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有多落后

时间:2017-03-28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中国科技有多落后(一):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3190901班 学号:2009214650 姓名:张欣

浅谈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机缘巧合的选择了科学技术史这门课程,虽然对科技方面很感兴趣,但上大学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只是对科技方面有一些粗略的了解,对于科技方面的问题也没能深入思考。但这次选修课却给了我机会,让我在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中不仅涉猎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让我看到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16世纪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在先进的基础上并未产生世界意义的近代科学。为什么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已成为科技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长期讨论。 首先这一时期中西科技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而同一时期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家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中国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体现。当一门科学的经验材料积累到一定数量时,能否运用形式逻辑方法

对其加以整理概括,从而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体系,对其进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亚里士多德等人创立的形式逻辑体系为西方人建立科学理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代表古希腊数学最高成就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标志近代科学诞生的牛顿力学,都是充分运用形式逻辑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形式逻辑就没有近代和现代科学。同样,关于实验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缺乏观察和实验研究,牛顿力学也是不可能建立的。物理学如此,近代诞生的其他学科门类亦如此。因此爱因斯坦强调逻辑和实验在近代科学建立中的重要性,是十分正确的。然而,有充分的事实证明,虽然我国古代提出了不少辩证逻辑思想,但形式逻辑却很不发达,始终未能发展出一套构造科学理论体系的形式逻辑方法。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实验方法也未在我国近代获得广泛运用和发展。由于这两方面条件的不成熟,中国当然很难产生近代科学。

(一)社会转型迟滞,影响近代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忽视抽象科学的研究。古代科技中的天文学、农学、医学成就比较突出,就反映这一特点。近代科技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迥然不同。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由于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

方。社会整体转型的迟滞同时导致科技思想转型也没有跟上世界科技思想的发展潮流。这是近代以来我国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

古代中国儒家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儒家讲求入世主张“学而优则仕”,大量知识分子醉心于科举考试对科技发展不重视。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学对科技的发展重视不够,直到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依旧将西方的先进科技称为奇技淫巧,即使主张学习西方的洋务派,也只是对西方的部分实用技术感兴趣,对西方的科技缺乏全面的认识。政府对科技的漠视使中国古代的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历史上能够青史留名的科技人才寥寥无几。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西方,早在1624年英国的议会就通过“专利法”鼓励和保护私人发明。这极大的推动了近代英国的科技发展。

(三)落后的教育体制制约科技的发展

宋代程朱理学产生,它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很大程度上压制人的个性发展,不利于科技进步。从明代开始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学校讲授四书五经,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目的,自然科学一片空白。相比之下自从1810年西方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柏林大学开办以来,很快成为全世界的大学样板。中国具有近代色彩的学校出现在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时期,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建立于维新变法时期。单从学校建设来看我们就比

西方落后将近100年,教育体制的落后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动荡影响科技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清朝晚期虽然有大批的有志青年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试图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政局不稳,吏治腐败报国无门。尤其是清朝结束后中国长期陷入战乱之中,中国的科技发展缺乏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科技的发展。

从目前的认识水平看,关于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问题,上述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及近代当时当地的原因,都能从某些方面说明问题,但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若把这些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则会把问题说得更为全面、合理一些。近代科学的产生是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地理环境、人才培养、经验知识的积累、科学思想的启发、形式逻辑理论的帮助、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哲学认识论的引导、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科学理论研究兴趣的培育、数学计算方法的发明等等,这些都是促进近代科学在欧洲诞生的基本因素。因此,我们在探讨中国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时,也应从这些方面作综合分析研究。

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一种社会活动的结果,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近代科学之所以

不能在中国产生,不能单纯地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内部去寻找原因,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和资本主义何以在中国始终得不到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许多科学史家认为,在影响近代科学产生的诸多因素中,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最为重要,起决定性作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由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束缚所造成的,而近代科学之所以能在欧洲产生,其根本原因也是由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首先在欧洲兴起的结果。从中西方近代政治经济条件来看,如前所述,西方近代已逐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仍处于落后保守的封建社会。正因如此,西方人在努力解决日常应用技术问题的同时,有一部分人专注于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原因和规律问题,取得了一批基础性理论成果,使近代科学研究走上了正确发展道路。中国明清时期实学思潮盛行,以“崇实黜虚”、“经世致用”为时尚,正所谓“君子为学,要之在具夫济世之资”。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人们只能以研究能切实解决国计民生的技术应用问题为己任,很难有人会对诸如自由落体、圆周运动、光程最短之类的现象产生兴趣并认真钻研。中国古代科学研究一直具有实用主义的倾向,近代实学思潮加重了这种研究风格,以至于近代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具有明显的实用型特征。所以实学思潮虽然有其注重实际、不务空谈的合理性,但也有其轻视理论的狭隘性。可见,明清实学思潮尽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其轻视理论却不利于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中国科技有多落后(二):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分析

