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时间:2018-07-22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第一篇_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依据

一. 选题的依据

1) 本选题的理论。实际的意义

2) 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本选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运动损伤是指在参加体育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它是体育教育和人体保健的重要课题。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比较喜欢多动,爱运动,喜欢玩游戏,只要是运动起来或者是玩起游戏就不知疲倦,在运动中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而且难以自控,争强好胜等等 这些都是他们在这个阶段所表现得特征,在此过程中损伤就比较常见,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

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体育运动的开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参与课外活动时,除了松弛我们的学业压力,还可以开拓视野,锻炼多方面的才能,见多才能识广。在中小学参加课外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他们对运动锻炼的认识还没有很高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在平时参加课外活动的时候损伤是比较常见的。课外活动的运动损伤,往往会影响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以及体育锻炼的效果,同时也给受伤者和孩子严厉的打击留下恐惧的心理,从而挫伤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对运动产生排斥的心理,严重者可能对课外活动有反感的情绪。这对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让孩子养成终身的体育意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些严重的运动损伤,甚至会危及着学生的生命安全,所以运动损伤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创伤,应引起各个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得到了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有人认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而获得”,校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这里 ,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同时,学生还要解决一些与同伴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童年向成人转化。随着这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极大提升,我国素质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阳光体育工程的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吉首市第一小学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人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体育活动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学生越来越多的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区及其它的体育活动,这对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难免会发生一些损伤。所以利用大四的课余时间对吉首市第一小学的学生平时参加体育课外活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吉首市第一中小学参加体育课外活动损伤的原因,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类型等等,并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建议,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这对降低学生的参加课外活动损伤的发生,提高吉首市第一小学学生的健康水平、对科学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我从吉首大学图书馆和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资料室以及通过登录中国知识网以及论文网,百度等等途径,收集很多相关资料,查阅了大量的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专家们对排球、足球、羽毛球、田径、健美操等等项目所导致的运动损伤都做过单一的调查研究。此外,也有一些专家对比较落后地区的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过阐述。如;梁源,王占尽在《对高校羽毛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的分析》中指出:羽毛球运动中,学生发生损伤应该如何处理;马豁在《对中国足球学校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和研究》中指出:青少年在足球

运动中损伤的原因;路宗霞,翟丰,周忠林 在《大学生参加田径运动会发生运动损伤调查报告》中指出:大学生在参加田径运动中损伤的原因以及损伤的部位;王媚 在《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中指出:篮球运动中出现的损伤以及预防的措施;张海静在《对部分村小体育课外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写到:在条件落后的地区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比较频繁,并指出注意事项。但是,对于吉首市第一小学的学生研究甚少,于是我利用大四的课余时间对吉首市第一小学参加课外活动导致的损伤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能够找出吉首市第一小学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损伤的项目、运动损伤的因素、以及运动损伤的类型。根据损伤的因素和类型以及特点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为吉首市第一小学的学生课外活动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为以后在小学教学或者训练过程中,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按各年级20%的比例分别随机抽取吉首市第一小学学校小学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各40人,男女生各20人,共200人,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其中年龄最小为7岁,年龄最大为13岁,平均年龄10岁,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2.1吉首市第一小学生课外活动损伤的基本情况

2.2吉首市第一小学生课外活动损伤的醒目

2.3吉首市第一小学生课外活动损伤的原因

2.4吉首市第一小学生课外活动损伤的种类

2.5吉首市第一小学生课外活动损伤的部位

2.6针对吉首市第一小学生课外活动损伤的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在吉首大学图书馆和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资料室以及通过登录中国知识网以及论文网,百度等等途径,收集有关中小学运动损伤文章30篇,为本题的研究做好基础理论准备。

1.2问卷调查法

通过自己设计和请教专业老师的基础上设计《吉首市一中小学生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调查问卷,并检验其效度和可信度。然后于2011年12月下旬在吉首一中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并回收问卷。

1.3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的有效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1.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和演绎法对调查所获得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2、技术路线

2.1 收集。整理资料

2.2 设计调查问卷、并检验其效度及信度

2.3 申请开题

2.4 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调查问卷

2.5 统计和分析数据

2.6 撰写论文初稿

2.7 论文定稿

2.8 论文答辩

3、可行性分析

3.1在吉首大学图书馆和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资料室以及通过登录中国知识网以及论文网,百度等等途径,收集有关中小学运动损伤文章很多篇,对目前小学生损伤也查阅了相关大量的资料,为本题的研究做好基础理论准备

3.2通过自己设计和请教专业老师的基础上设计《吉首市第一小学生课外活动运动损伤》的调查问卷,于大四课余时间,请吉首第一小学的代课老师随机向吉首市一中的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并回收问卷,保证数据来源可靠性和真实性。

3.1 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课题虽然比较多,但是研究小学生损伤的却比较少,特别是在吉首第一小学学校里面的学生,几乎没有人研究,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是可行的。

四、进程安排和主要的措施

2011年9月中旬—2011年10月中旬 收集。整理资料

2011年10月中旬—2011年11月中旬 完成开题报告

2011年9月中旬—2011年10月中旬 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调查问卷 2011年10月中旬—2011年11月中旬 分析问卷并统计和分析数据 2011年11月中旬—2012年1月上旬 撰写论文第一稿

2012年1月下旬—2012年2月上旬 撰写论文第二稿

2012年2月中旬—2012年3月 上旬 撰写论文第三稿

2012年3月上旬—2012年4月 下旬 论文定稿

2012年5月中旬 论文答辩

五、重要参考文献

[1]邓道善,陈珑.运动解剖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08年.

