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创业公司

时间:2018-07-25    来源:励志创业    点击:

早期创业公司 第一篇_一个创业400天失败CEO的自述:请警惕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一个创业400天失败CEO的自述:请警惕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2016-03-28 品途商业评论

我叫王斐文,曾用名王峻羽,当我去年年中满腹澎湃创建泛崎科技的时候,我怎么样也预想不到如今会坐在电脑前码下这段文字。

我耗费了整整 400 天的时间,和大多数创业企业一样,从慷慨激昂地开山起航,到怅然若失地闭门歇业,这其中经的经历不乏变成了一种宝贵的财富,似乎有不少人说:失败比成功来的要好,因为他引导你反思。

我很庆幸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是在我 26岁,而不是 36 岁,46 岁的时候。当然,在之后的文字里你可能会看到争吵,嫉恨,愤怒,茫然等等,但这却真实地反映了我认为存在于中国广大创业企业背后的溃烂面目。

在这里,我本意只希望最完整地还原我的创业历程和遇到的问题,更无意指责其中的任何人,仅用此文警人,警己。希望也可以帮得上正准备创业的与正在创业途中挥泪流汗的各位创业者们,同时,也提醒各位投资人,警惕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对于失败的思考,我更多地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层面来阐释。所谓天时,就是我们目前市场的金融大环境。所及地利,便是你项目所处的领域与题材。所谈人和,那是你的核心团队与投资人。

天时弄人

在我们决定做 “全民优点” 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是互联网投资最最鼎盛的状态。和大部分中国股民的心态一样,我们杀入了这样一片危险的红海市场,可是随着 2015年7月股灾的来临,跟风入市无异于顶上加码,高位的成本让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二级市场的崩塌导致大量投资人与机构变现受阻,资本寒冬在一夜之间吹遍了整个投资市场。

我们是在 9月上旬开始筹措融资的事务,但却明显发现了,当下不及过往时,所有的投资人都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对于项目的要求水涨船高。

我们接触的至少一半的机构,都非常担心项目是否能够尽快盈利的问题,其中更不乏有机构坦言说:“现在好多项目,如果在天使轮结束不产生一定量的流水,那 A 轮肯定是融不到的。”在这种大环境的压迫下,资本资源的紧缩我认为是导致项目无法存活下去的一大主要原因。

地利作伥

“全民优点” 是一个媒体项目,可在我们与资本市场接触的这一段时间里发现,TMT 行业其中对于 “MEDIA” 的关注可能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诸多投资人本

就金融或者财务出身,在看待项目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一种 “差价逻辑”,如何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整合降低总体成本,并在市场上形成较高的溢价是这些投资人关注的核心价值。

而就中国目前的媒体行业现状来看,除了已经被摸索出来的广告导流,会员服务以外,尚无其他更具吸引力的盈利模型。即便是坐拥上亿用户的 “今日头条”,也无法有效地开辟出一条商业捷径为资本服务。

而像 “逻辑思维” 这样具备高标识度的媒体产品,由于受众的特异化肖像,虽然能够通过独有的 IP 进行其他形式的变现,比如书籍与周边,但受限于自身用户的有限性与重度垂直,边际效应明显,规模化存在很大问题。一级市场的资本对于媒体则更多的是观望,加之资本寒冬的降温,让早期投资更从了 “现金流”的谄媚。

另一方面,“全民优点” 做的是对于新闻资讯结构化的再梳理,其中需要达成 “结构化”目的必要的细分点多且零散,这不像一些工具类产品,满足用户痛点的路径相对较短,例如 “圈子账本”,解决的就是用户记账难的问题,它只需要设计一套优化的流程能够让用户清晰地记录自身的花销并随时随地可以查询到即可。

我们希望解决市场信息爆炸与资讯服务同质化的痛点就必须先达成信息的 “结构化” 重塑,提供资讯的 “有限完整性”,这需要对现存所有咨讯的形态进行再组合与调整,其中的难度较大。

而我们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互联网创业团队,选择如此难度非常大的项目进行操作,也是导致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初创但求小而美。

人和不仁

一个成功的公司,除了在需要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与土壤中萌芽,更免不了一群人彼此正确的选择行事。人不和,事不成,名不兴,利不盈。在这一部分,我希望从投资人和创业者两个角度来总结这一次的创业历程中的问题。

投资人:资本数目

刚创办泛崎科技的早期,我们只面见了唯一一位投资人,他简单评估了我们的项目,并决定投资给我们 20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当时我们没有太多的考虑,认为有了钱可以快速让项目运转起来,之后,他便成为了我们的种子轮投资人。 在项目正式运转的十个月里面,我们三位合伙人没有拿过一元钱工资,仅凭自己的积蓄花销生活与垫付工作上的费用,我们的短租办公室在 9月租期告急,由于资金吃紧的关系,我把团队带回了自家的客厅进行办公,但这一切正在发生的无形之中每日蚕食着团队的士气。

