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报考指南

时间:2018-05-05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2014高考报考指南 第一篇_2014年高考填报志愿指南(权威版)

2014年高考填报志愿指南(权威版)

高考升学是一个人学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转折,当前的高考制度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并很大程度影响未来的就业,因此,在高考升学选择中,必须分析自己的选择与未来学业发展、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结合职业规划选定报考地域、学校和专业。高考志愿其实就是地域、学校、专业的有机组合,首要任务是信息收集。

(一)分类收集信息,提高填报科学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今世界是信息的世界,一个人做选择的关键取决于获得的信息,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实际上你占有的信息多少以及质量高低就决定你报志愿的科学与否。就像买衣服的时候,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可买,基本没有什么选择,当然可能风险很大,也许买得好,也许买得不好;当你有很多选择、有很多件衣服可以买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比较选择一个更适合你的,但同时也会带来另外的问题——太多的选择也会有很多风险。那么当有太多选择的时候怎么办?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就是说要以获取信息的质与量为基础。 我们从信息使用价值的角度将所获得的信息分为三类:第一类信息是必用信息,指必须要用的信息,比如现在有8所学校、10类专业可能对我来说是有用的,是可以参考的;第二类是参考信息,也叫备用信息,备用信息就是在必用信息选择都不成功的情况下,还需要有一些扩展的信息,比如我选择做警察,那就要将警官类院校列入必用信息,但最终可能会因身体、政审等其他因素而不能被录取,这个时候选择备用信息,可能跟警官院校不一定完全对等,但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法律类的高校,那么这类高校可以成为备用的选择;第三类是无效信息,这部分信息需要剔除,不用考虑,否则考生会因有太多的选择而迷失方向。因此,将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这样就会将很多无用信息淘汰掉,只在必用信息和备用信息中进行筛选,学校、家长和学生要学会进行这种分析。

必用信息、备用信息、无效信息怎样进行区分,其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外部来看,所选择的专业或学校其未来可选择的行业会有哪些,我们有句俗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行业对一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是否必用信息或备用信息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行业的选择,考生要分析哪

些行业对自己更加适合。另外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职位的选择,找工作最后会落到职位上,比如是做会计还是做技术,同样是在IT行业,你可以做会计,也可以做专业的技术人员等。因此,考生志愿的选择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行业的选择,另一个是职位的选择。

第二,从内部来看,区分信息的标准就是社会心理学里选择职业或填报志愿所依据的三大要素,即价值观、职业兴趣和能力。首先是价值观,价值观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所谓价值就是“什么是对你最有用的”,价值的核心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通俗来讲价值观是指你工作是为了挣钱,还是愿意做奉献,还是喜欢与人打交道等。任何一个人,他的职业成功与否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他的价值观,价值观会影响其走过的一生的路。其次就是兴趣,做什么最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价值观付诸实践的动力所在。再次就是能力,比如你选择音乐领域作为职业,如果你对唱歌根本就不擅长,而只是兴趣而已,那么唱歌从能力上就实现不了。如果你不擅长表达,或者你的性格比较急躁,那么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不适合,即使走上了教师岗位,最终也很可能不是个称职的教师。可能考生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清晰地了解上述标准,那么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尝试一种“人物访谈”方法或叫“生涯人物访谈”方法。比如,学生会想“我适不适合做会计呢?”那么他可以去拜访一个会计,了解会计是做什么的,可能会计就会告诉他一天的工作状况,会告诉他自身的一些经验与感受,比如会计可能会说“虽然会计这个职业看起来很好,但是一天到晚跟数字打交道,会很枯燥”。又比如,学生想选择幼师这个职业,会想“幼师社会地位偏低,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可能在访问幼师的时候,幼师会告诉他“做幼师会特别快乐,对一个小孩子今后的成长起到的影响作用非常大”。正在从事该职业的人会把其从事这个职业的感受和经验告诉你,这是一个具体的、可以感受的信息。因此,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涯人物访谈来选择,大致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能力是否适合所选择的职业。

