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时间:2018-12-02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第一篇: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曹刿论战课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课文及翻译

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②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③ 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见鲁庄公。

④ 问:“何以战?”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⑤ 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⑥ 对曰:“小惠未徧(piàn),民弗从也。”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⑦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⑧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⑨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⑩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②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③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④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上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① 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②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③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④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鲁庄公的形象

平庸但不是昏君。政治上无能: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军事上无知:三个“将”写出了他急于求战;但他忠于职守、从谏如流、知人善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正确指挥。

曹刿形象

爱国:大敌当前,他毅然挺身而出,为国事分忧,其勇气可嘉,其爱国热情更是可敬可赞;深谋远虑:他懂得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是弱国对强国作战的法宝——询问战前准备,他深知民心所向的力量;在战场指挥中,他沉着冷静,知己知彼,巧抓战机,果断指挥,以弱胜强;在国家危难当头,面对平庸之君,他不急不躁,因势利导,拯救国家。

本文的写作特点 ①本文详略得当②语言十分精练③运用了记叙议论表达方式④对话。

第二篇: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翻译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接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道:“您凭什么应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臣子。”(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用来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对神灵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我一定(以)实情判断。”(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去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战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齐军,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衰落,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他们的情况),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第三篇: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曹刿论战重点语句翻译

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

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

可信。

1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第四篇: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注释】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伐:进攻,攻打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7)间(jiàn):参与。

(8)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9)乃:于是,就。

(10)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1)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2)专:独享,个人专有。

(13)徧:通"遍",遍及,普遍。

(14)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牺牲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14)孚(fú):为人所信服。

(15)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16)狱:案件。

(1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19)驰:驱车_(追赶)。

(20)辙(zhé):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21)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

(22)既克:已经战胜。

(23)盈: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

(24)靡(mǐ):倒下.

(25)弗:不。

(2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7)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8)加:超过。这里有虚夸,以少报多的意思

(29)察:明察,弄清楚。

(30)情:诚心,实情.这里指对各种诉讼案件处理得合情合理

(31)忠之属也:这是为民尽心的一类事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32)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33) 败绩:大败。

(34)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去。

(35)遂:就

(36)逐:追赶,这里是追击的意思

(37)夫(fú)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8)伏:埋伏

第五篇: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曹刿论战》 课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

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 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

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

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

就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

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

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

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第六篇: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曹刿论战翻译 学生笔记

学生笔记

曹刿论战(15册)

原文:

十年春,齐师(军队)伐(进攻)我。公将(将要)战。曹刿请(请求)见(进见)。 .....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进攻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进见。

其(他的)乡人曰:"肉食者(高官们)谋(商量、谋划、考虑)之(这件事,代与齐军作战之事),又何.......(何必)间(参与)焉(语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呢)? .

他的同乡人说:“高官们会商量迎战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刿曰:"肉食者鄙(见识浅陋),未(不)能远谋(谋划、考虑)。"乃(于是)入见。 ..

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考虑。”于是入宫见庄公。

问:"何以(用、凭、靠)战?"公曰:"衣食所安(指安定民生),弗(不)敢专(专有)也, ....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亨受,

必以(把)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通“遍”普遍),民弗从(听从)也。" ...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虚夸)也,必以(根据,按照)信(诚信,对神说实话)。" ...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丝织品,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对曰:"小信未孚(受到„„信任),神弗福(降福)也。" ..

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也不会降福的。”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根据,按照)情(实情)。" .....

庄公说:“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置。”

对曰:"忠之属(类)也。可(可以)以(凭借)一战。战则(就)请(请让我)从(跟随)。" .....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一条件作战。作战时请让我跟随着前去。”

公与之(代曹刿)乘。战于(在)长勺。公将(将要)鼓(击鼓进军)之(代词)。刿曰:“未可(可....以)。”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曹刿说:“不行。”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军队溃败)。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刿曰:“未可。” ...

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行。” 下视其辙(车轮压出的痕迹),登轼而望之(代齐军),曰:"可矣。"遂(于是就)逐(追赶)齐师。 ...

下了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可以追赶了。”于是就追赶齐军。

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代曹刿)故(原因,缘故)。 ....

战胜之后,庄公询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振作)气,再(两次)而衰(衰退),三而竭(竭尽)。 ....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

彼(别人,对方,与“我”相对)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克(战胜)之(他们)。 .....他们的勇气竭尽了而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夫大国难测(估计、推测)也,惧(害怕)有伏(埋伏、伏兵)焉; ...

大国难于估计、推测,又恐怕有埋伏,

吾视其(代齐军)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所以)逐(追赶)之(他们)。” ....

我细看他们的车辙乱了,远看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追赶他们。”

小结

古今异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为正义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2、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

3、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

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轻视,看不起 .

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监狱 .

