩母亲的歌都唱遍了,唱得所有的孩子心里充满对妈妈的爱,唱得所有的妈妈搂着孩子热泪盈框,唱得所有的年轻教师都想妈妈,从场上一下来,冲进办公室拿起手机给妈妈发条信息、给妈妈打电话„„

这样的一种活动,没有说教的、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有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震撼孩子的心灵、震撼所有人的心灵。无论是运动会,无论是当班长,甚至国旗下讲话,我们的教育活动都是全员参加的。

二、动,要主动。学生是未来家国的主人,现在就必须是学校的主人,当学校的家,做学校的主。曾有一则报道说,某机构对全国400名县处级干部进行成长背景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400名县处级干部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学历层次,成长经历,唯一相同的是这400人在学生时代都曾经是学生干部。在学生时代有否得到重视培养,有否得到锻炼展示,对其一生能否先人一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制定了学生在校十项权利,把包办代替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尽最大限度地把整个学校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场地,在承担责任中培养责任心,在做事中学会做事,在主人的角色中学会做主人。这里特别提的是我们大做“值日班长”、“值周班级”的文章。

1、值日班长:⑴打破班干部成为个别学生专利的习惯,人人都有担任值日班长权,人人都当值日班长。⑵根据不同年龄能力,制定值日班长职责,每个学期有所增减,并利用班队会课开展全班性培训,要求学生:①管好自己,做好榜样;②树立集体观念,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③承担值日班长责任,履行值日班长职责,组织开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⑶过程指导监督、评价:①小学部每天8分钟班务会,初中部每班黑板报设一栏目,专供当日值日班长向全班汇报自己所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年段长在段情反馈中评价各班值日班长的工作,让权利接受大家的监督,也让学生感受值日班长是责任,是服务。②每周一班队课用10—15分钟交流值日班长工作经验,评出上周优秀值日班长,不断刺激强化值日班长的责任意识,提高值日班长的工作能力。③每月班主任开展一次培养值日班长研究交流,提高班主任的培养意识和指导能力。

2、值周班级:把整个学校交给一个班级来管理。值周班队提前一周的周一班队会课做动员号召,布置学生寻找岗位:如安全岗、保洁岗、节能岗、评价岗等。周五读书课,或导优辅差时间汇报寻找岗位及调整指导确定岗位。

当周的周一班队会课交流汇报如何履行岗位职责,为全校做好服务工作,周五结束后汇报:⑴自己的履职情况;⑵本班队当家当得如何;⑶发现学校师生好人好事和不足之处。⑷给下一周当家班队提出什么建议。

除此之外,我们还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时时处处有机会承担责任,如升旗仪式从主持到主题演讲都让学生承担;每周一场激情校园大家唱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小主持人;每年的大队委、团干竞选,评委是由各班推选的代表担当的,候选人是由学生推荐的,候选人竞选演说要求侧重两个内容:⑴如何管住自己,做好表率;⑵为学校集体、老师同学尽

责,做好服务。当选的团队干部还应定期向大家做述职报告,接受广大队员、团员的监督。 这些工作的开展,让孩子在实践岗位中体验和感受自己的责任,培养好习惯,锻炼能力。这很受学生的重视和家长的在乎,也辐射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诸多方面,既作用于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作用于学生责任习惯的培养,也为学生将来的自主、主动作为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我校现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名学生,是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学校,台商子女、海归子女尤多,许多台商、海归放弃政府的照顾优惠,选择火炬,就是冲着我们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有许多机会让孩子得到锻炼和展示而来的。

三、动,要会动。学生要学知识,要考出高分,这是我们都在努力的,也是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块基石。但我们的许多老师更多地是想到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没有想到学生学知识需要什么支持。其实,知识的学习不是靠灌输的,是需要学生多方面的品质来支持的,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因为缺乏责任心,没有坚持力,学习不用心,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内心世界不丰富,大脑信息储备匮乏等。用这样的刀,误了砍柴工是必然的。

