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上海

时间:2018-01-05    来源:悲秋    点击:

秋季上海 第一篇_上海秋季家居风水调整要点

上海秋季家居风水调整要点

导语:古人有“悲秋”一说,进入秋季,天气多变,冷暖交替,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更能引发情绪变化,极易诱发消沉的心绪。所以我们可以遵循古人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也就是说,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处于安宁、祥和、收敛这样一种状态,对一些负面情绪要及时排解,避免因出现烦愁、易燥等不良情绪… 古人有“悲秋”一说,进入秋季,天气多变,冷暖交替,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更能引发情绪变化,极易诱发消沉的心绪。所以我们可以遵循古人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也就是说,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处于安宁、祥和、收敛这样一种状态,对一些负面情绪要及时排解,避免因出现烦愁、易燥等不良情绪而导致不良的后果。由此我们也要考虑环境的影响,注意家居风水中的一些要点。

1、照明宜亮不宜暗。

秋季人易生悲凉萧索之意,室内光线昏暗,更易使人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对于家居中光线不良的房间,要适量的增加照明度,以温和的暖色光为主,特别是客厅、餐桌与卧室。

2、通风宜流畅不宜憋闷。

室内空气混浊,流通不畅,久而久之产生腐败之气,对人的健康、情绪和运气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长期处于这种环境,遇到不顺之事更多,形成恶性循环。

3、杂物宜清理不宜堆积。

家中陈旧的不用的东西堆积过多,更有的是尘封多年之物,形成不良的气流和气场,代表旧事难忘,积怨难消,心中烦愁之事难以消解,特别是受天时影响,再看到旧物,睹物思人,久之也会导致忧郁。

4、色调宜鲜明不宜暗沉。

秋季是万物萧索之季节,外部环境容易色调单一,一片枯黄之中容易压抑人的情绪,致使心生悲凉,负面情绪易抬头。因此家居中可是当增加一些颜色鲜亮、招人喜爱之物,或可采取彩色灯具等方法,使得室内增加生气和活力。

5、屋中宜人多不宜孤独。

人均面积太大的家居,显得冷冷清清,空空荡荡。秋季的特点,更容易使人心生孤寂落寞,本身气场气势泄耗严重,对人对事提不起兴趣,心情难以振奋,加上天时、家居的不利影响,导致烦闷忧郁。

6、家中宜略湿不宜干燥。

秋季不仅仅是自然的变化,气候的变化也会带来“秋燥”,早晚寒凉,午间却比较热,人体比较容易感染燥邪之气,所以家中特别是北方地区、少雨地区,要注意适当增加家中的湿度,并且在家中常备一些润燥的食品和水果等。

7、家中宜减少刀具利器。

秋季五行金旺,金属刀具、刃器类的东西不要放在特别明显的地方,特别是非常容易身体接触碰到的地方,免得散发五行金旺的气场对我们的身体和运气构成伤害。秋天这些刃器的东西,容易发威,伤害到你,尽量注意。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家居风水中的秋季应注意的问题,而最好的是根据自己和家人的命理,根据对五行金水的喜忌来适当调整家居布局或摆设。希望朋友们多多注意身边的五行变化,对自身运势、环境的变化提高关注度,及时调整应对,相信你一定会风生水起交好运的。

本文由上海清包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秋季家居风水调整要点》:/article/detail-161.html

秋季上海 第二篇_上海2015年3月车牌拍卖公告

2015年3

月上海市个人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投标拍卖公告

上海国拍2015-03-11 09:45

我要分享

[摘要]受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委托,以及本市在用车、沪A、沪B二轮摩托车有效额度转换客车额度个人委托;本拍卖人将对上海市个人非营业性客车额度举行投标拍卖活动

文/配图

【秋季上海】

受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委托,以及本市在用车、沪A、沪B二轮摩托车有效额度转换客车额度个人委托;本拍卖人将对上海市个人非营业性客车额度举行投标拍卖活动。现公告如下:

特别提示:

● 个人拍卖成交并获得“非营业性客车额度”后,三年内不得再次登记参加拍卖;

