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门源

时间:2018-07-11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青海门源 第一篇_门源概况

门源概况:

门源回族自治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打开中国地图,东西绵延156.24公里、南北纵深103.99公里.山地面积占83.1%,盆地面积占16.9%,海拔高度在2388--5254米之间,县府浩门镇海拔2861米。 门源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区。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寒冷干燥。夏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凉爽湿润。具有春季多雪多风,夏季凉爽多雨,秋季温和暂短,冬季寒冷漫长的特点。全年日照时数2264.8--2739.8小时,年太阳辐射130.68--154.0千卡/平方厘米,气温日较差11.6--17.5℃,年平均气温0.8℃,年平均降水520毫米,年蒸发量100毫米。

门源主要有农牧、矿产、水能、旅游、动植物五大资源。全地区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县属45万亩,农作物以油菜、青稞为主,兼种豌豆、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油菜年产量达3万吨(全地区数字),出油率高达40%,素有"门源油、满地流"的美称,年产油菜花蜜1500多吨,花粉30多吨,蜂王浆20多吨。境内各类草场面积68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83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只),是青海省重要的商品油料基地、藏区青稞良种繁育基地、牛羊育肥贩运基地。全县森林总面积420万亩,覆盖率为38.25%。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金、银、铜、锌等16种,被誉为"黑珍珠"的无烟煤广泛分布于我县宁缠和一棵树地区,是全省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境内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6万千瓦。以大通河为主可建32座装机容量33万千瓦的水电站;境内有众多的野生动物和食用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中国最大的油菜花海、中国最美的祁连山草原、青海最大的仙米林区等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构成了高原回族之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青海北大门上的门源回族自治县是古老的黄河文明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自古以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融合,丝绸之路、甘青通衢在此交汇,众多民族和民族文化在此交融。门源为古羌地,秦汉以来,月氏、匈奴、吐谷浑、吐蕃、党项等众多民族先后游牧生息。清代设卫,1929年正式建县,1953年门源回族自治县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辖4镇8乡109个村。门源建县虽晚,但开化不后,历史使这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至当代,雄奇秀美的山川养育着回、汉、藏、蒙古、土、撒拉等21个民族的15.14万人口,其中回族6.16万,占总人口的40.7%。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全县人民的团结奋斗下,门源的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门源的经济逐步步入了持续、快捷、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到2004年全县完成总产值6.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1789万元,第二产业27212万元,第三产业18612万元。财政收入232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605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60万元。 门源是海北州主要的农业县。农业开发历史较短,土壤肥沃,工业污染水平低,农业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原始的优良状态,是国家确定的绿色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引进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新式农机具、大搞农田水利和设施农业建设,调整

种植结构,培育特色品种,加强基地建设,使门源的农业特色化和基地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青海省商品油料基地,青海省最大的油菜籽产出县和全国蜂产品生产的重点县,青海省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和青海省最大的青稞产出县。在种草养畜,特色蔬菜的培育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门源的畜牧业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培育了浩门马、白牦牛、褐色羊等优良畜种。现今依托国家的相关项目,大力开展以草场围栏、暖棚、养殖、饲草料种植、人畜饮水工程和草原综合治理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的增强了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畜疫防治网络,加强畜种改良、大力调整养殖结构,从而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牛羊育肥贩运和舍饲养殖业,使畜牧业在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中占到了60%。全县年销售羔羊10万只左右,牛羊育肥贩运35万只左右,肉类总产量0.65万吨,绵羊毛0.06万吨,牛羊皮10万张左右,牛奶1万吨。

门源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多领域小规模向资源型、支柱型转轨的两个历史阶段,到目前形成了水电、煤炭、农畜产品加工、建材四大工业体系。 门源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新型的朝阳产业正在兴起。在"3345"战略(即一个祁连山旅游圈、一条浩门河旅游经济带、一个百里油菜花海品牌为内容的"三个一"和东中西"三个片区",油菜花旅游节、环湖赛、中秋赛马节、秋季摄影登山节"四个节庆活动";油菜为代表的农业文化基地、浩门马为代表的牧业文化基地、白牦牛为代表的林业文化基地、岗什卡为代表的雪山文化基地,达坂山为代表的古丝绸之路文化基地等"五个文化基地")的推动下,全县的旅游人数达到4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100万元。

