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时间:2018-03-21    来源:化妆技巧    点击:

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第一篇_如何看文献--看文献的技巧与重要性

如何看文献-看文献的技巧与重要性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 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1.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 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 。重要的如 ISI , Medline, Ncbi 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 , 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 顶尖 group 所发表的论文 并认真研读。 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 google 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 alert, 他 24 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 cell , nature,science 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 nature,science 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 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 NO.1 ) ( << 国外医学 >> 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 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 , 增刊 , 很重要 ! ),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 TITLE & ABSTRACT 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 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 idea 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 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 , 按图索骥 , 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 , 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 !! 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 , 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

2.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1 )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 - 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 “ 推测 ” , 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 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①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

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②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 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 , 还有哪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 . 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 , 我觉得尤为重要 !

2 )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 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 大 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 ;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 。 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 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 、 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 5 到 10 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 2 、根据研究内容通查最近 3 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过看综述了解最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还有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为请该类项目打个基础。你可以知道国内那些同行在做这工作 . 如果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 , 你可以联系他们 , 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 3 、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 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 然 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 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 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 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 编上号,做好笔记。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 , 先找相关的综述 , 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 , 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 , 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 , 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 . 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 E-mail 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 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 word 文档, 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 点。

3. 如何阅读文献:

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 : 进展 ,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 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 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 SCI 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

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 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 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 人的 IDEA 。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 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 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 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 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 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 N 次方增加了!!!

比较阅读

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 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 “ 一稿两投 ” 。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 (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 “ 真正 ” 方法。 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 ,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 Sample, 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哪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 , 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 ; 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 , 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 . 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 , 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 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 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 解释。 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4. 结果 详 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 5. 材料和方法 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6. 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 implication 了。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 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

自己熟悉的领域:最省事的是只看摘要,因为依靠背景知识通过摘要即可大致勾勒出文章内容,但有时这是不够的,相对省事的方法是细看摘要,略读前言,再看结果中的图表,最后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讨论部分。但如果文章对自己很有意义,那就应该通读全文了。

如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展望,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 , 可选取摘要及引文与结论进行泛读。个人的经验是尽量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是学习他们的分析方法,最后是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方式等。

文章的讨论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时间稍微充裕点,建议研读和模仿牛人 paper 的讨论部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看法和分析方式,图表的趋

势解析,论据的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部分, 我们老板经常说:如果某篇 SCI 级别的文章让我们这些菜鸟来写,可能发国内核心都非常困难。 我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讨论中的精髓,这是作者 idea 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作出比较以后,对自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

除了文章内容,还要学习人家写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 比如同样一个观点,别人有可能表达的很地道,同样一个图表,别人做的很漂亮 , 尤其是老外的文章, 给老外投稿,人家的修改意见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专业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后还要求多用简单句,能用简单句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复合句,在同一句子中, 最好不要让同一个词汇或短语重复出现 ..... .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证,注意一些专业词汇的翻译,注意用词的恰当和简洁,久而久之,对于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文献追踪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往往你的 idea 别人也会有不谋而和的时候,所以要特别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动向。在抓紧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时,随时根据有可能出现的 “ 撞车 ” 进行调整,做到心中有数。 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踪,现在国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我们在做到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可以扬长避短,作出新东西来。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 , 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 group (研究团体以及牛人)所发表的论文。对于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地定期搜索,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文献总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方向为方向服务 !

已定课题的实施

1 、 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 、 查相关中文综述,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3 、 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尽一些,看看大家对什么感兴趣 。

4 、 查较关键的参考文献,注意杂志和作者的权威性、引用次数 5 、 重检相关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

6 、 根据本人所能控制的资金和本地技术资源考虑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7 、 再进一步紧缩范围,有一个框架图

8 、 根据框架图再进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细节。

实验思路永远要走在实验之前,凡事想好再作,一定没错!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细节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 , 力求用实验室最成熟的技术 . 对于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实验 , 一定要吃透原理 , 再下手不迟 , 切记盲

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第二篇_阅读文献的三大问题

阅读文献的三大问题: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

文献阅读是科研的重要基础,但是并非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喜欢和擅长看文献——例如我自己。我发现,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第一大问题:坐不住