6、再而衰 古义: 今义: 又一次 .

7、必以情 古义: 今义: 感情 .

8、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表可能或能够的能愿动词。 ..

9、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增加 .

10、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虽然 .

11、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砍伐 .

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普遍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

2、一鼓作气 鼓:

一词多义

1、 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 .

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 ) .

2、民弗从也( 听从 ) .

战则请从.( 跟随 )

3、 曹刿请.见( 请求 )

战则请.从( 请让我 )

4、必以信. ( 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

小信.未孚( 信用 )

5、 其.乡人曰( 他的 )

公问其.故( 代曹刿 )

望其.旗靡( 代齐军 )

6 、肉食者谋之. ( 代与齐军作战之事 )

公与之.乘 ( 代他,指曹刿 )

小大之.狱 ( 的 )

公将鼓之. ( 代词 )

登轼而望之. ( 代齐军 )

故克之. ( 代齐军 )

忠之.属也 ( 这 )

故逐之. ( 代齐军 )

7、又何间焉. ( 语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呢 )

惧有伏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

8、何.以战 ( 什么 )

又何.间焉 ( 何必 )

9、何以.战 ( 用,凭,靠 )

必以.分人 ( 把 )

必以.情 ( 根据, 按照 )

必以.信 ( 根据, 按照 )

可以.一战 ( 凭借 )

注意省略句式:

“(曹刿)乃入(朝)见(庄公)”(省略主语、宾语);

“民弗从(之)也”(省略宾语);

“必以(之)分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宾结构的宾语);

“再 (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谓语、主语)

内容理解

一、本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曹刿参加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展开记叙的。依次是: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战前请见,战中参战,战后论战)

【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二、具体分析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主要是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第1层:写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2层:写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分析战前准备。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作战的双方和战争的性质。

2、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认为此次战斗的先决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答: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认为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②曹刿认为作战必须取信于民。

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

第二段写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

第三段主要写曹刿论述这次战斗取胜的原因。

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①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进军时机。②抓住“辙乱旗靡”的有利追击时机。

【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②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善于把握战机)

3、找出表现鲁庄公鄙的语句。

1段: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

2段:公将鼓之。(不到击鼓进军的时候要击鼓)

公将驰之(不知敌情真伪就要驱车追赶)

3段:既克,公问其故。(打了胜仗还不知取胜的原因)

4、用原文回答:

①文中解释“齐人三鼓”以后攻击的原因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③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三、总结:

1、中心: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人物形象对比鲜明: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人物形象——曹刿和鲁庄公。

曹刿:有爱国心、责任感,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鲁庄公:无知无能无谋,鲁莽草率;但他敢于迎战强敌,重视取信于民,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知人善任。

第七篇: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中考《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字词翻译,全文翻译,解析详解

1.曹刿论战 《左传》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历史学家 ) ·讲述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

伐:进攻。 齐师:齐国的军队。

2.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间:参与。 谋:谋划。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5.乃入见。问:“何以战?”

于是他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靠。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臣子。” 衣:衣服。 食:食物。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徧:通“遍”普遍,遍及。 惠:恩惠。 从:听从,服从。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必须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和丝织品。 加:虚报。信:实情。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被人所信服,神不会保佑(你)。”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必:一定。 以:根据。 情:(以)实情判断。

11.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可以:可,可以;以,凭借。 请:请允许。 从:跟从。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鼓:击鼓进军。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战。之:此为助词,补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13.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

14.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追击齐军。

驰:驱车(追赶)。败绩:大败。之:齐军(也有一些教材译为“补足音节”同“公将鼓之”的“之”,两个解释都可以用,或者听老师的要求。)

15.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还)不行。”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

下:下车。 视:察看。其:他们的。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16.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又登上车,手扶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遂:于是,就。 逐:追击。望:瞭望,眺望。

17.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其:其中的。 故:原因。

18.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鼓:击鼓 作:振作。 再:第二次。 衰:衰弱。 竭:枯竭。彼:他们的。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 克:战胜。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是)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恐怕在那儿有埋伏。

测:估计,推测。 惧:恐怕。 伏:埋伏。 焉:“于之”,语气助词。

2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迹杂乱,望见战旗倒下,所以才追击齐军。” 靡(mǐ):倒下。 故:所以。 之:代词,指,齐军。

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

2. 从:(民弗从)跟从

(战则请从)跟随

3.其:(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

4.以:(何以战)(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5.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允许

6.之:(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7.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

8. 间:(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私自 (颓然乎其间(jīan)者)中间,当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参与

(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示房屋的量词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顷刻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虽与外人间隔)间断

(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刻

(时时而间进)偶尔

9.焉:(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哪里

曹刿论战扩写翻译

http://m.gbppp.com/jd/508959/

推荐访问:曹刿论战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