在国家的有力支持和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县通车总里程达1219公里,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村三级公路为网络,三纵三横的公路网日臻完善,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全面铺开。电力建设和广播电视实现了全县村村通,通讯建设实现了从手摇电话到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大跨越,移动通讯网络覆盖了全县所有的乡村。人畜饮水工程遍及城乡,共实施人畜饮水工程64项,解决7.7722万人,40.5万头(只)牲畜饮水。城镇建设强力推进,先后实施了一批供排水、道路改造、平改楼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县府所在地浩门镇政区面积比解放初期扩大近10倍,广场绿地、住宅新区、商贸小区和工业小区建设加快,综合服务功能日臻完善,青石嘴、东川、泉口的集镇建设初具规模。

扶贫工作从1986年起步,经历了起始、稳定发展、"八七"攻坚、整村推进四个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贫困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许多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农牧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04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6元,比上年增加131元,增长了8.8%,比2000年增长了40.3%。随着收入的较快增加,农牧民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04年农牧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1362.11元,恩格尔系数为51.4%,处于温饱与小康之间,并逐年向小康水平迈进。城镇居民收入受各种政策措施的驱动,收入来源拓宽,收入增加幅度加快

门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经历了从过去盲目开垦林地草场、砍伐林木,发展粗放型经济到全面禁伐、禁采、禁垦和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发展生态型经济的根本性转轨。自1998年开始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大工程。自2000年来,造林12.1万亩,退耕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县在塑造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调控上积极探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巩固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坚持放开搞活国营工商企业,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多种形式的改革,国有企业民营化步伐加快,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伴随着国企和市场流通体制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县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1.35亿元,全县个体私营经济销售额达1.79亿元,比2000年增长一倍。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配套改革逐步深入,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启动。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教育事业进入繁荣时期,大多校舍得到改造,学校布局趋于合理,2000年完成了"两基"目标,随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由城镇向农牧区推进。全县共有学校123所,教职工人数1466名,在校学生人数26220人。卫生事业实施了"卫Ⅷ"等项目,使全县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了县有医院、乡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的目标。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得到新的发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医疗秩序明显好转。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文体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探索新时期文体工作的新路子,新建了一批体育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民间体育活动。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积极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民间文化发展和文化艺术事业建设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依法治县工作深入开展,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得到提高,各民族团结和谐,社会治安稳定。

事实说明,这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是一片极具发展潜力的热土。鉴往事,策来兹。面对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新时代,门源各族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现实,把握未来,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创新进取精神,科学务实的态度,扬长避短,扎实开拓,努力谱写自治县历史的新篇章。我们坚信,一个和谐进步、文明富裕的新门源必将崛起于中国西部的巍巍祁连山! 历史沿革:

门源历史悠久。多处出现的卡约文化、辛店文化古村落、古墓遗址说明,早在3000年前,在这块土地上就有古老的羌、戎等先民繁衍生息,从事以牧业、狩猎为主的生活。

门源在秦代为羌人故地,两汉、三国为西平郡辖地,东晋十六国时,先后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五国属地,南北朝时为鲜卑族吐谷浑人牧地。隋、唐属鄯州辖地,后被吐蕃占领。宋时为凉州吐蕃六谷部、西夏、河湟吐蕃唃厮啰等地方政权和宋王朝交替统治。元代为章吉附马封地,属西宁州管辖。随同蒙古军队东来的部分"西域亲军",屯耕牧养留居门源。明代归西宁卫控制,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马步驻军实行"上马为军、下马从耕",开始从事种植业生产。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牧地。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军平定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置大通卫。次年筑大通城(今门源县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移大通卫于今大通有到城关镇。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系大通县属红山、永安两堡。民国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1929年8月17日),由大通县划出北大通的红山堡、永安堡和祁连八宝、阿力克一带,西宁县划出仙米寺、珠固寺属一带地方,设置门源县,属青海省管辖。1949年9月10日,门源解放,9月16日,成立门源县人民政府,1953年12月19日,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门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6月改名为门源回族自治县。

