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时间:2018-11-18    来源:准爸爸知识    点击:

第一篇: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圈内人揭秘王菲那英等40位大牌歌手的狗血往事

圈内人揭秘王菲那英等40位大牌歌手的狗血往事(图)

众所周知王菲家世显赫,她的祖父王兆民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中国政坛,曾显赫一时,官至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王菲的爸爸王佑林曾经和李敖的二姐李珉指腹为婚,所以王菲的家世颇有底势,但她从小就叛逆,当时的摇滚圈第一拨人,可不是如今的小青年,包括崔健什么的全都是有点家势的,否则当时的情况根本接触不到摇滚乐。

而王菲因为这样和他们混在一起,她换了好几个男朋友,当然最有名的就是栾树和窦唯,最终王菲选择了当时最有名的窦唯,离婚后她跟谢霆锋有过段情,但最终花落李亚鹏,而李亚鹏更是摇滚的铁杆粉丝,李亚鹏在没出道时就独立的组织过大型的摇滚演出,所以圈内里经常笑王菲好摇滚更好摇滚男人,找男人都要找摇滚的,有事没有一起滚一下嘛,也算是生活调剂了。

王菲这个人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她的形象,冷傲寡言什么的,完全是商业包装定位,真实的她就是一个大俗人,烟酒不离手,热爱臭美的麻将搭子,但不可否认她唱歌,有突出的优点。

2.周迅--没有背景、不爱钱、和有感觉的男人玩一夜情无所谓

周迅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民族舞专业,1991年被谢铁骊导演发掘出演《古墓荒斋》崭露头角,随后凭《苏州河》《大明宫词》《像雾像雨又像风》等热门电视剧,获得国内影视界和观众广泛肯定,成为四大花旦之一,其后主演的《如果·爱》《李米的猜想》《画皮》《风声》等,凭借精湛的演技屡获最佳女主角大奖,周迅的走红堪称演艺圈的一个奇迹,他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只凭借自身良好的艺术感觉和极大的可塑性,受到不少大牌导演的青

睐,不管是早期找周迅拍戏的陈凯歌,还是接连与周迅合作的李少红,对这个女孩子都给予了不错的评价,陈凯歌更称周迅为“一个很好的心灵沟通者”。 其实周迅当年中专毕业后后跑到北京做了一北漂女,在北京的歌厅里驻唱,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窦唯的弟弟窦鹏,两人相恋后不久便同居,然后一起在北京各大歌厅跑场子,已经跳楼自杀的贾宏声是她的第二个男朋友,朴树也跟她有过一段很深的感情,说起两人的分手令人惋惜不已,朴树外表斯文,却是天生臭脾气一个,急了砸个东西动个手在所难免,加上周迅在外桃花专闻不断,所以最终无奈分手。

3.毛阿敏--走穴王、贪财

毛阿敏出名后并没有好好维护自己的品牌,而是四处走穴,一是当时演出邀约特别多,二是她个人非常贪财,所以一年365天,天天都在走穴,就这毛阿敏姐还觉得不够,多次和演出承办方私下商谈绕过中间人直接收钱,也就是说不给中间人分成,自己独吞了,为了达成目的,什么都好说。我亲眼见过阿敏姐在车上和演出商讨价还价的场景,非常的没有大姐范了,什么好话都能说啊。但是你不答应她就当场翻脸。一次两次就算了,时间长了众怒难犯,坏了行规,所以后来

被报复。现在的阿敏姐学乖了,但还是老毛病,只是做的更隐蔽一些,如此天后,想来令我们唏嘘。

4.那英--看起来大大咧咧,实际精明无比、绝不跟没有利用价值的人交往、喜欢记仇

那英姐,看起来大大咧咧,实际精明无比。圈内都知道,没有利用价值的人,那姐绝对不会和你交往,她说的每句话都有目的性,包括牌桌上轻轻巧巧的玩笑话,事后想想都能咂出来别样味道。当年的小三事件其实很有趣。现在的人可能不了解,觉得当年的那是下嫁了高峰,其实当时的国足和甲A那个火啊,足球明星一点不比现在的一线明星逊色。看看维多利亚和贝克汉姆就知道了。只是现在足球名声臭了没有商业价值了。这么说吧,当年的甲级联赛,火到什么地步?重要场次,球迷提前一天通宵排队买票,几万人体育场座无虚席,前排一张门票炒到几千。哪个歌星开演唱会能有这样的盛况?而高峰可是当时的国家队正印前锋,国安绝对主力,最有商业价值球员!高峰在外面胡混那不是一次两次了,整出来的孩子也不是王妹妹那一个,都被那姐压得下去,为什么就这一个没压下去

