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散文

时间:2014-09-11    来源:励志美文    点击:

未来,散文(一):青春励志美文_《当未来凝视我》

当未来凝视我

作者:MR﹒南 编辑:西风木歌

1

眼下已经是深秋时节,毕业考试在即,离别在即。同时,也面临着走向社会的抉择,走向工作岗位的历练。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不久之后,当我离开校园,告别大学生活的时候,我一定会记得师哥带我去校报编辑部见编辑老师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个时候,学校还在经济开发区大学城,没有迁到新校区来。校报编辑部位于行政楼207室,一间比宿舍还要小的一个办公室。师哥带我去见编辑岳老师,在与岳老师简短的谈话之后,我的身上又多了一重角色,成了校报通讯社的一名通讯员。只是要考察一年,但是不管怎样,我的两年学生记者生涯从此开始。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努力的扮演好学生记者这个角色。我开始学习基本的新闻写作知识,慢慢开始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新闻报道以及新闻记者背后的故事。

从那时起,我开始更多地关注时事政治,养成读报的习惯,养成深入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那些永远冲在事件发生第一线的记者们取代了影视歌星,成为我心目中的新偶像。【未来,散文】

在5-12地震后的那段日子里,我的生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让我瞠目结舌,使我觉得人类命途多舛。成千上万的死难者,以及幸存者的眼泪更让我觉得生命的脆弱和单薄。

而当我以另外一种视角去关注这场灾难的时候,我看见救援志愿者与解放军战士不遗余力的投入抢救生命的搜救工作。我看见那些记者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从第一线传回及时的报道。我开始懂得莎士比亚所说“人,你这万物的灵长”的另一层含义。开始懂得,与单薄的生命相对的,是坚强的心灵,是伟大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一切,所带给我的改变,绝对不是寥寥数语能够表述的,文字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我只能说,我的灵魂在此得到升华,更加坚定了我积极地人生态度。【未来,散文】

2【未来,散文】

不久之后,当我领取毕业证的时候,准会发现通讯员证件的有效日期与毕业证签发日期是一样的,也一定会记得证件开始生效的那天的天气是多么晴朗。

经过一年的考察,我在大二伊始正式成为校报《安徽水利教育》的通讯员,并在一个月之后开始担任了社长职务。从此,更大的责任放在了肩头。

那段时间,正值学校从大学城搬迁到龙塘。学校的搬迁工作分为两批。我所在的系是第一批。搬到新校区之后,我更觉得学生记者在传递和沟通讯息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刚搬到新的环境,许多同学生活不习惯。但是一张薄薄的《安徽水利教育》却能传达出重要信息,同学们从中了解到学校搬迁工作的整体进度,以及学院领导为同学们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决心。这对于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而我正是那座沟通的桥梁。每期报纸一到,我马上奔波于各个班级,一一送到。新校区发生的新事,我也立刻写成稿子,发给还在老校区的编辑老师。

新校区首场大型文艺晚会,是管理系学生的毕业晚会,就是由我报道并刊登在2008年6期校报上的。由此,老校区的同学知道,新校区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井然,生活和学习设施齐备。从而打消同学们对搬迁到新区的疑虑和担忧。

我深知,今日之新闻,是明天编撰历史的依据和蓝本。

新校区的建设,教学、生活以及学生团体活动都是我所关注的对象。有些稿子刊登了,有些稿子没能刊出来。但是我知道,刊登了的都将成为学校发展的忠实记录。

【未来,散文】

金融危机的浓雾遮住了毕业生的眼睛的时候,我们校报通讯员一起策划了就业座谈会,采访了在就业指导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领导,并及时形成文字,刊登在报纸上。

我知道,我们的报道并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却能让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就业难的压力。这就是我作为学生记者,作为校报通讯员这一角色所要承担的职责。而且,我一直很明确这一点。

在外人看来,我所做的这些无非都是些无意义的琐事,但是对于一个学生记者来说却是无比重要的。因为,我首先是一个学生,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是我的义务,更是我作为学生记者,作为通讯员的责任。

【未来,散文】

光阴如梭,三年的时光,在匆匆间就逝去了,如白驹过隙,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但是,无论海枯石烂,铜驼荆棘,我始终不会忘记自己作为学生记者的这样宝贵的经历。

因为,那里面有我的大学,我的梦想。

3

不久之后,当我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一定不会忘记很久以前那位通知我去领稿费的王老师,不会忘记第一次拿到稿费时的阳光样的笑脸。

