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习俗

时间:2017-12-21    来源:婚嫁知识    点击:

婚庆习俗 第一篇_婚嫁风俗

婚嫁风俗

家乡过去有好多的习俗,如今已随岁月的流逝而慢慢被人们所淡忘。 ——作者题记 青年男女到了婚嫁年龄,其家长就会请媒妁提亲,媾和儿女的婚姻大事。

通过媒妁的约定,选择一个地方让男女双方见面,称为“相亲”。相亲前后,男女双方还会通过一系列的访亲(有明访和暗访之分)。经过相亲与访亲这两个环节以后,如双方都觉得无异,于是就初定婚约,然后择吉日进行“定亲”。

定亲完毕,双方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又开始择吉日进行完婚。

完婚的日期通常是由男方来择定,是按照男女双方的属相与生辰八字计算的,大多按农历选择每月中的三、六、八、九,通常回避一、二、四、五、七等日子。 一

婚期既定,双方就开始操办婚事,通常男方比女方要隆重得多。

男方忙于洞房内家什和被褥的置办。家什通常有婚床、踏板以及红漆马桶。红漆马桶又称子孙桶,家乡俗称金桶。待娶男子还要亲自到舅舅、姑姑、姨妈、伯叔等家叩请喝喜酒,被请的舅舅、姑姑、姨妈、伯叔等要当面给予小礼,称为“磕头礼”。

女方忙于打嫁妆、做嫁衣。待娶姑娘的舅舅、姑姑、姨妈、伯叔等还要于婚前数日请待嫁姑娘吃“浪嫁饭”,给“压兜兜钱”,同时,待嫁姑娘在婚期前三四天要开始“奁饭”(就是减少饭量),以使结婚当日不解溲,否则会出“洋相”。

由于经济等各种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嫁妆比较简单。七十年代末的嫁妆一般称为四抬:五斗橱(或七斗橱)、梳头桌(写字台)、木板箱和筛头(简单的生活用品、化妆品等);八十年代稍微好点,就有了什么“三转一响”了(“三转”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就是收录机或电视机)。

婚礼的前一天称为“催妆”。

催妆这一天,男方与女方两家都开始忙碌起来,特别是男方家比较热闹,所有的门都粘贴“挂廊”与婚联,像过年一样

婚联通常为5字或7字,一般有: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

男方家还要请全福奶奶(俗称“大宾奶”,要求儿女双全,无生理缺陷),帮助缝纫被褥、枕头,整理布置洞房等。缝制的被褥、枕头也有说法,通常在被角处、枕头内装上花生或栗子缝制起来,要等到新婚满月拆洗时才取掉。

到了催妆下午,亲朋好友基本都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喝晚上男家为答谢媒妁而准备的“暖

房酒”。

男方家喝完暖房酒,全福奶奶就开始为洞房整理床铺被褥,俗称“铺床”。铺床时,全福奶奶要向主家索要喜烟喜糖,同时主家还要燃放鞭炮,这也是婚娶开始燃放的第一串鞭炮。 铺床完毕,男方还要请一个父母兄妹姐弟双全、无生理缺陷的全福童男子(是新郎的同辈或晚辈)与新郎同寐,称为“压床”。当然主家也要给全福童男子喜烟喜糖,否则的话,第二日(即下面所说的正日)早上全福童男子要赖在婚床上不起身的呦。

“催妆”这一天,,女方家晚上也有酒席,称作“催妆酒”。

女方家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待嫁女子拿一打火柴,分给没有结婚的弟弟、妹妹,称作“分火”(取“分伙”之谐音)。

婚礼的当天称为“正日”。

正日早饭后,男方家要安排逢单数(回来加上新娘就是双数)的人到女方家去接新娘,称作“迎亲”(也有说叫带亲)。迎亲队伍中需有一名未婚女青年,也就是伴娘,俗称“搀轿姑娘”。迎亲队伍通常在女方家吃午饭。

下午,新娘就开始梳洗化妆,然后要与父亲、兄弟在家吃最后一顿饭,俗称“分家饭”,表示由家中成员变成亲戚。所谓之分家饭,通常也就是4个点心果盘。

吃完分家饭,新娘就开始上轿,准备发轿。新娘上轿时要趿着父亲或兄弟的鞋子(意为不带走娘家的土),同时还要伪装成“哭”相,以表依依不舍之情(也有说以免将来生哑巴孩子),不过一个歇后语说得好:

