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抒情的文章

时间:2018-09-11    来源:爱情    点击:

关于抒情的文章 第一篇_学会写抒情性文章

人间真情,笔端流淌

——学会写抒情性文章

导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是因为有感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喜怒哀乐;正是因为有感情,我们才会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才会被诚挚的友情所感动,才会为甜蜜的爱情而陶醉。这一节作文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作抒情性文章,用文字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一、“爱恨情愁”我来写

1、学生讲述生活中深有感触的事情

2、写作练习

以“期末考试结束了,拿着成绩单,我„„”为开头,抒发你的感情。

3、学生朗读写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

二、抒情有方我来学

1、说真话,诉真情

▲善于捕捉生活细节

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同学情等等。 ▲力求抒写真实感悟

只要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情感充分地袒露出来,把自己独有的才情和个性完美地显现出来,就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

2、表现方法

★敞开心扉道真情(直接抒情)

举例: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 一言一行露真情(叙事抒情)

直接抒情可以给人强烈的震撼,但是咱们中国人往往比较含蓄,很少有父母对孩子说:我爱你。可这并不意味父母不爱你。你是如何感受到亲人的关爱的?

举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晚上十点多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和爸爸都很着急。爸爸手里拿着报纸,眼睛却看着门口;我翻开作业本,只见xyz在眼前晃动,却搞不懂什么意思。只听“叮铃铃”一声脆响,

爸爸扔下了报纸,而我早已冲出门外。 (学生习作) ★ 一草一木含深情(寓情于景)

举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一下车我就直奔大海,只见海浪翻卷着白色的小浪花,一层一层涌向金色的沙滩,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极目远眺,海连着天,天连着海,海天一色,让你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海。(学生习作)

★说理之中见真情(寄情以理)

★歌咏一物赋真情(托物言志)

举例:《陋室铭》《爱莲说》

小结:

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叙事抒情、寓情于景、寄情以理、 托物言志;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

抒发强烈情感:

●排比(排山倒海,酣畅淋漓)

举例: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

演说》)

●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感情)

举例: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朱自清《背影》)

● 反复(加强节奏,强调感情)

举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形象化: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举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拟人(描绘形象,赋情于物)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关于抒情的文章 第二篇_写作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关于抒情的文章,】

1

2

3

4

5

关于抒情的文章 第三篇_抒情散文类

抒情散文类:

洞庭湖远眺

林 非

几十年来常常在梦幻中张望着岳阳楼华美而又雄壮的轮廓,这是因为范仲淹那两句激昂慷慨和满怀豪情的话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能让我浮起如此缥缈与朦胧的图景。

【关于抒情的文章,】

终于来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瞧这茫无边际的水波,在不住地晃荡和起伏着,暗绿色的滚滚浪涛,轻轻拍击着绵延到天空尽头的朵朵白云。这溅起的丝丝浪花,也叩打着高耸的堤岸,叩打着我滚烫的胸膛,像是郑重地提醒着我,人们应该怎样走向宽广和辽阔,怎样通往远方的世界?从蔚蓝色的天空顶端,千万道金碧辉煌的太阳光纷纷地抛掷下来,像燃烧的炭火,像闪烁的星辰,在微微荡漾的湖面上粼粼地放光;随着悄悄颠簸的水纹,这璀璨的金光不住地颤抖着,蹦跳着,快速地扩散开来,反射出一圈圈耀眼的线索来,像要把整个天空都镶成一片鲜艳透明的玻璃墙壁。

在随意的遐想中缓缓地回过头去,仔细地凝望着苦苦思念了半生的岳阳楼。这让我一见倾心的洞庭湖,已经浩瀚晶莹得使自己无限神往,而这小巧玲珑的岳阳楼又使自己生发出异常兴奋的情怀。我的眼光紧紧盯住了岳阳楼,瞧着这上下三层金黄色的琉璃瓦,整整齐齐地翘起尖尖的檐角,像是都张开了熠熠放光的翅膀,想要飞往蓝天和白云里去。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在中央还竖着一株用玻璃球串起的立柱,使这金光璀璨的盔甲显得威武而又俊秀。我轻轻抚摸着厅堂外面几根漆得鲜红的木柱,猜测这清代末年重修的雕梁画栋,为什么要在如此秀美和纤细的小楼顶部,戴上一顶戎装的盔甲?是不是胸怀着忧虑的设计者,用它来象征提防和抵御列强侵凌的不屈意志?

