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时间:2018-12-03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第一篇: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无人区》影评

兽性恐吓下的人性尊严

—评电影《无人区》

“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有两只猴,在摘桃的时候,为了不被老虎吃掉决定合作。有一只先上树吃桃,另外一只负责放哨。吃桃的要留一半给放哨的,而放哨的,不能擅离岗位。这就要求两只猴子不能只想自己。于是,俩猴,变成了猴群;猴群,变成了人群。”影片用一个简单的故事作为开头,就自然而然地让“动物”成为了影片的主线。围绕着一只价格不菲的鹰隼,一群人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殊死搏斗,影片也在这些剧情发展之间,一步步揭穿这群人在利益之下的展示出的人性的各种丑恶。但也就是在这兽性迸发下的环境中,人性中的可贵之处才被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影片的开始,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宁浩自出道以来就是一个善于模仿的导演。盖·里奇、昆汀·塔伦蒂诺,都曾经成为过宁浩的模仿对象。作为模仿来说,宁浩的水平非常高,拍摄技巧、镜头手法、叙事结构等等各方面都栩栩如生,而且慢慢地加深内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一次,宁浩的模仿对象成为了科恩兄弟。《无人区》在09年就已经排上了公映档期,但却因为不明的原因突然下档,直到一个月前终于上映。而《老无所依》是0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这么一算来,宁浩的模仿也不足为奇了。大漠、荒芜、广袤、凄凉,一连串苍凉的全景镜头和《老无所依》的开头类似,营造出了一片荒凉的氛围。而“隼”则代替了《老无所依》里的“一箱钱”,成为众人追抢的对象。

徐峥饰演的律师潘肖在打赢一场官司后,满怀欣喜地开车行驶在回家途中,本是平淡无奇,不料一次偶然的撞车事件,却将潘肖拖入进了“无人区”这样的陷阱里。捆绑交易、猎杀动物、虚高物价„„充斥着“兽性”的无人区让潘肖这样一个“正常人”感到无助和危险。文明世界的最大特点是法律和规则,通过制度的约束,营造出一个相对公平、有人权的社会。但无人区里不一样,这是一个动物的社会,弱肉强食,纵使潘肖律师功底深厚,他也不能阻挡自己的新车被砸、被讹诈、被暴揍„„但这些只是故事的铺垫。这些带给潘肖的,只是利益受损,车玻璃损坏,还可以经过维修重新上路。这个时候,潘肖的心里仍然想的是名利虚荣、自己的发布会、和而后更多的利益。但是经过了撞车,一切都不一样了。黄渤饰演的偷猎者的生死成为了悬在潘肖内心里的一根线,只要能瞒天过海,活下去走出无人区就是成功了。怀着这样的臆想,潘肖想尽办法,加油被坑,偶遇舞女,焚烧未遂,打火机丢失,一连串的事件让潘肖近乎崩溃,直到偷猎者的醒来。

偷猎者的觉醒和隼贩头子(多布杰饰)的出现成为了影片的重要转折点。前文说过,无人区是没有法律道德的动物世界,弱肉强食,而有枪的偷猎者,就自然成为了无人区生存法则的主宰。如果说运货司机的侮辱、小卖部老板和加油站老板的霸王条款和无人区的荒无人烟只是让人感到窒息,那偷猎者和隼贩子的蛮横冷血则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毫无还手之力。这一点让人想起《老无所依》里哈维尔·巴登饰演的杀手,杀人如麻,毫不含糊。在偷猎者醒来之前,潘肖还有喘息的机会,而在这之后,潘肖的命运就已经掌握在别人手中了。这时,舞女(余男饰)的角色塑造非常关键。舞女在加油站出现的时候是以一个满嘴谎话的卖身妓女的形象出现的,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兽性频发,作为除了潘肖之外唯一见到过文明世界的人,舞女的人性光芒开始慢慢得到展现。

“我跟你说实话吧”,舞女把这个惯例的谎言前缀给潘肖做了一番解释,其实就已经给后文人性曙光的闪耀埋下了伏笔。且不说是舞女坦诚,也可以说舞女是一怀着一颗正常人的心。偷猎者在醒来后,把潘肖在自己昏迷时做的事情重新在潘肖身上做了一遍,不过和上一遍的区别是,这次有了打火机。舞女被偷猎者勒令用打火机点了满身汽油的潘肖,舞女冒着生命危险做出了抵抗—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人性在影片中的第一次焕发。

潘肖和舞女就像被投放在动物世界里的人类一样,他们之前是有着许多不牵扯利益的交流的,潘肖在危急关头拿出过自己有20万的银行卡,而舞女在危急关头也拿出过自己卖身得来的全部积蓄。由于舞女在偷猎者面前的搭救,后来,在隼贩头子要杀死舞女时,潘肖放下架子,告诉隼贩头子:“放了她吧。我们是朋友。对吧。给我个面子。”而在之前的剧情中,潘肖却是带着一副架子在和无人区的人们沟通的,他不屑于和这些人交流。但是在舞女遇到危险后,潘肖放下了架子,这是在生命面前放下的羁绊,更是在兽性恐吓下迸发的人性尊严。

《老无所依》中令人窒息的情境甚至就像是纪录片一样,杀手穷凶极恶,导演也并不用剧情手法加以抑制,就让冷血杀手冷血到底;而本片中,人性的光明面与黑暗面则展开了对抗,从最初的垂死挣扎到势均力敌,再到最后的近乎于同归于尽。宁浩这一次不再让电影“疯狂”,大篇幅的慢镜头,对细节的刻画,对残酷、无情的画面加以强调,都成为了电影的主要表现手法。电影结束部分,潘肖开的卡车烧毁时,漫天飞舞着用隼交易来的人民币,这种极具视觉冲击的画面在荧幕上停留了很久,也象征着无人区的“利益”法则终将被“人性”法则所击溃。