我们重点通过学生养成“每日一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责任与习惯,综合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全校学生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每天围绕着“今天,我发现了什么?”,“今天我要感谢谁?”这两个问题来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是简单易行,容易做到的一件事,但在简单的背后蕴藏着我们的深深的用意:

1、人的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我们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培养责任心,任务性的要求让学生天天挂心着要做这件事。有了责任心的孩子,学习是主动的,无需逼,无需压,即使有问题、有困难,也会千方百计去排除,去克服。

2、责任习惯的培养要从学生最容易改变的地方开始,“每日一记”简单易行,一至九年级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做,而且都能做。

3、责任习惯的培养重在坚持,“每日一记”看似简单,但天天记,需要多么大的坚持力,它可以很好地培养持之以恒的毅力,能坚持天天记的孩子,便有了支持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发展的可贵精神——“坚持力”。

4、责任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反复的训练,更需要科学的指导。一个简单的方法,两个简单的问题,但内容是不可天天重复的,语言的组织表达需要不断地丰富,看待事物的角度、方法,对事物的判断力等都需要引导,尤其是要日复一日的坚持,更需要及时鼓励和帮助,因此,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5、责任和习惯的培养具有迁移性,用“每日一记”的方法可达到“一举多得”的妙用,培养学生支持知识获取的多种品质。因为,这个方法融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⑴学习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一是每日要记,难为无米之炊,促使孩子有意注意,在乎身边的一切事物。世上最怕有心人,留心了,不仅对事物敏感了,观察能力增强了,身边的一切信息都纳入视觉,积累在脑子里,拓展为书本以外的教材,见多识广,久而久之,量变就能引发质变。二是孩子在学习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今天我发现了什么?”天天寻找发现,便能善于发现。三是天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三千多个汉字,天天排列组合,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思考、归纳、记录等习惯与能力。

⑵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今天我要感谢谁?”引导孩子天天感恩,慢慢地,孩子就能用爱去感受爱着自己的一切,用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去创造美好的世界。许多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去看待是很重要的,当一个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即使是困难、挫折、批评、惩罚,在他的眼里,都是上帝恩赐于自己的磨练,都是成长历程中的必须,只有经历了才能成长。天天记录要感谢谁,既培养感恩的责任,也使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同时,这种情感的培养,让孩子有生命更有热血,胸中激情澎湃。也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才能写出荡气回肠的文章来,才能才思敏捷赋有创造力。更有益的是,“每日一记”成了老师对学生的心灵、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的一扇透亮的窗户,从而,老师可以很好地调节策略,有地放矢地施教。

我们的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记,但记的是对学生“每日一记”的研究。这项工作启动很容易,坚持下来并让学生有长足的进步是很艰难的。因此需要研究者和教育者的介入。厦门市教科院科学规划办的科研员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实践研究,每月召开一次交流研讨会,针对“每日一记”诸如没内容可记,像记流水账,难以坚持等棘手问题展开研究,及时调整策略。在方法内容上从任由学生记,到逐渐地转向提供一定的主题范围给学生自主选择,至少让中下生找到关注点,解决“无米之炊”。在评价上辅以表彰、奖励,设立“坚持之星”、“进步之星”、“观察之星”等奖项,每月评比奖励,尤其是千方百计寻找每位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肯定鼓励。

“每日一记”很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我们经常以班为单位围绕着“每日一记”开展假日亲子活动,让孩子们放声为父母朗诵自己的每日一记,把最精彩或最满意的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每日一记抄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爸爸妈妈,年轻的爸爸妈妈不能不惊喜孩子的进步,不能不感动孩子的成长,不能不对“每日一记”这一件教育小事刮目相待。二(1)班的一位家长,把孩子一学期的每日一记编辑印刷,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孩子,并印刷了一千多本,赠送给全校家长。我们还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记“每日一记”,利用家长会开展“亲子交流每日一记”活动。

