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时间:2017-06-11    来源:阅读题    点击: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一):陈书·孔奂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

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

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

补功曹史。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

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

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

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

众。高祖受禅。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

秩俸,随即分赡孤寡。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

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

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

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

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性耿介,绝请

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

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

重之才,以居辅导。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

居太子詹事。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后主固争之,帝

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

奂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

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

/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C.时景军/悉恣其

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D.时景军/悉

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5.下列

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

亡,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

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

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

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他幼年被叔父收养。好学,善写文章,通读

经史。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B.孔奂为人刚正。任仪

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

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C.孔奂为官清廉自守。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

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也(陈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淳于量,字思明(陈书)阅读答案附

翻译周文育传 陈书 阅读答案翻译陈书卷十九 虞荔传 阅读答案翻译 D.孔奂虽逢乱世,却凭

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

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5分)译文:

(2)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5分)参考答案4. B5.

A 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6. D 最终高宗没有同意孔奂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后主的意见。

7.(10分)(1)(5分)当时贼寇剥削掠夺男人和女子,拘押逼迫士族和平民,孔奂常常保护

他们,得以保全而度过危难的人很多。(得分点:子女庶保持济各1分,句意1分)(2)(5

分)太守有优厚的俸禄,怎么会不能置办这些东西,只是老百姓还有周济不到的,不允许我

独自享受温饱罢了。(得分点:何为但周容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孔奂,字休文,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孔奂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被叔父虔孙收养,很好学,善于写文章,经史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没有未通读过的。

州里荐举孔奂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成绩优异。后进入朝廷为尚书仓部郎中,转任仪曹侍郎。当时左尚书沈炯被匿名信所诽谤,将要判重刑,事情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孔奂在朝廷上发表议论辫审这件事,最后终于弄清楚了。丹阳尹何敬容因为孔奂刚直不阿,请求补孔奂为功曹史。

时值侯景之乱,京城被攻陷后,朝中官员都被拘禁,有人向贼帅侯子鉴推荐孔奂,侯子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当时侯景的士兵都放荡不羁,凶威四溢,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又身居高职,朝中官员看见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慢自如,毫不屈服。有人劝说孔奂道:现在是乱世,人人都想苟且偷生,免于灾祸,这些异族之徒全不懂得道理,您又怎能以节义来抗拒他们?孔奂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之人,以求得保全自己?当时贼寇剥削掠夺男人和女子,拘押逼迫士族和平民,孔奂常常保护他们,得以保全而度过危难的人很多。

高祖受禅即位后。永定二年,校为晋陵太守。孔奂清白自守,妻子儿女都不赴任所,唯自己一人乘单船到达郡治所在地,所得的官俸,随即分给赡养孤寡之人。曲阿富人殷绮,见孔奂住所朴素俭约,便送给他一套衣服,一床毡被。孔奂说:太守有优厚的俸禄,怎么会不能置办这些东西,只是老百姓还有周济不到的,不允许我独自享受温饱罢了。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也(陈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淳于量,字思明(陈书)阅读答案附翻译周文育传 陈书 阅读答案翻译陈书卷十九 虞荔传 阅读答案翻译

当初,世祖在吴中,听说孔奂能妥善地处理政务,等到继承帝位后,征召他为御史中丞,兼领扬州大中正。孔奂性格刚直,善于推理,多次弹劾官吏的过失罪责,朝廷官员对他是很敬怕。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孔奂决断。这时候世祖患病,朝廷的很多事,都委托仆射仲举同孔奂一起决定。