大姑娘上轿——脸上哭,心里笑。

新娘上轿前,女方家通常会选定一名全福小男孩先上轿坐一下,称为“压轿”。当然此时男方迎亲队伍中的负责人会递上男家准备好的红包给这位小男孩。

新娘上轿坐定后,还不能挪动位置(此处有迷信说法,如挪动位置,将来还要再次嫁人)。 发轿后,新娘的兄弟(或表兄弟)要随其后送行一半以上的路程方可以返回,称为“送亲”。 迎亲队伍一般在傍晚时分到达男家,此时亲友早就聚集门前拦住新娘进门,目的也就是索要喜烟喜糖。

正日晚上,新郎一家老小(包括分了家的弟兄一家,但不包括出嫁了的姐妹)要一起聚餐,称为吃“团圆饭”(意为合家团圆,幸福圆满),席间,全福奶奶通常要夹四道菜(猪肉、鸡糕、圆子、豆腐)放在新娘的碗中,每夹一道菜,都要说句喜话(就是吉利话或顺口溜,内容都是“多子多孙”、“大富大贵”等),如:

新娘吃块肉,养儿疼不够;

新娘吃块鸡,养儿笑嘻嘻;

驮驮(圆子)抱抱;

都富(豆腐)都富。

席间,新娘通常什么都不吃,只是陪坐,等到全家都酒足饭饱后才能离席回洞房。

回到洞房,新郎新娘就开始“站房”——背向新床,男左女右,并肩而立。此时,全福奶奶要找一个全福童男子先来看新娘和摸马桶。看新娘、摸马桶,全福童男子都要说喜话(也有的是全福奶奶代说),新娘然后要给喜糖。新马桶内通常放有花生、红枣、白果、喜糖以及点心包等等,摸马桶说的喜话一般是:

左手掀桶盖,

右手摸花生,

新娘养儿胖墩墩!【婚庆习俗】

婚礼的真正高潮应该说是闹洞房。俗话说,新娘子要有人闹才好,称为“闹发闹发”。 闹洞房是婚礼中最热闹的场面,形式不拘、时间不定;闹洞房的人不分男女、不论年岁、不

谈辈份(这也就是新娘“三朝无大小”的直接反映)。

闹新娘的人进入洞房,带头的人必须说喜话,其余的人跟着句句道“好”即可。进洞房所说的喜话种类很多,如:

踏入洞房来,

荷花出水开。

要看新佳人,

都跟我进来。

又如:

走进洞房,

看看新娘。

想吃烟糖,

都跟我来。

说完喜话,全福奶奶就放闹洞房的人进去,闹洞房完毕,同样要说喜话才能出来。离开洞房的喜话通常有:

吃了烟和糖,

离开新人房。

新娘漂亮亮,

养儿水旺旺。

闹洞房的人,语言多以诙谐、风趣、甚至“促寿”的话来逗引新娘子发笑。也有的闹洞房的人是把新娘的老爹(就是公公,这是家乡方言俚语的称法)或大伯子(新郎的哥哥)“捉”到洞房来闹。如让公公肩扛扒灰耙子,或把大伯子脸上用墨水、彩笔涂抹起来,引得阵阵哄堂大笑。因此,往往公公、大伯子天一黑,早早就躲起来了,以防出“洋相”。

对于新娘子,不管闹洞房的人如何闹,也不能翻脸。如果出现让新人尴尬的场面时,全福奶奶往往就会出面解除这种窘境。

闹洞房的过程通常都要拖延至半夜,也有的要到四、五更天方才罢休的。闹洞房结束后,便是送房的程序了。

送房的人一般是新郎的同辈男子,通常为两人,也要会说喜话。送房时,边说喜话,边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等一把一把撒向床上的每个角落。送房的喜话种类也很多,如: 一撒栗子二撒枣,

三撒娃娃满堂跑,

四撒事事如意,

(也有说是:四撒四世同堂),

五撒五子登科,

【婚庆习俗】

六撒六六双全,

七撒七子团圆,

八撒发发发发,

九撒九九归一,

十撒实实在在。

送房喜话的最后两句也有是这么说的:

九撒十撒我不会,

今晚随你们怎么睡。

或者:

九撒十撒我不会,

问问老爹怎么睡。

送房以后,关上洞房门,他人不得入内,新人也不得外出。此时就进入了婚礼最后一道程序了,称为“戳窗户”。戳窗户的人通常也选两个人,也是一边说着喜话,一边拿着一把红漆筷子,站在窗户外,从外面戳破窗户上的红纸,把红漆筷子打到洞房床上。对此,也有一种说法,落到床上的红漆筷子如为单数,则新娘头胎生男孩;若为双数,则生女孩。戳窗户时,所说的喜话一般有:

手拿红漆筷,

站在窗户外,

戳筷、养快,

养儿做员外。

也有的喜话是这么说的:

请新郎、送新娘,

我请新人入洞房,

今天喝了交杯酒,

来年生个状元郎。

至此,婚礼正日的全部过程也就告结束。

婚礼第二天,新郎、新娘起床都很早。 新娘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扫地。扫地时,不时地会在堂屋地上拣到纸币或硬币,原来这都是正日晚上公婆有意撒的。自然,拣到的这些钱币归新娘所有。扫地也是有规矩的,必须从门口向门内扫,这预示将来过日子财气不外流,红红火火、大富大贵。

扫完地后,还要上锅煎豆腐,搅猪食缸等。

新郎起床后,立即就要赶往女方家,请岳父、新娘的兄弟到男方家做客,称为“会亲”。 新娘父亲到达新女婿家,女儿女婿要向(岳)父亲跪拜叩首,此时,新娘父亲会给女儿女婿已准备好的红包。

男方家对新亲上门非常重视,酒席款待,上席就座。厨师端洗脸水、上每道菜也都十分讲究,当上完上四碗菜,就说喜话,索要喜钱、喜烟和喜糖。自然,新亲都是有备而来,于是按照常规礼俗递上装有喜钱的红包、喜烟和喜糖。

新婚第四天,女方的父亲或兄弟到男方家带新姑爷、新姑娘回家做客,称为“回门”。 女方家自然也是盛情款待新姑爷、新姑娘,但饭后新姑爷、新姑娘必须返回,这也就是“新婚蜜月不空房”的习俗。如果新娘要想在娘家留宿,必须等到新婚满月。

新婚满月之时,娘家会派人来带姑娘回去过一阶段,称作“过十八天”。

新娘在娘家过十八天期间,要为婆家每人做一双新布鞋。【婚庆习俗】

家乡的婚嫁习俗是非常讲究的,婚姻礼仪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内容相当繁杂,但丰富多彩,总之能反映出家乡民风的质朴纯厚。

家乡过去有好多的习俗,如今已随岁月的流逝而慢慢被人们所淡忘。 ——作者题记 青年男女到了婚嫁年龄,其家长就会请媒妁提亲,媾和儿女的婚姻大事。

通过媒妁的约定,选择一个地方让男女双方见面,称为“相亲”。相亲前后,男女双方还会通过一系列的访亲(有明访和暗访之分)。经过相亲与访亲这两个环节以后,如双方都觉得无异,于是就初定婚约,然后择吉日进行“定亲”。

定亲完毕,双方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又开始择吉日进行完婚。

完婚的日期通常是由男方来择定,是按照男女双方的属相与生辰八字计算的,大多按农历选

择每月中的三、六、八、九,通常回避一、二、四、五、七等日子。

婚期既定,双方就开始操办婚事,通常男方比女方要隆重得多。

男方忙于洞房内家什和被褥的置办。家什通常有婚床、踏板以及红漆马桶。红漆马桶又称子孙桶,家乡俗称金桶。待娶男子还要亲自到舅舅、姑姑、姨妈、伯叔等家叩请喝喜酒,被请的舅舅、姑姑、姨妈、伯叔等要当面给予小礼,称为“磕头礼”。

女方忙于打嫁妆、做嫁衣。待娶姑娘的舅舅、姑姑、姨妈、伯叔等还要于婚前数日请待嫁姑娘吃“浪嫁饭”,给“压兜兜钱”,同时,待嫁姑娘在婚期前三四天要开始“奁饭”(就是减少饭量),以使结婚当日不解溲,否则会出“洋相”。

由于经济等各种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嫁妆比较简单。七十年代末的嫁妆一般称为四抬:五斗橱(或七斗橱)、梳头桌(写字台)、木板箱和筛头(简单的生活用品、化妆品等);八十年代稍微好点,就有了什么“三转一响”了(“三转”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就是收录机或电视机)。

婚礼的前一天称为“催妆”。

催妆这一天,男方与女方两家都开始忙碌起来,特别是男方家比较热闹,所有的门都粘贴“挂廊”与婚联,像过年一样

婚联通常为5字或7字,一般有: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

男方家还要请全福奶奶(俗称“大宾奶”,要求儿女双全,无生理缺陷),帮助缝纫被褥、枕头,整理布置洞房等。缝制的被褥、枕头也有说法,通常在被角处、枕头内装上花生或栗子缝制起来,要等到新婚满月拆洗时才取掉。

