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时间:2017-09-05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第一篇_就业难调查

多年来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保持平稳状态,就业率较高。这种状况在2001年达到高峰,截至2001年6月毕业生实际就业率本科生超过80%,研究生超过95%,专科生达到40%。然而,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将逐渐进入就业市场,多年来由市场旺盛的需求和毕业生总体规模较小的结构而形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发生巨大转变。

由于1999年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从2002年开始陆续进入毕业生就业市场,因此,从200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将达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将超过250万人。另一方面,入世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机会,短期内不可能有明显的表现。相反,由于入世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某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因此从短期看毕业生就业形势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也将对毕业生的专业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形势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有可能会扩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与我国整个就业形势严峻密不可分。

一、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1、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

过大的人口压力和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劳动力供需不平衡、就业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虽然从总体上来讲,入世将对我国GDP的增长做出贡献,并由此带动就业的增加,但如果仅仅以此来乐观估计入世后的就业形势就有失偏颇。相反,入世后我国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更加表面化:

(1)入世后,贸易壁垒迅速下降,中国将进入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技术进步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强,因此,入世虽然能对GDP经济增长产生贡献并带动就业增长,但所贡献的就业机会可能不会很大。

(2)入世初期,城镇大量隐性失业被挤出,转为显性失业。因旧体制下积累的问题过多,目前国有、城镇集体企业中,富余人员按保存估计至少在20%以上,入世后由于竞争加剧,迫使企业进一步裁减富余人员,因此在入世初期,挤出的人员数量可能大于入世后所增加的就业机会。

(3)入世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将更加突出,据保守估计,至少也有1.5亿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隐性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状态,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4个行业中,入世后农产品进口的增长将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下降,农民收入进一步降低,进而导致农业劳动力被大规模挤出,由于农村那些规模小,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相对落后的乡镇企业和私营私业,入世后必然受到冲击,农村中的第三产业短期也很难有很大发展,因此指望它们来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不现实的,其结果必然是大规模流向城镇。

因此,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特别入世后的过渡期内,由于城镇现有大量隐性失业显性化,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劳动市场,即使在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失业率也极有可能超过15%,所以我国面临的总体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2、就业结构矛盾加剧

入世初期,由于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近些年来已经非常严峻的、不同领域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的就业结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1)不同产业之间,金融、保险、电信、分销服务以及部分高新技术行业会有较快的发展,并会带动就业的明显增长,纺织、服装、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有空间增加就业机会。但相当一部分以进口替代为目标发展起来的、长期依赖保护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汽车、治金、机械、医药、化工等,则因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势必受到冲击,短期内可能出现大量失业。

(2)不同地区之间就业不平衡问题严重。经济与技术基础较好、外向度高、区位优势明显的沿海地区及中心城市,有望获得快速发展并带动就业增长。老工业城市,以及以中小企业为主,且技术设备落后的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短期内发展会更困难,就业压力也会更大。

(3)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就业矛盾不同,国有企业人员富余问题突出,结构调整压力大,入世后富余人员分流压力也大;相比之下,非国有经济则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将成为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领域。

(4)从劳动力自身结构看,低素质劳动力大量过剩,而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高劳动技能的劳动力又相对短缺。因此入世给中国带来的就业增长主要是属于高素质人才的,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今后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

必须强调的是上述所有矛盾和问题,并不是源于入世本身,而是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以及体制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发展经济,而入世正是推动我国体制改革和快速发展经济的最有效途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特点分析

1、入世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当然会受到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但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形势和入世后的要求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据美国著名的信用评估机构杜夫·普公司预测:2000年后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可望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入世后我国GDP增长可提高2-3百分点。我国经济的一般规律是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创造400万个就业机会。增加3个百分点,将意味着增加1200万个就业机会,如前所述,这些就业机会主要是高素质人才的,因此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有利的。

(1)高校毕业生是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现已开始按照入世后的要求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特别是有步骤地开放金融、保险、电信、外贸、商业、旅游等服务业,这将对跨国公司产生更强烈的吸引力,引发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大量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后,出于经营开拓和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要了解并适应我国国情,而了解并适应我国国情、民情、行业现状和有关法规的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吸纳当地人才,所以目前跨国公司都实施“人才本地化”战略,因此给我国各项专业人才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这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2)高校毕业生是国内企业跨入国际市场的抢夺目标

