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时间:2018-09-04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第一篇_一学就会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解题技巧】一学就会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2016-02-06 文言文翻译应以,争取做到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但是,总有不少学生在翻译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硬伤”,影响得分。现就这些经常出现的毛病整理如下:

一、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将它保留下来,但有些同学却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例1

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

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例2

其李将军之谓也。

【误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以上两题就犯了固定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例1中的“交觐”是地理名词,例2中的“李将军”是李广将军,都应保留下来不作翻译。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不要在翻译时出现个别词语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例3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误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例4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误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纠错】例3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例4中的后半句也没作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了文白掺杂,不伦不类的错误。

三、该拆不拆,古今混淆

古代汉语中有某些复合词在形式上跟现代汉语的某些词一样,但它们,可有些同学把它当成一个词来处理。

例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误译成】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例6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

【误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张。

以上两例的译文都犯了盲目的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例5中的“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例6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

四、该换不换,简单组词

一些同学在翻译词语时只会简单组词,把一个单节的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不会结合语境,换用另一个词语来翻译。在文言翻译中应该结合语境适当增加内容,不要简单组词。

例7

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误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例8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误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

例9

阿母谢媒人。

【误译成】刘母向媒人道谢。

例7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败北”;例8中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例9中“谢”的翻译也没有结合语境,误译成了“道谢、感谢”,在这里应译为“推辞、谢绝”。

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而应省去。还有一些偏义复词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素删掉,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啰嗦赘余。

例10

婴之亡,岂不宜哉?

【误译成】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例11

宋何罪之有?

【误译成】宋国怎么会有可能怪罪他呢?

【纠错】例10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把“之”删去,可译为“婴逃亡,难道不应该吗?”;例11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翻译时也应删去,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呀?”

六、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古代汉语中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能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

例12

范氏富,盍已乎?

【误译成】范家富贵,何不停止呢?

例13

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陈述茶和盐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例14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误译成】范献子抓住并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纠错】例12中省略了“已”的宾语“婚姻之事”,翻译时要添加上才能使句意完整;例13的译句中明显缺少陈述的主语“他”,且陈述的也非“茶和盐的利弊”而应是“茶制和盐制的利弊”;例14是个省略句,省略了“执而纺”的宾语“董叔”翻译时也应该补上。

七、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古代汉语中存在倒装句,倒装句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先调整语序,再作翻译;除此之外的一些句子,虽不是倒装句,但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的规则,所以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

例15

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他孝顺恭谨,传到他的族人中,他讲信用和道义,彰显在朋友间。

例16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第二篇_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 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

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②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 牛何之(宾语前置)

④ 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

⑤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

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

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自己死去)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

⑥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五、其他注意事项:

1.翻译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2、观照上下文语境

例题6: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译文: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3、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

例题8:

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解析: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六、练习

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

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

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

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君王厌恶听见自己的错误,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王喜欢听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之臣就会变为忠诚之臣。

4、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译文:用毛发来编织它,用苇苕来捆系它。

②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译文:这并不是蒙鸠的巢构造的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的东西太脆弱所造成的。

5、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几,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①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

译文:派去的人没来得及学,那个客人就死了。

②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译文:何况人们最为重视的没有超过他自身的了,不能使自身免于一死,又怎么能够让燕王长生呢?

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①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味道。

②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译文:在当日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7、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①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译文:一个人想跟随他们,华歆就为难他。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译文: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啊,但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8、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辕毁,无所可用。①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③他日,晋楚之人见

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④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①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因为他们乡间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载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译文: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破烂),一个接一个效仿着制造这种破车。

9、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南史•隐逸下》) 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3分)

【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译文: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 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3分)

译文:有时有人涉过水沟偷他家竹笋,元琰就伐木造桥来使他们(方便的)过沟。

10、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后汉书•袁安传》

①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

译文:袁安答到:“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②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译文: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就推荐他做了孝廉。

1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①乌在其为明也?

译文: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②是好苦我。

译文: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或:难受)。

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译文: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译文: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1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第三篇_文言文翻译基本原则学生

文言文翻译基本原则

一、留

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器物名、朝代名、年号、帝号以及一些典章制度等,可以保留原词,不作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也不必翻译。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石钟山记》) 三、调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现代汉语的句式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二、换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正确理解翻译。文言文中的习惯用语,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用语,表谦敬的言辞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2、早缫而绪,早织而缕(《种树郭橐驼传》) 3、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璧有瑕,请指示王

6、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陈情表》) (1)世无孔子。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3)上书乞骸骨 (4)一旦山陵崩。 (5)为刎颈之交

(6)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4、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四、删 :起补足音节或停顿或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1、夫战,勇气也 2、顷之,持一象笏至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五、补

文言文中习惯省略介词(如“于”)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要先补上省略的成分,然后再作翻译;

1、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 而衰,三( )而竭 。 (《曹刿论战》) 3、(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4、将军战( )河南,臣战( )河北。 (《鸿门宴》)

5、不如因而厚遇之,使( )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文言文阅读(19分) (2014年全国卷I) 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六、套——句式 ①“无乃„„与”可以套用为“恐怕„„吧?”

②“不亦„„乎”可译作“不也„„吗”或“不是„„吗” ③“得无„„乎(耶)”可译作 “该不会„„吧”

④“何(以)„„为” 可译作“为什么„„呢”还要„„干什么呢”

⑤“何如”“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⑥“如„„何”“奈„„何”“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 徐勉传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

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

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

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 

赠黎安二生序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

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

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

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

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

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

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

【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

《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学科网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

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学科网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文言文阅读(19分)(2014年全国卷II)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学科网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

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世;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zxxk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第四篇_《为学》文言文全文翻译

《为学》译文通译版

先教而后学文言文翻译

http://m.gbppp.com/xs/477441/

推荐访问:学奕文言文翻译 教子文言文翻译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