● 个人办理委托拍卖“在用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手续后,三年内不得登记参加拍卖。

● 本月个人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投标拍卖会首次出价阶段(10:30-11:00)设置“警示价”。高于“警示价”的出价,系统将不予接受。“警示价”为73700元,敬请竞买人充分考虑出价时间的提前量。

一、投标拍卖数量:上海市个人非营业性客车额度7406辆(其中,本市个人二轮摩托车有效额度转换客车额度0辆;本市个人在用车有效额度206辆)

二、投标拍卖时间:2015年3月21日(10:30-11:30)

其中首次出价时段10:30-11:00、修改出价时段11:00-11:30

三、投标拍卖方式:

方式一:连接上网后,运行拍卖人提供的光盘程序,按照《网上投标拍卖操作流程》进行投标拍卖。

方式二:拨打(021)16842828 、(021)16882333 、(021)96567222;接通后,按照《电话投标拍卖操作流程》进行投标拍卖。

四、本场投标拍卖会结束后,可登陆本公司网站: 或关注"上海国拍"微信号查询拍卖结果。

五、办理投标拍卖登记手续及办理退还保证金手续的日期、地点:

办理登记手续时间:各网点每周日~周五(9:00-16:00)日常办理投标拍卖登记手续及办理退还保证金手续(每周六、拍卖当日、国定节假日休息)

办理登记手续地点:

●浦西办卡网点:

1/东江湾路444号(虹口足球场4区113)

2/新镇路288号(闵行体育馆架空层E1)

3/福州路108号(国拍大楼)

●浦东办卡网点:4/成山路800号(云顶国际商业广场A座101)

注:撤销广中路945号(邮政储蓄银行)、中山北二路1621号(邮政储蓄银行)、莘谭路82号(交通银行)、浦东环龙路55号(交通银行)网点。

六、竞买人资格: (注:竞买人须与购车人相一致)

须年满18周岁,由本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核发的有效机动车驾驶证【准驾车型C型以上(含C型)】原件及以下有效证件原件办理投标拍卖登记手续:

1.本市居民持上海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有效《身份证》。

2.外省、市居民持《身份证》和上海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有效《居住证》(除临时居住证)。

3.驻所在本市的现役军人持上海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有效《身份证》或《军官证》、《士兵证》和团以上单位出具的《在沪驻所证明》。

4.香港、澳门居民持上海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有效《港澳居民、华侨暂住证》和《来往内地通行证》、《居民身份证》。【秋季上海】

5.华侨居民持上海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有效《港澳居民、华侨暂住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6.外国人是其入境时持有的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居(停)留期为六个月以上的有效签证或者居留许可,以及上海市公安机关出具的住宿登记证明。

7.台湾居民是其持有的签注有效期六个月以上的公安机关核发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外交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和上海市公安机关出具的住宿登记证明。

七、拍卖成交结算时间:2015年3月22~28日(9:00-16:00)

拍卖成交的买受人:必须由本人持有效的相关证件原件(证件上附有照片的),凭《投标拍卖密码凭条》办理付款、领取《额度证明》、《市财政专用收据》手续,逾期未办理付款及领取《额度证明》的,将被视为放弃成交,并作违约处理,即投标拍卖保证金不予退还。(领取的《额度证明》不得转让,在有效期内使用)

拍卖成交结算方式:网上支付结算、现场支付结算

方式一:网上支付结算——连接上网后,登陆

/guopai/contents/56/2050.html,查询拍卖成交情况;进入网上支付程序;支付成功后在规定的时间携带相关材料到福州路108号(国拍大楼)领取《额度证明》、《市财政专用收据》或可选择邮政速递服务,速递上门。

方式二:现场支付结算——在本公告规定的时间携带相关材料到共和新路3550号(百联汽车广场)办理支付结算手续,领取《额度证明》、《市财政专用收据》

特别告知

★未办理投标拍卖登记手续的客户可登陆上海热线汽车频道

()查看投标拍卖公开信息。

★拍卖人将对电话投标拍卖采取主叫限制的措施,竞买人在办理投标拍卖登记时,最多可向拍卖人提供电话投标拍卖所使用的两个一线一号的直线座机或手机主叫号码;电话投标时,系统仅接受由该两个主叫号码提交的出价,且每个主叫号码在同一场拍卖会中只能成功竞投一个额度。

