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别为难自己,深度好文

时间:2016-01-11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下载别为难自己,深度好文(一):2016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

公文

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

第2篇 “春风化雨”——教育发展篇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1985年中央下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1993年,中央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现在,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有必要制定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教育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实行了多项倾斜政策,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长;我国的广大农村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1.5亿农村学生被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很多农村学校告别了危房和泥巴桌,用上了崭新的教学楼和课桌椅。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有了初步提高,长年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现象被有效地遏制。总之,我国农村教育发生的喜人变化有目共睹,令人振奋。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峻紧迫。这些问题的不懂解决将阻碍我国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中华民族振兴教育的百年大计。

xx大学“青春建功走xx”社会实践团队赴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xx乡的实地考察研究,在对xx教育现状考察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其当下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实际与自身专业所长,寻找相应应对措施,最终对实践活动进行成果展望,希望更好服务和发展xx的教育事业。

一、教育现状

在xx一周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走访、考察、咨询、搜集资料、查阅资料等途径获取了部分xx地区教育现状的资料。

xx乡下辖九个村,每村都各有一所小学,而仅有xx村即乡政府所在地拥有一所初中,全乡无高中。全乡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但初中毕业即辍学现象较为严重。2016年全乡考取本二及以上35人。

走访xx乡西坪小学

二、存在问题

(一)教育观念方面

1.政府导向层面

教育我们通过走访下坝村、河沟坝村、西坪村等村落的村委会、小学、普通的百姓,以及与各中小学老师展开座谈了解到当地一些领导干部教育观念比较先进,对本地区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比较重视,对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工作力度,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明显。由于xx属于全国贫困乡,经济发展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出现“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发展”的情况。着力去抓最容易出政绩的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等,而对于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不够重视,使地区发展易出现“经济发展一手硬,社会事业发展一手软”的现象。

2.农民思想层面

当地农民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封建意识较浓,而重教意识淡薄,这使一部分人们的思想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在一部分农民看来,祖祖辈辈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耕作生活,玩泥巴种庄稼读的书再多也没用,识几个字就行了;另一种极端是“学而优则仕”论。在这一部分农民看来,上学读书是为了跳出“农门”,要“学”就要“优”就要“仕”,就要考上大学,在外面找个待遇高环境好的体面工作,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样,“成绩好就读,成绩不好就不读”,读到初中就辍学的现象十分普遍。另外,部分农民“重男轻女”的观念十分严重,这使许多女孩子都早早地辍学。

(二)办学形式方面

袖珍学校较多,农村办学点多而散。在办学形式方面,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xx,由于农村多分布在崎岖不平山区,而且以散居形式居多,交通极为不便,造成了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上学极为困难。因此目前,xx地区的办学点并不少,几乎达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而在xx乡里有一所初中。但近些年来,由于农村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显著,xx的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再加上不少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子女带到了城市上学,这些原因造成农村学校的生源锐减,偌大的校园里人迹稀少,空荡荡的教室内书声零落,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xx的一个偏远地区有一所所谓的小学只有一名老师和八个学生,还有一些学校年级出现了断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中只有三到四个年级。学校是个需要人气的地方,教师对着面前的三两个学生提不起劲头教,学生也没有比学赶帮的热情。这种现象不但造成了农村教育质量严重下降,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这类袖珍学校今后的发展前途也很尴尬:如果政府加大对它的投入,似乎不值得;如果不管它,它将一直落后下去。

(三)留守儿童方面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 .2 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 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而我们的实践地xx乡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家庭经济来源单一,很多年轻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于是,我们很直观的在赶集集市、庙会上看到一个老人带着可能是自己家儿女的一群孩子,而年轻的青壮年极少。放眼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1.监护现状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2.情感关爱缺失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他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

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家庭教育匮乏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一些打工父母的不良“职业”对自己的孩子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在寒暑假期间,有些父母把孩子接到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未成年,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要孩子散发做假证传单,教孩子逃避检查和被抓后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直接成为生意的帮手,做着触犯法律的事情。对于这种害人害己的违法活动,一些父母却是积重难返,执迷不悟。可悲的是,耳濡目染,更加上亲身经历,对于还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

4.学校独木难支

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 % 考入普通高中,10 % 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 % 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现象与学习监督总体弱化有关。一般来说,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由于父母不在家,他们一般要做更多的家务活,如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有的还要打柴喂猪等,这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课余甚至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痴迷电游,看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体如凶杀、淫秽等镜头将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

有的地方大人赌博成风,孩子也跟着学。有些孩子经常赊账购物,无形中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有的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发现这些孩子犯了错误,经耐心教育效果不佳而需要家长配合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请来的“监护人”,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性格特点等了解不够,无法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四)理想信念方面

理想信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正确的理想信念既是人们追求奋斗的远大目标,又是催人奋进、使人献身的巨大力量,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一个人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否则就会颓唐堕落;一个国家民族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有共同的志向,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团结进取,否则只能各行其是,成为一盘散沙、乌合之众,甚至走向衰落。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理想建设,把它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在“四有”中,邓小平首先强调的一个就是“有理想”,他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事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我们在xx对青少年儿童的探访中发现,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几乎没有一个美好的想法,根本没有一个哪怕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想法,更别谈理想信念了,这和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学校对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严重缺失是不无关系的,如果一个孩子连理想都没有,何以能够成为一个四有新人,何以走出大山,何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大山脱贫致富。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甚至比知识文化教育的落后更为可怕,而这些就是在xx真实存在的问题。

