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时间:2018-12-02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第一篇: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据2013年8月8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全国总心血管病患者达2.9亿,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导致如此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及医疗系统缺乏快速救治通道所致。如果突然遇到身边有心梗发作的病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傅向华强调,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为120分钟。 两个“120”,筑起心梗救治防线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脏的血液供应犹如断电一样突然停止,会对心脏造成极大伤害。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意味着一条生命的消逝,一个家庭的破裂。在首个“心梗救治日”前夕,本报专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探讨如何在急性心梗救治的过程中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救治情况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约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通过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在医学上被称为“早期再灌注治疗”,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

但遗憾的是,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中,我们的答卷并不十分理想。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70万例,只有5%的患者得到规范治疗。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患者发病后很长时间才到医院、家属犹豫不决、院前急救体系有待完善、基层抢救水平有待提高等,都影响了血管再通时间。

中青年人猝死频发

【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数据表明,我国年轻人因心梗导致的猝死占多大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猝死患者中,大部分都有冠心病或其他冠状动脉病变。让人忧心的是,国内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一方面,以前的冠心病患者多为七八十岁的老年人,50岁左右的都很

少见,但现在二三十岁的冠心病患者已不罕见,四五十岁的就很常见了;另一方面,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年轻人心肌梗死特点

首先,从危险因素来看,吸烟是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因素。烟雾中所含的细小颗粒会伤害血管和心脏。法国一项历时15年的队列研究发现,男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下降,女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上升的最大的原因是,女性吸烟率明显上升;

其次,年轻人心梗多因冠状动脉痉挛引起,血管造影发现,年轻的心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相对较轻;

【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再次,相对来说,心梗一旦发生,坏死程度往往更加彻底,对年轻人心脏的打击更大,复发率较高。年老心梗患者的心脏在冠状动脉病变长时间的“侵害”下,已形成一定的适应机制。

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如果我们为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制作一个“榜单”,前三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此外,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超重等也有一定影响。一项著名的世界性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话,就应提前预防。

心梗抢救与时间的关系

急性心梗后,留给我们抢救的时间其实很短。心梗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如果不及时恢复,心肌坏死的面积就会一点一点变大,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治疗一定要越早越好,千万不能等。

正如前面提到的,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溶栓、放支架等方式的再灌注治疗,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直接植入冠脉支架的效果更好。一般来说,在心梗发生后3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6小时内及时放入心脏支架,也能发挥很大作用,一旦超过12小时疗效就差了。如果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支架治疗,先接受溶栓治疗也能将救治时间窗拉宽,根据溶栓情况进行转运介入治疗或溶栓后3~24小时内冠脉造影,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心肌梗死抢救闯三道关, 120分钟

主要有三道关。第一道关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也是最关键的一关。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一旦发病就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

油,每5分钟重复服用1次。如果含服3片后仍无效,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第二道关,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第三道关则是患者来到医院后,急诊科、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9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患者及时拨打120等急救电话,医生在120分钟内尽快完成救治,是我们强调的两个很重要的“120”观念。要想提高心梗抢救的成功率,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媒体的权威、科学的健康教育。

第二篇: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心梗病人的心肌酶反应的时间表

心梗病人的心肌酶反应的时间表:

第三篇: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据2013年8月8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全国总心血管病患者达2.9亿,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导致如此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及医疗系统缺乏快速救治通道所致。如果突然遇到身边有心梗发作的病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傅向华强调,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为120分钟。 两个“120”,筑起心梗救治防线。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脏的血液供应犹如断电一样突然停止,会对心脏造成极大伤害。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意味着一条生命的消逝,一个家庭的破裂。在首个“心梗救治日”前夕,本报专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探讨如何在急性心梗救治的过程中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救治情况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约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通过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在医学上被称为“早期再灌注治疗”,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

但遗憾的是,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中,我们的答卷并不十分理想。以2013年的

【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数据为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70万例,只有5%的患者得到规范治疗。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患者发病后很长时间才到医院、家属犹豫不决、院前急救体系有待完善、基层抢救水平有待提高等,都影响了血管再通时间。

第四篇: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心梗 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中国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据了解,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 倍,25-45岁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占总死亡的95%,其中64.8%发生在家中。

聂绍平指出,由于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少能及时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另外,还有些患者家属在就诊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常犹豫不决,延误治疗时机。

“急诊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发病后患者先忍上三个小时才叫救护车,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做不做手术要等全家到齐了商量一个小时。这些环节太浪费时间了,患者教育是最容易改进的、最有效的措施。” 聂绍平说。

