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时间:2018-07-02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第一篇_人民币汇率改革

8月11日,央行决定完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即期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和银行挂牌汇价的最重要参考指标。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

根据央行的表述,此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8月11日,央行决定完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当日中间价报价较前日飙升逾1000点。受中间价引导,境内美元兑人民币即期创逾20年来最大跌幅,触及三年新低。境外离岸人民币也扩大跌幅,一度触及6.4212,创逾三年半最低。

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央行会参考市场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每天给人民币汇率设定一个中间价格(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这个价格为基准,在央行设定的波幅范围内(类似股市的涨跌停板,经过多次扩大,目前这个范围是上下各2%),汇率受市场供求影响自由浮动。

进行报价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放松汇率稳定经济增长;在美联储加息之前掌握更大的主动权;为人民币加入SDR做准备(要和国际接轨,要体现真实汇率)。

中间价报价调整有利于减少扭曲,显然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向市场均衡汇率趋近。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汇率应当围绕作为基准汇率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波动,市场汇率与中间价的偏离可以通过市场自身的修复功能来校正。2014年三季度以来,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持续处于高位,而美元对其它国际主要货币升值,二者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同,做市商预期明显分化,使得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偏离。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及汇率指数近期持续贬值,有汇率机制受英国脱欧事件冲击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叠加汇率贬值和外储增加的局面,未来即使人民币兑美元继续贬值,在汇率市场化机制及基本面前提下,对中国资本流动及外储来说,也可能将不再有方向性和趋势性的指导意义,正如6月的状况。

去年8月份以来,由于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央行自10月份后双降(降息和降准)后,货币政策调整的频率明显趋于谨慎,而若汇改取得较大进步,货币政策调整的汇率阻碍将有望大为降低,可更加专注国内经济走势和改革的进展。

市场化提高,汇改可能接近尾声,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规则和透明度明显提高,其变化与“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高度相符,市场机构开始可以用收盘汇率的变化来大体测算,中间价变化部分中的外汇市场供求变动的影响。

从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变化走势来看,可以明显看到央行调控方式的变化。市场供求影响可以根据收盘价和中间价变化幅度来测算。

2011年-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化图

2015年8月份之前,相比市场供求变化的双向波动,比如2012年下半年的贬值压力、2013年的升值压力以及2015年上半年的贬值压力,中间价的每日变化几乎平稳为一条直线,不受市场变化所动。

去年8月份的一次性贬值调整后,两者之间的同向波动显着增加,这从2015年全年的走势图可以明显看出差别。

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化图 这种市场的机制在今年

1月份外汇市场的巨幅波动过程中,一度中断。

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走势图【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可以看到,1月份开始到2月中旬,中间价的实际变化和市场供求变化部分明显背离,显示和市场的贬值预期不同,央行当时仍然试图让人民币中间价维持强势来避免其非理性贬值。【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不过2月下旬以来,央行再次恢复让市场决定汇率走向,6月27日当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还一次性大跌0.90%,也就是599点,创五年半新低,显示英国脱欧后,央行可能希望用快速的贬值来降低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量化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化与市场供求变化两者的相关性也在显着提高。路透测算,2011年年初以来,两者的相关性仅为0.1,显示中间价变化与市场供求变化之间总体为弱相关关系;但2015年8月份至当年年末,相关性提高到了0.5;2016年由于年初的中间价干预,相关性再次降低至0.4;而剔除年初的干预时间段,从2月下旬至今测算,两者相关性提高到了0.7,英国脱欧后得到进一步加强。

数据说明了一切,中间价变化已经绝大部分可由市场供求部分来解释。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年初面对市场波动的恢复干预,此次英国脱欧,央行几乎是选择了完全放手,大国调控自信及水平明显提高。某种程度而言,除了每日波幅等政策仍有限制外,中国汇改进程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政策信号减弱:

此前市场经常利用中间价变化来猜测央行的可能用意,不过市场化机制规则明确后,后期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变化将主要由市场供求变化决定,中间价变化的政策信号将明显减弱。

从6月份的情况来看,即使后期人民币贬值,但考虑有效汇率变化,以及资产的估值效应,外储的规模变化将变得更加复杂。6月外储增加134亿美元。而汇率贬值和资本流出之间,一般而言,若本币贬值,确实会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的压力,这可能是央行确实需要面对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需要区分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后者比如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贬值,不一定必然带来有效汇率指数的贬值。而人民币有效汇率此前一直是盯着美元的,两者的相关性达到了0.9以上,而路透测算今年的人民币CFETS汇率指数和美元指数的相关性,也高达0.8,未来人民币CFETS指数大概率跟随美元指数,但兑美元双边汇率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明显较低。

【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从货币政策角度而言,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调控重心偏汇率,利率政策调控力度及频率有所降低,但一旦汇率市场化改革收官,货币政策的调控重心将有望重回国内。 如何做?