世祖驾崩后,高宗即位。孔奂在职任上清廉俭朴,对不当之处进行了很多改正,高宗对此很赞赏。

孔奂性格很耿直,对私相瞩托之事一概回绝,即使尊贵如太子,重臣如公候,对他感情相加,也不为此屈服。后主在东宫时,想任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想答应他,孔奂便上奏章说:江总是文笔华丽之人,现今皇太子文笔不错,不用再从江总学习,以臣之拙见,应选择厚道之人,来辅佐太子。高宗又说:按照你说的,谁居此位最合适?孔奂说:都官尚书王廓,品德高尚,性情敦厚机敏,可以担当此任。后主当时也在场,就说:王廓是王泰之子,不可任太子詹事。孔奂又说:宋朝范晔是范泰之子,也任太子詹事,前代没疑义。后主仍固执己见,高宗最后还是任江总为太子詹事,因此忤逆了皇上。孔奂耿直如此。至德元年去世,当时七十岁。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也(陈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淳于量,字思明(陈书)阅读答案附翻译周文育传 陈书 阅读答案翻译陈书卷十九 虞荔传 阅读答案翻译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二):为人之道在于厚道朴实

为人之道在于厚道朴实【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最后一句为: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意写人要厚道,不能浅薄,要厚重朴实,不浮华浮躁。读到这里,沉思良久,感慨颇多......

厚道即为“忠厚之道”,是指诚实,善良、感恩、直率、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这也是几千年人类的精神美德。谁都喜欢厚道之人,没有谁愿意拒绝厚道。如果你周围都是厚道之人,虽在人间,却有身在天堂之感,这也是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具有“忠厚之道”的缘由吧。

有时想想,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却还存着诸多有失厚道之处如:有人小题大作,得理不让人,彼此针尖对麦芒;有人专看别人短处,不看别人长处;有人专挑毛病抓住不放,计较恩怨翻小帐;有人对批评耿耿于怀,容不得不同意见;有人尖酸刻薄,常有挖苦指责之言......这种种行为往往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不和谐,致使亲友分离、同事反目,对个人和单位及社会而言都是极其不可取的。人是社会之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发展,谁都不能以已之身独来独往,而是要相互尊重、以诚待人和衷共济,这就需要我们共同的立身之本:“厚道”。 我认为,厚道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的一种涵养。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多一些信任与奖励,多一些体恤与关怀......这关乎个人修养,更关乎天道和伦理。老子在道德经里还曾写道:上善若水,其中特别提到拥有最高道德的人就如同水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厚道朴实的作风。可见老子对厚道是多么的推崇,这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反省。

古人修身养性曾每日三省吾身,我们每日睡觉前何尝不能考问一下自己:今天是否做到了宽以待人,严于律已?来时时提醒自己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成为一个忠厚朴实之人。

客房部 孙志敏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三):人生应该怀有一颗厚道之心

人生应该怀有一颗厚道之心 什么是厚道?简单来说厚道就是有“温良恭俭让”之德,就是有“智仁严勇信”之义,就是与人为善、不虚不作!所谓厚道,反映一个人思想作风正,讲诚信守本分,说话做事始终坚持原则立场,言行一致,让人觉得踏实、有安全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厚道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做人要厚道是一种忠诚的品格。曾子“三省”之“为人谋而不忠乎”,“忠”是指尽心的意思,“不忠”就是不尽心,失信于人,是做人不厚道的表现。厚道为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忠诚,既要忠诚于使命职责,做到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献身使命、不辱使命,同时还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靠忠诚。

“厚道”顾名思义,就是心胸宽广,能够化恩怨干戈为真情玉帛;是心地善良,化复杂的人生为简单的处世。对别人多一些宽容,就是心存善良;宁愿人负我,不愿我不负人,化敌为友,就是心存美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情还情,也是以德报怨,以善报恶。换而言之,就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世上千人千面,各有各的活法,但厚道做人是处世的基础和前提。

相反,如果一个人讲起话来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真假难辨;或者在这里是一个面孔,到了那里又是另一个面孔;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这种人往往被大家称之为“两面人”,总让人觉得与这样的人交往不安全不可靠,在大家心目中这种人就是不厚道。

那么,人生应该怀有一颗厚道之心的内涵有那些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点:

厚道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智慧。一般来说,人们大都会喜欢朴实无华的人。因为他们纯真坦率、厚道亲和、爱憎分明,既不会装腔作势地表里不一掩饰自己,也不会怀有心机算计别人,常给人以一种可信安全、清澈透明之感。然而喜欢归喜欢,在现实

生活中,朴实无华的人常会遭遇鄙视或欺侮,常被人忽视或忘记。作为厚道人不要心机,便省去了很多烦扰,厚道人没有脾气,便有了亲和力,厚道人肯吃亏,便少了许多是非,厚道人本分,因此很少招来祸患,厚道人能利人,同时也利了自己,厚道人懂得舍弃,却总能因舍而得,厚道人给别人留条路,同时也给自己留了路,厚道人心胸广大,在包容别人的同时也善待了自己,厚道人品行端正,厚道人通情达理,这些,都能够让厚道人游刃有余地处世。

厚道是一种健康向上的风气。厚道就是心胸宽广,心存美好,心存善良。厚道就是将心比心,心情豁达。厚道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复杂为简单。厚道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和前提,更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厚道人心胸广大,在包容别人的同时也善待了自己;厚道人品行端正,厚道人通情达理。厚道——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而厚德载物则是最高境界。厚道的人对自己厚道,能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幸福,让自己积极进取;厚道的人对别人厚道,能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熨帖,让人感动。厚道的人作为朋友,可交;作为伙伴,可信;作为师长,可敬。厚道人不会算计,不会欺骗,不会背叛,与厚道人打交道如沐春风,如三月里沉浸在春日的阳光之下。【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厚道是一种真诚为人的品质。古人云:“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讲德,百姓也讲德。生而为人,厚道是基础。这里告诉人们,一要有品,二要厚品。没有厚品,也不能成为有意义的有大作为的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需要有道德,更需要厚德。有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人之德不厚,则行将不远。”意思是说,做人要有道德观念约束,做事要有规有矩。讲厚道就是做人的基本操守。厚道好似一帖润滑剂,自可化干戈为玉帛,让人与人之间平添一份可贵的温馨。个人认为:律己是人的修养,低调是厚道的诠释,厚道是气度宽广的产出。厚道是广阔的襟怀,人性愈厚,愈能受众。“做人要厚道”,就是做人要诚实、要诚恳、要诚信,不说假话,不骗人,不害人,不要做亏心事,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不要昧着良心做事,而是做个问心无愧的人。

厚道是一种人际相处的风格。厚道之人,即是通达大度、重义守信之人,有时也会给人以大智若愚之感。人们常说:道德情操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情操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情操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总而言之,做有道德的人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做人的道理。“厚道”是品质,就是人文厚重、崇尚公德、重情尚义,展现了以德文化营造精神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

望。一个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情感淡漠、人际关系紧张,而“厚道”是知与行的统

一。厚道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修养,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才能成为改变社会风气的强大力量。弘扬传统厚道美德,反映时代要求,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遵循的主要内容。

厚道是一种塑造形象的品行。厚道没有固定的含义,它只能是某种精神的体现,厚道也没有有固定的形式,它更多的应该是对生命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解释。品味厚道是实干出来的,而不是表演出来的。做人有品位,不在声高气粗,而在细微行动;不在抛头露面,而在埋头做事;不在自我表扬,而在群众口碑。做人讲厚道,做事讲德性,是做人不可缺少的素质。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理解与践行。作为普通人,要忠于家庭,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家庭所赐,家庭是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没有了家庭就没有了奋斗的根据地,更没有奋斗的动力,因而不能以个人自利而损坏家庭关系,损坏家庭利益。

