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时间:2018-06-28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篇_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

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

向守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人事服务中心

一、集团公司操作服务人员队伍现状

(一)操作服务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2003年末,集团公司操作服务人员73万人其中操作人员56.4万人。操作服务人员

初级工中,大学及以上学历5162人,占0.7%;大专6.1万人,占8.4%;中专、技校24.6万人,占33.7%。技师占1.16%,高级工占27.3%,中级工占34.8%

占19.2%。操作服务人员平均年龄35岁。与重组上市之初的1999年相比,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0.4%增加到0.7%,大专由4.5%增加到8.4%,中专、技校由28.9%增加到33.7%,初中及以下由38.6%下降到26.6%。从年龄看,3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由36.0%下降到27.6%,31岁到40岁由35.7%增加到46.6%,51岁及以上由4.3%增加到5.1%。平均年龄由34.6岁增加到35岁。从技术结构上看,技师比例由1.01%增加到1.16% 高级工比例由20.1%增加到27.3%,初级工比例由23.1%下降到19.2%。重组分立后,集团公司职工总量虽然大幅度减少,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是职工总量仍然富余、冗员较多。一线用人少,二、三线用人多;技能人才少,服务人员多;高素质人才少,一般性人员多。由于每年各企业新增人员由少量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和接收安置的复转军人构成,一线技术工人的补充接续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不适宜一线工作的年龄大老职工及工伤、长病职工退出一线岗位及内部流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截至到2004年,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包括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4名,全国技术能手60名 ,集团公司及省级技术能手700余名,高级技师1100余名,技师11000余名。从1995年以来的统计报表可以看出,1999年以后的两年间,集团公司技师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技师退休或与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带资分流等自然减员。自2002年以来,由于加大了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工作力度,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有所增加。2002、2003两年鉴定合格取证的技师为1645人(1998~2001年4年总和为2750人)、高级技师为283人,相对数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从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的高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是有差距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总体数量偏少。虽然1993年总公司文件规定技师评聘数量可在技术工人的2%以内,1997年、2001年又将指标分别调整到3%、4%以内,但目前数量一直未达到标准。主要原因是技师标准较高,企业对技师考评掌握的尺度比较严格。第二,一线主体队伍技师短缺。集团公司595个钻井队只有168名钻井技师、69个泥浆技师、45个地质技师、117个柴油机技师;1174个井下作业队、大修队、试油队只有199个作业技师;675个油建安装队、管道施工队只有367个焊接技师、160个管工技师、137个铆工技师。第三,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短缺。我们的高技能人才过去主要靠自然成长,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加之内部流动机制没有形成,因此大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创造、创新技能缺乏,综合能力不足。

二、近几年工作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近几年,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开展高技能人才和班组长培训

1.技师培训。为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现有的1万名技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建设跨国企业

集团战略的要求,2003年起,建立了技师培训制度,在集团公司认定的技师培训基地,对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 3年脱产轮训一遍。2003年、2004年开展了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焊工、电工等5个工种的技师培训试点,培训近800人。

2.班组长培训。为提高基层班组长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编写了《石油石化企业班组管理》教材。2003年起,建立了班组长轮训制度,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开展班组长培训工作意见》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班组长培训。

(二)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

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了技能竞赛制度,确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竞赛。2000年、2002年、2004年,集团公司与劳动保障部、中石化集团公司联合举办了钻井工、井下作业工、采油工、常减压装置操作工、焊工等14个工种的技能竞赛,有数万人参加了企业组织的选拔赛,集团公司有近千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其中有3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8人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在企业选拔赛中还涌现了一批局级技术能手。 2.开展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从1997年集团公司建立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起,到2003年已经评选表彰了四批共400多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各企业也相继建立了企业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

3.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加快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2001年,在集团公司重组改革,机构和人员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对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为解决企业反映的技师门槛高的问题,在政策上对整体申报鉴定的年限进行了调整,同时制定了对5%以内少数优秀工人可提前年限参加鉴定,以及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优秀选手直接晋升职业资格的有关政策。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强培训鉴定基础工作建设

