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时间:2018-08-02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第一篇_陶渊明饮酒诗赏析

陶渊明《饮酒》之五赏析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人品高洁,生性淡泊,他是真正的隐士,虽然他也曾做过几任小官,但那都是为解生活之困不得已而为之,每次出仕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任彭泽令仅81天,适逢郡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家,安身立命于田园,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此后再也没有涉足过官场,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享年63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饮酒》诗组中的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它的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诗人紧接着就有了一问:“问君何能尔”?你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然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表面意义是远离俗世,深层意义则是指超脱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这句诗将诗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态度明言道出,一个归隐之士的高雅情志跃然纸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渊明爱菊,既是由于菊花的美丽,所谓“秋菊有佳色”,还因为“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赴篱下采菊佐酒可以健身,同时菊也是诗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正如兰之于屈原,梅之于陆游一样,都有着特殊的机缘。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在不经意间抬头时,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二句是对全诗的总结,是全篇之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逻辑的语言却无法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诗人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体会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第二篇_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词赏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词赏析

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其一

作者:李白 年代: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诗人曾有一

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徬徨。从他的诗里,读者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

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

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读者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第三篇_诗人与酒

----题记

黄酒与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两大饮料酒。黄酒是用“曲”酿造的,制曲的开始年代,最迟不晚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白酒问世是在宋朝以后。相传谷物酿酒起源于奴隶社会。大禹时,仪狄酿出酯酒。禹喝了之后感到香甜,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疏远了仪狄。禹与仪狄的故事不可考,可下面两个例子却能很好地证明圣人的话。

《左传》载:郑国伯有嗜酒如命,并在地窖专供夜里饮酒。子皙带着驷氏的甲兵攻打伯有并焚烧了他的地窖。伯有逃奔到雍梁,酒醒后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春秋时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统帅楚司马子反口干想喝水,佣人谷阳拿着酒进献司马,司马以酒当水,结果醉卧不起。楚恭王准备打仗,让人叫子反,子反推辞说有心病。恭王亲自到他的帷幄来请,却闻到酒味,就说:“今天的战事全靠司马,司马却醉成这样,这是要亡我的国家,不顾我的人民,不能再打了。”于是杀了子反,班师回国。

喝酒误国误己的例子举不胜举,酒能害身杀身,面对酒的诱惑,千万要忍耐啊!编纂《劝忍百箴》的许名奎如是说。中国历代较为开明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安定,从西周以降相继发布禁酒诰命,但收效甚微。喜欢喝酒的曹操也意识到酒会亡国,所以要禁酒。孔融就反问他,为什么不禁女人呢?因为女人也会亡国。曹操哑口无言。“酒色财气”都可以亡国亡身,但显然这不是亡国亡身的必然因素。

凡存在的自然有它的合理性,否则酒也就不能流传至今了。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情、爱情、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歌中经常流淌这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又苦,大多为女子所流;酒的味道又辛且辣,大多为男子所饮。两者结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自从有了美酒,它就长久地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并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和行为,可以说,饮酒,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关于酒的文学,有〈〈周书。酒诰〉〉,就连艰涩难懂的〈〈周易〉〉爻辞中也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九二)”,后两句的意思是“我有好酒,我们共醉一场”。诗歌的源头《诗经》里更是流淌着酒的味道:《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最有名的当属〈〈小雅。宾之初筵〉〉,大概是详尽描绘筵饮歌舞场面的最早作品了。可不可以这么说,没有酒,也就没有了中国古代的诗歌与诗人,也许五千年的文化,要逊色许多。

“醉是日常生活中的酒神状态,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尼采语)。酒神精神张扬个性,激发精神自由。中国是个“存天理,灭人欲”的国度,倘若没有酒的滋养刺激,不知道要沉闷多少。倘若没有酒的刺激和味觉的牵引,有些传诸百代的好诗好画好字的“神来之笔”,也许永远不会降临。迷狂状态下才会涌现的灵感妙语,如同“潘多拉盒子”里的“希望”,没有酒的刺激,它将被关闭在无意识的深沉结构之中,永无出头之日。

倘若没有酒,屈原也不会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从相对的角度来说,其实这话也可以说成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否则他也不会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为国而“醉”!假使没有酒,性嗜酒的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如何能写出?真不知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他,外加