★竞买人在办理投标拍卖登记手续时,注意领取《投标拍卖密码凭条》、《网上投标拍卖专用光盘》、《投标拍卖操作指南》及《特别告知》。务必核对密码凭条上的名称、证件号码及投标拍卖电话主叫号码。若有错误,及时和国拍公司联系,否则责任自负。(注:竞买人须与购车人相一致)

★鉴于电话线路有限,为避免竞买人不当占用线路造成线路繁忙,影响竞买人的正常竞买和出价,竞买人通过拨打电话方式参加竞买时,应严格按照提示音操作,听到提示音要求竞买人进行输入时,应当及时、准确地进行输入,如果超过10秒钟不输入,或者接连两次按键间隔时间超过10秒钟,或者在拨通电话后的操作过程中累积输入错误满3次,投标拍卖系统将提示后自动挂断竞买人的电话,竞买人须重新拨号参加投标拍卖。

★为尽可能保证您顺利进行投标拍卖出价,请在尽早和尽短的时间内完成出价,以避免因网络或电话线路繁忙拥堵而造成出价无法成功。

★竞买人须在首次出价时段内,通过网上或电话投标拍卖方式取得出价成功;如竞买人未在“首次出价时段”内出价成功,则表示不参加该场拍卖会。“首次出价时段”内出价成功的竞买人,可在“修改出价时段”内选择1次或者2次修改其出价,但修改出价只能在系统确定的目前最低成交价的上下浮动区间内进行,如修改出价与上次出价相同,则该出价将不被系统接受。

★拍卖时将在网上、电话即时公布相关投标拍卖信息(包括目前系统时间、目前投标拍卖人数、目前时间的最低可成交价及该出价时间)。

★竞买登记人必须在办理拍卖登记前,仔细阅读拍卖公告、拍卖须知、投标拍卖操作流程,一经拍卖登记完成,竞买人即表示接受拍卖公告、拍卖须知、投标拍卖操作流程规定的全部内容。

注意事项

● 竞买人办理投标拍卖登记手续须填写《客车额度投标拍卖登记表》,经公证处审核盖章后方能办理。每场投标拍卖会,个人限办理1份《投标拍卖密码

秋季上海 第三篇_2013年秋季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2013年秋季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如果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 ②把卷轴和西方油画的装饰形式进行比较,两者的不同显而易见。油画完成后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展开”,体现出对静态的空间的占有意识。而中国书画所采用的卷轴形制,则自然引出一个“敛合”的结果。敛合意味着对空间尽可能的放弃,却隐含了时间性的要求。

③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秋季上海】

④考察卷轴的敛合形制,我们会进一步联想到收藏的行为,因为敛合也正是收藏的一个基本动作。 卷轴所支持的敛合形制,可使作品避免因长期暴露在空气和光线中而受到损伤,也暗示了对作品时间性要求的尽力满足。

⑤敛合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是对观看者进行挑选的一种方式。卷轴的形制所隐含的既不是无条件的展示,也不是全然不允许观看,它暗示着古代士大夫艺术活动中那种“限制性”的观赏。“更起粉墙高百尺,莫令门外俗人看”,宋人孙少述这两句诗对理解这个问题或许有点帮助。该诗的题目是“栽竹”,考虑到竹子清幽绝俗的文化品性极其与文人墨客的精神关联,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诗句看作古人艺术观念的隐喻。“粉墙”象征着艺术家及收藏者与世俗阶层的趣味隔阂,他们通过粉墙圈筑出自己的庭院,就等于塑造了趣味的共同体,正如布迪厄所说:“趣味是分等级的,它会区分出不同的级别群体。被分成不同等级的社会主体,通过自身制造的区阂,会在美与丑、杰出与庸俗之间区分自己。”