1.建立制度、规范标准。2003年先后制定了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操作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办法》,规范了工人培训、鉴定工作的管理。为规范工人培训考核鉴定的标准,2001年起,组织数百名专家制定了10个上游石油天然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13个集团公司标准,并增加了技师、高级技师两个级别。2002年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制定了25个下游石油化工的《国家职业标准》。从2001年起,用两年时间编制了《石油石化企业工种目录》,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颁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开发培训教材、鉴定题库。在制定标准的同时,组织专家开发了44个石油天然气特有工种的培训教材和鉴定题库,开发了21个社会通用工种的题库,升级了80个工种的企业题库。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操作服务人员培训、鉴定,以及在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调整、改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协调。集团公司重组以来,原有的教育培训机构经受了一次动荡,原有数量过剩的教育资源得到重组和调整,面向企业、面向市场,多数都找到了新的出路,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任务不饱满,同时也出现了重复建设的新问题。

2.教材、题库数量不足,培训手段相对落后。近十年来,我们发挥集团公司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开发了三轮培训教材和题库,但由于开发周期长,工作量大,技术更新快,仍不能满足企业培训、鉴定工作的需要。由于技术发展快,我们现有的很多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相对跟不上,不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

3.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虽然近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营造鼓励技能人才干事业,支持技能人才干成事业,帮助技能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坚持持续发展的思想,抓住关键环节,积极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优化职工队伍结构;贯彻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视实践和终身学习,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员提素工程,全面开展操作服务人员的培训、鉴定工作,提高集团公司操作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提供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实现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质量和数量的双提高。在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使集团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结构趋于合理,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到2005年,集团公司高级工比例从2003年的27%增加到30%以上,技师从10000人增加到15000人左右,为技术工人的2.5%,高级技师从1000人增加到1500人,为技师的10%,主要生产车间、作业施工队都有技师;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从700人增加到800人;到2010年,集团公司高级工比例达到35%左右,技师达到30000人,高级技师达到3000人,主要生产技术班组都有技师,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达到1000人以上。技师的平均年龄在现有的水平上降低5岁,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3年以上。

五、措施方案

(一)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1.加强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培训。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采取脱产、半脱产、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及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对现有高级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知识的综合培训。鼓励职工“一专多能”,学习相关专业,掌握第二技能,岗位成才。通过开展高级工培训,加快其知识化进程,提高掌握智能化设备、关键技术、解决处理技术难题的能力。

2.认真开展现有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集团公司统一组织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师短期脱产培训,3年轮训一遍,按照统一培训大纲和教材,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四新”知识、关键操作技术技能等,努力提高现有技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技师培训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采取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生产实践等多种培训的方法,到2005年,技师培训的工种达到30个左右。集团公司定期组织优秀高技能人才出国考察交流。

3.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带徒”制度。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高技能人才与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中、高级工签订师带徒协议,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将其掌握的关键操作技术、处理解决工艺难题等技能、技艺、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加快年轻后备技能人才的成长,为企业储备一大批可接替的后备技能人才。对承担带徒任务的“名师”,企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4.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培养。对少数优秀高技能人才,针对本人专业方向和知识技能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重点培养,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培养渠道。有条件的单位可送其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高校甚至国外进行本专业或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对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和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其压担子,承担企业重大技术项目的开发、推广、革新,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5.进一步搞好班组长培训。到2005年全面完成班组长轮训工作。今后,凡新任班组长,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在任班组长5年进行新一轮培训。

(二)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1.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不断提高鉴定工作质量,扩大鉴定覆盖率。加快标准、教材和鉴定题库的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使鉴定题库的工种覆盖率由现在的40%提高至60%以上,人数覆盖率由70%提高到95%以上。加强考评员和鉴定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政策、

管理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督导体系,完善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年检评估制度。加强企业鉴定站所和鉴定基地的建设。在操作服务人员队伍中,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壮大高级工队伍。

2.探索以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理论知识考试与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职业技能鉴定新模式。在工程施工、机械加工等部分生产结果型的技术工种中进行试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三)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

1.加强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在加强高级工、技师培训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工种范围,增加考评数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突破学历、资历、年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继续实行少数优秀操作人员提前年限参加技师、高级技师鉴定的政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坚持技能竞赛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的基础上,规范化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把竞赛与生产建设、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技术交流等紧密结合,通过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培养选拔各级技术能手。集团公司在两年一次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组织“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隔年再组织一次集团公司技能竞赛。2005年拟再组织维修电工、管工等6个工种的集团公司竞赛。

3.坚持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集团公司每两年组织一次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每次评选表彰100名。通过评选,切实把在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中创造或总结出的先进操作技术方法、发明创造和国家专利,以及在传授技艺、培养青年工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技能人才选拔出来,给予相应的待遇,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职工钻研技术,成为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4.建立关键技能带头人制度。在主要生产技术工种(职业、专业)的技师、高级技师中,按标准、比例和程序选拔、评选关键技能带头人,享受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同等待遇。关键技能带头人由企业推荐,集团公司组织专业委员会审定,实行年度考核,三年聘期,聘期内享受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