尽管身上不再贴着“学生记者”的标签,但我依然会记得新闻写作培训的时候老师说过的“假新闻不是新闻,虚伪的人生也不是真实的人生”。

尽管我再不能拿学生证买半价的车票搭火车,但我仍然会记住:既然成了校报通讯员,那么就要完成这个角色所赋予你的使命。

校报通讯员的角色已经谢幕了,可是,另外的角色还在等我一一扮上,而每一个角色都将赋予我不同的使命。我会像做好校报通讯员、学生记者一样,做好分内之事,努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不辱使命。前途或许多舛,但是坚定这个信念,行进的脚步必然坚定有力。

而现在,我就要面临毕业,接受新环境的锻炼和打磨。那些站在领奖台上微笑的日子已经过去了。那厚厚的一摞荣誉证书,只是我过去的努力留下的印证,并不能换得我的未来。未来,仍需要打拼。

当未来凝视我的时候,我抛弃了昨天的荣誉;当未来凝视我的时候,我不过分留恋那逝去的韶光;当未来坏笑着凝视我的时候,我学着志摩的样子,挥一挥手,坚定地迈步前行。新的人生即将展开,那将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当未来凝视我的时候,我忍不住回顾我的大学生涯,思索那个最初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梦想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想当医生,有人要做老板,也有人立志成为作家。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所有的哈姆雷特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复仇。一千个人也有一千个梦想,但是所有的梦想都是向前的,都是一种真诚的期盼和表达。

所以,梦想没有高贵和卑贱之分,也无论伟大与渺小。

4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梦想。

我曾经是一个无忧的孩子,在有风的日子里追逐花朵和飞舞的彩蝶,那时候,我什么也没有想,或许想了,却忘记了。

后来,我背起书包,在清晨和午后的阳光里,和同伴们一起泛波学海攀登书山。那时候,我想过会成为下一个华罗庚,所有的数学题都用口算解题(那个时候,我对于数学家的理解就是能口算解题)。

再后来,我也在书山题海里玩命地对付高考,那时候,我知道自己向往的是一个叫做象牙塔的地方。 之后,我来到了合肥,进入了大学,却没弄明白学校为什么叫做象牙塔,和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我。大一新生都会有迷茫的一段日子,如果有谁从没有困惑过,一进入大学便清楚地知道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那么,那个人一定怀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抱着坚定的目标,这样的人一定能成大器。

可惜,我不是这样的人。

但我很快从众多的角色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在学校里,我按照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把自己的学业完成的一丝不苟。在文学社里,我好好写文章,决不粗制滥造。作为校报通讯员、学生记者,我努力做师生间、学院与同学之间的传声筒。作为通讯社社长,我尽力让所有同仁都有机会得到锻炼,让大家愉快的相处。

三年里,我不停地变换着各种角色,并努力去诠释好每个角色。因为我知道,每成功塑造一个形象,我的生命就丰富一分。并且,只有努力扮演好各个角色,我才能成为一个饱满而充实的人,才有无悔的青春。唯有如此,才能有精彩的人生。这便是我的大学,我最初的梦想。

5

精彩的人生,未必充满传奇,也不一定注定无忧。

精彩的人生,是由梦想构建起来的。那些梦想的实现不是妄想症患者的白日梦呓,不是道家追求的长生不灭,也不是佛祖所说的永世轮回。

而是一种真实的追求,是为着一个真实的目标不断奋斗的全景式地展现。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就是不断地走进梦想的目标。角色是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关系中的具象体现,是时间之经、地点之纬织就的网中的结点。梦想是人生活目标的浪漫主义体现,是人活着的希望的高度概括。梦想的集合,是人类思想高度的标尺。

忠实于每一个角色,履行好每一份义务,承担起每一份责任。努力永远不会白白付出,梦想终会开花,总会蜕变。

(此文获得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主题征文三等奖)

未来,散文(二):美文-给未来写一封信交给

给未来写一封信 交给“时间胶囊”慢递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心情复杂,不舍、兴奋、伤心、遗憾、茫然„„大学四年的生活转眼即逝,即将毕业或在校的学生,总有许多的感慨,大学期间的美好事物、遗憾的事情、不堪回首的经历令人难以忘怀,有什么办法可以为自己的大学经历留下一点痕迹纪念呢?将它们放入“时间胶囊”,让它将见证你的成长历程吧。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时间胶囊”活动在校园内陆续兴起,如由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组织每年在毕业季组织的“时间胶囊”活动,就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反响。

