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时间:2018-01-16    来源:取暖    点击: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第一篇_北京民俗文化

北京燃放鞭炮的由来

据传古代有一怪兽叫“年”,每隔365天就出来伤害人畜,届时百姓不敢出门。偶有一年,有位顽童燃烧竹子取暖玩耍,燃竹火光冲天、噼啪作响,将怪兽“年”吓得远逃而去,人们喜获安宁,欢度春节。此后,燃放爆竹便成为人们驱魔避凶,迎神喜庆的必备品了。 官府“封印”、梨园“封台”等放假过年封建王朝为表示对“过年”迎春的重视及对官民的恩赐,自腊月19-22日,由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选定 “吉日”,布告京城及全国所有衙门府 地,统一封存官印,各官员开始放假过年。随之各梨园剧场也进行“封台” 停演,放假,待新年伊始再行演出。 此时全国城乡空前繁荣的“腊月市”进入高潮,百姓大搞大扫除,以整洁生活环境。腊月23日为祭灶神之日,又有过“小年”之称,随之“大年”除夕就很快来临。 挂年画、贴春联、吊灯笼、倒贴“福”字。

庙会文化--北京为中华庙会之乡

北京自秦汉起就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尤其辽、金、元、明、清在此建都,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就明清时期而言,北京有各种寺庙1000多座,为全国之冠。寺院多庙会也自然就多,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有庙会,丰富多彩,美不胜数。如雍和宫的“打鬼”,城隍庙的“出巡”,七月十五日的烧法船、十月二十五日的白塔燃灯等等,均为庙会盛事。北京最著名的古今传统民俗庙会兼集市有白云观、厂甸、白龙潭与地坛、龙潭湖等。 此外,北京历代花会独具特色,遍及城乡。花会以技艺见长,主要有少林武术、踩高跷、玩中幡及太狮、少狮等活动。妙峰山的进香花会为京城花会之最,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东北侧,特建“眺远斋”而观赏赴会队伍及其精彩表演。

胡同文化的理念

北京胡同文化源远流长、含义深远。“胡同”一词,据考证来自蒙古语,意指有“水井”的地方为民众的聚居之地,故古代有“方井”、„„市井‟„的称谓。 北京的胡同起自元代,在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等作品中,就有“胡同”一词的出现。公元13世纪初,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率兵南下,烧毁了位于今广安门外一带的金中都城后,其孙子忽必烈住于金中都城东北郊风光优美的“大宁离宫“,即今北海琼华岛。据《元史》本传载:忽必烈重用河北邢台的汉人大才子,天文、地理、经学、律历与三式六壬等法术无一不精通的刘秉忠,命他主持设计兴建元大都。刘秉忠为了体现“皇权至上“与贵统万民的理念,他根据{易经}阴阳五行,八卦四象与奇门盾甲的风水学识,同时遵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应是一个方形大城,四面各设三门,城内名字应按八卦起名。而且大城内的中央部位为皇宫,皇宫外为“前朝后

市,左祖右社“的皇城之制,:因此刘秉忠以北海为中心大建元大都,即大内皇宫及内外城,而以坐北朝南的中轴布局与左右对称之制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建设,从而造就了大街多南北走向,而街巷胡同则穿行于东西。同时并以“坊”为单位,统建有50个居民区,坊与坊之间用宽度不一的胡同隔开。这种胡同既是交通通道,又是“坊”之间的防火隔离带,因而又有“火疃、火巷、火弄“等称呼。由于刘秉忠兴建的元大都宛如阴阳八卦图,十分严谨雄伟。加之刘秉忠的学生郭守敬科学地治理了京城水系,更使元大都充满东方文明的无穷魅力,气象万千,深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赞扬。 据有关史料统计元大都有胡同 400多条。明灭元后,在元大都基础上重建京城,分为36坊,拥有胡同1170条。清灭明后沿用旧城,改名京师,内外城共有胡同2077条。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至今有新老胡同6000多条。 胡同不但是街、巷、道、里的通称,尤其与京剧,京腔一样,都有浓郁的“京味”文化特色,拥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北京历史、民俗风情、趣闻典故的发祥地与聚宝盆。

涮羊肉-著名传统风味

据历史查考,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有火锅。用火锅涮鸡、鱼、豕等,在唐宋时代已受广泛欢迎。至清代火锅已相当盛行。据历史记载,嘉庆元年(1796),乾隆当太上皇在皇宫设的“千叟宴”,用火锅计1550多个,吃的主要是涮羊肉,可见其受清官欢迎的程度。北京的涮羊肉起源于战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地区。明末清初传人关内,羊片火锅是当时清代皇家最受欢迎的冬令佳肴。北京的涮羊肉,一般秋后上市,五月底以前撤锅。最初开业的涮肉馆为正阳楼,1914年“东来顺羊肉馆”开张后,通过竞争取代了正阳楼而誉满京城。

