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考察报告

时间:2014-03-08    来源:活动资讯    点击:

社区的考察报告(一):社区考察报告

科大石湖社区考察报告

本小组选定科大石湖校区作为本次课程实习的基地,旨在在分析了解社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社区的某一问题或需求,制定并实施服务方案,最后对整个服务活动成效进行评估。本小组于2013年4月日18—20日,考察了该社区的基本环境并且从不同地点选取一些同学做了相关访问工作。

一 社区基本情况 石湖校区坐落于苏州高新区国际教育园北区核心区,石湖之滨,上方山之麓,毗邻苏州轨道交通三号线,有多路公交直达,学生出行十分方便,并与风景秀丽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相邻,占地面积共1500余亩。 校区现有环境科学工程与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等学院,共有在校生10000余人。其中男女生比例大概为4:6,年龄多在19—23岁之间,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校园内建有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校医院,礼堂,超市,食堂等,临近汇金商业街,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日常需求。

老校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时为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新校区。建筑富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其中“师陶园”、

“九曲桥”最能体现这一特色。师陶园内景物清幽,云墙缭绕,廊腰缦回,曲径通幽,古木苍柏,湖石叠山;九曲桥畔杨柳青青,虹径弄碧,曲折萦绕,荷香四溢,真可谓:“隔岸垂杨笑语,池荷映水新状”。新校区建于新世纪,多为现代化教学楼,运动设施,宿舍,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需要。

二 社区需要

本小组成员分为几组到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场所

访问了一些同学,通过实地访问的方式,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现大致归类如下:

1. 硬件设施 老校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教学

楼,宿舍内部设施亟待改善,例如老校区宿舍内设施简陋,空气流动性差,有较多的粉尘,不利于学生健康,没有衣柜,物品难以放置,没有晾晒衣服地方,离浴室太远且浴室设施出现损坏现象,给学生日常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图书馆里的自习室座位有限,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2. 校园管理 宿舍盗窃事件时有发生,宿舍管理有

待加强,宿管应该加强对进出宿舍人员的检查;图书馆与体育馆的开放时间应该适当延长些,方便学生学习与课外运动;老校区食堂中午就餐非常拥挤且卫生状况较差

3. 校园文化 维护学生权益的组织很少,且多是自

上而下,不能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部分学生反映校园课外活动较少;少部分学生乱扔垃圾,影响校园环境整洁

三 社区需要状况分析与评估

从归纳整理后的访问结果来看,社区的需要涉及学

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老校区由于年代较久,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已经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情况亟待改善;校园管理制度在某些地方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调整;校园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积弊,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包

括:1. 社区工作者积极组织相关学生权益组织将问题进行汇总,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现实情况 2. 社区工作者协助学生代表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洽谈,商讨可能的解决办法 3. 社区工作者开展长期性的跟踪服务,力使社区进入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

小组成员:何萍萍 刘启文 陈小橙 刘笑 徐园园 卢欢

夏继成

社区的考察报告(二):社区工作考察报告

安塞县化子坪镇化子坪村社区工作考察报告

一、 考察的背景和意义

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 社区是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单元,按地域类型可以将社区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种基本类型。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我国13亿人口里有8亿多是农村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有5亿,因此,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解决好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问题,同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认真关注农村社区的发展问题。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批知识分子,像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就开始从事乡村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为发展农村实行了多种政策,以及现如今大搞新农村建设等,都说明了我国为促进农村社区工作发展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从社会变迁的历史看,农村社区是最古老的一种地域类型,发展起步较早,但仍相对落后。农村社区的发展依赖于土地,因此地理位置和地域范围往往能够决定其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农村社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低于城市社区,且人口的同质性高,流动性低,居民交往范围较小,人际关系简单;在组织机构方面,村委会和家庭式农村社区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但村委会往往是政府机构,为村民的服务较少,农村的组织结构具有在数量和结构上简单化的特征;农村社区在文化方面,注重宗族血缘关系,重视亲情。以上这些农村社区的特征决定了农村社区工作的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和方式。

