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件

时间:2018-09-02    来源:教学方法    点击: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件 第一篇_信息技术课件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给力”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信息技术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它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生动的画面,直观的动态演示效果,逼真的人机互动操作过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但笔者认为虽然信息技术是教学辅助工具中的“百宝箱”,但只有深入挖掘、合理利用,并且与数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才能最终“给力”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合理利用 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件,】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感觉数学太过抽象,非常枯燥,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产生了厌学情绪。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愿意集中全部精力努力地去探索,认真地去完成。那么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可以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他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熟知的、现实的生活或问题情境,这是任何挂图,教具和语言都很难做得到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个优势,选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的相关数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他们,一步步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求知。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立体图形”的内容向来是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

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再加上部分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性,造成这一知识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老师教的时候也很头疼。虽然小学数学中几何的教学内容向来是按照由易到难,由平面到立体来编排的,但是学生学起来就是比较吃力。这时候运用信息技术直观的画图展示,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时,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图形立体效果、演示画图过程,可以很直观的显示图形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图形中底面半径、高与它们体积、表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重难点,发展抽象思维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指在本节内容的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课堂教学的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笔者觉得,一堂好的数学课首先是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点。也就是说,一堂数学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但又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它的含义,扎实的掌握这些概念。这时候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了,信息技术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和其他一些教学功能于一体,利用其辅助教学能够变不易观察为容易观察,变抽象为直观,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

比如,在学习“射线”的定义的时候出现了“无限延长”一词,学生就很难理解,有位前辈是这样处理的:先唤醒学生的记忆——复习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形象地模拟射线无限延长的思维过程:将线段的一端A不动,另一端B延长下去,无穷无尽,一直延长下去。学生随着老师的演示不断发出惊叹声,最后老师说还可以继续延长到“你不在了”,你的世世代代可以一直延长下去,学生连连点头,从中可以看出“无限延长”这一概念已经在他们脑海里悄然建立起来了。最后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射线,随着学生的发言老师一一进行了演示,看到自己的发现得以证实,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射线”的概念,也对学习更加抽象的知识充满信心。

从那位前辈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概念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件,】

思想方法如果可以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我们就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老师的口头讲解。所以,当有些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无法用实物展示,用语言描述起来又难以理解时,就会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

(三)巧设练习,巩固所学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在新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巩固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但经过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学生都比较疲劳,这时候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图画,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和总结新知识了,同时也为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真实、准确的学习成效提供反馈信息。

例如,笔者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发现学生容易下意识的有“边较长的角较大”这一错误观点,笔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制课件,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练习过程中,出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出判断依据。同时还特意准备了两个相等的角,一个角两边画出的部分(其实角的两边是射线,但学习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还没学到射线的概念,我只能说两边画出的部分,„„)夸张的长,一个角两边画出的部分相对较小,让学生猜测哪个大,哪个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角可以完全重合,从而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角的大小和两边画出的长度无关”,最后用动画巩固“角的大小与其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反馈下来发现90%的学生掌握的较好,在轻松愉快的练习中他们很好地巩固了当堂课所学的新知识。

(四)拓展思维,丰富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件,】

教材作为课程的文本体现,只是一个载体,它还需要教师去挖掘、发现、思考、创造教材中所体现的数学教育理念。而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时效性又很强,如果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无疑是引入了时代的活水,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自觉发现

并主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拓展知识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材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受空间形体观念的影响,只会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已经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但实际上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知识点是运用了“知识迁移类比的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此时丰富的网络资源正好可以填补这一不足,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上网搜索是否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学生每得知一个新的推导方法就是一阵惊喜,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再一次进行演示验证,让学生理解了梯形中的各个部分与转化而来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实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解决了新问题,体会到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同时学生的思维水平也获得了新发展。

二、避免滥用信息技术,错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件,】

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摆正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克服弊端,适应形势,让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它最大的魅力,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我们课堂教学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件,】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件,】

(一)不能牵强附会,粗糙滥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信息技术很时髦,用比不用好,于是牵强地用,甚至不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及课件制作的意图,就一味盲目的使用,以至于反被课件牵着走,不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还有些老师认为多多益善,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需要全部制成课件,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板书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就可以告别黑板和粉笔了。屏幕掩挡了黑板,画面代替了板书,优秀的板书能够较完整、科学的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等特点。而课件内容由于画面经常变动,具有短暂性和局部性,学生只能一时的视觉暂留,来不及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不能代替教学,限制思维

有少数老师不顾教学目标和要求,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限制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片面追求花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其教学水平,才能体现自己是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却没有明确的意识到信息技术只能辅助教学而万万不能代替学习。

(四)不能过于花俏,分散注意力

教师使用的课件内容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课件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特点量身定做,还必须遵守以精、少为前提,应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良好的视觉效果,用了很多无关紧要的flash动画,造成学生只顾欣赏动画,无暇思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我们应该尽量杜绝在课件上注入太多花俏的东西。

俗话说得好“宝刀配英雄”,信息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准确把握何时使用和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给力“数学高效课堂”这个真正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件

http://m.gbppp.com/jy/476807/

推荐访问:小学信息技术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课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