入世后,国内不少企业为了在未来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跨入国际市场同外来大公司一决高下,都在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其中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引进人才,因为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入世也为我国企业跨入国际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内不少企业迫切需要那些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年青人在国际舞台上一展身手,而这正是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的好机遇。

2、入世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从当前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入世后首先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在思想上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良好的思想情操;在基本技能上,有准确纯正的双语能力,流畅自如的表达技巧,热情诚信的交际水平;在综合素质方面,有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写作和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大胆的科学创新和敬业实干的精神。同时应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积极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2)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入世后,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生态圈里, 我国经济与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加强化,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将成为中国经济运行、发展的总规划。所以,国际化能力不是指简单地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的熟练程度,更是指具备洞悉国际科技发展动态和经济运行走势的敏锐目光,掌握所在专业领域内国际最新动态,并通过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来适应这种国际趋势的生存能力;国际化能力也指了解国际交流的礼仪和常识,拥有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襟怀,在与他人通力合作中发掘自己的优势,体现人生价值的发展能力;国际化能力还是形成国际化、区域化概念,熟悉与专业相关的国际惯例的法律,努力成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成功者的能力。

3、当前社会实际需求反映出结构性矛盾突出

(1)不同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有较大差别

多年来,高校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影响越来越大,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最好的中央部委院校为例,其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1998年至2001年依次只有42%,54%,

44%,62%,每年与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差均超过20个百分点,2000年甚至达到37个百分点,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差别极大。但在2002年毕业生的增长中专科毕业生又是增幅最大的部分。据有关部门介绍,在2002年全国145万名毕业生中,研究生8.8万,本科毕业生63.6万,专科毕业生72.7万,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与2000年相比增幅达39.8%,因此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的困难程度明显增加。

(2)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同

专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并不是导致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增加的唯一因素。以广东省为例2001年省属高校专科毕业生达2.8万人,但初次就业率达到62%左右,而宁夏区属高校专科毕业生只1164人,初次就业率只有36.6%,内蒙古自治区区属高校专科毕业生也只有3808人,但初次就业率只有15%。显然考察毕业生数量变化与就业形势关系还必须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来考虑,从根本上讲只有保持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势头,才能为毕业生施展才华创造更多条件。

(3)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存在显著差别

以中央部委院校为例,2001年是多年来各个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平衡的一年,但初次就业率最高学科与最低学科之间的差距仍达到11个百分点,而2000年这一数字高达33百分点、不同学科就业形势的差异主要是在专科毕业生层次,即各学科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保持平衡,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别只有10个百分点,而在专科层次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距达48个百分点,不同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率差别极大。

从上述当前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分析可以得出:(1)学历层次高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2)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就业率高;(3)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学科专业就业率高。

三、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从总体来讲,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确实存在着就业难问题,而且今后几年可能会越来越突出。但应该说我国高校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太少。那为什么还会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原因:(1)需求不足,由于受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传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有限;(2)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入世后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就业观念陈旧,长期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只有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才算就业的观念根深蒂固。

从根本上来讲,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于发展经济,具体来说,需要解决供需不平衡与结构不平衡两个主要矛盾。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根据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表明,解决高等教育大发展中就业难的根本办法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当整个社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50%左右时,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可达15%。高等教育之所以与第三产业发展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是:金融、保险、电信与营销等服务行业,而这些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要求得到方便、快捷、优质服务,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接受一定专业教育才能胜任。它或许对专业知识要求不会太高,所以投入的教育成本也不高,其学费是普通大众可以接受的,而且这些行业的性质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高校毕业生在心理上也易于接受,工作就安心,稳定。所以无论从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看,第三产业发展会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剂妙方。而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占GDP比重还不到36%,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这一比重已达70%-80%,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比重平均也达45%,因此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还大有潜力。 2、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对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和高层次金融、贸易、会计、管理、法律等方面人才的培养,调整一些市场需求不旺的专业。高校内部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提高,使高校毕业生有较坚实和宽广的基础,学会创业本领。在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毕业生中很多人都会自己创业,就业压力很小。 3、落实高等教育自主权。落实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落实高等教育自主权,无论是公办和民办高等院校,只有落实办校自主权,做到权责对等,高等学校才会承担责任,才会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问题才会落到实处。因为高等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尽量调整自己的结构,改

