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散文诗

时间:2015-10-16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近代散文诗(一):现代散文精选

一、入选理由:

梁启超“新文体”的典范,充沛酣畅的爱国情怀和强国期盼,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年02月23——1929年01月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为民族的振兴四处奔走。

二、入选理由:【近代散文诗】

一篇谈论时间问题的经典美文,寓意深邃,文情并茂,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 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 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 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 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 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 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三、入选理由: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比喻和层进句式,共同演绎出火烧云上来、变化直至下去的整个过程。全文直接从色彩变化入题,通过对地面上人和动物的外观变化反衬出火烧云的颜色,进而突出火烧云的绚丽多变,自然引入对于火烧云形状的描写,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故事性的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态美。

火烧云(萧红)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近代散文诗】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代表作小说有《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有《孤独的生活》、《火烧云》、《回忆鲁迅先生》。

四、入选理由:

《海上的日出》是巴金的散文名篇,描写景物的高超手法,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好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海上的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关于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代表作:中篇小说《灭亡》。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五、入选理由:

杨朔的优秀散文《香山红叶》,是一篇玲珑剔透、清新隽美的佳作,一直吸引着读者。这篇标志着杨朔散文创作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作品。

香山红叶(杨朔)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刘四大爷做向导。刘四大爷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向导,于今已经七十七岁,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刘四大爷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刘四大爷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近代散文诗】

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刘四大爷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的山路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刘四大爷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账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找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已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返回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刘四大爷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刘四大爷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

听着这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象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象枫叶?”

刘四大爷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

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刘四大爷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象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刘四大爷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睛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

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刘四大爷。

关于作者:杨朔(1913——1968)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 ,山东蓬莱县人。青年时期曾在东北哈尔滨学习外国文学,并从事翻译工作,研究古典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开始写散文和小说。1939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抗日革命根据地。1942年春,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这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随军转战。1949年转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任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国后转到中国作协。1956年后,担任中国保怀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亚非人民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常驻开罗),中国亚非作家常没事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他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诗的意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精炼,有独特的风格,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散文代表作《荔枝蜜》、《泰山极顶》、《香山红叶》、《蓬莱仙境》、《茶花赋》、《铁骑兵》。

近代散文诗(二):近代诗歌

文学院研10古文 10010024 朱道昶

浅析龚自珍的诗歌特色

摘要:龚自珍是我国近代诗坛上的领军人物,他的诗歌思想犀利,利人耳目,

而且在艺术上富有创造性和独特的艺术个性,继承了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继往开来,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启了我国近代诗坛的新风气。

关键词:龚自珍;诗歌;艺术特色

龚自珍诗歌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积极浪漫主义,他的一生都是浪漫的,人称“狂人”的他虽然在仕途上不是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一路坎坷,他一生所处的时代是外国列强大肆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日趋衰落的时代。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长大的士大夫,他积极思求革新,故锐意革新是他思想的外露,加之他毕生崇拜庄,屈和李白,深受其诗风的影响,“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恻悱怀义仁”;《庄子》、《离骚》对他有很大影响,是他的浪漫主义的主要源头。他“最录李白集”,认为“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可见李白对他也有一定的影响。龚自珍诗歌中的奇妙的想象,奔放豪迈、冲破约束的精神,以及瑰丽的文辞,显然可以看出和庄子、屈原、李白有直接的批判地继承的关系。这也是在当时时代环境下的一种无奈表现,社会的腐朽,氛围的压抑,使得他无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无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只能将满腔豪情投入诗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所以说这种浪漫主义,是他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表现。但是他的诗歌内容,却又是从现实主义出发,关注社会矛盾,寄望于改造社会。可见他的浪漫,不是空中楼阁般的轻飘飘,而是有现实内容为基础,他的目光,始终放在国计民生上并未脱离。现实主义的内容,充实了他的浪漫风格,他的浪漫主义,是应该和现实内容结合在一起来研究的。由此,我们可以说,龚自珍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倾向。他汇集百家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柳亚子先生曾云:“飞仙剑侠古无铸”,可谓是对龚诗这一特色的高度概括。

【近代散文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龚自珍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龚自珍是纯真而多情的。在诗里他常呼唤自己的“童心”,对其非常珍视,一再吟咏。他说自己“情多处处有悲欢”,“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他这种过人的“哀”与“ 乐”, 使他的诗构思神奇,想象丰富,又使他的诗“语极诡奇,意蕴沉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流露出情感的纯真丰富。尤其是当他周旋于虚伪的官场,真挚的童心,只有在远离现实的梦中出现时,“既壮周旋杂痴黯,童心来复梦中身”,他【近代散文诗】

