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时间:2018-10-26    来源:七夕节专题    点击:

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第一篇_江庄镇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汇报

江庄镇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情况汇报

11月12日全区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会议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此项工作的专题会议,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全面安排部署该项工作。我镇小额贷款任务为270万元,截至12月8日,通过大户带动和单户贷款,已完成发放180万元。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是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分解任务。 11月13日召开了由信用社主任、财政所长、各村支部书记、站长参加的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和学习了区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强调小额贷款发放的重要意义制定了江庄镇扶贫小额贷款工作任务分解和时间表,并对照任务按各村贫困户的数量分解到各村。

二是认真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备选户的筛选工作。通过认真细致把关、筛选,把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全部提供给信用社,对备选户之外的种植、养殖大户,通过签订帮扶协议,在解决种养殖大户资金难题的同时,也较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是制定措施,强化管理。江庄镇扶贫小额贷款领导小组及成员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严格贷款发放前期调查、审批及发放手续,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扶贫小额贷款各项政策宣传到位,确保贷款发的出、收的回。

二、存在问题:

江庄镇贫困户十分欢迎该项政策,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小额贷款进行脱贫致富,但因家庭贫困或没有资产进行抵押,没有人愿意提供担保,无法完成信用社规定的贷款手续、

三、下步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全镇贫困户进行再排查再梳理,同时,调动全镇种养殖大户积极性,完善帮扶举措,加强与信用社协调配合,全力加快江庄镇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确保按序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第二篇_×镇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调查

×镇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调查

落实责任 搞好服务

是确保小额信贷扶贫成功的关键

——xx县黄瓜园镇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调查

xx县黄瓜园镇,位于县城西北面、成昆铁路和108国道的交汇地带,距县城18公里。国土面积89.3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4013户农户,总人口9889人。是全县三个重点镇之一。

黄瓜园镇虽属坝区重点镇,但由于村落分散,条件各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还有1200人处于贫困状态,严重影响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把小额信贷作为扶持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强化服务措施,使小额信贷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02年,全镇发放小额信贷100万元,获贷农户344户,贷款农户当年人均纯收入增加96元,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他们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是:

一、广泛宣传发动,认真摸底调查

推行小额信贷是扶贫攻坚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也是帮助群众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为增强群众对小额信贷措施的认识,解除贫困群众的思想顾虑,镇党委政府组织了精干的工作组,深入村社,广泛宣传小额信贷的意义和楚雄州关于贴息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使群众对小额信贷有了具体的理解,消除了怕贷款、更怕经营不善赔钱的恐惧心理。同时,工作组深入一家一户,详细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和经济状况,准确把握群众投资发展的意向,并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制定出小额信贷发放的

计划,排出急需扶持的重点对象,从而使小额信贷向有目的、有秩序、效益好的良性方向发展。

二、明确干部职责,狠抓工作落实

为确保小额信贷及时、合规的顺利开展,镇党委及时组建了以镇长为站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管副镇长、财政所长、农经站长组成的工作站,制定了工作职责。工作站组成后,积极向上协调,与县扶贫办、县农行争取信贷指标,按制度签订了责任状。同时,理顺农村管理服务渠道,以村委会为中心组,组织了53名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镇机关干部驻村包社,规定镇机关和村委会的党员结对到户。并强化保证措施,实行各级联保责任制,把党员、干部的职责,工作实绩和切身利益与小额信贷扶贫挂起钩来,严肃地签订责任状,形成了镇领导和村委会书记、主任包中心组,驻村干部包小组,党员包联系户的管理服务体系,保证了小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的运行。

三、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职能

要使小额信贷资金让贫困群众放心接受,真正发挥助农增收、帮农脱贫的良好作用,为群众提供真诚、热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极为关键。通过和群众的广泛接触和了解,干部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扶贫先扶智,并把传授推广科技实用技术作为扶智的突破口。为此,镇住村包点的干部和村委会的干部,在组织小额信贷实施的过程中,突出地把为农户提供实用技术、生产经验和市场信息服务作为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全县的产业建设重点,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指导贷款农户确定投资发展项目,传授相关的科技知识以及降低项目风险的经验,增强了农户贷款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安定村有两家农户,获贷后原定养鸡,听乡邻劝说后怕鸡瘟,养牛又怕没有养膘经验,种小蕃茄担心价低难卖,拿着贷款无从下手。包村的干部知道后,给他耐心讲解养鸡养牛知识,并指出鸡牛羊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鼓励他长短结合,大胆养殖。到2002年底,两户农户共出售肉鸡610只,肥牛3头,各获利1200多元。