舞女成为了故事中的最后一个幸存者。电影末尾的故事发人深省。面对专业的舞蹈老师,舞女显得很尴尬,似乎揭穿了自己“曾经在山西省艺术学校学舞蹈”的谎言。这个谎言的揭穿可能略显残酷,但正是这样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让故事有了一个美丽的结尾。当舞女面对专业的老师正式开始学习舞蹈时,我们可以看得到藏在舞女心中的一份坦诚。无人区中充斥着的兽性可能会蒙蔽人的心灵,萌生人的私欲,但是在文明世界的宽容法则下,人性总会得到救赎。

“人与猴子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使用火。”这句话在影片中被实践了两次。第一次是因为私欲,第二次则是为了正义。影片整体感觉悲观,实则隐藏着更多深层次的内涵。也许就像猴群一样,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很多时候不免会暴露本性,假公济私;但是文明世界的意义,就在于让所有野蛮的兽性,都归化为仁义的人性。

第二篇: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无人区》观后感

篇一:《无人区》观后感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片中徐峥不断地在发问,最终他用一把大火给出了答案:“人类会用火”。我们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认为动物是靠本能行事,而人则懂礼义廉耻,有着一套行为规范来决定其可为或不可为。此规范是国法,是家规,也可能只是主流社会所认定的一些道德观念。但古人又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从这点上来看,似乎人和动物又离得不是太远,善与恶的一线之差也许就在于环境允不允许,诱惑够不够。 看完影片后恰巧看了篇文章《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此文列举了卢旺达大屠杀:胡图族人在短短3个月内杀死了80-100W 原本是他们朋友,邻居,同事图西族人,仅仅是因为被告知图西人是坏人,然后军队发放了武器;1970年代非常有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随机抽取的斯坦福大学学生角色扮演狱警和囚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实验中包括发起实验的教授(典狱长)在内的所有拥有特权的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变身为魔鬼,开始虐待囚犯。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讲法,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会变得很变态并不是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的问题。相反的一个非常善良的平常非常温厚的人也可能成为凶手。是一些情景,是某种的场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堕落成为撒旦,这就是所谓《路西法效应》。 而《无人区》则是以徐峥一个年轻有为的知法懂法的律师,却堕落成为一个企图毁尸灭迹的罪犯来应验了这一法则。你我皆是普通人,也许有着各色各样的小毛病,但自觉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扪心自问,当你碰到徐峥所处的困境,一边是牢狱之灾,一边则是锦绣前程,你会不会做出更为正确和理性的抉择?而堕落通常是连锁反应,一步错导致步步错,直至堕入地狱。值得庆幸的是,余男的出现给了徐峥机会,让他克服自身的恐惧,贪婪和怯懦,最终拯救了对方,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他用挺身而出和一把大火验证了:“我和你是不同的,我是人。” 片中徐峥名叫潘肖,英文名叫肖恩,十分巧合的是此片的某些场景设定和肖恩潘主演的西部片《不准掉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烈日炙烤下的西部,不见尽头的乡村路,满怀恶意的小镇居民及身处绝境对人性的考验。也许这也是宁浩导演对此片的致敬吧。 看完《无人区》心情非常激动。总所周知,中国电影起点低,又有较为严格的审查制度,以这个标准,《无人区》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影片了。虽然和国外一流的影片相比,某些方面还略显欠缺,例如结局稍嫌突兀。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余男由于徐峥的牺牲而最终获得新生来拔高立意,但过于直白,与整个电影的基调不太相符。不如《泰坦尼克》中,我们可以从老年Rose身边的那些照片中推断出Rose虽历经劫难,但最终还是如Jack所希望的那样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这样会显得更为含蓄和高级。另在黑色幽默部分有生硬和用力过猛之嫌,虽然观看过程中很多观众被逗乐了,但那种苦涩感还不够深刻。无论如何这是继《让子弹飞》之后第一部让我热血沸腾的中国影片,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为宁浩导演鼓掌! 篇二:《无人区》观后感:成为一个人 韦志中 今天下午从长沙到了武汉,参加即将在武汉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文化心理学论坛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湖北省心理学会年会。欧阳广也从北京赶来,我们两个晚上去看了新上映的电影《无人区》,看完之后做了交流和分享,因此,想要写一篇观后感分享给朋友们。 “人在囧途”三部曲 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被视为“囧系列”的第三部。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无人区》和《人在囧途》、《泰囧》一样,都是在旅途中发生的一系列囧事,剧中的主角用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应对这一系列发生的事情和过程。 其次,三部电影有递进的关系。第一部“囧”透过过程告诉人们,今天的人们正生活在冲突和迷失的边缘,只有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才能够顺利应对一些不良事情的发生,然后找到幸福的生活。 第二部“囧”透过过程和故事背后的故事告诉人们,向外寻找心灵的宁静,也许不是唯一的途径,当我们可以放下一些的时候,也许离自己更近,当我们离自己近的时候,就有机会可以走进自己了。这种透过“二文化”表达出当今社会“二B青年”的心声的艺术,和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是一致的,所以,电影自