到了催妆下午,亲朋好友基本都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喝晚上男家为答谢媒妁而准备的“暖房酒”。

男方家喝完暖房酒,全福奶奶就开始为洞房整理床铺被褥,俗称“铺床”。铺床时,全福奶奶要向主家索要喜烟喜糖,同时主家还要燃放鞭炮,这也是婚娶开始燃放的第一串鞭炮。 铺床完毕,男方还要请一个父母兄妹姐弟双全、无生理缺陷的全福童男子(是新郎的同辈或晚辈)与新郎同寐,称为“压床”。当然主家也要给全福童男子喜烟喜糖,否则的话,第二日(即下面所说的正日)早上全福童男子要赖在婚床上不起身的呦。

“催妆”这一天,,女方家晚上也有酒席,称作“催妆酒”。

女方家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待嫁女子拿一打火柴,分给没有结婚的弟弟、妹妹,称作“分火”(取“分伙”之谐音)。

婚礼的当天称为“正日”。

婚庆习俗 第二篇_结婚习俗

“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男方下聘礼:

男方父母、媒人带着新郎去女方家订婚。(现可约在酒店内订婚,后大家吃顿便饭。)

男方要送:

聘金:3万3,5万3或10万3(议定的聘金尾数必为三字。福州方言三与生谐音,象征婚后多生儿女)。喜庆十色(喜糖5斤2包、2个大猪腿、2只大鱼、2头目鱼干、线面5斤2包(线面要用大红纸包好)、红蛋若干、苹果或桔子若干、红酒2瓶、10只脚脚健全的煮熟后变红的2只大螃蠏{意为十全十美}、一对活鸡{要用三尺三的红绳将两只鸡的脚绑在一起的,得打活结哦。男方回去的时候要把母鸡带回去,这时候母鸡的两只脚用那根红绳绑好。)黄金若干(注意:不一定要订婚时送,黄金何时送双方可以协商)

以上这些东西都要用红纸外包装,或者在送的东西上放上四方的小红纸。

女方回礼:

可备一只母鸡,以便与男方订婚送来的母鸡交换下,让男方带回一对鸡(包括对方原来送来的那只公鸡也返还)回去。有的女方家里不事先备母鸡,只是把男方送来的母鸡留下,让男方只带回公鸡去。须回送:新郎内衣一套、新郎西装一套、新郎衬衫一件。新郎男袜一双(不能是白色的袜子)、金戒指一个。其中的“袜金裤”,寓意新郎以后发展为:“活金库”。

至于女方要回送多少礼金给男方,可以在订婚仪式时当场返送,也可以在结婚时,当嫁妆给新娘。

(备注:上方所说,订婚时男方所送“喜庆十色”,女方可将十色中所有的一半返给男方带回。不过,这“喜庆十色”,也是可以商量的,现在许多人都没有送十色,只是随便意思地送点。)

女方置办嫁妆:

一、办些新家需要的电器:根据各人情况,按需办理。如女方有条件,现流行置办“轿车一部”。 二、红皮箱:(个数一般2个,取好事成双之意). 皮箱里装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办给女儿嫁妆物。

三、红伞:接亲时,伴娘为新娘撑红伞出门,上车,下车,露天。这把伞要

求要崭新的而且没有商标, 颜色红色和粉红均可。这也是旧时讨吉利的说法,比如挡灾,辟邪。 四、红塑料桶1个:需用3尺3的红布(男方提供)包裹. (意为新娘马桶,桶内要放上红枣、花生、莲子、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五、喜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对,讨吉利的说法,多子多福之意。(最好是女方朋友送的,千万不可是新娘本人去买的)。 六、儿童澡盆1个,红色化妆箱1个,镜子一面,红毛巾2条,红牙杯一对,牙刷2把,2把角梳,红脸盆2个。

七、塑料花和花瓶(男方提供);塑料花白色百合花和红色玫瑰花2种颜色各九朵,代表男生和女生,也寓意百年好合和富贵荣华。

新房布置:

· 门框两边贴对联一副,加横批(横批一般写“鸾凤和鸣”四字)

