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创作风格】简要分析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创作风格

时间:2019-07-03    来源:宋词赏析    点击:

问题补充: 我们都知道,婉约与豪放是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派,豪放派两种 代表人物分别是秦李(秦观,李清照)与苏辛(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是词的正统。希望大家可以帮我简要分析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创作风格,要求原创。
简要分析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创作风格 网友答案: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李清照的《漱玉集》、李之仪的《姑溪词》,欧阳修的《六一词》,柳永的<<雨霖铃>>都是很好的作品。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綖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綖相近。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宋朝初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有晏殊、柳永、张先、欧阳修、晏几道。他们的词风各有异同,但共同特点均为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其中晏殊与欧阳修的词在当时被视为正统。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人的一些名篇。
   1.晏殊-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2.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张先-长相思
   粉艳明。秋水盈。柳样纤柔花样轻。笑前双靥生。
   寒江平。江橹鸣。谁道潮沟非远行。回头千里情。
   通过这些,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婉约派的风格,那么接下来请看看我们社内社员的作品!
   南乡子
   云碎现红霞。映目浮韶掩日华。堪笑合眸千岁过,天涯。乌坠星含半月斜。
   一梦错谁家。曾许来生盼落花。凋败旧弦书古韵,无瑕。也道痴情易化沙。
   望江南·月夜
   明月圆,花繁晚风倦。
   迷蒙忆得当年事,可惜玉人今已远。惆怅为谁言。--------------------2楼:热心网友--------------------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等。
   说到柳永,就不能不提到《雨霖铃》。这是一首在艺术上情景交融,铺叙刻画,语言圆润清丽的佳作。
   词的开篇就渲染了凄凉萧索离别气氛:寒蝉、骤雨、无绪。这样的情景往往牵引出一段悲凉的故事:也许是词人为谋生计,必须与恋人离别。在深秋骤雨之后的一个黄昏,话别今宵。古人的离别总带着生离死别的愁绪,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暂时的分离极有可能演变为永别。所以,在词中,词人极尽能事地刻画铺叙伤感的画面:苍凉的暮霭下,清冷的秋风中,恋人执手欲说,却无以言说,无尽的不舍、思念尽在不言中。
   《雨霖铃》可以说是婉约派的典范之作。
   再看看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从李清照的词中完全能看出其生活的轨迹。前期生活安逸悠闲,后期命途多舛,遇人不淑。但不论前期后期,她的词风格清丽,语言典雅,善用白描。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年轻时的李清照何等幸福!这应该是她还做少女时的悠闲生活写照。傍晚时分,常与三五知己一起玩赏,把酒言欢,吟诗作对,划舟漫游。 全词 用白描手法勾画,语言雅致。
   婉约派是宋词园圃中一朵柔媚雅致的奇葩,在语言上可谓是登峰造极,在情感的抒发上含蓄蕴藉,是研究中国文学不容忽视的领地。--------------------3楼:热心网友--------------------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        “豪放派”和“婉约派”,原本是对宋词流派的基本划分,后来逐渐成了我们平常使用的一种文学术语,它的意义已经越出了宋词的界域,但追根寻源,人们却可以发现,这种划分并没有成为评价宋代词人的权威定论。“豪放派”和“婉约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宋词中到底有没有“派”?这仍是一个百冢争鸣、难归一统的问题。
         第一种意见完全否认宋词流派的存在。施蛰存曾指出:婉约、豪放仅是作品风格,而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思想感情,“燕闲之作,不能豪放,民族革命激昂之作,不能婉约。”宋人论词,初无两派之分。所谓流派,“因有许多人向同一风格写作,蔚为风气,故得以为一个流派。东坡稼轩,才情面目不同,岂得谓之同派?”我们无法开出一个豪放词的宗派图,而吴文英徒众甚多,隐然成派,也不能说成是婉约派。何况婉约、豪放也不是对立面,尚有既不豪放、又不婉约者在。清人郭频伽论词有12品,杨伯夔又加了12品,这24种风格能够分别属于婉约和豪放两派吗?这些都只能称作“体”而不算“派”。吴世昌则从北宋词的创作着眼,指出北宋如“塞下秋来风景异”、“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这一类的豪放之作不满十首,根本谈不上派。
         如果真有这一派,试问有多少人组成?以谁为派主?写出了多少豪放词?收印在什么集子里?他们认为,如果编写词史,不宜再说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
         第二种意见与此针锋相对,认为不但宋词有豪放、婉约两大派,而且自《诗》、《骚》以下,即已分派。如周楞伽指出:“汉魏风骨,气可凌云,……皆豪放派之祖。“”江左齐梁,职竟新丽,……皆婉约派之宗。“所不同者,仅当时无婉约、豪放之名,而以‘华’、‘实’为区别之标准而已”。李白豪放,杜甫婉约,也是无可怀疑的。就宋代词人而论,“若东坡稼轩,就其词作风格主导方面而论,固皆词家豪放派也。”他们认为,宋人即以婉豪分派,俞文豹《吹剑续录》所载东坡词如关西大汉唱“大江东去”,柳永词如十七八女郎歌“晓风残月”,就是豪放和婉约两派的区分。明人张綎所谓“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也是就此而言的。再则,词写得婉约易,写得豪放难,“故豪放之词更弥足珍贵,即谓为词之正宗,又何不可”。“如果写《词史》必须大书特书词有豪放、婉约两派。豪放同以范希文为首唱,而以东坡、稼轩为教主;婉约词则以晏元献为首唱,而以屯田、清真、白石为教主。”
         第三种意见别立一说,认为派有两种含义,即指流派也指风格,宋人虽分婉约、豪放,但都是指艺术风格而论。宋人倒是以“雅”(闲雅、雅正)与“郑”(侧艳、俚俗)来分派的。艳词不等于婉约词,雅词更不是豪放词,应当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强以豪放、婉约分派,已非宋人原貌,其目的也无非是为了抬高豪放派。这样做对词学研究很有害:一来对许多大词人(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评价很不够,二来影响人们了解宋词真面目,三来模糊了许多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并驱争流的事实,四来不利于我们今天对作家作品作具体科学的分析。
