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合台州,促进全面小康

时间:2015-11-11    来源:说说大全    点击:

建设和合台州,促进全面小康(一):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展望

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展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确定的重大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浙江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要求浙江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台州作为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要求。要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SS“走在前列”的目标,我们要更好地表现出“干在实处”的精神面貌,加快台州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当前,台州在社会和谐、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建设进程相对超前,经济发展与台州的社会进步一致,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比较快,充分体现了台州的发展优势;但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进程与经济发展还不协调,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加以改进,通过调整区域发展的政策来达到台州全社会共同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20年后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宏伟蓝图。对我国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做出的。

(一)台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2004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进程的总体特点是:在农村全面小康的六个方面的指标中,农村社会、经济方面的全面小康进程加快,但基础依然薄弱;受价格因素和计算口径的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下降,农村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小康进程相对缓慢。从农村全面小康的18项指标来看,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养老覆盖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指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仍较低。

1、当前台州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用新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对各省区市的跟踪监测,2004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21.6%,浙江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58.9%,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

据浙江省统计局测算,2004年,台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60.3%。根据对全省11个设区市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进行测算结果比较,全省11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超过全国

总体水平。由于自然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市的全面小康进程有所不同,发展水平居前3位的分别是宁波市、绍兴市和嘉兴市,实现程度分别为76.1%、72.6%和71.4%,居第4—11位的依次为湖州市、杭州市、台州市、舟山市、温州市、金华市、衢州市和丽水市,实现程度分别为69.3%、68.4%、60.3%、56.5%、52.1%、51.5%、42.7%和30.3%。

2004年,台州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0.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全面小康进程列全省第六。台州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生态环境5个方面;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包括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社会公平、社会活力、安定有序、公共满意、生态环境7个方面,共40项。当前,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北三县”的农村和台州市区西部山区的乡镇。

我们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市2003年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述。从测评指标情况看,台州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快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但9个县(市、区)进程的差距较大;提前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社会发展指标的实现难度比经济发展指标的实现难度更大;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指标没有达到2000年总体小康时全国的平均水平。

(1)经济发展进程较快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2003年,台州市全社会从业人员358.87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为35.1%,实现程度为99.3%,距全面小康35%的目标仅一步之遥,2004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在35%以下,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从各县(市、区)情况看,椒江、黄岩、路桥、玉环和温岭,该项指标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而三门、天台、仙居和临海等地的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还比较高,其中,三门、天台两地的该项比重高达60.8%和54.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项指标指的是每个农村常住人口总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后,实际可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储蓄的收入。国家农村全面小康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是6000元。2003年台州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200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8元,已达到全面小康6000元的目标。其中椒江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元、路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516元、黄岩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130元、温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62元、玉环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016元、临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255元、天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三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13元、仙居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21元。从县(市、区)情况看,椒江、路桥、玉环、温岭这几个县(市、区)在该项指标上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目标。

表4-1: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标准

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台州各县(市、区)农村小城镇建设进程普遍较快,2003年,台州市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为38.9%,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目标。

(2)社会保障的进程比较缓慢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2003年,台州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71.23万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15.6%,离全面小康90%覆盖率的目标差距较大。在各县(市、区)中,路桥区全部乡镇均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率达89%,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98.8%,列全市首位。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2003年,全市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为25.5%,实现程度为40.7%,其中玉环覆盖率最高,为50.1%,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83%;三门最低,仅5.4%,实现小康目标的

6.2%。

每万人拥有农业科技人员数。到2003年末,台州市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2032人,万人农业科技人员4.4人,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03年,台州市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4291,处于收入差距过大区间,显示台州小康社会阶段的社会收入和分配差距偏大。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为0.3-0.4之间。

(3)人口素质的生理水平高于文明水平

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2003年,台州市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4岁,已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县(市、区)中,天台县和三门县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略低,为74.1岁和73.6岁,实现程度为83.6%和74.5%,其他县(市、区)均已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个指标是一项仅次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的重要指标。2003年,台州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4年,只达到2000年全国总体小康时的平均水平。各县(市、区)都没达到9年的目标,其中,三门、天台和温岭均低于7.4年,尚未达到2000年全国总体小康时的平均水平。

(4)农民生活质量接近全面小康目标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多少,是一个反映某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活富裕程度的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价标准,恩格尔系数在0.6以上为绝对贫困,0.5—0.6为温饱,0.4—0.49为小康,0.4以下为富裕。据统计,2003年,台州市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除黄岩略高为0.41外,其余各县(市、区)均低于0.4,为0.39,已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农民居住质量指数。据调查,2003年末,台州市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8平方米,人均享有住房面积25平方米以上的农户达85%。95%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农户自来水普及率为63.1%,使用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的农户比例达56.4%,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4.1%,室外道路硬化率为84.6%。反映农民生活环境状况的居住质量指数为66.1%,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程度为84.4%。其中,路桥区农民居住质量指数为83.3%,超过全面小康标准,列各县(市、区)之首,临海最低,为44.2%,实现程度为46%。

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2003年,台州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为3890元,用于文化娱乐支出为182元,占4.7%,距离全面小康7%要求有较大差距。临海市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为7.7%,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三门和天台均低于2.5%,没有达到2000年总体小康时全国的平均水平。 生活信息化程度。2003年,台州市农民彩色电视机普及率为83%,电话普及率为82.6%,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8台。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为52.8%,实现程度77.5%。台州各县(市、区)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椒江、路桥、玉环均已超过60%,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低的三门也已达到50.8%,实现程度为71.3%。