北京烤肉-蒙族风味

烤肉,据传起源于北方蒙古地区,具有浓郁的塞外风情。后来逐步传人关内,于明末清初北京才有烤肉出现。“南宛北季”两家以烤肉为业的餐馆,均开业于清朝中叶。位于宜内大街的烤肉宛,于康熙年间由京东大厂回民宛民由于推车卖肉发展而来。于什刹海银锭桥畔的烤肉季,则创业于清代咸丰时期。 古老传统的烤肉,是用一种特制的火炉,烤盘由钢条密排而成,中间有小小缝隙,称为“炙子”。 烤肉时,炉内烧木柴或木炭,把切得很薄的肉片在“炙子”上烤熟,然后蘸佐料吃。现在却是先将肉片用酱油、料酒、白糖、香料、葱、姜、蒜等佐料拌好,然后用长筷夹肉到“炙子”上去烤,像炒菜一样不停地翻动,油脂发出“滋滋”声音,芳香四溢,肉片一烤熟就可进食,这种边烤边吃边饮的吃法,富有自然野味的情趣。 烤肉立秋开始,夏季停炉。十分讲究原料,要选用“北口”的菜牛,耕牛肉老是不能用的。牛

的年龄在4-5岁为宜,体重为二三百斤最佳。而且只选用牛的上脑、里脊、排骨三个部位。此外,切肉的刀工也十分重要,必须切得很薄的牛、羊肉才适以烧烤。

特色土语京味浓

北京语音既动听又容易听懂,语言丰富生动,为全国最佳语音、语言之一,我国的普通话(国语)和汉语拼音,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 但北京地区地道的土语土话,如不加一定解释,是不大容易让人很快明白过采的,韵味自殊,很有方言特色。

现将有关土语简释举例如下:自个儿:自己一个人。咱 们:我们。劳 驾:请人帮助,或表谢意。侃大山:信口穷聊。猫儿腻:心怀私隐,不可告人。贫 嘴:多嘴、好说废话。犯 傻:发呆、装糊涂。套 磁:拉关系。逗 乐:开玩笑。泡 汤:完蛋,吹了、弄糟了。宰 人:敲竹杠、坑骗他人。怵 头:为难、胆怯、害怕。瓷 实:结实、坚固、可靠。没 辙:没办法。黄 了:没办成。别 价:别那样做的意思。吃 心:多心。倍儿好:特别好,非常好。捅娄子:招麻烦、惹事非。涮 人:不守信用、戏弄别人。掰 了:关系破裂之意。

京剧行当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

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此外,还有念苏州白者的苏丑,演官丑,草衣丑的袍带丑,以及扮演市井及农工平民的毡帽丑等,角色不同,丰富多彩。

满汉全席-清廷最高“国宴”

这是清王朝最高规格的“国宴“,也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筵席。其主要由满族的点心和汉族的佳肴所组成而故名。 因为清王朝人关之前,面点、菜肴均较单调,餐饮并不讲究。但入主中原后,由于京城会集了全国各地的山珍海味。而且御膳房成员由满族与汉族厨师组成,从而满点汉菜便合二为一了。到了康熙年间,满汉全席已初步形成。据传清圣祖玄烨(康熙)在宫中首尝这一满点汉菜丰盛多彩的盛宴时,极为高兴,赞不绝口,并挥笔写下了“满汉全席“四个大字,从此确立了它在宫廷筵席中的地位。乾隆时期,满汉全席发展到了高潮。并且加入了回族、藏族、蒙古族的食品,形成了“五族共庆宴”的满汉全席盛宴。其烹饪技术的高超、席面的豪华、餐具的讲究及礼节的繁琐,都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盛宴,在清廷只有封建帝王、皇后,皇亲国戚及高级官员才可享用到。 满汉全席始于康乾盛世,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按规定其大小菜肴计有108件,其中南莱54件,北菜54件。各种点心44道,一席需用面粉几十斤,所用名贵水果众多。满汉全席为典型的烧烤席,由于名莱名点繁多,一般需分3天时间才可品尝齐全。

北京烤鸭--中国第一美食

中国烤鸭历史悠久,据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的(食珍录)记载,就已有了烤鸭的篇章,至今有1400多年历史。在明清两朝宫廷中已常食用烤鸭,后来才传向民间。据历史查考,北京第一个烤鸭店“便宜坊”,是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创办的,在宣武区骡马市大街挂牌营业,主要经营焖炉烤鸭。制作烤鸭的师傅多为山东荣城 人,所以北京烤鸭既是宫廷风味,又是鲁莱名肴。 于前门大街东侧的全聚德烤鸭店,是在清同治三年(1864)由河北蓟县人杨传仁创办,以经营挂炉烤鸭著称。由于其烤制手艺更加讲究,烤出的质量、名声很快超过了便宜坊。 烤鸭是以优质雪白的北京填鸭为原料。据考证,北京鸭的祖籍在南方,于明初随漕运船只运养来京,繁殖于京东潮白河一带,故有“白河蒲鸭”之名。后迁京西玉泉

