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时间:2018-06-22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一篇_对发展农村的一些看法

自己的一些看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在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生产力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农村生产方式,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在的农村特别是贫困边远山区,农业、农村经济、农民增收面临作巨大的挑战,农业整体比较落后是最基本的现象,制约“三农”发展的因素很多,下面我对解决“三农”问题作一点简单的看法和建议。

一、 存在困难

(一)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由于人均耕地少,形不成规模效率,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少,综合效率低,目前土地是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户被束缚在土地上,从事种植、养殖等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么小规模的土地上,平均每个农户却经营着四种以上的农产品,此外,农户家庭还要从事养殖加工,运输等多种经营活动,这样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经营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产加销一体化在贫困山区的农村来说基本没有,农产品市场竞争这个概念几乎是空白。

(二)基层农业服务部门职能不全。对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不能按市场规律运作,不能给农村提供及时有效的产业调整方向和有效的农产品供销信息,使农村经济还在延续粗放型经营的发展模式,在本身就不富裕的贫困山区,大投入小产出也是制约贫困地区“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农村人口素质低。虽然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都重视普九教育,农民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由于农村人占多,整体素质较低,此外,大量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外流,对农村更是釜底抽薪,不利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对策建议

(一)推进农民专业化合作,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一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农技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增加新的工作职能,要求在以前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优势组建合作组织,为各类农产品加工生产以及农业生产规划起引导作用,从真正意义上走公司加农户的道路;二是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普遍开花也不搞一枝独秀,在条件成熟时组建股份合作组织,实行联组发展,整村推进的办法,扩大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单位规模,取得规模效益,把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与发展高效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三是继续实施政府干部职工驻村参加产业结构调整,要把以前只局限于农技人员参加扩大到只要有事业心肯干的人员都可以参加;四是健全农产品销售网络,及时把握市场信息,一切围绕市场转,减少盲目性,努力为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平台,使农民生产的产品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机结合,实现增值增收。

(二)进一步改善贫困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村水电路改造基础设施的力度和范围,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的内外环境,拓展增收渠道,着力推进农业农产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证。

(三)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作用。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城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创新农村生产方式,有步骤有重点的加以推进;二是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职能部门要引导农民群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政府工作人员和有识之士在参加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农民群众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农村经济,这虽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通过驻村干部在搞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使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中少走弯路。

(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首先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干部是谁为谁服务,谁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现在的工作是不是主客体错位,在我们现在的日常工作中,有些同志为老百姓做了点事情,总是希望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有一些还是领导干部,作为普通社会人士,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有时我在想,政治思想觉悟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会不会没有呢?所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是我们现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的

由头,而是要深深的印在我们干部职工的心里。

(五)把握困境中的机遇。虽然环境因素、人的素质因素等制约了贫困山区经济的发展,但也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就拿贫困山区的农民来说,他们由于和外界接触少,思想单纯,农村民风纯朴,这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群犹如一张没有写过字的白纸,思想好统一,再加上通过政府引导,实施农民教育培训等措施,可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能有效的增高本身的造血功能,使农民群众自觉地参加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中来。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

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

一、政策扶持优势:今年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已成为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各省市对养殖、种植业有很多资金扶持,特别是特种养殖以其投资少、周期短、市场大、效益高更是成为众多投资者和农民朋友的首选项目。

二、农村资源优势:全国大部分农村还是以传统的粮猪小结构的经济为主,农民年收益是低水平、贫穷的,其劳动力的价格是最低廉的。农村完全可以利用自产的大量粮食饲料积累转为经济,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满足种植业的需要,以此来满足家庭经济的最低要求。因此发展特色种养业是广大农民最实在、最实惠、很容易接受和积极欢迎拥护的致富之路。

三、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的销售市场调研以及对各养殖场的了解和相关权威部门统计,以下几种特种养殖项目发展前景看好:

1、特种野猪:野猪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青绿饲料可占日粮的60%-70%,所以养殖成本比家猪低30%-40%,抗病力更强,成活率更高,而其肉质细嫩鲜香、野味浓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今年新华社4月17日报道,野猪肉目前在上海虽然24-28元/斤的价格比一般家猪肉贵了数倍,但还是难以阻挡市民尝鲜的欲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二篇_浅析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浅析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作者:贾晓丽 陈宏伟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