除了我们的 APP 是由外包商完成,整个外包费用在 10 万元左右,包含一个 IOS 前端和后台,我们还有一位设计师是我从之前的公司挖来一齐创业,他的工资每月是 1 万1 千元,加上 4月-9月的办公室房租,在公司最后清算的时候,我

们每人还背负了不少债务。

我们的产品 11月11日上线,12月9日公司宣布清算,上线时间还未满一个月我们所有人的经济状况已经亮了红灯。这时候同时有四家机构在正式跟进我们的项目,希望可以看到我们上线 2 个月的用户行为数据,可我们的资本根本无法支撑 2 个月的时间,另外即便有机构立马注入资本,正常的投资到账流程最快也需要额外的 1 个月,我们似乎站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却无力走出这片黑暗。 虽然是种子轮融资,但是金额过小只会对团队和项目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有一些压力,创业者是可以抗过去的,但是如果创业对于创业者们在生活上的要求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投资资本过少对于项目的损伤还会体现在项目进展的方方面面,包括项目自身的调整,市场策略的推广,人力资源的运用等等。有一句非常难听的话放在这里着实适用:心想马儿吃的少,别想马儿特能跑。

项目的资本纵深决定了时间纵深和发展纵深,对于创业者来说,不是有了钱立马开干,更应该在项目发展前,对于整体项目的财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资金链对于任何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儿。

投资人:投后

从接受投资到最后公司清算,我和我们的种子轮投资人仅仅实际沟通过三次。 我作为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在每一代产品原型制作完成或现有产品有所修改后,都会给我们的种子轮投资人发去,寻求他的建议,也真诚地希望他可以给到我们团队一些意见,但是几番联系,最后都是杳无音讯。

创业者本身是非常孤独的,也是非常迷茫的,特别对于早期团队来说,可能更希望能够听到前辈们的一些声音,来保证自己在黑暗里不会迷失方向。

我仍然非常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与种子轮投资人的会面是在 11月底的时候,当时,由于团队技术能力匮乏导致产品迭代停滞,市场方案无法配合等问题已经暴露无遗,我们在会面时明确提出需求技术援助的想法,可就在一顿训斥之后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帮助。

在寻求资金方面,种子轮投资人曾委派一名 FA 与我们对接下一轮融资事宜,在简单的两通电话交流后,便再无音信,我曾与投资人反映此事,可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

早期创业公司就好像一名呱呱落地的婴儿,他可能在经过良好的教育与培养后成为一名可塑之才。从创业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后就好像父母后天对于子女的教育与培养。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

投资人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像是再生父母。可不位,不教,不育,望子女天然成龙凤之事,难能亿万里挑一也。所以作为创业者,请谨慎接受 “支票型投资人” 的投资。

合伙人:技术

我们团队的技术合伙人是我以前的高中同学,他曾经是技术背景出身,大学毕业后从事与技术相关的市场方面工作,本身不会 CODING,主要负责技术外包管理的事务。早期对于项目的技术评估都是由他完成,当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目前 APP 开发的技术尚已成熟,可以利用外包的方式完成技术迭代方面的工作。 可是,在项目开展后不久,我们便发现了自身缺乏技术能力而导致的大量问题:

1、产品的工期无法控制。我们项目原定与外包方签订的最后期限是 8月20号交付所有的产品内容,包括服务器部署等等运维工作,可最后由于各种原因,项目在 11月11日 才得以上线。

2、产品的质量无法控制。我们在后期进行产品验收的过程中发现大量 BUG,部分 BUG 造成的原因是由于底层技术逻辑架构设置不合理的原因造成的,而需要改动这些 BUG 则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修改底层架构,这也是产品工期拖延的一部分原因。

3、产品运营的后遗症。在最早期的时候,由于我们是一个以 PGC 内容为核心的 “浏览器” 式 APP,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具备发布功能的后台系统去维护我们的内容。在与外包团队交涉后,由于我们自身设计的后台功能比较复杂,介于我们的资金有限,对方提出采用他们自己的方案来解决,我们也接受了这样的提议。 但在产品上线后我们发现,产品后台的设计非常不合理,原本简单的排版工作每天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到了最后阶段,我们甚至动用了设计师参与到内容的编排工作里,所有人一起开工每天也只能够完成 3 个议题的编辑。包括对于文章与评论的收集,本身这些工作可以藉由爬虫技术实现,但之后的运营过程中基本都依靠人力来完成。

4、市场配合无力。由于自身没有技术能力,我们曾经策划过多次以事件为中心的 H5 页面营销方案被搁置,传统非技术层面的人力宣传效率低下,导致市场局面难以打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特别在互联网创业公司里面,技术,产品,运营必须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合伙人:纪律