然受到欢迎,这不关乎艺术本身。 如果说第一部是在生活层面谈价值观,第二部就是在追求层面谈人生意义了。而作为“囧三”的《无人区》,试图在告诉人们,无论在“有人区”还是在“无人区”,我们都是在修行,无论是做律师,还是在做杀手、盗贼,我们也都是在修行,只不过有的人选择的路不同,自然也就结果不同了。我更原因在这里把修行用“成为一个人”来代替。事实上,整个电影过程,也是在反应所有人的“人生囧途”,以及应对方式,方式不同自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心理合作社”时代的来临 影片中多次提到“火”和“猴子”的对比,让我想到一个自创的词语“心理合作社”。社会的发展总是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这是人类进化自然而然的选择。合作本身的目标和内容,会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们为了吃饱饭,开展了以生存为目标的“农业合作社”。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的需要发生了变化,于是,又开展了以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合作社”。走到今天,人们的追求已经到了“有钱难买我乐意”的新阶段,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有时候和心脏的距离正好是反比。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度,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合作,也就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了。 我把这种以幸福和意义为目标的合作称为“心理合作社”。 第一部“囧”告诉我们别人(重要他人)很重要,第二部“囧”告诉我们我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我是最重要的,第三部“囧”告诉又回到了我很重要的角度,但这时候的“我”已经不仅仅只是指我的身体和事业,还包括了背后所追求的更为珍贵的东西,也就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所有的东西。透过这样的视角,我们可以窥见电影的制作者的自我成长历程。这也说明了一个假设,一个作品的水平是作者自身对社会、生命及自身认识的结果。毕竟所有艺术作品都有三分之一是参与者的投射。这些信号正说明,已经有一小部分人开始思考一些我们正遇到的问题,也在试图寻找解决之道。向外追求和向内追求并重。我很重要,别人也很重要;别人很重要,我也很重要。这些都是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意义的,我想我们的社会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停下来原来的脚步,直至转身。这也许就是另一个电影导演冯小刚先生所说的“用艺术干预生活”的一种体现吧。 “成为一个人”的旅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先生有一本书叫做《成为一个人》,这本书对我从事心理学工作影响很大,包括后来我从事了团体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人长大了,他是社会的、法定的一个人了,但他真的是一个人吗?如果再做一些成长的工作,是不是更接近一个人呢?或者更为接近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呢? 影片中的潘肖很幸运,他有机会成为了人们认为的一个人。在一次特殊旅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让他又有机会成为了我们理想中的一个人。他的人生旅途不虚此行,经历了两种“成为一个人”,最终实现了“成为一个人”的目标,可以说他的此次人生旅程不虚此行。 影片中的舞女也很幸运,在第一次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她没有能够成为人们认为的一个人,俗气一点说就是“没有长好”。可是,

她遇到了一些人,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她有机会再次完成“成为一个人”的历程,她成功了。 影片中的盗猎团伙头目,是“成为一个人”的反面教材,他开始就选择了一条“魔道”,所以,修炼的越卖力,就会离“成为一个人”越远。这种所谓的“魔道”,在现实社会中启示就是价值观的错误问题。一个人不相信真善美,以利益为导向,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伤害所有的人。和现实中那些唯利是图的人何其之象,严重违背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真理模式。正验证了那句“起头都没有起好,注定不会有好结局”的话。 影片中的杀手,也代表着社会中的一部分人,这部分还不少。没有是非判断,不知所做为所何。尽管是一个人,但只有低级需要,没有任何的高级动机和需要,好像进化没有完成一样。这种人再活十次,也只能是别人的“陪练”。 影片中为傻儿子买媳妇的妈妈,只有100、50的台词,以及那种自以为很聪明的笑容。这一群人的种种行为,更加告诉我们“成为一个人”的真正含义。社会教育的步子如果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不一定是越快越好。并不是经济越发达,人类文明的速度就越快。他们全家让我想起,我在乡村行走时候,见过的那些谈论如何靠自己的小聪明躲避掉正常责任的人,那些看着“民间流传”的下流二人转,笑的前仰后合,见【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到邻里乡亲却形同陌路的人。 在当下这个时代,自尊可能比自强更为重要。保留也许比创新更为重要。 不能只看到利益,而不计较失去的东西。 永远要相信,生命向上,人性向善。 篇三:《无人区》观后感 今天下午搞到一张电影票,葫芦给的,决定晚上去看电影。 吃好晚饭,我一个人去看了无人区,这部电影我家宝贝看过了,听她说不错,就直奔它去了。不急不忙的到电影院,买好票,时间刚刚好,就进场了。位子不好,最后一排最角落,后来还遇到了同事,好巧。 电影开始了,画面是一个人在抓鹰,我开始以为是徐峥,原来是黄渤,然后的对话就是方言,觉得太逗了,电影开始会让你觉得很风趣,语言上占了大部分。记得余男在跳舞的那段里,前面有个小孩喊着说小孩不能看的,我要回家,可爱的孩子。语言上的风趣确实让我和她一样会想起疯狂的石头。电影在徐峥进入夜巴黎的地方开始对话有了新的高潮,太搞了,捆绑销售,尼玛,那大爷,那水平,捆绑销售都知道。还有一个片段,夜巴黎的两父子追余男的时候,在路上铺了钉子,黄渤让那二货打他的时候也很搞。 电影里的瘸脚话不多,但是很暴力。徐峥怎么就帮他打赢了官司,还有电影了小店老板娘,翘起食指,先不发生,然后淡定的说“一呗”很经典,还有就是50的保密费,可是最后她却死于自己的聪明中。 整部片子我认为语言上下的功夫最多,搞笑点很通俗,让人直接就能很快的反应出来。题材也很新,故事的情节可能夸张了点,但是线索很简单,没什么压力,徐峥说的那句话我觉得有双重含义“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用火”然后他牺牲了自己,救了余男,这个叫前后相互照应,语文的写作手法。火是人类创造的,别的动物不会,所以我们高于他们,但是人们却因为火把自己葬送了,始于火,灭于火。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比其他动物厉害在于会用火。复杂的理解是,人类因为自己高等,自以为是害死自己,没事玩什么火啊!或许活的还不如动物,受束缚,会火的动物不一定是好事。

