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经济学

时间:2018-02-05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自考劳动经济学 第一篇_自考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第一章

1.简要回答社会经济运行中导致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答:实现互惠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一是信息障碍;二是体制障碍;三是市场缺陷。2.简述劳动力的主要特征。 答:其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其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其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第二章

1.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

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几种类型?P41-43

3.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答: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

4、怎样理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者在工资率变化的条件下的最佳选择是什么?

答: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不仅使个人的收入得到增加,与此同时闲暇和劳动时间的效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收入效应。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劳

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由于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随工资率的提高,主体选择了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由此推论,如果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那么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反而减少了。 5、试述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三章

1、 简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递减规律。

答:短期,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涕减规律。

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具

有派生性?

3、简述决定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4、试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

答: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

在短期,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

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涕减规律。

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因为是完全竞 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的价格为P,则有: MRP=VMP=MP.P。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 设为MC。显然,MC=W。

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MC。因为MRP=VMP,MC=W,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即:MRP=VMP=W。

如用文字叙述,即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

第四章

1、简述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属性。

答: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属性是:

第一,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换行为,使劳动力与非劳动生产要素实现具体的结合,使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与其他非劳动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的生产要素,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因此,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过程之中,各方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第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效率原则是产生劳动力市场的自然基础之一。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市场的本质规定性。

答: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市场的本质规定

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劳动与工资的交换,不仅实现企业法人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同时实现劳动者的利益。 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价值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由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依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导形式,企业法人财产的投资者主体主要是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国家,生产资料归根结底是劳动力所有者的生产资料,因此,劳动力市场实现的经济利益,就是劳动力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2、 简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

意义。 答: (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

(3)使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第五章

1、什么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有哪些特征? 答: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地被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其一,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其二,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就像能够产生货币收入的任何形式的物质资本一样,能够为其所有者提供现实的收益。

其三,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具有积累性,是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并突出劳动能力和其素质结构的异质性,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强调体力、智力诸如健康状况、知识、技能等是人力投资的结果,是人力投资的对象,强调并突出高素质结构的劳动能力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其四,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相似,投资者亦要承担投资风险。

2、什么是一般培训?什么是特殊培训?

答:根据企业培训投资所产生的人力资本(如雇员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是否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将企业培训分为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一般培训,是指雇员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雇员培训的企业以外的企业具有同样的适用性,那么,不论这种业务技术知识、技能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它们都属 于一般培训,或普通培训。特殊培训与一般培训相反,通过培训雇员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更多,这类培训就是特殊培训。 3、什么是内部劳动力市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比有什么特征?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什么意义?

答: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根据企业的管理规则、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或雇员的组织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企业组织内雇员由招聘、录用、提升、调动、暂时解雇、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构成的管理系统。

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相比较,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内部劳动力市场只限定在企业内部。雇员的招聘、录用、降职、调动、

晋升、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暂时解雇等等,表现为企业内部劳动要素的再组织行为。

其二,企业对组织内雇员的支配和雇员接受企业的行政指挥,受到必要的约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指挥和服从这样的角度看,企业组织和每一个组织内的成员是从属关系。内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配置转换和工资变动等现象并不变更劳动关系。它是劳动力在企业内流动的表现。这种流动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过程,通过流动调整着劳动职能的变换,能与位的优化匹配。

其三,内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流动,其功能是使企业生产诸要素的投入在劳动关系持续存在状态下的配置趋于优化,并使这种配置调整在费用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活动受到企业严密完整的计划约束,并受到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刺激企业内培训的发展。第二,降低培训成本。第三,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 4、简要回答企业特殊培训的成本补偿途径。P186-187 5、简要回答人力资本投资

的主要方式。P168-171

7、简述运用净现值法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核算的主要步骤。P173-174

第六章

1、试论述哪些因素有利于缩小地区工资差别?

2、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3、简要说明计件工资形式的适用范围。

答: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

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其计算公式是: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X合格产品数量。

计件工资以劳动的结果为计量工资的基础,它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其适用范围主要是: (1)产品数量、质量可以准确计算检验,并能以此反映工人的劳动量的产品的生产行业和企业;(2)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主要地取决于工人的勤奋和努力;(3)品种比较单一且大批量生产的生产行业和企业,等等。

4、如何看待由于劳动力能力结构的自然特征造成的垄断性工资差别?

