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都博物馆

时间:2018-05-29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新首都博物馆 第一篇_首都博物馆参观流程

黑利伯瑞

Haileybury

黑利伯瑞国际学校小学部

首都博物馆参观流程

时间:9月26日( 星期五 )

地点:首都博物馆

前期准备工作:

一队(朱老师带队:任世杰,李响,陈春雨,涂紫灿,雷子涵) 二队(孙老师带队:刘明起,赵家玮,周望舒,刘韬远,赵曜)

三队(姜老师带队:肖阳艾奇,陈高非非,卞郅博,丁伯森,孙睿麒) (小队可以起名字,命名比赛,设置第一名奖品)

不乱走,听老师指挥,有一定的奖励惩罚措施,好的可以升级为小组长或副组长管理他人,差的取消比赛资格。

第一步:

7:00起床收拾物品,8:00集合上校车(带好水食物,准备相机,任务卡)

第二步:

10:00左右到达博物馆,整理队形,由老师带队去一楼听讲解。 先去听讲解,三楼北京文物精品展。在三楼完成任务一。

1、 到五楼参观老北京民俗展和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

2、 四楼参观青铜艺术、佛像、瓷器、京剧文物展

3、 二楼北京历史文化书画展。

4、 一楼参观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完成任务三。

新首都博物馆 第二篇_习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强调

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2015年01月10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

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河北正定古城、黑龙江哈尔滨731遗址群、首都城市规划„„无论是对有关报告的批示,还是到地方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并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在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伟大民族精神。

保护文物使命神圣: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它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然而,经过70余年的风雨侵蚀、冻融破坏等,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731遗址群部分旧址破损严重,甚至被挪为他用。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份反映该遗址群破损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应加强修护工作”。

731遗址群修复工作立刻被提上日程:731遗址群核心区改造工作开始实施,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本部大楼修缮及展览提升工程正式启动,陈列馆新馆开工建设,史料搜集和文物征集逐步开展„„

文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文物保护,也始终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针对一些文物保护措施不力,习近平就严肃批评有关负责同志:“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关心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的抢救和保护,更是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当地86岁的王月明老人告诉记者:“当年的事情仍历历在目。习总书记对文物价值的深刻认识,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让我们特别感动,也特别受鼓舞。” 曾经,福建发现最早的有人类活动的地点是三明市清流狐狸洞,距今8000至1万年。然而,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一经发现,就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

但15年前,万寿岩遗址却一度面临挖掘机和炸药包的威胁。

王月明等一些当地老人先后写了呼吁书、紧急报告向有关部门报送。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对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在批示中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批示深刻具体,感情溢于言表。

如今,该遗址正在变身成为集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传播、闽台文化渊源研究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

“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作的一系列批示准确鲜明地点出了文物的价值所在。”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物是民族历史的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一旦被毁就不可追回了”。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深厚感情,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

广大文物工作者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巨大动力。

这是摸清家底的重大举措。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2013年4月起在全国展开,普查登记工作将于2016年底基本结束。届时,各类藏品将以名称、保存状态、年代、来源等14项信息入库。

这是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近年来,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大幅递增,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年增幅40%以上,资金支持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对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给予了更有力的支持。 这是抢救重要文物的刻不容缓。如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延安西北局旧址等工程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黄田村和呈坎村古建筑群一期维修工程、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和残损构件加固工程等全面启动。

这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执法力度。2014年,国家文物局督办文物违法案件64起,重点督办和严肃查处徐州市韩桥煤矿旧址损毁案、阿尔山市阿尔山车站损毁案等法人违法案件等。

“保护文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绝不能让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受到损毁。”——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深刻体会,也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应当受到严格保护。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落实对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的维修改善工作,尽早恢复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明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主管部门责任,对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进行一次排查,有类似阜新情况的,务必抓紧进行维修,切实做好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9月,一份反映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送到了习近平【新首都博物馆】

总书记的案头。总书记对此写下上述大段批示。

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如何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更好发挥文物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有着深入的思考——

2014年2月,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在其他场合,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价值。

——充分发挥抗战文物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相关地方和部门迅速制定《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立即对186处国保抗战文物遗址进行逐一排查,启动46个抗战文物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项目,新增29个国保抗战文物开放点,新建9个纪念馆陈列馆,24处抗战文保单位增加开放面积,55处抗战文物点实现展陈提升。