高考(微博)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重要基础,在填报志愿前,分类收集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提取后,应用到自己的志愿填报环节中。一般来说,我们所谈及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主要有高考政策信息、报考学校信息、报考专业信息、本省招考信息、所在中学信息、目标高校所在省的教育政策等六部分构成。

1.高考政策信息

高考招生政策是国家和地区有关招生工作的具体规定,是各级招生主管部门及招生高校必须共同遵守的,可以在每年的教育部()和各省教育

部门的网站查询到。它包括:招生的条件、招生计划、体检标准、照顾政策、助学政策、保送生政策、自主招生政策、填报志愿的细则和投档的原则等信息。全面、准确地掌握高考招生政策,特别是对报考条件、优惠政策、录取批次安排、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高校录取规则等含义的准确理解,是每一个考生和家长必须掌握和理解的重要信息。

2.报考学校信息

(1)报考学校的基本信息。招生高校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填报高校的自然状况及是否是国家重点院校(如985高校、211高校等)、重点专业,学校所处的省份地域,建校时间,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情况,高校的助学条件,学费与住宿的费用以及毕业后的考研(微博)条件,等等。一般来说,国家重点院校及专业在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上明显高于一般院校。招生院校所处的地区也与录取分数线相关,一般的是内陆及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的录取线相对较低;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的院校录取线相对较高。高校的建校时间长,学校的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较强,专业实力较强,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是考生报考的热门院校和专业,其录取分数线也相对较高。

(2)报考学校的录取信息。招生高校的录取信息是指近年来招生高校在本地区高考(微博)中具体的录取情况,包括该招生高校近年来在本地区招生的录取分数线,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否有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以及招生人数与历年的招生数有无变化等情况。这些信息对考生填报志愿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3)报考学校的录取规则。招生高校的录取规则包括:招生高校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考生录取的分数级差,在分数级差中是志愿级差优先,还是专业级差优先;照顾加分政策的执行情况;招生高校对外语或相关科目成绩的要求及某些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等等。这些信息都将对不同分数线的考生是否能被所填报志愿的高校、专业录取产生重要的影响。

3.报考专业信息

可以根据学科对专业进行初选,依照初选结果了解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需要学习的主体课程和相关课程有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4.本省招考信息

本地区招生信息主要指:近3年各类高校在本省的招生总人数,特别要清楚自己所要报考的科类中本科、专科的招生人数;文史类、理工类中本科、专科各批次分别招生人数,以及往年各批次高校本科、专科录取率;近3年本省高考总升学率,文史、理工类的升学率;近3年高校在本省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哪些学校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录取的是什么专业,分数是多少;当年的报名人数和前几年的人数相比的增减情况,以及当年本地区的模拟考试成绩情况等。

5.所在中学信息

考生所在中学近几年的报名人数文科多少、理科多少,实际录取人数、重点高校、一般本科、专科的录取人数各是多少,当年的报名人数和前几年的人数相比的增减情况及当年的模拟成绩情况,考生本人的模拟考试成绩及排名位置等。掌握这些信息,将有效地对考生实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增强志愿填报的针对性。

6.目标高校所在省的高等教育政策

这个是广大考生容易忽略的也是不大会去考虑的一个方面,目前许多省份在高等教育领域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来扩大考生选择的匹配度。比如专科毕业生可以通过省里组织的统一专升本考试来升入本科学校就读,也同样弥补了高考(微博)发挥不佳带来的遗憾。

(二)结合职业发展,选择目标地域

案例1:理科考生张磊,当年高考分数比本科一批批次线高了十几分,一心想到北京、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上学,本科一二批次全部填了北京和上海高校,结果一所院校也未投上档,无奈,只好上了上海一所三本批次的独立学院,在学费支出上大大超出了事先的估算。

点评:眼界放宽一些。在分数没有足够竞争力的情况下,不妨到西南、西北读读书

近几年,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所在城市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热衷于报考“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或其他沿海开放地区的院校,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很多考生只认准本地高校,非本地高校不报,其他城市的高校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从而使某一地区的高校录取竞争更加激烈。在志愿填报中考生和家长存在的这种浓郁的地域情结,对于高考成绩在分数上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来说,弊大于利。案例中该考生非北京、上海