无论任何一个公司,纪律严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在我们公司中,迟到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但在这生生不息的迟到现象背后,体现的问题是合伙人自身规范意识的匮乏。我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从项目正式运营至今仅迟到过一次,事情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导致的拥堵。

但诚然讲,在短租办公室的那段时期,我的另外两位合伙人一周迟到的时间基本趋于半数以上,在项目移至我家以后,更基本上是天天迟到。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公司运作的后期,除了我,基本没有人准时上班。

很多人可能会问:迟到一两分钟又怎么样呢?但其实,任何的事情都是以小见大的,如果连每天区区两分钟的时间都无法克服,我很难想象一个公司的执行力如

何贯彻下去,这是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重视与不重视的体现。一旦初创公司的合伙人不能以身作则,那你又怎么能指望你的员工对待公司事如自己事。

合伙人:服从与执行力

我和公司的技术合伙人是高中的挚交,可以说具备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基础,但也就是这层基础,让公司运作产生了极大的问题。

上述文章在对技术问题阐述的过程中曾经提到我们因为自身缺乏技术能力而导致了一部分的项目工期拖延,那另外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执行力的缺乏。在项目外包的早期,我们的技术合伙人对于项目监管的处理方式是比较松散的。

由于我自己曾经管理过几个外包的项目,深知外包管理里面的一些坑,于是我在公司几次强调对于外包的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每日监控,包括电话沟通,邮件沟通等。

2、如果对方无法每日提供工作日报,那也必须要有三日报或者周报的形式向我们提供相应的工作进度。

3、每周必须保持亲自前往外包团队一次进行现场指导。可在我提出这些运作要求的同时,一方面我们的技术合伙人认为我不懂技术,对于外包管理的流程提议并不合理,另一方面,他认为制定这些流程是形式化的,没有必要。

于是我要求其对于流程进行披露,至今为止,我们公司尚未保存下来任何一份与外包技术相关的管理流程。而对方外包团队在项目结束至今,仍然没有向我们公司提供任何一份周报或者月报。

在外包管理的初始阶段,我基于信任将这些工作完全交由技术合伙人完成,但在之后的若干时间内,我发现了其中存在大量隐患,要求他对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未果,还引发可大量的抵触情绪与争吵。事后,整个团队却因为技术外包管理的不佳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可能由于我和技术合伙人的独特关系,导致了他有 “理由” 不服从的资本。我们的关系就好像大家彼此有一笔存款,你有 10000 元的时候,你偶尔花掉 100 元,你不会觉得什么,但是当你只有 500 元的时候,你花 100 元就会显得额外谨慎。在我们的合作关系里面,正因为彼此的感情深厚,所以为不服从与不执行建立了温床。

11月18日,产品上线后的 7 天,我曾经参与一个互联网一对一的导师物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创业导师阐明了我们项目的具体内容,并表示目前对于市场反应的焦虑。导师当即指出我们目前的精力,应该放在打造用户评论社区的活跃度。

于是,第二天我便对工作做了大致的拆分,由我负责硬广部分的创意,内容合伙人负责微信微博的粉丝引流与社区氛围的运营,技术合伙人负责网络渠道的拓展。我以 1%相对较低的转化率倒推出我们需要的渠道数量和要求,并下放了相应的

早期创业公司 第二篇_创业公司如何选择初期员工

创业公司如何选择初期员工

有一种人叫做创业者——他们会创办新公司。还有一些人,会在事业发展壮大之前冒险加入这些新公司,成为创业者的第一批员工。

初创公司的早期员工也许不像公司创始人那样直接承担着直接的财务风险。但他们无疑也都秉持着强烈的信念,充分信任一家稚嫩的、随时都可能垮台的新公司。这些员工对全世界的初创公司和小型企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新公司招聘的第一批员工绝不仅仅是达到“职位描述”上写的那些条件就足够了。因为一家初创公司与一家已经有经营基础的成熟公司有着天壤之别。

文化契合度

职业技能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团队规模很小,文化适应性则更加关键。在一个小型团队里,每个人都无处可藏,大家都共同面对着一个初创公司会面对的各种强大压力,良好的士气不可或缺。这些初始员工将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

布莱克•赫尔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家初创公司TroopSwap的创始人,他讲述了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有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完成任务的激情、职业伦理、敢于冒险、奉献客户以及从容面对失败。”

一家新公司会随时面临起伏波动,所以员工也需要做好坐“过山车”的准备。有些时候,在笔试中成绩最好的应聘者未必最适合新公司。

创业的激情

大部分的初创公司都不能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或福利,所以,它们必须能提供另一些东西——足够有吸引力的愿景和故事,让员工愿意投身其中。公司的初期员工必须相信公司的前途,充满激情地去追求把它变成现实。“初期员工必须将公司的核心愿景当成自己的信念,甚至有时候不惜为此挑战创始人的权威,”meshin.com的创始人克里斯滕•加利亚尼说。