抚养五个不争气的儿子,还有多少酒喝,也许《饮酒》诗里的“酒”只能是掺了水的酒了。老杜的酒量估计也不错,好友卫八来访,冒着夜雨去剪春韭,端上喷香的黄粱米饭,而且开怀畅饮,“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如若没有酒,“买花载酒”的柳三变也许就写不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就发不出“拟把疏狂图一醉”的慨叹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清照的酒量自是不让须眉,“东篱把酒黄昏后”,“三杯两盏淡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她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

诗人中喝酒名气最大的当属李白了,在他的身上最能体现酒神的精神。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包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压榨出大半壶的高粱酒来。诗人们为什么喜欢酒呢?难道是因为黄酒的风味醇厚、鲜甜甘美、香气浓郁;白酒的芳香浓郁、绵柔甘冽、回味悠长么?我看不尽然。总有些什么独特之内涵在酒之中、在酒之外的。酒香飘起来了,是形的消隐,还是韵的升华呢?

对诗歌来说,酒可以刺激神经,可以把诗人带入一种摈除世俗纷扰和功利烦扰的迷狂状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正是灵感爆发的契机,所谓“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恐怕这是诗人喜欢饮酒的一大缘故。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蒙头而睡,醒来后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借得灵机,写下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起笔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李白当年奉诏书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写的。

酒对诗人而言可以宣泄情感,浇去心中的块垒, 起到“移情”之效;酒趋阳刚,让人沉醉超脱出世。乡野鄙夫酒喝多了可以发泄到妻儿的身上,可诗人呢?诗人在清醒的时候往往难于摆脱世俗的得失厉害,因而创造力必然受到束缚压抑。酒酣耳热时则容易实现心灵的解脱、精神的超越。他敢说敢写,敢哭敢笑,任情放纵,无所顾忌,创造力由此获得解放。从“听天由命”到“形而上的慰藉”,作为本体的生命意志的性质变了,由盲目挣扎的消极力量变成了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

南朝的刘勰赞同司马迁的“发愤为诗”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身世不幸的写出的文章称为“蚌病成珠”。“病”泛指精神和肉体的不快。酒却能使诗人的“怨怒”转移,酒可以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杜甫的〈〈醉时歌〉〉通篇写一“醉”字,醉酒、醉语、醉态、醉诗。但又是醒时拟醉,醉而益醒,故而令人闻之惨怆。虽然是书赠郑虔,却字里行间渗透诗人的泪血。神情摇曳,读之使人至痛至悲,一股辛酸的酒味扑鼻而至,仿佛看见了子美似醒似醉,忧愤移情于酒。其实,不醒如何痛楚,如何醉饮;不醉又如何将那一腔不平尽发笔端呢?

酒可以给人以情感的慰藉,激发亲朋故友间的温馨与欢乐。刘伶的《酒德颂》、杜甫的《客至》、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李白的《客中作》都是用酒酿出来的。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米酒,温暖的火炉,在冬日的傍晚,更显出对朋友的热忱。想来刘十九的酒量有限,“能饮一杯无”的邀请表达出对友人的亲切随和;杜甫初到成都无亲无故,忽然有崔县令来访,自然十分高兴,“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至》),为家中清贫只好用陈酒招待客人表示歉意。唐朝的诗人招待亲朋故友,喜饮新酒,不像现在的人以老酒为贵。但无论新酒陈酒,难得的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热情、平等、友爱的精神。酒在这里起到交流的作用。

酒还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淋漓酣畅地表现一个人的率直天性,豪放人格。曹操是古代诗人中最成功的一个。他身处乱世,以过人的文韬武略终结了汉末的军阀混战。如果没有酒,曹操也不会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了。这样的感叹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展示了一代枭雄的阔大胸襟,非一般文弱书生可比。他的诗歌感情慷慨激昂,风格沉郁雄浑。难道不是 “杜康”酒的陶养 么?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酒后梦语,以潇洒、豪迈、壮烈的语言,表达出强烈的杀敌报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酒甚至可以避祸全身。庄子认为,醉者由于处于精神与肉体浑然为一的境界,无忧无喜,无惊无畏。据说有一次他喝醉了,从疾驰的车子上摔下而不死,就是“得全于酒”;阮籍喜好喝酒,有一次司马懿想和他做亲家,阮籍喝酒一醉就是两个多月,司马懿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人生是幕悲剧,但就算人生是出悲剧,诗人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出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崇高与悲悯、壮丽和快慰。酒是喜剧的酵母,更是悲剧的产婆;酒是诗人的朋友、爱人,是诗人的生命。没有了酒,中国文化的味道不知要逊色多少。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第四篇_陶渊明饮酒诗的文化意蕴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陶渊明饮酒诗的文化意蕴

