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

时间:2018-05-27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品德与社会 第一篇_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 我学习,我快乐

一、我会填:

1、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是(时间)。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懂得和时间交朋友的人,会利用每一分钟,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充分地(休息)。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是珍惜时间的榜样。

4、学会(有计划)地利用时间。也许,每一分钟都会给你带来(快乐),带来(收获)。时间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

5、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习惯成(自然),(好的学习习惯)是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6、好的学习方法是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举例:(1、用笔在重要的地方作记号;2、课前预习;3、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4、注意观察;5、参加调查活动。)

7、(遗忘)是我们学习中的大敌。在学习知识时,如果单靠(听)或(看),往往难以记牢;如果(视、听)并用,效果会好得多;如果(听、看、说、做)合理配合,效果就会更好。

8、增强记忆的方法的有:(①复习要及时;②感官总动员,学习时要听、看、说、做合理配合;③理解加联想,这样记得快记得牢。)

9、知识是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发现)和(积累)的。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你将会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

10、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知识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每天进步一点点,说不定哪天,我们取得的成绩,连自己都感到吃惊。让我们每天(进步)比昨天高一点点;每天的(笑容)比昨天多一点点。

二、我当小法官:

1、习惯成自然,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 )

2、学习进步,靠日积月累,每天的学习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 )

3、李强因为看动画片忘了写作业,老师批评了他,他立即承认了错误,并保证改正错误。( √ )

4、星期五放学时,老师说:“同学回家后,先把作业做完再去玩。”回家后,小红做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做完作业后她痛痛快快地去玩,真开心。( √ )

5、小丽说:学习主动不主动没关系,考试前用用功就可以了。( × )

6、张敬从来不改作业上的错题,总说没时间。( × )

7、张平除坚持预习和复习功课外,还经常看一些课外书。(√ )

8、我学习好,同学们就要对我好,我不需要真诚地对待别人。(×)

9、考试时,小红有一题不会做,她就给小明传纸条,希望得到帮助。小明接到纸条后,趁老师不注意,把答案告诉他。 (×)

三、简答:

1、珍惜时间是不是只要“快”就行了?

答:不是。珍惜时间并不是图快,而是要取得真正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收获。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答:这句意思是: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失去的时间是用金钱买不回来的。告诉我们要珍惜和抓紧时间,而不要虚度年华。)

3、怎样向身边的人学习?

答:虚心请教,从别人身上学到更多知识。

4、“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答:这句话告诉我们:周围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品德与社会》 第二单元 家庭因我更美丽

一、我会填:

1、我们了解过父母的工作,懂得他们的辛苦。如果我们能学着(料理自己的生活),那是给他们最好的安慰。【品德与社会】

2、学会(保护)自己,每天平平安安,这是(全家人)的幸福。

3、当遇到危险时,别慌张,我们要寻找(帮助),学会(自救)。

4、发生火灾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有人生病要拨打急救电话(120) ;出现紧急情况要拨打报警电话(110)。但平时(不能随便拨打)这些电话号码。

5、煤气泄漏时,千万不能使用(明火),也不能(动电器开关)。油锅起火了,不能用(水)扑灭。

6、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感受着家人的(爱)。那是妈妈的(拥抱)、爸爸的(目光)、可口的晚餐„„爱,不只是一个字。

7、有些事情只是举手之劳,我们用心地做好它,就能给(家人)带来无限的温暖。

8、爱就是(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一起分享,我的家人爱我,我也爱我的家人。我的爱是什么:是一句(贴心的话);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是(理解的微笑)。

9、家庭的欢乐,有爸爸妈妈的(辛苦),也有我的(功劳)。

10、有困难时,只要我们共同(面对),相互(支持),家就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

11、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美好的(家庭计划),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为它努力,增进全家人的感情,共同进步。

二、我当小法官:

1、放学时,小军的爸爸没有来接他,有一位叔叔看到小军在校门口走,对他说:“你家人让我接你回家,跟我走吧!”小军高兴地跟那个人走了。( × )

2、明明一人在家时,有人敲门找妈妈,她没有开门并告诉那个人改天再来。(√ )

3、兰兰说:“我们现在还小,父母最希望我学好,做其他的事会影响学习。我想,等我长大了,再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

4、小军的妈妈生病了。军军放学后仍像往常一样,放下书包就找同学玩。他想:妈妈是大人了,还需要我照顾吗? (×)

5、红红的妈妈晚饭后忙着织毛衣。红红给妈妈端来茶水,还帮妈妈绕毛线。 (√)