(四)加强基础建设

1.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集团公司在企业原有培训机构基础上,按照区域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建设15个左右主体工种的技师培训基地。到2010年,按区域和专业,重点建成10个左右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基地设置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再另建新基地。逐步加大投入,注重质量和特色,满足企业和个人培训需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注重配备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先进仪器设备,开发模拟仿真系统、远程培训系统,使技能人才培训始终站在技术工艺前沿。

2.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和市场需求,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双师型”培训教师队伍。集团公司建立主体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由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培训项目选聘。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教材建设,为搞好集团公司技师培训奠定基础。

3.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各单位从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中提取一定比例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重点保证技师轮训、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等费用。

(五)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

1.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基本工资制度。高技能人才实行由岗技工资、工龄津贴、上岗津贴和奖金构成的工资制度。对受聘技师、高级技师实行津贴制度。使高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在收入分配上享有同等待遇,并逐步与社会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同时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特点,研究和探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办法,和有效的工资分配形式,搞活内部分配。

2.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在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国家一、二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被评选为“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关键技能带头人”和“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的,以及在培养后备技能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3.完善福利制度。逐步实现福利项目和待遇规范化、制度化和货币化,保障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在高技能人才的医疗保健、带薪休假等福利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并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六)搞好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与管理

1.修订、完善集团公司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范围、条件、程序、聘任、培训、考核、使用、管理等要求。建立健全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坚持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和聘任分开的原则,完善技师考评聘任制度。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技师、高级技师。用人单位根据岗位和生产工作需要聘任,聘期3年以内,期满考核合格确定续聘或解聘。确定基层作业区、项目部、专业队、站、车间的技师、高级技师岗位设置标准或技师、高级技师聘用原则。在确定聘用指标时,向一线队伍和主要生产技术工种倾斜。

3.建立技师协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按工种或专业组织技师进行技术交流,发布技术成果等多种形式活动,也可以对外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企业在经费上给予适当支持。通过技师协会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在企业技术攻关、创新创效、技术开发、成果转让、技艺传授、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疏通人才流动渠道,盘活高技能人才资源,促进高技能人才在集团公司和企业内部的合理流动。加强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网站建设,开展网络人才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高技能人才配置效率。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篇_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贵州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贵州省技能人才的总体情况

“十五”以来,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劳动保障部的安排部署,我省进一步加大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对具备条件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逐年增加,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有所扩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劳动保障部和省劳动保障厅将技能人才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中,并适时开展了一些技能人才抽样调查,但尚未建立统一的技能人才统计调查制度,不能适时掌握了解技能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经与省统计局协商一致,从2007年开始建立贵州省城镇经济单位技能人才统计年报制度。2007年10月—2008年3月,省劳动保障厅与省统计局开展了全省城镇经济单位技能人才情况全面统计调查,2008年8月—9月,省劳动保障厅开展了全省私营个体企业技能人才情况抽样调查,并利用省工商局2007年私营个体年报数据进行推算,对全省2007年技能人才总量、构成和分布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

1、贵州省技能人才的总量与构成。截止2007年末,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为65.32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8.38%。全省技能人才中,女性技能人才19.9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0.5%;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数为32.78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50.17%。全省技能人才中高级工以上的共113679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7.4%,其中高级技工89692人,技师16875人,高级技师7112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结构比为:78.9:14.8:6.3。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数的3.67%。

2、贵州省技能人才的分布情况。从所有制性质看,全省技能人才国有单位分布量为150471人,占技能人才数的23.03%。城镇集体单位分布量为6195人,占技能人才数的0.95%。其他城镇经济单位分布量为106986人,占技能人才数的16.38%。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分布量为389628人,占技能人才数的59.64%。从产业结构看,全省技能人才第一产业分布9975人,占技能人才数的1.53%。第二产业分布272404人,占技能人才数的41.7%。第三产业分布370901人,占技能人才数的56.78%。从行业看,全省技能人才分布前三位的是:制造业187603人,占技能人才数的28.72%;批发和零售业134068人,占技能人才数的20.5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68532人,占技能人才数的10.49%。从地区看,全省技能人才按拥有量的排序为:贵阳市161425人;遵义市107078人;六盘水市74290人;黔南州44690人;黔东南州66705人;毕节地区33025人;铜仁地区30406人;安顺市29062人;黔西南州30912人。