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第三篇_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一: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2010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20xx年,省下达我市财政扶贫、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15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项目资金99万元;生产发展类项目5个,项目资金43万元;科技培训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万元。截止到2010年底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已全部下拔到各镇处和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20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 、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0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四是注意发挥效益。对推进实施的项目,力求效益最大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达到促进一片发展的目的。20xx年,维修村级主干渠5000米,改善了1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难问题;硬化和改造老区村特别是重点老区村村级道路20公里,解决了5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开展我市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技术培训3000人。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善了老区部分群众的通行条件,使农产品卖难和农资运输难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加了老区农

民的收入,促进项目实施区的农民年人平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总之,我们通过自查,认为我市20xx年度扶贫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省、宜昌市相关规定,资金拨付及时,项目管理规范,发挥效益明显。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办就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以来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9个革命老区项目)。其中:20xx年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65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5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100户、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60户。

二、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

项目的立项按照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采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项目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山区人民群众。

三、项目及资金完成情况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按照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项目及社会事业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村的投入力度,做到推进一片脱贫一片。2009-2011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革命老区项目9个)。项目覆盖12个乡镇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15125.7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万元、州级财政资金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6065.5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233.78万元,社会帮扶17万元,信贷资金44.5万元。2009年以来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进村公路硬化23条54.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3条179.136公里,人蓄饮水工程13件53.25公里,通电工程2件8公里,沟渠14条16.982公里,水窖、水池、水坝1080件228931立方米,墙体排白170户,新建烤棚群1座,坡改梯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石榴等15346亩,大牲畜养殖19488头,新建沼气池1658口,节能灶184台,新建学校3所982平方米,卫生厕所155间3554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37间20854.2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1块7740.2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期60291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

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拓宽新品种引进渠道、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一两拔千斤的作用。

20xx-20xx年共投放信贷扶贫资金1.46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23亿元,项目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到户贷款615万元,含2008年下转75万元),项目贴息资金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4万元。贷款资金覆盖12个乡镇129个村委会7096户28394人,涉及种植业7222万元、养殖业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4.4万亩、烤烟3万亩、蔬菜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5.8万亩;扶持养猪示范户240户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户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人均有粮增加120公斤,为农户增收300万元。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弥勒县新健亚麻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年加工1.5万吨亚麻原茎及3万亩亚麻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500万元。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亚麻种植农户12000户,20000多人从事亚麻种植,种植亚麻面积30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人数400多人。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自筹建设资金1500万元。每年可带动本县1.5万户以上制种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制种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种子500万公斤以上,创造农业产值3500万元以上。经调查测算,制种与水稻相比平均亩增产值450元,每年可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一户两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解决3万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为20xx年申报项目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改扩建建设,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已发挥其扶贫效益。

(三)实施安居房改造

20xx-20xx年实施安居房160户,安居工程完成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劳折)496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5万元。实施160 户安居房建设,每户财政补助1万元,实施建筑总面积17372平方米,436人革命老区群众受益。通过安居温饱工程建设,使特困农户做到有房住,有产业,能稳定增加收入,达到基本解决安居温饱问题。

(四)做好易地搬迁项目

新哨镇西梭白村易地扶贫开发项目,于20xx年开工,2010年完工。项目完成投资3841.6万元,其中:省级地方债券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3691.6万元。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建安居房75套/120㎡合计9000㎡,架设引水主管4000米,入户分管5000米,水龙头75个,接通75户主线接入户闭路线,硬化村内道路4000米6400立方米,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10期800人次。

(五)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20xx年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发展五山乡核桃产业种植12000亩,其中,连片种植2000亩。2009年春季发生冰冻灾害,对五山乡内的核桃种苗造成严重损坏,给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减少农户冰冻灾害损失,恢复核桃种植生产,重点在五山乡连乡公路两侧开展核桃种植工作,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六)20xx年项目计划情况

