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指什么

时间:2018-08-18    来源:四书五经    点击:

五经指什么 第一篇_四书五经到底讲了啥?︱一句话概览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到底讲了啥?︱一句话概览四书五经

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大家平时听到“四书五经”大多数都是这样的表情吧?懵懂中带着一丝茫然,茫然中透露着些许哀伤,哀伤中不乏一些无奈……

总之,此时的心情用四个字可以概括:不明觉厉!

就好像“四书五经”是上古时期的神兽一样:超级厉害,但是我并没有见过。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正在读四书五经,咱们的脑海里常常会蹦头悬梁锥刺股的画面。碰到这样的人,不管怎样都要先点个赞!

记得当年在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了几位外国友人,我用一口非常标准的中式英语问他:ni jue de zhong guo zui li hai de shu shi shen me shu?(翻译过来就是:你觉得中国最厉害的书是什么书?)他们的回答都是:丝书乌竟!

那么,作为最能代表中华儒家文化的四书五经,连外国友人们都知道一些,如果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都不了解,岂不是丢人丢出了中国,丢出了亚洲,丢向了世界了?

所以,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科普一下这传说中的四书五经到底讲了一些啥?话不多说,正式开始!

首先,四书五经不是指一本书,而是最能代表儒家学说的九部经典著作的合称。其中“四书”是指代以下四部著作:《大学》、《论语》、《孟子》以及《中庸》。

而“五经”则是指代《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以及《春秋》这五本著作。(注:《礼记》一般分两部)

其实“四书”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露脸的机会还是挺多的,初中课文里就有《论语》、《孟子》和《礼记》的文章了,所以要记下来也不算太难。而“五经”露脸的机会就比较少了,而且数量上也多了一部,所以记起来比较困难。这里分享给大家一句口诀,记住这句口诀就能比较快的记住这五部书的名字了:诗书礼记易春秋。

除了《礼记》和《春秋》,其余都是一个字代表一部书,这句话读起来比较顺口,所以多读几遍就能记住了,反正我就是这么记住的。

关键问题来了,仅仅记住名字并没有什么用。丢人的概率还是偏高。

那么这几本书究竟讲了一些什么内容呢?接下来就逐一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了解这些奇书的梗概。

一、“四书”之《论语》

其实这部书不用我过多介绍了,关于这部书的作者啊,内容啊,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我这里就跟大家讲讲书名中的这个“论”字是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这个“论”字,在这里不能念第四声,要念第二声“lún”,但这个字是啥意思可能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这个“论”字,是整理、总结的意思。

所以和“语”结合起来,《论语》这个名字就是“把说过的话整理总结成一部书”的意思。至于是谁说的话呢?地球人都知道是孔子。

所以,假设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的内容,那就是:

大家都别吵了,都听孔老师的!

二、“四书”之《孟子》

这部书也不用做过多的介绍,跟《论语》的性质差不多,也可以归类到精神偶像这一类。只不过偶像由孔子换成了他的再传弟子孟子。书名也更加直白,也许是因为压抑不住对孟子的如黄河之水般的崇敬之情。

所以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的话,那就是:

孟老师说的也不错,咱们也听听他的!

三、“四书”之《大学》

看到“大学”这两个字,智力正常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学”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因为当时还没有大学中学小学这种等级划分概念。那么这个大学是指什么呢?这就要从这部书的来由说起了。【五经指什么,】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著。那么后来为什么会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呢?因为后人(尤其是韩愈和程颐二位)觉得

《大学》写的太好了,实在值得独立门户。那么大学为啥写的好呢?因为它写的是“大学”,是很大的学问!大到什么程度呢?人这一辈子做人做事的学问都包含在里面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学》的内容的话,那就是:

看了《大学》,我的生涯一片无悔。

【五经指什么,】

四、“四书”之《中庸》

“中庸”这个词放到现在好像不是什么好词,我们现在说一个人做事太中庸基本上就跟说他很怂是一个意思了。而实际上中庸可以说是儒家学说最精髓的所在,只是后来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曲解了而已。

可以说《中庸》是很牛的,牛到什么程度呢?跟《大学》一样,牛到可以自立门户--《中庸》也是从《礼记》中抽出来的。

《中庸》跟《大学》所讲的内容在性质上是差不多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的道理。但《中庸》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观点:中庸之道。

五经指什么 第二篇_五经之礼

五经之“礼”