6、每当有好吃的东西,明明总是抢着吃。 (× )

7、尽管爷爷奶奶能自理,我也要尽力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

8、涛涛每天的家庭作业要爸爸妈妈监督他才做。 (×)

9、过马路要一看二等三通过。(√)【品德与社会】

10、莎莎上学时奶奶叮嘱她路上小心,莎莎却说:“每天都这么唠叨,烦死人”( ×)

三、画一画安全标志:

当心触电: 禁止烟火: 小心中毒:

《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 共享友爱阳光

一、我会填:

1、我们每天和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欢笑)„„这是多么珍贵的(友谊)!

2、真正的朋友常常会在你需要时出现,跟你一起(面对困难),(帮助)你进步。

3、朋友的(理解)和(安慰),让我们感到(温暖);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

4、轻声说声(对不起),朋友永远不分离。同学之间难免会有小矛盾,我们要(真诚相待),相互(宽容)。

5、有错先说(对不起),那叫勇敢;原谅别人说(没关系),那叫大度。

6、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感受)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7、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往往是不同的,大家的(友爱)却是相同的。让我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8、花朵需要(雨水)的滋润,友谊需要(真诚)的呵护。

9、和朋友一起相处的(快乐),要一起去寻找。

二、我当小法官:

1、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要尊重他人的特殊情感,容纳他人的不同看法。(√)

2、和好朋友约定的事,能做到就做到,实在做不到,也没关系。(×)

三、连线:

学友 亲密的朋友

挚友 在共同学习过程中结成的朋友

笔友 使人得到教育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良师益友 能直言相劝的朋友

诤友 有着共同的写作爱好,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帮助而结成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 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

一、填空:

1、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宁)、(幸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忙碌着。

2、打工者的路是(艰辛)的路,是洒满(汗水)的路,也是改善打工者(生活)的路。

3、、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用心去做,就能做出好的成绩,甚至成为这一行的能手和专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李素丽)被称为“活地图”,被誉为老人的(捌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 ),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是全国服务行业的楷模。(黄里波)村民们被称为“小里手”。

5、不同职业的劳动者,为社会带来(安全)和(繁荣),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快乐)。我们在享受这一切的同时,别忘记了对他们说一声:您辛苦了,谢谢您!

6、一瓶小小的矿泉水、一个(崇高)的队礼、几句温馨的(话语)„„都可以表达我们的心意。

7、(爱护公共卫生)是对环卫工人最好的尊重。对农民伯伯最好的尊重是(节约粮食)。

8、在体验中学习一些 (知识),掌握一点(本领),体会一份劳动的(快乐),获得一份难得的(感受)。把梦想放在心里,从现在起,不要轻易放弃。

二、我当小法官。

1、做事就要做大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出什么成绩。(×)

2、很多打工者带着资金,技术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3、有环卫工人打扫卫生,我们不乱扔垃圾他们就没有事做。(×)

品德与社会 第二篇_品德与社会论文

让孩子走进《品德与社会》的真实世界

一直以来,我认为小学阶段的语、英、数三门学科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思想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见早就告诉我们“品德即知识”,况且这知识来得比语、英、数更为逼真有用。从古代起,我国文字皆有提到“思想决定行为”,这也就说明了思想品德相当重要,所以,我国新课程标准把这门学科编制到了学校,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好思想,希望他们日后有个好行为,好出息!但是,这门学科往往被某些学校和任教的教师忽略掉了,他们只把它当作毫无重要的副科执教,甚至干脆不上此课,把时间用来上主课。对此,我把这几年任教这门学科的深刻认识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引起执教这门学科的教育者们的有力共鸣。

一, 打开门槛,引入生活。

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社会》的编排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而且更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门来讲述的一些案例和素材。如此,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某些案例内容活教起来,让实践说话,将课本的变成真实的,让故事的变成生活的,从而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自己的教学工作轻松了,孩子们也学得用心多了。如在教到《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课题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一下书中人物的困境:在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己动手穿衣、煮饭、洗碗、打扫卫生等。比如,你会煮最简单的是什么菜,煲饭时你是如何算定水和米的用量比例,洗碗时应该用什么姿势才不容易打碎碗具等等。课堂上,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建议他们回家经历实践后,再把过程写下来,到下一节课来展开讨论,看谁说得最好,做得最棒,最后我给予评价和奖励。这样,孩子的一些正确思想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此,也同样说明了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正确结论——“该怎么做才对,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等等”,而是要让孩子们亲自去试一试,“你是怎么做到的?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去解决的?”如此,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大胆尝试,勇敢地到生活中体验、实践,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只有这样开放教学,打开门槛,将品德与社会引进现实生活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真正效用。

