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时间:2018-03-25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第一篇_文心雕龙的作者

刘勰 Liú Xié (约465-532) 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第二篇_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心雕龙》在古代文学批评中是空前绝后的著作,是我国文学理论遗产的瑰宝,对于我们现在从事于文学创作、文艺批评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由上古至南齐以前我国文学的发展,更是不可或缺的依据,值得我们重视和好好研究。其成就是杰出的、空前的、是举世公认的。

在中国,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注释、翻译著述颇多。现存版本有影元至正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本,另有今人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等。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第三篇_文心雕龙的作者

《文心雕龙的作者》--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作者:刘勰。 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大约生于南宋明帝泰始初年(465),卒于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前后。他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汉的齐悼惠王刘肥,家族中的名流有刘宋的开国重臣刘穆之、司空刘秀之等;但他本人所在的这一支则比较弱,祖父刘灵真(刘秀之的弟弟)似无名位,父亲刘尚也是职级不高的武官--越骑校尉。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第四篇_关于《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

关于《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汉族文学理论专著。

南北朝宋泰始初年(公元465年),刘勰生于京口(今镇江),字彦和,原籍东莞(今山东省莒县境内)。祖父灵真,宋司空秀的弟弟。父亲名刘尚,曾担任越骑校尉。刘勰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发愤图强,热爱学习。因为家里太穷而没有娶妻结婚,和沙门的僧人住在一起,十多年后,他对那些经文都很精通。他分门别类地整理了这些经文,抄录下来,还为经文写了序言。如今定林寺里面藏的经文,都是刘勰编写修订的。天监初年,刘勰开始担任奉朝请,兼职做中军临川王宏的秘书,后升职担任车骑仓曹参军。担任太末县县令时,政绩清正廉洁。兼任东宫咨询专家时,刘勰向皇上建议佛教和道教都应该与其他的宗祭祀一起改革。皇帝下诏书讨论此提案并按刘勰所提建议通过。后升任步兵校尉。奉皇命和慧震在定林寺撰写订证经文,后请求出家,帝允许出家,改名慧地。不久去世。

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

卒年歧说甚多。一说卒于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和二年(公元521年)之间,一说卒于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和五年(公元539年)之间。

刘勰能在距今1500余年之遥,提出这如许之多的至今难超其苑囿的精辟修辞理论实为难能可贵。其修辞之论,既有理性的阐释,又有言证、事证,既涉文章内容形式,又关作者思维、气质、涵养、才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情。他能从美才、美德、美情与美辞美文的关系方面,阐释情动而辞发、因内而符外的修辞美学观,他承认“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辞必巧丽”,尽管当时还没有堂皇的辩证唯物主义之说,然而在今天看来,这完全符合这种观点。在这种观点指导之下,他从内容决定形式的认识出发,建立了系统的剖情析采理论,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现实唯物主义的认识出发,提出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种选择继承、据时创新的修辞观,这种服务于时代的“时文”修辞观,时至今日,也是必须遵循的一条修辞美学原理。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第五篇_文心雕龙作者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文心雕龙作者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第六篇_《文心雕龙》赏析

《文心雕龙》赏析

《文心雕龙》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文艺理论巨著。至今中外文艺理论界还没有哪一部著作可以与之媲美。它全面总结和阐释了文学原理、文体、创作、批评等问题,“体大而虑周”,论述精辟,是中国文艺批评最权威的典范论著。目前,专事研究其理论体系的“龙学”正日益兴盛。

南朝中兴元年(公元501年)的一天,梁武帝的开国元勋、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坐车从大街上经过。一个身背包袱、货郎打扮的中年人冲开护卫,挡住车驾,献上一部书稿。沈约带回阅读后,为之赞不绝口,把它“常陈诸几案”。在沈约的推荐下,这部书很快流传开来。它,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空前绝后的文学原理性的经典巨著《文心雕龙》。拦车人就是它的作者,文艺理论大师刘勰。 刘勰(约公元465一约公元532),字彦和。祖籍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县),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齐王刘肥的后裔。他的父亲刘尚,做过南齐的越骑校尉。但刘尚早逝,家道中落。到刘勰20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去世了,他的境遇也就日渐艰难。但他“笃志好学”,遍览群书。在《文心雕龙·程器》中,他谈到自己的理想:“君子藏器,待时而动。„„用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可以看出,刘勰深受儒家“用世”思想的影响,立志先“修身”,然后“治国平天下”。