山放养育成良种。用人工填喂法育出的称北京填鸭。 北京填鸭生长快,60-65天就可育成5-7斤重。45天前的雏鸭自由取食,最后15-20天由人工填喂,每6小时喂一次,昼夜不断。格填鸭经宰杀、退毛、取内脏、洗净、灌水、吹鼓、涂料等一系列工序,才可人炉烤制。

烤制方法一般有三种:

1.焖炉法 烤炉有门,在炉膛内架设铁箅子,箅子下燃烧秫秸,将料理好的填鸭放在铁箅子上,关闭炉门进行烧烤而故称焖炉烤鸭。

2.挂炉法 烤炉口呈拱形,无门,将处理好的填鸭挂在炉内的铁钩上,下面用梨木或枣木文火烤制而成。【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3.叉烧法 同制作叉烧肉相似,须手工逐一操作,因费工费时产量低,而被逐渐淘汰。 烤熟的鸭子需切片上桌,每只鸭要切出120片左右,须片片带皮带肉、肥瘦相同,技术要求较高。 鸭片配上葱段、黄瓜条、蒜泥(少许)与甜面酱等佐料,用主食荷叶饼或空心烧饼包裹进食,具有又香又甜又脆又爽口的特点。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第二篇_北京的传统文化

首都—北京

京剧是地道的中国国粹。京剧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色,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京剧集歌唱、舞蹈、武打、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与西方歌剧有类似之处,所以被西方人称为“Peking Opera”。

北京小吃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儿、豆面酥糖、酸梅汤、茶汤、小窝头、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爆肚、炒肝等。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北京小吃、京剧、京韵大鼓、相声、舞台剧、铁板快书、景泰蓝、牙雕、毛猴、漆雕、赛蝈蝈和蝈蝈笼、吹糖人、捏面人等等。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 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

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现辟为“故宫博物院”。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1] 故宫四门

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为午门。午门有五个洞。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

筑。 正门“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有1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太和门,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三大殿:位于太和门内,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现名为清朝时名称)。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后三宫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是皇帝及嫔妃生活娱乐的地方。前朝与内廷宫殿的分界线乾清门,乾清门以南为前朝,以北为内廷。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是清朝“御门听政”的所在地。太和门和乾清门都是殿的形式,虽然名字上是门,在明代皇帝上朝处理政事都是在太和门,清代的时候皇帝上朝处理政事才改到乾清门。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内廷东侧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皇宫,花费一百一十万两银修建。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第三篇_北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的遗产值得保护和

[题目]

北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的遗产值得保护和利用?请从精神上、物质上、非物质上共三个方面加以评论,注意详略得当。

答:

文化是任何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其中有许多精华需要我们即成和发扬。而北京作为一个古都,在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下面谨从精神、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精神遗产

1. 合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思想

天人合一、合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不仅体现在各种思想的百家齐放,例如儒家、道家、释家等可以世世代代“和平共处”,均为人们所接受;还体现在北京的古建筑中,例如故宫的天圆地方、颐和园的因势利导、民居的天地人合、祭祀坛庙的阴阳互补都体现一个“合”字。而蔡元培先生更是对北大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要求。而北京人则是以宽阔的胸怀享誉全世界。

2. 中庸的处世之道

不管是儒家的“天下太平”的入世思想,还是道家“永恒长生不老”的出世思想,抑或是现代的“辩证主义唯物观”,无不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中庸的处世之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让北京人有着安宁快乐的人生哲学,由此通过自身的人生了解外部的世界,追求仁义和德行,使北京人爱好和平,和谐发展。

正如和平、和谐在国际社会的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研究和学习中国“合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各自的社会中去,我们自己则应该在学习西方社会先进的思想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中庸的处世之道。

二、物质遗产

1. 皇家建筑

北京具有4000多年文明史、3000多年建成史、800多年建都史,自然就少不了各种皇家的建筑。有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有皇族修养娱乐的园林,还有皇帝祭祀朝拜的各路坛庙。故宫的修建体现了五行阴阳的完美结合,恢宏大气、气势磅礴却又不失和谐;颐和园因地制宜,借景西山,是天人合一的有力体现;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处而立,都体现着北京乃至中国古建筑的底蕴——和(合)。

2. 民居

北京的四合院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取材自然,冬暖夏凉的木质结构是人生活得非常舒适。而园内植树、种花,更是使主人能够不移寸步而与自然亲密接触。每个四合院单元所组成的胡同文化更是体现了北京人和中华文化的中庸和能屈能伸,而“胡同文化”也几乎成了北京的符号。

然而带着急躁的变革思维,北京在发展过程中一度过分追求美国式的高楼大厦和繁华街区,很多古迹都被破坏了。虽然有保存修缮的长城、故宫,但是各国宾朋所向往的景致却不

仅仅是万里长城和故宫,也包括幸存的正阳门、德胜门,还有什刹海一带原本应该恬静的胡同风光。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北京近些年注重了对古迹的重建,但多“修旧如新”。这种做法虽然恢复了古迹的“形”,却没有保存它的“神”。我认为,保存古迹的最好方法就是修旧如旧,可持续发展,不仅让人们看到历史,更能体会和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内涵所在。