——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用主题展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展览日趋活跃,展藏比例不断提高,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目前,我国博物馆总数达4000多家,每年举办2.2万个展览,年接待观众6亿多人次。

——积极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让文物蕴含的价值融入人们生活。如开展文物和展览精品的数字产品试点和智慧博物馆试点,让公众足不出户轻松游历主要博物馆;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或电脑分享精美艺术与文物,分享参观体验;观众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看”到复原的遗址等。

„„

【新首都博物馆】

2014年10月22日,“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为展览题写序言指出,这次展览展出来自中国27家博物馆的450多件精美文物,从多个侧面展示中国汉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传递中华民族不断进行文明创造的智慧结晶。从这份中国文化珍贵遗产中,法国和欧洲观众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让文物活起来”还意味着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

丝绸之路文物展、中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等一系列文物展,正作为“外交使者”“国家名片”,日益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活起来”的文物,正走近百姓、走向世界。

树立正确保护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书写城镇化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这句话,激发无数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

古城风貌千篇一律、文物保护方式过于简单化、盲目恢复历史遗迹„„在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事业面临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双重任务和挑战。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更深切的关注、更深入的思考——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他在序中写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特别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新首都博物馆 第三篇_首都博物馆参观感言

【新首都博物馆】

在小视角中感受城市的魅力

---记形势政策课课外参观学习

北京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要想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首都博物馆就是最好的去处之一,2012年4月16日,10级生物科学班来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新首都博物馆】

9:00整我们准时在民大大东门集合出发。到达后进馆参观,走进展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牌楼。牌楼可是老北京的象征,它仿佛是一个早已恭候我们多时的导游,引导我们向各个展厅前进,从书法、绘画、陶瓷、工艺、风俗、建筑、历史等方面了解北京。

书法展厅中的书法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民俗展厅更为精彩,里面收藏着大量的实物展品,辅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说明;历史展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将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给大家上了一节用多媒体教学的北京历史课。

此外,建筑展厅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门的设置、民居的建设,绘画展厅用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画家所想所见所闻的北京城,奥运展厅向我们诉说了全国人民为了申办奥运会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参观首都博物馆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全面深刻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更加为我们国家的繁荣进步、改革开放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展厅里收藏着大量的实物展品,辅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说明,就象一本介绍北京风俗民情的百科全书,系统地向人们介绍着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鞭炮、年画儿透着北京人过年的喜庆,红盖头、花轿、喜床以及大量结婚时的风俗习惯、礼仪向我们诉说着北京人娶媳妇儿时的排场,风筝、各式各样的木制玩具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爷爷奶奶们美好的童年时光,不同样式的院门告诉我们封建等级观念向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一切都那么有“说头儿”,一切都那么有“规矩”,很多“讲究”我听都没听说过,通过参观民俗展厅,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俗课啊!

【新首都博物馆】

历史展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将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给大家上了一节用多媒体教学的北京历史课。北京作为千年古城,五朝故都,各阶段都有大量的历史事件要去评说,各阶段都要大量的英雄人物涌现出来。不必说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在这里创造出的辉煌,也不必说隋唐时期这里作为北方军事经济重镇的重要地位,也不必说元朝时这里作为世界上最繁华都市

的气派,单说说在这里发生的几场城下之战就足以让人惊叹至极,从内心里钦佩这座几经战乱几获新生几创辉煌的不朽的城市以及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英勇的人民、无畏的士兵、机智的统帅。明朝时期的京城保卫战,一心“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率领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的卫戍部队,肩负着全北京“老少爷们”的希望,英勇作战,直至击败瓦剌军队,让这帮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遭遇到了未曾有过的惨痛失败。展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了模拟战场,置身于模拟战场中,我仿佛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聆听于谦那激动人心的演讲,感受生与死的考验,迎着蒙古骑兵射来的箭,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勇敢地冲锋,无畏的搏斗,直至杀死敌人,取得胜利。于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真可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外,建筑展厅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门的设置、民居的建设,绘画展厅用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画家所想所见所闻的北京城,奥运展厅向我们诉说了全国人民为了申办奥运会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正当我还在如此美妙的艺术世界里徜徉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要闭馆了,于是,我带着一点小小的遗憾离开了首都博物馆。也许残缺也是一种美吧,就像老北京的韵味一样,让你猜不透,品不够。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多星期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