本次社区工作考察对象是延安市安塞县化子坪村,地处陕北,值得说明的是,陕北地区近些年来依靠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产业的发展,加之国家对该地区的优惠政策,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常见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率增加、贫富差距拉大、犯罪率增加等,本次实习我们通过对该村的社区工

作进行全面的考察,对于该村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以便实现该地区的社会协调发展。【社区的考察报告】

二、 考察方法

我们通过下列三个维度对该村的社区工作进行考察:第一,对该村的居委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村委会的机构设置、村子的基本情况、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等,并对村委会主任或村书记进行重点访谈;其次,选择5~6个该村的村民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参与村子工作的意识、对村委会的认识及评价等,从侧面了解村委会的工作情况;第三,对该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区环境卫生状况(生态状况、街道卫生状况等)、社区基础设施完善情况(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水电煤气、通讯设备等),并统计村子街道两旁所有的店铺,进行分类汇总,从而了解该村经济发展的重心,从侧面反映村委会的工作状况。

三、 社区工作考察

3.1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化子坪村在行政上隶属于陕北延安市安塞县化子坪镇,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具体位置在安塞县以北约40公里处,系中共化子坪镇政府驻地,延靖公路和包茂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社区的考察报告】

化子坪村辖7个农民小组,389户、1784人、党员34人(其中女4名),总土地面积13695.6亩(其中川地3568亩,占26.1%)、基本农田890亩、退耕还林确认面积7201.6亩(其中退耕地3335.7亩、荒山造林3065.9亩,其它2000亩),有各类企业、事业单位32家,个体工商户232家,全日制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大型宾馆1家,加油站1个,网吧2个,预制厂3个,砖厂3个,各类车辆198辆(其中客运车辆17辆、农运车辆27辆、其它车辆154辆)。

3.2社区政治发展状况

化子坪村是化子坪镇政府驻地,村委会和镇政府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便于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具体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因此该村的民主政治工作落实地

较为深入人心,村委会能较好地实现民主选举、村务公开,基本上能发挥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本职责;在村委会的办公楼上,有书记室、主任室、电教室(人口学校)、会计室各一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村村委会的组织机构健全、硬件设施良好。另外,在村委会办公楼的院墙上,有村子的基本情况介绍、村规民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提高村民素质、退耕还林“十不准”、国家计生政策等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村委会的基本职责。

3.3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2003年国家在该地区全面实行退耕还林,除了极少部分川地种植少量农作物外,山地都变成了林地或草地;离开土地以后,进城打工、经商成为大部分农民的首要选择,还有一部分农民依靠贩卖石油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近几年,外村的人口大量流入该村,大部分是为方便贩油而来,进入该村的外村居民大多并没有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通过走访,我们统计了该村中心街道上的所有店铺,共计325家,其中占前三位的是副食百货店(95家)、餐饮店(71家)和服装店(27家),各占总数的29.2%、22%、8%,累计百分比为59.2%,由此可以看出该村的商业发展是以服务业为主。村委会公布的该村村民在2007年每户的纯收入是3846元,但是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这个数字并不可靠,我们随机选取该村的10户人家进行问卷调查,2008年收入最低的1户人家是9000元,最高的是60000元,平均为28400元。“一业兴而百业旺”这句话描写的正是陕北好多地方依靠石油产业发展经济,同时带动餐饮、服装等服务业的发展。

3.4社区文化发展状况

陕北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耳熟能详的有陕北民歌、剪纸、说书、腰鼓等,历来具有“文化宝库”的美称,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该村是化子坪镇的文化中心,每年春节都会举行秧歌,到该镇的其它村子巡回表演,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一次庙会。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地区对民间文化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陕北民间文化正在流失,其中我们了解到,一位村民准备在村里投资建立文化活动馆,但由于得不到他人的支持,最终只能放弃,当地的大部分村民在闲暇之余主要是看电视、打麻将、打扑克等,很少有人热衷于搞民间文化活动,但可喜的是政府部门和一些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性,2008年当地教育部门将民间文化(腰鼓、民歌、剪纸、农