摘要:世界上所有商品中只有粮食及农产品才能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人类离开了粮食及农副产品就无法生存。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及地区,也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替代农业以非农方式生产粮食食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劳动力过剩、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等矛盾。 关键词:农业发展结构调整品牌

一、探索适合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1、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坚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企业。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水平及生活水平,要增加农村就业和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消费。

2、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消费观念,使广大农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扶持、发展并树立重点。对具有地理优势有经济发展前景的乡镇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乡镇企业即增加了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又可以带动发展第三产业,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流动机制。

4,实行转让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民以土地人股,促使农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5、要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使广大农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农村民生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朋友的后顾之忧,促进农业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做好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要通过调整结构、转换机制,建立各级科研科教机构,以科技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综合经济,并对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增产技术及规律的研究,建立起高效、竞争、科学、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起层层负责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还要完善基层技术咨询等科研机构,强化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与农业经济。相关农业部门在建立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的同时,还要组织农民学习相关农业科技知识、指导结构调整、及时发布农业信息等,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三、要增加农业投入完善投入机制

建立并实行以国家财政资金与其他直接、间接投入资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全方位地加强支持对农业的资金。并要逐步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专项使用、专款专用,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及外资,尤其是要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农业的投资。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农户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由政策主管部门审批及监管对下拨的各项农用资金的使用,避免重复建设的发生及浪费。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完善农业家庭组织形式,

勇于探索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发展“农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宣传、引导和组织农户按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业生产。作为龙头企业的公司与农民形成利益分摊、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户负责农产品的养植和种殖。而公司主要担负着生产资料的采购、供应、技术推广,以及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信息发布的职责。农户与公司以相互投资入股和购销合同的经营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达到相互制约。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农民参与并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来增加收入,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民只能“靠天靠地”吃饭的现象。基层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吸收培养发展村干部、科技爱好者和致富能手,宣传、引导、传授农业知识和技术,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促使其规模不断增大形成规模。

五、创建品牌意识发展农业经济

1、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创建品牌,找准市场定位。任何地区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它的历史背景、历史传统、自然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民风民俗都可以作为遗传因子影响人们的活动方式及思想观念。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并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抢占并站稳市场,最终成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喜爱、信赖的产品。

2、实施品牌机制

农产品取得好声誉、高信任度在市场经济中尤为重要,农产品的质量是声誉品牌的根基,这样的产品才有竞争力。要建立农民广泛参与有易于提高产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的各种合作组织,并通过这些组织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民形成职业化的农民工人。此种形式是品牌声誉制度建立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逐步向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消费大国。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随着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入均粮食的消费量或许会减少,但其他的农产品如水产品和畜牧产品的消费量将会出现快速增长,这一增长将会导致粮食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三篇_浅析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浅析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作者:贾晓丽 陈宏伟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8期

摘要:世界上所有商品中只有粮食及农产品才能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人类离开了粮食及农副产品就无法生存。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及地区,也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替代农业以非农方式生产粮食食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劳动力过剩、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等矛盾。 关键词:农业 发展 结构 调整 品牌

一、探索适合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1、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坚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企业。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水平及生活水平,要增加农村就业和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消费。

2、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消费观念,使广大农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扶持、发展并树立重点。对具有地理优势有经济发展前景的乡镇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乡镇企业即增加了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又可以带动发展第三产业,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流动机制。

4,实行转让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促使农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5、要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使广大农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农村民生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朋友的后顾之忧,促进农业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做好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要通过调整结构、转换机制,建立各级科研科教机构,以科技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综合经济,并对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增产技术及规律的研究,建立起高效、竞争、科学、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起层层负责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还要完善基层技术咨询等科研机构,强化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与农业经济。相关农业部门在建立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的同时,还要组织农民学习相关农业科技知识、指导结构调整、及时发布农业信息等,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三、要增加农业投入完善投入机制

建立并实行以国家财政资金与其他直接、间接投入资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全方位地加强支持对农业的资金。并要逐步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专项使用、专款专用,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及外资,尤其是要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农业的投资。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农户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由政策主管部门审批及监管对下拨的各项农用资金的使用,避免重复建设的发生及浪费。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完善农业家庭组织形式,