(五)师资力量方面

虽然国家正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每年都会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及选派教师、学生到农村进行支教以解决农村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然而据我们所走访的情况来看,农村教育目前依然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教师资源配置失衡

所谓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是指教师资源在不同地区、学校及学科之间配置不均,导致即使在教师总量充足的情况下某些地区、学校、学科教师仍然短缺,仍然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现象。乡镇很多学校不是倒闭就是与其他周边县城较好的学校合并,原因是很多学生家里是从事田地的、家里没有很多钱供他们学习,再加之他们很多人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一般情况下,只读到初一或者初二,很少有全部完成学业的。因此,想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就集中到县城和乡、镇较好的学校。然而,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待遇和条件都比较好,教师就比较多,甚至超编。而在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则很缺教师,很多学校基本是“一人一校”,有的甚至一个公办教师也没有,只得请代课教师上课。还有现在许多乡村学校的教师一般是以老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其次,而中年教师几乎很少能看见。在学科方面,乡村许多学校的语数外、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老师居多,而音乐、美术以及心理方面的老师非常缺少,这就让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2.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许多乡村教师只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他们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很少,有的甚至初中还没有毕业就上讲台,他们就缺乏相应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许多教师是由原来的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还有一部份是顶替进来的,这些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普遍偏低。虽然近年来给予教师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他们的学历达标率虽有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很多培训也只是走走过场,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地提高,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很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这一问题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充分暴露出来。

3.教师待遇普遍偏低

农村教师除了每个月微薄的工资,其他的福利待遇基本上就不用提了。自从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财政部门对教育事业很少支持,几乎没有拨过款,学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基本都是借债或者由乡村村民自己投资进行的,有的学校债务越来越重,有时候都自身难保,教师哪还敢奢望什么年奖、月奖、津贴和福利。

4.教师流失现象严重

目前,农村教师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并且在教师流失的同时,农村各中小学校由于各方面条件较差,地处偏僻,很难以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去当地工作,教师缺少的问题突出。由于教师严重缺少,因此教师的补充主要是从农村选拔,然而农村骨干教师相继调走,这就使得农村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六)教育设施方面

农村教育设施是指向农村教育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保证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总和。农村教育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为农民教育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是关系到农民农村经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使用期限较长的物质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农民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

可是我们从各位学校的校长以及学生那里了解到,xx各村小的软硬件设施极为落后,小学教室多为危房,学生的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而很多学校还缺少图书室、实验室、音乐美术室、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等。在农村学校的软件方面,普遍存在办学理念落后、学校管理粗放随意。由于软硬件条件的不足和长期积淀下来的其他种种原因,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容乐观,与城市的学校相比更有明显差距。如:农村学校学生的平均成绩偏低,差生比例大,学生辍学率高,升学率低,素质教育也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三、建言献策

(一)教育观念——三级转变

针对教育观念落后的状况,首先政府要有一种责任意识,要逐渐改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教育,在工作中加大教育工作的力度,从实际行动中让老百姓和孩子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学校要承担起扭转学生学习意识淡薄的缺点,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励志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对于贫困家庭孩子的重要性。第三,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要绝对重视,部分家长要改变读书无用的观念,要从心底里支持孩子读书上学,深刻领悟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把农村教育从根本上,从意识上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办学形式——集团效应

针对农村办学点多而分散的状况,农村中小学要实行合并集中战略。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多而分散、生源稀少、质量不高的状况,要实行合并集中战略。具体做法是:

1.学校分布学区集中化

取消现在每个行政村都有小学的制度,将相邻的三两个行政村划分为一个学区,每个学区只设一所小学,该小学应设在对外交通便利的地点。这种做法必然使部分学生的上学距离增大,可做如下解决:以村村通公路为基础,每个学校配一辆校车,开通学生公交。高年级学生可实行寄宿制,低年级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早晚可乘车上下学。还可打破学区和行政村的界限,实行就近入学。

2.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农村中小学实行合并集中后,学校数目大大减少,学校规模明显扩大,这不仅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和教育投入,更重要的是每个学校都可享有规模效益,既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又可和其他学校共享教育资源。比如:在乡里相邻较近的学校可共享图书馆、实验室甚至优秀教师。还有突出的一点好处是,合并后的学校集中在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可以为教师提供较好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使教师可以安心从教。【下载别为难自己,深度好文】

(三)留守儿童——多边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比较好的建议是变“留守儿童”为“随行儿童”。这在xx的某些村里已经有了这些转变。这要求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即随着条件的改善,在经济发达、民工集中的地区,实行民工“市民待遇”,让夫妻双方均有相对稳定工作的民工,享有子女就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要加快专门学校的建设。在农民工集中地区,鼓励、扶持专门对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教育的社会办学,适当降低办学条件的“门槛”,并切切实实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倾斜。但从当前来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应从民工输出地即农村入手。

1.家长:教子之责,悉心担当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政府:营造环境,助育良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开始形成。对于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下载别为难自己,深度好文】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

下载别为难自己,深度好文

http://m.gbppp.com/yl/199040/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