不上的偏执心态,笔者以为实不可取。特别是在考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样报考更是因小失大,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不能说该考生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选择并不是他的最佳选择。单纯以地域为标准选择高校可以说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其实很多“地理位置不好”的地区也不乏部委属名牌重点高校和办学特色鲜明的二本高校,其科研水平和师资力量在全国也都是名列前茅的,仅仅是地理位置不够优越,与北京、上海同层次的高校相比较,这些高校的入学门槛低一些。如果考生分数没有太大优势,与其在发达城市就读实力很弱,甚至刚从专科升为本科的高校,还不如舍近求远,以距离换分数,去“两北一南”东北、西北、西南)选一所实力雄厚、办学有特色的院校。即使考分较高的考生,也不要太过挑剔,两眼也不要只盯着大城市,考分偏低的考生当然也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机会。

地域对未来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

经济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发展产业对当地求学、求职的影响。在求学方面,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实践机会,如果一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有着一批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实习的企业,那么可以在求学期间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二是开阔思维,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具有信息聚集、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求学期间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使自己有更宽阔的视野,这也会对学生的未来求职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包括人文设施、人文资源、人文精神对求学的影响。每个地方往往具有不同的人文风貌、风土习惯,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要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中,接受当地文化的熏陶。而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拥有不同的文化经历,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生活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饮食、气候、交通、安全等对当地求学的影响。大学求学四年,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如何,自然是父母十分关心的。跨地区的求学,在生活上,恰恰就在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性,这种独立性和适应性,也是未来职业发展十分需要的。

教育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教育培训机构等对求学的影响。教育环境的差距,更多体现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上,这影响学生是否可以获得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培训,享受社会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的差距,还体现在大学的校际合作中,在一些地区,大学较为密集,相互之间有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互选课程、学校可以互认学分,给了学生更多的

2014高考报考指南 第二篇_2014年高考志愿报考指南I——专业选择

2015年高考志愿报考指南I—专业选择

高考网报流程

6月23日公布高考成绩(24模拟网报)

确定专业意向、院校意向、地区意向

查询招生计划、招生简章

大范围确定专业及院校(根据历史分数批拔,分梯度确定20所)

小范围确定专业及院校(根据历史分数批拔,分梯度确定9所)

列表(标注分数清还是志愿清、历史平均批拔、院校代码与专业代码)

专业志愿清(无分数级差):以考生第一志愿排名是否在院校招生计划内为主,只要考生总排名不超出院

校录取总人数,即以第一志愿为准!(若保专业则因不服从调剂)

分数志愿清(有分数级差):以考生分数为主,按分数录取够招生总人数后,再按志愿录取!即若考生总

排名超出院校录取总人数,必然不会被录取,须立即另择院校报考!(若保院校则应服从调剂)

6月27、28日提前批报名(艺术生、体育生、师范生、国防生、军校生)

7月12日一本网报

7月18日二本网报

7月25日二本C(三本)网报

7月30日—8月1日高职高专网报

志愿填报网址

统计信息网址 /retype/zoom/a72c399d0b4e767f5acfcee9?pn=5&x=0&y=0&raww=410&rawh=325&o=png_6_0_0_215_786_462_304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325&md5sum=fc2c77fcb71796abed4d632f7da3f78e&sign=b8f32d38d2&zoom=&png=4066-98242&jpg=0-0" target="_blank">

热门专业就业率

2014高考报考指南 第三篇_2015高考报考指南

2015高考报考指南】运用“线差比较法”填报志愿 运用“线差比较法”填报志愿

芮执俭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技术性工作。我省实行大平行模式填报志愿及投档录取模式后,推荐使用“线差比较法”测算或选报志愿院校。

一、“线差比较法”的概念

(一)什么是“线差比较法”。“分数线差”包括“考生线差”和“院校线差”,是指考生高考分数或院校录取分数超出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分值。所谓“线差比较法”,指的是将“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分值大小相比较而作出的考生选报院校能否投档或录取的预计。