在国内外形势下,货币政策将如何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如何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如何通过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适度、平稳地进行贷款投放及非信贷资产配置?汇率政策如何以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稳定为主,将市场注意力逐渐转向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汇率?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就人民币汇率改革、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数字货币等问题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从基本面看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汇改推进会把握合适的时机和窗口,并表示“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的态度。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周小川认为,在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怎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空白,这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来填补。所以,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有利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坚定不移

目前市场上最为关心的是人民币汇率改革接下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向和节奏推进?周小川表示:“未来汇率改革的趋势是坚定不移的,不过我们也有耐心。我们希望“十三五”期间在汇率改革方面能取得长足进展,方向是更加依靠市场力量决定价格,实现更有灵活性的汇

率。”

周小川认为,市场上有投机力量并不奇怪,有时也很难区分投机与风险管理操作。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我们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仍旧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周小川称,在可预见的未来,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更加成型的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机制,将涉及一系列安排,包括引导市场测算保持一篮子汇率稳定所要求的汇率水平,要求做市商在提供中间价报价时考虑稳定篮子的需要,以及央行在进行汇率调节时维护对篮子稳定的策略。实施这种形成机制的结果,将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的稳定性不断增强,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双向波动则会有所加大。

周小川称,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中,会明显强化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作用,但不是盯住一篮子,因为影响汇率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盯住”一篮子货币,对于增加预期性、引导市场了解汇率形成确有更大好处,但是也会产生若干困难,一是如何纳入新的宏观数据的影响;二是如何体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如果一篮子货币和供求有差别,还是市场供求的力量更大一些;三是如何选用一篮子货币的权重,没有公认的权重,可以是贸易加权型,也可以是SDR货币篮子,还有别的篮子,不同的篮子形成的指数是不一样的,有争议。对于一篮子货币的参考程度,也是逐渐提高的过程。现在公布了三个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指数,未来的机制设计可跟随宏观经济走势和供求关系而不断调整。

在周小川看来,要形成比较成熟、透明的机制,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共识,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也开始引入稳定篮子的因素,操作上以稳定一篮子汇率为主要目标,同时适当管理单日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未来还会引入宏观经济数据对汇率发生作用的机制。央行将加强与市场沟通,提高人民币指数数据的作用,以便市场判断参考一篮子货币机制的有效性。

宏观审慎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改革配合

央行2016年2月6日发布《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全文46次提到宏观审慎。2016年,央行实施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Assessment,MPA)提出七个方面的指标,包括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市场关心的是在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之间,如何建立一个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央行大监管模式。

【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对于央行大监管模式,周小川表示,“在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怎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空白,这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来填补”,按照我们理解,未来要在宏观货币政策(稳增长、防通胀)和微观审慎监管(分业监管、个体稳健)之间,要建立一个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更全面虑及跨市场资产的联动性和风险传递,防范系统性风险。【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周小川称MPA对未来的发展还是不够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还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受制于监管协调等因素,而且,必要的信息和统计数据也尚不充足,而这些信息和数据恰恰是开展宏观审慎评估和制定宏观审慎政策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强调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同性,防止出现缺乏沟通、政策叠加或政策背离的情况,进而影响调控的效果。宏观审慎政策也需要有效的执行机制,防止协调成本过高。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发展还有所滞后。新调控手段的补充没有跟上,导致实施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有效性还不够强大。

提及宏观审慎体系建设如何与金融监管改革配合,周小川认为,宏观审慎能够弥补原有金融管理体制的缺陷。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体制中,货币政策主要是盯着物价稳定,但是即使CPI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可能很大;而金融监管的重点是保持个体机构的

稳健,但是个体稳健并不等于整体稳健,金融规则的顺周期性、个体风险的传染性还可能加剧整体的不稳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金融危机。过去,在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怎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空白,这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来填补。所以,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有利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实际上,2月4日央行货政司司长李波的《以宏观审慎为核心,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一文也提及目前我国的“一行三会”模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和“谁的孩子谁抱”的做法显然不符合现代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求,也不符合国际最佳实践,需要进一步改革。

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第二篇_2009年l0月12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6.8275元,至10月2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人民币汇率收盘价

http://m.gbppp.com/jd/458984/

推荐访问: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韩币对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