脑的满城风雨最终离婚了?答案只有一个,那本人想要这件事曝光,换句话说,她想离婚了,而且以受害人的身份离婚。

5.费翔--本人比电视上帅的多、风度翩翩、身材好、敬业

费翔本人比电视上帅的多,风度翩翩,身材尤其好。而且非常的敬业。圈内人都知道,有两个人唱现场不好糊弄,就是费翔和蔡琴。这两个都是必彩排,必多次彩排,对音响要求高,如果不好宁可不唱。费翔对所有的幕后工作人员都非常的尊敬,哪怕一个小助理,都问清楚姓名,言必称老师。【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6.杨幂--一首歌打天下、没有职业道德、耍大牌、爆粗口

而相比之下,如今的年轻歌手,就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拼盘演出懒得彩排,走台也算了,对工作人员就跟太后对太监似的,杨幂就是其中一个,2011年凭借穿越电视剧《宫》一夜成名,任何场合就唱《爱的供养》,而唱歌完全走调跑腔,惨不忍听,还特爱耍大牌,在媒体面前一个样,没有媒体比如后台又是一个样,把工作人员指使的团团转,爆粗口是常事。

7.尚雯婕--没有音乐素养、不懂装懂、耍大牌

第二篇: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揭秘明星们的爱马情结

栾树歌手里骑术最好的,骑手里音乐最好的众所周知,栾树是曾经红极一时的黑豹乐队键盘手。1994年,在乐队正当红之时,他主动退出了乐队,自费组建了一支专业马术队。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音乐圈内酷爱骑马的马痴,在1997年的全运会上,竟然一举夺魁,获得了全国马术冠军。获得全国冠军之后,栾树发现自己的经济能力已不能再继续支撑自己进行马术训练,使得他不得不暂别马术,重回音乐圈挣钱。经过几年的发展,2005年,栾树再次重返他钟爱的马术圈,并投资开设了西坞马术俱乐部。

黄晓明与黑玫瑰的7年情在著名影星黄晓明拍摄《精忠岳飞》期间,他主动在自己的微博上上传了一张与一匹黑色骏马的合照,爆出自己与黑玫瑰的7年情谊。黑玫瑰是影视圈里著名的马演员,参与过多部影视剧的拍摄,黄晓明初遇黑玫瑰是2004年拍摄《神雕侠侣》期间,之后陆续合作了《鹿鼎记》和《精忠岳飞》,从初遇时黄晓明被黑玫瑰摔下马,到后面的默契配合,彼此信任,一个人和一匹马就这样共同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黄晓明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特殊搭档黑玫瑰》的博客献给他的这位马兄弟。

曾志伟把马当子女一样养香港人爱马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香港演员曾志伟亦如此。曾志伟养马不仅仅只是饲养,他还让他的马儿去参加赛马比赛,他手里的名驹品自高和卡加大师等都曾赢得过比赛。据说,曾志伟有些马儿养在澳门,所以他会经常去澳门看他们,他曾表示:我去澳门一有时间便会看它们,养到一匹好马就像子女一样,会很疼它们。 李嘉欣有良驹相伴的美人有最美港姐之称的李嘉欣和她老公许晋亨都是爱马之人,经常成双入对去马场观看赛马。作为马场常客,他们不仅观马赛,还养有名驹,为人熟知的就有快意和一宝两匹良驹,其中快意这匹骏马为许晋亨在2009年赠送给李嘉欣的生日礼物,上演良驹赠美人的真实一幕。

林青霞百看不厌林青霞作为影坛公认的大美女,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喜爱,现在的林青霞早已是回归生活,相夫教子。1996年,林青霞长女诞生之时,老公刑李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随即将名下的名驹取名为百看不厌,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林青霞及爱女的喜爱之情。

米雪以爱之名 同样是名驹配美人,香港著名演员米雪,早在2005年就收到了男友尹志强所赠送的赛驹作为米雪的生日礼物,并且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晨曦映雪,取这个名字不仅是因为米雪认为晨曦时骏马在雪地里驰骋的意境很美,更重要的是里面包含了女友名字的雪。

