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区域合作条款

时间:2017-05-05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教育,区域合作条款(一):APEC条件下的区域合作

目 录

摘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APEC的形成与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APEC产生背景 .................................................................................................................... 2

(二)APEC的形成过程 ................................................................................................................ 2

(三)APEC发展历程简述 ............................................................................................................ 3

(四)APEC的性质特点 ................................................................................................................ 4

1. 成员国的广泛 ........................................................................................................................ 4

2. 独特的官方经济性质 .......................................................................................................... 4

3. 开放性 ..................................................................................................................................... 4

4. 自愿性 ..................................................................................................................................... 5

5. 松散性 ..................................................................................................................................... 5

二、APEC与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 5

(一)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简述 ................................................................................................. 5

(二)APEC与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关系 ................................................................................ 6

1.相互补充关系 .......................................................................................................................... 7

2.利益互动关系 .......................................................................................................................... 7

3.相互抑制关系 .......................................................................................................................... 7

三、 我国在APEC条件下区域合作的贡献与困境 ....................................................................... 7

(一)我国在APEC条件下区域合作的贡献 .......................................................................... 8

(二)制约APEC条件下区域合作的因素 ............................................................................... 9

1.成员体对APEC区域合作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 ...................................................... 9

2. 合作项目层次低,且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 ................................................................. 9

3.缺乏协调项目的协调及管理机构 ...................................................................................... 9

(三)我国在APEC条件下区域合作的困境 .......................................................................... 9

1. 能源和资源短缺 ................................................................................................................... 9

2. 国内发展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矛盾 .................................... 10

四、我国在促进APEC区域合作发展的建议 ................................................................................ 10

(一)积极推动APEC区域合作方式改革 ............................................................................. 10

(二)为企业间的区域合作创造条件 ...................................................................................... 11

(三)在区域合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11

(四)积极推动APEC建设和改革 .......................................................................................... 11 致谢语 ......................................................................................................................................................... 12 参考文献..................................................................................................................................................... 13

Regional cooperation of China under APEC conditions

Abstrac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in participation in the multilateral trad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n 1989,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is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important has the nature of the forum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21 APEC economies economic strength sum accounted for about half of the world's total economic output, APEC has become in the world the most powerful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Since its inception, APEC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facilit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have made positive progress. The annual informal meeting of APEC leaders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profound influence.

Keywords: APEC Regional integration Economic integration Strategy

(一)APEC产生背景

从理论上讲,任何区域经济集团或组织的出现都有他们的政治经济基础。APEC的出现,也不外乎由于其内部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和发展造成的。从外部条件来讲,八十年代末以后,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开始表现出两大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它主要表现在贸易以及投资的自由化上;二是和经济全球化一同存在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主要体现在欧盟一体化的加深以及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这种外部条件给亚太地区的国家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加强本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的需要十分迫切。

从内部条件来讲,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亚太地区经济的苏醒和崛起,各国之间的区域合作有了很大深化,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心慢慢转移到亚太地区。同时在这个时候,亚太地区和国家有其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可取代的特点,逐渐的形成了社会的分工和生产的分配,这些情况让亚太地区各国以及地区之间的经济上的联系迅速加强,怎样更有效地保持和深化这种经济联系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由于以上所讲特定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亚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感觉到加强经济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各国、地区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APEC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APEC的形成过程

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具有切实意义上的经济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共经历了由松散向紧密、由民间到官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历程。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是在1967年成立的,是最早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组织由日本工商界人士发起并创建,这是一个民间组织,由各国的企业家参加,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各国工商界之间的联系,建立以互利为目的的经济合作模式。该组织最初成员有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和加拿大5个国家,至今该组织已有15个成员。后加入的国家有墨西哥、智利、韩国、秘鲁、哥伦比亚、菲律宾、斐济、马来西亚,和中国的香港以及台湾地区。1965年,在日本召开了第一届“太平洋贸易和发展”会议,其实这是一个民间机构,由地区学术界人士所组成,目的是通过对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和经济发展进行学术会议研讨,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以上两个经济组织不论是在级

别上还是层次上都是比较低的。而1980年发起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现已改名叫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又被成为PECC)相对前两个组织来讲则是层次比较高的经济组织,这个组织由环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地区的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共三方面人士共同构成,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是一个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经济合作组织,其目的以开放和自由的经济交流为基础上,以伙伴关系、公平以及相互尊重为原则,在经济领域进行谈论,并实现政策协调,通过这种模式加强各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

我国在1986年也正式加入PECC。由于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的成员逐渐地意识到,更高层次的机构和合作组织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是十分有必要,并且急需成立的。特别是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各国政府直接出面才能协调和解决。基于这种认识,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波比·霍克访问韩国时在汉城(今首尔)倡议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国家部长级会议”。同年11月6日至7日,12个创始会员国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首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这12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日本和东盟6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就这样诞生,上面所列12个国家就是APEC的创始国。APEC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这表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进入到了紧密地、官方地和高层次地阶段,有无比重要地意义。

(三)APEC发展历程简述

【教育,区域合作条款】

初期阶段(1989-1992年)这一阶段APEC成立了其作为许多区域性经济组织之一的基本构架。在第一和第二届双部长会议上,参会各方在致力于地区自由贸易与投资和技术合作方面上达成了一些共识,确定成立10个专题工作组来展开具体地合作。汉城会议在1991年召开,通过了《汉城宣言》,《汉城宣言》是APEC的基本章程,第一次规定了该论坛的宗旨、原则、活动范围、加入标准等方面内容。1992年召开的曼谷会议决定在新加坡设立APEC秘书处,由各成员缴纳会费,让APEC在组织结构方面形成了进一步地完善。

