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菩萨圣诞

时间:2018-08-29    来源:节日知识    点击:

伽蓝菩萨圣诞 第一篇_2016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伽蓝菩萨圣诞 第二篇_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

伽蓝菩萨圣诞 第三篇_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

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定光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日

慧能大师圣诞

释迦牟尼佛涅磐

观世音菩萨圣诞

普贤菩萨圣诞

准提菩萨圣诞

文殊菩萨圣诞

释迦牟尼佛圣诞

药王菩萨圣诞

伽蓝菩萨圣诞

韦陀菩萨圣诞

观世音菩萨成道

大势至菩萨圣诞

佛欢喜日

龙树圣诞菩萨圣诞

地藏王菩萨圣诞

月光菩萨圣诞

燃灯佛圣诞 二月初九日 二月十五日 二月十九日 二月二十一日 三月十六日 四月初四日 四月初八日 四月二十八日 五月十三日 六月初三日 六月十九日 七月十三日 七月十五日 七月二十四日 七月三十日 八月十五日 八月二十二日【伽蓝菩萨圣诞,】

观世音菩萨出家 九月十九日

药师玻璃光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

达摩大师圣诞 十月初五日

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萨圣诞 十一月十九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监斋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华严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

凡是在诸佛菩萨圣诞日进行诵经、祈福、放生、供灯、济贫等善事,所得功

德会有不可思议的增长。但若行恶事,所得恶报亦不可思议!

地藏菩萨十斋日

一日,童子下,念定光如来;不涂刀枪地狱,持斋,除罪四十劫。

八日,太子下,念药师琉璃光佛;不涂粪屎地狱,持斋,除罪三十劫。 十四日,察命下,念贤劫千佛;不涂镬汤地狱,持斋,除罪一千劫。

十五日,五道大将军下,念阿弥陀佛;不堕寒冰地狱,持斋,除罪二百劫。

十八日,阎罗王下,念观世音菩萨;不堕剑树地狱,持斋,除罪九十劫。 二十三日,大将军下,念卢舍那佛;不堕饿鬼地狱,持斋,除罪一千劫。 二十四日,太山府君下,念地狱菩萨;不堕斩斫地狱,持斋,除罪一千劫。 二十八日,帝释下,念阿弥陀佛;不堕铁锯地狱,持斋,除罪九十劫。 二十九日,四天王下,念药师上菩萨;不堕硙摩地狱,持斋,除罪七千劫。 三十日,梵天王下,念释迦牟尼佛;不堕灰何(编者注:「何」疑是「河」字之误)地狱,持斋,除罪八千劫。

伽蓝菩萨圣诞 第四篇_2016年藏历及佛菩萨节日对照表

2016年藏历公历及佛菩萨节日对照表(一月份)【伽蓝菩萨圣诞,】

2016年藏历公历及佛菩萨节日对照表(二月份)

2016年藏历公历及佛菩萨节日对照表(三月份)

【伽蓝菩萨圣诞,】

2016年藏历公历及佛菩萨节日对照表(四月份)

伽蓝菩萨圣诞 第五篇_诸佛菩萨的圣诞日期表

正月初一 弥勒菩萨圣诞

初六 定光吉佛圣诞

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十五 释迦牟尼佛涅槃

十九 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十一 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 准提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 文殊菩萨圣诞

初八 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盘三期同一庆(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二十八 药王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 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 护法韦驮菩萨圣诞

十九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伽蓝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

二十四 龙树菩萨圣诞

三十 地藏王菩萨圣诞

八月二十二 燃灯古佛圣诞

九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九月三十日: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

十月初五 达摩祖师圣诞

十一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

十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腊月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

伽蓝菩萨圣诞 第六篇_诸佛菩萨圣诞日 及 佛教常识

诸佛菩萨圣诞日 及 佛教常识

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五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日 准提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日 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日 药王菩萨圣诞 四月二十八日 伽蓝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日 韦驮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 观世音菩萨成道 六月十九日

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日 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日 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萨圣诞 八月十五日 燃灯佛圣诞 八月二十二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 九月十九日 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 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萨圣诞 十一月十九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监斋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华严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

斋期,六斋日:

若逢大月,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

若逢小月,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

十斋日:

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

二十九、三十日(月小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十二部经

十二部经也叫做十二分教,即把一切佛经的内容分为十二种类,有一首偈颂说:

「长行重颂并授记, 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

何等为十二

一、sutra, 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二、geya ,祇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