第三篇: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对中国摇滚乐的一次反迷信教育

对中国摇滚乐的一次反迷信教育

所谓的中国摇滚乐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从整体意义上说,它面目可疑、质量低劣,但却总能被当做一个情绪载体而不是审美载体,在某些特殊的、需要表演情怀的场合,一次次地提及。这种音乐的存在,最主要的功能好像只能是供一些熟年直男表演假冒伪劣的纯真了。 整整一周,老狼的摇滚帮唱团一直在打情怀和怀旧牌,这个人缘随和的民谣歌手似乎用一场演出重塑了当年的摇滚“黄金时代”,弥合了众多裂缝。但实际上,那个黄金时代基本上算是人们一厢情愿臆想出来的东西。从目前呈现结果来看,不知道这样的技术发挥水平,算是帮唱还是砸场。

可能包括老狼自己在内,都没有想到,这次中国摇滚黄金一代的集体出场却成为了对中国摇滚神话的一次反迷信教育。如果他们不那么大张旗鼓地一起出现,人们或许还不会这么明显地注意到如此尴尬的现实。其实,出现在舞台上的这些人,除了汪峰之外,其他那些音乐人,根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或许,被遗忘和在臆想中被封神,是他们最好的归宿。这一次集体下凡,却让人们见到了他们沉重的肉身。

不清楚还有多少人知道,舞台上的这群人其实关系复杂。老狼演唱的那首《礼物》的作曲者栾树的太太、演员咏梅就是曾经出现在那首著名的《Don't break my heart》MV中的姑娘,当年,她和那一群放浪形骸的年轻人混在一起,远不是如今电视剧中贤妻良母的模样,而栾树的前女友是王菲,王菲后来和窦唯走到一起,这导致了黑豹乐队中的某些动荡;汪峰的前女友,已故的歌手筠子曾是高晓松的前女友,高晓松和老狼是好朋友,也曾以帮唱身份出现在舞台上;汪峰当年得到了华纳公司的签约机会,但前提是只签他自己,所以他无奈也狠心地甩开了乐队其他成员,而乐队最主要的成员、吉他手龙隆,这一次就站在他的身后弹着琴……其实,这群人之间还有很多交缠和故事,都是陈年往事,有些也都是当年娱乐新闻的头条,但那些问题,如今已没人问起。站在舞台上的“黄金一代”,如今已经没有一支乐队还是当年的阵容。说到底,都是因为混得不好。看起来,好像高旗才是人生赢家,娶了名模太太,作为一个60后直男,至今还保持着一张娃娃脸。

如今这群挺着肚子,身材走样的男人们,当年还是小鲜肉的时候,都是以一副反叛商业化的姿态登上舞台的,他们当初最乐于谈论的观点就是,那些流行歌手都是包装出来的偶像,只有自己才是实力的代表。何勇在香港辱没“四大天王”的段子一度传为美谈。但现在看看,四大天王,一个比一个争气,要颜有颜,要心走心。而何勇自己在时而清醒时而混沌之间,一点点走向自毁。 其实,不用做更多的横向比较,只要看看《我是歌手》上的这一场比赛,就能看出高下。那些所谓的流行歌手,那些当年被摇滚乐手莫名鄙视的商业偶像们,至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气息、节奏感和对唱歌这门手艺的敬意,最不济,这一群人的音准大抵还都在调上。而老狼的那个帮唱团呢?那效果和包贝尔的伴郎团一样给自己丢份。这群曾经特别乐于给自己封圣成实力派和思想者的歌手们,从汪峰开始,一点点逐渐偏离曲调的基本面,不知道作曲者栾树站在一旁,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一个个用接力的方式努力阐释着什么叫荒腔走板,最终,以丁武那一声硬弩起又撑不住的谜之高音,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心酸。

客观地讲,这个帮唱团中的所谓摇滚明星,有很多都不具备成为一个职业艺人的素质。当年的那个时代中,只有这些人开始尝试着做这类音乐,他们只是先行者,时代不得不启用他们,因为没有其他人可供筛选,他们凭借的是一时的热情而不是可以长久推动自己的职业化心态和过硬的技术。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胆识远远高于他们的能力。

能否持续地产出有质量的作品,其实是检验一个人是否适合于这一行的基本指标。如果只能写出一张相对精彩的唱片,之后就断崖式地下滑,那只能说明这个人不过是一名发烧友。而这次帮唱团中的几支乐队,说到底,都是缺乏真正职业化创作能力的发烧友。