三、非物质遗产

1. 庙会

说到北京恐怕就不能不提到庙会。逛庙会已成为北京人过年不可缺少的项目。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在庙会上不仅吃穿用商品无所不有,且有珍奇异宝,连外国客商也来买卖。除了买卖之外更有文化娱乐表演。古代有俗讲、变文、说话等,近代有单弦、相声、琴书、大鼓、快板书、魔术、杂技等,不少文学、曲艺的形成,皆与庙会有关。而庙会作为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习俗文化理应受到继承和保护。

2. 小吃

“民以食为天”,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北京的小吃文化也体现着中华民族“合”的思想。就拿著名的八宝茶汤为例,它的主要原料是糜子面,佐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等果料,因果料有八种之多,各种食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便成了一道美味的小吃。其他的小吃如炸酱面、卤煮火烧、豌豆黄、炒肝等等,也都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称赞。

3. 京剧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京剧的唱腔亦刚亦柔,虚实结合,是中华民族阴阳相补思想的有力体现;而从唱词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很多历史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明白更多的处事方法。而对京剧的欣赏从当初的皇亲国戚、有钱有势的贵族,到现在的普通大众,京剧已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门类。不论是唱腔还是表演形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外国人看来,京剧就像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而令人些许遗憾的是,被喻为“东方歌剧”的京剧在国内得不到年轻人足够的重视,倒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研究和学习京剧,甚至掀起了“京剧热”。而京剧的源远流长和走向世界更需要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广,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也就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自己的民族艺术。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第四篇_2016民俗文化古村落概况报告

民俗文化古村落概况报告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民俗文化古村落概况古村位于苗族自治县西南部的大桥江乡境内,村落屋居面积0.5平方公里左右,现有326户、1137人,其中苗族占98%,龙姓村民占总人口的97%,是江南尤其是湘西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村之一。

这里历史悠久,人才辈出,风光旖旎,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字颇有来历。此地原系曹姓居住地,叫做曹家坪。附近葱崽园还有一江姓富户,龙姓本来住在小溪的老屋坊。后来曹、江两姓家道衰落,将田土房子慢慢卖给龙姓,日子一久,龙姓随之迁移到该村,而曹姓则搬到西晃山脚下的洞塘溪居住。自龙姓搬到这块背靠青山、三面环水的风水宝地以后,可谓家发人兴,人丁兴旺。最鼎盛的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就出了18户大户人家。目前该村保留下来的大量的古色古香的窨子天井屋,都是那时修建。这些屋舍多为砖瓦结构,封火鳌头,气派非凡。清朝时期,该村人才辈出,文武双全,尤其晚清拔贡龙植三还当过“湘西王”陈渠珍的师爷,参议政事。因为村里已经没有曹姓人氏居住,为了发扬豪侠气慨,在龙植三的倡议下,村民一致同意将“曹家坪”改名为“”。但是老一辈人和民间还是习惯称该村为曹家坪。古村的文化底蕴集中表现在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名人文化、福寿文化、和谐文化五个方面,其韵味当是乃至整个湘西地区文化风情的特写。从现存的史料和口碑资料中调查发现,古村有人居住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千百年来,人民在这里躬耕细读,繁延生息,不仅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居住、工艺、饮食等物质民俗,也创造了让人叫绝的节日、礼仪、信仰等精神民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俗风情久沿成习,传而不衰,成为古村历史文脉的现实载体。

(一)文化生态良好古村背依青山,对面近处三面坡田层叠,远处山峦环绕,山脚与田畈之间穿行淙淙溪水,山如屏障,水似玉带。鸟瞰古村,环村五座青山形似蛟龙,起伏腾挪,风水行语曰“五龙窜槽”。村民龙学文、龙学好家旁边,有一口泛碧溢玉的老井,当地习惯称为“龙眼”。聚族而居的龙姓村民,对这方与“龙”结缘的风水宝地无疑珍爱有加。或许因为“龙”的守护,古村虽经过历史风雨的浸淫,遭受时代炮火的洗砺,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劫难,蒙受了不少损失和破坏,但很多文化符号、文化基因、文化形态仍得以承传至今,光彩照人。寨堡老墙虽已毁坏不少,但透过断壁残痕,抚摸墙石堡基,依稀可见古村当年高大夯实的雄姿丽态。村中古巷,有一户被袁世凯麾下游兵刀砍枪击过的古木门,现在仍固若金汤,牢不可破。“文革”时“破四旧”以石灰、黄泥覆盖的“小资情调”--大门题字、楹联以及门墙花、鸟、鱼、虫水墨小画,依然凝结着古村昔日的品位。