⑥既然这样的粉墙是由栽竹人有意构筑起来的,墙内的景观也就成了一种阶层身份的表征。当作品舒展开来的时候,它面对的不可能是公众,相反,其展示常常带有私密的色彩。通过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可以知道,艺术品的展示通常是在一个称作“雅集”的小型私人聚会中进行,被邀请的观看者则一般是文人名士。而将一件艺术品长时间地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不仅不是慷慨之举,反倒可能被视为不谙风雅的行为。

(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

1.第②段加点词“展开”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答案:(2分)全幅的呈现。

细解: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词语有能指与所指之分,所谓词典义,就是能指,“展开”的意思是“铺开”;还有所指,在语境中具体指的就是整幅绘画平铺在人们面前,全幅图画完全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要点上来看,“展”(“全幅的”)1分,“开”(“呈现”)1分。

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案:(3分)答案示例:画线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油画的装饰方式体现静态空间占有的内容,引出下午关于卷轴所隐含的时间性要求的阐释。

细解: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要求分析这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中国文章学上“结构”的概念,主要指的是谋篇布局上的,即段落、语句之间的衔接、照应。所以判断句子的作用,需要看该句前后的句子、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而要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前提是理解、概括前后文字的内容。从前后段落的内容来看,这个句子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们形成这个判断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分析”——要注意题干上的答题要求。“承”是什么意思?“启”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里的什么内容(“空间”)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空间”)?又有什么内容(“时间”)开启了下文的阐述文字(“时间”)?

3.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2分)卷轴的形制使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

细解:(2分)考点:概括文章内容,把握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需要对文本内部文字进行分析。即以一个段落为例,需要对段落内部文字进行分类,简而言之,只要是要求“概括”,首先要做的恰是“分类”。这个段落里,有一个词很关键,它将这一个段落分为两层,这个词就是“具体而言”。下文是对上文的“具体解释”,这就意味着抽象的道理在上文。那么,“上文”的意思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长句子,我们可以做些缩略,即提取主干;提取的过程中不能丢失信息,特别是关键信息。这里的关键信息有:⑴卷轴的形制,⑵长幅横式卷轴作品,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整合起来就是答案。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在这样的意义上

②收藏的行为是使所收藏之物尽可能地延伸到未来

③“藏”是中国人处理既往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④把未来变为它曾经存在的“过去”【秋季上海】

⑤要求所藏之物具有物质和精神价值上双重的持久性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⑤,②,①,④。 D.②,①,⑤,③,④。

答案:(3分)B

细解:考点:运用汉语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内容。解答这类“衔接语句”的选择题,可以有四种办法:⑴比较选项,将选项分类,比如这里可以从左往右分类,第一处A、D相同,

B、C相同;⑵观察句子之间的“顶真”,比如②、④两句“未来”一词的勾连;⑶分析几个句子的逻辑关系,第①句“在这样的意义上”,意味着前文是一般意义上的,后文是特殊意义上的,分析③、②、④句可知,这三句之间的关系是“藏——收藏的行为——所藏之物”,是一个演绎的过程;⑷观察前后文,看看第一句与最后一句与相邻文字是否衔接、协调。这道题目难度不大,只要使用办法之一就可以完成解答任务,以后遇到复杂一点的“衔接语句”的题目,也许需要综合使用以上多种方法。这道题目拓展了语法分析的考查视野。

5.下列对“粉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粉墙”区分出人们精神境界的高低。

B.“粉墙”暗示群体之间存在趣味差异。

C.“粉墙”阻隔了人们去观赏艺术作品。

D.“粉墙”禁止了不谙风雅的欣赏行为。

答案:(3分)B

细解: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看似“理解”这个词语,实则是理解与此相关的句子的意思。原文用的是“象征”,选择肢上用的是“暗示”,用“形象”来表征的,