在开展“每日一记”的养成教育中,我们重于责任和习惯的培养,似乎丢开了分数,但在这项活动中孩子得到多方面的谐调发展,其实最终并没有拉下文化课的学习,反而让孩子赢得了分数,因为在“每日一记”所形成的责任、习惯和各种品质、能力,很好地迁移到孩子的其他一切学习上。我校初中部创办八年毕业六届,连续六年中考成绩远远高于全市均分线,创造了50%以上学生考入省一级高中的优异成绩,其中,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市公民办第一。这也让学校赢得了生源,赢得了生存和发展。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四、动,要多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只是一次或一阵子,不要指望吃一顿满汉全席就能长生不老。厦门创建文明城市,每一轮国家级评比时,全社会都会重视起来,开展很多很有效的文明宣导教育,所以厦门总是以高分获奖。可惜的是检查团一走,这些宣导教育活动也就停下来,市民的文明素养并没有多少提升。激情校园大家唱,育人功效很好。第一,让孩子又唱又跳,载歌载舞,不要小看,半个小时所有孩子的运动量不亚于一节体育课,用歌声舞姿替代枯燥的大课间体锻,这种活动,比一般的运动功效更好,甚至能把体内的毒素,不良的情绪、压力都渲泄出来。【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第二,每场都有一个主题,让学生唱遍中外少儿经典歌曲,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种活动润物细无声,重熏陶感染。

第三,是课堂学科学习的延伸,课堂学习链接课外生活,让学生音乐课内学唱的歌曲,课外有用武之地,我们的激情校园大家唱版本很多,我们把健美操、科学、古诗词吟诵、英语口语等都引进激情校园大家唱,创造机会和舞台给学生综合性锻炼和展示。

第四,大家都动,都唱,没有人是观众、听众,真正体现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也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起来。

第五,师生一起唱一起跳,融洽师生情感,融洽校园氛围,老师是孩子的伙伴,自然而然,师生的情感距离近了,“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教育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第六,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孩子诸多方面习惯的养成:习惯于载歌载舞,大胆表现;习惯于激情四射,富有创造;习惯于互动,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和他人生活在一起;习惯于表达、渲泄,不走极端,“会叫的不会死,会死的不会叫” „„

激情校园大家唱,有这么多的教育功能,但是,或三年五载唱一场,或重视一阵子,这些教育功能是无法实现的。我们一唱唱了10年,唱了300多场,还将会唱下去,这种熏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第六篇_我们到底该怎样教育今天的学生

我们到底该怎样教育今天的学生

我们班主任总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难管了呢?这是因为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如父子式”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复存在。

一、师生关系的改变,迫使我们必须探寻新的教育方法

在我国古代,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主要依赖于老师的传授,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教给他们生产经验、生存技能等,学生将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所以师徒关系形如父子,“严师出高徒”与“名师出高徒”在那个时候是人们的共识。而现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已经呈现多元化,比如学生有不会的问题,用手机上网百度搜索一下也可以解决,虽然说目前教师的作用仍然无法被其他方式完全取代,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大降低。再者,老师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通过学生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教师教得好与不好,必须通过学生的成绩才能体现出来,很明显,现在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再是父子关系。

既然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改变,我们再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过去的体罚、写检讨、找家长等方式都已经过时了,如果仍然采用这些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的话,这种管理必然是失败的。

究其失败的原因,我们发现体罚、写检讨、找家长等教育方式都

是从教师自身或班级集体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这种处罚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为学生考虑。比如,有的班主任批评学生说,你影响了我们班级的形象,你让我这个班主任很没有面子,所以你必须受得处罚。对于这样的处罚学生当然不会信服,因为你们只是为了班级考虑,只是为了老师自己的面子考虑,却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的为学生考虑,所以学生一定不会心服口服。

那么我们班主任今天到底该如何去教育管理学生呢?经过认真的反思和反复的教育实践,我发现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为学生着想,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二、我们的教育方法必须因时而变,顺势而为