二, 结合实际,寻求特色。

尽管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县级学校,但农村的孩子还是占了大部分的比例。结合这点,我的《品德与社会》课要有实效,就必须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来寻求农村特色,这样才能显示课程的最佳效应。

第一,我会利用品德与社会课来加强学生爱农村、爱劳动的思想。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孩子们摒除一些娇生惯养、嫌弃农村、不爱劳动的不良思想。例如,现在有不少学生看不起农村,以自己是农村人而感到羞耻,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学好习,考上好的大学,离开家乡......这样的思想,我认识是片面的。当然,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这时我们结合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采

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的思想产生转变,树立更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单为是摆脱贫困生活去追求学历,最好是为自己的人生所向而拼搏,这样的思想观念才是追求好生活、才能给予社会更直观更正面的奉献。

第二,我会结合品德与社会课来加强对学生们的农业科技教育。让学生觉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也是十分了不起的行业。例如,让学生们认识到农村耕田种地也离不开科技,问问他们谁以后能为辛苦耕种的农民们创造或发明减压农民生活的机器。然后结合类似实例,来引导孩子们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争做一名出色科学家的思想动力。

最后,我和同学们相约二十年后,看谁的成就最大,然后谈论下当年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所鼓励大家的情景,谁是最杰出的科学家。所以,这节课,我给学生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日后就看他们的结果了。孩子们也都充满信心,暗下决心,争当一名农村科学家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有梦想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拼搏,有拼搏就有收获。这也正是我的这一门课所要达到的效应。

三, 展开方位,多种角度。

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往往存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这种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环节,希望大家能交流、参考。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这是教学的起初环节,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这一教学模式中,我们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思想,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在讲到《我们的班级》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设计了“我们坐在同一艘船上”的活动,首先通过案例启发“我与班集体”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推荐好的比喻,同时也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筑起对班集体的理性理解,通过朗诵诗歌《我是一粒沙子》,加深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最后设计班级船,装扮班级船,贴上名字船员,欣赏班级船,启发学生理解,大船是由一名名船员共同组成的,少几名船员,大船就不好驾驶了,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一名船员,只要大家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班级船才能乘风破浪。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身的需要和欲望,学生不可能完全把班级的共同目标内化于自己的意识中,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经过老师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与建设方能逐步形成,教学中的这些活动,使学生对班集体有所了解,感受到成长在班集体里的幸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做到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能够处处为班集体添光彩。这种带入情境、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能有机地营造和渲染出一种让学生感到美好的、亲切的、喜爱的学习氛围,并自觉、主动地进入其中,

受到教育。这就使原来那种枯燥乏味的教育变成了一种有滋有味的享受,使学生能愉悦地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去认识,这样就能诱发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更好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品德与社会课教给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顾全大局等做人方式。

2,交流资料,动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例如, 这一教学模式环节的内容,需要较长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同时准备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不是很全面,教师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由此及彼,精讲点拨,并让学生感受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在交流收集资料的感情不断地在增进、在融合,从而让学生们知道,老师是跟他们一样,并没有分彼此,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寻找真理,学生动情明理,也就很乐意去完成这一教学环节了。

3,评价引导,情感升华。

正如语、英、数的教学方式一样,品德与社会课也必须有一个好的课堂小结, 这样才可以起到升华效果。例如,我一般都会在最后一个课时结束前,让每位学生都准备好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自我总结,可以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提出存在的疑问。之后由教师作个详尽的总结,包括点评学生的自我总结以及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再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尽量融入社会,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课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放开思维, 放手课堂,让学生做主人,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并开掘多种渠道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融入生活实践,鼓励孩子们参与社会,了解社会,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走进品德与社会的真实世界当中。

品德与社会 第三篇_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

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 我上学了

第一课 我背上了新书包

教学目标: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2、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都有什么变化,这是本文重点。想想自己的愿望并画出来是课文的难点。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准备一张自己在幼儿园时的活动照片;彩笔;画纸;书包文具。

教学器材:欢迎新同学图片 放大的课程表

教学课件:电脑

导入 录音:开学了,我们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和我们一样,小兔贝贝也和我们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了,电脑动画,一只小白兔背着书包,一蹦一跳的跑出来向大家招手。教师:听,小兔贝贝和我们说话了:(电脑录音)嘿!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小兔贝贝:现在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的心里特别高兴,你们呢?