我们热爱谈论中国摇滚乐当年的火爆,就如同那一切真的曾经发生过一样。红磡的那场演唱

会被当做物证,反复地提及。这有点像那些蜗居在胡同里的失败者,乐于聚在一起回忆当年如何叱咤风云。可基本上,那些英雄主义的画面大半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美化青春和过往,无论当年的生活多么糟糕,在回忆中,也好像都饱蘸着蜜糖,镶嵌着斜阳。现在,我们的见识多了,可以同步了解真正的世界音乐领域到底是怎样的水准,所以,我们打碎那些记忆光环之后,再回头评估一下那些被拔高的摇滚乐队,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地位呢?那不过是当年贫瘠的精神生活中,一抹掺杂着枯黄的惨淡绿地,只不过,我们当年的见识短浅,也没有可选择的余地,我们就轻易信任了包装出来的这另一种偶像。其实,

这些不苟言笑的摇滚乐队不就是青春男团的硬币另一面吗?他们不过也是一群被有效对接进社会情绪的、被精算出来的商品。有人负责蹦蹦跳跳地歌唱恋爱,就有人皱着眉头假扮愤怒和迷茫的思想者。我们成为了最善良的观众,轻易就陷入了虚妄的剧情,那群摇滚歌手成为了最入戏的演员,迅速混淆了自己现实中的真身和被包装出的角色之间的关系。

一群港台资本看中了这群缺乏市场化历练,莽撞又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资本是逐利的,也是残忍的,那些资本正巧需要这群人表演一种不甜腻的姿态。他们的不屑甚至趋近于癫狂的行为,被纵容甚至被某种程度地激发。那一代摇滚乐手都没有被当做艺人那样去完整地规训,他们被迅速耗尽,成为一批销量不错的快消品,用后即抛。很快,消费主义的大潮更彻底地席卷了中国,那些更加适合新时代的声音急速地取代了伪摇滚中表演性的愤怒。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很多被奉若至宝的神作,其实都不像想象的那样出产于神圣灵感的恢弘降临。当年黑豹乐队的成名作歌词,基本上都是窦唯在录音室里录音前临时憋出来的,当时,他们只看重音乐,觉得歌词无关宏旨,直到后来才明白,绝大多数人是从叙事以及情感代入的角度欣赏音乐的,那些在KTV中尽情投射自我的人们觉得这歌词无可代替,其实不过是乐队偶然堆砌的意象,而唐朝乐队那些古风昭彰的词作和大气磅礴的编曲又哪里是全部出自乐队成员,其实有很多都是制作人的功劳。我们不过是天真地信任了那些宣传文案。

那真是一个天真的年代,人们会如此轻易地接受被灌输的一切,并且还认为自己就真的那么桀骜不训,那么品味不俗。那几支乐队不也同样唱着“你到底爱不爱我”,以及“从未想过你我会怎样结束”之类的小情小调吗?难道因为他们的节奏硬朗一些,吉他失真浓重一些,留着长发或者剃个光头,就成了摇滚乐吗?我们到底要骗自己骗到什么时候呢?

看看舞台上那些身材肥硕,嗓音乖张的人们吧,我们从来就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摇滚乐黄金时代。这种音乐是建筑于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之后才会有的东西,1990年代的中国怎么会生长

出那样的声音呢?

歌手何勇在他还没有真的疯癫之前,在那首《垃圾场》中故作疯癫地唱到,“吃的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我们在大言不惭地诉说着摇滚乐黄金年代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这个状态。

第四篇: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我心中的音乐

我心中的音乐

081414255 张远望

我爱音乐,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那么在我看来音乐就是心灵的营养液。【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我觉得听音乐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在听音乐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激动时,它能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能使你安详,苦闷时,它能使你豁达;悲伤时,它能使你感悟人生。音乐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集与一起,对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共鸣,对音乐的追求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充实起来。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所以说再美丽的音乐也要我们学会欣赏。

那么如何去欣赏音乐呢,我觉得音乐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乐结构、人文修养及各种形式心理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鉴赏音乐是听觉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

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音乐鉴赏课的八个课时已经进入了尾声,在音乐鉴赏课上,许多音乐家的形象浮现在眼前,或铿锵有力,或优美哀婉,或轻快活拨的曲调在耳旁回旋。音乐,声音的艺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为世界增添了无限的姿彩。也许这就是音乐被人喜爱的缘故吧。