1、用希望来引导学生

我们的教育要设法为学生带来希望,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因为有了希望就有了奔头,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有了希望就有了幸福和快乐。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有希望的,因为我们学校的高三毕业班本科上线率连续几年达到了40%以上,专科升学率更是达到了100%,也就是说,只要顺利度过高中阶段,都能够上大学,只不过学习好的学生能够上更好的大学,所以,现在我们的学生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

他们一旦意识到再过三年自己就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对人生充满希望。因为上了大学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的工作就能够有好的生活。生活在希望之中的人是幸福的,他们会感觉到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这样就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一旦感觉到自己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他们就会人心向善,他们就会走正道,而不会通过逃学、打架、顶撞老师这些途径来表现自己。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能够通过正当渠道表现自己的,他们就不会通过歪门邪道来表现自己。只有那些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对未来失去信心的人,他们才破罐破摔,表现得十分另类。所以说,只要我们能够给他们带来上大学的希望,我们的教育就等于成功一半了,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也会变得异常轻松。

但在平时,我们经常听一些老师议论,说现在上大学没有用,毕业就等于失业,花了这么多钱上大学,到头来还是去打工。我们一定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受这种思想的蛊惑,从小的方面说,如果他们都觉得上学无用,都不愿意上大学的话,我们离失业也就不远了,这不是等于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吗?从大的方面说,如果他们都不愿意上大学的话,我们的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也是不堪设想的。

有人说,即使我们不说,学生也会通过其他渠道得到这类信息。但是大家别忘了,我们站在讲台上,就等于拥有了自己的阵地,

我们就能够用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来影响他们。我们可以列举很多数据与实例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上大学的重要性,对于个别没有知识也能够暴富的实例我们应该淡化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它。他们一旦意识到上大学的重要性,而且再过三年自己就能够成为大学生,他们就会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为自己的前途而拼搏。

2、用方法来指导学生

经过引导,同学们都想顺利度过高中三年,考上理想的大学,谁不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但现实情况是老师教的很多内容他们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更是惨不忍睹。很多时候他们会感到很困惑,既急切地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又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切都让他们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到底能够走多远,进而怀疑自己的前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折磨,特别是听不懂课,坐晕车的学生,他们是极为痛苦的,他们就会感觉到上学比坐牢还难受,不少同学就会逐渐丧失信心,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上学的材料。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研究,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怎样才能学得轻松,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其实我们的学生有很多学习是很刻苦的,但成绩总是提不高,这就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经过研究,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大多具有拈轻怕重的思想,他

们总喜欢学习一些自己感觉很轻松的内容,对于自己感觉到困难的内容,他们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比如,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他们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他们就会欣然接受,如果他们发现很多题目不会做,他们就会感到很头痛。其实学习无非就是将不会变会,将不熟变熟的过程,只有将不会弄会、不熟弄熟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对于那些已经会了的内容,再学习就等于白白地浪费时间,比如1+1=2这样的问题你写一万遍又有什么意义呢?除了浪费宝贵的时间,你没有任何收获。正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拈轻怕重,以至于他们虽然在学习中花了不少的时间,但就是没有什么进步,久而久之,他们容易丧失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知道自己不会的内容才是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他们就会通过找老师、找同学、找参考书来设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他们就会不断取得进步,一旦他们取得了进步,他们就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以来,他们就会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而不再是折磨。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斗志。

3、用道德来规范学生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是我们的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是对的,什么样的事情是错的,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他们的是非观念倒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第七篇_今天,我们怎样爱学生

龙源期刊网 .cn

今天,我们怎样爱学生

作者:洪梅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6期

作为教师,怎样去爱学生?

“要像呵护荷叶上的小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苏霍姆林斯基)是的,“我们很容易地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用信任和爱;我们也会无意中毁掉一个人的人生,用怀疑和憎恶。”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关怀去呵护学生。到底如何去爱学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迷茫之时,我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

http://m.gbppp.com/lz/473922/

推荐访问:今天开始我们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