坐不住,指的是不喜欢看文献。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却不喜欢看文献呢?首先是因为看文献难,其次是因为看小说、电视剧更有趣,而看文献却枯燥乏味。“坐不住”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根据《兴趣从何而来》一文中的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是通过大量阅读使看文献成为自己擅长的事情。人们总是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当大量阅读文献之后,积累了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领悟到了阅读文献的方法,再去看文献难度降低很多,就容易静下心来读了。一开始看文献,好比跑马拉松,很痛苦;熟练了之后,好比散步,很轻松。此外,在某一领域内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之后,对该领域变得熟悉起来,而熟悉也可以增强兴趣。

其次,带着问题看文献。问题一旦提出,就有了回答的需求。带着问题看文献,满足了自己回答问题的需求,而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快乐,所以带着问题看文献会更有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之后,不要马上看文献,而要冥思苦想一段时间。这就如同人在不是很饿时吃饭没胃口,如果饿了一天之后,随便吃什么都觉得很好吃。冥思苦想的阶段,就好比忍饥挨饿的阶段,可以很好地“酝酿兴趣”。

第三,树立明确的目标。例如,一天看一篇文献,或者一周精读一篇文献。树立目标之后,就有了看文献的动力。如果能找到同学和自己树立同样的目标,相互监督、交流,则效果会更好。

第四,用“爱屋及乌”的方法提高兴趣。我曾经在一门课程上向大家介绍过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的一篇论文。在介绍的同时,我顺便了解了他的一些事迹并对他产生了兴趣。后来有一天,我在一期Cell上看到他的两篇论文,高兴不已,因为看到我“认识”的人发表的文章了!对某一位科学家的兴趣,常常也可以转化为对他写的论文的兴趣,这就是“爱屋及乌”。因此,熟悉和喜欢一些科学家对看文献是有帮助的。此外,一般大家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看到非兴趣领域的文章,把它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联系起来,自然就更有兴趣了。

第五,用做白日梦的方法提高兴趣。想象自己看文献的能力提高之后,可以津津有味地阅读Science,Nature(参见施一公老师博文《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轻松愉快地获取科研信息,提高科研水平,享受科研。这样的想象也可以增强兴趣。

第六,用想象力增强看文献的兴趣。文献的内容虽然是死的,但是可以把它想象成活的东西,可以对它编故事。喜欢武侠小说,就编成武侠小说,喜欢言情小说,就编成言情小说,喜欢历史剧,就编成历史剧。

【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还有一些做法会降低看文献的效率从而降低兴趣。张彦斌老师在《旁观留美研究生的困惑》一文中提到有一位研究生,因为看文献时总是从头开始一字不拉地看地看,结果看了很久还是不懂。后来接受张老师的建议一开始只抓主线效果就好多了。施一公老师也曾经提过:看文献要抓主线(见《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对于有些人来说,走动可以促进思维,所以如果实在坐不住,不妨把文献打印出来,边走边看。

第二大问题:记不住【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当能静下心来看文献之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记不住了。今天看过的文献,过几天就没有印象,过一个月就忘得一干二净。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怎么能使人不沮丧?

我尝试过很多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些甚至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十倍,但我的记忆力连20%的提高都没有。事实上,精简记忆内容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轻松地将记忆内容精简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但是却不可能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五倍,十倍。

精简记忆内容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好处:提高了自己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因为在精简记忆内容的时候,需要记忆的一定是重点,需要舍弃的是次要部分。长此以往,不仅对文献,对科研,而且对日常生活中不同问题和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也会大大提高。无论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种能力都是极端重要的。

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献精简为一句话,几句话,或者很短的一段话。哪些部分是重点呢?首先是结论,因为结论是我们用来进行推理的基础。如果精简为一句话,这句话就一般是结论。不过,由于结论并非完全可靠,所以,一定要加上“可能”两个字。例如:本文研究表明:基因A可能(或者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几句话,除了结论,还要加上关键实验。一篇文章为了论证一个观点,常常会做大量的实验从多方面进行论证,但是,最关键的实验往往只有一两个。例如:本研究在小鼠身上敲除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受损;过表达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增强,因此表明基因A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一段话的话,还需要加上选题的依据。即为什么做这个研究,这样研究有多重要,为什么重要。此外,还可以加上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细节,例如实验方法、论证方法等。总之,是虽然对大部分人不重要,但是对自己很重要的地方。