截止3月底,省州项目尚未下达到我县,按照去年的实施情况,20xx年共做50个整村推进项目的计划。计划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7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100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50万元。初步项目计划情况如下:村卫生路硬化50条65公里;人饮工程10件18公里;沟渠15条10公里;水窖500口12000立方米;水池、水坝10个20000立方米;安居房150户;绿肥种植2500亩、低产田改造1000亩;种植烤烟、芦笋、甘蔗、葡萄、玉米制种等5500亩;种植核桃、桉树、板栗6500亩;养猪6500头、养羊2500只、养鸡1900只、养牛800头;科技培训100期9800人;建沼气650口、节能灶650台;新建卫生厕所50间100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室150间4500平方米;硬化活

动场地10块5500平方米。2012年小额信贷计划投放3000万元。截止3月底,小额信贷完成投放500万元。

四、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是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省州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弥勒县整村推进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相应职责。

二是建立了资金管理使用公告及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使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建立了扶贫专户。县、乡设立扶贫支农资金专户,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管理。项目启动前预拨50%的启动金,其余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实行报账制回补。通过严把资金使用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转。通过自检自查,2009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全部报账回补完毕。

四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项目选择符合规定要求,资金安排做到立项依据充分,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用到项目上。

五、下一步的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注重落实。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领导是关键,落实是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广大的贫困山区。

(二)瞄准贫困对象,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紧围绕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扶贫措施,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方向,确保扶贫政策的连续性,较好的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加强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扶贫开发项目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要求来规范行为,项目规划一旦批复下达,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确保资金与对应的项目相互匹配,保证项目工程质量,按时进行报账回补,尽快地、充分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

(四)建议扶贫支农资金多向贫困山区倾斜。几年来,弥勒的经济社会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山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坝区,如果不加大山区的投入力度,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将延缓全县的经济的发展进程。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三:

正蓝旗属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全旗共有贫困人口3042户9362人,其中:农业贫困人口947户2436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4.09%;牧业贫困人口1832户6198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0.41%;国营农牧场贫困人口265户728人,占农牧业贫困人口的1.22%。几年来,我旗扶贫开发工作在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全面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及全盟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重点贫困嘎查村为单位,以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结合移民扩镇工程、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实施,着力于加强贫困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全力进行项目建设,为稳定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20xx年以来,在经历了19xx、1999、2000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后,原本在八

七扶贫攻坚阶段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连续的自然灾害的袭击下荡然无存,大量的农牧业人口因灾致贫返贫。2001年贫困人口由2000年末的836人突增到4522户17833人,贫困人口比例达到30%以上的重点贫困嘎查村增加到50个,占全旗嘎查村的48.5%。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的现状逐步显露,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步履维艰,新阶段新形式下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

面对这样严峻的扶贫形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正蓝旗2001---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和《正蓝旗5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村级扶贫规划》。确立了以品种改良为中心,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的科技兴农兴牧战略,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确保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通过全方位的扶贫攻坚,到2007年底,全旗贫困人口减少到9362人,六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471人,年平均减少1411人,贫困人口收入由2001年的农区826元、牧区975元上升到2007年末的农区1890元和牧区的2340元,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

共计有贫困3024户9362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15.7%。按照国家标准统计共1707户572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6.31%。其中:638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493户1544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6.49%;684至944元低收入贫困人口1214户3727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2.97%。944至农区1500元贫困人口429户1042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0.94%;944至牧区1800元贫困人口906户304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3.01%。

按照致贫原因分:因自然灾害致贫1034户320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4.23%;因病致贫745户224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3.98%;因子女分户孩子上学致贫902户2796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9.86%;因经营能力差智力低下致贫140户43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92%。贫困原因有:1、子女分户致贫和孩子上学;2、自然灾害致贫;3、因病、残致贫;4、无经营能力和其他致贫。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建设

扶贫开发办是正蓝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主管全旗扶贫开发的工作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行政编制为8人,其中:科级领导职数为1名,副科级职数为2名。科员副主任科员3人,后勤人员事业编制为1名。内设综合股、项目资金股和社扶培训股。做为旗直涉农涉牧重要部门,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中承担着贯彻、执行、宣传党在农村牧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使广大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达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旗扶贫开发办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紧紧围绕为三农三牧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渠道的增加农牧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我旗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项目资金投入管理情况

我旗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后采取了以嘎查村为单位集中攻坚的重大战略举措。几年来,我旗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水利和种草养畜年、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千村扶贫开发项目和移民开发项目,在2001年启动两个千村扶贫开发嘎查,投入每个嘎查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其他资金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2002年启动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18个,每个嘎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配套其他资金开展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建设和养畜建设。2001、2003、2005、2007分别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及其他资金启动四期移民扩镇建设项目。2005、2006、2007年启动的整村推进项目19