(二)古民居建筑完整最古的民居距今约七百年,宅门上题“科名世兆”门楹,为龙姓先祖科举获功名后,自“老屋场”移居豪家坪时所建。古村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一般墙高三丈,一律封火青砖砌成,一律呈几何等边以斜角开墙为门,墙内一律为窨子屋,或两栋二层等高对峙,两侧等高厢房相连,中留敞亮天井,似北京“四合院”;或二进二层主屋相叠,前配等高厢房,留天井,颇具苏州园林建筑结构风格。中堂楼房较两侧房间阁楼略升,与天井呼应,高大敞亮;每间房皆镶镂花木窗,木壁雕龙画凤、刻走兽飞鸟及花草,典型的湘西木刻;柱石或方或圆,上雕花纹;天井底或铺整块石板,或嵌各种几何图状石块,干天井常架条形石块于坑上,湿天井常置石鼓于方坑,勾连交通。像这种较完整的建筑在该村尚有38栋。有的虽遭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只要稍加修复,基本可重现旧貌。过去,这里还建有戏楼、风雨桥、宗祠、庙宇、牌坊、商铺,可惜都已只剩下遗迹了。

(三)民间工艺丰富古村的人们有着苗乡共有的印染、剪纸、雕画、挑花、刺绣、扎花、绘画、纳袜底、打鞋垫、织彩带等民间工艺习俗。以前,这里人们的衣服、被褥、门帘、蚊帐等生活用布,都是自纺自织的家织布。他们将“喜鹊窜梅”、“双龙抢宝”、“凤戏牡丹”等花纹印染于布料上,就成了耐用、不褪色的印花布。妇女们对桃花刺绣更是得心应手,针到活成。戴的帽子,穿的衣服,睡的床帏,垫的袜底,都是她们心灵手巧的艺术什物。在村里,至今还有老人、妇女在家挑花绣花,将一件件精美的绣花头巾、枕套等工艺品销往村外,颇有市场。遗存在村里的木雕、镂柱、石刻、墙画等等,也大都是本村的能工巧匠们艺术成果的汇集。革命烈士陈佑魁的遗孀龙溆就是出生在这里。她不仅聪颖好学,智识过人,还有一手挑花刺绣的本领,绣出的龙凤、花卉都神态逼真,让时人赞叹莫及。昔日隐居娘家抚养革命遗孤的日子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她就是靠挑花刺绣的手艺维持生计。一代豪杰龙翔有着过人的纸扎技艺,特别是龙灯手艺常让乡邻望尘莫及。之所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民间工艺财富,主要得力于这里自古耕读成习,节俭持家、爱美求美的历史传统。

(四)节日习俗独特岁时节日是民俗文化的形象演绎和重要构成。古村传统节日活动除了中国全民族性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之外,还有本土本族的民间节日。这些节日,有季节时序性的,有纪念祭祀性的,有娱乐交往性的,还有祈求庆贺性的,也有以上特征互相交糅、兼而有之的杂错性的。一是正月过“雨水节”。这天忌挑水,不出工,相传这样会带来风调雨顺的好收成。二是农历二月“过社”(春社)。每家每户掐“社菜”、“挖野葱”、“煮社饭”,然后是扫墓、垒坟、祭祖。三是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节日这天,各家各户都要用菖莆水浴,采艾叶悬门,洒雄璜驱霉,烧香纸敬祖,观龙舟于河。四是农历六月过呷新节。即呷肉食外,还要到稻田掐几杆稻穗,放饭上蒸熟,摘新辣椒、新茄子或其他新鲜瓜菜供全家食用,表示吃新谷新米新蔬菜。五是过农历“七月半”。村人称“中元节”、“鬼节”,燃香焚纸,烧包笼,祭祀先人。六是过农历十月初二“保冬节”。节日这天,杀猪宰羊,打粑唱戏,意在庆贺丰年,敬祀神祖。这种气氛,不亚于过年。七是腊月二十八烧年纸。新婚郎女在这天要回娘家与岳父岳母、哥嫂、兄妹同过小年,村里称“呷年嘎饭”。在,以往还盛行一种颇具特色的节俗活动,叫“打青醮”,即一种“做道场”的祭祀活动,既有儒教的正统,又有释教的超然,也有道教的神秘。一年四季都兴做,尤以“春祈秋报”为主,但时逢农历五、六月,如遇天旱久晴不雨,禾苗干枯或病虫成灾,夏季也做道场。其中的秋季道场隆重、壮观,一般放在秋收完毕后进行,旧称“人命道场”。由村寨一名或几名首事(头人)出面与众商量,筹粮措款,安排事宜,时间为五天。第一天请来先生(儒家文人)、道士做准备布置场所;第二天早晨悬幡升五色彩旗,白天道士行法事,敲木鱼,念经卷;第三天游船(篾条做骨架、五色纸糊成三尺长的小船)、舞草龙灯(稻草扎成的小龙,供三人舞),在村寨四周及田间地角游行。第四天白天道士行法事念经文,晚上放河灯(用彩纸在一模型上糊成的朝天小纸灯,底部涂有防水的蜡油)于溪水中。第五天白天道士依然行法事念经卷,晚上绕村寨周围道路插路烛,边走边点,围村转一圈之后道场仪式才告结束。在打青醮的五天中,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斋粑呷斋饭,祈求天公神灵保佑四季五谷丰登,一生吉祥平安。