(二)“院校线差”包括哪些内容。“院校线差”包括院校“最高线差”“最低线差”和“平均线差”。“最高线差”指院校录取最高分与批次控制分数线差值;“最低线差”指院校录取最低分与批次控制分数线差值;“平均线差”指院校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控制分数线差值。“平均线差”越高,说明院校层次越高;相反,“平均线差”出现负数,说明不仅是缺额院校,而且是线下征集志愿院校。

(三)“平均线差”在“线差比较法”中的作用。用“线差比较法”测算或选报志愿过程中,“平均线差”是主要参数,因为它既是衡量一志愿满额院校投档或录取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院校层次的重要标志。经过近几年笔者用“线差比较法”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实践证明,尽管各批次的录取控制线和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经常有较大浮动,但院校“平均线差”变化却较小,会在某个中轴线的上下小范围浮动。一般当“考生线差”≥“平均线差”时,一志愿满额院校的录取概率是非常高的。

(四)“相关因素”对“平均线差”的影响。“相关因素”是指考生在使用“线差比较法”选择或填报志愿时,针对“平均线差”年度变化较大的院校需要考虑的若干要素。主要包括:院校批次、学校层次、办学地域、院校录取人数与往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历年一志愿满额或缺额情况、“大小年”现象、院校历年录取分数线走势、“最高与最低线差”在大平行模式下的收窄幅度及其对“平均线差”的影响、省内或省外院校、“热门学校或专业”效应、考生对所报专业的要求等等。考生应在综合分析上述若干要素对“平均线差”影响大小的基础上,作出是否需要适当增加“平均线差”的安全系数,以及增加多大比例安全系数的决定。

1

二、“线差比较法”的特点

近年来,外省用于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排名定位法”及“批拔高度法”。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考生分数越高,选择院校的准确率越高,这对于报考部分“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及教育部直属高校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其缺点是随着录取过程变化,录取批次和院校层次降低,院校数量和录取人数越来越多,常说的志愿“扎堆”或“撞车”现象就会越来越多。同时,对于一志愿缺额院校,特别是具有线下征集志愿的一志愿缺额院校,其测算误差越来越大,参数的准确率越来越小。如我省2014年理工类本科(提前批至本科三批)录取人数约10万人。其中“211工程”以上高校录取约9000人左右,本科一批院校录取15306人,本科二批院校录取35073人。如果说本科一批以上考生可以根据“排名定位法”选择志愿院校,到本科二批及以下批次,或者说500分以下考生,同一分数段内考生数量增大,选择院校的盲目性就越来越大,而“批拔高度法”用于一志愿缺额院校及具有线下征集志愿的一志愿缺额院校测算,其准确率也明显降低。

比较而言,“线差比较法”的优势在于:首先,此种方法基于考生对院校的广泛选择上,充分考虑了不同院校之间的差异性,避免或部分避免了“排名定位法”及“批拔高度法”的不足;同时,对于缺额院校或具有线下征集志愿的一志愿缺额院校,压线录取或降分幅度情况都会大致清楚,特别是在大平行模式下,影响院校线差因素减少,“平均线差”浮动性相应降低,测算结果会更趋准确。

三、“线差比较法”的具体方法

用“线差比较法”选择院校的方法为:(一)当“考生线差”等于或大于院校录取“平均线差”时,说明所报志愿比较合理,达到了一志愿满额院校投档或录取的基本条件。“考生线差”在院校“平均线差”与“最高线差”区间的分值越高,按志愿院校及专业录取的可能性越大;(二)当“考生线差”大于“最低线差”,同时大于“平均线差”三分之二分值点以上时,说明既有被一志愿满额院校投档或录取的可能,也满足被一志愿缺额院校投档或录取的基本条件,需要分析“相关因素”作出判断;(三)当“考生线差”大于“最高线差”时,说明所报院校偏低,需要调整志愿;(四)当“考生线差”小于“最低线差”时,说明所报志愿偏高,需要调整志愿;(五)对当年新增院校或历年录取分数线资料不全的院校,建议在批次控制线差三分之一分值点以内,分析“相关因素”后作出能否按一志愿院校投档或录取的判断。