看完一遍暂时记住了之后,不久就会忘记。所以,对于重要文献,定期的复习很重要。马臻老师曾经在《解答读者问题——读文献等》的博文中说过:“好的文献至少要读三遍。做试验前读一遍,实验中读一遍,写文章时再读一遍。”这个建议很好。做试验前看过的文献,可能在做实验中就会忘记,也可能没有注意到对自己有用的细节,在做实验中再看,往往有新的发现。

此外,有些文章会对论文进行精彩的介绍,看了这样的文章,记忆就会很深刻。例如,《科

学美国人》就会经常介绍有趣的研究,文章写得很好,可以订阅。科学网上,我发现肖陆江老师的博客上介绍了许多神经科学的论文,而且写得简短有趣,看后难以忘记。

看完一篇文献之后,做成PPT,向别人介绍文献内容也是增强记忆的好方法。我选修的有些课程就需要向别人介绍文献,虽然当时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可是后来却难以忘记,付出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如果觉得做成PPT太麻烦,也可以简单的和别人口头讨论。

写博客介绍文献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要想把一篇文献介绍清楚,自己就必须先理解它;要想介绍的简洁,就要能抓住重点;要想写得有趣,就要发挥想象力。我经常发现,写博客是可以促进记忆的。我的博客今后可能会介绍一点文献。

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是促进记忆的重要方法。所以,看文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与日常生活和自己熟悉的理论、事物联系起来。经常这样做的话,很快就可以发现,其实大部分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自己组织Journal club,找一批热爱读文献的同学,定期轮流由一人向大家介绍文献。

很多研究基因、蛋白质、分子功能的文献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最后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几招。记住了这几招,看文献就更容易记住。我以前曾将研究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归纳为四大绝招,后来把这几招运用到看文献中去,发现看文献轻松很多,也更容易记住了。(参见博文《研究基因功能的“四大绝招”》)

很多人可能觉得看在电脑上看文献不容易记住。所以对于重要的文献,可以用笔记本认真记下来。我曾经这样做过,发现效果不错。

第三大问题:想不开

仅仅记住别人做的研究是不够的。科研的灵魂是创新,即使你能看完并记住成千上万篇文献,如果不能做出好的研究,可以说只是浪费时间。“想不开”,指的是看了文献没有想法,没有收获。大家都相信: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能成功。如果大量付出却没有收获,的确会让人想不开-——烦恼、郁闷。如果你看文献总是“想不开”,可能就会真的想不开了。所以,看文献一定要“想得开”。

怎样才能算是“想得开”了呢?看完一篇文献,能够提出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对自己的课题有启发,或者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带着问题看文献很重要,看了文献之后思考问题更重要。如果看完后没有问题,那么就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

判断研究重要性的能力是科研鉴赏力的主要构成。科研鉴赏力的表现是怎样的?看到重要的

研究能够判断出来,并欣赏到其美妙之处。只有不断地对文献和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才能逐步培养出自己的判断力。经典文献,可以作为“重要研究”的阳性对照。看一篇经典文献,“这篇文献重要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这篇文献为什么重要?”,才是重点思考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了重要的原因,在分析将来的文献时,才能准确判断出其重要性。所以,阅读文献,应该从经典文献开始,并弄清楚经典文献重要的原因。

2. 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够想到吗?

决定科研人员水平的关键就是选题。选题关注三点:创新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参见我以前的博文《谈科研的创造力,洞察力和行动力》。选题一旦确定,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就都是技术活了,选题才是艺术。分析别人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可以使自己得到启发,将来也能想到好的选题。分析完了之后,模拟一遍作者的选题过程。假设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处境,知道作者知道的一些背景知识,问自己:我能够想到这个选题吗?如果可以,怎样想到?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3. 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

几乎所有文献都是要解决一个科学问题。但是,科研是无止境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导致许多新的问题产生。看完一篇文献,要问自己: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多重要?这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其中哪个是最重要的?(参见《划时代的论文与划时代的问题》)

【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4. 本文对自己课题有何启发?