第三篇: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无人区影评 【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F007Ⅱ《无人区》——人性缺失之区

经常看到什么二次元异空间之类的词,虽然不了解字面的具体含义,但大多能明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空间,与人们熟知的正常环境迥然不同。今天观看了拍摄于四年之前终于被解禁的电影《无人区》,也被短暂带入了一个特殊的密闭空间,在那里很多与人性相悖的东西被堂而皇之、理所应当地安排到了各个角落。不单是因为荒无人烟,更重要的是人们被社会文明的洗衣机表面上的清洗、漂白、晾干之后,内心的贪婪、凶残、邪恶、戾气却与日俱增;淳朴、善良、与人为善早已被不择手段获取金钱的做派蹂躏得只剩下一星半点的残羹冷炙。

说说电影情节本身吧,西部的荒凉也造就了它独特的魅力,原始、荒蛮是它的固有格调。一望无际的公路如同漫长的人生苦海,要冲破它并非只是地域的枷锁,更是内心的自我原谅、救赎。律师除了人们日常惯性思维具有高贵、理性、富有等各种褒义特征之外,也可以理解为正常社会中正义、法治、真理的象征;可是一路上遇到的却是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盗猎者,唯利是图、见风使舵的服务区老头,痴傻呆笨,毫无思维的儿子,持强凌弱,睚眦必报的卡车司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律师自己的自我迷失,良知人性的暂时泯灭),所有的种种在这个“无人区”只能成为弱肉强食法则的盘中餐,丧失人性空间的无用品。 有人说宁浩这次只是把《疯狂的石头》中的石头换作了一只大鸟。无可否认,两部影片都有导演特别钟情的多角度、因果轮回的脉络设置,给坐在影院的观众多了几分紧张、刺激。不过,我认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不仅是那只鸟,更是为获取金钱的贪婪、凶残。一开始律师不辞

辛苦、舟车劳顿、枉顾事实为蓄意谋杀的盗猎分子作辩护为的只有一个目的——钱(电影中也说了,出名是为了利),接着要了那辆最终夺人性命的车,所以引律师入瓮的是他追逐名利的贪欲,中间各色人等上演的阴差阳错情结大多与金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人性的善良在此已俨然成为金钱的阶下囚。风尘女子可以理解为带律师走出迷宫的药引,尽管她自身也同样迷失,但丁点的信任、善良、怜悯都在这个无比黑暗的空间被放大为足以走出迷途、驱散压抑的钥匙。影片结局散落一地的金钱和个人认为代表人性善良的鹰隼的重获自由,是带领戏里戏外的人走出无人区的绝好印证。

非常喜欢影片的讽刺手法,最经典的是黄勃演绎的盗猎分子对律师说着审判长应该说的话,影片的台词在很多处都体现了这种风格,独特的方言也成就了影片人物的塑造和角色的展示。

影片的结局显得不是特别自然,犹如你在吃完一盆热辣无比的麻辣火锅之后,突然又递给你一颗香甜可口的巧克力。我宁愿再嚼上几颗花椒作为结尾会更加过瘾!不过我想导演的意图绝不是为了宣扬麻辣火锅多吃有益(黑色暴力只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而是让你在一次印象深刻的味蕾触电之后,更能真切的体会、思考相对平淡、平凡、平衡带给人心、人性的理性与真谛!

第四篇: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中国电影无人区 文档

中国电影无人区-------五十部被忽视的华语电影

现实主义并不一定要苦大仇深,它们可以很欢闹,很戏谑,或者不动声色里透着冷幽默。

28.80年代以来最好的一部草原电影 《季风中的马》

导演: 宁才

主演: 宁才 娜仁花

剧情

正是草原放牧的季节, 内蒙古诺甘西里草原上却没有了往日碧波万顷、牛羊成群的景象。冬

天的雪灾加上春夏的干旱, 诺甘西里草原已经在风沙的吞噬下, 一步步向大自然做着后退的妥协。远远地望去, 蓝天白云下, 乌日根蒙古包前的那根树桩上, 曾经给乌日根带来毡包、荣誉, 甚至是老婆英吉德玛的、那匹叫萨日拉的大白马, 孤零零地站在属于它的草原上, 等待着它的小主人呼和能牵它去饮水...

29.纯洁的宁浩 《绿草地》

导演: 宁浩

主演: Hurichabilike Badema Dawa

剧情

在内蒙古边境处生活的人们,从不关心生活应该怎样变化,但是生活依然悄悄的变化着。一颗原本平淡无奇的白色乒乓球,顺着水面漂到了蒙古孩子毕力格的面前。毕力格的奶奶告诉毕力格那是上天赐与的夜明珠,毕力格坚信奶奶的说法,叫上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只会骑摩托不会骑马的二锅头和个子虽小但从不肯付软的达瓦,去草原守了一夜。孩子们不但没有看到“夜明珠”发光,倒是回到家里挨了大人的打。不是夜明珠又是什么呢?孩...

