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感觉随笔

时间:2014-06-16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回家乡感觉随笔(一):重回家乡

【回家乡感觉随笔】

热干面滑进胃里的酱香,到现在仍然记得,以至于有点念念不忘。

老家在湖北天门市一个小镇:多祥。算是在镇子与乡村的边界,三层的独立小楼,中间是南方农村特有的天井。墙壁上新刷了漆,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挂着祖父母一直引以为荣“光荣军属”的牌子。爷爷总是拐着腿,有些不灵便地迈着步从那牌子的正下方走出来。他的腰不好,拖累了右腿,但每次看到我们回来,无论如何都会提前等在门口,脸上尽是毫不掩饰的喜悦。这是家乡人的传统,他们特别看重迎客的规矩,哪怕再亲再近也要讲个礼数。

早市是每天早晨都会有的。在路的转角处开辟一片中等教室大的地方,卖蔬果鱼肉的、杂货的,最热闹的是卖早饭的,都在集市中占据一席之地。热干面就是湖北特色的早餐,香且筋道,就是太干,如其名,吃完了还要买一碗“包面”润嗓子。农历七月十五前,爷爷在集市上卖纸钱和香,大家买了十五那天祭祖用。集市上同爷爷一样的“个体户”大都是中年的妇女。她们极其热情地向你推荐自家的东西,用最淳朴的方式。那家乡人特有的大嗓门让你不由自主听她说下去。在这种场合,自然无法谈及素质的问题,越大的嗓门表示越热情,当地人越喜欢。

在老家,宴请算是不变的礼数。哪家孩子考上了大学(不管考得怎样,只要考上了)就要在自家里摆酒席,宴请亲朋,或者还可以请戏班子、歌舞团来家里演出,在门前搭个简易舞台就可以。哪怕只是一块块大木板拼成的台面,也搭得像模像样,红地毯,有顶棚,下面是用金属和木棍撑起的一米的悬空,演员从台阶上下,音响设备的效果都还不错。老家当地的歌舞团很多,我在老家就有幸参加过一个亲戚办的歌舞团的演出,演出的背景是一场葬礼。农村讲究红白喜事,葬礼算白喜事,一样要热闹的歌舞来衬托。虽然能看出老乡们还是比较青睐当地的民歌,但他们给我的热烈掌声说明了一种尊重。这平生第一次登台能在自己搭的舞台上,而且是在自己的家乡,我的心情还是有点不一样。

【回家乡感觉随笔】

小的时候总不愿承认自己是湖北人,因为家乡在我的印象里不过是颠簸的土路、冬天阴冷的平房、一句话从来只能听懂两个字的奇怪方言,大了之后,又总是被家乡人和我家异常复杂的亲戚和辈分关系搞的一点头脑都摸不到。这次回去之后,我不经意地发现自己与那里原来竟有着很多微妙的缘分,甚至感觉到相比于北京,那里的清新似乎更适合我去过真正的生活。如父亲所说吧,不管怎样,那里是他出生、成长、奋斗过的地方,与我自然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那么就让它继续连着好了,说不定会发现更多隐匿的幸福。

回家乡感觉随笔(二):2015春节回家随笔1-《浅谈家乡发展》

【回家乡感觉随笔】

前几天回到了学校,今天又看了一篇博士生写的《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感触很深,确切的说是很有同感。下面也说说这次春节回家的所见所感。

《浅谈家乡发展》

楼主家住河北保定的一个农村,离首都北京100公里,交通那是非常方便,在北京上学快6年了,从没有抢过票,着实令身边同学非常羡慕。

今年拜年仔细观察了一下村里的变化,真是发展了不少。小时候和小伙伴在村里玩,脚步几乎踏遍了村里每一寸土地。不夸张的说,小时候我熟悉村里每一条街道、胡同;而今年跟着一大家族的人串门拜年,很多新修的小路已经不认识了,以前那种破旧的房子很少见了。我们家周围几乎都盖上了楼房,进去之后,房屋装修也都很洋气。可见,最近10年的发展,农民比以前是富裕了许多。【回家乡感觉随笔】

最近“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炒的很火,我本人当然十分希望有关的政策赶快落实。保定市的人对北京都有一种“怨恨”心理,因为地域毗邻,但发展水平却天差地别,从北京西站到高碑店一路的风景,从高楼大厦到小城镇,落差是如此之大。北京作为首都,发展好无可避免,但里面有很大的政策性不公。上海和广州周围的卫星城和北京周围城市的发展不在一个水平。北京吸收了河北大量的财力、人才,以下是我感受最深的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为了北京的发展,一到夏天的用电高峰,就会限制周边的用电而没有任何补偿。大家可以想象,夏天最热的晚上,热得难以成眠,正是空调、电扇派上用场的时候,却为了北京的发展,断了周边供电,还有断水,河北的天然气供向北京通州等。第二方面是我们河北历史悠久,却几乎没有什么国内水平较高的学府。211的大学好像仅有两所,一所是华电,总部在北京;另一所是河北工业大学,校址却在天津,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啊。

可能中央也发现了北京和周边发展差距是大了点,要重点开发周边地区。有一点楼主从小就很纳闷:以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说,发展水平与教科书上所描述的很有差距啊。我们国家有“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中部崛起”两大政策,难道把我们保定都漏过去了?真心希望河北的领导走走心,一定要抓住“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优势,使我们保定恢复其往日雄风。

上面说的范围有点大了啊,可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再说说我们村,因为毗邻白沟镇,我们村绝大部分人家都是做书包生意,生意红火时,家家忙忙碌碌,靠这个发家的人大有人在。相比传统的种田、养殖,做书包这种手工艺干净、体面,总体来说效益也不错。所以我们村子的年轻人很少出去打工,自己做书包或去别人家打工,每年也能挣不少钱,相对于外出的农门工,这无疑是幸运的。尤其是结了婚的年轻夫妇,不用背井离乡,孩子和父母都在身边。现在流行电子商务,年轻人都开了自己的网店,紧跟时代步伐,这次回家到小时候的哥们家串门,就看到了他自己在淘宝上联系客户、自己打印订单和发货。【回家乡感觉随笔】

家家户户倒是逐渐富裕了,但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极其缓慢。大年初二下了一场大雪,雪化了之后,道路太脏,要是没有交通工具,很难出行啊。原因就是村里的排水设施几乎为零。这种需要协调全村人的事,责任当然在村委会。可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浪刚刚滚到县城,随后就到农村,希望我的猜想正确吧。

【回家乡感觉随笔】

农村里的人逐渐富裕起来后首选的是到镇上买房定居,不可行才是盖新房。除了村里本身添了人口,外面的人没人会迁到农村住的,但是发达了的年轻人到城里、镇上定居,这也导致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我们村人口减少目前不太明显,但这个趋势怕是无可避免。

“要致富,先修路”,这绝对是正确的,我们县城新修的高铁,北京公交也落户了,我们县城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在京上班,在冀生活”的工薪阶层又有了新的选择,虽然通勤费用还是较高。作为一名快要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后的生活规划又有了新的方案。真心希望我的家乡能趁着“加快城镇发展”的东风来一个大发展。

回家乡感觉随笔

http://m.gbppp.com/mw/33668/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