5、简述地区工资差别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具体表现。

答:地区工资差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工资差别。形成地区间工资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形成地区工资差别的原因方面看,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1)地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差异;(2)人均物质资本差异;(3)人均人力资本差异;(4)市场竞争程度差异,等等。 地区间的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有利于地区工资差别的缩小,但不能最终地消除工资差别。地区工资差别的缩小和最终地使

之消失,只能有赖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6、试分析垄断性工资差别的形成原因。

7、试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决定原理。

答:工资: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作为劳动力的均衡价格也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 首先,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取决于:(1)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成本,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训练费用等。(2)劳动的负效用或心理成本。

其次,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需求价格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或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

最后,工资的决定,即劳动力价格的形成是在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下确定的。 从工资决定机制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可变的活劳动加之于不变的资本上面,一方面,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其边际使用价值递减,劳动力体现其使用价值的程度依资本的变动而变动;另一方面,工资 又具有与有生产能力的劳

动力的再生产、教育和维持费用密切相关的趋势,即与劳动力价值有密切相关的趋势。所以,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地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同时,在工资决定方面还应看到,与商品价格决定的另一重大差别,商品价格的决定一般不受社会的和历史的因素的影响。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由于劳动力的特殊属性,故而其价格的决定要受到社会的、历史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因素等。 8、简要说明计时工资及其使用范围。

答: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下述部门和人员:

(1) 产品数量标准不易

精确确定,产品(服务)数量难以度量的行业和职业; (2)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作业速度及劳动结果不是主要地由个人决定,而是取决于机械性能的产品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3) 产品质量重于数量,

质量要求严格且要求工人个人素质高的产品的生产行业;(4) 产品、经营项目和

生产条件多变且便于监督

控制的企业,等等。 9、什么是福利?福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其二为延期支付。

福利有以下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一些延期支付的福利形式具有法定性,如退休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等的支付,由一定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制度安排决定,从而具有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多种福利支付形式具有强烈的企业个性色彩,依企业和职工各自的偏好, 自主灵活地确定基本工资和福利的组合,以及福利的支付项目。企业间在福利支付项目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等等。

第七章

1、 简述产品市场的卖方垄

断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答: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是指某种产品市场只有一个唯一的产品供给者,厂商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没有近似的替代品,所以,垄断的企业就近似于一个行业。在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企业产品的需求,也就等于对这一行业产品的需求。因此,

垄断的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其斜率为负值,这样就使得垄断企业增加产品销售量所得到的边际收益,低于产品的平均收益,即低于产品的价格。 由于垄断的企业在每种工资水平下雇用的劳动力,均比完全竞争的企业少,所以,产品市场的垄断对经济的第一个影响是垄断行业减少社会的就业和生产。垄断对经济的第二个影响是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它使劳动力从生产率高的行业或职业岗位,流向低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2、某地区从改革开放以来,

基尼系数如题38表:

根据以上资料:

(1)说明基尼系数的含义、取值范围及各区间的意义。 答:工资和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一直受到社会各种力量的高度重视。度量工资和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通常采用洛伦茨曲线

自考劳动经济学 第二篇_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单项选择题及答案汇总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_______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_______。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_______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_______。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_______。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_______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_______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_______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_______。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_______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_______的不同数量组合

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_______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_______。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_______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_______关系。

A.反向; B.正向; C.平行。

17.劳动力参与率M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_______。

A.男性劳动力参与率; 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C.青年劳动力参与率。

18.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_______。

A.供给富有弹性; B.供给无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19.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_______。

A.供给富有弹性; B.供给无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20.劳动时间与余暇时两者之间是_______关系。

A.此消彼长; B.同消同长; C.正相关。

21.劳动经济学中的非劳动收入是指_______。

A.不劳而获的收入; B.不正当、不合法的收入; C.劳动工资以外的收入。

22.当市场劳动供大于求时,政府一般应_______。

A.上调最低工资; B.下调最低工资; C.不动最低工资。

23.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则会出现_______。

A.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 B.均衡工资率上升,均衡就业量减少;

C.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24.在劳动力市场上,均衡的形成由均衡工资率与_______决定。

A.均衡供给量; B.均衡需求量; C.均衡就业量。

25.在U—V分析中,U表示_______。

A.就业; B.失业; C.效用。

26.在U—V分析中,V表示_______。

A.职业空缺; B.就业; C.失业。

27.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_______。

A.隐性失业; B.显性失业; C.劳动力滞存。

28.劳动力迁移成本是劳动力在流动中发生的_______。

A.中间成本; B.间接成本; C.直接成本。

29.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称作_______。

A.内部成本; B.私人成本; C.社会成本。

30.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_______指标。

A.土地垦殖面积; B.土地复种面积; C.人均土地经营面积。

31.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_______之商。

A.股价指数; B.物价指数; C.比价指数。

32.福利分配是工资的_______。

A.转化形式; B.实物支付形式; C.延期支付形式。

33.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_______所决定的.