人民政权的建立

1949年9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军一师二团在张星垣团长的率领下,和平解放门源。9月16日,中国共产党门源县委、门源县人民政府成立,郭力中任县委书记,县长,翟鸿儒任副书记、副县长。9月20日,建立浩门镇、阴田、孔家庄三个区政府。县、区召集民主人士、旧职人员等召开座谈会,宣传党的政策,稳定社会秩序,开展乡、村一级政权建设,收缴散兵马匹、枪支、弹药。12月5日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卡子沟首先发动叛乱,12月7日攻陷县城,二区区长张二小、副县长翟鸿儒等49名同志在与匪徒作战中先后英勇牺牲。12月21日解放军一军三师部队击溃判匪,收复县城,平息匪乱。12月22日,青海省委、省军政委员会派遣一批干部对门源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设立秘书室、财政科、教育科、公安局、建设科。同时门源县人民政府发出"防匪自卫工作"指示,各区、乡召开群众会会议,讲解党的政策,揭露政治谣言,检举匪特活动。1950年1月成立县人民武装部及4个区武装部,相继组建各区武装自卫队,成立门源县人民法院、税务局。3月28日召开门源县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商讨贯彻落实民族团结政策、剿匪肃特、社会治安、生产、教育和政权建设等工作决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成立各族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月成立门源有到青年团工作委员会。7月召开门源县首届各族农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门源县各族农民协会,同月召开门源县首届各族各界妇女代表大会,同月成立门源县人民检察署。8月11日,省人民政府决定祁连设治局划归门源县管辖。同年,门源县人民政府在全县组织人民自卫队,发展自卫队员556名,年底,成立中国共产党门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1951年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对国民党"西北革命委员会"、"西北反共救国军华正大队"等政治土匪首要分子进行镇压,并取缔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公安部门对反动党、团、军、警、宪、特人员进行登记。5月起是,全县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活动,举行盛大的抗美援朝示威游行,各族人民群众捐献人民币

345135600多元(旧币)、白洋3689元、白银1042两、黄金6两6钱,还有马匹等其它物资。10月始,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减租反霸斗争。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前,门源县农业属于封建私有制经济,地主、富农等占有大量土地、牲畜和农具等生产资料,以雇工、出租土地和借贷方式剥削广大农民。解放前夕,占全县农户13%左右的地方、富农却占全县总耕地的54%,而占87%的农户只占全县总耕地的46%。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加之苛捐杂税日益繁重,农民群众生活贫困,封建的土地制度的矛盾日益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进行了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的土地改革。

一、减租反霸

解放后为废除封建土地占有制度,县政府根据西北军政委员会关于减租减息条例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于1951年10月开始,在全县开展了减租反霸的群众运动。

减租反霸斗争首先在第一区浩门镇的七个行政村进行试点,11月份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开展。通过减租减息,将定租额由原来的25%左右减到6.5%;活租额由原来的50%到减少到20%;庄头按原定减去10~20%,副产品按正产物比例分配。同时对庄头所住房不得收租金,土地由业主种收,粮差杂款转嫁给承租土地佃户的情况,一律减为谁种地谁纳粮;放烂种改减为三七分(既种三地七),公粮由土地占有者承担,高利贷减息30--50%,青海马步芳设在门源的"德兴海"官僚资本本利全部废除。

二、土地改革

1952年10月至1953年3月,根据中央政务院公布的《土地改革法》精神,在青海省人民政府部暑成立的门源县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下,先后在农业区分两期进行了土地改革。

土改工作分四个阶段。一是宣传土改政策,提高觉悟,组建土改工作机构和班子;二是划分阶段成份和清理债务。先易后难,三榜定案确定阶级成份,发动群众积极开展说理斗争;三是确立没收征收范围。没收征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及工其它财产。做出分配计划。报有到土改委员会批准后,分配给贫雇农和其他群众;四是追回和收毁地主的旧约地契,插标立界确定地权,举行土改祝捷大会,总结工作,评比干部,健全乡村各种组织,明确土改各项工作任务。 根据《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土改中共划出地主307户。共没收和征收土地73675.8亩,耕畜2958头(匹),农具2135件,房屋4752间,粮食88834市石,全县2600多户贫雇农13400余人,共分得土地74744亩,平均每人分得土地5.57亩.连同个人原有土地平均每人占有土地7.4亩,还分得了房屋、粮食、农具、耕畜等土改果实。同时废除和停付了农村中的大部分债务,改善了贫苦农民的生活。 在土改中,根据门源多民族聚居的特点,正确执行了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和统一战线政策,组织民族宗教界人士深入群众讲解政策,宣传土改意义,对与群众有联系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及爱国守法职业者,尊重他们的意见做了适当的安置。分配土改胜利果实时,对少数民族群众给于适当的照顾.对藏族中牧业

