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

时间:2018-07-22    来源:爱情感悟    点击:

乡愁教案 第一篇_《乡愁》最完美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 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学生对现代诗歌这种纯美文字的渴望,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们应努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读书写诗的神秘感,诱发出学生对诗歌之美的感悟和兴趣.

乡 愁 教 学 设 计

达孜县中学 康昆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仿写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2、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

1、青春寄语(幻灯片1)

能在这里和同学们见面,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同学们总让我忍不住回忆起自己中学时光。

我一直认为同学们这个年龄阶段最美丽的,是一个如花如诗的季节,有燃烧不完的青春,释放不完的激情和永不停息追求梦想的步伐。

所以,今天老师有一个梦想,希望和同学们通过一个诗歌游戏来完成,算是我对逝去的时光的一个纪念吧,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游戏,懂得珍惜这如花如诗的季节,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2、引入游戏(幻灯片2)

游戏:记忆大比拼(游戏规则:准确、流畅重复)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我 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

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衔接教学)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听到了什么,但是我听到了很多开门的声音啊。非常谢同学们,老师的梦想就是能听一听这些声音,和大家分享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因为分享能给老手带来快乐。

是啊,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声音用耳朵是听不见得,必须用心去感受,才能听见。比如幸福、快乐、思念……【引入】

二、 进入课文

1、 显示课题(幻灯片3)

2、 分小节记忆比拼(幻灯片4)

三、 脑筋急转弯

三句话了解作者(幻灯片5)

1、余光中是我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现任台湾地区高雄市中山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2、1928年10月21出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5月全家迁居台湾,1971年银思乡心切,用了20分钟写下此诗。

3、余光中1956年结婚,1958年去美学习,1964去美授课、1966年返台。

问题抢答:

问题一:余光中去世了吗?现年多少岁?85

问题二:余光中离开大陆时多少岁? 21

问题三:余光中写此诗时是多少岁? 43

四、整体感知(幻灯片6)

1、美美地听(注意语速、节奏、强弱以及字音)

2、读音强调(小贴士1——幻灯片)

这【zhè】【zhèi】 那【nà】 【nèi】 【nā】

五、 分节讲解

【一节】

1、(幻灯片7)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背景促学(小贴士2:幻灯片)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便做了流亡的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的取信的地方,我每天去看两次,排着长队,怀着紧张的心情,寻找母亲那熟悉的字迹.要多少次失望后才能收到一封信.于是,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烂背于心.小小的邮票有一个圆圆的邮戳,小圆圈内的城市呀,那里有我的母亲,有我的家!【乡愁教案】

3、抽读——听朗诵——再抽读

【二节】

1、(幻灯片8)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2、背景促学(小贴士3:幻灯片)

美国的冬夜如此凄冷,寒风无情的撞击窗户.我紧纂着那张回程的船票,盼望着归期的来.我的家乡,我那朝思暮想的新娘,你睡了吗?你是否和我一样在回味我们两小无猜的童年时光?闭上眼,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脑中浮现.临行前,你帮我整理行装,把每一件衣服都看了又看,生怕扣掉了,开了线!就让我把对你的思念留在这一张小小的船票上吧!

3、抽读——听朗诵——再抽读

【三节】

1、(幻灯片9)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2、背景促学(小贴士4:幻灯片)

我急急地赶回来,却还是晚了 ,没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母亲哪, 是你,拉着我的小手逃过了南京大屠杀,躲过了重庆的大轰炸.而如今,一方小小的坟墓,阴阳的距离,薄薄的一层混泥土,内外相隔,那么遥远.母亲的慈魂呀,你是否踏上了回乡的路?回到了那个江南的小镇?