革高等教育内容的方法,尽量满足社会对高等学校的需求,否则,它就无法生存下去。国外经验表明,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4、改变陈旧的就业观念,下移就业重心。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观念的影响,目前不少高校毕业生,存在着“非国有企业不去”“非大城市不去”“非白领不干”等放不下大学生架子的思想。这也是引起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之一,解决这问题的办法,除了靠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外,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也是促使就业观念转变,下移就业重心的办法之一。国外(美国、日本等)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表明,当招生规模达到30%时,毕业生甘心情愿做“灰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越是担心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会带来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就越大。

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第二篇_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与思考1

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与思考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不平衡,分布不均,冷热不

均。西部人才匮乏,东部及沿海城市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对就业的具体形式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导致对专业缺乏信心,对前途很迷茫,因此亟待对这方面有个具体的“问题答案”,让大学生认清形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智的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调整态度,改变观念,正确面对择业与就业的问题,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规模 就业难 观念

目录

第一章 导论„„„„„„„„„„„„„„„„„„„„„„„„„„„„„„4

一、问题的提出„„„„„„„„„„„„„„„„„„„„„„„„„„„„4

二、文献综述„„„„„„„„„„„„„„„„„„„„„„„„„„„„„„4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4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4

五、研究的重点与难点„„„„„„„„„„„„„„„„„„„„„„„„„„5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5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5

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具体问题„„„„„„„„„„„„„„„„„„„„„„5 (一)蚁族问题„„„„„„„„„„„„„„„„„„„„„„„„„„„„„5 (二)大学生做保姆: 从“香饽饽”到乏人问津„„„„„„„„„„„„„„„5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6

四、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思考„„„„„„„„„„„„„„„„„„„„„„„„7 (一)自身方面„„„„„„„„„„„„„„„„„„„„„„„„„„„„„„7 (二)其他方面„„„„„„„„„„„„„„„„„„„„„„„„„„„„„„7

第三章 结论和启示„„„„„„„„„„„„„„„„„„„„„„„„„„„„8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结论„„„„„„„„„„„„„„„„„„„„„„„8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启示„„„„„„„„„„„„„„„„„„„„„„„10

主要参考文献„„„„„„„„„„„„„„„„„„„„„„„„„„„„„„„11

附录„„„„„„„„„„„„„„„„„„„„„„„„„„„„„„„„„„„12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大学生就业不平衡,分布不均,冷热不均。西部人才匮乏,东部及沿海城市人才饱和。报考公务员人数远远大于所需人数,高端技术人员缺乏。

二 文献综述

1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者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归结起来多从高等教育规模、劳动力市场、大学生白身素质、次贷危机影响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及个人承受力的视角,围绕政府、学校和学生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现有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比较系统的全面的归纳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3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多提出了解决对策,但实际指导意义不强,没有办法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研究多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大学生身处的校园环境和所面对的社会环境。

4本研究主要要做的工作: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的分析和已有研究对策的整合,对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搜集有效信息,提出在当下比较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而又遇袭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对就业的具体形式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导致对专业缺乏信心,对前途很迷茫,因此亟待对这方面有个具体的“问题答案”,同时让大学生认清形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智的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调整态度,改变观念,正确面对择业与就业的问题,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具体问题 (一)蚁族问题

(二)大学生做保姆: 从“香饽饽”到乏人问津 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思考 (一)自身方面 (二)其他方面

五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思考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一 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 没有找到工作;15.02% 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大学生就业不平衡,分布不均,冷热不均。西部人才匮乏,东部及沿海城市人才饱和。报考公务员人数远远大于所需人数,高端技术人员缺乏。

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举例【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1、蚁族问题

