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时间:2018-12-01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第一篇: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元宵佳节

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这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汤圆虽然好吃,但你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吗?元宵节还有什么习俗?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为什么又有“闹元宵”之说

“闹”就是指热热闹闹地欢乐一天的意思。因为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一年中比较清闲的是“冬仨月”,元宵节过后,气温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冬闲已经过去,就要备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闲了。

所以元宵节这天欢乐一番,既是一种“放松式”的休闲活动,更是表现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用欢乐的笑声和喜庆的锣鼓声,在吉祥的气氛中,迎接丰收一年的来到。

元宵吃汤圆的好处

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元宵吃汤圆饮食注意

元宵汤圆无论怎样吃,都得注意不能多吃,糯米虽好,却不易消化,吃多了胃会不舒服。吃时最好食量减半,比如平时能吃四两米饭的,糯米吃二两就足够了。否则会由于糯米本身黏滞、不易消化,而引致胸腹胀满,这就得不偿失了。尤其是老人、儿童等肠胃功能本身很弱的人需要特别注意。

专家提出,特殊人群最好少吃或不吃传统元宵,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一定要限量。春节期间很多暴饮暴食的人易患急性胃肠炎,多吃元宵会加重胃肠负担。

第二篇: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又是一年元宵时

流光溢彩黄金地 火树银花不夜天。这大约是电视新闻报道中,宏大叙事前最常用的一句铺陈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的新闻也不会例外。霓虹闪烁,烟花绽放,果不其然地又是元宵了,想起去年元宵夜,在硝烟弥漫,人声鼎沸的街头随波逐流地游荡,简直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懵懵懂懂之间,又是一个春秋。

自从上了中学以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在家过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元宵佳节了。记得小的时候,每到这一天的夜晚,父母便会点上年后半个月来省下来的那两根大大的红烛,为我们重新换上大年夜里的新衣裳,登时家里便洋溢着节日的温馨。很多乡亲对这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是无比豪爽的,尽管经济不甚富裕,家家还是买来土制的烟花,寻一棵枝杈繁茂的大树,营造一个火树银花的场面。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土制烟花通常被叫做“大花”,土坯的外壳,圆圆的,笨笨的,里面装上火药、硝炭还有铁屑之类的东西,点燃之后会有五颜六色的火花喷射出来,别具一种喜庆的味道。据父母说,谁家的大花放得愈高愈久,谁家来年的喜气便会越浓厚。现在想来,那只不过是乡人一个最为美好的期盼,或者是相互之间最为恰当的一个交流的理由罢了,毕竟,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嘛。

后来才知道,被我们称为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颇有来历的。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如此说来,那时家乡的人用自己营造的火树银花来寄托祝愿,也是大有道理可言的。

元宵节作为一年中最热闹的佳节,历代文人墨客都不乏描写元宵节的佳作。曾经看过一篇网文,颇受启迪,作者在文中如数家珍地列出一系列的元宵佳文,博学和深厚让人敬慕,这里借用一点来充盈自己的文字,顺便也向那位作者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他交给了我老师没有教诲的东西。

明代的唐寅在《云霄》写道:“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如清代的董舜民《元夜踏灯》“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还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节抒发爱慕之情。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这首词写的就是元宵节,词人对旧日情人的忧郁缠绵之情跃然纸上,不因为别的,只是一腔浪漫的怀想而已。

除此之外,古人描写元宵节的诗句还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元夕》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的街头,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的非凡景象,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灯火阑珊处,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的女郎,守望者眼前的繁华,孤独的身影愈加冷清,繁华当中的悲凉是最为痛彻的悲凉,欢乐内里的伤悲是最为苍凉的伤悲。《诗经》中有《出其东门》一篇,首章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云。”在东门游春的众多少女中,独独赞赏后者一身素淡,格调高雅。还有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农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可见一斑:“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得细腻而精致,温雅而柔和,堪称婉约派代表作品。“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金黾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怀。上阑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阑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醉里忘忧,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惆怅的情绪。