听说从东汉以来,就在这湖泊的附近建造了楼阁,将近两千年的沧桑变迁,经历过多少次水患、火灾和兵燹的侵袭,已经先后倾圮和崩溃过三十余回。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催促着大家不断地建造自己所设计的岳阳楼。范仲淹撰写题记的那幢宋代建筑,会比眼前的这一座庞大和恢宏得多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伟大和高旷的声音,总是在我的耳旁震响,就使得那座早已消失的楼阁,似乎还影影绰绰地升腾在明朗的天际。

瞧着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被金碧辉煌的阳光闪烁出星星点点耀眼的火花,我禁不住念起《岳阳楼记》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名句来。当范仲淹想像着洞庭湖滔滔汩汩地流淌时,想像着这儿晴空万里或阴雨霏霏的景色时,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深深地感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竟十分潇洒地无视着自己掌握在君王手中浮沉的命运,在大自然的洗礼中倏地超越了向专制王朝磕头跪拜的礼节。像范仲淹这样提出了激励着整个民族的伦理规范,率先为天下的苍生而忧虑,这只有充满抱负的志士仁人才能够做到,无知无识抑或醉生梦死的人们当然无从想到要承担这样的重任;然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是更难于做到,把自己生活的享受降低到整个国家里最贫困的水准,坚持着终生都这样去刻苦地砥砺,如果不具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卓绝品性,哪里能够这样办到呢?范仲淹标出的这种道德理想实在值得景仰,可是我想他作为当时朝廷的大臣,肯定很难像孟子所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去完成‚天将降‛下的‚大任‛。人应该怎样生存于这茫茫的世界?当然要尽量替大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如果人人都力争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整个人寰肯定会变得非凡的美丽。然后再将此种纯真的意志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

我始终张望着洞庭湖中央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张望着蓝天白云里喷射出火光的一团红日,深深地相信人

类总会逐渐抛弃卑俗与丑陋,不断地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1.文章第5段划横线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自名篇《岳阳楼记》,请默写《岳阳楼记》中此句所在的段落。(3分)

2.文章以《洞庭湖远眺》为题,请问作者“远眺”到了什么?(3分)

3.读文章第4段划波浪线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4.结合全文,谈谈文章结尾段的作用与妙处。(3分)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始时写梦幻中的岳阳楼既“华美而又雄壮”,又“如此缥缈与朦胧”,从景物的形与神两个方面表现了岳阳楼的特点。

B.文章描写岳阳楼时,着重指出“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借“猜测”巧妙地把楼的设计与“先忧”精神联系起来,行文巧妙自如。

C.作者认为“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只要从力求替大家作出一份贡献起步,就有可能逐步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显示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注重展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和小巧玲珑的岳阳楼的景象,又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道德情操。

E.本文将梦境与现实加以对比,表现了对人类不断走向壮丽和崇高境界的坚定信念。

6.本文作者是如何评价“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道德理想的?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6分)

7.洞庭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是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处于湖南境内,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下荆江南岸,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4040平方公里。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由东面的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鱼米之乡”,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请结合本文、《岳阳楼记》以及你自己的了解,为洞庭湖拟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导游词。(6分)

清秋书简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

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简单概括一下本文从哪几个方面的描绘了秋虫叫声?(3分)

2、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2分)

3、文章第三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5、说一说文中画线语句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并仿造这句,完成下面一句话。(6分)

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我细细品味,

6、文中“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作者选择了秋虫的叫声进行了诗意的描

绘,请在余下三种声音中选择一种,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运用文中所使用到的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流畅。(8分)

谁是真天才

刘墉

最近一个艺术系的学生也跟我提到天才这件事。他说以前在班上,他总觉得别人是天才,因为他几个小时都画不好的东西,有些人一下子就能掌握。

他为此懊恼了很久,后来想:‚我不是天才没关系,我勤能补拙,如果用鸭子划水的方法,默默地努力,说不定将来也能成功。‛

他现在成功了,成就远远超过同班的那些天才。最近他还对我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有一天,他参加艺术系的同学会,大家都40多岁了,各自谈儿子、谈女儿,谈怎么赚钱,甚至谈怎么为学校制作班级前面挂的牌子,可以得到多少回扣。

但是当他说他前一天下午去植物园写生的时候,那些‚天才‛都瞪大眼睛看他:‚什么?你还去写生,昨天多热啊!‛

‚那些绘画天才都停笔了,都不再对艺术热情,全班到现在只有我和另一个女生,还在努力创作。‛他得意地说:‚所以我现在居然可以讲,如果班上有天才,我和那女生者是淘汰又淘汰之后,剩下的天才。‛ 他的这段话讲得真是太对了!天才是在别人都放弃的时候他不放弃,天才是锲而不舍的努力、坚持到底的热情。天才不怕打击,也不怕别人恶意批评,他只是认清自己的目标,以鸭子划水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前进。

对!按照就班地前进。

你不是总看我在隆冬的时候点燃壁炉吗?

