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心得体会

时间:2016-02-1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三农,心得体会(一):三农问题培训心得体会

三农问题之分析

邓小平说过“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

十稳定不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可想而知,三农问题

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针对对象之一。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三农”问题依然是主要焦点

之一。这次两会中温家宝对于三农问题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

之重。看完这次两会对于三农问题的报告后,我们对于以下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1. 新生代农民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各种的发展局限,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放下锄头进入城市寻求

发展机会。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频频出现。它与传统农民工

有什么不同呢?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对

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渐趋陌生;他们成年后的生活环境和就业经历更多地与城市

联系在一起,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目前新生代农民给城市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农业

发展也带来很多压力,就变成农村里面又青黄不接,在城市里面变成了农村农业人士在城市

当中游民也很多,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

需求高于传统农民工,但他们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封闭型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向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的 开放型社会保障的转变步伐,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

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

通过强化征缴扩大覆盖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基础养老制度。有

些缺乏专业技术和较高素质的务工农民只能提供低水平的劳务,在务工过程中缺乏竞争力。

政府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实行技能培训,将就业前培训、转岗培训及在职培

训制度化,使其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且提高工作质量。另外,还要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

权益,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我们不能对农民工持歧视态度,要重视其劳动成果。

2.粮贵也伤民

了。然而,情况不是这样的。粮食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消费者吃不消,甚至会采取另外一

种的粮食替代品,从而使粮食产而不售,从而使农民没有收入,这样就伤民。在粮价问题上,

我们应该遵守市场的客观规律,视市场而定粮价,而不能盲目提价。

3.农民收入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我们以福建福安农民收入为例,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57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6 年增长了0.92倍; 2012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9532

元,增长14%,以此可知,农民的收入正逐年上升,不过城乡贫富差距还是在拉大。由于这

种持续不变情况,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农民采取了取消农业税的措施,使国家与农民的关

系,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尽管消农业税对农民增收不会产生较直接的效果,但对农民较低

的纯收入来说,取消农业税无疑是增加现金流入的一个方面。农业税取消后,农民可自行支

配用非农收入交税的那部分资金了,农民的生活也无疑会得到一定改善,农民可以更自由、

自主地选择和从事他们的增收行为。随着农业现代投入的增加,农业利润的下降,中央在种

粮上进行了直补,还有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化肥补贴、柴油补贴,这对于他们的致富并没

有起着多大的作用。中国大多数农民没有从土地中爬起来,有的甚至一生都在拿着锄头,何

必如此呢?这或许就是有的农民始终保持低收入的原因。这次两会上提出农民的增加收入手

段缺乏力度,而我们应该就此采取措施。我们要鼓励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创收,如在种植、养 殖方面,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政府应该始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调整财政

政策,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调整农业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总结:【三农,心得体会】

这次的两会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更重要的是倾

听农民的心声,政府要从走到农民群众当中去,政府应该完善群众表达民意机制,多增加意

见和建议渠道。篇二: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须从三基着手 两会学习心得—解决 三农 问题还须从 三基 着手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

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

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

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

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

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

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

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material)显示,

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

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

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

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

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

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

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

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

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

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

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 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

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

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

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

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

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

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

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

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

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

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

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

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

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

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 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

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

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

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

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

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material)显示,

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

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

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

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

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

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

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

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

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

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

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

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

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

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

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

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篇三:xx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

须从三基着手

xx两会学习心得—解决 三农 问题还须从 三基 着手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

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

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

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

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

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so100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矗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

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

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矗据有关资料(material)显示,我国

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

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

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

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

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

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

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

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 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

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

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

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矗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

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

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

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

女在农田里干活。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

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

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

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

对于大多数农 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

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

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

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

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

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

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

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幢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

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

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

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

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

虫。县

三农,心得体会

http://m.gbppp.com/fw/210013/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