唐纪宇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五经中的“礼”,帮助大家来了解五经中有关“礼”的经典。“礼”对于儒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最早的时候,在《论语》中孔子就有很多关于“礼”的论述,最为大家熟悉的其中一句话是孔子跟颜渊之间的一段对话。孔子最为欣赏的一个弟子颜回,向孔子问:究竟什么是仁?孔子也一个非常著名的回答,“克己复礼为仁”,我们可以看到,仁的实现在某种意义上也要受到“礼”的约束。所以“礼”对于儒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礼”在个体生活当中发挥了作用之外,那“礼”在政治生活当中也会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语》当中还有一句话,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这句话非常地重要,表现出“礼”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句话里面孔子提出了两种治理思路,一种是以政令为引导,以刑法来进行统一,另一种思路是以德行为引导,以礼来进行统一。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孔子这一段话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的,因为我们今天有很多人会觉得国家治理最重要的方面是制度的建设和法制的完善,但儒家认为无论是法也好,还是制度也好,它与人的德行密切地关联在一起。制度再完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德性的人来实行的话,这个制度也会走样。这是儒家一直以来的观点。所以,儒家对于政治生活的安排始终是四个字——礼、乐、刑、政。我们可以看到,礼、乐是在行政之前的,儒家认为只有以礼、乐为引导,行政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五经指什么,】

这不光是孔子的看法,孟子也有类似的表述,孟子说:“徒法不足以自行。”单单依靠法律的话是没有办法来实现的,后来到了荀子这个阶段,虽然荀子在各个方面都与孟子争锋相对,但在这一点上两者却表现得极为一致。荀子说,有治人无治法,只有给国家带来治理的人没有能够独立地给国家带来治理的法律,所以,法律一定要靠人才能发挥作用。这是这一段话里边给我们提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可以丰富我们今天对于政治的一个理解。

另外一方面,孔子还在这句话里边讲到两种不同的治理思路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治理结果,这个结果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字是“耻”,仅仅以政令为引导,以刑罚来统一的治理思路,最后带来的是民众仅仅是免除刑罚,而没有任何的羞耻之心,而另外一种治理思路则可以给民众带来羞耻之心,可以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思路带来最大的不同是,百姓到底

是否有羞耻心这样的一个东西,而有没有羞耻心是人与动物的一个最大的区别。

虽然《孟子》里面讲,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我们人所独有的,但是今天你会越来越发现,因为我本人很喜欢看《动物世界》,当你去观察一些动物的时候,特别是看一些高级的哺乳动物,灵长类的动物,你会发现恻隐真不是人类所独有的,因为动物里面有很多动物也是有恻隐之心的,它对它的孩子的爱,跟我们对于我们孩子的爱是非常接近的。但羞恶之心,羞耻心确实是我们人所独有的。

而且西方似乎也是这样来认为的,我们大家非常熟悉西方文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典籍是《圣经》,在《圣经》里面讲了亚当跟夏娃的故事。亚当跟夏娃最初是在伊甸园里面,在上帝的手下,上帝告诫他们不要吃树上的果实,结果亚当和夏娃没有经得起蛇的诱惑,吃了上面的一个所谓的智慧之果,他们吃完智慧之果之后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他们忽然觉得我不能赤身露体了,我一定要用某些东西把我的身体遮挡住。为什么他要遮挡身体?在那一刻他就有了羞耻之心。所以有人讲文明最初就来源于人的羞耻心,所以文明来源于人的遮挡,有这样一个讲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文明也好,还是我们中华文明也好,都会认为人与动物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否有羞耻之心。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也会看到,你何时见过动物有羞耻之心,比如一条狗做了一件事,然后特不好意思,好像从来没有。所以这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这两种治理思路所带来的结果。第一种,没有羞耻之心,在某种意义上,这样一种治理思路跟我们训练一个动物差不多,跟我们训练一条狗差不多,如果我们采用一种方式来训练一条狗的话,最后狗也可以达到免而无耻。它之所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一些事情,仅仅是为了免除被处罚,但没有任何的羞耻之心。所以第一种治理的思路没有让人成为人,而第二种治理思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样一种治理思路是真正使人成为人,所以在儒家对于政治思想之中,不仅仅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治理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治理者要使百姓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通过教化,通过一些德行的引导,通过一些礼仪的安排,使人真正成为人,这是儒家对于政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这也可以成为我们今天在理解政治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儒家如此重视“礼”,“礼”到底保存在哪些文献之中?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的记述来了解“礼”。比如我们可以通过24史的记载,看里面所记载的一些重大的礼仪活动,这没有问题。

