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爱,孟郊

时间:2014-03-09    来源:文字游戏    点击:

结爱,孟郊(一):中国结讲解

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罟:[gǔ] 箴zhēn] 顾恺 【拼音】:[kǎi] ,“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主旨宣扬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

唐代永泰公主——唐中宗第七女,母为韦皇后

庾 信 [yǔ]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反复叮咛要注意仪容举止。结褵 jiélí, 豳(音bīn)风。“豳”同“邠”,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彬县。“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 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孟郊《结爱》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两人相爱,自然务求爱的真挚,爱在深处。何处为深?那就要心心相连,心心相印,在各自的心灵深处相亲相爱。这样的爱植根于感情的沃土,割去了物欲牵累,摆脱了世俗羁绊,才算是纯洁的爱,高尚的爱。这其实是诗人的爱情观,也是全诗的魂魄所在。

【结爱,孟郊】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哪怕只是一度的分离,也要千回百会的把两个人的衣襟连到一起。杭州西湖边上有一座桥,名叫“长桥”,然而长桥不长,只有一米来长,之所以叫长桥,据说当年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此告别,依依不舍,原本很短的桥也显得特别地长,伤离别是千百年来诗歌的不变话题。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结爱之深是深在心灵之中的,相聚也好,离别也罢,都是应该而且可以结心肠的啊,有什么力量能使心肠相连的人分开呢?相距的再近,无法沟通,也是咫尺天涯;而心心相通,即便分处两地,不能相见,即便“身无彩凤双飞翼”,也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是啊,我不做攀缘的凌霄花,也不学痴情的鸟儿,我要做君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橡树和木棉是两棵独立的树,彼此之间没有攀附,各有自己生存的根,心灵的相通它们风雨相通。君当作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也不要有转移„„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心有灵犀之后,自然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共结连理,白头到老,任何一个渴望真挚爱情的人,谁不期望获得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呢?此时,男女之爱已脱尽了铅华脂粉,蒸发了笑声泪水,避开了体态容貌,超越了岁月年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在他的笔下,亲情如此感人,描写爱情也是如此地动人。在诗人的眼中,爱情乃是情感的契合,心灵的共鸣,是足以打破时空阻隔的两颗心的相互吸引和彼此融合。

心心复心心,那多好啊,“愿君心,如我心”,是最美好的愿望,可是君终究不懂,伊人也总是在水一方,有的时候觉得很近,有的时候却又不可琢磨,即便两个人之间有条银河相隔,每年七夕节还可以见一次面,却终究比不上心与心的距离。想幸福地做一朵解语花,却始终没有这种亲密的权利,任我的寸草心悠然,“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yet cannot be together„„”

“心似双丝网,终有千千结”!

“心心复心心,结爱勿在深”。我等你,有多久了,是上古时代的越人女“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唱了千百年,响声依旧流转,潮水涌上心头,化作胸口朱砂痣一点,“山有木兮木有枝”。

那是很久以前了吧?那时的天空比现在的晴朗,阳光没有现在刺眼,我们在同一舟上,我唱着自己的歌“心几烦而不胜绝兮,得知王子”,在三月春泥里,撑一只长蒿,渡渡渡

“相思令人老”,我们在一起了么?愿得一人心,白手不相离。马不停蹄的错过,错过花开花落,最后只剩寂寞。 “皑如天山雪,皎若云间月。”你走了,留我孑然一身在尘世徘徊,满地落红发出心碎的声响,那最后一班在我的眉间滑落,融化在我泪中。闻君有两意,遂来相决绝。我仍在那花树下等待,等待西风换走了北风,春雪消融。一别之后,两地相思。

满目河山空念远,谁念西风念旧凉,萧萧黄叶,掩了疏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白了少年头。从来只有新人笑,谁听到过我深夜的哭声。岁月如歌,只剩千树万树梨花开落。且饮一壶梨花酒,伴着酒香,眼角氤氲着雾气。

阵阵悲风吹破一个个梦幻,上穷碧落下黄泉,此心只为你割舍,云烟过眼,看尽千帆,新人作古空流连,谁你三生一次见,如花美眷,岁月蔓延,痴心难忍皆因缘,花落不全,蝶舞飞旋,世事大梦一场,怎敌他似水流年!