[2]孙民治.篮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

[4]姚鸿恩,荣湘江.中国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分布及其病因学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

[5]曲绵域, 中国运动创伤学发展历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1(1):22-24

[6]郭子渊,洪雷等,应用血清酶对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控制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

志,2005;1(1):103-105

[7]樊艺杰.武术套路运动员常见的腰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J].湖北体育科技,2001,(1):73-74.

[8]李伟,李龙.对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原因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1,(3):103-104.

[9]曾世华,黄秀玉,刘祖辉.体育系武术专修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2,(1):92-94.

[10]黄秀玉.高师武术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成因与预防探索[J].莆田学院学报,2002,(4):34-36.

[11田文林,五伟琦,方和平.武术运动员踝关节损伤与预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

(2):74-75.【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第二篇_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选题

1社会需要性2创造性3科学性4可行性

步骤:1选择时间、空间

2„„作者、作品

3写作方向

1理论创新型

2理论发展型

3理论争鸣型

4纠正通俗型

【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5实践应用型

注意问题:1中心突出2范围要具体3紧贴专业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写法:1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2简明所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3阐述如果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写法:1介绍与评述所有相关研究、文章、有多少篇,大致哪些方面的研究

2研究„„„„相关的书籍、期刊 列举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一、理论依据:

1 人文——社会艺术研究理论

人文主义思想是随着市民社会的兴起而形成的,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传统改变神权的绝对权威,肯定了世俗化的人的价值。人和神相对而言是一个类的概念,是一个大写的人和集体的人。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开始引入个性化的主体性。康德针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传统把美和艺术视为主观表现和不包含功利关系,不依赖概念并具有合目的性的形式。首先把美学研究的注意力从外在本质转移到对主观方面和形式方面。浪漫主义是作为无数个人对时代的情感反映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其个人情感的独立性阻碍了风格的社会化和助长了多种多样的个人探索。

写法:本文以“„„„„”为写作依据,人文主义„„„„„„„„„„(加人自己的论文)

以作者为研究内容的„„

以一种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的„„

2 精神——心理分析理论

精神——心理论作为一种批评思路,开始于19世纪末期的等过实验心理学,以心理实验方法研究美学,以实验分析取代哲学思辨,其中以立普斯等人的移情说、希洛等人的距离说,影响至今。这些心理学美学的研究支持康德关于审美说的非功利性,否定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美的性质,把美视为主体心理状态和客体具体特征的融洽,由此引发了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变。这种倾向于主观化的美学思路和人文——社会论批评思路中的表现美学,有深入的内在联系。只不过表现美学强调情感分析,而这里强调的是对无意识的分析。

写法:本研究主要以“„„„„”为理论依据作为一种艺术研究思路„„„„„„(加入自己的论文)

以创作心理为研究内容的„„„„

以一种艺术风格为研究对象的„„„„

3形式——结构理论

形式——结构理论注重对艺术作品本身的研究,视艺术作品为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形式——结构批评是一种“作品中心论”,因为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成为社会事物,成为作者和读者创作和接受的中介,是艺术研究有据可获得对象。正是出于对艺术作品进行系统论研究的要求。形式——结构论批评不认同传统的批评思路,反对用艺术作品产生的外部原因作为主要根据来解释作品,主张从作品本身、从艺术内部来探求艺术,视为决定因素。这样就必然把理论思路导向构成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视形式及其结构为艺术的研究对象,不仅放弃传统批评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论,而且改变其重内容轻形式的侧重点。

写法:本研究以“„„„„„„”为依据,此理论对„„„„(加入自己的论文)

以作品本身作为研究内容„„„„

以一个画种的表现技法为研究对象„„„„

4文化——身份理论

本研究主要以“文化——身份艺术研究理论”为研究依据,此理论是人文主义美学思潮从阶级转向社群,从社会转向文化,从同一个文化内部转向不同文化比较的结果;同时,也是科学主义美学思潮从结构主义走向解构主义的结果。可以说,文化——身份论批评主要是从文化权利关系出发来讨论不同文化阶层和文化社群、不同文化传统和文化追求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身份。其中边缘、弱势、底层、野地、非主流、非中心、非体制的文化问题成为重要问题。海南女性作为海南文化背景下存在的特殊群体,以其独特的视角创作出反映区域文化‘社会变革、家庭关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美学价值。