勇于探索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发展“农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宣传、引导和组织农户按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业生产。作为龙头企业的公司与农民形成利益分摊、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户负责农产品的养植和种殖。而公司主要担负着生产资料的采购、供应、技术推广,以及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信息发布的职责。农户与公司以相互投资入股和购销合同的经营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达到相互制约。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农民参与并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来增加收入,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民只能“靠天靠地”吃饭的现象。基层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吸收培养发展村干部、科技爱好者和致富能手,宣传、引导、传授农业知识和技术,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促使其规模不断增大形成规模。

五、创建品牌意识发展农业经济

1、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创建品牌,找准市场定位。任何地区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它的历史背景、历史传统、自然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民风民俗都可以作为遗传因子影响人们的活动方式及思想观念。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并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抢占并站稳市场,最终成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喜爱、信赖的产品。

2、实施品牌机制

农产品取得好声誉、高信任度在市场经济中尤为重要,农产品的质量是声誉品牌的根基,这样的产品才有竞争力。要建立农民广泛参与有易于提高产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的各种合作组织,并通过这些组织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民形成职业化的农民工人。此种形式是品牌声誉制度建立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逐步向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消费大国。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随着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入均粮食的消费量或许会减少,但其他的农产品如水产品和畜牧产品的消费量将会出现快速增长,这一增长将会导致粮食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四篇_我所认识的现代农业

我所认识的现代农业

姓名 杨帆

班级 学号

这个学期有幸选到了张子川老师的现代农业与休闲,选择这门课的初衷在于我们这群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从小离养育我们的土地太远了,可以说是对农业这方面有点白目,抱着不要以后连稻子和水稻都分不清的想法,就选择了这门课。当然张老师也没有让我失望,一学期的学习下来,让我们对现代农业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 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 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等任务。面对诸多的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是难以应对的。因此,必须改造中国的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三、美国的农业发展与借鉴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世界最发达的美国农业,其自然条件等客观优势我们自是无法相比,但其发展思路和理念以及对于农业的支持和保护,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保障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得到加强,但与美国等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水平还很低,支持保护机制还很不完善。

(二)加大农业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支持保护的核心是投入支持。在美国,基本看不到城乡差别,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城乡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等同性。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政府每年都出资兴建维护大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防洪、环境部分的投资一般由联邦政府负担,不要求偿还。灌溉部分投资只要求收回本金,发电和城市供 水部分投资则要收回本金和利息。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美国政府对农业保险,特别是种养业保险都比较重视,对农业保险实行低收费、高补贴优惠。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通过实行农 业保险制度,规避农业风险非常必要。【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四)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可持续农业 美国农业部通过实施土地休耕、水土保持、湿地保护、草地保育、野生生物栖息地保护、环境质量激励等方面的生态保护补贴计划,以现金补贴和技术援助的方式,把这些资金分发到农民手中或用于农民自愿参加的各种生态保护补贴项目,使农民直接受益。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走过不少弯路,以牺牲环境的代价获取经济利益,已经有了沉痛的教训,特别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我们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到为子孙后代留一片净土。

四、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当然中国不具备复制美国农业的现实条件,必须依据国情、国力、农情、农力,走自然资源节约、劳动和技术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机械化、科技化、规模管理,还有合作。要提高农业效率,,就要将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技术、知识、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吸引到农业中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让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挂钩。

基于中国国情,我们最应采取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机械技术为辅的农业技术方向,注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要数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教授—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发现与发明可以让我们的农业发展有更大的跃进。

五、总结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农业息息相关,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的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须完成并且艰巨的任务。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投身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为我们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与热血!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五篇_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李志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丰顺县北部山区部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以丰顺县为例,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丰顺县相当部分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就是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无法维持,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土地流转问题成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迅速提高的当务之急。机制不完善、流转行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二是土地承包关系难稳定,土地流转障碍多。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信心不足,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不畅。三是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

(1)从农村整体经济结构看,农业产业比较单一。就丰顺县来说,主要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许多农民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由于种植业产品价格较低,附加值不高,比较效益低下,难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2)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规模经营没有形成气候。目前,许多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在产业分布、选择优良品种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的结合点还把握不够,“一地一品”、“一区一业”等专业化政策实施还不到位,土地连片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3)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明显。从农业内部结构看,部分镇、村由于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作用没有明显发挥,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相当突出,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村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说明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建设。