记得现在也有写元宵节的诗句,如:“蓝月无霜紫云轻,相聚楼台离月近,一阵春风化春雨,月下品茗细听琴。人生苦短须有情,偶遇相逢谢天命,时光如水珍惜过,感觉非常在于心。”爱也许是幸福的,也许是痛苦的,但却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给人生的情感许多体验,这何乐而不为呢?哦,还有一句经典的话呢,爱使人年轻,爱使你笑脸如花,爱使你心有所挂,爱使你把痛苦轻刷,爱如你细品香茗,爱使你心态更佳。朋友,不必惧怕这来之不易的情感,那是你和她或者他心与心的感应及灵魂的碰撞和交流,你不想也不会轻易失去它。 每逢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曾经有孔尚仁为此专门赋诗一首:“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且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只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现在的乡亲很少有人能够在家安心吃元宵了,很多人刚刚过完年就要脚步匆匆地踏上归程,那不知名的远方寄托他们的梦想,召唤着他们的激情,春运如同一股强劲的潮流,在节日的喜庆还没有散尽的时候,便已经汹涌而至。来来往往的时空交错中,留在家里的只有那些老人和儿童。现在的电灯远比光影跃动的蜡烛要明亮了,各种各样的烟花也远比那时候的大花来的斑斓多彩,就像年轻的心灵一样,再不会为那小小的满足而欢呼跳跃。真不知道,在精心准备的饭菜旁,对着冷冷清清的空间,他们会不会拉起孙儿孙女的手,喋喋不休地为他们讲述上一代的故事呢?他们长大后,会不会也像他们的爸妈一样,弃巢单飞呢?

无论怎样,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元宵佳节,还是祝愿所有的人“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无论身在何处,不管今夕何夕?!

第三篇: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闹元宵

民俗谣

正月里,闹元宵,奶奶的歌谣山上飘。

赛龙舟,点花灯,高跷陪伴着唢呐声。

元宵大,元宵圆,妈妈的元宵最香甜。

大一岁,长一年,祖辈的故事代代传。

黄河黄,长江长,元宵节里唱吉祥。

为啥元宵这样乐,世世代代就这样过。

黄河黄,长江长,元宵节里唱吉祥。

为啥元宵这样乐,世世代代就这样过。【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女:哥哥,你知道咱们中国除了有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还有哪些民间习俗吗?

男:呵呵……这可难不倒我,告诉你呀,不但我知道,我的小伙们都知道,你信不信?

女:吹牛吧 你【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男:吹不吹牛你听听看呀!小伙伴们说起来!

(李明雨)正月正,万象新,贴春联,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去拜年,懂礼貌。(合)尊老爱幼有人夸,压岁钱可别乱花。

(王欣然)正月十五是小年,元宵节上庆团圆。赏花灯,猜灯谜,新年打算准备齐,(合)一年之计在于春,过了小年气象新。

(赵朔)二十五要打囤(dun),新年不能瞎糊混(hun)。一年的计划定的对,确保粮食满囤钱满柜。(钱满柜)捞干饭做羹(geng)汤,吃的满嘴喷喷香。(喷喷香)

男生:二月二,龙抬头,行云布雨好兆(zhao)头,预祝丰收好年景,风调雨顺有盼头。切葱花摊面片儿,蝎(xie)子尾巴剪一段儿,拍墙山扎旮(ga)旯(la),害虫毒虫全不怕。

女生:二月十二是花朝,百花生日在今宵,少女祈(qi)福求美貌,姿容更比百花俏。

【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男生:三月三,暖风吹,漫天风筝翩翩飞。

女生:三月三,花开艳,风吹桃李更烂漫。

全体合:四月里,清明后,踏青郊游乐不够。清明前,宜祭扫,落花飘絮(xu)添(tian)烦恼。有人伤感因伤春,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

(李晨诺)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gu)罗江。包粽(zong)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宋佳宇)吃炸糕,绣香囊(nang),挂艾蒿(hao),饮雄黄,驱(qu)邪除秽(hui)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 宋紫玉 )六月六,看谷秀,吃鱼肉。

(陶磊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听私语)

(杨浩)七月十五是鬼节,心底无私不怕邪(xie)。超度水鬼放河灯,迷信说法不可听。(迷信说法不可听)(不可听)

女生:八月里,是中秋,月圆之夜庆丰收。吃月饼,饮美酒,幸福生活更长久。明送月饼暗盟(meng)誓(shi),相约十五杀鞑(da)子。,

男生:九月九,是重阳,尊老敬老理应当。河北登高去赏菊,江南习俗插茱(zhu)萸(yu)。

女生:十月一,送寒衣,秋风紧,寒霜欺,凄风苦雨天变凉,祭(ji)告先人痛断肠。

男生:十一月,天气寒,居家易,出门难

全体合:十二月,进年关,最是数九严寒天。大雪飘,冷风飕,节俭习俗腊八粥。二十三,祭灶王,要吃糖瓜麦芽糖。吃了糖瓜嘴儿甜,吉祥话儿说不完。二十四,家家忙,又扫屋子又扫房。