当然不是“明示”了。A项是偷换概念,原文是“区分趣味”,选择肢是“精神境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C项扩大了概念的外延,原文是“门外俗人”,选择肢是“人们”;D项,原文的意思是“将一件艺术品长时间地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不仅不是慷慨之举,反倒可能被视为不谙风雅的行为”,但是并不意味着有了“粉墙”就可以“禁止了不谙风雅的欣赏行为”。命题者混淆了阅读材料中的逻辑关系,这里混淆的是“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关系。“必要条件”的判断特征是“无甲必然无乙,有甲并非必然有乙”。而“充要条件”的判断特征是“有甲必然有乙,无甲必然无乙”。偷换概念、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混淆逻辑关系都是社科类文本命制选择题的常用办法。

6.本文研究的视角新颖,阐述的方法多样,请结合文章对这两点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4分)答案示例:本文通过研究卷轴的物质性特征来揭示其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的研究不同,研究的视角新颖(1分)。文章从一般的卷轴作品谈起,转入对长幅横式这一卷轴作品的分析,并对观看过程作具体介绍;还通过比较卷轴与西方油画的装饰方式、以孙少述的诗句做类比、引用布迪厄的话等多种方法来阐述作者的看法。(3分)

细解:考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考的是写作特点:研究的视角新颖,阐述的方法多样。这里有两个概念:研究视角,阐述方法。视角,即观察的角度,那么,本文观察艺术品的角度是什么?文章的开头,就有介绍:拓展到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而且聚焦到“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并且指出,“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什么文化精神?从后文看,主要是“收藏”与“阻隔”,涉及到中国人处理既往事物的态度与文人趣味。这是否新颖?文中也有表述: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所以,从研究视角这一层面来讨论写作特点,应思考这么几点:研究角度是什么?研究结论是什么?新颖之处何在?阐述,即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议论文,或事理说明文(大多学术论文都可以归为事理说明文的范畴),所以命题者使用了“阐述”这一概念,而不是学生所熟悉的“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而“阐述方法”应该更近于“说明方法”——这样说同学们可能就更容易理解了。比如,举例子,作诠释,作比较(对比与类比),引资料,等。在明确事理(“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以后,作者先是举例子(“一般的卷轴作品谈起,转入对长幅横式这一卷轴作品的分析”),然后是作诠释(“对观看过程作具体介绍”),第③段结尾作比较“还通过比较卷轴与西方油画的装饰方式”,第④段是概括说明,第⑤段还是作比较,不过是采用类比的形式(“以孙少述的诗句做类比”),本段结尾处是引资料(“引用布迪厄的话”)。对于“孙少述的诗句”,同学们可能会答出比喻论证或打比方,从局部来看也有道理,不过从“阐述事理”这一角度来看,作者在这里不是仅仅说明“古代士大夫艺术活动中那种‘限制性’的观赏”这一道理,而是由此推理出艺术家、收藏家“趣味共同体”、文人名士“阶层身份表征”等文化精神特征。所以,应该是回答“类比推理”更合适一些。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秋季上海】

惠特曼访问记① 埃德蒙·戈斯

①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拜者相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的几种报道已经发表过了,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叙的这次访问不是抱着礼俗性的态度进行的。据我所知,其他一切采访惠特曼的报道都出自追随者的手笔,他们纷纷怀着敬仰和倾倒的态度来到圣地,而我的这篇献辞——只能是献辞——是格外真诚的。

②1884年的冬天,我在波士顿,意外接到惠特曼寄来的一封便笺,要我在离开美国之前去见他一面。我最初的反应是谢绝他的邀请,但出于好奇心和礼貌,就回信说我会去。我提到以上这些,只是想突出这位老人特有的魔力,那不是对于一个追随者,而是对于一个倔强固