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新首都博物馆】

10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同学

2012年4月28日

新首都博物馆 第四篇_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一进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指示牌,上面清楚地介绍展区的分布。博物馆总共分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穿过曲缓的走廊,我们逐层观阅。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

首先我来到的是“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踏着清缓流转的音乐,走进了明清绘画作品展,这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昏黄的灯光下,一幅幅巨大的山水泼墨画,或挂立,或横铺,笔墨工细,设色淡雅,诗画相融。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肆意挥洒出意境深邃,飘逸,清幽,惟美的世外桃源。而这形神兼备的绘画艺术足以展示古代封建文化鼎盛时期的独特魅力。对于绘画作品我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挥洒出的那种意境深邃、飘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

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往上走,我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中国书法艺术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可谓中华文化艺术之“大雅”与“大美”。“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有如无声的诗,无音的歌,一寸毫錐,挥洒气韵风骨,爱恨离愁,书写着人们最本质的精神世界。有“集书之大成者”美誉的著名书画家文徽明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适笔遒劲流畅,法度严谨,笔峰挺秀,自成一体。令人拍案称奇。“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

第四层是“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有各种兵器,如直内短胡——穿戈,柱脊短剑,长铤箭镞,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争战不休的社会状况。也陈列着许多生活用具,如饮酒纹鼎,礼仪上用于客人洗手的双耳蝉联纹盘和装饰的鸠权杖首饰。这些埋藏了千年而又重见光明的器物,尽管有些是锈迹斑斑,但以其丰富的器类,高超的工艺技术,超凡的艺术价值,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等鲜明的特点早已闻名于世。这些闪烁着古人智慧光芒的青铜器体现了古人模仿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形态的珍贵材料。

四层还有我最关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细的“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它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重要遗址、墓葬、窑藏出土文物为主。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个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这里有太多让我吃惊,甚至是让我震撼的作品。很多我以前只在书上见过,没想到这次可以见到实物,这让我非常的兴奋。有一件工艺绝对堪称精细,那就是景德镇窑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纹枕,此瓷枕雕镂成戏台形式,戏台上珠帘漫卷,众多演员正在演出一场戏剧,反映了元代戏剧流行的社会风尚。瓷枕镂雕精细,集建筑、舞台与瓷塑艺术于一体,表现出元代戏剧艺术的面貌及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工艺。瓷枕里边的人物、舞台竟也雕刻的如此精致。而且它的舞台梁柱、栏杆都非常的细,真怕轻轻一碰就会断掉。不知道怎么会保存到现在还这么完整。真是让我激动感慨万分!陶瓷展厅里的很多展品都太让我大开眼界了,可惜记忆有限,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了。真希望还有机会,让我看的更仔细一些。

四层还有“京剧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脸谱,戏服,听戏的茶楼,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戏剧,能真实亲切感受到当时来茶楼休闲的人,那种自在享受的心情。 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四层,来到了五层。五层是最引人注目的“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分为新石器至南北朝时期、隋唐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三大部分。本展览从展现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我非常喜欢青白玉,看上去非常的纯净,有些可以说是晶莹剔透,看了就让人喜欢。它们千奇百态,温润透彻,令人赏心

悦目。而各种玉璋、玉制诗洗、翡翠雕龙带钩和李莲英戴的翡翠扳指以及从他墓中掘出的大量金、银、玉器也反映了皇室的奢华和清朝晚期的腐朽衰败。

五层还有“老北京民俗展”,在这个展厅随处可见用小泥人模仿当时婚庆热闹喜庆的场面,透露出当时纯朴的民风民情。除了这些还记得有剪纸展,风筝展,北京小吃展,服饰展。 最后一站是“元代青花瓷展览”。周杰伦的一首绝美的《青花瓷》把人们对瓷的喜爱演绎得淋漓尽致。置身于这色彩纷呈,灵巧秀逸,精致独特的瓷海中,仿佛隔着千年的烟雨,望着“袅袅的炊烟”,体验到古人淡雅的情思及对美的追求。