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第四篇_XX县金融办2014年度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情况报告

XXXX县金融合作办公室

2014年度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情况报告

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今年以来,XXXX县把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作为十大民生实事和促农增收的有力抓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宣传、强化财政“杠杆”撬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有效措施,稳步推进我县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现就我县2014年度开展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成效【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2014年,各乡镇对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重要性认识普遍提高,在健全工作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等方面有了新的进步,全面完成了2014年县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完成任务。2014年,各乡镇建立了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将小额贷款工作自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落实,把小额贷款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全县共拨付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和下岗职工小额贷款贴息资金402.56万元,惠及农民1835人次,其中,发放中央扶贫贴息资金75.84万元,发放下岗职工小额贷款贴息资金3.3万元,发放省级农民小额贷

款贴息资金127.28万元,发放县级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137.9万元。拨付金融机构风险补偿金82.45万元,奖励资金27.48万元。各乡镇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16266.6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7693万元的211.45%,其中累计发放10万元以下符合贴息条件的农民贷款9396.6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5294万元的177.5%。XXX农信社、XXX邮储银行、XXX农行累计发放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分别为4823.7万元,3494万元,1951.9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3.90%,132.08,162.67%;XXX村镇银行累计发放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5997万元。

(二)密切配合,扩展惠农覆盖面。2014年,各乡镇逐步完善联动机制,加强与县金融办、县扶贫办、县妇联及各涉农金融机构的配合,实行专人负责制,加大了对农民小额贷款的信贷投放力度,全年累计兑付财政贴息农户数1801户,各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户数2985户,其中1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户数2863户,缓解了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条件所需资金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扩大了农民贴息的覆盖面。

(三)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政策知晓度。各乡镇加强与涉农金融机构联动,通过开展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宣传培训活动,对农民小额贷款政策、流程和致富典型等进行宣传,重点对通过农民小额贴息贷款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致富典型进行宣传,让农民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切身体会到农民小额贷款带来的实惠,充分利用我县制作的普通话、XX族及XX族方言的农民小额贴息贷款宣传片(DVD),扩宽宣传覆盖面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

(四)农民小额贷款贴息管理系统项目进展顺利。为切实加强全县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的管理,发挥财政贴息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农民小额贷款的工作效率,调动农民申请小额贷款进行创业臵业的积极性,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审批流程合理高效、操作安全简便的农民小额贷款贴息管理系统。

该项目于今年6月完成项目公开招标并签订项目合同。7月初正式启动,经过3个月的产品研发和设备采购,项目的研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于2014年12月25日至2015年1月15日投入试运行。

【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今年虽然超额完成任务,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银行金融机构信贷员少,贴息工作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银行金融机构负责小额贷款的信贷员人手不足,工作开展相对被动,服务跟不上,一定程度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虽然各金融机构贷款都采取事后贴息,但各金融机构都是按季报送贴息申请,这无形中加大了金融机构、扶贫、妇联和财政等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使农民申请贴息手续也显得比较烦琐。从全年的情况来看,个别涉农金融机构申请贴息较晚,存在跨季度贴息的情况。

2.贷款数额小,还款周期短,农民积极性不高。表现在:一是虽然省政府从今年起将单笔在10万元以上且不超过50万元的,按照10万元的贷款额度计算和享受贴息,但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考虑,放款额度仍然没有放开,如农信社对于首次申请贷款的 —3—

农户明确规定最高放贷额不超过1万元,即使是目前放贷额度最高的农业银行审批额度也不超过5万元;二是当前实行的贴息期限除农村妇女贷款为2年外,其余农户与农村专业合作社贴息期限均为1年,也就是说一笔贷款的还贷期限除妇女为2年外,其余农户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均为1年,还款周期太短。受以上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既打击了农民的贷款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成为制约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发展长周期经济作物的瓶颈。

3.贷款门槛高,贷款审批难。在实际工作中,大家普遍感到,目前小额信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方面贫困农民渴望获得发展生产资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放贷的门槛又实在太高。个别金融机构明确规定放贷对象必须是已婚农户,导致大部分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被拒之政策门外,不能实现创业梦想。此外,由于我县目前没有成立专门的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林农以林地进行抵押贷款时,需聘请有资质的专业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并由农户个人承担一笔不少于1000元的林地资产评估费,既影响了农户贷款审批时效又增加了农户贷款的负担。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完善农民小额贷款贴息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试运行后,尽快组织收集整理各单位在试运行期间的反馈意见,在下一阶段,集中解决试运行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功能完善与系统优化,提升系统整体工作效率。管理系统的运行和推广,将大大提高财政主管部门、县级各部门间的数据上报、收集、整理、审核等工作效率,使贴息资金申报体系更加规范,贴息资金申报工作更加及时准确,使整个贴息资金管理体系更加高效、有序,通过 —4—