芮执俭,男,1955年生,甘肃省景泰县人。清华大学毕业,担任过大学教师,从事过高校行政工作。1990年起在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招生宣传工作至今,曾出版专著《焦氏易林注译》,合著有《甘肃高考志愿分析与点评》《甘肃高考填报志愿数据指南》及《甘肃高考录取规则解读》

2

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报考志愿应避免八大误区

【导语】如何科学的填报高考志愿?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考填报误区,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误区1

不顾实力,盲目冲

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没有什么风险,因此,第一、第二志愿冲,第

三、第四志愿冲,第五、第六志愿才和自己的实力差不多。

解读:针对填报志愿时如何排序六所高校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建议,第一个和第二个志愿学校应是考生非常向往但依据往年分数报考可能有些悬的学校,可以“跳一跳”,努力冲一下;第三、四个志愿高校应是考生比较喜欢且依据往年分数录取问题不大的学校,可用来“稳一稳”;最后两个志愿高校是考生按照平时成绩完全有把握考上且自己又能接受的高校,可用来“保一保”。 误区2

院校之间梯度不合理

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设置的梯度太小,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第三和第四志愿之间都只有几分的梯度。

解读: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建议表示,6个学校间应有分数差,最好在10至20分,如果分数差只有5至10分,则两校录取分数线过于接近,可能录取不了。

3

误区3

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

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一名考生投档到A志愿学校,由于分数较低(刚过投档线)、专业志愿填得较高(都选择学校较热门的专业)、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仍可能被退档,而退档之后将无法再投到之后的志愿。

解读:为规避这一风险,很多高校承诺“进档即取”,但必须满足“专业志愿服从调剂”的前提,为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谨慎考虑服从调剂。 误区4

只考虑分数,不考虑兴趣

在实际填报时,有很多家长和考生只以分数为依据,根本不考虑兴趣,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对学校、专业不满意。

解读:在填报志愿时,通常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实力原则”——按实力进行定位;二是“政策原则”——符合高考政策和志愿填报规则;三是“兴趣原则”——结合实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误区5

只盯着本地院校

近年来,很多考生在一本填报志愿时,选择面比较广,面向全国各高校。但在二本填报中,他们大多选择本地院校,而不愿意选择外地院校。

解读:以上海为例:去年高考录取中,上海公布的二本线偏低,很多上海家长认为孩子上上海本地二本院校没有问题,在各校公布投档分后才发现,几乎所有上海高校的投档分都提高了,部分高校二本投档线反超一本最低控分线,投档线最高的高校甚至比二本最低控分线高出97分。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的信息,外省市院 4

校计划比重上升,约占全部二本招生计划的1/3,而这些外地计划中相当一部分无人填报。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合理组合,把眼光放宽,不只盯着本地高校,增加高考的录取几率。

误区6

重“热门专业”,轻“新兴专业”

面对数以千计的专业,到底选择哪个?大多数考生或家长都会去选择当下的“热门专业”,所以造成了在同一个批次开设这些“热门专业”的院校,出现严重“撞车”的现象,导致分数同比往年一定会升高,使得一些考生会失利于这些专业,出现“退档”。

解读:无疑,热门专业是学校的“拳头产品”,师资力量最强、软硬件设施最佳。在学习这些专业时,学生可以接触到学术的前沿,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到专业领域内的前辈大师。

然而,在看一些新增专业时,比如说物联网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家长和考生去了解的范围有限,包括专业的学习、开设院校、师资力量、深造机会、就业情况参考的资料或是实证偏少;此外,重要的是没有以前的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定位,就会造成好多人不考虑或是不愿意填报,所以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低一些,给了考生一个录取机会。

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新增设的专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某些行业,为该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开设的。所以家长面对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慎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去学习与发展,把握住这些机会。