· 门上贴大红双喜字

· 新房正中悬彩灯

· 窗户上贴剪纸的大红双喜字,四角贴剪纸的蝴蝶图案

· 窗户两边贴对联

· 墙壁四周挂字画

· 厨房:正门对联一副,加横批,门上贴红“喜”字

· 其他:所有房间门上均贴“喜”字一个

接亲:

结婚第一天,男方家要准备两辆以上装饰好的婚车来女方家接新娘与嫁妆,也叫接亲。当新郎的婚车到女方家时,女方家要放鞭炮,放完后新郎方可进入女方家。新郎 还要带上新娘手捧花与上等香烟来新娘家。见到新娘时,把手捧花给新娘拿着。同时,把香烟大方地分给女方家人抽。新人在女方家里,拜见完祖先后,要吃太平面(注意:太平面的汤料必须是鸡。而且新娘要吃得慢点,最好不要比新郎吃得快)。 新人吃完太平面后,带上嫁妆准备出嫁。在新人出门前,新娘家还要放鞭炮,放完后新人才可出新娘家门。新娘迈出女方家后,千万不可回头,要高高兴兴地往前 走,即使是忘带了东西,也不能回头,要叫别人去拿。新人从迈出家门一直到上车前,新娘接出门的时候伴娘要为新娘打伞,车门则有伴娘负责开。当婚车启动准备 开走时,女方家人还要再放一次鞭炮。福州女儿出嫁,一定要在上午12点到男方家,一般新娘上午9到10点前就出发接亲了。

吃太平面:

新郎到女方家时,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里后,同样还要再吃一碗太平面。意为保平安。按福州传统,新人在见家人之前,要吃太平鸡面,新郎吃 鸡头,预示着一家之主,新娘子吃鸡翅膀,鸡脚,这个要用福州话来讲,大意就是持家有方,多子多福。太平面里还有两个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颗留一颗,意思为大 家一起平安。

铺床:

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长辈铺新房的床,长辈要选父母,儿女齐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这位长辈那样幸福。然后找1至2个乖巧,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几个滚,意将来会生漂亮的男宝宝。如果喜欢生女宝宝,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

接女生来打滚好了。还得记得给每个小孩包红包。

见长辈:

下午3到4点,新人就要开始拜见祖宗,及长辈,老人和亲戚,讨红包。福州人叫“见厅”。

酒店设酒宴: 差不多5点新人们就要到酒店迎宾客了,最后就是酒店常见的礼仪了。新人的亲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喝喜酒,吃喜宴。结婚时在酒店里的仪式可请婚庆公司进行安排。在酒桌上见过与自己同辈的亲戚,那时候也还是可以拿红包的。

回门:

按福州婚俗“请回门”,通常只来一天,当晚便回男方家的,叫“请赶烛”,要在烛明夜黑前返回夫家。结婚时,第一天是男方家办酒。第二天,女方家办酒,也叫办回门酒。婚后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请回门”时,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新郎要给小舅子钱,同时要对新郎进行有趣的逗乐和滑稽的调笑,作为新女婿定要以礼待人,婉转答对,避免落入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罚,又要被人取笑。然后新郎备礼品,和新娘一起往岳父母家拜见,当日需返回。

至此,整个结婚仪式算是结束了。

在结婚的过程中 , 有不少传统留下来的禁忌, 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 一 )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 二 )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 四 )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 五 ) 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 八 )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 九 ) 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 十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一 )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婚庆习俗】

( 十二 ) 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 十四 ) 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 十五 )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 十六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 十七 ) 归宁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

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八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 十九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婚庆习俗 第三篇_从传统婚庆习俗到现代的变迁

从传统婚庆习俗到现代的变迁

从古至今婚礼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或者一个中国家庭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百善孝为先 ”,“不孝有三,午后为大”从这些也不难看出中国对于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的重视,自然而然的,我们就会对于婚礼给予无限的期望,同时也希望盛大的婚礼能为新人,或者整个家庭带来好运与吉祥,所以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里传承下来了无数婚礼习俗。而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民族又有不同的习俗。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庆习俗也在不断变化。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对婚庆习俗的变迁有个透彻的分析与解释。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

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传统的婚礼习俗包括: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

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6、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

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7、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8、哭嫁: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後,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9、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红盖头。通常是男掀女的红盖头。

10、迎亲: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

11、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并不属於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於宋代以後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12、酒筵: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义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13、合酒: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

而这些习俗到了现代大多被省略或者精简掉,更主要的是现代的婚礼更注重婚礼流程能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而慢慢忽略了婚礼习俗真正的希望给新人带来的吉祥如意。