新员工就像潜在客户一样,如果公司无法清楚地将愿景和价值观传达给他们,就很难说服他们与公司站在一起,踏上新的冒险旅途。

除了对某种愿景或者理念的激情和信仰,公司还需要员工能承受“创业生活”。“世界上有许多聪明勤奋的人。但你要寻找的那些人,需要能够战胜未知的艰险,与你一起度过跌宕起伏的创业历程,”Yapp的CEO、联合创始人玛利亚•赛德曼说。“录用一个人之前,我会将所有的风险都讲清楚,甚至说得比他们能想象的创业阶段更糟糕。然后,我会密切注意他们的面部表情。”

但激情也同样关键。“如果没有对目标发自内心的激情,很难熬过创业初期的漫漫长夜。” 判断力和应变力

在文化适应和激情之外,成长中的初创公司需要有执行力的员工。Mediaite的创始编辑、

TheLi.st的创始人瑞秋•斯科拉认为,理想的创业员工需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你可能需要在各种领域执行任务,没有明确的工作描述能概括出你要面对的任务。你得靠自己弄明白何时何地、如何处理这些事情。有时候一些幽默感也会有帮助。”

芝加哥crowdSPRING公司的创始人罗斯•金巴罗夫斯基说:“那些喜欢问„为什么‟的人,往往比喜欢问„是什么‟的人有更好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样的人通常不会总是让别人听他们讲个不停。

保持透明

一旦员工加入公司,创业者需要保持这些新人的工作动力、效率和愉快的心情。通常情况下,初期员工加入初创公司是因为他们想成为创业项目的一分子,见证一份事业从零起步的过程。

“我是Mediaite的第一个员工,”斯科拉说道。“我喜欢在白纸上构思草图的感觉。指着一样东西告诉别人说:„是我创造了它‟,这种感觉非常有成就感。”

就算初期员工充满激情,创业者仍然需要悉心呵护,保持员工们的热情之火不会因为挫折而熄灭。这往往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玛利亚•赛德曼介绍了她的理念:“像对待共同创始人一样对待每一个初期员工。向整个团队保持透明公开,与他们分享公司的起伏涨落。这样,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能知道公司的具体状况。如果你在创业中面临很多事情,无法完全掌控,这时,你可以营造一个透明公开的企业文化,放心大胆地让公司团队自发运行。

归根到底,许多杰出的人才都希望寻找更有意义的工作经历,所以才有人会选择加入初创公司,而不是规模更大、更成熟的公司。许多初创公司的初期员工都愿意为了更有意义的目标,放弃稳定和金钱。“生命匆匆,不容虚度,”曾在AddThis和HelloWallet两家初创公司中参与初期工作的贾斯汀•索普说。“我选择了能让我发光的工作。”

法兰克•格鲁伯和简•康萨尔瓦是TechCocktail的共同创始人。这是一家媒体公司,为创业公司、创业者和技术狂热者提供活动组织服务。

为什么这些20岁左右的人是最成功的企业家?

每当论及创建一家成功企业时,大多数投资人及企业倡导人都会拿那些有资深管理管队的企业来做例子。他们需要找的是某个曾经功名成就的人,这个人必须是经验老道,可以为他们搭建班子、制定商业计划、组织产品生产并管理好经营业绩的人.

你也不能怪他们这样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事情都离不开熟能生巧这一准则,而且经验本身就像课堂学习,它是靠习得的,可以帮助一个人提高和成长。毋庸置疑,经验丰富的棒球手肯定能做到二垒安打、三垒安打甚至是全垒打,但《世界企业家》(eceo.com)的研究发现:真正的大满贯企业家(形容非常有成就的企业家)往往是一些20岁左右、没有多少经验的年轻人.

确实是这样的,我过去也这样说过。这些知识是你的课本中没有的,风险资本家也不会告诉你,MBA课程肯定也不会告诉你.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一些人也许会认为我偏执、不靠谱,认为我这样说仅仅是因为我正好是一名年轻的企业家,年轻时就创办了公司。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些实实在在实例,年龄上讲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大都是我们同时代的人:

1.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25岁);塞吉·布林(25岁)

2..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21岁);斯蒂夫·沃兹尼亚克(26岁)

3..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20岁);保罗·艾伦(22岁)

4..脸书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博格(20岁)

5..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26岁)

还有其他人认识这些年龄结构吗?这些创始人创业时

的年龄都在20岁至26岁之间,而他们创办起来的企业是我们今天最成功的.