摘要:中国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欧洲,而不是在中国呢?本文试从封建闭关锁国政策、科举制度、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等方面,探讨分析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

一、闭关锁国政策的影晌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的更快!正当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进步的时候,中国除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之外,还开始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闭关自守政策最初实行是有其历史必要性和进步意义的,因为明朝末期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盛行,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有利于防止海盗和保护沿海一带人民的生活安定。但在倭害灭除之后,中国政府并没有随即停止闭关政策的实行,反而更加故步自封。它使统治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一直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它使中国成了井底之蛙,与世界隔绝。这种固步不自封、妄自尊大、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思想,就成了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障碍。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使得中国既没有任何迅速提高生产力的欲望,更没有感受到外面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步伐。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封闭了国人的思想解放,拒绝国外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知识的渗透。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丧失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唯一机会。

二、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垄断了当时的教育,几乎成为取士的唯一路径。众人趋之若鹜,十分时尚.世人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进身之道”;不仅不热心科技,反而以之为“奇技淫巧”。 科举制度对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阻碍作用突出表现为:1、科举考试的内容、范围和形式十分狭窄,科举考试的内容仅限于孔孟之道的思想理论著作。尤其到了明朝,中国开始实行八股取士的制度,考试的内容范围和形式更为缩小,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写作必须是经过依次固定的八个步骤,不能颠倒任何秩序,十分死板,禁锢人的思维、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可见,此时的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愚民政策,而不再是选择人才的途径了。2、科举制度只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科举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统治阶级选择维护起统治的工具,因而统治阶级尤其重视那些擅长说文论理的人才,相反,科举制度对那些能工巧匠和善于搞发明创造的人则不感兴趣。于是形成了无科技的教育,则更谈不上科技专门学校的产生。这种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陈旧死板的教育和学术风气,荒废了读书人的时间和精力,僵化思维.戕害创造性;它不仅阻碍了科技本身的发现和发明,也阻碍了指导科研的世界观、方法沦的形成,深深地陷住了中国科技前行的脚步。中国科技,能继承已属不易,更难发展。

三、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在哲学家看来,“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

【中国科技有多落后】

的” “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的主要动力”。但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自给自足、安于现状,对科学技术没有迫切的要求,也使科学技术的进步失去了原动力。如唐代工商业大多被官方垄断,而工商业者有钱以后也只是通过买地以期改变身份,在技艺改进方面则投入甚少。明朝中后期虽然在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萌芽是局部地区和局部行业的,主要集中在棉纺织业。小农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仍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就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大大限制了生产力的进步。而科技需要商品经济,需要市场动力。市场上缺乏动力,人民购买力低,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不发展科技何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则限制了手工工厂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升。重农抑商政策自秦开始延续了两千年,其为历朝历代所沿用的原因是商人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不利于封建统治。政府严格限制工厂的规模,对商人施以重税,专卖制度层层挤压商人的生存空间,商人的地位也是低人一等。与之相反的是,西方国家很多科技发明都来自于工厂技术的提高。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几千年传统文化保守、从众、迷信等,使中国人在世界上以保守、含蓄而著称。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儒家重“道”

轻“器”,重人文轻理工,慎修身斥技艺,提倡“君子不器”。儒家所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内圣外王”;在儒生们的心目中,“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是做学问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因此,儒家学者一般说来大都是思想者而少实行家,这种思想观念确实不利于科技的发展。中国人在传统思想,行为方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不肯轻易跨越雷池一步。“三纲五常”,“中庸之道”长期以来是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主流,而尊师敬长、标新立异等反而成为异端。“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阻碍了许多人,放弃了雄心勃勃的探险活动,扼杀了许多人对未知世界的种种幻想。这种从众保守与迷信的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当然起着一种强抑制作用。行政封闭和思想禁锢使中国与国外缺乏交流,中国人信息不灵通,与外界交流少,思维方式处于长期的封闭状态,中国科技落后就不可避免了。

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内在的原因

1、中国传统科学体系重视实效,轻视理论,重性质判断.缺乏量化分析。如数学重视丈量,不重视演绎推理.与西方重视概念结局和理论抽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样与近代科学技术有较太差距。2、中国传统科学重视经验知识,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重视性质判断,不重视量化分析。3、传统思维方式注重主观性,忽视思维的理论性、精确性、抽象性;注重笼统直观的领悟,忽视通过科学实验、理性分析来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重算术,轻几何。例如《九章算术》中记载,我国很早就有“勾三股四弦五”的认识,但此后并未对其进行深