现代婚礼习俗主要保留了这些:

1、送礼:按一般习俗,参加婚宴都要准备一份小小的贺礼,用红纸或专门印制的双喜字封包,里面放进适当的贺礼金,礼金数目根据客人的经济情况和与新郎、新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但最好要取双数,含六为“禄”,八为“发”,百为“白头偕老”的意思。

2、敬酒:新郎、 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谢时,大家起立举杯,和新人先轻轻碰杯,再道“恭喜”。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不要东拉西扯,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以让他们圆满结束宴会,早入洞房。同时,自己在酒席中,也不要大喊大叫,要节制饮酒,以免醉后狂言失礼。

3、撒纸屑:结婚典礼上,人们欢笑着把五彩的纸屑撒向天空,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来道贺的客人们。这种风俗起源于 意大利。中古时代,意大利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纪,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

4、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5、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6、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7、忌坐新床:结婚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可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从上面传统婚礼习俗和当代婚礼习俗的比较其实不难看出,我国的婚礼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的精简。对于古代繁琐的婚礼习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在婚礼当中不再需要拜天地、喝交杯酒、新娘也不再需要穿上厚重的凤冠霞帔以及盖上红盖头等等。

更多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婚礼习俗正在慢慢的产生,甚至更多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婚礼中融入西方婚礼的元素。现代年轻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礼可以与众不同,为自己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婚礼习俗在不断改变,相应的宾客送礼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从一开始的直接送礼金改为会赠送能为新人带有吉祥如意的礼物。近年来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婚庆礼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婚庆礼品也在不断跟上婚庆习俗的改变。就以婚庆席为例,近段时间市面上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庆礼物————婚庆席。婚庆席主要是主要是祝福新人可以早日得子,寓意“喜得子”,希望睡在席上的新人可以吉祥如意,夫妻关系和睦,为新人及其家庭带来幸福。“竹席”与主席是同音词,象征着领导才能。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梦之秀的故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草根皇帝朱元璋)都是从睡“竹席”中悟到竹的精髓,而锁定前景。这已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神奇故事,被传为佳话。从这三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竹席是一个代表着吉祥的生活物品。人们把苏东坡睡过的竹席唤成“梦之秀”,希望后人都像苏东坡一样,睡清凉的竹席,获无穷毅志;梦想成真,前程锦绣!而朱元璋则是从一介贫民到改变历史的一代君王,而竹席给予他极大的思想支持,让他得到最大的鼓励和好运。婚庆席更是其中最具有吉祥意义的。

中国传统结婚习俗是文化的瑰宝,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迎来幸福,虽然近代习俗在很大程度上省略的很多的传统婚俗,但是传统婚俗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也不可磨灭的。

婚庆习俗 第四篇_各地婚嫁风俗调查报告

各地婚嫁风俗调查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张立歆 余鄂瑶 赵若姿

班级:B130401

学号:B13071107(张立歆)

B13010109(余鄂瑶)

B13040103(赵若姿)

B13041503(孔金筱)

联系电话:18848953371(张立歆)

18848951529(余鄂瑶)

18848952922(赵若姿)

18848957851(孔金筱)

孔金筱

【婚庆习俗】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华夏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古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自从黄河流域开始有人类居住,人类按照季节与时间的推移,便对天灾等灾祸到规定出许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就逐渐演变成一些传统的习俗,民间的习俗也是中国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现象。

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盛大。现代中国婚礼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会拍摄婚纱照。

关键词:北京、上海、内蒙古、 陕西、婚嫁风俗

【调查目的】:了解各地的婚嫁风俗习惯

【调查时间】:寒假

【调查地点】:内蒙古通辽以及陕西渭南

【调查方法】:走访、网络问卷调查及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主要从婚礼前的准备到婚礼进行时以及婚礼之后等方面展开的调查。

【调查分工】: 张立歆:查阅资料以及走访 余鄂瑶:问卷调查以及调查报告 赵若姿:查阅资料及问卷调查 孔金筱:走访及问卷调查

一. 访谈了解

根据走访与长辈交流了解到如下的变化:经济迅猛发展也给

各地婚嫁风俗带来了变化,老一辈的婚礼同我们现在的有很大的不同。各个地方的适婚年龄的朋友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婚礼习俗,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可以大致总结出几个地方的婚姻风俗如下:【婚庆习俗】

北京的婚嫁习俗: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

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

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

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

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上海的婚嫁习俗:

婚庆习俗

http://m.gbppp.com/hj/403515/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