创造力的关键就是建立联系。看完一篇文献,一定要与自己做的课题或者将来打算做的东西联系起来,问自己:本文对我的课题有何启发?哪些地方可以为我所用?

5. 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高水平的科学家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并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决定现在研究什么。只有不断地对未来进行预测,才可以养成预测未来的习惯和提高自己对未来的预测能力。看完一篇文献之后,要思考:这个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哪些?其中哪一两个是最重要的?本问题与问题3有紧密联系。

6. 本文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

金无足赤,无人无人,一篇文章写得再好也有缺点。能够发现高水平论文的缺点,不仅是自己科研水平的体现,也可以防止自己犯类似的错误,因此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所以看完文献之后应该思考文章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

7. 结果是否有其他解释?

同一个结果往往可以有多种解释,对这些解释考虑是否周全是决定结论是否可靠的关键。如果细心分析的话,也许能发现不同于作者的解释。这样的锻炼,不仅可以发现别人的不足,

还可以帮助自己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多种可能并用对照增强文章说服力。

8. 我有哪些新的想法?【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回答完前面七个问题之后,自然就想得开了,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如果还不知足,那就再强迫自己想出几个idea来。

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为了防止遗忘,最好将答案记下来。

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第三篇_文献的作用

文献的作用

文献是记录人类知识的物质载体,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资源,是进行科学交流、获取情报、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是莱一学科、某一组织、某一国家和整个世界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志,所以,没有对已有文献的继承和借鉴的科学研究,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也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同时,从进行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文献检索的作用在于:第一,有助于利用和掌握文献资料,缩短查找文献资料所花费的时间。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搜集、掌握足够的文献资料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而文献数量的成倍增长,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导致的文献交叉与分散化,使查找所需文献更加固难。在这种情况下,文献检索的功能和作用,恰恰能解决众多繁杂的文献与研究者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能帮助研究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专用文献,达到节省时间和精力的目的。第二,有助于获取最新知识,及时了解研究课题内容所涉及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指导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第三,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他人之法,指引治学门径,解决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通过文献检索,不仅能够较快地获得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获得大量的情报信息,而且还能够比较有关文献的异同优劣,明确学术源流,达到正确鉴别、准确选择所需文献资料的目的。再次,科学研究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动机和目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探求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科学研究一开始就包括了文献检索的环节在内,就要求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和手段获取所需的情报信息。

从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讲,要使研究工作取得有创造性价值的成果和有突破性的重大进展,就不能不通过文献检索,了解、掌握前人和今人在某一领域内所进行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发生的失误。因为,这一方面是科学发展和科学研究内容的历史继承性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有效地选择、利用当今急剧增加的众多繁杂文献的要求。

科学的发展是创造和继承的辩证统一过程。一个人的知识,不外是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方面获得。直接经验的知识是自己亲身实践所取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古人或他人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这些古人的或外域的知识大都以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即从文献中接受古人或他人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存在的各种体育资源,我们不可能都做到实地观察,更多的是靠阅读文献,观察标本,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另外,许多体育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受到破坏。而体育文献的文字记录则具有长期保存价值。保存起来的这些文献,对发展体育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体育科学日益专门化,专门学科的不断出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现象日趋强烈,致使各学科的文献愈来愈分散。另一方面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吸收和利用情报的能力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庞大的地质文献数量与人们特定的要求及有限的工作时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这数量庞大、类型复杂、文种多样、出版分散、重复交叉严重、新陈代谢频繁的地质文献集合中,地质人员既难于找到,更难于有效地利用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特定情报。面对这种局面,如何努力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查找文献和情报的技术和方法,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从有序的文献集合中检出所需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在科学交流中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人类为了合理地分发情报和充分地利用情报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文献检索不仅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迅速开发和利用,而且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从而加速体育研究工作的进程。

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第四篇_阅读文献的三大问题

阅读文献的三大问题: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

2011年10月23日 作者:唐凌峰 来源:科学网

文献阅读是科研的重要基础,但是并非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喜欢和擅长看文献——例如我自己。我发现,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