母亲死后,刘勰守孝三年,便离开家乡去都城建业谋求出路。但因贫寒无名,没有人举荐,怏怏而返。不久,他便师从僧佑,到浮莱山定林寺协助僧佑整理佛教藏经。僧佑是南朝有名的博学高憎,曾编撰过《弘明集》。刘勰深受僧佑的影响。他终生未娶的生活经历和在《文心雕龙》中他对一些概念的阐释,都打上了明显的佛学烙印。除佛学外,僧佑还精通儒家经籍,并且藏书丰富。刘勰在定林寺的十几年中,阅读了大量儒家经典和古今文学作品,为他著述《文心雕龙》奠定了雄厚的学识基础。

刘勰著述《文心雕龙》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他生活在一个社会思想极为开放,文学创作极为繁荣的时代。东汉以后,中国进入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分裂、大动乱、大融合的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复杂,两汉“独尊儒术”的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佛教开始传人并很快盛行,道家思想以蓬勃之势复苏,“谈玄”和向大自然寻求生命真谛的思想成为席卷全国的社会

思潮。哲学逻辑思想的大解放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人们冲破了儒家倡导的“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观的束缚,抛开汉儒死守章句、图解经义的作法,大胆地抒写情性,反映现实,歌咏自然。自三曹等百余名作家的积极写作,开创了“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的建安文学之后,一直到南北朝,诗文创作长盛不衰。这时期,朝廷也开始承认文学的独立地位,封建帝王和大批士族官僚也加入了创作的行列。魏文帝曹丕就是大家熟知的文学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诗文,而且还写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典论·论文》。宋文帝时设置了专门的文学机构“文学馆”,与原有的儒、道、史三馆并列。宋明帝时设总明观,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由于几代帝王的爱好和提倡,南朝连初识字的儿童都拼命地做起诗来。士族文人中甚至出现了“家家有制,人人有集”的盛况。

文学创作的繁荣,大量作品的产生,不免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这就需要文学批评去进行鉴赏和甄别,来指导创作和引导阅读。一些知识分子就着手品评诗文的工作,大量文艺批评论著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此时旧的文学观刚刚被打破,新的文学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在当时的文艺批评中,虽然也有《文章流别论》这样的佳作,但更多的评论著作则没有准则,只是各随好恶地任意立论,造成文学批评中的高下颠倒,黑白不分的混乱状况。为了澄清当时文学批评中的混乱局面,使文学批评真正起到指导创作、引导阅读的作用,社会迫切需要“批评的批评”——科学的、权威性的文艺理论体系的产生。

刘勰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萌发了写作《文心雕龙》的宏愿的。从30岁左右开始,他发愤著述,经过五、六年的苦心孤诣地努力,这部文艺批评的扛鼎之作终于诞生了。刘勰也随着这部伟大著作的传播而名扬四海。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刘勰被朝廷启用,授予奉朝请等职务,后来又在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担任了东宫通事舍人,与昭明太子结为忘年之交,参与了《昭明文选》的编选工作。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四月,昭明太子死后,刘勰奉敕与沙门慧震上定林寺撰经,经成后,他就弃官为僧,法名慧地,一年后去世。

除《文心雕龙》外,刘勰的著作现存的还有《灭惑论》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两种。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原理性的理论专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块不朽的丰碑。《文心雕龙》这个书名的含义是,“文心”指写文章的用心,“雕龙”是指要把文章写得如雕绘龙纹一样精美。全书37000多字,分为50篇。今本的《文心雕龙》分10卷,上下两部,每部25篇,每篇又系以赞。从论述的内容上划分,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五篇,是作者自称的“文之枢纽”,也就是本书的总论,主要阐明白己所建立的文学批评体系的根本原则。《原道》篇提出写作最根本的是要表现“自然之道”,也就是说文学创作必须由事物的本质意义出发,不能以文害志,以文害物。刘勰这样强调“道”,也是为了反对六朝文学创作中过分雕琢而违反自然美的不良倾向。《征圣》和《宗经》二篇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概括了写文章要“衔华佩实”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是文体论。包括《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讳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招策》、《檄移》、《封弹》、《章表》、《奏启》、《议对》、《书记》20篇。这部分从“原始本末”、“释名章义”、“选文定篇”和“敷理举统”四个方面,论述了35种文体的源流和特征,将文章分为“文”和“笔”两大类,解释其文体名称和意义,并列举以往的作家的创作,评论其作品,概括出每一种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领。这一部分是从感性材料上进行分析,为后文进一步进行理论阐述打下了基础。