30.不撒娇的女性电影 《红颜》

导演: 李玉

主演: 刘谊 黄兴饶 李克纯

剧情

《红颜》讲的是陷入精神困境中的中国女人的故事。小云在她十六岁时意外怀孕并生下了一个男婴,但被母亲告知孩子夭折。十年之后,她与儿子小勇在命运的安排下重逢,但互不知情,两人以一个小男孩和成熟女人的方式交往下去,直到发现真相……

31.琐碎中的信仰 《静静的嘛呢石》

导演: 万玛才旦

主演: 确赛 洛桑丹派

【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剧情

本片是第一部西藏影人独立编导的民族电影,将填补中国电影史上的空白。【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我们展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西藏”。

以纪实手法向

32.北京欢迎你? 《泥鳅也是鱼》

· 导演: 杨亚洲

· 主演: 倪萍 潘虹 倪大红

【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剧情

2005年,据官方统计,迄今已有超过一亿一千四百万农民背井离乡进城打工,这还不包括数千万随同他们进城的家属。泥鳅,一个刚刚离婚的农村女人,带着她的双胞胎女儿来到北京。在火车上,她遇到了一个也叫泥鳅的包工头。他一直试图说服她与他“晚上一起睡觉做个伴”,还经常说要给她“买个大宅子”,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但是女泥鳅始终不能接受没有爱情的性,就像她坚信没有住着一家人的房子不能叫做家一样。

第五篇: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电影《无人区》片段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无人区》片段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无人区》是一本黑色幽默风格题材的剧情片,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男主角第一次开车进入加油服务站的电影片段。徐峥饰演的律师潘肖撞飞了在路边求助的男子,在误以为对方已经死亡的情况下,他开车驶入加油服务区的这一段集中表现了其复杂忐忑的心理状态。这里大量运用了主观镜头和客观视角的切换,烘托刻画人物心理。

先是大景调度,当潘肖载着“尸体”的红色汽车驶入无人区这破烂不堪的加油服务站,镜头完全是以主观视角来进行描述场景。潘肖心怀着鬼胎,边开车边观察服务区的内部环境,首先是狂吠的猎犬,然后映入眼帘的是服务区内的屠宰摊和另一边四散而逃的鸡群。透过已经荡然无存的前挡玻璃,他紧张地观察着每一个角落,连堆放着的杂物也不放过,这为后来的剧情做伏笔。

车子缓缓地向前开,镜头显示前方是个挂着“卫星电话”字样的小店,潘肖把车停在小店的门口。此时配乐淡出,预示着此处新情节即将展开。小店内的场景中,从窗外透进来斜射的夕阳,也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无比心虚的潘肖忐忑地走向小屋内侧的电话,期间传来小店老板娘看电视引发的阵阵笑声,也让他心惊不已。拨电话前,镜头展现他从身旁镜子中偷偷观察老板娘的动态,也烘托出其内心的心虚和恐惧。镜头特写,连续按了两次“1”键后,手指停在了“0”的上方,潘肖的表情此处是犹豫,再次被老板娘的笑声惊吓后,他打消了报警的念头,场景转切到小店外的红色汽车。

一出门口,镜头依然在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中来回切换。潘肖赫然发现车子后轮处有一只小狗被血腥味所吸引而来,他的表情猛然一沉。此时中远景显示,有人在距离车子不远不近的地方斩切猪肉,潘肖怯怯地走到车尾,企图掩盖从车子上滴下的血迹。此时他刻意地观察了下在场的两个人,都是背对着他,特写镜头仰拍潘肖的表情,充分表达出一种“恶向胆边生”的潜台词语境,因为镜头接下来就显示他这个表情是因为看见了身边油桶上的塑料管子,此时他还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车子,暗示着他下一步的动作。

于是原本是来打电话报警的他,瞬间改为决定给车子加油。之后遭遇老板所谓的“捆绑经营”式销售,他不得不心不甘情不愿地进了所谓“歌舞表演”的破车厢。上车前,主观镜头再次显示他用惴惴不安的心情望了望即将离开视线的红色汽车。虽然美女当前,害怕“尸体”败露的潘肖无心恋战,主观镜头透过破车厢的玻璃观察自己的汽车和老板及老板儿子的一举一动。【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整个片段着重描写刻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变化,同时也通过情节和对话展现了剧中几个主要角色的人物特征,为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剧情紧凑,场景设置、音乐音效都十分具有西部特色,可以说是国内少有的西部片精品。

第六篇: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从存在主义分析电影《无人区》

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电影《无人区》

摘 要

电影《无人区》作为近几年一部独特类型影片,该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具有某种契合性,本文从存在主义的“存在先于本质” “偶然荒诞” “自由选择” 三个哲学角度对影片进行理性分析。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指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关键词

存在主义;《无人区》

搁置多年的犯罪公路片《无人区》,终于在多次与广电总局的妥协后,得以在 2013年底公映了。作为犯罪公路片这部电影算得上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类型作品,故事环环相扣,节奏简明及富有戏剧化的情节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让人去不断思考什么是人性?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笔者认为存在主义哲学可以从存在和本质的方面去解释和演绎该片的思考。

一、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说过,“说存在先于本质,这里是指什么呢?他的意思是:首先是人存在、出现、登场,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按照存在主义者的看法,如果人是不能下定义的,那是因为在最初他什么也不是,只是到后来他才是某种样子的人,而且是他本人把自己造成了他所要造成的那样的人„„人不仅是他想把自己造成那样的人,而且也是当他冲入存在以后,决心把自己造成那样的人。人,除了他把自己所造成的那个样子以外,什么也不是。”1可见,人的本质是人自己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不是给定的。