【伽蓝菩萨圣诞,】

三、vyakarana, 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如《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

四、gatha, 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五、udana, 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六、nidana, 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 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七、avadana, 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八、itivrttak, 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如《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九、tataka, 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如《菩萨本缘经》

十、vaipulya, 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adbhuta-dharma, 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upadesa, 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分别广说之经文,即名“论议经”。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闇心而数,则观慧不明;今既觉知息入,则照息分明,故解慧易发,是为特胜。

〔二、知息出特胜〕,谓数息调心之法,若闇心而数,则观慧不明,今既觉知息出,则照息分明,故解慧易发,是为特胜。

〔三、知息长短特胜〕,谓调心既静,而照了渐明,即便觉息入出长短之相,是为特胜。

〔四、知息遍身特胜〕,谓从欲界定证未到地定时,即觉身及定法悉皆虚假,息之入出,遍身微微,如有如无,是为特胜。(未到地定者,谓于欲界修色界定,身虽未到于彼,而心已先证彼定也。)

〔五、除诸身行特胜〕,谓从未到地,若发初禅觉观之法,则身心豁然开朗,所证境界,悉皆虚假,空无我人;既无我人,谁作诸事?谁受禅定?是则颠倒所起身业,皆悉坏灭,是为特胜。(觉观者,谓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

〔六、受喜特胜〕,谓既与观慧相应,若证初禅喜支,即能照了,而此喜支,则无过失,是为特胜。(支,分也。)

〔七、受乐特胜〕,谓既与观慧相应,若证初禅得乐支时,即能觉了,便于乐支,不起见着,以无所受而受乐触,是为特胜。 〔八、受诸心行特胜〕,谓既与观慧相扶,若证初禅一心支时,即能照了一心,不起颠倒;于一心中,获得正受,是为特胜。 〔九、心作喜特胜〕,谓离初禅,入二禅时,常自照了,若发二禅内净之喜,则此心真喜,从观慧而生,是为特胜。

〔十、心作摄特胜〕,谓既因观慧得二禅一心支,即照了一心,摄诸乱想,颠倒不起,是为特胜。

〔十一、心作解脱特胜〕,谓离二禅,入三禅时,常有观慧,即能照了;虽得妙乐,心不耽着,无累自在,是为特胜。

〔十二、观无常特胜〕,谓离三禅,入四禅时,常修观慧,发不动定,了达定中心识虚诳,念念生灭,是为特胜。

〔十三、观出散特胜〕,谓从四禅入虚空处时,加修观慧,内外照了,而证空定,能离色界缘空之识,自在消散,即能了达空定虚诳不实,心不爱着,是为特胜。

〔十四、观离欲特胜〕,谓离虚空处定,入识处时,常以观慧,内自推捡,离虚空处离欲之心,于是发识处定,即能了达识定虚诳不实,心不爱着,是为特胜。

〔十五、观灭特胜〕,谓离识处,入无所有处时,常以观慧,照了所修之境,能修之心,于是发无所有处定,即能了达无所有处虚诳不实,心不爱着,是为特胜。

〔十六、观弃舍特胜〕,谓离无所有处,修非有想非无想定时,常以观慧,观察所修之法,能修之心,于是发非想处定,即能了达非想处犹有细想,虚诳不实,非是涅盘安乐之法,心不爱着,是为特胜。(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十二因缘】

一无明 二行 三识 四名色 五六入 六触 七受 八爱 九取 十有 十一生 十二老死次十一智而辩十二因缘者。除如实智。其余十智。皆是二乘共得。今一 往明。若声闻人。但约一世。总观四谛。成十智则智劣。智劣故。不能侵除习气。功德神用亦减少。若缘觉人。通约三世。细分别观十二因缘。若成十智则智强。智 强故。能侵除习气功德。神用亦广。是以大圣教门。别开出中乘之道。意在此也。通称因缘者。是十二法。展转能感果。故名因。互相由藉而有。谓之缘也。因缘相 续。则生死往还无际。若知无明不起取有。则三界二十五有生死皆息。是为出世之要术也。教门十二因缘。有三种不同。一者约三世明十二因缘。二者约果报二世辩 十二因缘。三者约一念一世辩十二因缘。今无明三世十二因缘者。初二过去世摄。后二未来世摄。中八现在世摄。是中略说三事烦恼业苦。是三事展转。更互为因 缘。是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苦烦恼因缘。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是为展转。更互为因缘故。云三世十二因缘也