(二)贵州省技能人才的培养状况

1、推动技工学校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全省技工学校针对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整合优化培训资源,促进了办学层次的提高、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办学质量的提升。截止2007年末,全省技工院校达58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7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所,省级重点技工学校8所。全省技工学校招生人数近年来持续增长,2007年达2.2万人。技工学校招收培养高级技工比例不断增加,2007年度全省技工学校招收高技生0.3万人,比2006年增加93%,高级技工班在校生0.5万人,占技校在校生总数的13%。2007年度技工学校毕业生中获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为79.41%。技工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近年来持续保持在90%以上。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

技工学校还承担了面向社会培训技能人才的任务,2007年度全省技工学校共面向社会培训50514人次,其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为23282人,获证比例为46%。技工学校毕业生和结业生深受就业市场的欢迎和用人单位好评。

2、大力实施技能人才高端带动战略。为进一步适应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劳动保障厅、省教育厅2005年底联合下文成立了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试点)、贵州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试点)、贵州交通技师学院(试点),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2007年12月,根据劳动保障部有关要求和省政府批准的技师学院设置标准,省劳动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三所试点技师学院进行了评估验收。2008年5月,经劳动保障部批准,贵州省确定了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险峰实业总公司、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航高级技工学校等4家单位为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3、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共有就业训练中心85个,2007年度面向社会开展就业训练92076人,其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55245人,获证比为60%。全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288个,2007年度培训人数达199301人,其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为137119人,获证比为68.8%。

(三)贵州省技能人才的评价和选拔

1、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导航计划”。2006年以来,省劳动保障厅通过实施技师考评示范项目、企业技能人才业绩评价项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下岗失业人员技能鉴定服务项目等,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推动力度,2006年以来全省共

为84421人次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同时,改革技能人才考评办法,推进技师社会化考评,在全省挂牌成立了30家技师考评委员会,2004至2007年度全省通过技师考评6684人。积极引导企业重视技能人才,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技能人才梯队,逐步建立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收入分配制度。

2、举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近几年来,省劳动保障厅联合有关部门,在企业、行业和地区积极组织、指导和引导开展不同层次和范围的职业技能竞赛,其中省级赛事得到明显加强。2004年6月,省劳动保障厅与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防工办、省总工会、省经贸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2004年广州数控杯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贵州选拔赛。2007年11月,省劳动保障厅与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举办了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省内有关行业、企业结合实际,分别开展了多次技能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成功举办,使优秀的技能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许多优秀技能人才获得了“贵州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技术、钻研技能和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

3、开展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评选。2006年12月,根据省劳动保障厅和省委组织部等7家部门联合制定了《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每两年开展一次“贵州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2007年12月,在全省范围内首次进行了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44名。2004年以来,省劳动保障厅每年都积极推荐全省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全国技术能

手”“黔中英才”等评选活动。2008年起,推荐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参加省管专家评选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评选。

(四)贵州省技能人才管理和使用

贵州省大部分企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本工种(专业)工作的技能人才实行待遇倾斜,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技术津贴标准,级差由各企业根据企业实际自行制定。高的达300-400/月、低的50-100/月不等;受聘的技师或高级技师的岗位工资在实行企业内部岗位工资标准的基础上,上浮相应档次。这种把个人切身利益与职业技能等级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有效地促使企业劳动用工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技能、高素质、高效率的新型企业员工制度转变,调动了广大生产技能人才的学习积极性。2006年12月制定的《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实施办法》对全省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和管理制度作出了规定,对评选出来的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一次性奖金5000元,并实行动态管理,在五年的管理期内享受带薪休假、体检等相关待遇。在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方面,省内一些企业积极探索为技能人才建立补充保险,注意向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倾斜,如开磷集团已专门为高技能人才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

二、贵州省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全省的技能人才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技能人才工作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机制不够健全、技能劳动者待遇偏低、技能劳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贵州省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持证技能人才占职工总数比重较小。全省技能人才占职工总数比例仅为18.3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92个百分点,与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篇_多措并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件

稿件:

多措并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更是垦利县实现“东营重要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主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截止2014年底,全县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劳动者30523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546人(高级工10478人,技师956人,高级技师112人),占持证劳动者总量的37.8%,拥有省市首席技师6人,东营市“有突出贡献技师”2人,黄河口首席技师36人。依托石化集团、万达集团技能人才优势,建立市级技师工作站2处。