作者:左晓玲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2年第08期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归隐田园后写出了大量歌颂自然,抒发个性,赞美劳动的诗歌,在中国田园诗派中占有重要一席地位。同时,陶渊明也是善于以酒入诗的一位诗人。桃源明现存诗歌一百二十四首,其中饮酒诗就有二十首,占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其饮酒诗包容的社会生活面很广,思想性深刻,艺术造诣也很高,尤其是饮酒诗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梁昭明太子萧统曾说:“有疑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陶渊明序)。萧统的话说得很好,我们应该透过陶渊明饮酒诗的表面现象,来分析其饮酒诗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一、对农村风物的热爱和赞美。陶渊明作《饮酒》时正值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当时,东晋王朝正处于即将灭亡的大变乱中,在镇压农民起义和铲除异己势力中兴起的军阀刘裕,先派人缢死晋安帝,扶司马德文上台当傀儡皇帝,是为恭帝。后刘裕又自称帝,杀死恭帝。从此,东晋灭亡,刘宋易代。《饮酒》就是诗人在晋宋易代前夕写的。这组诗前有小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序言虽表明了诗人当时写诗时的心情是抑郁寡欢、孤独苦闷的。他在借酒浇愁,借醉后题诗抒发内心的愤慨。

由于陶渊明几经仕宦,谙知社会黑暗,仅做了八十一天彭泽县令便毅然辞官归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他从小就没有出仕为官的世俗欲望,本性爱好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因此他笔下的农村田园风光往往是宁静、淳朴而美好的,无论是春游、登高、饮酒、读书,还是与家人欢聚,与朋友谈心,心情都是十分愉快的。与浑浊的官场相比,这里的一切是那么宁静、美好,因此,他笔下的那十几亩田地,远离尘嚣的八九间草庐、无车马喧闹的住宅,房前屋后茂盛的桃李和榆柳,还有深巷中的狗吠、桑树巅的鸡鸣,以及那远处隐隐的村落,近处农舍袅袅的炊烟,都充满盎然的生机和恬静的情趣。也勾勒出农村田园生活的图画。又如《饮酒》第七首写道:“秋菊有佳色,裛 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诗人笔下的秋菊是那样的鲜艳夺目,带着露水采菊的乐趣远远胜过了世人所求其他遣情方式的欢快。这种远离尘嚣的情趣令诗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即就是望着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肃穆景象,诗人也没有产生孤独悲哀之情,而是以“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的洒脱,和着“归鸟趋林鸣”的叫声,“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在和谐的大自然中,获得永恒的生命。诗人赞美大自然,热爱恬淡的农村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纵然他诗中描述的乡村自然景物中还有很多理想化和虚构的成分,但他的感情却是真挚的,丝毫没有虚伪和做作。而是把自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中获得生命的真谛。

二、对劳动生活的热爱。陶渊明认为人生的第一需求是吃饭穿衣——“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而获得衣食主要靠劳动。因此,他的诗中常反映出重视农业生产劳动的可贵思想,如《饮酒》第九首,农夫劝他出仕做官,以改变归田窘困的生活现状。但他婉言谢绝田父的好

心,毅然不改变初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宁愿老死田园,也不愿重返官场。他“不食嗟来之食”,立志靠劳动来养活自己,陶渊明通过亲自参加劳动,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交往融洽,有了共同语言,耕耘稼穑,收获年成常常是他们谈话的主要内容。“躬耕”成了陶渊明主要的生活来源,他比任何时候都关心庄稼收成的好坏。

但是,陶渊明的“躬耕”并不能保障起码的温饱。所以,他的不少诗篇,又都如实地诉说了生活十分贫困的艰难处境。在《饮酒》第十五首中写道:“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十六首中写道:“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诗人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并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说明他并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辞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在情理之中。尽管如此,诗人也毫不灰心,丝毫没有怨言,“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反而在许多诗篇中以悠闲的笔调写出了劳动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反映出诗人对劳动生活的热爱。

