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时间:2016-10-29    来源:好词好句    点击:

篇一:《鲁定公问颜回说》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 完整的: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地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 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翻译: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文言文的兼词 虚词的连用

一、兼词:

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特殊单音节词。兼词的读音往往也是两个词的拼合。

例1: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译:吕布看

着刘备说:“这大耳朵小子最不可相信。”

分析:“叵”音pǒ ,=“不可”。“叵”是“不可”合音,兼起副词“不”和

能愿动词“可”的作用。

例2:公伐诸鄢。(《左传·隐公元年》)——译:庄公到鄢地讨伐他。

分析:“诸”=“之于”。“诸”是“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

的作用。

例3:及其饮酒也,先伐诸?(《左传·昭公十年》)——译:趁他们正在喝酒

的时候,先去攻打他们吧!

分析:“诸”=“之乎”。“诸”是“之乎”合音,兼起代词“之”和语气助词

“乎”的作用(这样的“诸”一定用在句末)。例4的“诸”同样用法。

例4: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谢翱《登西台恸哭

记》)——译:船老大方才为我的恸哭而吃惊,说:“刚才有巡逻船经过,何不换个地方避开他呢?”

分析:“盍”=“何不”;“诸”=“之乎”。“盍”是“何不”合音,兼起疑

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的作用。

例5:去村四里有森林,阴蔽日,伏焉。(《冯婉珍》)——译:离开谢庄四里

路有座森林,树木阴沉沉地遮着太阳,(冯婉珍就带领队伍)埋伏在那里。 分析:“焉”=“于之”。“焉”兼起介词“于”和代词“之”的作用。

例6: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再说,往哪儿去搁这么些泥土和

石头?

分析:“焉”=“于何”。“焉”兼起介词“于”和代词“何”的作用,也可译

作“(在)哪儿”、“(往)哪里”。

二、虚词的连用:

文言中,往往用几个虚词连在一起来加强语气。文言虚词的连用有多

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句末语气助词的连用。

例1:女(rú)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译:你学习《周南》

《召南》了吗?

分析:句末“矣”和“乎”两个语气助词连用。

例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译:我对于治

理国家,可算是尽心的了。

分析:句末“焉、耳、矣”三个语气助词连用。

语气词连用,可以单独成句,如《岳阳楼记》中的“嗟夫”,《蜀道难》中

的“噫吁嚱”等。此外,连词、副词与其他虚词也可以连用。

例3: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记》)——译:至于连绵不断地下雨。 分析:“若夫”放在句首,表示一段议论的开始。

例4:藉jiè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译:

即使免于斩刑,去守边也要死掉十分之六七。

分析:句首“藉、第、令”三个假设连词连用,表示假设性的让步。

例5: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译:我已经把这件事告诉楚王了。 分析:“既、已”两个时间副词连用,位置放在句中。

自测题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子以我为不信。(《战国策·楚策一》)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4.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5.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白居易《与元九书》)

6.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7.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

8.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9.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四》)

10.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1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

师。 (《师说》)

12.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1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

14.尔无我诈,我无尔虞。(《左传·成公元年》)

1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

16.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礼记·檀弓上》)

17.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难》)

18.子路率尔而对。 (《论语·先进》)

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20.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史记·李将军列传》)

21.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2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23.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劝学》)

24.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2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26.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左传·襄公三十年》)

27.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28.从此道至吾军中,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29.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鸿门宴》)

3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3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32.楚兵罢(pí,通“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史记·项羽本纪》)

3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34.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35.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36.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37.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38.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39.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40.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41.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4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4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44.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45.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46.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4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长》)

4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49.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5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参考译文:

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都认为比徐公漂亮。

2.子以我为不信。(《战国策·楚策一》)

(如果)您认为我不诚实。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古人手持烛火夜游,的确是很有理由啊。

4.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把和氏璧给秦国,又担心换不回秦国的十五座城,白白地被欺骗。

5.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白居易《与元九书》) 自从您贬职江陵到现在,一共承您赠给我的答诗将近一百篇。

(注意:古代“仅”义为“近”,一般用为极言其多。至于“仅”的极言其少

的用法,则是后起的。)

6.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见到钱财不要不顾廉耻地拿,碰到危险与灾难不要不顾廉耻地逃避。

7.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怕秦国,打算不去。

8.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王要是不去,显得赵国既弱小又胆怯。

9.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四》)

君王认为天下是拥戴秦国呢,还是拥戴齐国呢?

10.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我死尚且不怕,杯把酒哪值得推辞!

1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师说》)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古代的圣人,他们的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了,还要向老师请教;如今普通人,他比圣人实在差得太远了,却耻于向老师学习。

12.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项王说:“好汉,能再喝酒吗?” (分析:这是是非问句)

1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是用一条原则来贯串它的。”

14.尔无我诈,我无尔虞。(《左传·成公元年》)

你不要欺骗我,我也不必提防你。

1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

可叹啊!你们远道的人为什么要来呢? (此句的“尔”译为“你们”)

16.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礼记·檀弓上》)

子贡说:“先生您为什么称赞这个呢?”

17.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难》)

从那以来,已经四万八千年了,不和陕西地区(秦国边境)的人往来。

18.子路率尔而对。 (《论语·先进》)

子路冒冒失失地回答。

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假如这五个人保住脑袋而老死在家里……怎么能使豪杰之士折服,在墓道边慷慨激昂,抒发他们的志士悲愤呢? (分析:令:假如,假设连词)

20.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因为善于骑马射箭,杀敌俘敌很多,提升为汉朝的中郎将。(用:因为)

21.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你邻国的土地呢?

2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连皮都没有了,毛将长在哪里?

23.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劝学》)

所以,箭靶立起来,箭矢便射到它上面去了。

24.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登记官吏名单和百姓的户口,封存财库和军械库来等待您将军。

2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没有封侯的赏赐,却听信小人的话,想要杀害有功的人。

26.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产如果死了,谁将接他的班呢?(分析:而,表示假设)

27.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定要杀你的父亲,那么请分给我一碗肉羹。

28.从此道至吾军中,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

29.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鸿门宴》)

项王说:“赏给他一条猪腿。”(左右的人)就递给樊哙一条没煮熟的猪腿。

3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因此,木头用墨绳弹过就可以锯直,金属经磨刀石磨过就会锋利。

3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然后据守华山作为城垣,凭借黄河作为防守的护城河。

32.楚兵罢(pí,通“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史记·项羽本纪》)

楚兵疲累,粮食完了,这是老天要灭亡楚霸王的时候啊,不如趁着这机会就攻取它。

3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听到这话,便脱衣露出上体,背着荆杖,由门客领到蔺相如家请罪。

34.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相如。相如于是就拿着玉璧退后站定,把身子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直竖,顶动帽子。

35.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哪里敢留下玉璧而得罪您大王呢?

36.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篇二:《孔子家语 颜回》

《孔子家语 颜回》的全文翻译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地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 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翻译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http://m.gbppp.com/jy/282929/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