A.计时性; B.计件性; C.本质属性。

34._______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歇尔。

35.按要素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分红制、年薪制和_______。

A.股权薪酬帛; B.劳动股权制; C.借贷购股制。

36.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_______。

A.按资产分配原则; B.按资金分配原则; C.按劳分配原则。

37.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_______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

A.税前利润; B.税后利润; C.利润总额。

38.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_______。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B.西方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39.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_______。

A.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能力; B.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C.人所特有的活劳动体力。

40.劳动力供求规律表现为_______。

A.供过于求,工资下浮; B.供不应求,工资下浮; C.工资上升,需求增加。

41.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_______。

A.实际利息率高,将来就业增加; B.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

C.实际工资率低,现在就业增加。

42.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假设是_______。

A.完全自由竞争市场; B.产品不同质; C.工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效率。

43.凯恩斯增加就业的对策是_______。

A.启动价格调节作用; B.节制消费的政策; C.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44.人力资本的特点包括_______。

A.能够转让和继承; B.不能静态货币计量; C.人的消费能力。

45.教育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表现在_______。

A.两种投资的边际收益均等程度不同; B.两种成本的内部经济性不同;

C.两种成本的考核时间不同。

46.公共部分就业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A.目标为市场价值最大化; B.目标为外部效益最大化; C.目标为公共服务最大化。

47.劳动力市场是指_______。

A.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B.买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 C.卖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

48.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的涵义是指_______。

A.完全无弹性; B.完全有弹性; C.单位弹性

49.从基尼系数看,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公的警戒点是指_______。

A.J=0; B.J=0.4; C.J=1。

50.劳动力市场垄断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

A.男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

B.女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 C.男性工资水平高于女性工资水平。

51.供给学派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

A.赞同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 B.否定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

C.实施最低工资制会降低失业率。

多项选择:

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A、人的劳动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原料、燃料 E、劳动资料

2、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三种形态,它们是()。

A、生产性劳动 B、非生产性劳动 C、潜在形态的劳动 D、流动形态的劳动 E、凝固形态的劳动

3、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有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停滞的过剩人口 D、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

E、固定的过剩人口

4、造成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

A、国民劳动强度不同 B、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所形成的商品价格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C、商品的国际价值的货币的相对价值的差异 D、不同国家名义工资的差别

E、各国的自然、历史、文化条件不同

5、对劳动经济理论论述最集中的是()。

A、劳动经济学 B、劳动经济学说史 C、人力资源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西方经济学

6、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行为,以下哪些情况符合“互惠”的标准()。

A、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 B、部分人受益,但没有人受损

C、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可补偿受损者之损 D、所有人都受损,但受损者的损失相同 E、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不能补偿受损者之损

7、人的劳动与动物求生活动相比的特点有()

A、人的劳动具有主动性 B、人的劳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性 C、人的劳动具有创造性

D、人的劳动具有多层次性 E、人的劳动具有相依性

8、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相比的特点是()。

A、劳动的所有者是自然人 B、劳动的所有权不能转移 C、劳动的所有者既可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D、劳动力在流动中具有一定主动性和决定性 E、在流动中劳动的所有权常发生转移

9、在农业、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就业最主要的三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 B、忠于雇主,勤于劳动 C、具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D、身怀一技之长 E、具有业绩和知识

10、劳动报酬业绩化表明()。

A、谁年龄大、职务高、职称高、报酬也就高 B、谁工作时间越长,报酬就越高

C、知识含量高的劳动,其报酬就高 D、劳动报酬与劳动业绩成正比 E、岗位工资制被业绩工资制所取代

11、马克思主义者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它们依次是()。

A、生存的需要 B、成就的需要 C、享受的需要 D、情谊的需要 E、发展的需要

12、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动机行为,另一种是动机行为,下列行为哪些是动机行为?()

A、工作行为 B、本能行为 C、社交行为 D、情绪冲动时行为 E、学习行为

13、与物力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A、时限性 B、能动性 C、再生性 D、智力性 E、核心性

14、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主要因素有()。

A、人口 B、劳动力参与率 C、社会制度 D、风俗习惯 E、教育【自考劳动经济学】

15、广义的人力资源开发包括()。

A、人力资源的生理、心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技能开发 E、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