5

2014高考报考指南 第四篇_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果高效的搜集资料

志愿准备中,搜集资料是其中不可或缺且繁杂的一环。哪些资料需要提前了解,哪些资料需要重点关注,从什么途径去搜集资料……都是首次接触志愿考生与家长的“难题”。当搜集的一大堆资料摆在面前时,如何将其有序整理更是会让一些考生和家长“头痛不已”。其实,只要方法得当,资料搜集与整理也可以“化繁为简”,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 Step1:哪些资料需打包

志愿填报,就是根据考生的意愿,以自己的高考分数为参考标准,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将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合理排序,以增大录取几率。

简而言之,志愿填报就是选择大学与专业,那么资料搜集是不是只针对大学和专业的相关信息呢?答案是否定的。一般来说,志愿填报所需搜集的资料由四部分组成。

其一,由教育部和教育部联同其他部委发布的一些招生政策,比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暂行规定》等。这些招生政策适用面广且具有稳定性,不会频繁进行修改与调整,因而考生和家长可以提前对其进行搜集和整理。

其二,由各省(区、市)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招生政策。目前我国高考报名、考试和招生录取等工作是按省份为个体独立进行的,因此各省(区、市)根据本省考生的情况、往年的录取情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等会制定不同的招生政策。这些招生政策在各省(区、市)名称不一,但大体以《招生工作规定》《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招生工作实施细则》等为名。这类政策一般于每年高考前发布,其内容组成也较稳定,一般包括考生的志愿填报方式、时间,加降分相关规定,投档模式等与考生志愿填报密切相关的信息。但与上一年相比常有一些调整,比如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的变更、录取批次的设置、录取进程的安排等。所以针对此类资料,考生和家长可以简单浏览前一年的内容,了解其大体构成,待本年度新政策发布后再进行核实。

其三,由高校发布的招生政策,这以《招生章程》为主。《招生章程》是依法治招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公示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开展招生录取工作并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依据。《招生章程》的公布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其中涉及的录取规则部分是会影响考生报考这些院校进档后如何安排专业、是否有专业有限制因素等内容。因此在搜集此类资料时,与各省份发布的招生政策一样可提前选择几所高校的

《招生章程》,了解其组成内容,待新一年的《招生章程》发布后再根据所选择的院校去仔细了解。

其四,高校和专业的一些相关信息。选择高校和专业之前,只有对其有充分、深入地了解,才能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选择出适合自己特点的高校和专业。高校的资料包括高校所在的地域、招生层次、学科构成、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和对外交流等,专业的资料包括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

Step2:从哪些途径去搜集

搜集资料是为志愿填报作准备的,其准确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从权威、官方的平台中搜集到的资料,才不会传递“有误”的信息给考生。

针对由教育部和教育部联同其他部委发布的一些招生政策,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其中有该类资料的整合,便于考生和家长找寻和浏览。而且,某些政策如果有新的调整,在其中也有备注说明,比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2010年取消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录取学前教育、航海技术、飞行技术、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限制。”在该文件第二条最后对其进行了补充说明,以免造成考生的误解。

如果是各省(区、市)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招生政策,到各省级招考机构的官方网站或招考类报刊中去了解是最佳的途径。

针对大学和专业的信息,当然首选大学官方网站。此外,一些大学生关注的交流平台,比如大学微博、BBS、人人网、贴吧等也可以作为搜集大学和专业资料的途径。

此外,一些教育类网站也可以作为资料搜集的备选。但由于这些网站的信息量庞大,且存在一些为吸引点击量的“噱头”文章,考生和家长在利用这些途径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核实某些信息的真伪和准确度。

Step3:志愿资料的“化简”之道

知道了哪些资料需要搜集,并对从哪些途径去搜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面对从网络中下载、从报刊中摘取的海量资料,怎样处理才能使其一目了然,使其在志愿填报时能信手拈来为志愿填报服务?以下提供四大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排除法

志愿填报涉及的资料如此之多,其中一些是所有考生都必须关注的,而有一些是针对部分考生的。所以首先就是对资料进行挑选,将与自己无关的资料仅作浏览,不保存,或按与自己相关性从高到低按重要性分别整理成册。