(五)表演艺术活跃艺术源于宗教,由于节俗文化独特,历史悠久,这些带有宗教意味的祭祀、庆祷、娱乐等节日习俗往往伴以特定的器乐演奏,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歌舞和戏剧活动。节日习俗是滋生民间艺术的土壤,是展示民间艺术的舞台,两都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如前文提到的“打青醮”,就有“娱神娱人”的歌舞表演,乐器弹奏。作为苗族主姓的族名,秉承着苗族能歌善舞、喜书爱画的历史传统,龙氏家族延续着本族书香盈室、墨韵怡心的祖传血脉,把自己悠美质朴的歌声化作了对劳动的赞美,把自己铿锵喧烈的锣鼓化作了对生活的吟咏,继承和光大了本族的民间艺术光华。相传伯高公爱看戏,他在朝廷当大官,告老还乡时,皇上恩准,在堡寨大门前竖起了一个大戏台。自此,每年请外地、本村的戏班从正月起,一直唱演到二月间做阳春时才停止。一旦演出开始,村民当天从家里拿出火箱、凳椅就一直摆在戏堂里,到次年演出结束才拿回家。常常是四五百人聚在一堂,看不释眼。除了从腊月至正月为该村唱戏演出的高峰期外,这里到了三月要唱社戏,五月要闹龙舟、唱龙歌,七月要放敲锣鸣鼓,迎接“余纳会”开会议式,九月要唱汉戏高腔,十月要“打青醮”。村里遇丧事,要唱傩堂戏;(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第五篇_2016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詹敦仁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先生/女士: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掘传统文化关于人格教育与人格完善的思想精华,服务当代民生社会,安溪县詹敦仁与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同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拟在“第五届中华詹氏经济文化节暨安溪灵惠庙开先县令文化广场落成庆典”期间召开“詹敦仁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欣闻您雅好中华文化,颇有建树,大会组委会特邀请您光临本次学术研讨会。我们坚信:您的智慧,一定能够让大会增辉,敬请您在百忙之中拨冗撰写论文。

(1)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詹敦仁与当代思想文化建设。主要探讨的议题有:詹敦仁在文化建设的贡献与方略、詹敦仁诗歌与人格修养、詹敦仁与儒家书院教育、詹敦仁与民生社会、儒释道三教的人格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国学教育与人格完善、国学教育与文化创新等等。(2)会议时间:2016年10月31日-11月2日;会议报道地点:福建省安溪县凤城镇詹敦仁纪念馆。报到时间10月31日,回程时间11月2日。(3)会议论文截止时间:2016年10月10日。请将论文发送到如下联系人的电子信箱:

詹秋冰,电子邮件信箱:#url#,#url#

联络电话:13905977755

詹金全,电子邮件信箱:#url#,

联络电话:13859732958

黄永锋,电子邮件信箱:#url#联络电话:13666011911

恭候您的回复。接到论文之后,组委会将再发送正式邀请函。

【附】有关詹敦仁文献资料网站:#url#

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安溪县詹敦仁与民俗文化研究会

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管理委员会

2016年8月5日

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篇2]

尊敬的 女士/先生: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文明湖北”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努力建设文明湖北”。湖北要在构建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的征程上夺取新的更大成就,就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幸福湖北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支持和生态保障。建设“文明湖北”理念的确立,预示着我省的文明建设和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深厚的荆楚文化积淀、良好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以及已经取得的丰硕的文明成果,都是我们建设“文明湖北”不可替代的坚实基础。

为了深入研讨荆楚文化、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的相互关系、荆楚文化对于文明湖北建设的重要作用等相关课题,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明办、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12月下旬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鉴于您的学识和声望,我们真诚邀请您出席研讨会。会议有关事项如下:

一、有意参会的专家请填好回执单,并于11月1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或信函寄到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相关联系人。具体会期、地点与其他事项另行通知。

二、请您紧扣本次研讨会主题,撰写提交论文,论文字数5000字左右,以电子稿发至联系人处。论文截止日期:2016年12月15日。

三、论文撰写事项:

1、以“荆楚文化和文明湖北”为主题,具体内容不限。

2、对提交本次会议进行交流的论文,将组织专家进行审定,公开出版会议论文集。

四、研讨会联络处: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中心(通讯地址:武汉市紫阳东路45号,邮编:430070)

联系电话:13971334043 18008643863 邮箱:#url# 联系人:张 硕 贾海燕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 北 省 文 明 办

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

2 0 1 3 年10 月 8日

附一:“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学术研讨会回执 姓 名: 姓 别: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 编: 电 话: 电子邮箱: 论文选题: 能否到会:

附二:部分参考选题

1.中国梦与文明建设研究

2.文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3.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建设当代文明湖北

4.构建荆楚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当代湖北新文化

5.荆楚文化在文明湖北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6.荆楚文化在文明湖北建设中的传承、宣传与普及

7.传承荆楚文化,构筑湖北跨越式发展精神高地

8.荆楚文化与当代湖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9.荆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10.荆楚文化与湖北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塑造

11.荆楚文化精神特质在当代湖北文明建设中的传承与弘扬

12.荆楚文化与爱国精神

13. 荆楚文化与敬业精神

14. 荆楚文化与诚信精神

15. 荆楚文化与友善精神

16. 荆楚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

17. 荆楚文化与家庭伦理建设

18. 荆楚文化与湖北新农村建设

19. 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名城建设

20.道德群星现象与文明湖北建设

21. “文明湖北”建设的成就、经验、路径和目标

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篇3]

您好!

第二届东江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定于2016年11月中下旬在惠州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惠州学院、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一、会议的主要议题

1、东江区域民俗、方言、建筑、书法、诗词、音乐、体育、美术研究。

2、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研究。

3、东江名人生平思想研究(葛洪、苏轼、杨起元、梁鼎芬、陈炯明、廖仲恺、邓演达、叶挺、青主,……,现当代名人)。

4、东江区域宗教文化、教育史、商业史、移民史研究。

5、东江革命历史文化研究。

6、地域文化研究纵论。

7、广东企业文化研究。

8、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9、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10、当代城市文化研究。

二、会议不收会务费。会议期间的餐费、住宿费由大会负责,往返交通费由与会者自理。

三、素仰您研究精深,成就卓著,故特诚恳邀请,盼望惠临,以抒高见,共襄盛举。若能与会指导,请准备会议论文,并将论文题目、摘要于2016年7月前通过电子邮件传至会务联系人。2016年10月前请将纸质稿寄达会务联系人,以便编印。论文请附内容摘要、关键词,注释请用脚注。会后优秀论文将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合辑出版。

恳请您尽早惠示可否与会,于2016年7月前将回执(或以电子邮件、电话)赐复,至为感荷!会议正式邀请函(第二号)视回执情况容后寄出。

顺颂撰祺!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演达大道惠州学院东江文化研究院516007

联系人及电话:

e-mail:#url#;#url#;

惠州学院东江文化研究院

2016年6月8日

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篇4]

女士/先生:

在全球化语境下,彝族地区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为了全面探索彝族原生历史文化源流,系统梳理彝族族群历史叙述途径和脉络,深入探讨彝族人独特的生命观、人观、民族观、自然观和世界观;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对少数民族母语文明成果的跨语际、跨族际、跨文化、跨国际研究意识,促进彝族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彝州论坛将本着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尊重学术的原则,联合历史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历史语言学、文字学、考古学、哲学、宗教学、民间文学和艺术史学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古彝文化探源”这一学术文化命题。本次会议力求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相统一,理论研讨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开拓视野、创新思路,以期在彝族族源研究、彝族历史生成模式和文化深层结构研究、彝族族群认同与周边民族关系史研究等学术成果上有更大的收获。

彝州论坛是在2016年召开的“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影响的基础上召开的。经多方协商,会议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凉山州社科联、凉山州民族研究所四家单位联合主办,届时对如下几个领域进行学术交流:

1、彝族古代文明史研究

2、彝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3、彝族古代哲学、宗教思想研究

4、彝族葬俗历史研究

5、彝族口头传统研究

6、古彝文化造型艺术史研究

7、古彝文与三星堆字符比较研究

8、彝族族群认同与华夏认同及国家认同研究

9、彝族与周边民族文化互动史研究

10、彝族火文化研究

素闻您在上述领域的学术造诣,恳请您前来参加本次会议!发言提纲(中英文)请于6月20日前,论文于7月10日前发到联系人邮箱。

提交论文经会务筹备学术组审定通过并应邀参会的学者,参会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均由主办方承担。

会议时间:2016年8月1日报到,4日闭幕。会议地点:四川西昌市邛海宾馆。请彝族学者尽量着彝族服装参会。

联系人:

成都:王菊:email:#url#; tel:1369348518

西昌:陈红:email:mingming_#url#;tel:0834-2161403

马尔子:tel:13778677506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凉山州社科联

凉山州民族研究所

2016年3月20日

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篇5]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2016年11月1日至4日在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隆重举行的“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华夏易经研究学院”主办,并由“世界人民易经协会”、“宁夏易学研究会”、“中国易道风水研究院”、“华夏国学协会”、“中国国学风水工程院”、“神州风水协会”、“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易学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为支持单位。

在国家加快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下,会议遵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研究原则,挖掘和弘扬易学风水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探求易学文化与旅游文化在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现实意义,推动城乡环境建设向科学化、人居文化方向发展,处理易学与应用的关系,使易学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中,真实实现科学发展观。