16、当今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呈现出以下特点()。

A、教育开发一体化 B、教育形式多样化 C、培养目标国际化 D、课程设置综合化 E、教育手段现代化

17、市场型人力资源配置,具有配置的()。

A、及时性 B、有效性 C、客观性 D、自发性 E、盲目性及调节的不全面性

18、在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方面,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A、工业劳动者收入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 B、工业效率高于农业 C、农产品需求下降,工业品需求上升

D、技术进步对工业劳动力需求减少 E、人均收入增加对服务需求的扩大

19、劳动力需求()。

A、是一种派生需求 B、是有效需求 C、是雇主对劳动力所有权的购买

D、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替代能力 E、受产品需求弹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的影响

20、影响劳动力需求的正式制度因素有()。

A、就业制度 B、社会意识形态 C、伦理道德 D、工资制度 E、福利制度

21、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表现为()。

A、就业增长率较低 B、不同产业就业增长率差别显著 C、就业增长率弹性较低

D、国有企业就业增长率低于民营企业 E、就业增长率弹性较大

22、影响我国劳动力供求的因素有()。

A、人口 B、经济因素 C、制度因素 D、经济质量与经济结构 E、劳动力供求体制

23、影响劳动力供求的经济因素有()。

A、劳动力与资本比率 B、工资 C、劳动的边际产品 D、劳动力供求体制 E、人口的数量与质量

24、劳动力市场作为一种特殊市场,它的运行体系包括()。

A、劳动力市场主体B、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规则D、劳动力市场的服务体系 E、劳动力流动趋势

25、为了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劳动力市场的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的服务体系包括()。

A、职业介绍 B、信息服务 C、职业培训 D、失业保险 E、咨询服务

26、根据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原则,我们把劳动力市场分为()。

A、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B、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C、二元的劳动力市场

D、资源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E、需求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27、根据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的不同,我们可将劳动力市场分为()。

A、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B、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C、需求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D、资源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E、二元劳动力市场

28、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性要素包括()。

A、家庭背景 B、阶层 C、文化 D、歧视 E、习惯

29、导致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有()。

A、种族 B、性别 C、原有国籍 D、宗教信仰 E、身体障碍

30、劳动力流动()。

A、是社会生产过程中技术基础不断变革的客观要求 B、有利于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D、有利于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和单位 E、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31、劳动力流动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就个人方面主要包括()。

A、知识 B、人事制度 C、经济福利 D、技巧 E、社会关系

32、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社会因素包括()。

A、人事制度 B、户籍制度 C、福利制度 D、社会分工 E、经济福利差异

33、非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正确的表述为()。

A、劳动力的流动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B、技术水平越高的劳动力,流动率越低

C、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流动可能性越大 D、交通距离越短,劳动力流动可能性越大

E、专业技术人员在特别的需求和较高的待遇下也具有强烈的流动愿望

34、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产业与技术选择 C、农业比较利益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

D、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与农村人力资本状况 E、户籍管理制度和交通状况

35、()被认为是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创始人。

A、马歇尔 B、李斯特 C、欧•费雪 D、舒尔茨 E、贝克尔

36、关于人力资本正确的说法()。

A、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资本,表现为人的智力和体能

B、人力资本是投资转化而来的,没有一定的费用投资不可能形成人力资本

C、人力资本的使用可以实现经济价值增殖 D、知识资本是对人力资本的拓展

E、人力资本是由劳动力资本转化而来,它们是不同的范畴

37、关于人力资本不正确的说法()。

A、人力资本是由劳动力资本转化而来的 B、人力资本和劳动力资本是同一范畴

C、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中的能使价值增殖的知识、体力和技能的总和 D、人力资本是对知识资本的拓展

38、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提出了知识资本的HSC结构,指出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三者之中。

A、劳动力资本 B、人力资本 C、结构资本 D、物质资本 E、顾客资本

39、根据能力来划分,人力资本理论把人力资本划分为()。

A、一般型人力资本 B、技能型人力资本 C、管理型人力资本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 E、体力型人力资本

40、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效的投资主体包括()。

A、家庭 B、个人 C、企业 D、政府 E、国际有关基金组织

41、罗默的“收益递增的增长模式”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A、资本积累 B、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C、技术进步 D、制度创新 E、管理

42、当今的美、英、法等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力资本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

A、立法制定人力政策 B、教育和培训政策 C、促进劳动力流动政策

D、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政策 E、反歧视政策

43、工资的职能包括()。

A、保障职能 B、补偿、增殖职能 C、激励职能 D、调节职能 E、统计和监督职能

44、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有()。

自考劳动经济学

http://m.gbppp.com/yc/416797/

推荐访问:广东自考劳动经济学 自考劳动经济学课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