我再急都得忍着,先把报纸撕开,皱成一团一团放在最底下,再摆上小树枝,而后堆上较粗的枝子,最后才搁上大大的木块。

我常一边点火一边想,那些没耐心的人,可能草草堆上许多干枝子,就放上大木块。刚点燃的时候,火势大极了,怎么看都是一炉好火,可是小枝子很快地烧完,大木块还没能被烧透,火便熄灭了。只有按部就班、不急功近利的人才能成功。

天才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认清目标,坚持到底。

孩子!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天才,因为天才在眼前无法看到,如同一炉真正的好火在初燃时见不到;只有到了后半夜,当别人的炉火都已烧尽,别人的热情早已冷却的时候,才知道那仍然不断散发热力、温暖人间的是一炉成功的火。

1、 本文中,令这个艺术系学生“他”懊恼的是什么: ( )

A 不知道谁是真天才

B 他几个小时都画不好的东西,有些人一下子就能掌握

C 没有勤能补拙,坚持不懈地画画

D 同伴同学都取得了相当成就,而他还得去植物园写生

2、 下列哪些品质,不是作者所看重的 “天才”品质: ( )

A 按部就班的前进

B 锲而不舍的努力

关于抒情的文章 第四篇_描写抒情,丰富内容

描写抒情,丰富内容

知识精讲: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记叙文的要求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2008年黄冈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写作部分对考生的要求是“写记叙文要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那么,如何做到内容充实、具体呢?这就要靠描写。所谓描写就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有人把描写称之为“用文字画画”。

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手段缺一不可。打个比方说,记叙是文章的骨胳,描写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好的记叙文不仅要有健全的骨胳,更要有丰满的血肉。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学习描写,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准确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表达能力,从而整体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抒情,简要说来,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抒情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记叙文中的抒情往往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的褒贬感受和主观感情。记叙文虽然侧重于记叙和描写,但我们若能在其中穿插适当的抒情部分,将有助于理清作品思路,凸显文章中心,增强文章意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要点阐释:

写记叙文无论侧重记事还是侧重记人,如果只是平铺直叙,那么势必文淡如水。恰当的使用描写手段,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常见的描写类型有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具体地说,就是作者把见闻中的某些自然风光景象或是社会环境的风俗景观,用形象生动的文句表达出来。茅盾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环境描写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烘托人物性格,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包括日月星辰、霜露冰雪等天象景物,春夏秋冬、晨午暮夜等时令景物,江河湖海、山林原野等山水景物。 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通过烈日、暴雨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恶劣的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猫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如《变色龙》开头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凄凉,反映了沙皇的黑暗统治,人民生活在萧条的环境中的社会现实。

怎样写好环境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特征,精雕细摹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环境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

二、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来写。

三、顺序井然,动静结合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有了顺序,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同时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融情于景,表达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同时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中,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画面的描写。例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它是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横断面。场面描写有衬托人物、渲染气氛和推动事件发展的作用。

场面描写与环境写不同,它们各有侧重。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也可以有人物活动其中,但它直接描述的重点对象是客观的环境。场面描写的重点则是众多人物的共同活动。

要把场面描写好,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场面描写要点面结合。因为场面是由人、事、景交织成的综合性画面,所以,它必须进行“面”的描写,以给人整体印象。但是,场面描写又必须突出主题,所以,它并不是都用同等笔力去描绘,而要选择“点”进行描写。正如电影的近镜头,特写镜头一样。

2、场面描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又要有情感的表达。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首先要分别主次,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感情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关于抒情的文章,】

3、场面描写要烘托人物性格,场面描写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在场面描写中也要写人的神情、语言、心理等,人物活了,场面也就活了。

4、场面描写要有合理的顺序,能表现特定的气氛。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还要用多种方法创造出场景的气氛,写出场面的气氛,实际上就是写出场面中人的活动和感情。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复杂的事件往往有许多人在某一场合同时出现。例如集体劳动、大合唱、运动会等,都会形成头绪纷繁、变化较多的场面。对这种场面进行描写时,许多同学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其实,再复杂的场面,也并非一团乱麻,总有头绪可寻,总有主次之分。我们只要抓住场面中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着力描写,再以适当的笔墨勾勒一下其他人物的形象,整个场面便会生动、明朗起来,构成一个生动充实的生活画面。

侧面描写 相传有一回举行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满蹄香”。许多画家都从正面着眼,画了满地的落花,再画一个策马扬鞭的人,但这些画都没有把“香”