男生:除夕夜,万家人团圆,(合)欢天喜地过大年,过大年

你拍一 我拍一 过大年穿新衣

你拍二 我拍二 十五花灯连成串

你拍三 我拍三 元宵晚会齐联欢

你拍四 我拍四 台上台下是一致

你拍五 我拍五 我的舞台我做主

你拍六 我拍六 幸福的话儿说不够 说不够

第四篇: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元宵节

元宵节

一、元宵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

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我们在元宵节吃的汤圆也称为“元宵”。

二、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

花灯,又名灯笼。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现代社会花灯不再用于照明,而用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灯谜一:谜面:一加一(打一字);谜底:王

灯谜二:谜面:圆规画鸡蛋 (打一省会名);谜底:太原 舞龙:龙是汉民族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民族的一种习俗。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元宵佳节,无论是中国内地、还是港澳台、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举行舞龙、舞狮的庆祝活动,这是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

元宵佳节,月圆之夜,是团圆的日子。按中国民间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这一天,中国两岸三地、全世界范围内的华人都庆祝,不能团聚在一起的中华儿女们在这一天会特别思念亲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无论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后代,是血浓于水的同胞。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元宵节的诗词

1、《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2、《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第五篇: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课提的题出: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元宵节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元宵节国人共享的传统文化习俗——猜灯谜,随着人们娱乐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目的与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基本情况的调查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征著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习俗。而道教中,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节乃天官华诞,故燃灯以庆。终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以下是各地元宵节的一些习俗:

1.上元祈福

民间将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因此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大帝生日。 天官的主责是赐福,所以,民间在清晨备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信徒中以漳籍移民最为虔诚。

2.元宵祭祖

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

宵、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3. 迎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 型似鼓锣。

元宵花灯种类很多,如寺庙的彩灯、店铺的走马灯及儿童的鼓仔灯等。式样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一是形象灯如关刀灯、兔灯、水果灯、半灯等;另一是活动灯,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现在多为电动花灯,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

4.赏灯诗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

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5.跑旱船 跑旱船,也称荡湖船、

划水船,

是中国许多地区都盛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有的单独表演,有的与“地秧歌”混同表演,有的与“小车会”混同表演。在农村,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中,农民们便会自动组织起跑旱船。

关于《跑旱船》,一定要边舞边唱。其所唱的歌曲,各地都不相同。其中能影响全国、最为被音乐界推崇的,当属陕北地区的这首《跑旱船》了。这首民歌结合了山歌的某些特征,曲调高亢,旋律线起伏大,情绪热烈,词句形象具体,鲜明,把跑旱船的演员角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在曲调的构成上,它不囿于一般歌舞曲中常用的方整性结构和单一的舞蹈节奏,而是灵活、自由地随意发展。灵活、自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音可以随意延长,可以随意滑抹;二是可以随意加入插入句,可以随意地反复某一小节。它的节奏看似凌乱,但由于有很强的讲述性,故也很贴切。"奴得吊„„"一句完全由虚词衬字组成,一方面显示了边歌边舞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摹拟着锣鼓点,更体现了民间歌舞的特征。由于它欢快、诙谐,故这首民歌现在仍常被当作歌舞曲伴唱曲在节日晚会上使用。

6.放爆竹

放爆竹是燃放烟花鞭炮的一种活动,是华人社会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民俗。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汉族和少数民族节庆娱乐都以放爆竹来庆祝,流行于全国各地。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等。

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7.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8.舞龙舞狮

人们在元宵节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一件花团锦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9. 猜灯谜 灯谜,在中国习俗的活动上会称做猜灯谜,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会将灯谜结合赏花灯,变成许多人可共同参与的猜谜游戏。与谜语一般的谜语相比,具有更严格的规则。方法是将谜语贴在灯上,多数谜语都是诗词,猜中谜语的人,有时可获得奖品。随着时代改变,现今的灯谜活动未必都将灯谜写在灯笼上。猜灯谜有时又说为<射灯谜>,因此多会在谜语之后看到:“射一个字,某某格”之类的提示。

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务”,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谜底”就是答案了。它就象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再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

正月十五为什么吃元宵

http://m.gbppp.com/jy/506125/

推荐访问: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来历 正月十五吃元宵寓意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