民画)纳入了教育体系,将民间文化的传承任务交给下一代是明智的做法,但这一做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据调查,一些初中生反映,腰鼓只有在有比赛的时候老师才会教,这未免有些形式主义了,民间文化的传承现状令人担忧。

四、 社区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发展状况

4.1社区教育发展状况

该村有全日制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除了满足本村的教育需要外,也吸纳了化子坪镇其它村子的孩子。在我们走访中发现,这里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这里的老师大部分都靠体罚来教育学生,这样做不但提高教学质量,却使得好多学生因怕遭受这种体罚而畏惧上学,甚至辍学,这种现象曾经也得到过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新换了校长,同时也引进了许多高素质教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去年中考中该校升学率位居全县第二,学校受到了全镇的广泛好评。

4.2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该村有中心卫生院1个,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各类小诊所9个,基本上能满足该村和其它村子村民的看病需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该村普遍实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惠了居民,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实质的解决。同时,居民也反映,报销的手续太繁琐,报销的金额有限,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

4.3社区体育事业发展情况

体育事业在该村的发展是一个盲区,我们在对该村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没有看到任何用于村民进行强身健体的场所和其它硬件设施,只有在学校才能看到一些简易的体育设施。另外,当地村民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几乎见不到有人进行像跑步这类型最简单的体育运动。

五、 社区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该村在去年都用上了自来水,在这之前每家每户都饮用地下水,自来水的使【社区的考察报告】

用一方面为村民用水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当地的地下水资源,为该村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该村拥有邮政所、农村信用合作社各1个,一个供电所,移动、联通服务店共13个,新增驾校1个,满足了村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六、 村民对村委会的认识及评价

我们随机选取5户人家对他们进行重点访谈,在问到他们对村委会的认识时,他们都认为村委会只是选村主任、大队书记和村干部开会的地方,别的什么事也干不了。我们知道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的职责多达10条。由此可见,村民对村委会职责的认识很不全面。在问到自己家中遇到大事的时候,几户人家都表示不愿意找村委会,而是通过自己或亲戚朋友帮忙。

七、 总结和相关建议

本次调查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考察了该村的社区工作现状。首先,通过正面对居委会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该村的社区组织机构较为健全;其次,在对社区的实地考察和对村民的深度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的基础设施有所发展,但不够健全;下面就本次社区工作考察中发现的一些其它问题总结如下:

7.1 社区居民身份存在的非农非城的尴尬状态

该村自从实行退耕还林之后,大部分村民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从事非农产业,严格来说他们已经不是村民,而是“居民”了,但是他们的户口仍旧是农业户口。

7.2村委会经费短缺

上一任村委会书记告诉我们,现在的村委会办公场所(二层小楼)是他家自己出的一部分钱,再加上政府拨的一部分钱共同修建的,他认为新上任的书记使用办公楼应该付给他家原来修建楼房的费用,但是新书记不肯,这样到目前为止

社区的考察报告(三):参观社区考察学习报告1

【社区的考察报告】

参观社区考察

【社区的考察报告】

2014年12月29日

参观社区考察学习报告

尊敬的xxx:

您好!现将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12月22日至23日,xxxxx和xxxxx两个社区党支部书记共计10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xx和xx对社区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此次对9个社区的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我感触很深,这两个城市社区建设发展速度之快、手笔之大、亮点之多、面貌之新,给我很大的震撼,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这两个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实践催人奋进,对照我们自己的发展现状,切实感受到压力,同时也坚定了加快社区建设的信心。