【近代散文诗】

的情感是多么的压抑啊!正由于此,他的感情的表露,从国家大事到怀人念旧、儿女私情,笔端总是真意充滋,或如胡笳吹月,或如幽咽流泉。这固然是令人悲伤的,然而“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诗人并未因年老、贫困而抛弃“童心”。相反,他的感情有时则像压抑在地壳下的岩浆,难免不爆发为“高吟肺腑走风雷”的火山之情。这也正是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表现。“至于变化从心,倏忽万匠,光景在月,欲捉已逝,无所不有,所过如扫。物之至也无方,而与之无方,以其妙明在心,世鸟从知之。”这段话准确地概括了龚自珍认识生活、捕捉形象、反映生活的艺术功力。

龚自珍的诗常常是深邃含蓄的,他往往借物寄情,寓意于景,或借梦境来抒发复杂的感情,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改造、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光明的激情。他这种借助天候的自然特征,来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笔法主要表现在他笔下的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强烈的爱僧感情。其中“风雷”有独特的意象,在龚诗中多次出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著书不为丹青误,中有风雷老将心”。“风雷”本是一种迅猛变化的自然现象,在此,诗人赋予了“风雷”以人的品格和强烈的感情。不难看出,其间包含了诗人多少热情的呼唤,殷切的期待,希望衰败的社会能有一丝生机。其次,剑与箫也是作者常常用来寄托情感的意象。“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一箫一剑平生意, 负尽狂名十五年”,“气塞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促萧”。这些诗里, “剑” 大多是象征豪情壮志,“箫”大都寄寓着诗人的幽思哀怨。大多时候,“剑”与“箫” 对举,将诗人一生生活与思想的两个对立统一起来。即他不仅有追求理想的豪放慷慨的一面,也有壮志难酬、幽怨低佪的一面。此外,如他的《湘月》诗所云,“怨去吹箫,狂来说剑”,及他诗中的“少年击剑更吹策,剑气箫心一例消”、“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等,用“箫”与“剑”这深含寄意的物象共同象征龚自珍的人品、诗品,两者交错表现诗人胸怀壮志不为世用的矛盾与理想受抑的不平之气,读来使人顿添惆怅、感奋、扼腕。另外,梦境在他的诗中也反复出现。诗人借用“梦”来表达难言之隐或感伤之情,有些是托梦言志的,表达作者力图变革社会的理想。如“春梦撩天笔一枝,梦中伤骨醒难支。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昼诗”,这首诗中的“梦”就是他身受诽谤,改革理想未能实现的真实写照。有些梦却表达了他真挚的感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梦中述愿作》以梦的形式写在西湖畔与一个女子的一段旖旎风情,意境煞是优美。“乞貌风鬟陪我坐,他身来作水仙王。”将一段不愿明确公开的罗曼史,以“梦”的形式表现,似真似假,似有似无,给人神奇迷离之美。他的一些有名的诗句,常以纪梦的形式来表现,如“翻是桃花心不死,春山佳处泪阑干”、“西池酒罢龙惨语,东海潮来越怒明”,都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作者的

理想、愿望和忧郁情怀。

晚清的社会现实生活是令人索然寡味的,但是通过诗人艺术心灵的再创造所展现出的意境,则给我们以美的补偿、享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促使诗人常到理想世界中去寻求寄托,因而本来衰败的景象,也能让他写得色彩缤纷。“黄金华发两飘箫,六九童心尚未消。比起海红帘底目,四厢花影怒于潮。”诗人的感情用“月光”、“花影”这平常易见的事物,赋予超人的力量,构成了生动有力的形象。作者磊落不平,喷薄而出的内心情景,构成了广阔的境界。又如《西郊落花歌》,想象更绮丽鲜奇。“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花飞花落,千姿百态,各尽其致,化腐朽为神奇,构成了独特的想象。另外作者还向往落花,赞美落花、留恋落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了对现实的否定,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这是由于他俯瞰着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这也正是他诗的魅力所在。他的诗,奇境独辟,展现出许多美妙的幻境,他说自己“亦有幻境胸缠绵,心灵构造难具宣”。通过诗人心灵构造的艺术美,给读者留有更充分驰骋、想象的余地,唤起了人们无限联想。

其次我们来看看龚自珍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他寄望于社会现实,希望能缓解社会矛盾。龚自珍的诗歌从多方面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弊病和黑暗现实,深刻反映了封建末世的衰朽本质。其《己亥杂诗》之第一百二十三首慨叹赋税剥削之严重:“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进一步揭露社会的本质:“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怀沈五锡东、庄四绶甲》亦有:“白日西倾共九州,东南词客愀然愁。”这些诗歌都深刻揭示了封建王朝日薄西山,势同累卵的危亡气局。龚自珍他不仅具有积极的民主主义进步思想,而且提出了积极的革新主张。他在《己亥杂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首诗前两句提出了“生气”问题,后两句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近代散文诗

http://m.gbppp.com/mw/173791/

推荐访问:散文诗精选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