入探究,因此不能像西方一样由直角三角形发现无理数。中国人用经验归纳法多,逻辑演绎法少;整体论多,还原论少。4、中国传统科学本身明显缺乏理论概括、实验手段和教学工具,如火器(枪、炮)的发展,不仅要有冶金工业作后盾,其性能要与动力学结合,并要使用“数学语言”,在传统科学里这些都很脆弱。

六、没有建立大学和科技的学术交流机构

英国皇家学会的宗旨是促进英国和国际问的教育、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 包括数学、工程科学和医学) 的交流、发展国际科学关系和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其主要任务对国家科学政策提供咨询,举办讲座和科学会议,出版科学刊物,并资助科学家进行科学考察。像牛顿,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科学大家都曾经是该学会的成员。其次,西方的大学制度建立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巨大作用,像英国的牛津大学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而剑桥也有9 0 0多年的历史,许多科学家都是从这两所大学走出来的。大学制度的建立对于欧洲人才培养起了个重要的作用, 反之,中国却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大学教育制度,这也是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金文玲.中国近代科技滞后原因解析[J].晋阳学刊,2004,(5).

3、韩琦.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及其影响[M].后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中国科技有多落后(三):2016学术大会开幕词

学术大会开幕词

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大会上的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朋友们、同志们:

在这美丽的金秋时节,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学术大会暨乐山硅材料职业教育集团年会、四川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今天隆重开幕了,大会将以“乐山硅材料及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为主题,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交流科研成果。本次大会荣幸地邀请到了沈辉教授、朱黎辉秘书长、夏洋研究员到会作专题报告。在这里,我谨代表乐山市科协,向莅临大会的三位专家、向各位领导、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精心承办本次大会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给予大会鼎力支持的各有关单位致以诚挚的谢意!

发展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乐山工业发展而着力实施的“一号工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界的作用,助推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任务。本次学术大会就是旨在探索和挖掘科技、教育界的潜力,围绕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开展学术讨论,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我市多晶硅及光伏产业面临挑战,多晶硅行业竞争不可避免。发展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必须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提升赢利能力,进而在长期的激烈竞争中占领行业制高点。目前,我市具有的优势和潜力,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基地落户乐山,表明了我市在整个国家硅材料生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挑战和机遇并存,在此形势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努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的科技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促进他们立足本职,勤于钻研,不断创新,推进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科技进步,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年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我市打造全国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这一重心,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了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人才培养专业,全力以赴,在机制、师资、经费等方面采取超常规办法,打造专业人才培养高地。为我市“一号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广大科技、教育、企业界科技工作者的奋力攻关,乐山硅材料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是广阔的,美好的。

科技引领未来。一个民族只有拥有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协组织在传播科学技术,开展学术交流,聚集科技资源,实现科技创新工作中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职责。上月我和几位同志到重庆参加了中国科协第十一届年会,亲眼目睹了有杨振宁、周光召、路甬祥、徐匡迪等科技泰斗以及150多位两院院士参加的科技盛会,年会在重庆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所致的开幕词最后一段耐人寻味,他说:如果从以伽利略、牛顿的时代算起,近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走过了将近5xx年的历史,在这5xx年里,科学技术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也改变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命运;而如果从毛泽东主席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算起,新中国的科技事业,才经过不到60年的时间,在这60年里,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奇迹,从落后挨打、一穷二白到今天的扬眉吐气,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那么,下一个60年呢?甚至下一个5xx年呢?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将会怎样来改变我们的祖国?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的“旧邦新命”,又将如何延续?答案不在别处,只能由全体的科技工作者一起来书写!

我相信,今天的学术大会,也将在乐山掀起一场科技创新的头脑风暴,必将有力地开阔我们的视野,促进我市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科技有多落后(四):2016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实质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发展理论的角度去研究邓小平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中国的发展路线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内容非常丰富,这里只阐述一个基本框架。

1. 发展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苏联的发展模式对中国影响很大。虽然学习苏联模式曾对我国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了一整套西方化的发展模式,并在拉丁美洲不少发展中国家进行尝试。但这些国家的实践并不成功,带来的只是动乱、灾难、倒退,陷入了所谓“拉美化陷阱”。邓小平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的发展也必然是多元的;“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中国怎么办?逻辑的必然结论是:中国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也就是说中国要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他认为,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在现代化建设中也必须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发展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是什么?我们现在讲“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其基础是邓小平强调的“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底,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非常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以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其他的任务都要服务于这个中心,绝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讲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发展生产力,并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发展。

3. 发展战略。如何实现发展目标?需要有发展战略。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步骤,二是发展重点。

首先,关于发展步骤。1979年,邓小平考察了很多地方,带着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新鲜感受,他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1987年提出来的。邓小平在1987年8月29日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时谈到:“我国经济

中国科技有多落后

http://m.gbppp.com/jy/326150/

推荐访问:中国到底有多落后 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