结爱,孟郊(二):爱的名言

| \如果你爱一个人,先要使自己现在或将来百分之百的值得他爱,至于他爱不爱你,那是他的事,你可以如此希望,但不必勉强去追求。 作者:罗兰

人不能绝灭爱情,亦不可迷恋爱情。 作者:培根(英国)胃病总是由于贪吃。疳积病是上帝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 作者:周国平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作者:(唐)孟郊

爱是磕磕碰碰中的修修补补

爱情的欢乐中掺杂着泪水 作者:罗·赫里克

乌云过后阳光更欢,不和之后爱情愈甜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作者:(唐)陈叔达

婚姻论财,夷虏之道。 作者:(隋)王通

如果人表面效果来判断,爱情与其说像友谊不如说像仇恨 作者:拉罗什富科友谊与爱情一样,只有生活在能够与之自然相处,无需做作和谎言的朋友中间,你才会感到愉快。 作者:莫洛亚

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 作者:莎士比亚

爱情从爱情中来 作者:拉布吕耶尔

毁于虚荣心的女性,比毁于爱情的还要多 作者:德芳

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作者:恩格斯

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 作者:歌德【结爱,孟郊】

淑女的眼睛是爱情的灿烂的明星 作者:丁尼生惧怕爱情就是惧怕生活,而惧怕生活的人就等于半具僵尸 作者:伯·罗素

我会有这样的爱情„„全世界在我眼中这时分为两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欢喜,希望,光明;另一半是没有她的一切,那里一切是苦闷和黑暗。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爱情和咳嗽是瞒不住人的

谁如果说:“我是最美丽的人。”那么他丑已公之于众。 作者:陈亨初

如爱情可以使弱者变得勇敢。 作者:谚语

爱情把我拽向这边,而理智却要把我拉向那边 作者:奥维德

【结爱,孟郊】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牢不可破。 作者:穆尔·约翰

生活是很可怕很丑陋的。当两个人果然在一起后,爱情就会由蜜糖化为口香糖,愈嚼愈淡,淡到后来竟是涩涩苦苦的,不由得你不吐掉。 作者:朵拉

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 作者:莎士比亚

结爱,孟郊(三):《师说》同步素材——孟郊、韩愈及其周围的诗人

【结爱,孟郊】

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其实,这些诗人风格并不完全一致,之所以可以这样笼统地评价,是因为他们都在艺术上创新求异,采用了过去不常用的内容、句式、意象入诗的缘故。赵翼《瓯北诗话》认为,至韩愈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故只能求之奇险。这样说并不全面,还应当注意的是:第一,大历、贞元时代诗歌内容单一、意象重复、形式圆熟、气格变狭的趋向从反面促进了诗风变革求新;第二,在唐诗经过长期发展并已取得极大成就以后,新一代的诗人们又开始注意到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传统中吸取营养,避熟就生,以寻求变革的途径;第三,这时开始盛行的“联句”之风、写长诗之风,也促成了一种争奇斗巧、旁搜穷讨、花样翻新的习气。 在联句中,为了押同韵,就必然要用僻字生字;在长诗中,为了不重复,就需要发掘人所未道的新意象。所以应该说,这一群诗人是在正反两面从大历、贞元诗风中得到启发,广泛吸取古代诗歌营养,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从而创立自己的新风格的。 孟郊(751—814)是这群诗人中较为年长的一个。他字东野,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次参加科举而不得中,直到四十六岁才进士及第,又过了四年才当上一个小小的溧阳尉,元和初年又当过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元和九年得暴疾而死。有《孟东野诗集》。 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李翱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与“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两相对照,《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他写这种诗常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之句,实非泛泛纪述民间疾苦者可比。应该说,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这些题材已经在很长时间内被诗人们忽视了。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艺术手法上,孟郊的诗歌中出现了大历、贞元诗歌所没有、在这以前也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即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钩章棘句,搯擢胃肾“式的险奇艰涩。这一方面与他刻意求工,精思苦吟有关,另一方面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寻求新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从而尽可能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心,如: 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秋怀十五首》之十二); 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同上之五);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同上之二); 蜿蜒相缠掣,荦确亦回旋。黑草濯铁发,白苔浮冰钱(《石淙十首》之四); 劲飙刷幽视,怒水慑余湍(同上之十)。 在这些诗中,他精心选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