说起音乐,我更多想起的是流行音乐。曾几何时,埋头于茫茫书海,音乐虽时常响于耳畔,却未留心去倾听。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音乐综艺节目——《我是歌手》,重新捡起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的、曾影响过我的那些歌曲或者说是音乐。在这档综艺节目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周晓鸥,曾身为零点乐队主唱的他原来不仅仅局限于零点式的摇滚,一首《流星无悔》将我的思绪带到童年,记得那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是《狮子王》,一首《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也深深的为我所喜欢;《Everything I do》让我重新想起亚当斯以及当初收藏于手机中的欧美经典音乐,《there you’ll be》、《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ee》、《Unchaned melody》等伴随我一个又一个孤独夜晚的歌曲重新拾起;一首《无地自容》将我的思绪带入九十年代,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泛九零年代,从崔健《一无所有》问世到2003零点乐队工体演唱会,就个人感情而言,这个阶段是中国音乐最好的年代,至少对于中国摇滚来说,这个时代大师层出,崔健、唐朝乐队、黑豹乐队、零点乐队,当然还包括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乐队Beyond,听着周晓鸥的演唱,在最后看见栾树在帮他和声,不知窦唯、栾树、秦勇三代黑豹主唱听到他的演唱,思绪是否会飘回那个令人热血澎湃的年代,03年中国摇滚发生两件大事,零点工体演唱会和Beyond宣布解散,从此中国摇滚走向了没落„„;《爱不爱我》是零点的歌曲,也是周晓鸥的成名作,看着他在台上深情的演唱,“你爱不爱我”,台下的观众陶醉的应和,场面别有风味,时光仿佛回到了他在零点的时候。

除了多听之外,我个人认为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音乐创作者的性格、音乐风格对于音乐赏析也是很重要的。黑格尔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

立起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可见音乐想象力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体验。而又因为在不同时代被背景和不同音乐创作者创作的音乐它都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你要想听懂不同时代不同创作人的音乐你就必须对该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音乐的作者有所了解。还有一点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个性与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对音乐的感悟是会不一样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同一首曲子,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要过多的在意他人对音乐的感觉,凭心的指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就足够! 热爱音乐,其实这是人类的通性,人们因音乐而产生共鸣。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发明了这神奇而又美妙的音乐呢,是谁奏出了第一个音符呢,他一定是最伟大的发明家、辛勤的劳动者、智慧的代言人。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无论你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世界是属于你的。

第五篇: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一个叫《自在生长》的摄影展,一本叫《把青春唱完》的书,突然搅动了这个似乎已经将摇滚遗忘了的世界。冲击人们视觉的是镜头里的窦唯、何勇、张楚、老五、高旗、许巍、栾树、汪峰、崔健,打动人们内心的,是他们曾经年轻的面孔和对1990年至1999年中国摇滚黄金十年的追忆。

Part 1:有一种回忆,打动了我们

高原用她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她是自由摄影师,是摇滚人的朋友,是窦唯的前妻,总之,她是摇滚圈子里身份特殊的一个人。没人能说明白,高原是凭借摄影师的才华还是和窦唯的关系,才得以自由出入当时的摇滚圈。或许兼而有之。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参与者,近距离记录下那一代摇滚人的故事、舞台和生活,只有她做到了。她在有意无意之间,让一段特别的历史影像得以留存。

镜头里的人和故事,从侧面见证了中国摇滚那个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的十年。那不仅是中国当代音乐史的一部分,对今天的影响也很深远:当时初出茅庐的汪峰、许巍、捞仔如今占据中国乐坛的一席之地;那些至今还在卡拉OK里被人嘶吼的旋律,反映了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解放心灵的企图;更重要的是,它陪伴很多人走过了青春,回首时热泪盈眶。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Part2:书里的故事——那些和摇滚青春有关的日子

周末的三里屯太古里红馆挤满了人。10月24日至11月1日,这里举办了为期9天的《自在生长——高原摄影展》,横跨两个周末。红馆里,有人在平视墙壁上的图片,有人仰视着从入口进来正对的高达两层楼的图片墙:崔健在嘶吼,张楚在抽烟,窦唯在打鼓,许巍在弹唱,玩HIGH的何勇边唱边杂耍一样从邓讴歌胯下钻出来„„一切好像回到了20年前,每个鼓点儿都敲打着人的心。

《自在生长》影展上的这些图片,作为图书记者,我不是第一次看到,它们出自高原不久前出版的摄影集《把青春唱完》。尽管如此,看到这些被放大了的影像,我还是非常震撼。年纪尚轻的人感受着这份热烈,经历过的人眼底有泪,而我很想问问,曾经生龙活虎的你们,现在都在哪里?而高原,她当时又为什么在场?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高原在二楼一间透明的屋子里接受了我的采访,我跟在她身后一起上楼的时候,感觉很穿越,像是被她带回了上世纪90年代。高原个子很高,衣着随意,动作麻利,我想起了她在书里提到,摇滚圈里都叫她“老头儿”,据说就是因为她像个男孩才有了这么个男性化的绰号。回忆用相机记录摇滚年代的日子和这本书的出版过程,高原说话语气很淡,也许是因为她的感情都已经提前透支了。毕竟,《把青春唱完》有厚厚300多页的图片,每一张图片都能说出一个故事。