青海门源 第二篇_门源县情

门 源 县 情

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肃南、山丹县接壤,南接本省大通、互助县,西与本州祁连、海晏县毗邻,是“丝绸之路”的辅道,也是青海省的“北大门”。县境东西长156.24公里,南北宽103.99公里,辖区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下设4镇8乡109个行政村,省属单位有浩门农场、门源种马场。地区总人口15.58万人,其中农牧民12.81万人,占82.2%;有回、汉、藏、蒙古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9.73万人,回族7.07万人,

分别占62.4%和45.8%。

门源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主要有农牧、水能、矿产、动植物、旅游等优势资源。农牧资源独具特色,辖区耕地总面积60万亩,其中县属45万亩,农作物以油菜、青稞为主,兼有豌豆、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油菜年产量达3万吨,是全省最大的商品油料基地和藏区青稞制种基地。境内各类草场68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83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只,是省州现代高效畜牧业示范基地和牛羊育肥贩运基地。水利资源丰沛,是河湟地区及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地,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条,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境内流程176公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6万千瓦。矿产资源储量较大,主要有煤、铜、铁、金等20种,其中煤储量达1.4亿吨,是青海省目前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总面积36.68万公顷,覆盖率达38.97%,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天然林区;境内有野生动物40余种、3.6万头只,野生植物品种62科、160属、385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西部是祁连山金牧场和环青海湖海拔最高的雪峰岗什卡,中部是百里油菜花海,东部是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其间还有74座清真寺、3座藏传佛教

【青海门源】

寺院及多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2012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29亿元、增长19.5%,县属固定资产投资23.43亿元、增长4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221万元、增长28.6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337元、增长

13.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697元、增长18.6%。

青海门源 第三篇_青海省门源县行政区划

门源县行政区划

全县共计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7个居民社区

浩门镇

康乐居委会 花园居委会 向阳居委会 气象居委会

北关村 南关村 团结村 西关村 二道崖村 头塘村 疙瘩村 煤窑沟村 小沙沟村

青石咀镇【青海门源】

吊沟路居委会 宁张路居委会

青石咀村 石头沟村 黑石头村 红山咀村 红牙河村 德庆营村 下吊沟村 上吊沟村上铁迈村 尕大滩村 白土沟村 下大滩村 大滩村 东铁迈村 西铁迈村 红沟村

【青海门源】

泉口镇

旱台村 东沙河村 大庄村 花崖村 黄田村 西沙河村 牙合村 腰巴村 中滩村大湾村 多麻滩村 俄堡沟村 后沟村 黄树湾村 泉沟台村 沈家湾村 西河坝村 窑洞庄村

东川镇

孔家庄社区

孔家庄村 碱沟村 塔龙滩村 尕牧龙上村 尕牧龙中村 尕牧龙下村 巴哈村 甘沟村麻当村 却藏村 寺尔沟村 香卡村

北山乡

北山根村 大泉村 沙沟梁村 沙沟脑村 上金巴台村 下金巴台村 东滩村

麻莲乡

中麻莲村 包哈图村 葱花滩村 瓜拉村 下麻莲村 白崖沟村

西滩乡

东马场村 边麻掌村 宝积湾村 东山村 老龙湾村 纳隆村 上西滩村 下西滩村 西马场村 崖头村 阴田乡

上阴田村 大沟口村 大沟脑村 卡子沟村 米麻隆村 措隆滩村 下阴田村

仙米乡

大庄村 达隆村 德欠村 龙浪村 梅花村 桥滩村 塔里华村 讨拉村

珠固乡

玉龙村 东旭村 雪隆村 初麻院村 珠固寺村 元树村 德宗村

苏吉滩乡

察汉达吾村 苏吉湾村 燕麦图呼村 药草梁村 扎麻图村

皇城蒙古族乡

马营村 东滩村 北山村 西滩村

(省直单位)