【结爱,孟郊】

钻心的动词与“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等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对于孟郊的诗风,历来的评价相去甚远。如韩愈、李翱固然对他褒扬有加,而后世如元好问却称之为“诗囚”(《论诗三十首》),苏轼更将其诗譬喻为外壳坚硬而嚼之无味的“空螯”(《读孟郊诗》)。但平心而论,孟郊诗的语言独创性是无可否认的。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谓其“能杀缚事实,与意义合,最难能之”,就是对他能以强有力的语言改造客观事物的形态以表现自我的心理表示赞赏,这确非易事。 当然,孟郊也有平易朴素、自然流畅的诗作,但这些诗作在当时并不太引人注目(尽管《游子吟》等诗在后世被广泛传诵),倒是上述风格的诗作,在内容上、语言上都显示了元和年间诗歌创作的新变化、新特点。 好奇尚险的诗风在韩愈手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并蔚为风气。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他不仅大力称赞比他年长的孟郊,还奖拔比他年轻的贾岛,又鼓励李贺这位天才诗人,并为他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此外,他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刘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这样,他与他周围的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并以他本人为主将,掀起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新诗潮。 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一,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大历、贞元以来,诗人局限于抒写个人狭小的伤感与惆怅,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也多染上了这种情感色彩;他们观察细致、体验入微,但想象力不足,气势单薄。而韩愈的诗则以宏大的气魄、丰富的想象,改变了诗坛上的这种纤巧卑弱现象。他的诗大都气势磅礴,如《南山诗》扫描终南山的全貌,春夏秋冬、外势内景,连用五十一个“或”字,把终南山写得奇伟雄壮,气象万千。《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中有四句写瀑布: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把一处瀑布想象得如横空出世,颇有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味,而力度则有以过之。又如《忽忽》写对于人生幻变的感受,“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竟然也把这种平常流于哀愁的情绪写得雄壮悲怆。《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描绘一场山火: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驰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 写得奇奇怪怪,气势逼人。韩愈在写诗时,有意采用了汉赋的铺陈手法,博喻的排比句式和游仙诗的超越现实的想象,在诗中烘托出一种浓烈的气氛和强大的力度。 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如《永贞行》中“狐鸣枭噪”、“晹睒跳踉”、“火齐磊落”、“盅虫群飞”、“雄虺毒螫”《送无本师归范阳》中“众鬼囚大幽”、“鲸鹏相摩窣”、“奸穷怪变得”这一类描写,以及“夬夬”、“訚訚”、“兀兀”、“喁喁”等叠字,都有些匪夷所思,光怪陆离;过去人们认为可怖的(如“鬼”、“妖”、“阴风”、“毒螫”)、丑陋的(如腹疼肚泄、打呼噜、牙齿脱落)、惨淡的(如荒蛮、死亡、黑暗)事物和景象,在韩愈手里都成了诗的素材,甚至主要以这一类素材构造诗的意境,这无疑引起了诗歌的变革。 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他常常把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跌宕跳跃、变化多端。像《忽忽》采用十一、六、十一、七、三、七、七的句式,