第一大问题:坐不住

坐不住,指的是不喜欢看文献。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却不喜欢看文献呢?首先是因为看文献难,其次是因为看小说、电视剧更有趣,而看文献却枯燥乏味。“坐不住”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根据《兴趣从何而来》一文中的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是通过大量阅读使看文献成为自己擅长的事情。人们总是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当大量阅读文献之后,积累了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领悟到了阅读文献的方法,再去看文献难度降低很多,就容易静下心来读了。一开始看文献,好比跑马拉松,很痛苦;熟练了之后,好比散步,很轻松。此外,在某一领域内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之后,对该领域变得熟悉起来,而熟悉也可以增强兴趣。

其次,带着问题看文献。问题一旦提出,就有了回答的需求。带着问题看文献,满足了自己回答问题的需求,而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快乐,所以带着问题看文献会更有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之后,不要马上看文献,而要冥思苦想一段时间。这就如同人在不是很饿时吃饭没胃口,如果饿了一天之后,随便吃什么都觉得很好吃。冥思苦想的阶段,就好比忍饥挨饿的阶段,可以很好地“酝酿兴趣”。

第三,树立明确的目标。例如,一天看一篇文献,或者一周精读一篇文献。树立目标之后,就有了看文献的动力。如果能找到同学和自己树立同样的目标,相互监督、交流,则效果会更好。

第四,用“爱屋及乌”的方法提高兴趣。我曾经在一门课程上向大家介绍过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的一篇论文。在介绍的同时,我顺便了解了他的一些事迹并对他产生了兴趣。后来有一天,我在一期Cell上看到他的两篇论文,高兴不已,因为看到我“认识”的人发表的文章了!对某一位科学家的兴趣,常常也可以转化为对他写的论文的兴趣,这就是“爱屋及乌”。因此,熟悉和喜欢一些科学家对看文献是有帮助的。此外,一般大家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看到非兴趣领域的文章,把它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联系起来,自然就更有兴趣了。

第五,用做白日梦的方法提高兴趣。想象自己看文献的能力提高之后,可以津津有味地阅读Science,Nature(参见《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轻松愉快地获取科研信息,提高科研水平,享受科研。这样的想象也可以增强兴趣。

第六,用想象力增强看文献的兴趣。文献的内容虽然是死的,但是可以把它想象成活的东西,可以对它编故事。喜欢武侠小说,就编成武侠小说,喜欢言情小说,就编成言情小说,喜欢历史剧,就编成历史剧。

还有一些做法会降低看文献的效率从而降低兴趣。张彦斌老师在《旁观留美研究生的困惑》一文中提到有一位研究生,因为看文献时总是从头开始一字不

拉地看地看,结果看了很久还是不懂。后来接受张老师的建议一开始只抓主线效果就好多了。施一公老师也曾经提过:看文献要抓主线(见《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对于有些人来说,走动可以促进思维,所以如果实在坐不住,不妨把文献打印出来,边走边看。

第二大问题:记不住

当能静下心来看文献之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记不住了。今天看过的文献,过几天就没有印象,过一个月就忘得一干二净。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怎么能使人不沮丧? 我尝试过很多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些甚至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十倍,但我的记忆力连20%的提高都没有。事实上,精简记忆内容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轻松地将记忆内容精简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但是却不可能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五倍,十倍。

精简记忆内容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好处:提高了自己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因为在精简记忆内容的时候,需要记忆的一定是重点,需要舍弃的是次要部分。长此以往,不仅对文献,对科研,而且对日常生活中不同问题和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也会大大提高。无论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种能力都是极端重要的。

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献精简为一句话,几句话,或者很短的一段话。哪些部分是重点呢?首先是结论,因为结论是我们用来进行推理的基础。如果精简为一句话,这句话就一般是结论。不过,由于结论并非完全可靠,所以,一定要加上“可能”两个字。例如:本文研究表明:基因A可能(或者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几句话,除了结论,还要加上关键实验。一篇文章为了论证一个观点,常常会做大量的实验从多方面进行论证,但是,最关键的实验往往只有一两个。例如:本研究在小鼠身上敲除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受损;过表达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增强,因此表明基因A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一段话的话,还需要加上选题的依据。即为什么做这个研究,这样研究有多重要,为什么重要。此外,还可以加上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细节,例如实验方法、论证方法等。总之,是虽然对大部分人不重要,但是对自己很重要的地方。