门源监狱

门源监狱场部 门源监狱农业一队 门源监狱农业二队 门源监狱农业三队 门源监狱农业四队 门源监狱农业五队 门源监狱农业六队 门源监狱农业七队

门源种马场门源种马场场部

门源种马场窑沟口 门源种马场永安城 门源种马场乌兰 门源种马场四牙合门源种马场药草

青海门源 第四篇_个 人 简 历

青海门源 第五篇_青海省各地县海拔一览表

青海省各地县(主要旅游景点)海拔高度一

览表

发布时间:2013-04-15 10:23:26

青海省各城鎮县(主要旅游景点)海拔高度一览 单位:米

青海门源 第六篇_门源-祁连山-茶卡盐湖-青海湖-塔尔寺5日游攻略

青海湖最终版行程

D1 西宁 - 大通老爷山 - 黑泉水库 - 大阪山观景台 - 门源油菜花 - 夜宿门源

D2 门源 - 岗什卡雪峰 - 祁连大草原 - 祁连山脉 - 祁连卓尔山 - 夜宿祁连

D3 祁连 - 冰沟 - 大东树山 - 大通河 - 环湖北线 - 鸟岛 - 黑马河 - 茶卡盐湖 - 夜宿黑马河 D4 黑马河日出 - 151基地 - 倒淌河 - 日月山 - 湟源峡谷 - 西宁

住宿:

门源:裕华宾馆

地址:西大街160

电话:(0970)8610288

标间240

祁连:田园农庄

地址:祁连县拉洞台

电话:(0970)8677523/13629703740

特色菜品:炸油香、清炒黄蘑菇、农家羊排

两室一厅400元

黑马河:观湖宾馆 地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乡桥头向西五百米 电话:15209745588 13389711995 标间300 西宁:7天连锁酒店(西宁大什字中心店)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6号(西宁书城对面) 电话:(0971)8207777 自主大床房277【青海门源】

1

D1 西宁 - 大通老爷山 - 黑泉水库 - 大阪山观景台 - 门源油菜花 - 夜宿门源

大通老爷山

老爷山位于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北川河畔,是大通中部的一座主要山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因山顶原有太元宫(即关帝庙),俗称“老爷山”,又称“元朔山”、“北武当”。是西宁附近一座山势最为雄伟、风景最优美的山峰。其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高差悬殊,主峰海拔2928米,相对高度达486.5米。整个景区山体母岩为中震旦纪石灰岩,岩层由下而上分块状白色或灰色矽质灰岩、条带状遂石灰岩及黑灰色角砾状灰岩等,层厚1000余米,与震旦纪地层呈断层接触。景区内土壤分山地棕褐土、黑钙土和栗钙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苍海桑田的巨变、风化和水蚀,构成了奇特怪诞、险峻挺秀的岩洞、峡谷地貌。老爷山山水之美,来自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自然力量,来自跨越空间的斑驳年轮。

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原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市旅游胜地之一。老爷山之美,主要在于山清水秀,林荫花香。尤其是春夏之际,满山遍野高大的云杉,茁壮的桦树,青翠的白杨,娇柔的红柳,繁茂的灌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一派浓绿。山林之中,玫瑰、牡丹、芍药、金露梅、银露梅及各种野花,点缀其间,芬芳扑鼻,令人心醉。

老爷山景区因其保护完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旅游和避暑的佳境,被列为青海省九大旅游区之一。

黑泉水库

黑泉水库,位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位于227国道旁,距离大通县桥头镇37公里,距离西宁市75公里,总库容1.82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77625万元,是青海“引大济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西宁及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及生活生态用水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库周边景色宜人,有神秘的落日神光和天然水蚀弥勒佛像。是青海旅游北线的景点之一。翻越达板山就是拥有百里花海的门源县。

泼水佛——在黑泉水库大坝东下侧的公路旁,有块巨大石崖翼然突出。据说,在平滑的崖壁卜,有一尊佛像笑盈盈地盘腿坐在莲花从中,面容安详和善,栩栩如生。但此佛一般情况下并不显身,只有在善男信女或游客净手焚香后,将洁净的泉水泼于其上,方才显现,农冠纹理分毫毕现,莲花宝座清晰可见,因而人们称其为“泼水佛”。