字传达出来。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匹马,再在马蹄旁加上几只飞舞的蝴蝶,再无其他。大家公认这幅画是最成功的。这幅画妙就妙在运用了写作中的侧面描写技巧,把“香”字传达出来。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进行侧面描写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1.同类陪衬. 烘云托明月,水涨船更高。例如,写风,可以通过写树来表现风的特征;写月,往往以描写水光荡漾来反映月色的皎洁;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②反面衬托. 利用相异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达到水落石出的效果。“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动为静,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当然,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一种文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凸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服务的。因此,在文学描写中,采用哪一种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更好地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细节描写 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都是那些精彩的细节。如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王熙凤“朱唇未启笑先闻,粉面含春威不露”;孔乙己“潇洒”地“排出九文大钱”等等。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起源于至微。”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常见的细节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即为人物容貌、服饰、神态等描写。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经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好的肖像描写往往能表现出人物的职业地位、生活遭际、个性特点等,因此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肖像描写应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外貌特征,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不仅现其形,而且传其神。

人物肖像的描写应避免脸谱化,力求写出各自的特点,不可流于俗套,千人一面。

2、语言细节描写。“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可谓只言片语尽显精神。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的例子,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 “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等生动的语言细节描写无不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芒。

这类描写应避免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或是语言无个性,拖沓枯燥的通病。

3、行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如,《荷花淀》中“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将女人复杂的内心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描写人物动作时,要认真锤炼动词,力求准确、精妙、传神。

4、神态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相如“持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 千载之下,我们犹可想见。

5、心理细节描写 每个同学都有体会,我们的心中经常燃烧着思维的火花,激荡着感情的波澜。把这些“火花”、“波澜”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便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能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人物的行为,深刻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分内心独白和客观描绘两种。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在进行心理描写时,一定要善于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火花”与“波澜”着力描写,不能模式化,而应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进行。

细节描写常见类型还有前面提到的景物细节描写、场面细节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要新颖,切忌一般化。要写好细节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从“细” “小”处入手—留心观察,关注细节;2、从 “动情”处入手—选取典型,打动人心。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描写往往会使记叙文别开生面。难怪有人说: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当然,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不要为了细节而进行生硬的描写,应该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就让我们用细节描写留住生活美的瞬间,记录我们最真的感动!

抒情 如果把记叙文比作一片绿草地的话,描写和抒情就是在草地上盛放的花朵。在记叙文中,虽然要侧重记叙,但我们若能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时可如涓涓细流悄然入心,亦可如狂风急雨震撼人心。抒情的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所谓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叫做“直抒胸臆”。因为直接,也就显“真”,“真”才动人。就像我们阅读过的《安塞腰鼓》,在写到百十个壮汉击打腰鼓的舞姿和震天的声响时,作者情难自抑,抒写:“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就是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议四种。

一、因事缘情

有些文章是作者通过记叙事件经过抒发感情的,作者通过发掘平凡事件的内蕴,即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对经历、体验的述说,以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因事而情动。例如,鲁迅在《社戏》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搅动我们心灵深层的积淀,引起“心弦的共振”,不知勾起了我们多少的神思遐想。

二、托物言志

有的文章,作者以某种物件为题材,抓住其本身某方面的特征,把内心世界的爱、憎、好、恶的感情交融于物体中表露出来。通过状写这些特征,用象征的手法,启发人们去思考,引发人们透过对所写物件的赞美,领悟到某种精神、情操。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三、借景抒情

自然景物丰富多彩,为人们抒发不同的感情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对景物的具体描绘当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提到写景,有句话我们不得不提:“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我们可以借用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关于抒情的文章,】

四、寓情于议

写作过程中,在叙述或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抒情性的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能激起读者的感情波澜,让读者受到鼓舞和教育。如果能使情与理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但能以情感人,而且能以理服人。

例如:“在这千百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夏衍《包身工》)作者对包身工的满腔同情和对对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憎恨,寄寓在对包身工制度的评论之中,情理交融,发人深省。

如何才能正确合理的运用抒情?总的原则是:不背离主题,不架空,力求自然而健康。具体说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真挚自然。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诚恳的,深沉感人的。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这样的作文也无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3)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

另外应注意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抒情才能打动人心。叙述中的抒情应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应一语破的。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文体。

当然,我们在抒情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以上的方式和方法,所谓“文无定法”,我们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抒情,才能传达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 高效训练:

【单项训练】

1.对下列说法作出正误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ⅹ。

A、叙述是对人物的经历及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表述,或对人物、事件的概

关于抒情的文章 第五篇_关于初二语文抒情散文 [1000字]

关于初二语文抒情性散文阅读及其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考点分析【关于抒情的文章,】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

关于抒情的文章

http://m.gbppp.com/gr/479577/

推荐访问:抒情文章大全 抒情文章摘抄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