快速阶段(1993-1997年)自1993年,APEC从部长级会议升格到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展进程加快。1993年一1997年这5年,每年都有新的进展,解决了区域合作所面临不同问题,是APEC进程的“五步曲”。例如:1993年解决了“APEC不应该

做什么”的问题;1994年解决了“APEC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995年解决了“APEC应该怎么做”的问题;1996年制定了具体的合作蓝图。

调整阶段(1998至今)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APEC进程,危机的受害者开始对贸易投资自由化采取慎重态度,在APEC内部,始于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

(四)APEC的性质特点

1.成员国的广泛性。亚太经合组织是截止2014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APEC成员国的广泛性是世界上其他经济组织所少有的。APEC的21个成员体,就地理位置来说,遍及北美、南美、东亚和大洋洲;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既有发达的工业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就社会政治制度而言,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就宗教信仰而言,既有基督教国家,又有佛教国家;就文化而言,既有西方文化,又有东方文化。成员的复杂多样性是APEC存在的基础,也是制定一切纲领所要优先考虑的前提。

2.独特的官方经济性质。APEC是一个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在此合作模式下,超越成员体主权的组织机构是不存在的,组织成员也无没有必要向有关机构进行主权让渡。

坚持APEC官方论坛的性质,是符合亚太地区经济体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多样性、文化传统多元性、利益关系复杂性的现实情况的。它的这种比较松散的"软"合作特征,很容易把成员体之间的共同点汇聚在一起,并抛开分歧和矛盾,来培养和创造相互信任及缓解或消除紧张关系,从而达到通过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以实现通过发展促和平的愿望。

3.开放性。APEC是一个开放的区域经济组织。APEC之所以坚持开放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APEC大多数成员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以加工贸易或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发展战略。这样的发展战略所形成的贸易格局使这一地区对区外经济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而采取开放的政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贸易长处,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区域外的歧视政策而缩小区域外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APEC成员体多样性,及其实行的单边自由化计划也客观要求它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

教育,区域合作条款(二):最新地区合作框架协议范本

最新地区合作框架协议范本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_________合作,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也是我们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现实选择。这对于促进港澳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扩大内地省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为推动合作事项的落实,经各方政府协商一致,特制订本框架协议。

第一条 合作宗旨

【教育,区域合作条款】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参与合作的内地省区与香港、澳门开展合作,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统一的相关法律、法规,合作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内进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互相尊重,自愿互利,按照市场原则推进区域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条 合作原则

(一)自愿参与:各方本着发展的共同愿望自愿参加_________合作,并在合作框架中享有发展的平等地位和权利。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及其余协议各方有权根据法律、政策和需要,参与本协议全部或部分的合作项目。

(二)市场主导: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方式推进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企业作为合作的主体,依法自主决策投资经营。政府主要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区域合作发展方向。

(三)开放公平:坚持合作的公平、开放,坚持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市场开放,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四)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和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经济资源、产业建设、科技文化教育、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的优势集成与互补。

(五)互利共赢:各方应主动改善合作环境、深化合作内容、落实合作措施、提高合作效益和水平,推动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条 合作要求 (一)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推动解决发展过程中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

(三)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共同推进,逐步构筑_________发展的著名品牌,增强区域的整体影响力、竞争力。

(四)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合作领域

(一)基础设施:

1.能源:各方积极推进_________内能源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实施“西电东送”等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加快能源建设项目的合作开发,鼓励省际间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产销合作,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

2.交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加快构建适应区域合作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实现区域内交通运输一体化。

(1)公路:加强省际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规划和港澳路网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快跨省、跨境和出海通道的建设,构筑和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2)铁路:进一步完善区域内铁路发展规划,构建区域铁路运输快达网络。加快云南国际铁路、东南沿海铁路等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的跨省(区)铁路项目的建设,加快广深港高速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的建设及与港澳的衔接。

(3)航空:加强各地航空公司间、机场间的合作,增加区域内飞行航线,促进区域内客货快速运送。

(4)航运:研究制订区域航运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内河航运、海运事业发展及与其他运输系统的衔接。

3.管道:按照国家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内输油、输气管道建设步伐。

(二)产业与投资。各方承诺加强协调,营造公平、开放和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建立透明、便利、规范的投资促进机制。支持区域内企业间开展技术、生产、投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水平。

(三)商务与贸易:各方承诺加强信用建设,消除限制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建立健康、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鼓励区域内贸易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推进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在国家指导下,依照内地与港澳《安排》的有关内容,在

_________内推行工业制品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认证标准的互认,加强地方和企业标准制订合作,互相认同法定检验单位出具的鉴定结果,促进商品

自由流通。 (四)旅游:各方支持全面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策略;建立区域旅游信息库;构建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创建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教育,区域合作条款】

(五)农业:各方同意建立稳定的粮食及其它农产品的购销关系,开辟区域农产品“绿色通道”,支持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对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开发、特色农业开发,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合作,促进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

(六)劳务:各方同意加强劳务合作,开展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交流和劳务输出输入组织合作,促进劳动力规范有序合理流动,协调解决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和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技工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区域内劳动力素质。

(七)科教文化:加强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与教育资源应用的合作,加强文化和人才交流。加快推进科技文献、科技信息、专家库、动植物资源和水文资源等基础性科技教育资源的联网共享;加强协调,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开发为主,逐步建立区域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区域产业协作和战略合作联盟。

(八)信息化建设:各方支持建设区域信息化交流网;加强与国家及国际相一致的电子商务规则标准和法规等方面的建设;建立区域信息交流协作机制,加强区域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区域合作条款

http://m.gbppp.com/jy/337114/

推荐访问:区域经济合作 合作协议条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