《无人区》的故事建构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带,这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没有法律、没有道德等各种规范约束的时空。这也为电影叙事提供了时空,从而合理的展现故事。影片的重点就放在了律师潘肖在“无人区”的处境与心理活动即如何“存在”的。影片开头潘肖说: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会用火。凤凰涅槃,火中苏生。 一把火,让其获得了新生,他解救了舞女,告别了昔日贪婪自私的自己。他完成的便是一场萨特式的自我救赎,成为一个真正在世的人。萨特不仅认1 杜小真.萨特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为“人命定是自由的”,同时也认为应该“把整个世界的重量都担在自己肩上:作为存在的形式,对世界和他自己从萨特存在主义视角解读潘肖扔掉名和利,扛起了肩上的责任,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人和动物哪里不一样?是复杂的人性,是我们能超越动物的本能。故事的主角起初是一个利欲熏心、恃强凌弱的律师,而仅仅就在这五百公里中,他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当他在开车中无意中撞倒杀手,下车发现杀手奄奄一息时,在内心挣扎之后,想要毁尸灭迹;潘肖作为律师是城市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文明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但在无人区中,这一切都改变了。讽刺的是他撞倒杀手之前还说过“说我的当事人盗猎,证据呢?没证据,就要放人;在公路上开车,往挡风玻璃上吐痰,还打我,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能让你知道你打我得付出多大的代价。”为了保住自己在城市的名与利,他决定脱掉自己心灵的“外壳”,所谓的善与恶都不再是简单的本质。潘肖的本质正是他自己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只能说在此时他是残忍的。但是结尾警察因为记潘肖的仇所以打算先把潘肖捉回去再说,不料潘肖刹住了自己最后的懦弱,虽然知道回二道梁子凶多吉少,还是决定骑着马去拯救舞女,去救赎自己。此时他是正义、高大的。可见,潘肖的本质是通过自己选择而创造的。不能仅仅因他是个律师,本质就多么正义,或是因他曾想毁尸灭迹,本质就多么邪恶。最后,律师在城市里的手下打电话催促他回去开新闻发布会,为了他之前所谓的名利,他曾可以不管他人死活,现在却成了他拯救舞女的一大阻碍。他起初厌烦地呵斥着电话另一头的助理,接着将箱子和手机全都扔掉,此时他的人性开始转变。最终,他点火和盗窃团伙老大同归于尽救了舞女,他的人性得到了再次升华。

二、偶然荒诞

存在主义指出,包括人的存在在内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是偶然发生的事物。但这并不是说,物质的宇宙杂乱无序,毫无规律、法则可言,也不是说科学对物质世界研究所发现的规律完全虚幻,不可信赖。只是说,无论对于人还是物质的宇宙来说,都没有任何先定的东西。所谓偶然,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出来预先具有一定意义的。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决定的,而是偶然的,所以,存在是不确定的。2由此可以推知,从根本上讲,存在是荒诞的。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事先决定事物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事先决定人应该这样而不应该2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宜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7.

那样。关于荒诞这个问题的解决,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则认为应该行动起来为自己争得生命的意义,创造自己的价值。

《无人区》整个故事的讲述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偶然环环相扣起来的,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影响整个故事的走向。火就是影片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潘肖刚刚进入无人区,碰到两个卡车司机,在狭窄的公路上不仅不给潘肖让路,还阻挡潘肖,更可恶的是将潘肖的车的挡风玻璃弄碎,潘肖为了报复卡车司机,将打火机点着扔在了卡车货物上。接着当他后来在开车中因碎了的挡风玻璃影响视线,无意中撞倒杀手,下车发现杀手奄奄一息时,在内心挣扎之后,想要毁尸灭迹将汽油浇在杀手身上,发现打火机因为报复卡车司机扔了,回黑店买完打火机后,在路上杀手苏醒,反杀潘肖时,卡车司机前来报仇,反而和潘肖合作共同对付杀手,后卡车司机将打火机又还给潘肖,接着潘肖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用火”,将打火机抛向车后油桶,与盗猎团伙老大同归于尽。可以看出,整个故事都是偶然荒诞的,更是没有理由的。如果潘肖的车的挡风玻璃没碎,也许就不会撞到人,整个故事也不会发生。同样,潘肖也没有理由,由事先的利欲熏心到想毁尸灭迹再到最后的同归于尽。面对这一环又一环的偶然,潘肖最后也用行动为自己争得生命的意义,创造了自己的价值。潘肖也阐明了影片开头人与动物的区别不是自不自私、合不合作,而是懂得用“火”。这里的火象征着人的精神、人的理想、人的信念。

具体情节上,“荒诞”的手法也不时出现。在表现日常场景时,角色之间的对话往往比较出人意料,将一种非常态的台词带给观众,看似显得一笔带过。比如,影片里黑心的老板娘和潘肖以及盗窃团伙老大有过这样的对话:“你还差我 50 块钱呢,我给你保密。”“100,我告诉你。”这说明在“无人区”不是不能背叛,只要背叛的筹码足够。舞女对潘肖说:“我实话给你说„„”“哎呀,只要一开头说我实话给你说的,嘿嘿,都是骗你的。 ”导演宁浩在表现暴力场景时,采用了一种具有昆丁.塔伦蒂诺式的血腥、残忍的暴力法, 突如其来地将暴力情节展现给观众,让人毫无防备,这也更好地表现“无人区”的可怕和不可预测性。比如,盗窃团伙老大开着卡车撞飞警车而当时镜头的景别构图完全没有征兆;智障拿着铁锤砸向杀手后脑勺的脑裂声。影片中这些具体设置无不透射着整部影片的黑色荒诞意味。

三、自由选择

对于人来说,人首先存在着,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去决定自己的本质。所以,人有绝对的自由,人的存在同人的选择以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分不开的。萨特指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

到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有绝对的自由。3存在主义认识到,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存在主义指出,个人的自由首先表现在他认识到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束缚而缺乏自由,因此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4

开篇旁白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猴子吃桃时,为了躲避老鹰的捕获,决定和伙伴合作,一个吃桃,另一个放哨,吃桃的要留一半给放哨的,而放哨的也不能擅离岗位,后来猴子变成了猴群,猴群变成了现在的人类。 这个开场很好地暗示了全篇的主题,要想生存就得合作,万不能自私,这样既解救了处于困境中的自己,也帮助了他人。而故事的主角却是一个利欲熏心、恃强凌弱,毫无道德底线的律师,恰巧在这五百公里当中,他成为了绝对意义上的弱者。