智能化的检索有利于各级主管部门准确地查找电子化数据,及时掌握贷款贴息的总体情况,为今后发放贴息贷款工作决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承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将农民小额贴息贷款工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工作有机结合,做到责任落实、规范操作、项目到户、资金到户、服务到户,确保“贷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能增收”,真正发挥农民小额贴息贷款的作用和效益,为加快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

XXXXXX县金融合作办公室

2015年1月16日

—5—

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第五篇_XX县扶贫工作汇报

XX县扶贫工作汇报

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7月3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后,我县组织召开了会议并传达了会议精神。经我县扶贫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围绕周书记、张省长讲话指示初步制定出台了扶贫政策和措施。

本着做大做强扶贫产业的宗旨,要求扶贫开发新机制。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家庭手工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搞好扶贫连片开发、推行股份合作经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等,确定在今后一个时期,要促进种养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市场运作,特别是在产前、产中、产后搞好全程服务。守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这个脱贫致富的药方不放,计划在2017年扶贫产业初见成效。围绕推进“精准扶贫”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实施交通扶贫攻坚工程,加快通村路建设,开展农村客运“清零”行动,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地推进贫困村交通设施建设。

第二,以解决人畜饮水安全、发展小型农田水利、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贫困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三,按照“政策引导、拓宽领域、服务保障”的思路,抓紧建立和完善引导工商资本投向贫困村的投资体制机制,重点引导工商资本进入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领域、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领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第四,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坚持教育强民,增加贫困儿童入学率,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坚持技能富民,增强贫困人口致富能力,坚持就业安民,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

第五,按照“服务三农、扩大消费、搞活流通、带动致富”的思路,引导和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进入农村,解决贫困村“卖难”问题。结合贫困村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建设一个占地百亩的农产品市场,解决农产品“出售难”问题。

第六,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思路,集中发展带动能力强、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一乡一品;努力打造一批蔬菜、杂粮、养殖等特色产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让农户分享更多收益;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转让、托管等多种方式,推进土地向园区集中。

第七,按照“完善机制、创新服务、加大投放、支持发展”的思路,合理配臵金融资源,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将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有机结合,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协调与农业农村金融打交道的部门,三农“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银行”。

第八,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九,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按照“保基本、全覆盖,稳提升、可持续”的思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人口覆盖。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优先建设贫困村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逐步扩大贫困村医疗救助范围,提高乡镇公办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切实改善贫困村群众生活。

第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策支持、分步推进”的原则,明确目标时限,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推进力度,鼓励支持贫困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快脱帽出列。

二、2014年全省减贫任务落实情况

(一)目标任务

按照省下达的任务,到2014年末全县实现1.6万人稳定脱贫。我们已全部分解到乡镇村,其中34个十二五重点村脱贫11000人, 100个重新建档立卡村,脱贫5000人。

(二)工作部署情况

紧紧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两大核心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利用贫困村的自然资源特色优势,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1、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对十二五重点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其他贫困村有续推进水、电、路、讯、校、医及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到2014年末全县累计建设道路100000平方米,新建卫生室17间,全部实现联村供水、电网改造、通讯全覆盖。

2、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通过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入户增收项目建设,培育贫困村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到2014年末,1.6万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为确保实现以上目标,我们打算采取的措施是:

①建立精准扶贫机制。以乡镇为单位,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全面掌握每村每户的贫困程度,人均收入、生产生活状况、致贫症结、脱贫项目、发展思路、发展要求等。在此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建立扶贫信息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并落实股份合作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手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脱贫发展步伐,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按时稳定脱贫。