民主法制建设

村务公开满意度。2003年,全市农村居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为65.2%,实现程度为34%。满意程度最高的是仙居,为77.5%,实现程度为75%;满意程度最低的是临海市,为58%,实现

程度仅为10%。

社会安全满意度。2003年,全市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为53.8%,没有达到2000年总体小康时全国的平均水平。三门、仙居两县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较高,分别为70.5%和66.5%,实现程度为42%和26%。

资源环境——耕地面积偏少是个“结”

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台州市2003年末耕地面积14.7万公顷,比2000年减少2.8%,没有达到全面小康要求耕地有所增加或没有减少的目标。与2000年比较,除天台、临海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他县(市、区)耕地面积普遍减少。

森林覆盖率。台州市2003年森林覆盖率为62.2%,已远远高出全面小康23%的目标要求。除路桥区没有达到小康目标外,其他县(市、区)均已实现小康目标。

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据测算,2003年,全市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1900立方米,实现程度为63.6%。椒江、路桥、玉环、温岭由于渔业总产值占较大比重,而渔业用水量相对较少,该项指标实现程度均在70%以上;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最低的是临海,为36.4%。

综上分析,至2003年,台州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为60.8%,比全国进程快40.9个百分点,比全省快4.3个百分点。从各项子目标实现程度看,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程度最高,得分达25.3分,已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87.2%,生活质量子目标实现程度较高,得分18.7分,已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81.3%;人口素质和民主法制子目标实现程度较低,仅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20%和16.7%。

(二)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

从评价结果看,台州市提前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控制和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等。主要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难。对于台州市来说,要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的全面小康目标,难度和压力并不是很大,难就难在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防止农民收入两极分化上。近年来,台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态势,城乡居民收入比,2000年为2.15∶1,2003年达到2.54∶1;从地区差距来看,县市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收入较高的玉环县和收入较低的仙居县收入之比2000年为1∶2.07,2003年扩大到1∶2.10。从收入分配状况看,全市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291,已经突破0.4的警戒线,处于收入差距过大区间。

(2)农村教育落后,农民素质提升难。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体系中,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仅次于农民收入的第二位重要指标,占有12%的权重。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3年,台州市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4年,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这与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总体进程极不相称,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十分严重。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反

建设和合台州,促进全面小康(二):台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难点和对策研究

台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0 年10 月,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努力,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站在这新的历史起点上,台州有必要对目前的小康社会发展进行重新评析,以确定继往开来的实践方案。因此,本文在分析小康社会的内涵、台州全面小康社会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十二五”期间台州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探索提出台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思路。

一、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9年12月6日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把“小康”引申描述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并提出了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以及“三步走”的战略构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大会报告,提出全国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浙江作为发达省份,省委省政府提出在2015年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台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亦提出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定这样一个目标,是为了贯彻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使我市在更高的平台上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基本内涵。

全面小康的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有人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也有人说,小康的社会也就是小车的社会。这些说法自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它体现的主要还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水平。本文以为,全面小康社会是比总体小康更高水平、更全面、更平衡的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性指标来衡量。换言之,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强调的是经济学上的指标;全面小康社会,强调的则是社会学方面的指标,是一个全面、系统、综合、整体、均衡的社会发展指向。因此,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可以作这样的理解:(1)经济方面: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进展,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减小,生态良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2)政治方面: 党的领导制度进一步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民主形式丰富、民主渠道拓

宽;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取得新进展;全面改革的攻坚期基本结束,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3)文化方面: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上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4)社会建设和民生方面: 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趋于合理;“五有”问题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冲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以及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核心内容的,超越了“生活型的”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保障、智力支持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强劲的主体动力。

二、目前我市小康社会进程的现状和综合评价 (一)现状。

按照《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五大类24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按照在整体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给出权重,5个发展方面的权重值由各自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出。整体指标体系权重值为100。总体实现程度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即各子体系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单个指标评价结果结合该指标权重加权计算,单个指标的评价分正指标、逆指标和区间指标。2009

年台州全面小康实现90.8%,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实现程度分别为94.5%、92.2%、88.5%、82.6%、96.1。(详见附表一)

(二)综合评价——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并有望于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据《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09年测算结果(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还没有发布),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93.5%,台州为90.8%,达到了90%以上的“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其中有11项指标100%实现,有3项指标接近实现100%,有10项指标实现程度低于95%(图1)。这为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并提供了可能。2009年,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是90.8%,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距离2015年完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差9.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要增加1.54个百分点。从2006年至2009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来看,每年都呈增长趋势,分别增长4.3、3、1.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3.03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2015年完全可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图1:2009年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

口比重为55.54%,实现程度为92.57%;浙江省为61.62%,实现程度为100%。 (2)根据2010年的统计结果,我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已经达标。

另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已具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15.12亿元,人均达到4.1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1.1%以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提高到80%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310.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4.88亿元。从百姓生活水平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万元。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34.6%,农村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36.3%。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以上。

建设和合台州,促进全面小康(三):2016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一)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状和成效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20**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协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正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

建设和合台州,促进全面小康

http://m.gbppp.com/yl/181448/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