但关于“礼”最详细的介绍就是保存在五经之中有关于“礼”的经典内容。今天提到五

经,大家可以立刻说出来,五经包含哪五个方面,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易地说出来,诗、书、礼、易、春秋。其中诗是指《诗经》,书是指《尚书》,易是指《周易》,秋是指《春秋经》,这都没有问题。唯独提到礼的时候,因为我在外面讲课的时候,包括给我的孩子讲课的时候,每当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些不同的答案,当提到五经中的“礼”的时候,最多的答案,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礼记》,也有一些人提到是《周礼》。在汉代的时候,当我们提到五经里面这个“礼”字的时候,它既不指《礼记》,也不指《周礼》,它指的是另外一个礼学的典籍《仪礼》,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经常会发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包括我去百度在查的时候,谈到五经的时候,在里面记载这个礼就是指《礼记》,但这个是错误的,最早在汉代的时候提到五经是指《仪礼》。

那通过刚才的这个问题,我们大家了解到,一提到礼的典籍的时候,大家至少可以说出三种关于礼的典籍,即《礼记》、《周礼》以及《仪礼》,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三礼”的讲法,最早“三礼”名称的出现是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没有地重要,在我们接下来的课程之中,我们会反复地提到这个人,是东汉末年跨时代的经学家,他叫郑玄。因为早期,最早在汉代的时候,单提一个“礼”字,它一定是指《仪礼》,当时的《周礼》、《礼记》,甚至我们今天流传的49篇的礼记也好,都是作为《仪礼》的附录而存在的。直到郑玄的时候,他在给“礼”进行注释的时候,他选择了三种礼的典籍,一种是《仪礼》,还有一种是《周礼》,最后一种他选了49篇的礼记,从此之后就有了所谓“三礼”的名称。

“三礼”的次序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一定变化的,在早期,在汉代的时候,特别是在西汉时期,真正重要的礼学的典籍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仪礼》,《仪礼》一直是最重要的,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礼经的时候,提到经典的时候,礼这部经典的时候,最先提到的是《仪礼》。《周礼》跟《礼记》都是作为附录而出现的。后来由于郑玄给“三礼”作了注释,而郑玄本人他最推崇的又是《周礼》,所以后世的人由于推崇郑玄,所以在“三礼”之中一般人认为《周礼》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大家了解一下。下面我们就分别地对这三种礼学的典籍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仪礼》相关内容

(一)《仪礼》名称及作者

我们首先来看《仪礼》。关于《仪礼》有一些问题,首先是《仪礼》的名称问题,最早的时候,《仪礼》是没有“仪”这个字的,只是单称一个“礼”字,如果我们去检索一些汉代典籍的话,我们会发现在后代的时候,基本上《仪礼》都是以单字出现的,都是以“礼”

这个单字出现的。后来由于郑玄在注释《礼记》,他发现有一些篇目,比如像《中庸》也好,像《礼记篇》也好,有这样的一些讲法,如曲礼、威仪这些讲法。有经礼三百,威仪三千的一些讲法,所以它在《礼》的基础之上又加上了“仪”这个字,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仪礼》这样一个名称。但在汉代的时候是没有“仪”这个字的。

另外一个方面,《仪礼》又有一个名称也被称为叫做《士礼》,今天《仪礼》一共17篇,汉代的时候又有《士礼》的名称,为什么叫《士礼》,因为一个人认为《仪礼》里面所讲到的17种完整的礼仪活动都跟士这个阶层有关,它讲的都是士这个阶层的礼仪活动,所以给它起了《士礼》这样的名称,但如果我们今天去仔细阅读《仪礼》17篇的话,《仪礼》里边所记载的礼仪活动并不完全是针对士这个阶层,有些也讲到大夫这个阶层,更有一些,像进礼,朝见的这种礼仪,它讲的是诸侯跟天子之间的礼仪活动,所以并不完全是士。

为什么会也《士礼》这样一个名称?据推测是因为《仪礼》的首篇叫《士冠礼》,第二篇是《士昏礼》,所以根据古代命名的原则,因为古代书籍命名的时候一般都是取开篇的前几个字,《仪礼》最早的时候也取了《士冠礼》的前几个字,它对重要的两个字是“士”跟“礼”,因为官礼已经变成了具体的礼,有这样的一种考虑,这是关于《仪礼》的名称。