2

温泉——在宝库河上游雄奇峻拔的月牙山下,有5处温泉,温度常年保持在48℃左右,泉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直接就可以饮用,据说还可以用来医治多种疾病。

画屏山——画屏山主峰在今宝库乡五间房村,它南至城关,北通甘凉,山势迤逦连绵。春夏之交,鸟语花香,天高云淡形成一幅天然图画。大通古八景之一的“画屏秋净”即指此山。清末民初廖溪苏曾填词赞美它“山势画屏开,六曲平裁,西风无限送秋来。落尽腥红山径晓,霜叶成堆。此境隔尘埃,点绝莓苔。天峰倒影入楼台,一片浮光都扫尽,小胜蓬莱。”

佛沟“神仙架”——宝库峡风景区中的佛沟虽不深但山势较陡,各种树木杂生的丛林略显稀疏,而真正占领这里的,似乎是那些突兀冷竣的岩石。在这些岩石中,最有名的是山顶那块向前扑出一半左肃的悬崖神仙架。据说,古时候有位神仙欲架桥连接西、北二山,以便修炼。不料上苍不允,因为真正的修炼是无捷径可走的,而架天桥正是投机之举。因而石桥没有架成,却留下了这“神仙架”,让后人产生许多联想。

大坂山隧道——大坂山隧道也在这个景区中。它是迄今为止亚洲海拔高度第一、世界海拔高度第二、第一个在洞口设置了隔风保温门,采用并实施了国内外先进的防冻害、防渗漏措施的隧道。隧道全长1530米,净宽8.5米,净高4米,将翻山的里程缩短了5.2公里,它的建成通车,使“千难万险的鬼门关,比不上风雪的大坂”成为历史陈迹。[4]

大阪山观景台

见门源介绍

3

D2 门源 - 岗什卡雪峰 - 祁连大草原 - 祁连山脉 - 祁连卓尔山 - 夜宿祁连

岗什卡雪峰

门源回族自治县有一座尽显北国风光的雪峰,叫岗什卡,雪峰海拔5254.5米,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光熠熠,宛如一条玉龙 ,也是门源境内群山之首。平时远眺,一片洁白,每当夕阳西下,晚霞辉映,山顶五彩缤纷,暮霭升腾,被称为“龙峰夕照”,是门源八大景之一。岗什卡雪峰 海拔不高,是旅游爱好者登山探险的理想场所,亦可作为登山、山地纵走的训练基地。随着我省登山探险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它已经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登山探险旅游爱好者。

岗什卡雪峰,亦名“冷龙岭主峰”, 海拔5254.5米,雪线高度北坡4200米,南坡4400米。山体主要由偏酸性石英角闪岩、片麻岩、斜长角岩、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在构造上属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集现代冰川的壮观和完整的植被带为一体,是科学考察,登山探险和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峰顶有百万年冰川,积雪终年不化,气候瞬息万变,玄奥莫测,时而蓝天白云,银光熠熠,时而狂飚大作,天昏地喑,有时雪崩暴发,龙吟虎啸,飞雪漫卷,令人胆寒心惊。每当夕阳西下,晚霞轻飞,山顶晶莹白雪、熠熠闪光,时呈殷红淡紫、浅黛深蓝,犹如玉龙遨游花锦丛中,暮霭升腾,被称为“龙岭夕照”,是门源古八景之一。

神话传说

明洪武年间西平侯沐英,西征将军邓愈,曾追羌至此。另有史册记述,公元345年,酒泉太守马岌对前凉张俊说:"酒泉南山即昆仑,昔日周穆王西征昆仑,会西王母于此山,西王母虎身豹尾,人面虎齿,全身皆白,居雪山洞中,此山系古昆仑支脉,宜立西王母祠,以禅朝庭无疆之福"。得到了张俊的同意,就立王母祠于岗什卡山上,命名"昆仑"。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07-821年),遣使臣刘元鼎至吐蕃和议时登上了此山。其山日光映雪,雾呈紫色,又名"紫山"。山下灌林密布色呈青黧,因而古羌语称"闷摩黎山",在广大的华热藏区所崇拜的十三大山神中,被尊为第一神,享有阿弥岗什卡之盛誉(意为老爷雪山),当地藏族将白色认为吉祥来崇敬。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奉祀岗什卡山神,活动规模隆重,不但请喇嘛诵经,还举行赛马、摔跤、射击等活动。还有一个奇特的祭祀内容,每年要用纸糊制一只1.5米高,3米长的大鸟藏语称为"夏杰强琼"(意为百鸟王)登高放飞,为的是纪念西王母和其青鸟使者。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郭璞解释说:"这三只青鸟都是王母之使者"。后人都把传信使者也称为青鸟,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句中的典故便由此而来。