开头就是一句“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完全是散文的句法,却又给人以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息似的震撼。又如《南山诗》连用五十多个“或”和“若”,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在五言古诗中开创了赋体式的长篇排比句法,构成满目琳琅、多姿多彩的风景图。再如《寄卢仝》、《谁氏子》等,则大量在诗句中羼用散文的虚词,如“破屋数间而已矣”、“忽此来告良有以”、“放纵是谁之过欤”、“不从而诛未晚耳”等等,使诗的平稳和谐节奏与意脉发生了曲折变化,令人感到惊讶、陌生,也令人感到新奇而注目。 对韩诗历来也有不同评价,贬斥者说它“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冷斋夜话》引沈括语),赞扬者说它“曲尽其妙”(欧阳修《六一诗话》),都有各自的道理。公正地说,韩愈无疑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一个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他以宏大的气势、丰富的想象、新颖的语言所写的诗歌,表现了一种过去从未曾有过的风格,虽然他着意求变,翻新出奇,但绝不是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而是既有新的意象、新的形式,又有独特的个性与深入的体验熔铸在其中,所以他的诗常常很有韵味,也很传神,像《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写寺院壁画: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 虽然写来奇奇怪怪,但也确实传达了壁画惊天地动鬼神的气势,呈露了诗人在壁画前心灵所受到的强烈震撼。又如著名的《山石》一诗,采用一般山水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从行至山寺、山寺所见、夜看壁画、铺床吃饭、夜卧所闻、夜卧所见、清晨离寺一直写到下山所见,娓娓道来,让人如历其境。在这一夜到晨的所见所闻中,又选用了色彩浓淡明暗变化的若干图景,错落交叠,如“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写出暮色苍茫中的“暗”;下两句写芭蕉与栀子花,又是暗色中的一“亮”;下写以火把观壁画,是明中有暗;而夜卧无声时“清月出岭光入扉”,又是暗中来明;“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霖”,则是天色蒙蒙亮时的山岚弥漫; 而下接“山红涧碧纷烂漫”,则又豁然一明。这样,就在读者脑际留下了视感极强的连续图景。全诗流畅中见奇崛,有精心的雕琢但又显得很自然。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韩愈诗歌也给后世开启了弊端。一是他逞奇矜博,喜用生僻字和冷涩词,虽有其出奇制胜的效果,但过分使用则会破坏诗歌阅读的连贯性,造成整体意境的割裂支离。像《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的“呀豁疚掊掘”《征蜀联句》的“爇堞熇歊熺,抉门呀拗阎”之类,不仅“徒聱牙馎舌,而实无意义”(赵翼《瓯北诗话》),而且也影响了后世诗人把诗当炫耀奥博的工具而忽视表达情感的功能,形成以学问为诗的陋习。二是由于他太过分地刻意求新,用一些丑恶怪诞的意象,这毕竟与人们长期养成的审美习惯相去太远,有时会引起人的厌恶感。像写拉肚子、写牙齿豁落等,又如写寒冷以“气寒鼻莫齅,血冻指不拈”(《苦寒》),写月亮以“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枝女闭户”(《昼月》),想象是很奇特,但并不美,这对宋代一些诗人(如梅尧臣)也曾带来不好的影响。三是由于他有意变化句式,好发议论,以文为诗,有时便忽略了诗歌本身的韵味、格律。死守格律固然是作茧自缚,但完全不顾语言的节奏却会使诗失去音乐性的美;诗里不是不能融入哲理议论,但哲理太多,缺乏形象,则会使诗没有诗味。宋代有的诗人“以文为诗”,写得干瘪枯燥,这不能说没有韩愈的影响。 当然,韩愈的诗中也有自然流畅、平易明白的,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但这不是韩诗的主要特色,韩愈诗歌的主要特色就是气势宏大,尚险好奇,瑰丽奇崛,在这一方面,他使唐诗乃至宋以后的诗歌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叶燮《原诗》所说: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其端。 当时,在韩愈周围有一批诗人,除了张籍与他们诗风不同外,其他如卢仝、樊宗师、皇甫湜,刘叉、贾岛、李贺等,都在诗歌语言、形式、风格上与韩愈、孟郊有一定的相同或相近之处,他们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在当时颇有影响。其中除贾岛开晚唐之风、李贺独树一帜外,卢仝、樊宗师、皇甫湜、刘叉等人的诗都是以怪异艰涩著称的。

卢仝的诗,句式参差,好像古文,而想象比喻又怪怪奇奇。如《观放鱼歌》中有“故仁人用心,刺史尽合符,昔鲁公观棠距箴,遂被孔子贬而书”等等,完全不像诗歌;《月蚀诗》想象尧帝决水沃九日,使“万国赤子鱡鱡生鱼头”,《与马异结交诗》想象女娲补天,说是“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走向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虾蟆”,都是很怪特的。虽然卢仝有的想象颇有味,如《月蚀诗》写夜色“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贯寒朣胧”;有的诗句也很生动,如《白鹭鸶》写鹭鸶捕食“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但是他更主要的是把韩愈那种以文为诗、艰深晦涩、怪异诡谲的弊病推向了极端。另一位樊宗师,则更是艰深晦涩的代表。据说他原有七百六十九篇诗作,但最后只存世一篇《蜀绵州越王楼诗》。诗还勉强可以读通,那序文古往今来几乎无人读通,更谈不上欣赏了。皇甫湜所擅长的是古文而不是诗。从他仅存的几首诗来看,《题浯溪石》、《出世篇》的文字都如散文,缺乏节奏感。刘叉的诗很像韩愈,传说他曾把《冰柱》、《雪车》呈给韩愈看,这两首诗句式就长短不一,想象也很奇特。如《冰柱》一开始就是五、七、八、五、五、四、六字句,在想象冰雪景观时,写道: 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汉高帝西方来斩蛇,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比上述几个

结爱,孟郊

http://m.gbppp.com/hts/5131/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