图片中是为20岁左右的在职人员设计的20堂最重要的课程。

20岁左右的人输得起(小输没什么,大输是教训)

年轻企业家之所以能创建卓有成就的企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怕输(输得起)。这些企业家大都习惯了睡条件简单的大学公寓和吃拉面。在这些企业家创业那个时代,通常还没有抵押贷款、贷款买车以及高楼林立等条件。

相反,等到经验丰富了再创业的企业家对生活的得失就有所顾忌。而此时他们职业意向是高薪工作,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有车族的舒适群体里,有的甚至习惯了开着豪华轿车,享受着客观的月薪。当他们的另一半突然想到要创业时,他们会考虑到过去辛辛苦苦工作搭建起来的舒适生活一下子变得赤裸裸的现实。不过,当突然想到失去是必然时,这些经验老到的企业家也会规划着创建成功的企业,包括保护好企业、精打细算、保守经营等。

20岁左右可以打全垒球.

没有失败的顾忌,年轻企业家可以以完全不一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对他们来说,风险损失很小,没有必要处处设防。他们仅仅需要的是头脑里要有以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来解决已知问题的思想。不过,幸运的是年轻企业家精力充沛,他们可以夜以继日不停地工作。

“我20几岁时没有一天是虚度的,绝对没有”——比尔•盖茨

最后我要说的是,对于没有参加过工作的年轻企业家来说,他们有自己纯洁新颖的思想观念,不受普遍盛行于会议室那些复杂心态的约束。

如果才20岁出头,那就尝试着去创业吧!在你的一生当中没有什么比实现创业梦想更美好的事了。做一个有目标的人,放飞梦想,让自己也成为上述名声显赫的企业家之一。如果你失败了,就当它是你人生中一次完美的教训。

的确,拥有财富后会害怕失去,什么都没有反而轻松。

早期创业公司 第三篇_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之前要考虑什么?

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之前要考虑什么?

如果你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那么你考虑的问题和加入任何一家公司差不多,就是“钱给得如何”“职务是什么”“工作时间是什么,经常加班吗”“公司离我家远不远”“公司品牌如何”“直接上司好不好”“我是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唯一一个要多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公司成长速度如何”。因为加入创业公司的最大红利就是增长速度,就像Facebook的COO Sheryl Sandberg说的“Find a rocket ship.”查看详情

如果你是以合伙人或者总监级别的身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你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很多。我相信你手上一定有好几个创业公司可以选择,那么这时候一定要记住——

【早期创业公司】

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第一个问题,这事情能做大吗?

好几个投资人都和我说过,创业一定要做市场大的项目。一个创业项目失败了,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团队不优秀,也不是你们不够努力,只是这个事情的市场本身就很小,你怎么都不可能做大。

如果你是第一次创业,做一个小而美的项目涨涨经验值也蛮好的。不过一个小而美的项目到了后期有可能变成鸡肋,它既没有被市场证明不行迅速死掉,也没有爆发性的增长,这种项目最悲剧。当你已经能以一个合伙人或者总监级别加入一个创业团队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工作了一些年数了,在自己的领域有了一些成绩了,这时候你的时间机会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你自己一个厉害的人去做一件小事,不如和几个厉害的人一起做成一件大事。要知道,Facebook前100名工程师的收入比99%的创业者高。在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去创业。可是五个很厉害的人原本可以做成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公司,他们都自己去创了五个公司,结果都死了。查看详情

怎么样才算大事?就是顺势的项目。

每个创业者说起自己的项目都两眼放光,都觉得自己这个点子超牛逼,五年之内一定上市。别只听他喷。要自己去判断。

当时我在谈好几个创业项目,旅游、电商、O2O、整形APP、智能硬件。我都分析了一下:旅游和教育是这两年非常火的项目,是VC热投也是媒体重点报道的项目;O2O也是大趋势,不过顺势有一个重要的点是掐时机,不能做早了,市场还没法接受,比如05年做手机阅读APP,也不能做晚了,那就大红海别扎进去了,比如11年12年的团购;那个电商项目已经在谈D轮融资了,所有数据都特别好,而且也差不多就是两年内能上市的节奏;整形虽然是比较有争议性的事情,但也是最近几年热起来的项目,出租车和写字楼里的广告特别多,客单高,重购频率高,决策成本高、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一个第三方的平台/APP有很大发展空间;智能硬件这两年也很火,我谈的那个项目也拿到了B轮,但对于一个智能硬件的市场有多大,我其实摸不准。查看详情