执的无信仰者的魔力。

③1885年1月3日清晨我渡过了宽阔的特拉华河,在一个简陋而看上去无人落户的村庄,我被送上了岸,那种阴森可怕是只有隆冬季节的美国小镇才会显现出来的典型丑陋。无人可以问路,正打算回去时,我发现自己就在米克尔大街328号的门口,一块小铜牌上刻着“沃·惠特曼”,我敲着这个冷清的二层楼经济公寓的大门,一个神色忧愁的女人开了门;还没等我开口,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摇摇晃晃地走下楼来,随之传来欢快的声音:“是我的朋友吗?”一下子,我也不知是由于什么磁性般的魅力,所有拘泥小节的文人矜持都荡然消失了,只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④在楼梯上寒暄了一番后,主人拄着拐杖带着我走进一楼的起居室。那是一个大房间,擦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没有铺地毯,一张小床架,屋子中间有个带通烟管的圆形小火炉,一把椅子——这就是全部的家具。四面墙壁和火炉上方糊着的墙纸,已经有色斑和一块块污渍了,就像在工人棚户里看到的那样。房里没有挂画,只有满是杂物的木栓和架子。到处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一堆堆东西,山一般高的报纸东一堆,西一垛;整个房间,还有老人本人,都是再干净不过的了,干净得仿佛尘垢永远都不会再落上去。特别是惠特曼,穿的是一身粗灰呢的套服,衬衣领口拉开着,灰发和白花花的胡须飘飘荡荡的,仿佛是为了清洁当真漂白过的;全身上下沙白得一尘不染,有如一张松木台子因反复擦洗而变旧了。

⑤惠特曼在一张椅子里坐了下来,安详地微笑着。我理清了一个箱子上的报纸,坐在他的对面。他的谈话像他的作品一样,散发着原始的力量,毫无交谈中常见的修饰或刺激。他提到他的贫困,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半身不遂,它们成了压垮他的两大重负;他似乎对于两者都习以为常了,几乎不在意。我记得当时我想挪动一下箱子,因为阳光已从不挂窗帘的大窗户倾泻进来;惠特曼便说到有人曾答应送他窗帘,但他对此并不热心,他觉得窗帘会“挡住阳光”。而阳光和空气正是他所要的一切;一个冬季他都是耐心地坐在那儿,等待夏日的空气和阳光,原来一到夏季,他又可以一瘸一拐地走出去,全身沉浸在他熟悉的“坎登市僻静处”的一条浅溪里晒晒太阳。

⑥惠特曼宽敞的双人房里空空荡荡的,只有两件物品透出些许艺术气氛。一件是北美印第安人的花布制品,它激发了他的灵感。另一件是幅画像;一叶扁舟上有位相貌堂堂的青年,荡着双桨。我问他这幅画像的由来,他谈了几件值得一提的事情。他首先说明这是他的以为至友,来自加拿大的职业桨手,著名的运动员。接着他又说,这些人是他最喜欢的人,在露天活动的运动员;他们是最朴素、最亲切的人,生活在阳光和空气中,非得学会保持身体干净、精神抖擞;还说他的心灵偏向这些人,而他们也莫名其妙地为他所吸引,因此就在他人生最低潮时,在世人狠狠谩骂耻笑他的时候,正是这些春风得意的体操运动员或赛跑运动员,这些幸运的人看中了他,待他很友好,“眼下呢,”他接着说,“我只等待春天到来,拄着我的家伙瘸瘸拐拐走进树林,那时我可以成天坐在一班干活的伐木工人边上,我就十分开心,因为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砍下来的木材香味混合起来了,它进入我的血液,我再也不觉得又老又病了。”我记得这些都是他的原话,在我和他度过的悠长且又愉快的那一天中,这些话比他所谈到的其他一切更加打动我。

⑦谈话结束,他用那沉静的音调说了声:“再会,我的朋友!”我走出公寓,再一次站在沉闷荒凉的米克尔大街上,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的仰慕之情。

【秋季上海】

⑧一个无信仰者就这样前去会见了沃尔特·惠特曼,深深地被他吸引,却没有变成追随者。 (有删改)

【注】①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教师,代表作为《草叶集》。

7.第③段中,作者感到“心满意足”的原因是 。(2分)