景点介绍

门源回族自治县有一座尽显北国风光的雪峰----岗什卡雪峰,是环西宁旅游圈最近的第一高峰,是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确定重点开发的三座登山雪峰之一。岗什卡雪峰海拔不高,是旅游爱好者登山探险的理想场所,亦可作为登山、山地纵走的训练基地。随着我省登山探险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它已经吸引

4

了众多的国内外登山探险旅游爱好者。如果天气晴好,可以从大坂山环山公路上就能清楚看到桀骜不群的岗什卡雪山独立成峰,气势蔚为壮观。

岗什卡雪峰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又称冷龙岭,是祁连山主峰之一,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山峰西北—东南走向,在青海境内延伸280余公里,宽30—50公里,目前对国外尚未开放。盛夏的岗什卡雪峰寒气逼人,在海拔4500米以上多有现代冰川,冰川总面积为81平方公里。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漫天时,山顶晶莹瑰丽,熠熠闪光,雪线以下却是广阔的草原和油菜花海。海拔高差、复杂地貌,冰川与温泉、湖泊与长河神奇地结合,构成了它内涵深邃丰厚的神韵和峻拔飘逸的气质。

岗什卡雪峰周围山峦叠嶂,垂直植被分布明显,山顶古冰川人迹罕至,冰瀑冰挂气势雄浑,流水潺潺彩瀑缤纷,山脚草木苍郁,鲜花怒放,牛羊成群,野生珍稀动物经常出没,是神话中西王母的水晶宫,华热藏族崇拜的十三大山神中的第一神峰。。它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观赏、科学考察价值。其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美丽,是旅游观光、科学考察和登山探险的又一胜地。草原、雪山、村庄、古老的宗教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特色旅游的主题,在旅游市场独树一帜并极富有地域特色。

祁连大草原、祁连山脉、卓尔山

见祁连攻略

5

青海门源 第七篇_七月,纯净青海湖,美得哭(完全攻略)

七月,纯净青海湖,美得哭(攻略)

行程特色:

【青海湖】

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鸟岛】

青海湖鸟岛地处青海湖的西北部,面积0.8k㎡,近年来由于注入的水量

少于蒸发量,湖水逐渐下降,基本上已成为半岛。在长约500m,宽约150m的鸟岛上栖息着近十万只候鸟,堪称“鸟的王国”。每年四月,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班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十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秋天,它们又携儿带女飞回南方,国家对这类鸟资源十分重视,在岛上设有专门的保护机构。

【夏河拉卜楞寺】

夏河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自1709年创建至今,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经历了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俗教民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论及喜金刚6大学院,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在其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等,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花湖】

花湖:寂寞可以如此妖娆——花湖简单,安静,却让人燃烧,这就是花湖,妖娆的花湖。花湖就位于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热尔大坝上有3个相邻的海子,最小的叫错尔干,最大的叫错热哈,花湖是居中的一个。湖水透彻的蓝有着无法形容的纯净;缱绻在水天之间的云彩,有着魔力般的妖艳。经典时间是六、七月份,湖畔五彩缤纷,好像云霞委地,而湖中则开满了水妖一样的绚丽花朵。花湖还是水禽的最佳冬日度假胜地之一。

【门源油菜花】

门源油菜花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是青海省及西北地区的主要油料产区,由此,这里的油菜花也成为了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另外,这里油菜花的种植范围是,它西起浩门河畔的青石嘴,东到大通河畔的玉隆滩,北到与甘肃省交界的冷龙岭,南至高峻的大坂山,绵延数十公里。夏日时节,走进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恰如走进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