3、抽读——听朗诵——再抽读

乡愁教案 第二篇_《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案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乡愁》是河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乡愁》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可感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情诗。意象独特,构思精巧,形式完美,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一周回家一次,对“乡愁”有较深的感受

2.学生都是十四五岁的学生,思维活跃,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厚

3.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能感受浓浓的乡愁

4.学生结合以前讲过的诗歌鉴赏技巧,能够理解和感悟本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提前预习,掌握字词,初步感受本文情感

2.合作交流策略

3.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策略

4.学教并重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

资源准备:1.自制的《乡愁》ppt教案 《乡愁》课件【乡愁教案】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故乡的原夜》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故乡的原夜》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点击下一页)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教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至,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乡情)。看似平常、单纯的事物,蕴涵着饱满的诗情 。这就是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书:托物寄情)。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达的形象、具体。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

6、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为大家背诵。

(背诵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乡愁 对于长期飘泊的游子来说,家园的影子最让人牵绊,乡愁更是挥之不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台湾》。

小结:爱国诗人闻一多曾将澳门、香港、台湾和其他四块与大陆隔离的土地并称为祖国母亲的“七子”,发出“母亲,我要回来!”的悲愤呐喊。让我们一起倾听熟悉的旋律——《七子之歌—澳门》!

结束语:《七子之歌》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那时,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以待!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 搜集并整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乡愁

小时候——邮票小小 含情依依 母子情

长大后——船票窄窄 相思殷殷 夫妻情

后来——坟墓矮矮 哀痛深深 生死别

现在——海峡浅浅 乡愁浓浓 故乡情【乡愁教案】

托物寄情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听读——诵读——解读——欣赏——拓展”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意向美,发现诗歌的结构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乡愁教案 第三篇_《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

教学设想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开展教学,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料丰富起来,使学习更加多姿多彩。

本节课主要通过访问语文教学网站,让学生在网站内进行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课文分析、相关图片及音频资料、相关文章等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并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积累诗歌阅读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有一定的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标注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

能力目标:通过网络网站的资料查找,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听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师 导入新课:有人这样说,拿起一本中国的诗集,轻轻抖一抖,便会从中落下许多个“愁”字来。于是,海上明月是愁,人在天涯是愁,无边丝雨还是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

一缕乡愁从唐诗中飘来,缠绵多少相思的河畔;一缕乡愁向宋词中飘去,惊醒多少游子的安眠;而正是这缕乡愁啊,又引发了远在台湾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怎样的乡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乡愁诗人余光中,一起赏乡愁经典,品浓浓乡愁。

二、讲授新课

1、走近诗人余光中

师:首先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第一站风景:一起走进诗人余光中。

生 点击:“走近诗人余光中”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饱含深情读乡愁

师:明月别枝柳梢头,斟满一杯乡色酒。让我们饱含浓浓的深情,进入本节课的第二站风景:饱含深情读乡愁。

生 点击网站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倾听乡愁

【乡愁教案】

要求仔细聆听,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便是十分”。这虽是古人的玩笑话,但也足见读的重要。

师:请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这首诗,选择你最喜欢的朗读方式,伴着旋律,饱含深情读乡愁。

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

3、含英咀华品乡愁

师:采一朵海棠红,飘一片雪花白,让我们踏着腊梅的芬芳,进入本节课的第三站风景:含英咀华品乡愁。在对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生:点击网站含英咀华品乡愁思考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2)、乡愁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李白借“明月”这一意象,因此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佳句;李煜借“一江春水” 因此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3)、作者借这些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人的乡愁有没有发展变化?

5)、《乡愁》的形式美

以“这首诗 美,美在 。”说一句品评诗歌的句子。

示例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名词美,美在形象写出了乡愁;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他们增强句子的诗意;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些数量词美,美在他们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4、放飞心灵抒乡愁

师:在研读中,作者的思乡念国之情一定感染了同学们,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感情。在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四个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物象能触动你的情思,引起思乡的愁绪。

下面请同学们放飞心灵的翅膀,抒写自己别样的乡愁。力求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我们进行才思大比拼,可以用“乡愁是 ”的句式来说一、二句话。

提示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依依的挥手。

生写话,教师适时做出中肯评价。

教师展示“乡愁是飘漾记忆中母亲做的饭菜的香味,乡愁是童年笑在嘴角边那甜甜的滋味,乡愁是生命中一段最浪漫最温馨的回味。”

师我们点击美文欣赏,欣赏别样的乡愁

生点击网站欣赏优美句子和片段

课堂小结 师 是啊,一座山、一棵柳、一片叶、一条河、一块苇地、一曲歌、一架木桥、一头耕牛,都能激起思念深处潜伏着的隐隐的痛——这就是乡愁!