影片中,潘肖曾说:“我不喜欢动物,尤其是马。 ”在这里,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潘肖喜欢动物,尤其喜欢马。在文明社会,受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束缚,内心的“马”被自己隐藏了起来,形成了一种内心的防御机制。这里的马象征着自由,一种不受束缚的状态。体现出他在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他是渴望自由的,渴望不被束缚的。可是,在无人区真正没有约束了,潘肖也并没有自由,他被内心的原则束缚着、压抑着,他撞倒杀手仍想着毁尸灭迹。直到最后,当他看到舞女倒在地上的毛绒包开始,他决定通过自己的行动做些什么的时候,他才真正的自由了。相信潘肖心里也明白他回“二道梁子”去救舞女必定凶多吉少,但他被警察逮捕并发现警察不理会他的话时,毅然决然地拉起手刹让车停住, 这让车高速旋转,警察在车里被撞昏,潘肖爬出汽车骑上了唯一的交通工具——马,去拯救舞女。潘肖这时对马的驾驭也体现了他放下了心里的束缚,内心得到了释放,让他的“存在”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影片结尾潘肖说:“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会用火”。 一把火,让他重新获得了自由,他解救了舞女,烧掉了曾经贪婪自私的自己。他完成了一场萨特式的自我救赎,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对于世界和自己,潘肖烧掉了名与利,承担起了责任,不仅救赎了舞女,更是一种自我救赎。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是拥有自由选择,内心存在光与热。

结语 3(法)萨特.他人就是地狱[M].陈宣良,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众所周知,影片《无人区》显然是沿袭了西部公路片的类型范式。整部电影节奏紧凑,风格独特,不仅让影片观众在视觉上得到感官刺激,还对人的人性思考产生延伸。但从整体品质上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可塑性的。抛开宏大叙事不提,在具体情节上,以西部公路片为模板的形式,但在影片结尾高潮处,主角面临绝境时显得力量薄弱,主人公的反击动力不充分,使得主人公缺乏一种内在的强大,反而呈现为一种“狗急跳墙”式的无奈之举。当律师骑上马前往拯救之路时,伴随着画外音响起的时候,并没有一种英雄式的气势。其次,过于表现影片的黑色感与荒诞性,显得用力过猛。对于了解黑色西部公路片的观众来说,创作者的借鉴与参考过于浓厚,使得黑色被不断放大,以至于创作者本身的风格与气质大打折扣。然而,毫无疑问,《无人区》是一部近年来国内优秀的黑色犯罪公路片,某种意义上开创了此类类型片在国内的先河。

无人区是整个世界的缩影,在无人区中,法律、道德缺失,看似武力是所有问题的解决方式。当回到现实社会中来,我们却不得不接受法律的枷锁、道德伦理的约束,自由是极其受到限制的。也许,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无人区,人性的贪婪与自私在这片内心的无人区自由奔驰,在这竞争激烈、残酷的社会中,人性邪恶并不恐怖,反而,当我们认识到人性当中这股邪恶后,是否能自我救赎?这是大多数人都曾体会的,每个人也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与电影无关。

参考文献

[1] 杜小真.萨特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宜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7.

[3] (法)萨特.他人就是地狱[M].陈宣良,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第七篇: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欲望的救赎 人性的鞭笞——评影片无人区》

《欲望的救赎 人性的鞭笞——评影片<无人区>》

物最本质区别的找寻,是人之生存意义的最本源思考。身处文明社会中的人类,其与生俱来的原始本性,总是包裹在层层的社会理性与道德伦理之中。当面临生存的威胁,在命运的“黑洞”里应怎样理解所谓的社会价值和欲望诉求?人性与兽性又会有怎样较量?作为宁浩转型之作的《无人区》,将“去社会化”的生命个体赤裸地放置在“弱肉强食”的西部沙漠中,善与恶、文明与野蛮在生存这一严肃主题中淡化了界限,人性与动物性的共融临界点成为生存意义的终极考验。“无人区”为“人性、野性、兽性”的伦理考量提供了哲学场域,将个体欲望放置在远离文明社会的荒无人烟的戈壁中,在冲突、矛盾中

生命个体进行着自我救赎。

符号化的黑色寓言

《无人区》作为一部类型杂糅影片,与其要在荒漠这一生态场域中反映人类生存本能和人性复杂的主题有着高度的契合。这部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佳作,如同一部社会化的黑色寓言,有着不同身份不同生存游戏规则的人,他们同时出现在了脱离“文明”外衣的“斗兽场”,开始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角逐,这如同人类集体社会的一种历史缩影。有着捍卫“社会公平与正义”律师身份的潘肖,西装革履、手机装备、言谈举止,都是当下现代都市文明的代表符号;贩鹰隼的老大、老二,

则是野性与兽性的野蛮文明的代表,信仰的是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为了金钱的利益,人性早已丧失殆尽;汽车加油站开黑店的一家三口,则如同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打着“合法”的旗帜从事着不人性的“强权”交易,成为西部愚昧的野蛮人代表。在潘肖口中那个“猛兽横行的远古时代”,当“现代文明”遭遇“野蛮”,其所建构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体系都失却了存在的意义,徒留的是赤裸裸的人性和欲望。然而人性终究是会战胜兽性的,就如同最终本可以将这个传奇经历带回都市的潘肖,为了解救无辜的女子,也为了证明“吃素”的与“吃肉”本质的不同,以及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的根本缘由,与老大同归于尽。这种重新在“无人区”建构起来的道德和信仰,是“现代文明”对“野蛮”的一次力量性突围。另外除了生命个体被纳入隐喻的符号体系中,还有象征着都市社会文化符号的汽车,不同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处事方式都可以从他们所驾驶的汽车中体现出来,汽车的不断被破坏,被修理,乃至最后的被摧毁,实则是潘肖作为文明个体,处于野蛮的无人区中身体和精神上的不断重创和打击,也是现代文明在野蛮的暴力中所呈现的手足无措感。最后炸卡车的行为,则使得潘肖拥有了抗暴和救人行善的双重意义符号,面对穷凶恶极的老大,他需要反抗,然而这一行动在拯救娇娇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影片的温情之处,便是结尾中娇娇逃离“无人区”,重新在文明社会中找到身份,找到定位,并回归本真的段落。宁浩在社会秩序之外的“丛林法则”里探讨人性,重新建构人性,最终回归文明,彰显