后来我又遇到了原麦山丘。因为之前一直在互联网圈,我对传统行业一无所知,刚开始和创始人Alan见时都不知道应该问什么问题。

但一个项目是否有广大市场是能从数据和分析来证实的。我简单google下数据,面包在中国整个大市场上每年有3000亿的销售额。如果做到巨头,能达到整个市场的10%,那就是每年五300亿。再就是看看和竞品的差异。目前市面上有的做得不错的面包品牌全都是日式甜面团,就是小、软、高油高糖高热量。要顺势,食品行业的势就是健康。当时原麦山丘CEO和我说他们做的是软欧包,面包品类就不同,而且都是低油低糖低盐,竞品不可能从品类、发酵技术、烘焙技术和设备上去做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它有竞争力。

后来我也问了几个投资人朋友,他们又和我说道,面包属于餐饮行业,刚需加高频。不会像互联网有泡沫,因为是大众消费品,几乎不受经济危机影响,也不会因为整顿四风而影响营业额。

结论就是,嗯,市场大。

第二个问题,我是否喜欢做这件事?

是否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同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样。

比如雷军就和陈欧说,要做一个市场足够大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陈欧放弃了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相关的事情,和另外几个爷们一起做化妆品。但在硅谷,每一个创业者都会神神叨叨的说自己创立这个项目是为了改变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云云。这也是文化差异,我发现中国创业者在创业时更多还是考虑这事是否能“成”。但对我来说,如果一件事我不是那么喜欢,我很难长时间去做它。查看详情

在硅谷那些年,深受那些要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人的洗脑,所以我刚回国的时候觉得,啊,创业当然是要做一个社交网站或者一个工具再不然就是一个APP咯。所以刚回国做的以及想做的都是这样的事,而做得还很不接地气很不靠谱。

后来有次和文心吃饭,他和我说,他以前创立博客中国,当时做得很大,流量已经做到了Alex全球排名前几十了,拉了一笔一千二百万美元的投资,后来一直找不到有效的商业模式,那笔投资也变成了史上最大失败投资案。于是他发誓再都不做有流量没盈利的项目了,开始做卖一分货挣一分钱的全球电商LightIn The Box,最后公司也在去年上市。

听了文心这番话,我很受触动。我发现自己其实对实际商品的兴趣高于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产品的兴趣。虽然去哪个公司我做的都是市场,但是给一个APP做市场推广与给一个面包连锁店做市场营销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生活类的品牌(lifestyle brands),我能去讲故事,去发挥创意,去把一个想法植入他人的大脑,这些都让我感到激动。

所以后来我做的都是lifestyle brands,不管是之前联合创立的排毒果蔬汁品牌,还是现在做的面包品牌原麦山丘。

如果这个项目整体做的事情你很喜欢,但是你喜欢的那个坑已经被别人占了呢?比如你明明想做产品,结果他们说我们有产品总监了,你去做市场推广吧。

友盟的前cofounder文一和我说,你在一个创业公司里具体做什么不重要,离CEO的距离有多近才重要。这也是有人曾经告诉过Sheryl Sandberg的,“If you’re offered a seat on a rocket ship, get on, don’t ask what seat.”

不过,当你问“我来这个创业公司做什么”,如果对方说的是“你什么都可以做”,那么你千万不要加入。因为CEO很可能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你来了之后具体要做什么。而没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你会处处碰壁。比如都说是做市场,你以为你之后要做的是品牌,可是人家要你做的是PR或运营,甚至是销售。 一个公司的产品调性和目标顾客已经决定了你加入之后能做的事情的边界。拿市场营销来说,如果一个公司打低价切入这个牌,而目标用户大部分为三四十岁的中低端人群,这就决定了你要做的就是运营和PR,讲故事有什么用。

加入原麦山丘是杜雪骞的介绍,他既是创业者也是投资人。实际上杜雪骞最早找我的时候,其实是想让我加入他的松鼠互联,我说做老年智能产品市场肯定大,但我来做不行,我爸妈都才50呢,我完全不了解这个市场,他们的痛点我真心抓不住。(杜雪骞之前想投原麦山丘天使,但因为太晚了没有投成,于是把我介绍给他们。很久以后我们CEOAlan知道了这件事,和我说,他对杜雪骞刮目相看,一个人才没有加入他的公司,他没有藏着,也愿意推荐给其它公司。)

你不可能卖出自己都不会买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我们这些人能一起做事么?