时间就这么匆匆过去了,没有办法,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首博。真想让我的家人也来看看,绝对不枉此行。留给我的是太多惊奇,太多的震撼,我到现在都处在兴奋之中。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这样一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文化传统,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化身。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中华文化的逐渐势微、凋落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在展览中,参观人数最少的当数字、画展了。中华的书法、字画不再受到关注,由此联想到没落的中医,凋零的戏曲,传统节日的迷失以及西洋节日的盛起。国家在文革之后就没有形成一种文化体系,而导致现有状况。尽管近年来不断出现“祭祖大典”,“孔子祭典”之类活动,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所以我们不但要懂得珍惜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应该竭力将其发扬光大,让它走出记忆,活在当下,重新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新首都博物馆 第五篇_首都博物馆

从2011年来北京,到现在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以前只是在历史课本上对北京有了简单了解,来北京后也几乎没有在北京游览过,北京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神秘之地。此次,骨干培训班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对北京有了全方位的理解。

在段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军博、首博,观后感如下:

一是文化博大精深。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仅仅是参观了楚文化:楚国是超级大国,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其先祖于周成王时受封立国,辟在荆山,扬威于鄂,后问鼎周室,进而成为五霸、七雄之一,最盛时尽有东至滨海、西至巴山及巫山之地,在诸侯国中面积最广、人口最多。

1.楚国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国君之下设卿、大夫,都是决策集团的重要人物。卿、大夫为世袭制,有封地,对国君有贡赋与服役的义务。楚国的王者之尊——九鼎八簋:卿享七鼎六簋,大夫享五鼎四簋,士享一或三鼎的等级体系,从大量的考古材料可以看到,楚礼还是延续着周礼的传统。王家气派——铜升鼎。

2.楚国奉行开放融合的文化:从科学到巫术,从美学到艺术,从哲学到文学:精微准确的天文历法,精湛繁缛的冶金、纺织、髹漆,睿智玄妙的老、庄思想,高洁绮丽的屈、宋情思。楚文化不仅局限于楚地,且波及周边诸国,楚由行政概念发展为区域文明概念。从出土的材料就可以看出,其文化传播甚至早于丝绸之路,到达埃及。

3.楚国人浪漫乐观:楚人以凤喻人、以凤喻德、相信乘龙御凤可以飘举升天。尊龙崇凤贯注到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器物造型、图案花纹、冠带衣裳、礼乐之器、诗歌舞蹈、巫术哲学,处处展现出凤飞龙游的美感。 4.楚国人着装讲究、重视言谈举止:以组玉佩为例,由璧、璜、环、龙形佩等26件串联而成,它是服饰的组成部分。这些组玉佩的构件,既可单独作为佩件,又可成组串联,且更添富贵气息。地位越高的贵族,所佩戴的组玉佩串饰愈复杂愈长,制作愈精巧。佩戴组玉佩,不便疾行,步履徐缓,显得气派出众,风度俨然,其礼仪意义是表示身份。

5.楚国人爱好音乐:楚人尚钟,铜编钟为曾国(楚国属国)国君曾侯乙墓所出编钟精美绝伦,代表了楚地铸钟的最高水平。共36件。虎座凤鸟漆木架鼓:凤鸣九天壮声威,属于悬鼓,此鼓以虎为座、凤鸟为架,是楚地特有的一种乐器,在当时只有王室及高级贵族才能享有。

二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军博头顶上高大的“八一”标志,在蓝天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闪耀。 军事武器横列在军博广场中央,大部分武器都是从抗日战争中缴获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美式武器,以美国的野鼠战斗机价值最为昂贵,相当于军博的价值。

62轻型坦克,战斗全重21吨,最高时速60公里,85毫米坦克炮,最大射程12100米。边上的是水陆两用坦克

中国造59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36吨,最高时速50公里,100毫米坦克炮,最大射程16000米。

英雄的215坦克(苏联造),抗美援朝战争中,击毁敌重型坦克5辆,击伤1辆,全体成员记集体特等功......

苏联造T-34中型坦克,抗美援朝中陷进坑内,还击毁了4辆敌坦克

中国造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最大时速60公里,可运步兵13人

苏军(苏联造)T-62中型坦克,珍宝岛战斗中,沉入江中,中苏军队均拼命争夺,最终被解放军缴获到手

中国造红旗-2地空导弹,用它击落过美国造U-2高空侦察机。

斯大林赠送毛主席的苏联造吉斯-110防弹轿车。重5吨,装甲厚8毫米,车窗玻璃厚70毫米。毛主席访苏期间及五六十年代均用此专车。曾空运杭州专用。

新首都博物馆

http://m.gbppp.com/jd/449297/

推荐访问:首都博物馆官网 首都博物馆网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