三、隐居的乐趣。陶渊明在自然淳朴的田园生活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他在宁静的乡居生活中,或与邻人“披草共往来” “但道桑麻长”;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或“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他一边辛勤地劳动,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在会友饮酒当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表现出他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饮酒》第十四首就写了陶渊明与老友乡亲同乐得山野情趣,借酒陶情的出世心情:“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诗人招饮,其情自然不俗;故人“赏”此趣,其情亦雅,而各自“挈壶”赴会,既见乡间独有的古朴风情,又使人意会到来者都是些本分质朴的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故人“挈壶相与至”,正是深知陶渊明的境况和性情。“班荆坐松下,数斟(盏)已复醉”没有几案可凭,没有丝竹相伴,这也无甚要紧,铺荆于地,宾主围坐,格外亲切;听那风吹松叶,不是更有情趣?此情此景怎不令人陶醉?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既醉之后,更有随意谈笑,举觞相酬,欢然自得。“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然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在醉意朦胧中,自我意识消失,外物更不萦于胸中,诗人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此中的“深味”是奔趋于名利场的世人难以体会的。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第五篇_《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摘 要: 《诗经》中的酒文化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酒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诗经》的作者对于酒内在本质的认识已有较高水平。了解《诗经》中的古代酒文化,对于我们当今探讨、改革酒文化大有裨益。

关于酒的起源,《战国策》曰: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①《世本》曰: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酒。”②据此可知,酒是起源于夏代初年,发明人是仪狄、杜康、少康,比较可信。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批评太康,言其“甘酒嗜音”。《尚书〃夏书〃胤征》篇记载,仲康之世,“羲和费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尚书〃商书〃伊训》篇记载,伊尹告诫太甲切勿“恒舞于宫,酣歌于室”。“酣”即以饮酒为乐。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好酒淫乐”,“以酒为池,县肉为林”。可见,夏、商二代,酒风已盛。到了周代,饮酒现象则更为普遍,酒文化已很完备。探讨周代的酒文化,《仪礼》中的《乡饮酒礼》和《燕礼》是重要的资料。但《仪礼》中的资料并不能代替我们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因为《诗经》是文学作品,较之于《仪礼》的条文罗列,它显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因此,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与酒相关的概念

酒字,在《诗经》中出现共 63 次,频率很高。如“君子有酒”《小雅〃鱼丽》、“鲁侯戾止,在泮饮酒”《鲁颂〃泮水》等。“酒”在《诗经》中有不同的称谓,或曰“醴”,醴,是一种甜酒,《小雅〃吉日》: “以御宾客,且以酌醴。”或曰“酤”《商颂〃烈祖》: “既载清酤。”或曰“鬯”《大雅〃江汉》:“秬鬯一卣。”“秬鬯”,是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釀成的一种香酒。另外,“浆”常与“酒”连用,古人用以代酒。如《小雅〃大东》: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浆”是一种带酸味的饮料。关于酒的本质,今天我们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它是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 结构简式为 C2H5OH,俗称酒精) 的饮料,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等,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带刺激性。《诗经》的作者对于酒内在本质的认识,虽然不能达到我们今天的科学水平,但已明确了两点,第一,酒是用粮食酿造的。如《周颂〃丰年》曰: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周颂〃载芟》曰:“载穫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豳风〃七月》曰: “八月剥枣,十月穫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第二,酒味醇美。如《大雅〃生行》曰: “酒醴维醹”,“醹”就是酒味醇美的意思。《小雅〃鱼丽》曰: “君子有酒,旨且多”; 《鲁颂〃泮水》: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旨”即美味。

《诗经》中常用的与饮酒相关的术语主要有:

酌。舀酒喝,类似于今人所说斟酒。《周南〃卷耳》: “我姑酌【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彼金罍。”《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献。是主人向客人敬酒。《小雅〃楚茨》三章: “献醻交错,礼仪卒度。”《大雅〃行苇》二章:“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酢。是客人斟酒回敬主人,《小雅〃瓠叶》三章: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小雅〃楚茨》三章:“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醻。也作酬。《小雅〃彤弓》三章: “钟鼓既设,一朝醻之。”《郑笺》: “饮酒之礼,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又饮而酌宾,谓之醻。醻犹厚也,劝也。”