         第四种意见实际上是对第二种意见的补充和发挥。他们认为,流派的众多和风格的多样,是宋词繁荣的重要标志。宋词粗分有婉约、豪放两大派,但还可分得更细,“豪放派中,苏之清旷,辛之豪雄,亦同中有异;婉约派中,周、吴的质实,姜、张的清空,亦区别为二,而周的疏密相间,吴的缜密妍丽,亦可细分。”他们认为,豪放、婉约只是基本划分,它们之间也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而且还有游离于两派之外的作家。他们不同意第二种意见把豪放派作为词的正宗的提法,认为应该充分肯定婉约派词人在艺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五种意见是折中型的。他们认为“体”与“派”在我国文学习惯上区别甚微,称体者,每可称派。一般看来,体多指形式与体裁,派多指风格和品流。从发展过程看,往往先有体,而后产生不同的派。他们认为,宋词中的豪放、婉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豹鸿沟,更不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同一词家之作品,二者兼有者多矣,没有必要也不可作硬性规定。
 事实上,这些对流派存在与否的见解,主要是针对“五四”以来词学研究的一些偏激观点而发的。胡适、胡云翼等极力崇扬词中的豪放派,他们把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称为宋词的主流,而把以周、姜为代表的婉约派称为逆流。解放以后,这种观点一直作为词学研究的流行观点,而胡云翼《宋词选》作为代表性选本影响也很大。粉碎“四人帮”后,不少学者突破禁区,勇于探索,对豪放派的正宗地位提出质疑,进而探讨了有关宋词流派和风格的种种问题,活跃了学术空气。宋词中到底有没有流派?对“派”与“体”应该如何理解?怎样评价宋词才算是实事求是?这还有待于学术园地进一步的鸣放和探索。--------------------4楼:热心网友-------------------- 所谓“婉约”,主要指文辞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
   所谓“豪放”,主要指文辞的慷慨淋漓,无拘无束,不拘细节。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区别在于豪放派着眼于江山社稷,国家民族之忧愁,而婉约派着眼于个人情感,主要表现在哀愁、相思、离别等儿女之情。
   婉约派宋词从内容上看,多写爱情、婚姻、家庭、怀乡恋土等私人化的情感。其抒情注重细腻入微,委婉含蕴;一般严守音律,声韵和谐,偏重于优美、阴柔之美的审美特征。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李清照的词典雅,柳永的词通俗。李清照词风哀婉,作品沉郁凄凉。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柳永主要是写与女人间的爱情,李清照主要是写对自己的哀怜之情。两人都擅长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柳词和李词主要是表现个人情感的得失,儿女情多,意境悲苦情愁。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一首离别后的相思之作,笔调清新,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风格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首词作于词人与丈夫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上阕暗含相思,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阕则直接抒情,抒发相思与别愁。
   豪放派宋词从内容上看,多反映社会及人生的重大主题,诸如理想壮志、国家兴亡、军国大事、民生疾苦,以及民族意识等社会化的情感。其抒情多豪迈直率、激昂粗犷,气势恢弘;一般能遵守词的音律规范,但又不为音律所束缚,偏重于壮美、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
   宋词由北宋苏轼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的风格。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成就,写出许多具有雄浑、阔大气势的作品,而且敢于破除陈规,以其过人的才华,进行极富特色的创造,成为南宋豪放派的领军人物。
   辛弃疾南宋中期爱国主义词人。他用词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壮志未酬的愤慨,把豪放词推向了高峰,真正形成了“苏辛”豪放派。
   辛词豪放风格不仅体现在与苏同样开阔的气派上面,更因为他是真正的抗金英雄。加上他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善于运有典故,故事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愿意身先士卒带领军队收复河山的理想壮志。
   全词豪壮悲凉,词中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热烈向往,充满战斗的激情,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了深切的忧虑和愤慨,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沉痛的感情。词中不仅抒情,而且言志。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这里虽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抱负,但字里行间透露出想要仿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在艺术风格上,显得豪放悲壮,沉郁苍凉。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
   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题材内容多种多样,艺术手法丰富娴熟,风格流派个性鲜明,均堪称典范,都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5楼:热心网友-------------------- 阅读排行: 1、马嵬之变是怎么回事 2、顺治皇帝是怎么死的 23岁死了为什么还有 3、明朝哪个皇帝是大发明家 4、英国光荣革命发生于哪年 英国光荣革命的意 5、瓦特泰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简要分析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创作风格】简要分析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创作风格

http://m.gbppp.com/tssc/593679/

推荐访问: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