一场演唱会,让黄秋生听疯了

从120页至157页,《把青春唱完》一书用如此大的篇幅记录的是一件事——香港红磡体育馆“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可见这个演唱会的重要性和在摇滚黄金十年中的地位。高原作为魔岩公司派到现场的摄影师,拍摄了内地摇滚歌手在香港红磡举办演唱会的台前幕后。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在红磡演唱会彩排时候,窦唯手持一把吉他跳了起来,这张被用作了《自在生长》的海报)

根据高原在书中的描述,1994年12月,魔岩公司组织唐朝乐队和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为首的内地摇滚歌手在香港红磡举办演唱会。因为红磡体育馆此前举办的大都是娱乐明星的演唱会,主办方担心香港人对摇滚乐的接受度可能不高,于是主动派送了一批票。没想到,观众被震撼的程度让魔岩大为意外。

“没有一场演唱会像这天一样,没有熟知的偶像,没有华丽的衣裳,甚至没有人带着香港演出中惯见的哨子和荧光棒,他们空手而来,这是一个没人见过,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演出”,魔岩的缔造者张培仁回忆说,“以前他们看流行音乐演出都是坐着看。但是这场演出让大部分观众都站了起来,而且很多人都兴奋得大喊大叫。其中有个人边撕自己的衣服边大声叫喊,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这个人就是黄秋生。”

演出时还有个小插曲。因为需要征服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大家还是有些紧张。张楚在台上演唱的时候,吉他手曹钧的琴弦松了,但当时大家都没有经验,尽管意识到不对劲,但谁都没敢停,张楚也硬着头皮往下演。结果肯定是越演越难受,终于张楚停了下来,向观众道歉,希望重新唱一遍。台下掌声一片,赞赏他的勇敢和诚恳。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你没有看错,张楚左边的就是杜可风,不知道当时他为啥这个造型[doge][喵喵])

红磡之后,虽然内地也还有不少演出,但也许因为生活渐渐稳定,人们不再需要激情的音乐,内地音乐市场风向标转向流行音乐,同时,摇滚乐现场引起的歌迷疯狂举动也令政府做出了诸多限制,从外部导致了演出市场萎缩。而从内部看,摇滚乐团自我意识过强以至于对外来商业包装不认可,窦唯离婚、罗琦吸毒等负面消息,唐朝主要成员张炬离世,这些原因都使得摇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穷玩玩到了地铁

高原说,不演出和排练的时候,大家就是在一起傻玩。她现在聊起过去,经常会冒出一句:“当年怎么就那么容易快乐呢?”

1999年,摇滚人基本没有什么演出,虽然对未来感到迷茫,但大家还是经常凑在一起玩。那时候的摇滚圈,以北京人居多,很多乐队的人小时候就是邻居和发小,高原在入摄影行前也跟他们一些人早认识,所以各种玩,都会叫上高原。

高原记得,有一次她和窦唯、邓讴歌、张芷诺等几个小伙伴去龙庆峡游玩,在一家农家乐里拍了一个短片叫《盗衣记》。窦唯演地主,邓讴歌演地主婆,张芷诺演长工,偷貂皮大衣的时候被地主发现了。为了扮演地主婆,邓讴歌还把毛衣围在腿上当裙子。看到当时留下的几

张怪模怪样的照片,高原现在都能乐出声。

很多的玩闹虽是一时兴起,但被赋予了那个年代的特色。“有一天晚上,也不知道是谁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说去地铁卖艺去吧,就真的去了,坐了一圈地铁。先开始有窦唯、陈劲、邓讴歌、欧洋、陈小虎等几个人,后来何勇也抱着一个阮赶来凑热闹。在复兴门地铁站,卖艺队伍在走廊停下来,邓讴歌即兴来了一段舞蹈,他小时候专门学过霹雳舞。”高原说,那天他们在二环地铁上,没人管,随便唱,一晚上一共挣到几十块钱。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现在的人即使坐在一个桌子上,也是低头各看各的手机。就算凑在一起唱歌,不唱的人也还是低头看手机。只有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摇滚圈的人,才会一块堆儿地去地铁上表演。高原说,他们经常那么玩,只要在一起呆着就开心,不考虑钱,不考虑未来。