酲。指酒后神志恍惚。《小雅〃节南山》六章: “忧心如酲。” 醉。指酒后高度兴奋,意识模糊。《诗经》中“醉”字的含义,褒贬不一。属于褒义的,如《王风〃黍离》: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周颂〃執竞》: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属于贬义的,如《小雅〃宾之初筵》: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

二、饮酒的作用

《诗经》表现了饮酒的众多作用,几乎与今天无异。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饮酒可以解忧。如《周南〃卷耳》,描写一个小官吏,内心充满了忧虑,坐在马车上,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可他的马病了,仆人也疲惫不堪,于是小官吏想到了借酒浇愁,感慨: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他就是企图用饮酒来消弭心中的忧愁。

饮酒可以行乐。正如《礼记〃乐记》曰: “酒食者,所以合欢也。”③《诗经》一再表示,饮酒可以使人快乐,无论周天子,还是诸侯或平民都是如此。如《小雅〃鱼藻》: “王在在镐,豈乐饮酒。”此诗主旨,或曰“刺幽王”( 见“诗小序”) ,或曰“美武王”④。不管对主旨作何解释,这两句诗都有这种含义: 周王在镐京,通过饮酒得到快乐。《小雅〃北山》是士人所作,用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不平。诗云: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是说大夫或诸侯在饮酒作乐。《郑风〃女曰鸡鸣》是叙写士大夫的夫妇生活,诗云: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说明士大夫也是以饮酒来营造快乐美好的生活。《郑风〃叔于田》是诗人赞颂郑庄公的弟弟太叔段,诗云: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说太叔段体格健美,品德优秀,他出去打猎,巷中便无人饮酒作乐了,都跟着他出去打猎,可见当时平民也是以饮酒为乐。对于一般正常的饮酒行乐,诗人是肯定的。

而对于饮酒无度,以酒淫乐,诗人则予以批判。如《小雅〃宾之初筵》,诗序就说此诗是: “卫武公刺时也。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沉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小雅〃湛露》云: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宗”是宗庙,“考”是宗庙落成祭祀之礼的名称⑤。宗庙落成之后,贵族在宗庙举行祭祀之礼,礼毕,主人设宴款待宾客,大家饮酒直至深夜,一个个酩酊大醉才回家,这就是在酗酒。

饮酒可以保健。正如《礼记〃射义》所说:“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③《诗经》也有这种观点。如《豳风〃七月》云: “八月剥枣,十月穫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里是说饮酒可以求得长寿。《鲁颂〃泮水》云: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此诗记鲁僖公派兵征伐淮夷,取得胜利,鲁僖公在泮宫设宴庆贺。诗人认为,畅饮美酒,自可永久得到上天所赐予的长寿。

饮酒可以用来表示庆贺。如《豳风〃七月》云: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秋收冬藏的工作结束之后,农夫们杀羊饮酒,一起来到公候的大堂,相互庆贺,高呼万岁,可谓群情振奋,喜气洋洋,热烈非常。饮酒可以用来设宴待客。王、侯、君子设宴待客,饮酒最为重要。宴会上饮酒可以使嘉宾贵客获得快乐。如《小雅〃鹿鸣》,“诗序”言其“燕群臣嘉宾也”。诗云: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又如《小雅〃南有嘉鱼》云: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衎”也是乐。

饮酒可以敦亲睦邻。饮酒可以增进兄弟之间的和睦友爱,如《小雅〃常棣》就是写兄弟在一起饮酒,和睦相处的情形。其六章云: “儐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全诗都是在论述兄弟关系。诗人以为,兄弟关系就像花蕊与花托一样紧密相依相连,在太平无事的时候,兄弟好像不如朋友,可一旦遇到危难,朋友只能长叹表示同情,只有兄弟才能替你排忧解难。尽管平时兄弟不睦,但你一旦受到别人欺侮,兄弟还是会站你,这就是诗中的名句所言: “兄弟阋

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http://m.gbppp.com/sh/467885/

推荐访问:关于一个人喝酒的诗句 思念一个人的诗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