一、几点感受

1、社区组织体系到位、功能到位、保障措施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街道充分发挥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社区建设工作。几个社区均创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打造了一批“精品”社区,提高了当地社区建设的档次。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锦秀社区创办居民协会,以邻里文化为平台,打造“和谐邻里,幸福社区”为特色品牌的服务型社区。围绕“服务居民,创建特色”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满足居民各类需要为工作重点,突出打造和谐邻里文化;通过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举办各类特色文化沙龙,以文化联盟形式,使锦秀社区形成“和谐邻里”的文

化品牌,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的作用,以社区报、广播站、微信群为平台拉近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的距离;每月服务日开展义务理发、诊病、磨刀等便民服务。开创“和谐邻里幸福社区”文化沙龙,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大民生基础服务项目的引进力度,打造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民生服务项目;将社区居民楼栋划分特色楼栋,举办适合的邻里活动;努力把锦秀社区创建为服务完善,邻里和谐的服务型社区。

【社区的考察报告】

2、提升服务功能,拓宽服务内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群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学习考察的几个社区都抓住了这一特点,以服务居民为主线,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宽社区服务范围,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博乐市和平社区,该社区采用“蜂式”服务理念,以“辛劳酿蜜从不摄取”的蜂群为工作动力,本着“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的原则,形成了资源在一线整合、民意在一线集中、需求在一线掌握,掌握问题在一线处理的工作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同时增加社区与居民联系。

3、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营造温馨和谐社区文化氛围。考察社区均意识到文化活动是联系居民的桥梁,也是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博乐市南城区街道滨河社区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针对社区党组织办公阵地差、服务功能急待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急需增强等实际情况,全面实施“党建品牌” ,多方筹集资金,

大力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办公环境、硬件设备,建成一个,个性化、功能化、品牌化社区,提升社区党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服务型社区党组织。打造“运动健康”、“人文幸福”型社区。2013年8月,得到辖区单位博州文体广新局的支持,争取自治区“体育民生工程”项目专项资金25万元,建成了占地300平方米的博州首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2014年将继续投入专项建设资金建设占地800平方米的高标准多用篮球场。2013年9月,建成博州图书馆滨河社区分馆,争取资金投入25万元,购置图书1500余册,图书馆配备电脑16台,建成“绿色网吧”。增强了广大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数字信息化管理有力度,有实效。此次学习考察的社区在加强数字信息化方面均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为社区提高工作效率、维稳等发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博乐市前进社区今年以来通过实施“小工程大民生”项目建设,前进社区加快了“三化”建设步伐,不断夯实为民服务基础,创建为民服务新模式,形成了辖区管理责任明确化,管理分类科学化、管理运行规范化、居民服务人性化的新模式。前进社区作为全市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试点社区,已累计投入资金42万元,建成视频监控室,安装了小区门禁系统1个、紧急报警救援系统2个和监控设备22套。实现小区监控无盲点、全覆盖,有效提高了社会管控力和处突能力。博乐市组织部配备蓝牙手机终端8个,为进一步完善数字信息化系统输入信息提高了效率。

二、今后工作中的想法

此次博乐市、精河县之行,激发了我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发现了我们工作中与先进社区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找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化惊叹为动力,变震撼为行动。要借鉴先进社区良好的经验和作法,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符合我社区实际的工作方法。

(一)要更加振奋精神,提升信心指数。我们必须彻底抛却旧观念的束缚,以思想更解放、精神更振奋,促进工作大推进、发展大提速。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分析形势,想办法破解制约。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自身模式,坚决不做坐井观天的青蛙。此次考察学习,让我们感觉到了差距,也坚定了信心,我们有信心回来后,更好的干好工作,我们坚决不做怨天尤人的庸者,相信只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够羸得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二)在今后要努力建立一支有真才实学、能干实事的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首先每一位社区干部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弘扬务实、创新、奉献精神,做到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工作。同时要加强能力素质培养,多方面地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精通业务,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政策,努

社区的考察报告

http://m.gbppp.com/hd/4955/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