乡愁是一种美丽的故乡情结。不论你漂泊何处,也不论你身在何方,故乡始终魂牵梦萦在你心灵最深处。而这种故乡情结,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啊!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诗人家庭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它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情感。那一衣带水的海峡,割断了多少血脉联系,酿成了多少华夏子孙难耐的乡愁。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愿我们的人生都能去体验一次乡愁,更愿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分离的乡愁!

5、课下延伸寻乡愁

同学们,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乡愁呢?让我们课下一起去寻找那千古不绝的乡愁文化吧!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最后一站风景课下延伸寻乡愁

生点击网站

作业布置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2、比较阅读: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寄语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附 板书设计:

乡愁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家国之思

乡愁教案 第四篇_《乡愁》公开课教案

2009-201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题:乡愁

执教:刘福青 时间:2009年12月22日下午第一节 地点:多媒体室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基本成诵,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的脉络和意象,感悟诗的主题,欣赏诗歌的特点,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感受诗人爱乡爱国

的感情。

2、理解诗的脉络和意象,欣赏本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

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2、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三、朗读诗歌

1、听录音,感受诗的感情基调、语速、节奏、重音。

忧郁深沉。稍慢且舒缓。“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一组词读得很轻。

2、教师指导,指名逐段朗读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四、分析诗歌,理解主题,感受诗人感情。

1、思考:

1)本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抒写自己的乡愁?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五、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意象美:有单纯而丰富之美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托物抒情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

【乡愁教案】

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2、形式美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

乡愁教案 第五篇_乡愁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

授课:吴林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3、 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听朗读

播放《思乡曲》背景音乐,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听《乡愁》朗读。

二、初探诗歌写点评

1、初读诗歌

2、学写点评

把你的笔拿起来,选择一个词语或一组词语或某个句子写上你的评语,可以写这个词语、句子怎么用得好,这个词语或句子背后的意思。

3、丰富连读

介绍余光中,再读诗歌。

三、合作创作MTV

四个人一起选择一节诗歌创作画面:现在假如中央电视台12频道要播送这样的一首诗歌,他要为诗歌配一配MTV。那请大家也来创作一下MTV,看看,谁的想象更丰富更合情更合理。

小组展示:一人读诗歌,一人描述MTV画面。

四、感悟诗歌QQ连线

学习完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呢,懂得了什么呢?我们来连线余光中爷爷,直接跟他对话。

余光中爷爷,你使我想起了……

余光中爷爷,你让我懂得了……

结束语:《乡愁》里有回不去的乡愁啊,周杰伦有首歌里写道:到不了的地方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这种回不去的感觉就是乡愁,我们每个人都有回不去的岁月啊,我们回不到天真的搬个梯子就能摘到星星的童年,回不到玩凉凉的云的天真烂漫……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段乡愁,最后让我们用心用情地再读课文:小时候……

乡愁教案 第六篇_《乡愁》教案

经典伴我成长

----小学生课外阅读

五 年 级

1 下 册

1、《乡 愁》教案

一、 教案背景

1)诵读全诗,感悟诗人的情感。

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

二、教学课题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体会诗中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3、体会本诗在构思上的特点和结构美、音乐美。

4、背诵本诗。

5、通过本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三、教材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一课《乡愁诗两首》之一。

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新诗。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诗应运而生,

并得到蓬勃发展。产生一百多年以来,一代代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本首《乡

愁》就是其中之一。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乡愁》的构思特点。(四

个时段,四个意象。)

教学难点:一咏三叹,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不仅富有音乐美,

而且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搜索图片或视频,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

四、教学方法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

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初步结合我校中学语文“反刍”

式单元教学法实验,给学生提供另外几首有关《乡愁》的诗作,拓展思路。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育读法,适当辅以讲

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2

五、教学过程

一、创

乡愁教案

http://m.gbppp.com/qg/464776/

推荐访问:乡愁教案设计 乡愁教案与课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