《仪礼》的作者是谁?在历史上分为两个派别,有一派认为《仪礼》的作者就是周公,另外一个派别认为《仪礼》的作者是孔子,当然我们今天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具体的证据,所以我们也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答案,到底《仪礼》的作者是谁。但无论是周公也好,还是孔子也好,都是我们古代的圣人,可见在儒家系统里边一般会认为《仪礼》就是圣人所创作的这样的一个东西,所以他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接下来会有一个《仪礼》传承的问题,在秦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件是焚书坑儒,很多儒家重要的典籍,或者中华文明的一些重要典籍,在那时候都销毁了,所以到汉代的时候需要有人重新收集、整理来传承,《仪礼》的传承比较复杂,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片,在这张图片里面就反映出了《仪礼》的传承过程。最早传承《仪礼》的,大家只要记住几个重要人物就好了,这些重要人物,我们都用红色的框进行突出,最早传承《仪礼》的是汉代的高堂生,最早由他传,经过他的传承,三传传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后仓,后仓有一些重要的弟子,主要有两个重要任务,一个叫戴德,一个叫戴圣,后面我们在讲到《礼记》的时候我们会提到这两个人物。这样一个传承的谱系,大家简单地了解一下。

(二)《仪礼》的基本内容

接着我们来看《仪礼》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我们对于《仪礼》的篇目以及基本内容进行

一个简要的介绍。现存的《仪礼》一共保留了17篇,大家可以一起来看一下,是《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仪》、《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一共是这样的17篇,这17篇并不是说流传到我们今天的一些残篇,它是在汉初的时候就已经只剩17篇了。这17篇,我们看内容上比较杂乱,后人在总结的时候总结为8个大的方面,大家可以看一下PPT的底部,可以分为这样8个重要的方面,即冠、昏、丧、祭、射、乡、朝、聘,总共是这8大类。这8大类也被称为八纲,其中冠礼是成人礼,昏礼是讲男女之间关系的,丧礼主要是讲亲人去世时一些基本的礼仪火堆,祭祀之礼进的是亲人去世以后,我们怎么样来怀念他。

射礼讲的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一个体育活动,即射箭。这很有趣,因为在《论语》中,孔子唯一提到的一项体育活动就是射箭。在我们这个民族里面,我们并不太重视,像我们今天奥运会的一些体育项目,如田径、游泳等项目,这也反映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一个很大的不同。那为什么孔子会特别地重视射箭?在《论语》中特别提到这个?因为在孔子看来,射箭这项活动跟儒家修身的活动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孔子讲,“射有似乎君子”,射箭非常类似于君子的修养,“不怨乎人,反求诸己”,相似在何处?是因为射箭的时候即便你没有射中靶心,你不会去埋怨哪些比你射得更准的人,你会来反省自己,这一定是我自身的问题,一定是我的姿势不够端正,一定是我的心态不够好,那这样的一种反省非常类似于君子的修身。君子也是这样,不去埋怨别人,一定是先反省自己,所以我们这个文明在选取一些活动的时候,他一定会选取最有利于个人内在精神成长的活动,我们不会去追求对于人身体或对于人的能力极限的一个突破。

今天整个奥运会的一些体育项目,奥运会是Olympic Games,它是一个游戏,但它更是一种西方人的游戏,因为它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更快、更高、更强,它不断地在追求对于人体极限的一个突破。所以,有一些极限运动,也一定是西方的。极限运动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很惊讶,有些人在悬崖上腰里绑个绳子跳下去了,有些人腰里不绑绳子跳下去了,还有像前一阵我们央视新闻里转播的异装大赛,穿一个像蝙蝠一样的衣服,然后从一个山上跳下去,这种极限运动一定是西方的,在中国不会出现这样的极限运动,如果有这样的运动,孔子一定会问,父母健在否?如果父母健在的话,怎么敢拿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

因为《论语》里边明确地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以你去一个远的地方都要有确定的方向使父母安心,更别说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所以儒家在活动的安排上,在物质生活安排上,他首先考虑的一定是什么样的物质生活安排最能提升人的精神品质,这是我们

五经指什么 第三篇_四书五经简介

四书五经简介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以下聊作简介。

一、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着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着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着《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

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着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

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着书立说,“序

《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二、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着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

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

五经指什么 第四篇_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

五经:《诗》(《诗经》)、《书》(《书经》,即《尚书》)、《礼》(《礼记》和《周礼》)、《易》(《易经》,包含《周易》)、《春秋》(发挥阐述《春秋》的史书有三部,称为“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氏春秋》或《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春秋》或《公羊》、《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春秋》或《谷梁》)。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五经指什么 第五篇_下列属于“五经”的是: A.《尚书》 B.《春秋》 C.《诗经》 D.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五经指什么,】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五经指什么 第六篇_四书五经词语解析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中岳〗河南嵩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经指什么,】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五经指什么,】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主要节日】

五经指什么

http://m.gbppp.com/jy/472497/

推荐访问:四书五经的五经指什么 五经是指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