看完一遍暂时记住了之后,不久就会忘记。所以,对于重要文献,定期的复习很重要。马臻老师曾经在《解答读者问题——读文献等》的博文中说过:“好的文献至少要读三遍。做试验前读一遍,实验中读一遍,写文章时再读一遍。”这个建议很好。做试验前看过的文献,可能在做实验中就会忘记,也可能没有注意到对自己有用的细节,在做实验中再看,往往有新的发现。

此外,有些文章会对论文进行精彩的介绍,看了这样的文章,记忆就会很深刻。例如,《科学美国人》就会经常介绍有趣的研究,文章写得很好,可以订阅。科学网上,我发现肖陆江老师的博客上介绍了许多神经科学的论文,而且写得简短有趣,看后难以忘记。

看完一篇文献之后,做成PPT,向别人介绍文献内容也是增强记忆的好方法。我选修的有些课程就需要向别人介绍文献,虽然当时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可是后来却难以忘记,付出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如果觉得做成PPT太麻烦,也可以简单的和别人口头讨论。

写博客介绍文献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要想把一篇文献介绍清楚,自己就必须先理解它;要想介绍的简洁,就要能抓住重点;要想写得有趣,就要发挥想象力。我经常发现,写博客是可以促进记忆的。我的博客今后可能会介绍一点文献。

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是促进记忆的重要方法。所以,看文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与日常生活和自己熟悉的理论、事物联系起来。经常这样做的话,很快就可以发现,其实大部分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自己组织Journal club,找一批热爱读文献的同学,定期轮流由一人向大家介绍文献。

很多研究基因、蛋白质、分子功能的文献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最后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几招。记住了这几招,看文献就更容易记住。我以前曾将研究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归纳为四大绝招,后来把这几招运用到看文献中去,发现看文献轻松很多,也更容易记住了。(参见博文《研究基因功能的“四大绝招”》)

很多人可能觉得看在电脑上看文献不容易记住。所以对于重要的文献,可以用笔记本认真记下来。我曾经这样做过,发现效果不错。

第三大问题:想不开

仅仅记住别人做的研究是不够的。科研的灵魂是创新,即使你能看完并记住成千上万篇文献,如果不能做出好的研究,可以说只是浪费时间。“想不开”,指的是看了文献没有想法,没有收获。大家都相信: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能成功。如果大量付出却没有收获,的确会让人想不开-——烦恼、郁闷。如果你看文献总是“想不开”,可能就会真的想不开了。所以,看文献一定要“想得开”。

怎样才能算是“想得开”了呢?看完一篇文献,能够提出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对自己的课题有启发,或者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带着问题看文献很重要,看了文献之后思考问题更重要。如果看完后没有问题,那么就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

判断研究重要性的能力是科研鉴赏力的主要构成。科研鉴赏力的表现是怎样的?看到重要的研究能够判断出来,并欣赏到其美妙之处。只有不断地对文献和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才能逐步培养出自己的判断力。经典文献,可以作为“重要研究”的阳性对照。看一篇经典文献,“这篇文献重要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这篇文献为什么重要?”,才是重点思考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了重要的原因,在分析将来的文献时,才能准确判断出其重要性。所以,阅读文献,应该从经典文献开始,并弄清楚经典文献重要的原因。

2. 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够想到吗?

决定科研人员水平的关键就是选题。选题关注三点:创新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参见我以前的博文《谈科研的创造力,洞察力和行动力》。选题一旦确定,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就都是技术活了,选题才是艺术。分析别人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可以使自己得到启发,将来也能想到好的选题。分析完了之后,模拟一遍作者的选题过程。假设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处境,知道作者知道的一些背景知识,问自己:我能够想

阅读文献的重要性

http://m.gbppp.com/sh/429491/

推荐访问:文献检索的重要性 文献检索的重要性论文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