近年来,根据上级关于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培训改革的总体要求,垦利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垦利县职教中心和东营市技师学院等培养基地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积极引导企业与培训学校合作办学,以学校授课与企业顶岗实习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习车间和企业现场进行操作技能训练,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既掌握高超技艺、技能,又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和前沿技术的技能加智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了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开展了技师、高级技师评聘考核制度,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和考核体系。运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实行评聘分开、考评结合的社会化考核方式,拓宽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特别是为帮助青年技能人才尽快成长奠定了基础。三是探索高技能人才与工资挂钩的激励制度。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待遇水平,努力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合理使用。根据人才的职业资格和技术技能水平确定工作岗位,结合人才的技术技能运用和实际贡献确定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加大技能因素在按贡献参与薪酬分配的比重,并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关键技术岗位高技能人才倾斜。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合理使用,做出更大贡献。四是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建立技能人才表彰制度,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全县已成功举办了一届黄河口职业技能大赛。设立了“黄河口首席技师”等政府奖项,对高技能人才的评选表彰,已初步形成制度。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接见获奖者。每年开展一次岗位练兵活动,并对成绩优秀的选手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表彰和技能竞赛活动,不仅使一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而且也促进了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观念的形成。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篇_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汇报材料四川高精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高精过滤机厂”,经过近二十年的战略部署及努力,公司已成长为专业从事过滤、分离、净化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在分离、过滤等环保细分行业拥有雄厚的专业人才、技术、应用经验基础,积累了大量客户。公司现有职工157人,其中大学本科9人,大学专科30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8人;技能人才17人,其中初级工13人,中级工4人。公司为了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公司发展夯实基础,特设立人力资源部,并建立了年度培训计划,针对技能人才的自培和送培制定了规范化的《培训管理制度》。公司在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职称工资,技能工资和工龄工资,现有技能人才月平均工资在2500-3500左右,超出非技能人才月平均工资1000元左右。焊工,铆工,车工,电工等制造类工种为公司主要工种。公司现与特种设备焊工考试机构合作在公司内设立了“**市焊工培训考试基地”,为公司的焊工技能人才输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车工,电工,行车工,司索工等也分别在安监局等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学习取得了操作证书;公司内部每年进行技能操作比赛,加强内部职工的技能练兵。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篇_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报告

湖南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报告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课题组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能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较为复杂的技术难题,并能传师授艺的技术工人。他们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认真研究我省高技能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好高技能人

才发展规划,大力加强高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加快推进

我省“一化三基”战略,保持经

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湖南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一)概况

截止2008年底,全省从业人员3910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48万人,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720万人、876万人、1314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之比为44:22.4:33.6

。全

省技能劳动者约为330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28.7%。全省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累计达291.2万人,其中高级技能30万人,技师、高级技师5.9万人。获得高级技能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由“十五”期末的19.06万人增加至35.9万人,增长88.4%;具有高级技能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比例由“十五”期末的17.8%提高至22%,提高了4.2个百分点。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强劲,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不断完善,成长的社会环境显著改善。

1、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目前,全省已经基本建立起面向全体劳动者、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门类,初、中、高各个技能等级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全省有技工学校128所,其中,技师学院4所、批复筹建技师学院2所,高级技校、技术学院18所,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技校26所。2008年全省技校在校学生已达16.1万人,每年有毕业生5万余人。此外,还有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800余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0家,就业训练中心150个。近3年来,全省共培训各类技能劳动者465万人次。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职业院校教学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模式,在技工院校组织开展“创名牌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品牌教师”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专业设臵,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紧密衔接。注重发挥行业和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发面的作用,通过开展技术攻关、观摩研讨、技能交流、名师带徒和岗位技能培训等活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2、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不断改善。2007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战略任务和主要措施,奠定了我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政策基础。积极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拓宽高

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健全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大力表彰高技能人才。近3年来,有15人被授予 “湖南省技能大师” 2人获“中华技能大奖”,8名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2人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331人获“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调整提高高技能人才津贴标准和退休待遇,鼓励企业设立各种荣誉称

号,引导和督促用人单位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激励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3、技能人才评价机制越来越科学。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评价标准上,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评价实施上,坚持行政指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坚持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在企业、大中专院校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高技能人才的

成长开辟一条职业通道。突破对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掌握高超技能、业绩突出的高技