教师:同学们也是一年级的学生了,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的情景

吗?(观看新生入学的录像)开学第一天,是谁把你送到学校的?当时你是什么心情?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对你说了什么?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欢迎你的?小组间说一说。请同学汇报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况。

看看现在自己都拥有些什么?比比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用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变化?小组间互相交流,请同学到前边汇报 汇报时要把他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展示给全班。

工人做工,农民种田,解放军保卫祖国。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的工作。(放录像,解放军边防站岗,工厂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录像。)我们是小学生,我们的工作是什么呢?

我们来到新学校,有了新生活,那你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想法?小组间互相交流然后把未来自己的形象画出来。画完之后,全班互相展示。选出好的作品到前边展示并贴在展板上。

让我们以我们都喜欢的歌曲来结束我们的第一节课。(电脑放录音同时配有动画 《上学歌》)同学们跟着学唱。

小结:你们喜欢上学吗?请把学校里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我们的校园

一、主题目标:【品德与社会】

1、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等。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校园探密活动。

二、活动准备:

1、结伴参观学校的各种功能室,猜一猜有什么作用。

2、多媒体课件、校园相片。

3、各种设施名称的小纸条。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

同学们,开学三个星期了喜欢我们的校园吗?我们都要在这所学校里度过六年的时间,我们都要共同爱护我们的学校,你对我们学样了解多少呢?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哪些场室,这些场室各有什么用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我们的校园(板书课题)

(二)“小小探密员”汇报,初步了解校园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给大家,让你们做一回“小小密探员”结伴去参观各种功能室,下请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到了电脑室,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电脑,我看见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在电脑里画画,可好看了,我想快点长大,好快点到电脑室上课去。

生:我去了图书室,里面有好多好多的书,可好多书名的字我都不认识,我要好好学习,识多一些字,好快点能看懂图书室里的书。。。。。。。

师:这些小小的密探员真不错,了解了我们学校的那么的功能用室。不过我们学校大着呢,除了你们说到的这些,还有好多你们不知道的,想知道吗?

(三)一起看看我们的校园,深入了解校园

你们想参观我们的学校吗?现在我们跟着摄影师的镜头一起去参观我们的校园。然后分组讨论。

(四)深化扩展,进一步了解校园各地方的作用

1、课件出示图书室的图片

(1)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怎么做?

品德与社会 第四篇_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实现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一门综合课程,其学习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实施特点,针对不同学段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以促进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课前5分钟展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要求,设计课前五分钟展示活动,主题自定,建议展示主题化、系列化,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一、活动导入,唤醒生活

二、活动探究,自主建构

三、交流互助,自主感悟

四、实践操作,内化认识

五、拓展延伸,践行生活

(1)、拓展作业

(2)现场情景测试

Ⅰ《品德与生活》活动建构式教学范式及研究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

【品德与社会】

世界的关系。通过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为了提高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课程实施方式。为此,结合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我们对“活动感悟—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变式研究,探索了活动化教学范式,使之更符合低年级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

一、基本思路

活动化教学范式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交流互助、合作共振的基础上,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自主建构知识技能、方法与态度,促进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实现发展。

二、教学范式的基本结构

(一)活动导入,唤醒生活

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新课

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新课的学习选准切入点。导入新课中,我们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唤醒生活,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也可以采取游戏法,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走入学习;还可以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视频等,调动学生走进情境,参与学习,等等。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如:教学一年级《动物哪里去了》一课时,教师播放雪花飘舞中小鹿斑比在森林中孤独徘徊的身影,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斑比的朋友哪里去了?从而引发学生想要寻找冬天的动物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是品德课程的主要形态,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模拟表演、游戏等各种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自主建构对事物的认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完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建构目标,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如:《动物哪里去了》一课,教师设臵了寻找斑比朋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自主建构冬天动物的过冬方式。

(三)交流互助,自主感悟

学生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事物的看法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并在相互交流中实现互补和拓展,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如《动物哪里去了》一课,在上述找朋友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在交流中发现并纠正不科学的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并适时渗透保护小动物的德育教育。

(四)实践操作,内化认识

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形成的。因此,结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设计有趣的实践操作活动,如“做一做”“画一画”“试一试”等,可以有效促进学习内容与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接轨,促使学生内化道德认识,转化实际行为。如:《动物哪里去了》一课,在了解了冬天里动物的行踪之后,教师设计了我为小动物盖房子的实践操作活动,请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并为其画上美丽的洞穴,再为洞穴制作合适的洞盖。在学生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既巩固了对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心,渗透了爱护小动物的德育教育。