好点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好点子谁来做。查看详情

哎,说起这个就一堆伤心事。

加入第一个创业项目的时候,我和那两个合伙人只聊了两次,想了想这事情靠谱,就热血加入了,可是后来发现创始人是一个没有契约精神的人,A轮前后另两个cofouner和其他负责人都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拿到股份期权,我也“净身出户”。第二次加入一个创业项目,创始人特别nice,行业也是特别火的一个行业,又是才聊了两次就决定加入了。但才一个月我就发现自己和他的经历、背景、思维方式、做事方式都差异太大,这真的是基因的不同,多久都不可能磨合,只能离开了。

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总想迅速做决定。可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伙人真的急不得。找到一个好的合伙人的难度不亚于找到一个好恋人。肖盾告诉我,他创立一起作业网找合伙人的时候会把每个人各方面都摸透,做事的习惯,对各种事情的看法,甚至那个人的老婆都要拉出来聊一聊„他和现在的这个cofounder就是聊了半年才确定一起创业。

所以这一次,我给了自己三个月的时间来做决定,和每一个创始人都聊过了很多次。

这几个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我之前就认识或合作过的,其他的几个也都是非常靠谱的创业者或投资人介绍的,这其实已经帮我做了一个初步的筛选。但是我在见每一个创始人之前依然做了很多额外的功课:我会问天使投资人和VC对这个行业的评价,我不仅问投了这个公司的投资人,我还会问没有投这个公司的投资人;我会和这家公司的竞品公司的CEO或高管聊聊;我会问问那些已经离开这家公司的人对这家公司的看法;我也会问科技财经媒体的记者对这个创始人的感受。

我第一次和Alan聊天,就发现我和这个团队有太多不同。他们全都来自台湾,我是大陆的;他们都是男人,我是女的;他们三十到五十岁,我才二十多;他们一直在做传统行业,而我一直在互联网创业公司。为了套近乎,我只好找了一个连结点——咦,我前男友是台湾血统的哦...

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做成事情的唯一参考就是他过去是否曾经做成过事情。

Alan和我说了团队里每个人的背景。他自己30岁之前就是台湾最大上市公司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他在中国也待了十多年了,也有丰富的餐饮业的经验;这也是我们CTO创立的第10家公司了,做得最成功的一家在准备上市的时候被另一家收购(咦,传闻台北101有一层都是他的~);运营的负责人有十多年的运营经验。

和靠谱的人一起,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太不靠谱。

创业的失败率是极其高的,所以最好是和连续创业者一起创业,他们在过去的失败中能获得一些经验。如果团队里的人是第一次创业,那么你要设想的是,如果这一次失败的话,我是否愿意和他们再做另一个项目。查看详情

我之前有过和传统行业出身的人一起创业的经历,发现基因不可能更改,所以这次再遇到一个传统行业背景的团队,我心里还是有很多问号。我给他们写了一个长邮件,告诉他们如果我加入原麦山丘我想做什么、怎么做。我见了团队的每一个人。Alan还特意建了一个微信群,叫“空军指挥部”,我们每天在这个微信群里分享和讨论有关市场和互联网的各种文章和信息。我也和他们一起去考察新的店址,讨论他们正在做的市场活动。

我们就这样“date”了一个半月...

最后在我加入原麦山丘时,Alan和我说,因为我和他们的基因太不同,所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我被他们同化,另一个是我被他们排挤出去。有个典故叫“三年不参左”。清朝时,左宗棠去边疆打战,朝廷上很多人趁此说左的坏话,慈禧太后为了免他的后顾之忧,和朝中大臣们说三年之内不准参左宗棠的奏折说他的坏话。Alan也和团队里的所有人说,“三年不参左,半年之内不准你们任何人challenge Ying。”

【早期创业公司】

但是比性格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到底要什么。

我们的运营负责人特别注重细节。他会盯着看每一个市场活动是否每一个步骤都计划好。我们主厨接受一个媒体采访他也会很紧张,担心他说的每一句话。我之前觉得不解,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和我说,Ying,我都四十多了,原麦山丘就是我最后一家公司了,要是失败了我就只能回台湾乡下种田了。所以他不允许任何人犯任何一个错。但是,我们的CTO就异常淡定,公司里发生什么好事他也不激动,公司里发生什么坏事他也不忧虑。他说,我已经创业了太多次了,一个公司只有两个关键时间点,一个是被市场证明,另一个是井喷。这两个点把握住了,只要不犯什么特别大的错误,其它都没有什么关系。

一个人到底要什么会决定了你们共事时每一天的每一个细节。

第四个问题,钱。【早期创业公司】

最后才是考虑钱这个问题的时候。

公司融资到了哪一轮了?融了多少钱?

我们看报道会经常看见很多互联网公司动不动就是融个几千万美元,估值几亿美元的。其实有很多公司公布的估值和融资数字除以3-6才是真实数字。一些公司都直接把融到金额的单位从人民币换成美元,甚至有的公司都开始乘以10倍的报数了...