那些朋友死了,疯了,失踪了

高原说,那么多以前一起玩的朋友,很多已经联系不上了,死了,失踪了,疯了。

在高原的《把青春唱完》里,提到了几个过世的内地摇滚人,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张炬、贾宏声、吴珂、张永光,但都并没细说,也许是高原考虑到朋友家属的感受,也担心世人对摇滚圈的误解。他们有的死于疾病,有的死于抑郁症,有的死于毒品。无论什么原因,每离开一个人,都让还活着的人心又痛一次。

张炬是摇滚圈里过世的第一个人,他死在还处于摇滚盛世的1995年。张炬1988年和丁武共同组建“唐朝”,担任贝斯手,他脾气好又很幽默,在摇滚圈里人缘特别好。1995年的5月11日,张炬在驾驶摩托车的时候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耽误了抢救时间。他去世的时候,还有6天就是25岁生日了。高原说:“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张炬二姐给我打电话,说张炬让车给撞了。我一下就愣了,赶紧上医院。”“张炬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面对死亡,周围的朋友们都还那么年轻。”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张炬的去世,引发的是整个摇滚圈的悲痛。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栾树、丁武、臧天朔、面孔、张楚、窦唯、高旗、陈劲、Kaiser等在内的北京第一代摇滚歌手,历时半年录制了《再见,张炬》专辑来纪念他。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而悲剧的是,参与录制的“鼓三儿”张永光,2014年也因患严重抑郁症自杀。张永光是中国第一代摇滚乐手,他最早学的是唢呐,但因为更喜欢节奏,所以改行打鼓。他曾长时间同崔健合作,也帮助过许巍等音乐人。1992年崔健的北展演唱会,压轴的《一无所有》high翻全场,返场之时,全场观众还呼喊着另一个名字:“鼓三儿”张永光。台上热闹,张永光却感受到很多孤独。生前他曾在一个采访中说,每到一处他们都受到热烈欢迎,但一下台回到房间就感到孤独,“可能是因为台上投入太深、消耗太多的缘故吧。”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和窦唯的过去,都在照片里【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高原与窦唯相爱又分开,在采访前,高原也说好不回答私人情感问题。但无论是镜头还是文字,我们还是能从《把青春唱完》中看到一些高原对窦唯的描述,感受到他们昔日的默契。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当年的窦唯,帅得

一塌糊涂,拍照时候很有FEEL)

《把青春唱完》的最后两页是人物索引,人名后附着出现过的页码,显然窦唯最多,累计出现过40页,包括他演出、他拍MV、他踢球、他跟朋友一起玩,还附有很多文字。虽然文字都是Lens编辑整理的,但也都是出于高原的了解,其中还有一段是关于她怎么认识窦唯的。她第一次见到窦唯是在北京月坛的马华健美操班上。“那时候我们好多人都去,一大帮人。班上姑娘多,大家一起心猿意马。”

高原第一次看窦唯演出,则是在外交人员俱乐部的party上,当时,黑豹乐队在那里演出。“那天他是长头发,全是卷儿,空心穿一皮背心儿,穿一件讴歌在红磡穿的那种紧身花短裤,大皮靴子。其实当时大家在舞台下面都见过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演出。他演完了特别热情地下来跟每一个人拥抱,说‘你来啦!’‘你也在啊!’浑身是汗,特别兴奋。”

那时候的窦唯,年轻、英俊、热情、有才华。高原在书里的文字写道:“窦唯的笛子是他父亲教的,5岁就开始学,长大以后,这些吉他、贝斯、鼓,窦唯上手就会。什么稀奇古怪的乐器到他手里,分分钟就捣鼓出声儿了。这点不服不行。”高原说,玩摇滚的孩子那会儿很少有音乐学院出来的,都是家里有点音乐渊源,像窦唯、张荐、何勇,他们的父母都是曾从事民乐工作的,自己又有兴趣,就组乐队了。

摄影集里还有一组窦唯在高校里踢球的照片,图片有这样一段说明:“足球是窦唯最喜欢的运动,此外,他还喜欢画画、听相声和说相声等。”

虽然今天的高原对窦唯绝口不提,但每一张照片里的窦唯都那么自如、潇洒,与摄影师之间似乎有一种默契。图书编辑选了这么多张窦唯的照片,倒也并非是跟高原的关系,而主要是因为他在黄金十年里的重要性。这自然会带给高原压力,因为舆论又会有机会把自己和窦唯联系在一起了。但尽管如此,她还是通过图片和文字,把她认识的窦唯原样呈现了出来,这也是一种勇气。