第三部分是创作论。包括《神思》、《体性》、《风骨》、《通变》、《定势》、《情采》、《镕裁》、《声律》、《章句》、《丽辞》、《比兴》、《夸饰》、《炼字》、《隐秀》、《指瑕》、《养气》、《附会》、《总述》、《事类》19篇。这之后的《时序》和《物色》两篇虽然包含了文艺批评的内容,但也有关于创作的论述。这21篇是作者所称“割情辞采”的内容,是对总论中提出的“衔华佩实”的文学总体要求的具体论述。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思、艺术风格、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文学创作中的具体的艺术技巧(如声律、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的应

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这—部分是《文心雕龙》对文学创作指导意义最大的一部分。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第四部分是文艺批评论。包括《才略》、《知音》、《程器》3篇、其中《知音》是专门论述文艺批评方法论的,指出批评的方法是要通过作品的文辞来考查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探求文章所用的体裁、文辞、结构等是否能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才略》和《程器》两篇,论述了作家的文才和品德,讨论创作主体(作家)与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体批评。最后一篇《序志》是作者交代写作动机和目的的篇目.篇中还概括了全书内容和写作时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类似于“跋”。

以上是对《文心雕龙》概貌的介绍。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书中论述的几个重要的论题。

关于创作论

1、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刘勰认为,作家的创作源于客观事物的感发和观照,“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强调时代的变化决定文学的发展,“文变染采世情,兴废系于时序”。他还结合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化、风尚的发展过程,系统地分析了文学盛衰的原因,总结了三百多年的创作实际和近二百位作家的创作经验,阐明了历代文风先后继承与变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强调作家创作时决不能忽视对自然的感悟和体验,也不能离开生活实际,闭门造车。同样,批评也不能抛开历史背景,片面地分析艺术特色。可以说,这种文学史观的建立,是《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2、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情采》篇中,他大力提倡“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强调文学创作要以“述志为本”,创作的目的是表达思想感情。作品中,内容是第一位的,如果“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但是根据“自然之道”的原则,又要“言必有采”。他认为思想意义必须通过形、声、情三者的中介,才能酣畅充分地表现出来。他指出:“情(思想意义)者文之经,辞(文采技巧)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文之本源也。”形象地阐明了形式由内容必然转化而来,又将内容包涵在内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关系。

3、作品的风格论。《体性》、《风骨》等篇,论述了文学风格问题。在《体性》篇中,刘勰指明文学作品风格的形式与作家气质有密切的关系:“各师本心,

其异如面。”篇名中的“体”是指作品的风格,“性”是作家的气质。他认为,作家的内质决定其艺术创作中的艺术个性,反映到作品中就形成了艺术风格。文中他进一步论述了作家艺术个性的形成由“才”、“气”、“学”、“习”四种因素起作用,由于每个作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因而他们的作品也风格各异。这四者,前两者是作者的先天秉赋,后两者是后天修养。指明作家要创作山有风格特色的佳作,必须在加强修养上下功夫,而不能刻意求异,生硬地在—些小技巧上下功夫,追求所谓的“风格”。

4、艺术构思论。构思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刘勰把艺术构思分为形象映照和想象虚构两个阶段。在《神思》中,他形象地描绘了艺术构思从观察到艺术创作的心物交融的全过程:“物以貌求,心以理应”,事物以其形貌影响到作者,作者心理上得到感悟,于是便“神与物游”。这种心与物的结合,并不只局限于直观的、现实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经过提炼加工,得到理性的内涵。然后作家还要联想,既可以“思接千载”、又可以“视通万里”,把眼前的事物、悟出的理性与联想到的事物融合后,再“规矩虚位,刻镂无形”,把那些本来比较抽象的思想、意义融入到现实与联想融合而成的物象之中,完成艺术创作。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第七篇_文心雕龙·体性