本届大会作为国际易学风水界的盛会,将采取主题演讲、系列论坛、才艺展示、现场互动等交叉进行的方式。在会议期间将有著名导师、政府官员、业界精英、专家学者发表重要演讲,还有中外易学实战大师将进行精彩的现场表演。总之,这是一次极具影响力的盛会,是你走向成名成家的大会,我们欢迎全国各地的易学研究者、爱好者以科学、公正、辩证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报名参加。

如蒙应允,请于2016年10月1日前将回执传真至“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以便办理会议注册等相关事宜。如您希望在会上发表演讲或有其他要求,请提前与我们联络。

我们真诚地希望您能参加本届大会,并衷心感谢您对中国易学风水文化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期盼您的莅临!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八日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第六篇_2016年解放思想演讲稿

范文一:解放思想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解放思想青年先行》。

暖风羽,万木葱茏,又是一年春来到。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个共同的话题:解放思想,立足本职。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开放的每一次深化,发展的每一次提速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三十年的思想解放,换来了中国现代发展史上飞速跨越的奇迹,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换来了十三亿中国人民小康生活从梦想变成现实。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更加残酷”。穿越历史云烟,古老的中国,从商鞅变法到科举纳贤,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每一个创造辉煌的时代,无不闪烁着“思想解放”的光芒。然而,在“闭关锁国”的封建思想禁锢下,泱泱大国,壮士割腕,秀丽山河,支离破碎。直到中国共产党于黑暗中擎起灯塔,于血泪中力挽狂澜!直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徘徊中指明方向,沉睡的东方巨龙,才再次惊醒腾飞。从此,沧海桑田,神州巨变。

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今天,举国上下都积极投身到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活动中,我们教育部门的大讨论活动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开发区大庙镇再一次发出了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号召,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那种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感受到了那种永不懈怠、勇往直前的的奋发精神。他犹如嘹亮的号角,给人勇气,催人奋进。【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与大庙教育共发展!要为建设“苏北一流中心镇”贡献力量!

如果说:开发区教育就是一片千舟竞发的广阔海域,那么我要信心百倍的扯满自己前进的风帆,脚跟站稳、目不斜视,决不窥测功利的风向,调整好教书育人的舵位,在搏击风浪中前行。

思想解放,青年先行。我们青年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自主创新,将大庙的教育改革推向纵深。教育改革,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深知教师岗位虽然平凡,但却肩负着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使命。然而当我决心将自己平凡的一生投身到教育改革事业中的时候,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要想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更需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我身边的许多老师,没有因为身体或年龄的原因而放弃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没有因为家庭生活的拖累而耽误自身的“现代化”进程。看到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还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甘于落后呢?现在,我虽然已有几年的教书历程,也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处在这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仍须做到: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看似老套的话语,却蕴含深厚。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有了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精神,才能坚守住三尺讲台;有了关注和爱护、激励和引导,才能使学生树立起理想的信念;有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精神,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我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爱岗敬业,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帮助学生撑起一片理想的天空。

青年朋友们,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思想解放的事业正需要你我的参与!虽然,我们不能驰骋疆场、轰轰烈烈,但我们可以立足本岗,兢兢业业。小草虽小,应该为充实辽阔草原的郁郁葱葱而骄傲,小我虽小,应该为成为大庙教育的一员而自豪,因为我相信:青春在平凡的工作中也一样闪光!我愿做投身教育的一个忠诚卫士,用开发区青年的激情,撞响思想解放的黄钟;我愿做一个小小的音符,将我的青春溶入思想解放的壮美旋律,谱写出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范文二:解放思想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解放思想我先行》。

每一位有责任的国人都应该对本国历史保持一份温情,特别是面对记录着民族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近现代屈辱史的时候。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打开厚重久远的中国历史画卷,从姜太公钓鱼的悠闲到商鞅变法的豪赌;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沉重到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的精明;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到唐宋之后的科举制度,再到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才强国战略;从郑和下西洋浩浩荡荡的航行轨迹到三十多年前安徽小岗村十三位村民赔上身价性命摁下的红色手印,从国家的“改革开放”战略到我们合江县的“思想大解放、效能大提升、发展大提速”的目标,每一个创造辉煌的时代,无不闪烁着“解放思想”的光芒。

“解放思想”并不空洞,古代和现代都充满了实例。姜太公钓鱼就钓出了文王的“解放思想”。秦穆公在一个“外国”毛头小伙身上的豪赌,越王勾践的痛定思痛,汉高祖刘邦对自己及部署欲望的节制,这都是一种解放思想。秦初丞相李斯对封建制的“破”与郡县制的“立”,我们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对“拉壮丁”的“破”与义务兵役制的“立”,贞观年间对九品中正制的“破”与对科举制度的“立”,我们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招来了今天的合江百亿元工业园区,这些都是“解放思想”的具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http://m.gbppp.com/hts/411032/

推荐访问:北京民俗有哪些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什么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