(五)拓展延伸,践行生活

这是教学效果的延展阶段,通过设计拓展活动,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回归生活,激励学生进行道德行为实践,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

行为在生活中的自然体现更有利于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拓展延伸可以联合学校、班级、教师、家长、社区形成合力,可根据课程内容延长评价时间和扩展评价内容,以评价进一步促进德育教育效果的延时性。如:一年级《今天我值日》一课,教师可设计如下拓展作业,开展“弯弯腰爱班级”活动,期末将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评选班级之星,从而使学生爱护班级环境这一德育行动一直贯穿下去。

以上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对活动建构式教学范式进行了诠释。在品德课程活动建构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在活动建构中要注意进行适当的活动环节的铺垫和点拨、引导,发挥辅助和主导的作用。通过有效的铺垫和点拨,引导学生反复地把外来的新概念和新观点与原有的进行比较,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概念和新观点的含义,彻底改变原有的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观点,把新知识构建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辅助者,而不是主宰者,不能全盘包揽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过程。

第二,要正确处理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活动建构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追求活动的形式,而应注意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帮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品德与社会 第五篇_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为它是集道德、历史、地理、法律、社会生活于一体的综合课程。所以学生们喜欢。但同时,各学科的综合又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许多老师所困惑的。在这里,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

品社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平等交流、合作,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解决问题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且尝试提出某种解释或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制作等途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又将怎样来上好课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熟悉教材

从开学拿到教材后,根据教学实际可以重组教材,知道哪些内容需要调整;每一个单元需要学生准备些什么资料,提前告诉学生,学生会利用闲暇时间做准备.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运用,可以引发有价值的争论,并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后得到延伸,引发新一轮的发现和探究。

老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立足而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适当延伸拓展,让学

生动起来,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 “调查较难实现”的问题,反映当前《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困惑,我觉得造成“调查较难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课前活动要及早安排

1、关照学生的参与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化,需要教师与学生逐步适应。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我觉得,在调查活动中遇到困难正是生活的开始、教育的开始。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我们可以设想某些生活,但他在学生面前是模糊不清的

2、注重结合学生生活

老师一定要起到主导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调查的内容,必要时让被调查的老师给学生找一些相关资料,如照片等。调查完成后,老师引领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提升,从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很好的解决了老师就教材教教材,老师说教式的教学。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环境。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在现有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于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教学资源,通过它,我们正好可以启迪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的认识。明白它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明白在现实生活世界中要做一件事不是那么单纯的。

3、要上好《品德与社会》,就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在以往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本身,这样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达到加强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另外,我们在课堂组织教学中,不能枯燥乏味,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情激情,吸引学生去学

真情能打动人。在一定条件下,人的真实情感可以互相传染,互相影响,进而产生共同的情绪体验。在品德与社会中,教师在把握教材的结构和重点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有一次在讲《家庭的亲情》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参加工作不久,我发现自己得了甲状腺肿大,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手术,几个年幼的弟、妹自愿放弃母亲对他们的照顾,让母亲陪我去做手术。我在医院住了一个月,母亲晚上在医院的地板上躺着陪我一个月。当我的病好时,母亲和家里的弟、妹也都瘦了一大圈,母亲和弟、妹们的亲情让我心痛不已。我的亲情故事让好几个学生哭了。在我的激情感染下,学生们都争着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关亲情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节课学生们的发言特别踊跃。收到的效果当然也是非常好的。

二、以境激情,让学生轻松的学习

灌输,已越来越被现代教学所摒弃,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从感觉到知觉都能有深刻的反映。如果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再现情境,使内容具体形象,以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亲自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以便能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出真知,学生把学到的品德和社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自己的认识有质的飞跃。另外,学生还可通过参观,访问,参加社会调查等,到实际生活中去获得与“品德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这样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才会有大的提高。 总之,要想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艺术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使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达到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品德与社会 第六篇_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一、作业

品德与社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置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在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里。每单元作业至少2次,作业保留的数量不少于班级人数的70%。学生的作业情况要进行激励性、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和社会评价等。坚决杜绝记诵式、问答式的作业设计和单一的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

品德与社会

http://m.gbppp.com/sh/448596/

推荐访问:品德与社会论文 品德与社会试卷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