文心雕龙·体性 《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所以作者的才、气、学、习等等,就都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因此,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他把各种风格大体上归纳为“典雅”、“远奥”等八种,并概括地总结了这八种风格的基本特点。在这八种中,刘勰对“新奇”和“轻靡”两种比较不满。不过他认为,一个人的风格不限于一种,而往往有参差错综或前后不同的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以贾谊、司马相如、王粲、陆机等十多人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阐明作者性格与作品的风格,完全是“表里必符”的。

第三部分强调作家的成功固然和他的才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期刻苦地学习。八种风格虽然变化无穷,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融会贯通。因此,他主张作者从小就应向雅正的作品学习。

夫情动而言形1,理发而文见2;盖沿隐以至显3,因内而符外者也4。然才有庸俊5,气有刚柔6,学有浅深,习有雅郑7;并情性所铄8,陶染所凝9,是以笔区云谲10,文苑波诡者矣11。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12;风趣刚柔13,宁或改其气14;事义浅深15,未闻乖其学16;体式雅郑17,鲜有反其习18:各师成心19,其异如面。若总其归涂20,则数穷八体21:一曰典雅22,二曰远奥23,三曰精约24,四曰显附25,五曰繁缛26,六曰壮丽27,七曰新奇28,八曰轻靡29。典雅者,熔式经诰30,方轨儒门者也31。远奥者,馥采典文32,经理玄宗者也33。精约者,核字省句34,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35。繁缛者,博喻酿采36,炜烨枝派者也37。壮丽者,高论宏裁38,卓烁异采者也

39。新奇者,摈古竟今40,危侧趣诡者也41。轻靡者,浮文弱植42,缥缈附俗者也43。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44,繁与约舛45,壮与轻乖46。文辞根叶47,苑囿其中矣48。

〔注释〕

1情动而言形:《》:“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表达。

2见(xiàn限):同现,显露,和上句“形”字意近。

3隐:指上文所说的“情”和“理”。显:指上文所说的“言”和“文”。

4因内符外:《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5庸:平凡。俊:杰出。

6气:指作者的气质。刚柔:强弱。

7雅:雅乐。郑:郑声。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8情性:指先天的质性,包括才和气在内。铄(shuò朔):原指金属的熔化,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陶染:指后天的影响,如学和习。

10笔区:和下句的“文苑”意义相近。谲(jué决):变化。

11诡(guǐ轨):反常。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12翻:转动,这里有改变的意思。

13风:指作品所起的教育作用。趣:指作品中所体现的味道。

14宁:难道。

15事义:事情和意义。《事类》篇说:“学贫者,迍邅于事义。”

16乖:不合。

17体:风格。

18鲜:少。

19 “各师”二句:《·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成心:本性,指作者的才、气、学、习。《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郭象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

20总:综合。涂:途径。

21穷:尽。

22典雅:指内容符合儒家学说,文辞比较庄重的。典:儒家经典。雅:正。

23远奥:指内容倾向道家,文辞比较玄妙的。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24精约:指论断精当,文辞凝炼的。

25显附:指说理清楚,文辞畅达的。

26繁缛(rù入):指铺叙详尽,文辞华丽的。缛:采饰繁杂。

27壮丽:指陈义俊伟,文辞豪迈的。

28新奇:指内容新奇,文辞怪异的。

29轻靡:指内容浅薄,文辞浮华的。靡:轻丽。

30熔式:取法。诰:告诫之文,如《》中的《汤诰》、《康诰》之类,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31方轨:并驾。《·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

32馥(fù父):当作“复”。复:深奥。典:这里指法则。

33玄宗:指道家学说。玄:幽远。道家学说称为“玄学”,道教又称“玄教”。

34核:考查。

35切:切合。厌:满足。

36酿:杂。

37炜烨(wěiyè委夜):明亮的样子。枝派:树多枝叶,水分流派,这里指铺叙的夸张。

38宏:高大。裁:判断,议论。

39烁(shuò朔):光彩。异:指不同一般。

40摈:排斥。

41危侧:险僻。

42植:借为“志”。《楚辞·招魂》:“弱颜固植。”王逸注:“植,志也。”