“蚁族”指的是那些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 “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而在全国这一群体拥有上百万规模和数量。有社会学者曾和“蚁族”一起吃年夜饭,当大家包完饺子、做好菜,天色暗下来,世界变得宁静的时候,突然所有男孩女孩都哭了起来。这种况味让人百感交集,对这群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的“蚂蚁”,既为之心酸,也心生敬意。

目前他们工作不稳定、生活几近无着,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但如果返回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这是商业社会的一个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逻辑。正因如此,许多“蚂蚁”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 ”这句话想必道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2、大学生做保姆: 从“香饽饽”到乏人问津

大学生保姆黯然返乡成了许多网上论坛的热门话题,不少人认为,如果大学生做保姆都没人要了,就业可真是太难了!回想前几年大学生保姆被众多雇主哄抢,甚至出现雇主到火车站“抢大学生保姆”和雇主“抓阄”选大学生保姆的场面,可谓冰火两重天,人们不禁要问:从“香饽饽”到乏人问津,大学生保姆究竟怎么了?

【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针对大学生保姆进社区的问题,网友们有着不同的回答。但是,大部分网友表示,不会雇大学生保姆,原因是“价格高,不实用,”甚至有人抱怨不会做北京菜,炸酱面都做不好。天通苑一位居民说:“高学历保姆是社会资源的一个浪费。

三、 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对首都师范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以往国内外的研究者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做出了一下分析。

1.认识有误区

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第三篇_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题目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校 沧州师范学院

院系 数学系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12专接本)

姓名 高园园

学号 1201301105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 前言

1. 【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3. 【调查时间】2013年5月28日——2013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5. 【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 【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 正文

1.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2005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 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

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 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8 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08 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 个百分点。这是自2000 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 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①、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①、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④、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

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三、 结束语

【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调查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第四篇_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专)科

毕业论文

论文(设计)题目: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学生姓名 王婷 学 号 1322001250850 所在单位 枫林社区 联系电话 15044230077 所在分校 吉林分校 年级专业 13年秋社工本 指导教师 付杰 职 称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吉 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制

二O一五 年 4 月 15 日

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内容摘要: ................................................................................................. 1

引 言 ..................................................................................................... 1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 1

(一)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受性别歧视 .......................................... 1

1、相貌歧视 .................................................................................. 2

2、性别歧视 .................................................................................. 2

3、心理歧视 .................................................................................. 3

4、语言歧视 .................................................................................. 3

5、性骚扰 ...................................................................................... 4

6、怀孕歧视 .................................................................................. 5

(二)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低 .......................................................... 5

(三)女大学生就业质量低于男大学生 .......................................... 5

(四) 女大学生的求职成本高于男大学生 .................................... 6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 7

(一)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及性别角色期待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就

业 ........................................................................................................... 7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劳动成本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 7

(三)智能结构上的性别差异限制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领域 .............. 8

(四)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就

业 ........................................................................................................... 8

三、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对策 ............................................................ 9

(一)社会方面 .................................................................................. 9

1、加强“男女平等”国策教育 ................................................ 10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 10

3、加强女性维权意识教育 ........................................................ 10

(二)政府方面 ................................................................................ 11

1、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建立《反就业歧视法》 .................... 11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11

(三)高校方面 ................................................................................ 11

1、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 11

2、根据当代女大学生特点实行差别教育 ................................ 12

3、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以创业教育为目标 ................................ 12

(四)自身方面 ................................................................................ 13

1、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 13

2、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全新的择业观 .................................... 13

3、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14

结 论 ................................................................................................... 16

参考文献 ................................................................................................... 17

致 谢 ................................................................................................... 18

内容摘要:从女性在中国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来看,她们当之无愧“半边天”这三个字,女大学生这一群体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却相当严峻,在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的今天,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实现的问题之一,并逐渐进入政府的公共政策视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和政府的重视而消除,因此仍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从而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参考和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现状 调查分析 策略研究

引 言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两会”期间,许多委员提出:“大

就业难调查与研究

http://m.gbppp.com/xs/372546/

推荐访问:农民工就业难调查 大学生就业难调查问卷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