窦唯与高原于2002年结婚,2004年分手,女儿一直跟高原一起生活。

Part 3:《把青春唱完》是怎么从一个纪念册成为一本书的

说来话长,真的很长。《把青春唱完》原先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本相册。是高原在艰难熬过了自己内心的坎后,那本相册才终于长成了今天记录中国摇滚黄金十年的样子。

也许高原跟窦唯曾经的恋爱让她跟摇滚圈接触更深,但真正融入这个圈子能够近距离记录摇滚人生活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她是一个爱玩的摄影师。

高原20岁的时候,父亲送了她一台相机。那是她人生中第一台相机,一台理光KR5。父亲年轻时也喜爱拍照,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不久,她师从中央工艺美院的韩子善,白天在学校拍拍作品、放片子、做暗房,晚上和朋友看演出、混party,每天的日子充实而快乐。 高原镜头中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从“自由生长”到“把青春唱完” (1993年,中央工艺美院的走廊里的高原)

1993年,高原进入魔岩唱片工作,为公司的艺人拍摄记录性照片、唱片封套及宣传照。“拍照一部分是为了工作交活,一部分是随手那么拍,大伙一乐就得了。”高原回忆说:“那时候

特别喜欢拍,因为生活很有意思,都是主动地去拍。很漫长的时期,我整天拿着相机,跟他们耗在一起。”我问:“玩的时候你拿长枪短炮拍,他们不会不自在吗?”回忆这些,高原笑了起来:“一起玩的时候,我不拿大相机,就拿个小的。对着相机,他们每个人的反应确实不一样,有害羞躲开的,有表演型人格冲到跟前来作怪的,还有的干脆说,老头儿,给我捏一张。”

那个时候,因为高原的性格像男孩,跟圈子里的人特别玩得来,唐朝的张炬给她起外号叫“老头儿”。而叫她老头儿的这个人,最先一个离开这个热闹的圈子。

1995年,张炬去世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伤心,高原把手里给张炬拍过的照片洗出来专门给他做了一本相册,有大家一块儿吃饭、踢球、玩的时候所有的图片,还附了朋友们写给他的话,但因为各种原因,这本相册并没有送出去。2012年的时候,高原收拾东西无意中又把这本相册翻出来了,当时她就想,可以把之前拍的大家的一些好玩儿的照片,重新做成一个纪念的册子,给还在的这些朋友作为一个礼物。就像大家写给张炬的那首《礼物》:梦还剩一个,你先做了再说,别等天亮后,脸色都那么的遗憾,又不好抱怨„„

可是高原真的没想到这个过程这么痛苦,最初边看边哭,因为物是人非,那么多青春,那么多忧伤,还有很多朋友都走了,而所有故事都集中在照片里面。把过去的生活重新揭开,对她来讲是一个很大的精神负担,所以这个事情就一直耽搁了下来。直到遇见Lens主编——法满,对于这本书,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人。他后来带领Lens团队对照片重新编辑,对文字信息反复核查。

法满也是听着唐朝、黑豹走过青春的人,他觉得这个内容应该出一本书。“平时看到的大部分照片是无法真正看到什么东西的,甚至什么都没有。我从高原这种随性的拍摄里却真正看到了:高原是在记录她自己的生活。她燃起了我想编辑这本书的热情,热得把衣服都点着了。”

把这些于高原而言像是家庭照一样的照片公开出版,高原纠结之后轻描淡写地跟法满说:“做呗。”于是Lens开始了这本书的操作,几百条底片放入嗡嗡的机器,进入扫描整理。

在挑选照片的过程中,法满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照片越选越多,范围越来越大,终于大到了从1990年至1999年的中国摇滚黄金十年。但法满也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高原的情绪不断出现反复,甚至几次到了无法继续的地步,无法挑选,无法回忆。法满说:“高原不想回去,也不想再失去。”这种感觉,歌手兼纪录片制作者高旗特别能理解。高旗是黄金十年中当红的乐队超载的主唱,他后来拿起摄像机想给中国摇滚乐做一个纪录片。在这个过程中,他内心有着一样的痛苦和煎熬。

自然,图片的说明整理就更加困难,一来是高原情绪的问题,二来时间确实过于久远,很多信息都模糊了。高原的几个朋友都来帮忙回忆,同时Lens派了两位编辑专门负责核实和梳理图片信息,高旗也把自己做纪录片时整理的文字拿出来共享。书中的文字,最终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出现。

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原本的纪念册终于慢慢、慢慢变成了一本书,而时间成就了这本书的价值。

栾树为什么离开黑豹

http://m.gbppp.com/my/498998/

推荐访问:黑豹乐队栾树 黑豹乐队栾树老婆咏梅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