43缥缈(piāomiǎo飘秒):即飘渺,恍惚不定之意,这里指内容的不切实。

44殊:不同。

45舛(chuǎn喘),违背,不合。

46乖:违背。

47根叶:这里指作品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各个方面。【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48苑囿(yòu右):园林,这里作动词用。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1。气以实志2,志以定言;吐纳英华3,莫非情性。是以贾生俊发4,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5,故理侈而辞溢6;子云沈寂7,故志隐而味深8;子政简易9,故趣昭而事博10;孟坚雅懿11,故裁密而思靡12;平子淹通13,故虑周而藻密14;仲宣躁锐15,故颖出而才果16;公幹气褊17,故言壮而情骇18;嗣宗俶傥19,故响逸而调远20;叔夜俊侠21,故兴高而采烈22;安仁轻敏23,故锋发而韵流24;士衡矜重25,故情繁而辞隐26。触类以推,表里必符27。岂非自然之恒资28,才气之大略哉?

〔注释〕

1肇(zhào照):开始。血气:指先天的气质。

2“气以实志”二句:这里借用《左传·昭公九年》中的话:“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杜注:“气和则志充;在心为志,发口为言。”

3吐纳:表达的意思。英华:精华。

4贾生:指著名作家贾谊。俊发:英俊发扬,指其才性的豪迈。《才略》篇说:“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超过飞驰的良马)。”他的赋论疏奏,大胆抨击时政的很多,如《上疏陈政事》中提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认为:“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即谀,皆非事实。”(《汉书·贾谊传》)

5长卿:西汉著名作家司马相如的字。诞(dàn但):放诞。《世说新语·品藻》注引嵇康《高士传·司马相如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犊鼻居市,不耻其状。托疾避官,蔑此卿相。乃赋《大人》,超然莫尚。” 6侈:过分,夸大。溢:满。《才略》:“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洞入夸艳,致名辞宗。”

7子云:西汉著名作家扬雄的字。沈寂:性格沉静。沈:同沉。《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

8志隐而味深:《才略》篇说:“子云属意,辞人最深。观其涯度幽远,搜选诡丽;而竭才以钻思,故能理赡而辞坚矣。”

9子政:西汉末年作家刘向的字。简易:平易近人。《汉书·刘向传》说:“向为人简易无威仪。” 10昭:明白。事:指作品中引用的故事。

11孟坚:东汉初年著名历史家、文学家的字。懿(yì意):温和。《后汉书·班固传》说,班固“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

12裁密而思靡:《后汉书·班固传论》:“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wěi伟)而不厌。”李贤注:“激,扬也;诡,毁也;抑,退也;抗,进也;《尔雅》曰:“亹亹,犹勉也。”靡:这里指细致。

13平子:东汉中年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字。淹通:深通。《后汉书·》说,张衡“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4虑周:思考全面。《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藻密:文采细密。《杂文》:“张衡《七辨》,结采绵靡。”

15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躁锐:急疾而锐利。《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王粲才锐:“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16颖(yǐng影)出:露锋芒。果:决断,《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17公幹:“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字。褊(biǎn扁):狭隘急遽。

18言壮而情骇:《》评刘桢的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骇:惊人。

19嗣宗:三国魏国著名作家阮籍的字。俶傥(tìtǎng替躺):无拘无束的样子。亦作“倜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曾说阮籍“倜傥放荡”。

20响逸而调远:《诗品》评阮籍的《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逸:高。

21叔夜:三国魏国著名作家嵇康的字。侠:豪侠。《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说嵇康“尚奇任侠”。《晋书·嵇康传》说:“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22兴(xìng幸):兴会,兴致。采烈:辞采犀利。

23安仁:西晋作家潘岳的字。轻敏:《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才略》:“潘岳敏给,辞自和畅。”

24锋发:势锐。韵流:指音节流畅。

25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的字。矜(jīn今):庄重。《晋书·陆机传》说陆机“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26情繁而辞隐:《才略》篇说:“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http://m.gbppp.com/sh/430509/

推荐访问:文心雕龙全文 文心雕龙名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