一无明 过去世一切烦恼。通是无明。以过去未有智慧光明故。则一切烦恼得起故。是以过去烦恼悉是无明也

二行 从无明生业。业即是行。以善不善业。能作世界果故。故名为行也

三识 从行生垢心。初身因如犊子。识母自相识。故名识。即是父母交会初。欲托胎时之名

四名色 从识生非色四阴及所任色阴。是名名色。即是歌罗逻时之名也

五六入 从名色中。生眼等六情。是名六入。从五疱初开已来。即是六入名也

【伽蓝菩萨圣诞,】

六触 由入对尘情尘识合。是名为触。以六尘触六根故。即有六识生。故名情尘识合也

七受 从触生受。故名为受。即是因六触。触六根即领受六尘。为六受也

八爱 从受中心着。名之为爱。谓于所领受六尘中。心生渴爱也

九取 从渴爱因缘求。是名为取。谓求取所爱之尘也

十有 从取则后世业因成。是名为有。因能有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 从有还受后世五众之身。是名生。所谓四生六道中受生也

十二老死 从生五众身熟坏。是为老死。老死则生忧悲哭泣。种种愁苦。众恼合集。若正观诸法实相清净。则无明尽。无明尽故行尽。乃至众苦和合皆尽。若能如是。正观三世十二因缘。发真无漏。成辟支佛

次明从果报。约二世观十二因缘相。具出大集经。今略出经文。是十二因缘。从歌罗逻而辩无明。故云果报也。约二世明者。前十因缘属现在。后二因缘属未来。二世合为十二也

一无明 大集经言。云何名为观于无明。先观中阴。于父母所生贪爱心。爱因缘故四大和合。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歌罗逻。是歌罗逻有三事。一命二 识三燸。过去世中。业缘果报。无有作者。及以受者。初息出入。是名无明。歌罗逻时。气息入出者。有二种道。所谓随母气息上下。七日一变。息入出者名为寿 命。是名风道。不臭不烂。是名为燸。是中心意。名之为识。善男子若有欲得辟支佛。当观如是十二因缘

二行 复观三受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云何为观。随心于念观息出入。观于内身皮肤肌肉筋骨髓脑。如空中云。是身中风。亦复如

是。有风能上。有风能下。有风能满。有风能焦。有风能增长。是故息之出入。名为身行。息从觉观生。故名意行。和合出声。是名口行

三识 以如是三行因缘故。有识生。故名为识

四名色 识因缘故。则有四阴及以色阴。故名名色

五六入 五阴因缘识行六处。故名六入

六触 眼色相对。故名为触。乃至意法。亦如是

七受 触因缘故。念色乃至法是名为受

八爱 贪着于色乃至于法。是名为爱

九取 爱因缘故。四方求觅。故名为取

十有 取因缘故。受于后身。故名为有

十一生 有因缘故。有生是为生也

十二老死 生因缘故。则有老死种种诸苦。是名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之大树也此并是略出经文辩。从初受报来。约二世明十二因缘相。孱然无一句私语。读者善寻。自知与前来约三世明十二因缘有异也

次明一念十二因缘。但约一世中。随一念心起。即具十二因缘。亦出大集经中。今略出经文明一念十二因缘相一无明 因眼见色而生爱心。即是无明二行 为爱造业。即名为行三识 至心专念。故名为识四名色 识共色行。是名名色五六入 六处生贪。是名六入六触 因入求爱。名之为触七受 贪着心者。名之为受八爱 经中脱落。不释爱相。今私作义释云。缠绵不舍。名之为爱九取 求是等法。名之为取十有 如是法生。是名为有十一生 次第不断。是名为生十二老死 次第断故。名之为死。生死因缘。众苦所逼。名之为恼。乃至意法因缘生贪。亦复如是

是十二因缘。一人一念。皆悉具足。并出大集经文。未有一句私语。读者善寻。此与常所说三世因缘迥异。若有欲学因缘佛道者。上来至此三种辩因缘。相随用一门修学。即证缘觉智也

FROM:【法界次第初门】

【五停心观】

五停心观是佛教禅观名,小乘三贤之第一,五种观察事物或者观想的方法,是为声闻乘修行解脱之道的最初途径。有二种。

一种:在修四念处之前,应首先修习的五种禅观,以清除世俗心绪和欲望,使心思安定下来。这就是: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和数息观,分别对治贪欲、嗔恚、愚痴、我见、散乱之心:

1.不净观:观察原来觉得洁净美好的事物的不净之相,是停止贪欲的方法。适合贪着心多的人修习。据《俱舍论》卷二十二、《大智度论》卷十九等载,修此禅观 以对治贪心为目的。方法是在禅定中观想自身与他身污秽不净:(1)观自身不净:观身死、尸发胀、变青瘀、脓烂、腐朽、虫吃、骨锁等; (2)观他身不净:观种子不净(以过去惑业为因,以父母精血为种)、住处不净(住母胎)、自相不净(身俱九孔,有唾涕大小便等)、自体不净(由三十六种不 净物组成身体)、终竟不净(身死后或土埋成土,或虫吃成粪,或火烧成灰)。修此禅观以消除对人生的贪恋,坚定出世修行的决心。

2.慈悲观:观察一切有情的可怜之相,而停止嗔恚的方法。适合嗔恚多的人修习。在禅定状态中观想一切有情的可怜之相,产生慈悲之念,以退治嗅恚;说嗔恚多的人应修此观。 《四教义》卷四:“嗔恚多者,对治修慈。”

3.因缘观:在禅定状态中观想十二因缘之理,认识三世因果相续,以退治不明佛理者的“愚痴”。谓“愚痴”多者应修此观。 《四教义》卷四:“愚痴多者,对洽修因缘观。”

4.界分别观:亦名“界方便观”。佛教禅观“五停心观”之一。在禅定状态中观想六界及十八界诸法皆由地、水、火、空、风、识“六大”和合而成,聚散不定, 生灭无常,以此退治“我见”。谓我见多者应修此观。 《四教义》卷四:“着我(即“我见”)多者,对治修界方便观。”

5.数息观:梵文Anapanasmrti的意译,亦作“持息念”;音译“安那般那”、“阿那波那‟,略写“安般”;直译“念出息入息‟,梵汉并举,译作 “安般守意”。坐禅时专心计数呼吸(出入息)次数,使分散浮躁的精神专注,进入禅定意境。东汉时安世高曾译《安般守意经》,专讲修持此禅观法。适合散心多 的人修习。

又一种:因为第四的界分别观与第三的因缘观相似,所以略去第四,而加观佛。这是因为观佛之相好,可以治一切烦恼。适合业障多的人修习。

FROM: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识规矩颂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撰 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 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 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

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带质有覆通情本 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 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 六转呼为柒净依

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动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 十地菩萨所被机性惟无覆五遍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 普照十方尘刹中

3月29日《金光明经》课程资料整理

三藏:即「经」、「律」、「论」。佛家高僧精通经、律、论三藏者,称为三藏法师;精通经藏(各种经文)者,称为经师;精通律藏者(讲戒律),称为律师,精通论藏(明示教法)者,称为论师。汉传佛教:由古印度经古代中国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尔后传入朝鲜半岛、台湾、日本等处,又称北传佛教。十大宗派中以大乘佛教为主,共有八宗。其经典属汉文系统。有别于藏传佛教之显密并重,汉传佛教的宗派以显教为多。南传佛教:又称作上座部佛教,巴利文佛教,或称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并列现存佛教最基本的两大派别。属上座部分别说系铜鍱部大寺派传承。藏传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也称藏语系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和密宗或金刚乘并非完全一样的名词:藏传佛教可以包括密宗及其它大乘佛教的分支,但密宗却是源自金刚乘的佛教分支。阿难尊者:(多闻第一)佛涅盘后第一次经典结集时,由五百阿罗汉之一的阿难尊者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请参考:释迦牟尼佛的 十大弟子

耆阇崛山:灵鹫山(Griddhkuta)也简称灵山,位于古印度王舍城西。相传,释迦牟尼佛曾在此宣讲佛法。佛涅盘后,弟子们曾在此举行第一次集结。中国古代高僧法显、玄奘、义净法师都先后前往这里参拜和居住过,并做过详细记录。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卢舍那佛):毗卢遮那, 梵文:Vairocana or Mahavairocana 。

音译:摩诃毗卢遮那, „摩诃‟ 义曰:‟大‟, „毗卢遮那‟义曰:‟日‟。 故译:大日。

东方阿閦佛(不动佛):梵文:Aksobhya 。义曰:无动, 不动。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