了导演在对人性复杂的深刻透视之后,仍对当下文明的一种自信和美好期冀。从自然生态主义讲,里面贩隼猎者为达到“金钱”的目的,违背自然法则,与自然对抗的个体;而潘肖作为律师,为有罪之人辩护,为获得“名利双收”,实现将“新锐律师”改为“著名律师”的愿望,是违背社会公正法则的。这样两个充满利益与欲望的个体,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中。展开了生死较量。自然中的荒漠,就如同人性的匮乏,肉体的在场灵魂的缺席,无非是对“人”灵魂深处“恶魔”的一种嘲讽,披着“人”的外衣的动物行为。然而这种“动物性”的“原罪”终究是要被文明所冲洗,被人性所救赎的。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此消彼长,利己主义需要在利他主义中的得到救赎,潘肖最终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则是在文明社会形成的道德观念对自身的一种救赎力量在起作用,为了捍卫这种优越于动物的社会性追求,甚至与老大同归于尽;娇娇从一开始的满嘴谎言,到后来踏实地去生活,也实现了自我的救赎,这种对文明的皈依是对“人”这

哲学化的“无人区” 宁浩的“无人区”为这则黑色寓言提供了一个虚构的空间,这就如同《红高粱》中的火红的大片高粱地,如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与老虎共处的方舟,如同《泰坦尼克号》中即将沉没的大船,他们将人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极致化处理——死亡,在极端生存环境中,得以窥见人性最本真的一面。个体对利益的放纵追求,带来的是集体的毁灭,而社会欲望的不断膨胀,带来的将是文明的消失。社会性与

原始兽性是一个因果循环的生物链,当原始兽性经受社会文明的淘洗和道德观念的教化后,是会“用火”但不“玩火”的个体,然而当这种社会性为了欲望和利益膨胀到极致,便回到了原始的兽性,会“玩火”但不会“用火”,当这种个体行为集体化、无意识时,便是整个文明的悲哀了。“无人区”的“无人”便指的是不存在道德层面约束的人,发生的这场连环悲剧,其源头不过是一只隼,一只根根羽毛里藏满了金钱和人类欲望的隼,将一群人卷入了“生死存亡”的游戏中,没有任何规则,只有谁更无人性,更惨无人道,谁便是这场游戏的获利者,贪婪和利益成为泯灭“人性”的刽子手。 宁浩借助“无人区”完成了高难度的人性阐释,其哲学高度在于其将当下社会的缩影演绎为虚构空间“无人区”的一场游戏。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代人,面临着各种信息的冲击,呈现萎靡和消极的生活观念,甚至带有“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理想、信仰被抛弃在“假大空”的价值诉求中,利益、欲望的满足成为体现生命个体的终极目标,整个文明几近跌落“无人区”的深渊。“无人区”的另外一层意义在于对人性的解剖,在谋杀、欺骗、贪婪强烈的冲突中,潘肖的社会性也在复苏,同时也将人性的弱点在这片荒漠中展露无疑,对名利的向往、对公平的无视、趾高气昂、自认聪明、懦弱,在潘肖撞死人之后打算用汽油毁尸灭迹时,已然摆脱了社会教化的约制,走向了恶的深渊。然而纵是人无法摆脱带有残忍兽性的人性弱点,最后的潘肖仍然试着走向崇高,这便是他与猎隼老大的

“动物视角”的“类型”突围

单线索叙事中的多组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同人性的复杂,在抽丝剥茧前难以窥见其真实面目,在虚构空间的荒诞故事中,深掘了灵魂深处的真实存在。影片以律师潘肖为中心,通过公路类型片的叙事模式,围绕着人性与动物性的矛盾,呈现了“各怀鬼胎”的人们上演的一出粉墨“舞台剧”。潘肖解救出盗猎团伙老大后,在回去的路上遇上的形形色色的人和离奇古怪、惨无人道的故事。影片将个人内心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这三组矛盾的内在张力,凝聚在了单条叙事线索中。单条叙事中的复杂人性,在“动物视角”的拍摄中,呈现了别样的耐人寻味的“无人区”,造就了一部消解英雄、背离常规的具有反叛精神的“不规则”西部公路片。西部荒漠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以及“两个猴子”的画外音,隐喻了人在动物世界的“兽性”。为了彰显这种“动物性”,影片大多采用的是低机位拍摄,如低角度中的不断走动的皮鞋、被包裹的尸体、在笼子里的鹰隼„„以“狗视角”所观察的人类的行为无异于禽兽的“动物性”。在这样一个失却法律束缚的无序“动物社会”,法庭成为捍卫公平正义的虚设工具,警察成为游离于故事之外的旁观者,暴力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任何关于文明社会中所应该恪守的道德、伦理和信仰,都成为一纸空谈,毫无任何效力可言。这就如同一面镜子,为生活在文明社会的现代人敲响了自我反省的警钟,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不过是当代人欲望膨胀化的极致呈现。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无人区》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传统式的“公路片”——在路途上

无人区,电影怎么样

http://m.gbppp.com/qg/512542/

推荐访问:无人区电影 类似无人区的电影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