不管怎么样,估值真的是很虚的东西,很多很多曾经估值很高的公司都没有上市没有被收购没有任何然后了。所以,当你问那个创始人“你们公司现在估值多少了?”的时候,他会和你说一个数字。但是这个数字你就随便听听。

比数字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司股权结构是否清晰。

有的创业公司70%的股份都是天使投资人的...还有的创业公司有10个平均股东...公司发展得越大,股权结构带来的问题就会越明显。

也不能从一个公司是否有很多天使或VC抢来决定是否加入它。有的创始人在还没有做出一个成形的产品的时候就能靠刷脸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这也是能力。拿到天使投资是加分项,但是依然有太多不确定因素。VC呢,有时候投的也是趋势,当一个领域热起来的时候,VC们从战略考虑必须得占一个坑。

不管怎么样,投资投的永远是概率。而且他们投入的是钱,而经常还不是自己的钱,是基金的钱。可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要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投入的可是时间啊!时间比钱贵多了。

我能拿到多少钱?股份?期权?

这个数字也不是板上钉钉子。在中国,多少合伙人因为股份没有兑现而撕破脸皮不欢而散,又有多少公司在上市之前把员工的期权合同收回或者把员工的股份稀释了几十倍几百倍呢?公司还没有挣钱的时候,都能苦难同担;公司一有钱了,问题都来了。到了最后,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创始人他是否有契约精神。 每个公司的阶段不一样,每个公司的股权结构都不同,每个公司最后能做多大多远有非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给你的股份和期权的数字的变动区间会非常大,而这些数字也真的很难去进行横向比较。有的创始人可能会给你一个低期权然后和你说,我只给你1%但是我这个公司能做到10亿美元,别人给你10%但是只能做到百万又怎么样呢,何况你最后很可能还一点都拿不到。这句话是事实,也是忽悠。到底是事实还是忽悠真的只有天知道„你可以和几个创业公司聊聊,然后看看哪个公司能做更大,给的股份或期权还不错。

至于每个月的工资...你都来创业公司了,还考虑什么工资啊。要考虑工资的请去大公司工作。创业公司给的工资的数字只要够最低生活消费就可以了。

最后,不管怎么样,加入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是一次高风险的赌博。赌的是这个趋势,这个方向,这个团队,这个CEO,更可能的是,你赌的不过是运气。真正想创业的人从来就不用考虑自己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如果你一直在犹豫和徘徊,那么你可能真的不适合创业。我从来也不认为创业是每一个人的最佳选择和唯一归路。

选择永远比能力更重要。

早期创业公司 第四篇_创业型公司初期注意问题

一、公司制度管理

1、创业公司的制度管理

创业初期公司要不断地面对毫无准备的各种问题,如顾客的投诉、不满,市场的变化等。这一阶段制定规章制度和政策有可能会扼杀满足顾客需求的机会。但缺乏规章和政策,为了短期的获利而过于灵活、采取权宜之计,又会使公司养成坏习惯,对将来造成影响。对于初创期的公司而言,这类坏习惯的代价不高、收益不小,但随着公司人员和业务的增加,坏习惯的价值下降了,代价却直线上升。没有规章和政策,公司的表现就不会稳定,公司的管理也就只能是由危机到危机的管理。所以引入制度管理对于创业公司是重要的、必要的。明确创业公司制定规章制度的必要后,需要注意创业初期过分强调规章制度有可能会有公司僵化。成长中的公司没有流程会造成混乱,过于强调流程又会变得官僚化。

2、股东协议

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需要从起草股东协议说起,同时要注意规避条款与现行法律的抵触,即内容合法是合同协议有效的前提。创业者之间就新公司的利益分配以及对新公司未来的信心达成一致非常重要。对创业者团队来说,易犯的错误就是因沉迷于开办公司的兴奋之中而忘记订立有关公司所有权分配的最初协议。股东协议是处理公司创建者间相对的权益分割、创建者个人如何因投入公司技术、人力或现金股权而获得补偿,以及创业者必须持有公司股份多长时间才能被完全授予等事务的书面文件。公司在入股时不能只有口头协定,而公司章程没却详细注明。如果公司采用的是通用版公司章程,填写的除了股份比例,没有填写其他具体的条款,这可能会为后面的纷争埋下伏笔,因此要亲兄弟,明算账。在合作的开始阶段相关协定越详细越好,并应将协议内容在书面文件中予以明确。

股东协议包含的内容:

1未来业务的实质

2简要的商业计划书

3创建者的身份和职位头衔

4公司所有权的法律形式

5股份分配(或所有权分割)方案

6各创建者持有股份或所有权的支付方式(现金或其他形式股权)

7明确创建者签署确认归公司所有的任何知识产权

8初始运营资本描述

9回购条款,明确当某位创建者逝世、打算退出或法院传票逼迫其出售股份时的处理方案

3、内部管理制度

大凡成功的公司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是确保公司各部门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股东意志的重要方式,是保障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是员工明确各自责任、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内容广泛,涵盖多种形式:公司章程、聘用合同、公司组织结构与职能分解、公司部门运作规程、公司员工

早期创业公司

http://m.gbppp.com/lz/465529/

推荐访问:创业公司招聘 airbnb早期创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