“曾经还有一位急性心梗患者,送来很及时,当时的身体状态也适合手术,但在手术前,家属因为害怕风险而拒绝签字。最终导致时间延迟,患者心肌坏死,术后心脏长了室壁瘤,对心功能造成了影响,家属后悔莫及。”聂绍平回忆说。

“在急救的时候,很多家属宁愿到处打电话询问朋友,也不相信医生的话。关键时候,因为家属“掉链子”而耽误了救治,是最让人痛心的事。”聂绍平感叹道。

急诊介入治疗越早越好,时间就是生命。欧美指南指出,急救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法国仅约为30分钟。然而,我国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普遍超过120分钟。聂绍平指出:“我国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比世界慢了至少60分钟。

第五篇: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突然心梗或心脏不适

突然心梗或心臟不适,就拍打胳膊弯处,效果立竿見影!

第六篇: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心梗脑梗竟和一顿饭有关

心梗脑梗竟和一顿饭有关!这顿饭还决定寿命?

心梗和脑梗,是尽人皆知的威胁我们健康的两种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两种疾病的发生,竟和现代人对早饭的忽视有关系。

原来,不吃早饭,胃中就缺少食物,人体血液里就会形成很多的B型血栓球蛋白。这是一种能导致血液凝固,使人易患心肌梗塞的蛋白质。

另外,不吃早饭的人,血小板比吃早饭的人更加容易粘稠与聚集。这就加大了血栓的形成几率,使人更加容易患上脑梗和心梗。

不吃早饭,惹来心梗脑梗和“三高”。

早饭决定寿命长短!

1、不吃早饭,寿命缩短2.5岁!

英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罗斯·泰勒指出,早饭的质量不仅影响人一天的决策和思维能力,还会造成胃炎、肥胖、胆结石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德国埃朗根大学研究表明,不注重吃早饭的人寿命甚至平均缩短2.5岁。

2、不吃早饭,致动脉硬化、心梗脑梗。

伦敦圣乔治医院首席营养师凯瑟琳·柯林斯认为,长期不吃早饭,容易使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壁,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另外,有科学家曾对长期不吃早饭的人群进行过详细研究,发现其患心肌梗塞、脑梗等病症的几率也比正常进食早饭的人群高出许多。

3、不吃早饭,还会惹来“三高”。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发现,不吃早饭,大脑会释放出需要高热量的信号,导致午饭和晚饭摄取“垃圾食品”的几率大增。长期如此,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会找上门来。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还证实,这种做法会使患心脏病危险增加27%。【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祛病延寿五个一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万承奎教授表示,“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中国人20%不吃早饭;70%不会吃早饭。可自古就说要吃‘皇帝的早饭’,吃早饭等于吃补药。”

爱护心脑血管,远离心梗脑梗和“三高”,延长寿命,首先就应该从吃好每一顿早饭做起!那么,怎么吃早饭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一粥

一碗燕麦粥,降脂降糖、养胃润肺。

燕麦粥是有名的 “长寿粥”,很多百岁老人都有喝燕麦粥的习惯。燕麦里加点小米,做成燕麦小米粥,喝起来清香绵柔,还有安神助眠、降脂降糖、养胃润肺的效果。【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一蛋

一个鸡蛋,“从头补到脚”。

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全营养食品”的美称。从中医角度来说,鸡蛋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平衡”食品。鸡蛋蛋清性微寒,蛋黄性微温;蛋清能清热,蛋黄能补血,其功效媲美阿胶。 国内外营养学家和医学家的研究都发现,每天吃1个鸡蛋,可以带来“从头到脚”的健康! 一奶

一杯牛奶,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要每天吃奶类及其制品。而专家也指出,奶制品不但营养丰富,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它们应该成为“终身食品”。早饭一杯牛奶,能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对中老年朋友而言,还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骨质疏松。 一蔬

一种蔬菜,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

研究发现,日均摄入量超过569克的人比摄入量少于249克的人,早亡风险降低了10%,并且寿命延长了1年多。另外,日均再多食用200克蔬菜和水果,早亡风险就会再降6%。

早饭保证吃上一种蔬菜,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能缓解压力,延长寿命。 一果

一小把坚果,提高早饭质量,改善热量比例。

早饭无论中西,但最好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因为早饭人们很少饮食过量,大部分处于营养供应不足的状态,这时候补充坚果这样高能量高营养的食物,可以提高早饭质量,改善三饭热量比例。