将回忆“慢递”给未来的自己

“通过动员即将毕业和在校的同学,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或送一件物品,最后全都装进一个特定的容器,封存好他们留下的信物,等约定的时间到后,再度开启,分别寄回给他们。” 活动组织人员之一李朝峰告诉记者。据了解,除了在“时间胶囊”活动提供的特殊信纸留言外,学生们还可以送一张现在的照片给未来的自己,或给未来的他(她)送一份小礼物„„活动的工作人员任珂告诉记者,在大四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的最后一段时间,我们希望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唤起他们四年校园生活的深刻回忆,若干年后当他们收到时间胶囊“慢递”的信件时,相信会勾起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不过,装着同学们信物的时间胶囊并非真的要埋在地下,而是被工作人员集中封存在一个地方,李朝峰告诉记者,活动一般每年都会组织,但是否需要掩埋“时间胶囊”,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考虑,“所以我们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就是利用‘时间胶囊’概念来组织系列的毕业季活动,但没有真正将‘时间胶囊’埋在地下的环节,我们尝试以‘慢递’形式(即约定未来某一时间寄回给原信物的主人)来开展这些活动,随着条件的成熟,这些方式都会进一步改善。”

活动很快就收到了200多名同学的信物,“时间胶囊”的黑箱子很快就装得满满的,不少毕业的同学路过时停留在摊前,现场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一些当时还未毕业的同学也很感兴趣 ,也纷纷参与其中。“因为不管是否自己毕业,在这个季节,大家都会对毕业充满了各自各样的感悟。”一位参与者感叹说。

若干年后,或许你忘记了自己曾经写下的这封信,淡忘了曾在一起学习的同学,但当我们拿到当年在“时间胶囊”留下的信物时,将会勾起大学的许多美好记忆,“大学有许多值得留念的事物,也许很多人眼下觉得它很平常,但对于多年后的学生来说,它们将是非常深刻和珍贵的一段经历。”李朝峰向记者介绍说。

什么是“时间胶囊”?

“时间胶囊”,是指人们把一堆现代发明创造的有代表意义的物品集中放到一个容器里,密封处理后深埋到地下,等待约定的时间到后再打开查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胶囊”被现代人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有人利用它重温多年前的美好回忆;有人将其作为见证自己立志追逐梦想的凭证;有人通过它预测未知的未来;也有的恋人利用它来封存爱情信物和承诺„„

【未来,散文】

不拆信,等到时机成熟再看

崔健曾在2011年的“时间胶囊”活动上给自己的未来写了一封信,当时他在读大二,“那时毕业对自己来说更多是想象,但在学校的学生组织认识了很多师兄师姐,更多的是对他们将要离去的不舍吧。”他在现场拍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在摊位上给“末日”后的自己写了封三四百字的信,大意是预言大四后的自己会完成什么事情,临毕业之际可能从事的工作

方向,身边的人或如何等等。然后用信封包装好照片和信纸,投进了“时间胶囊”之中。一年多以后,正忙于学业的他突然收到一年前寄给自己的信物,惊讶之余,他将这份资料珍藏起来,“我觉得时机还未成熟,并不想马上把信封拆开,我要继续留着,等到未来某个时刻打开,重温当年写下的内容。”

收到往日寄给自己的信,感觉自己正在成长

曾参与活动的学生孔详聪向记者介绍,“时间胶囊”活动开始在校园举办的那年,她特意去现场为未来的自己邮寄了一封信,“当时对未来感觉很迷茫,不知道以后的方向怎样,在宿舍楼下的宣传栏了解到这个活动后,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到了活动现场,写了封关于‘未来自己’的内容,大概是几位师兄师姐给我的勉励、想象未来自己会在什么地方工作,或者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等方面的内容。”前不久,孔详聪收到一年多以前的自己发来的信,“当时感受最深的就是信里提到的人都不在自己身边了,师兄师姐都已毕业或者读研,有些伤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孔详聪告诉记者,但再看到信的时候,已经不会像当初那样因为迷茫而特别焦急,即使还是不那么确定自己未来会做什么,“但还是会一直努力下去,我们都在成长,心境也在一直变化。”

未来,散文

http://m.gbppp.com/lzmw/58784/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