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必须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足额落实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1%,专项用于扶贫开发,倾斜投入,重点支持产业增收项目。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帮扶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弥补财政资金缺口。三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借助全县经济发展大政策,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引导贫困村以市场化的手段和机制进行筹资建设,配臵资源和管理,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整合交通、发改、电力、水利、通讯、教育、卫生等部门资金集中投放,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③实施领导定点帮扶。在继续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和大中型企业“三帮一”定点帮扶贫困村的基础上,建立县、乡领导扶贫攻坚联系点制度。筛选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村,建立县领导包乡镇,乡领导包村、包户的扶贫攻坚联系点制度。建立帮扶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评机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把定点扶贫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实行同序列排队,同类型考核,奖优罚劣。

(三)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及投入、扶贫信贷投入、社会扶贫投入情况

1、严格落实省里的有关要求,把本级财政预算收入的1%专项用于扶贫开发。2014年安排财政资金330万元专门用于农业园区扶贫产业发展,支持水、电、路配套设施及市场建设。

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第六篇_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康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康县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是进陕入川的重要通道。境内高山、沟壑、河谷纵横交错,“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康县的基本地理特征。全县辖8镇13乡、350个村、5.86万户、2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61万人)。全县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26万亩,人均耕地1.76亩。境内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属典型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年均气温12.1度,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是甘肃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全省58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之一。现将康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做以下简要汇报。

一、贫困现状及原因

康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5·12”地震重灾县。1991年被列为省列贫困县,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6元,人均有粮283公斤,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14.25万人,贫困面达79.83%。2001年被国家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按照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5元的扶贫标准,通过建档立卡确定全县重点贫困村238个,贫困人口11.78万人,贫困面达64.2%。经过全县十年的扶贫攻坚,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1.78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5.06万人,贫困面由64.2%下降到2010

年的28.7%。2010年国家实施“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制度),按1196元的扶贫标准,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3.63万人,贫困面为71.9%。

国家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扶贫开发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将贫困标准提高到2300元后,全县贫困户为24041户,贫困人口93516人,贫困发生率为53%。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甘肃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难度相当艰巨,要在2020年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任务十分繁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区位偏僻,缺乏大交通的带动。康县地处西秦岭南麓,山大沟深、交通不畅,远离大中城市,距离兰州550公里、西安510公里、成都580公里。目前,全县高等级公路中仅有二、三级混合公路2条81公里,在建的成武高速、十天高速、武灌高速均与我县擦肩而过,缺乏一级公路、高速公路等主干交通,严重制约康县融入关中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

二是立地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繁。全县贫困人口多数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自然障碍区”,其中高寒阴湿区占36%、半山干旱区占21%、深山林缘区占19%、河谷川坝区占14%。县内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暴洪、泥石流、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频繁,是全国泥石流最频发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县共排查出次生地质灾害357处、次生地质灾害

隐患点360处,随处可见、随时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问题突出。康县沟壑纵横,万家大梁、苏家大梁及牛头山三大山系横亘交错,将全县分为南北中三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全县溪流遍布,总体成“一江(犀牛江)十四河”分布。农村群众居住分散,通行通水通电通讯十分困难,尤其是南部几乡镇,境内有三分之二的农户居住在山上和半山上,且居住非常分散,目前尚有百分之四十的村社未通路,各社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全是羊肠小道,回头路、断头路多,运输全靠人背畜驮,“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落后面貌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全县350个行政村、1640个自然村中,有22个行政村、580个自然村不通公路,涉及人口14609人;全县有9.2万亩川坝地、863个沿河村庄,急需修建护村保地防洪河堤577公里,目前仅建成140公里,尚有6.97万亩耕地、654个村庄因无防洪设施致使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全县可发展耕地灌溉面积19.81万亩,目前建成有效灌溉面积5.56万亩,仅占可发展面积的28%;全县17.61万农村人口中仍有84684人还存在饮水困难,在解决了饮水困难的90057名农村人口中,仍有74235人饮水存在安全问题。因基础设施滞后,瓶颈制约问题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浪费大量的劳动力,严重制约着生产要素的发挥。

四是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效益差。据全县土壤资源普查情

况,全县耕地中,山坡地约占到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川坝、河谷地约占10%,坡地多、平地少,瘦地多、肥地少,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93.5%,其中:中产田占4.2%、低产田占89.3%,多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在1.2亿斤左右徘徊。贫瘠的土地、严酷的生产条件,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经过详查显示,如考虑到劳动力成本,粮食及特色农业生产效益基本为负收入,如玉米生产亩效益-22元,小麦亩生产效益-82元。

扶贫小额信贷汇报

http://m.gbppp.com/hts/492310/

推荐访问:扶贫小额信贷申请书 小额扶贫信贷风险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