答案:(2分)答案示例:惠特曼急切的迎接、亲切的称呼,那份热情真诚让“我”感到放松和愉悦。

细解:考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理清思路,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作者之前的情绪是“打算回去”、“冷清”,现在是“心满意足”,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惠特曼迎下楼的动作,亲切的招呼声(“是我的朋友吗?”)。不仅如此,还有迎接的动作与招呼声透露出的那种真诚、热情(“磁性般的魅力”)。一个是外在的行为,一个是内在的情感、态度,这些东西让“我”有了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解答问题,需要对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8.第④段中对惠特曼起居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3分)刻画了起居室的简陋干净(1分),反映出惠特曼生活的贫困(1分),也暗示了他精神世界的纯净自然(1分)。

细解:考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考的是写作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写起居室,就一篇人物访问记来说,自然是为了写其主人的。首先是起居室的特点:简陋干净。“东一垛,西一垛”后有个分号,分号前说的是“简陋”,分号后说的是“干净”。对主人的映衬作用,一是反映其生活状况(“惠特曼生活的贫困”),一是反映其精神状况(“精神世界的纯净自然”)。如前所述,解答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从客观与主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部分同学在解答的时候可能会忽略“反映出惠特曼生活的贫困”这一点,直接回答其精神状况。其实,作为一篇访问记,人物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状况一样重要,更何况,生活状况与精神状况的反差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9.第⑤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答案:(3分)他的谈话和作品一样没有华美的语言(1分)、夸张的表达或新奇的内容(1分),自然、质朴,充满力量(1分)

细解: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解读含蓄难懂的句子,一般要经过三个层面的分析:逻辑分析(作者逻辑上是否有所强调),语法分析(句序,副词,等),修辞分析(将形象的语言转化为抽象的表述)。比较多的是需要做修辞分析,这一句就是这样。“他的谈话像他的作品一样,散发着原始的力量,毫无交谈中常见的修饰或刺激”,需要解读的词语有“原始的力量”、“修饰”、“刺激”。“修饰”,对语言的装扮,即华丽的辞藻,华美的语言;“刺激”,要么形式上夸张,要么内容上奇异,或者两者兼有;“原始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质朴的力量。从语法角度分析,这个句子将谓语“散发着原始的力量”提前,解释的时候可以将语序调整过来,这样就可以得出答案:他的谈话和作品一样没有华美的语言、夸张的表达或新奇的内容,自然、质朴,充满力量。

10.第⑤段所写的“阳光”对刻画惠特曼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4分)答案示例:温暖的阳光象征着生机和热情,文章通过描写惠特曼对阳光的需要和渴求,既写出了惠特曼年老体衰的身体状况,也表现了他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

细解:考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仍然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这里是自然环境。作者在描写惠特曼的时候,特意地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写到“阳光和空气正是他所需要的一切”,这里既有实写的成分,又有虚写的成分。作为病人,惠特曼渴望阳光;作为一位诗人,惠特曼对阳光的这种渴望,又别有一番意味:这里的“阳光”具有象征意味,象征着生机和热情。惠特曼对阳光的渴望,表现了他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1.第⑥段中惠特曼说他最喜欢那些运动员,对其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人幸运、春风得意,曾与惠特曼荣辱与共。

B.这些人保持着身体和心灵的干净,充满了活力。

C.这些人曾给惠特曼以激励,帮他走出了最低潮。

秋季上海 第四篇_2010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说明]本试题整理较费劲,花了我一晚上时间,文章网上基本没有原文,找到类似的有加以修改,题目、答案照着原稿一个一个打出来,来之不易,希望大家珍惜!

编辑、整理、审核:上海鲁矿后方基地学校 郇鑫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似乎并无奇特之处,不过是分别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用具。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形成变幻莫测的效果。

③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态。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而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代替了它而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止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

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称

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符号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迹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它们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以笔墨为形式的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之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学问文章之超卓:“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

宋代的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超越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不是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

2.简析第③段中两句划线句作用的异同。(3分)

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4.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___________。(2分)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 虽然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 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⑩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褶中写满沧桑。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惊叹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

⑾雾越发浓了,洇湿了母亲的头发。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

道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⑿世事变迁,惟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怀敬意。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

秋季上海

http://m.gbppp.com/sg/407769/

推荐访问:上海秋季旅游景点 秋季上海周边游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