将一种群体性美术样式作为研究内容„„„„

将现当代美术作为研究对象的„„„„„„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文献法:主演是指以往研究成果的查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2历史研究法:主要是运用时间的前后观念梳理某一事件的基本规律。

3调查法:主要是指对某一对象的调查并得出结论。

4观察法:对某一作品的研究。

5比较法:两者的比较。

6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具体个案来解释一个普遍规律。

7实验法:通过具体的试验、观察获得科学事实。

8综合分析法:

写法:浅析写实绘画与摄影术之异同

本文通过“历史研究法”对摄影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以及写实性绘画在摄影术发明后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写实绘画的概念进行了廓清;再次运用“比较研究法”将经典写实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的审美特质,表现目的和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研究;最后,运用“综合分析法”对研究信息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提炼,最终在现在的油画创作背景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三、步骤及进度安排

2011年12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选题

2011年12月25日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2012年3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初稿

2012年4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二稿

2012年4月25日之前完成论文,并完成相关表格

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第三篇_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一、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

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

描述性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信息研究方法

探索性研究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数量研究法

功能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

跨学科研究法

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实证研究法

【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文献研究法

实验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二、具体论述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

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8、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9、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

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11、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12、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13、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14、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

生理学家维三部分,简

要分析选文的单元编制,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15、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16、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17、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18、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9、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第四篇_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作者:ttxiangs 日期:2008-12-17 20:01:19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阅读:36442 评论(30) 未分类

变迁中的法学研究方法

时间:2006年06月19日 08时26分 作者: 吴丹红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吴丹红

最近自己做一些法学实证研究,看了一些同行做的相关研究和非同行的学者做的实证研究,才知道存在的差距。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是,为什么偏偏是法学(而不是经济学、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缺乏实证精神?我们到底是把法学作为一种可以传承的技艺,还是一种可以解释的知识?我们到底是把法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还是一门社会科学?

我认识的两位美国学者,一位是对证据法做过经济分析的密歇根大学兰普特教授,居然在法学院和社会学系的名单中都有他的名字,后来更惊奇地发现他当初获得的就是社会学的博士学位。此公的个人兴趣一栏,赫然写着,“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法学问题”。另一位是对亚洲死刑问题有独到研究的美国夏威夷大学戴维教授,也是横跨法学和社会学研究两大阵地。他告诉我,学术上“脚踏两只船”的事情,在美国是很常见的。

法学研究方法的拓展,在美国算起来应该有半个多世纪了。五十多年前的美国法学界,法学研究也偏重于实用主义,热衷于对法条和判例的解释,使学术沦为一种“法律技术”的研究。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哥伦比亚大学首开风气,首先尝试在法学院授课中以非法律课程作为补充,在教学上形成法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术研究很难转变思路,一些以社会学方法研究法学的教授受到排挤,难成气候。从1955年在密歇根大学召开的“法学研究方法会议”之后,经过反思与倡导,学界风气为之一变,法学研究开始走注重基础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结合的道路。法学与社会学、人类行为科学,以及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的结合,成为可能。各个领域的学者,彼此倚重,成为“双赢”的选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韦伯,涉猎广泛,多有建树,应该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黄东熊先生把法学研究分为理论性研究和非理论性研究,前者以“求出法的原理原则”为目的,后者以“对事实现象做探讨”为目的。传统的法学研究显然多属于前者,而新兴的以交叉学科的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的则多属于后者。按高鸿均先生的说法,前者是“内部视角”,眼睛向内,坚守法学知识自治的城堡,后者是“外部视野”,眼睛向外,观察法律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这种视角的转变,对于法学研究来说,是意义深远的。其实,在我看来,法学本身就是社会科学之一脉,而非哲学或者人文科学之一种。传统法学研究通常以法律条文、判例、法学学说、法学论著为研究资料,视野比较狭窄,但是比较容易上手,成本也小,所以成为做学问的“捷径”,并造成路径依赖。法学研究的新方法需要借助很多学科的知识,要对社会现象有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对各种变量进行分析,成本较大,也很难突破,所以法学研究者敬而远之。又由于传统的奖励机制的作用,旧的研究方法较新方法更容易获得科研经费支持,而且也更容易出成果,所以有毅力者才能知难而进,探索“曲径”。不过,远至庞德,近到波斯纳,曲径已经显露出“通幽”之境。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意识到,那种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方法,对于法学知识的增量,实在有限,新的方法才可以开辟法学研究的新视野。

我们看到,在新一代中国法学学者中,已有部分学者为法学研究方法的变迁进行了拓荒,“社科学派”正在崛起。实证研究、田野

论文理论依据有哪些

http://m.gbppp.com/xs/464670/

推荐访问:军事理论论文 理论力学论文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