5、农村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主要体现在:

(1)劳动力素质较低。

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

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2)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在基层干部中,还有许多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他们文化偏低,不善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沟通、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上来;部分镇、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和农民的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农业科研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转化为实用新型成果较少。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长期在山区乡镇工作的经历,提出如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大对这些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力度,每一项投入都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勘察设计工作,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并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保障。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1)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展。

(2)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鼓励建立和发展“名、优、稀、特”产品基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县直、乡镇各涉农部门要深入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3)要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扶持集体经济综合开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

3、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只有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才能使土地等资源增值。只有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才能更好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的新路子,采取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一要将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土地有序流转有机统一起来;二要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程序、手续进行规范,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三要结合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民放弃土地经营,转移到小城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4、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丰顺县地处粤东山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困县,在农业生产上以水稻种植为主,但经济效益较低。近两年来,丰顺县结合自身自然条件,积极倡导“两甜两青一鸡”发展模式,即种植甜玉米、甜竹笋、青蒿、青榄等经济作物,发展温氏养鸡。从目前发展情况看,这种发展模式的经济效益明显,已逐渐形成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品,需要继续提升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农业的出路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这样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5、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1)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经济管理能力。

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提高,就要加强培训。具体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培训、个别培训等多种形式。同时,干部自身要加强自觉学习,学习经济和管理相关知识,结合工作实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

(2)重视培养农业专业人才。

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农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去工作学习,在学习中用新知识、新思维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政府应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使这些农民具有一技之长,为“走出去”打下扎实的基础。“请进来”就是引进农业专业人才。我们在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鼓励那些曾经“走出去”、现在学有所成、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回乡创业。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政府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就要向他们承包一定的土地,让他们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对市场有一定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

6、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我们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1)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特别是农业产业企业要加大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农技研究推广人员的待遇。

(2)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3)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所的设备、技术投入,配备更多更好的农技推广人员,重点做好对农户、农业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题图:小胜镇远眺)

作者简介:李志坚,男,小胜镇副镇长,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二四级本科班学员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六篇_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市场营销(1)班 宗莉 20110604136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同时也显现出一些突出矛盾和冲突。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面:

(1)、经济总量同比上升。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0%。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甚至衰退,它们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的排位、占全球的比重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下降。

(2)增长速度总体平稳。2013年,消费、出口、工业等都出现回升。据统计数字显示,一方面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在逐步减缓;另一方面,经济效益仍维持较高水平,企业活力增强,面对外部环境趋紧和成本上升,一大批企业主动转型,靠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增强创新意识、优化产品结构应对危机,谋求发展,竞争力日益提高,市场适应力更强。

(3)、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现在处于小康社会决胜的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阶段的转换时期,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调整或下降,但是本质上来说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自于消费的持续扩张,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培育出在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形成我们新的优势。 其次,显现出的矛盾与问题:

(1)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原有产业迅速发展等

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尽管后来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缓解发展与环境的问题,但成效并不是很大,杯水车薪;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资源还未得到很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如今工厂乱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如北京等地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又如云南就有一个小村庄就因为当地工厂乱排放工业废弃物而污染当地水源,导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为“癌症村”。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以便稳定持续发展,同时为子孙后代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 自2008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我国

出口贸易型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企业的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的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致使我国的就业和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正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大学生的我马上也快毕业了,工作问题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3) 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城乡发展差异

化、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仍很严重

一是表现在资本存量方面:由于沿海地区由于开放得比较早,以

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迅速增长, 资本大量积累; 同时改革开放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 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资本的输入, 为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投入。而中西部由于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影响资本存量都不及东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二是科技投入方面东部地区仍然占据优势

我们不仅要注重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想出解决办法,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缺点,促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七篇_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点认识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点认识

当前,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扩大,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缓解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对于适应气候变化有着明显优势;能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用塑料薄膜等;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治理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污染;能够改善广大农民居住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推动相关领域产业循环发展,使农业融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之中。

1、生态农业利于提高综合效益

发展生态农业,为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且远景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时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有效提高生态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

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http://m.gbppp.com/jd/456037/

推荐访问: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农业经济发展调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