美国研究者早就提示,大杏仁、核桃等各种坚果每天吃28克即可,也就是一小把的量。

第七篇: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关于心肌梗死的研究综述

关于心肌梗死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向年轻化,严重威胁者人类健康。急性心肌梗死常导致冠心病患者心率失常及心脏骤停,严重可导致患者猝死。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急性坏死。其治疗原则为及时、充分开通闭塞的血管,以挽救存活及频死心肌。本文综述关于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

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心肌梗死(AMI)等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冠心病(CHD)患者80例,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作为患者组(排除同时引起hs-CRP水平升高的其他疾病);收集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的浓度和心肌酶谱,心肌梗死组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Tnl,并分析对照组与患者组、患者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的差异及hs-CRP与心肌酶谱、cTl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cTnl)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监测hs-CRP对冠心病与星际梗死的辅助诊

断、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一、 左旋卡尼汀改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供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供血的影响,以探讨改善心肌代谢类药物的抗缺血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8例病史1.2~4.6年,其中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卡尼汀组),以心肌缺血总负荷为指标通过动态心电图仪检测,并与对照组(28例)比较,来研究其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改善的疗效。结果:卡尼汀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相比24h总心率、平均心率、缺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卡尼汀组缺血总负荷低于对照组。其对患者改善胸闷、胸痛、乏力、气促、心悸症状,减轻心脏缺血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应用左旋卡尼汀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结论:左旋卡尼汀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供血的改善具有一定作用。

二、43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原因分析【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43例死亡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设同期住院的43例老年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病例作对照。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例组13例(℅),对照组6例(13.9℅);再梗死病例组7

例(16.3℅),对照组4例(9.3℅);多部位梗死病例组19例(44.2℅),对照组10例(23.3℅);急性心衰病例组22例(51℅),对照组12例(27.9℅)。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须早期控制血糖、血脂,减少并发症。

三、对不典型疼痛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及护理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殊疼痛部位并分析原因,探讨临床护理工作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中28例特殊疼痛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结果:部分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疼痛症状或疼痛部位表现不一。结论:护理工作者对AMI特殊疼痛部位及原因的了解及掌握,是使AMI病人得到早期诊治、转危为安、尽快康复的保证,也是减少发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 不同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减低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及生存预后。方法:在有住院资料的896例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左室扩大、射血数下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但未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5例,记录此部分患者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变化情况,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预后情况。结果: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初始LVEF和LVEDD即比较低,随访期间变化不明显;小面积心肌

梗死患者LVEF和LVEDD初始高于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但在2~4年随访中期显著下降;多次心肌梗死患者LVEF和LVEDD随访时间延长明显降低。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大面积心肌梗死组、小面积心肌梗死组和多次心肌梗死组四年全因死亡率无明显差别(P=0.77);多次心肌梗死组患者四年生存率仅有52,且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增加趋势,小面积心肌梗死组患者在2~3年随访中期时间生存率高于大面积心肌梗死组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死亡率有接近的趋势。结论: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显著降低,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初始接近正常,在2~4年间显著下降;多次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随时间显著降低。大面积、小面积及多次心肌梗死患者四年全因死亡率相近。

五、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异常部位及冠状动脉闭塞位置分析

目的:探讨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对应的室壁运动异常部位及冠状动脉闭塞位置。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心电图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32例,以扩展的前壁心梗28例及健康人作对照,以超声心动图评定室壁阶段性运动异常的部位和范围,以冠脉造影术罪犯血管的位置和分支累及情况,分析前间壁心肌梗死及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诊断意义。结果: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尖部(2.12±0.71)及前壁(1.47±0.51)运动障碍,尤其是心尖部,而前间壁心肌局限性运动异常不明显

(1.06±0.24)。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表现为心尖、前壁、侧壁及前间壁运动障碍,真正的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实质为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的一部分。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多为前降支(LAD)中远段病变(81℅),而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多为LAD近段病变。部分心电图特征对LAD闭塞的部位及分支累及情况有提示意义。结论: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主要由LAD中远段闭塞导致的前壁近心尖部而非前间隔梗死所致,分析心电图特征有助于心肌梗死范围和冠脉闭塞位置的评价。

五、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根据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人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研究,分析使用不同方法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症状的干预效果,根据分析结果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6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将其中年龄在65岁或者以上的患者设为老年组,人数为16例;另外一组65岁以下的患者为成年组,人数为44例。另外将1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根据其不同灌注治疗方式分成2组,将其中9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临床治疗时使用非介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然后根据2组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老年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症状的预后进行比较其差异。结果:经过临床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不同干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非介入治疗的患者相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

心梗的人是不是反应慢了

http://m.gbppp.com/jd/509502/

推荐访问:心梗去世的人 心梗抢救慢的后果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