厚道是一种宽容平和的美德。厚道之心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他人,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有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人,做人事事讲品德,做事处处讲道德,宽容平和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客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其表面平凡,实则内聚,心中有坚石般的意志,胸中有经世济邦之策。其心,青天白日;其才,玉韫珠藏。居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须怀廊庙之经纶。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四):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这是恕道。宽恕宽恕,宽表现在哪?宽,心量一宽,不分彼此,设身处地,就表现出他的宽以待人。再来,不计较,那也是代表他的宽,没有不能容的。师长讲到,“普天之下没有我恨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爱的人。”那还会跟谁计较?第三,宽表现在哪?厚。宽厚宽厚,厚道待人。以这三点跟大家做交流。首先第一个,设身处地,不给人难堪;第二,不傲慢;第三,感同身受。 《群书治要·说苑》里有一个故事,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喝了酒,有个臣子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结果去拉了楚庄王一个妃子的衣袖。这个妃子也很厉害,一被拉了衣服,马上就把那个人的帽带扯下来。当时这个臣子在拉衣服的时候,刚好遇到风大,把所有的蜡烛都吹熄了。然后这个妃子马上去找楚庄王,“你有一个臣子对我非礼,拉我的衣服,你赶紧把蜡烛点起来,把那个人抓起来。”结果庄王听了以后,“我怎么可以让我的臣子难堪,来彰显你妇女的节操?而且是我宴请大家,让大家喝个痛快,有点失礼也是正常的嘛。”然后,楚庄王就说,“今天要跟大家喝个痛快,假如没有喝到把帽带都扯断,就是不够尽兴。”他这么一讲,大家就全部都扯掉,然后再把蜡烛点起来,这个事就过去了。

后来有一场战役,势均力敌,有个臣子几番冲锋陷阵。后来他们胜了,庄王很感动。“我好像也没怎么厚待你,你怎么为我这么拼命?”结果这个臣子就讲,“庄王,很多年前,你宴请群臣,结果蜡烛熄掉了,那个拉你妃子衣服的就是我,当时候你宽恕了我,这个恩德我一直记在心上。”所以不让人难堪,最后怎么?救回命。假如让人难堪呢?可能会丢一条命,是不是?人家记恨在心就麻烦了。

所以格言当中提醒我们,“凡一事而关人终身”,这一件事有没有关他终身?有啊,那个蜡烛一点燃,他这一生他的名节就没了,人家每次看到他,“这个就是对君王妃子非礼的人。”他还怎么做人?或者人他以前不懂事,家里出了一些事,你知道了可不能挂在口上,“你知不知道他以前什么情况?”这都是不厚道。“看人要看后半段,浪子回头金不换”。有些人还好打听人家过去哪些事情,还讲给别人听,你要断人家改过自新的路吗?所以“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你真的看到了,不要去讲,要给人留后路,去鼓励他。“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这个话有失厚道,去损到别人、轻慢到别人都不行。不然会养成习惯,好拿别人开玩笑,这都损德。饭后聊一聊都不应该,这也是长养自己对人的恭敬,不要言语随便。关人家终身的事还到处讲,可能“一语折尽半生福”,一句话就把自己半生的福报给折掉了,因为断了人家的路。所以老人都劝我们要积口德。人功德从哪里积?从守口德开始积,不然每天都漏光了。

这第一个不给人难堪,还有一个故事,宽以待人,我们就想到刘宽。他不只是不给人难堪,他不愿意人家难受。他有一次骑着自己的牛出去了,走在路上,有个农民,“这头牛是我的,你怎么可以拿我的牛?”看那个人义愤填膺,这么坚定一定是他的牛。“对不起对不起,您赶紧牵回去吧。”当时民风也淳朴,人家也不会去强占人家的牛,他只是一时间认错了嘛,不然他继续这样争执下去,可能那个人身体也会受损。“赶快,你牵回去吧。”结果那个人一回去,他家的牛跑回来了,“啊,认错了。”又了解他是刘宽大人,吓得半死,赶快牵牛去还给刘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http://m.gbppp.com/jy/347747/

推荐访问:厚道的人的面相 厚道人得长寿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