【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

【青海门源】

“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它坐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青海湖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日月山东侧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体两侧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实属国内罕见。日月山顶部由第三纪紫色砂岩组成而呈红色,故古时被称为“赤岭”,藏语称“尼玛达娃”,蒙古语称“纳喇萨喇”,即太阳和月亮之意。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

【回民街】

回民街:西安著名的北院门“小吃一条街”、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都在区内,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于此居住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D1:

重庆---成都---松潘---川主寺(星期六)

出发时间:早上7点30点集合,8点准时出发,请各位朋友准时到达。 出发地点:

餐:

住:【川主寺宾馆(标间)】

D2

川主寺---花湖---临夏---兰洲(星期天)

早餐后出发前往花湖,途中尽情欣赏我国三大湿地之一,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若尔盖大草原。约12点左右到达【花湖风景区(游览约2小时)】,一片未被污染的处女地,感受明镜般的湖水影照下的蓝天白云,领悟大自然的无私给予。花湖因水中开满花朵而得名,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平坦的湿地草原,花湖四周数百亩水草地就是“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区”——被喻为“地球的肺”,可以走上浮桥,与水鸟嬉戏,陶醉在湖水和鲜花的美景中。游览后继续乘车前往兰洲,到达后入住宾馆。【青海门源】

餐:

住:【兰洲宾馆(2-3人标间)】

D3

兰州---西宁---门源油菜花基地---西海镇(星期一)

早餐后赴青海油菜基地——门源县, 推荐观赏点:青石嘴镇的元山观花台。沿途拍摄大通河畔羊群、牛群和迷人的草原风光、达坂油菜花。登上【观花台(游览时间约1.5小时)】,观赏人间美景百里油菜花:7月中旬——8月初的门源是人间天堂。10万亩油菜花形成的百里油菜花海成就了博大壮阔的特有奇观,西起青石嘴,东到玉隆滩,北到与甘肃交界的冷龙岭,南到大坂山,油菜花绵延几十公里,宛如金黄的大海。由于田地多向着河道方向倾斜,所以站在河岸上向两边看,铺天盖地的都是金黄色,大通河在中间流淌,这种景色就像镶了两道金边的银丝带蜿蜒飘舞,与祁连山遥相辉映。到达后自由活动拍摄油菜花基地,游览结束后乘车赴西海镇。

餐:

住:【西海镇宾馆(2-3人标间)】

D4

西海镇---沙岛----茶卡盐湖(星期二)

早餐后西海镇出发乘车赴沙岛,沙岛景区青海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临青海湖151景区,北依金银滩草原和原子城,西望青海湖鸟岛,与周边知名景区有机衔接,是青海湖旅游带上新兴起的一颗旅游明珠。基础设施齐全,旅游项目丰富多彩。岛内淡水湖泊星落棋布,金沙银沙交相辉映,海鸟成群,绿草镶翠,苇丛如画,水天一色,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使人欣

赏不尽沙漠绿洲的风韵,领略不完金色洁沙的奇特,是一个集观光旅游、运动娱乐、避暑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游览结束后乘车继续西行赴-茶卡盐湖宾馆入住。

餐:

住:【黑马河】

D5:

茶卡盐湖---二郎剑(星期三)

早餐后前往茶卡盐湖游览,茶卡盐湖也称茶卡,藏语意为:盐池。自古就以盛产“大青盐”而著称,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同时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前往中国最大最美的湖泊——【青海湖(游览时间约3小时)】,有着“地球上的一滴眼泪”美誉,它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蔚蓝的湖水,海天一色,烟波万倾,在天水相接的远方,是白雪皑皑的群山,脚下是碧绿的草地、白山、蓝水、绿地,巧妙地构成了绝色画卷。在青海湖自由活动,夜宿青海湖,尽情的享受美丽的青海湖吧!油菜花填满了青海湖的每一个角度,放眼望去,金灿灿的黄色与湛蓝的湖水交相辉映!这是青海湖令人着迷的地方!

餐:【早餐自理】【中餐集体】【晚餐集体】

住:【二郎剑】

D6:

二郎剑---日月山---塔尔寺---西宁(星期四)

早上6点起床

青海门源

http://m.gbppp.com/jd/461564/

推荐访问:青海门源地震 青海门源油菜花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