能人才,允许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或高级技师考评。紧密结

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技能等级评价。改进院校职业资格认证方式,引导各类职业院校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设臵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在职业技能鉴定中突出操作技能的考核。

4、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面向全体劳动者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并给予政府补贴。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培养1万名新技师。组织实施“技能扶贫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5

万人农村贫困人口,每人补贴培训费1000元;实施“技能就业计划”,面向所有农村劳动者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40万人,人均补贴450元;实施技能提升计划,依托企业对已就业的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每人补贴培训费200元;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对就业困难群体,包括上岸定居渔民、退役军人、困难企业职工、专业人员等组织技能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通过培训,全省技能人才数量每年递增15%以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仍难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

——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与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长期存在。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劳动力资源5294万人,从业人员3910万人。据预测,未来几年,我省每年将新增劳动力接近100万人,目前还有未实现就业的失业人员近100万人,农村还有1000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另外,由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给就业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同时,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就业难的矛盾将是各级政府长期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全省技能劳动者只占城镇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9%约4个百分点。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不论是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装备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六篇_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提企业经营绩效最有希望、最具持续性的重大契机,将不在于新机器或新流程的发明,而在于持续应用新式的大规模生产原则和持续应用自动化的生产原则,而这些原则的基础就是人才的建设及储备;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和培养机制,是构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人力资源制度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重使用、轻培养、重仕途、轻技工的观念还较为普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地位不高,培养使用及成长机制还没有完全很好的建立健全起来。

现就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存在的不足:

1、 集团公司各研究所都存在思想重视还不够的情况: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存在重工作轻选拔、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把生产经营视作硬指标,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软指标。说着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还没有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战略性高度去认识,对人才就是生产力的认识不足,认为抓人才队伍建设投资大、见效慢。

2、 轻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价值:社会对技术工人的理解存在不少的轻视心态,很多人认为技术工人不是知识分子,就没有出路。在我们的企业里员工也普遍认为,高技能人才的技术价值远远不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报酬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些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技术工人被人看不起,大家都不愿意去当技术工人,即使当了技术工人,也是怨声载道、牢骚满腹,老是觉得自己身份卑微,工作消极,不能很好做到对工作尽职尽责。缺乏学习、钻研业务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缺乏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机制和制度保障:企业没有建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机制,缺乏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没有建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成长通道,没有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健康、有效的成长平台,另外培养体系的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影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诸多的原因。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建议:

1、 转变技术工人职业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职业成长环境。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轻视技术工人的传统、狭隘的观念,让大家抛弃重学历轻技能、重管理轻一线、重干部轻工人传统思想意识。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氛围能够鼓励和引导工人学习技能、钻研业务,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我们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宣传和與论导向的作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让职工真正认识高技能人才的技术价值、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2、 从理论和实际技能上强化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动手能力是所有技能人才共有的特征,而高技能人才的高超的动手能力成为其最显著的职业形象特征。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动手能力不再只是传统的手艺和绝活,而是通过技能教育和培训获得更多的现代化理论知识,成为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随着企业快速发展,我们要从实际工作出发,围绕企业大量的技术创新、新技术、新设备的要求,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强化技能人员的培训,找准培训的切入点,拓宽培训的思路,以多种方式开展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校企职合办学。通过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学校根椐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技术工人量身定做教材和培训方案,并合理的进行理论和实操课程安排。

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各等级的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等活动。通过对比武和竞赛优秀人才的奖励及末尾淘汰制,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和岗位再培训等方式,为技能人才提供人才选拔和展示自我技能的舞台。使技能人才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练兵来提高自己,也让大家在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压力,去努力通过的学习来提高自己,从而得到不断的成长状大。以此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员的梯次发展。也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保障;

开展师带徒活动。在企业师带徒是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师带徒的作用。企业应该制定的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把师带徒工作纳入企业高级技师和技师工作职责范围,作为年终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之一。明确高技能人才传帮带的责任,让大家明白企业的师带徒工作是技师、高级技师的工作责任,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不是某一个人的私人财富,而是企业的共同财富。只有企业的共同进步才有员工个人的职业成长和发展;

建立企业的培训老师师资库。培养一支授课技术过硬的企业培训老师队伍。把企业的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生产科技攻关项目作为课程开发的内容,定期进行企业内部的课程开发项目的评比,筛选优秀课题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案,对技术工人开展分层级,有针对性的培训。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http://m.gbppp.com/jd/457838/

推荐访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