南方宝相佛(宝生佛,宝幢佛):梵文:Ratnaketu。

西方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梵名:Amitayus。

阿「读:ā,啊」弥陀佛 又依其梵名:Amitabha 音译成「无量光」之意。又有“名十二光佛。“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能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十二光佛资料来源:《佛说无量寿经》)

北方微妙声佛(天鼓音佛):梵文:Dundubhisvara(如振鼓声)

《金光明经》,《法华经》,《仁王经》合称为护国三经,后两部佛经,由鸠摩罗什法师译。

伽蓝菩萨圣诞 第七篇_《2016年佛教节日表》

阳 历 / 农 历佛教节日名称

1月10日(农历腊月初一)净宗四祖法照法师圆寂日

1月17日(农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节)

佛图澄圆寂

1月26日(农历腊月十七)净宗十二祖彻悟法师圆寂、紫柏真可圆寂 1月27日(农历腊月十八)太虚大师诞辰日

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监斋菩萨圣诞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石头希迁禅师圆寂日

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永明延寿大师圆寂日、施护三藏圆寂 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华严菩萨圣诞

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

羊年春节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五)四明知礼尊者圆寂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六)定光佛圣诞

圭峰宗密大师圆寂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九)帝释天尊(玉皇大帝)圣诞

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一)真谛三藏法师圆寂

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二)净宗七祖省常法师圆寂日

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三)牛头法融禅师圆寂日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七)百丈怀海禅师圆寂

2月28日(农历正月二十一)净宗九祖藕益禅师圆寂

2月29日(农历正月二十二)见月律师圆寂

3月9日(农历二月初一)马祖道一禅师圆寂

3月10日(农历二月初二)太虚大师圆寂

3月13日(农历二月初五)玄奘法师圆寂

荆溪湛然尊者圆寂

3月16日(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道安法师圆寂日 3月17日(农历二月初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圣诞日

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一)贞诲法师圆寂

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三)四世班禅大师圆寂

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日

3月29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

4月14日(农历二月二十六)净宗六祖永明法师圆寂日

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坐化日

本焕长老圆寂日

4月22日(农历三月十六)准提菩萨圣诞、二祖慧可大师圆寂日 4月24日(农历三月十八)昙衍法师圆寂日

5月4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李通玄长者圆寂

5月10日(农历四月初四)文殊圣诞、慈航菩萨涅槃、支遁三藏圆寂 5月14日(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道宣律师诞辰 5月20日(农历四月十四)净宗十一祖省庵法师圆寂日

5月21日(农历四月十五)佛吉祥日(卫塞节)

6月3日(农历四月二十八)药王菩萨圣诞

6月10日(农历五月初六)鉴真法师圆寂日、布敦大师圆寂

6月12日(农历五月初八)善慧菩萨圣诞

6月17日(农历五月十三)伽蓝菩萨圣诞、神会禅师圆寂 6月22日(农历五月十八)法天三藏圆寂、胆巴大师圆寂 6月30日(农历五月二十六)僧佑大师圆寂

7月6日(农历六月初三)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7月8日(农历六月初五)鸿楚法师往生

7月18日(农历六月十五)不空三藏圆寂日

7月22日(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7月24日(农历六月二十一)智周大师圆寂日

7月25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慧思尊者圆寂日

8月4日(农历七月初二)净宗八祖莲池法师圆寂日

8月11日(农历七月初九)净宗十祖截流法师圆寂日

8月14日(农历七月十三)大势至菩萨圣诞

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盂兰盆节

8月21日(农历七月十九)净宗三祖承远法师圆寂日、法上国师往生 8月23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普庵祖师圣诞

8月24日(农历七月二十二)圆测大师圆寂日

8月26日(农历七月二十四)龙树菩萨圣诞、法琳大师圆寂日 8月27日(农历七月二十五)虚云和尚诞辰、米勒日巴尊者圣诞 8月31日(农历七月二十九)虚云和尚诞辰

9月3日(农历八月初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圆寂日

9月4日(农历八月初四)黄财神圣诞

9月6日(农历八月初六)净宗初祖慧远法师圆寂日

9月7日(农历八月初七)慈航菩萨圣诞

9月8日(农历八月八)圣救度佛母圣诞

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五)月光菩萨圣诞

中秋节

9月16日(农历八月十六)金刚智三藏纪念日、冈波巴大师圆寂日 9月20日(农历八月二十)鸠摩罗什圆寂日

伽蓝菩萨圣诞

http://m.gbppp.com/sh/475750/

推荐访问:伽蓝菩萨心咒 伽蓝菩萨图片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