与每一名考生息息相关的资料如《普通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招生工作规定》等,一定要保存一份;针对某些特殊类型招生的资料,比如军校生、国防生、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生等,如果考生有意愿报考,则要备份,如果无意报考,则可忽略;还有一些招考只针对少数考生,比如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艺体类考生的相关文件,没有参加此类考试的考生则可不关注。

大学的资料也是一样,比如一名考生的成绩大多处于本一批次线上,那么了解院校时可以在本一批次招生的院校为主,适当选择一些本二批次招生的院校进行了解,本三批次、专科批次招生的院校则可少了解甚至忽略。专业资料亦是如此,比如文史类考生不用去了解理科、工科、农学、医学等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基本上不招文史类考生。但这不是绝对的,如果有文史类考生对偏理工类专业感兴趣的话,可以更详细地翻看往年的《招生计划》,找出部分偏理工类专业招收文史类考生的院校,加以了解。

方法二:关键信息定位法

各类资料包含的内容都比较庞杂,在整理时,可以使用关键词定位法将其中与考生自身最为密切相关的部分标注出来,并弄懂其意义。

比如《招生工作规定》,包含了高考报名、体检、测试、志愿填报、录取、照顾政策等内容,对于考生来说看到新一年的《招生工作规定》时,高考报名、体检等可能已经结束,而高考测试的科目和时间安排等内容学校会有统一的讲解,考生对这些内容可不予关注。但志愿填报、录取和照顾政策等就需要重点关注,比如设置多少个志愿批次、每个批次的投档录取模式是怎样的,每个批次可以填报多少所院校和多少个专业,录取从什么时候开始,录取有没有特殊规定,哪些考生可以享受加分、降分录取的优惠等等。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或内容,一定要标注出来,并通过咨询相关人士了解其真正含义,比如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征集志愿等。

比如《普通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共分为四部分内容,分别为“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患有下列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和其他四个方面。考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体检结果,关注自己有限报要求的那几类即可。比如双眼裸眼视力在4.8以下的考生,则需要关注“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这两项,避开其中受限的专业。【2014高考报考指南】

2014高考报考指南 第五篇_高考报考指南

高考志愿三大板块填报技巧

今年,广东省高考在文史类、理工类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含A、B类)院校实行平行志愿。参加提前批录取的本、专科院校(含文科、理科、体育、音乐、美术类)及第三批专科院校(含A、B类)暂不实行平行志愿模式。体育、音乐、美术类考生兼报普通类(含文、理科,下同)专业志愿,未被体育、音乐或美术类专业录取的,其报考的普通类本科专业录取实行平行志愿模式。

参考去年志愿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可以分为三大板块:提前批志愿、本科平行志愿和高职高专梯度志愿。以下就三大板块志愿填报及填报技巧、学校、专业等进行分析,供广大学生家长参考。

提前批志愿 院校专业特殊,需谨慎填报

【2014高考报考指南】

录取规则

需军检、面试、政审的军事、公安、国防生、司法类普通专业及对身体有特殊要求的飞行技术类文科、理科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华南农业大学的农林兽医专业,各高校体育、音乐、美术类专业。其中本科层次的艺术院校(专业),除教育部批准的相关高校本科音乐类、美术类专业和华南师范大学的艺术类师范专业在零批录取外,其他高校的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专业在各校相应批次提前录取。专科层次的院校或专业(含需军检的公安院校、需面试的特殊专业以及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专业)在第二批本科录取结束、第三批专科录取开始前进行。(据广州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报考指南)

填报技巧

中分段考生可适当填高一些

提前批次一方面为考生在参加本、专科录取前增加了一次机会,另一方面如果考生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则不能参加后续批次的录取。具体到每一个考生,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对待提前批次志愿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高分段的考生,如果要填报提前批,最好是自己理想的院校,如果没理想的院校,最好不要冒险填报提前批次志愿,否则就会被提前批志愿截走,

造成自己和心仪大学失之交臂。中分段的考生,则应该考虑填报提前批志愿,而且还要适当填得高一些,冲刺一下,即使没有被录取,也还有一本批次和二本批次接应。考生的成绩如果在一本批次冲刺录取分数高的高校把握不大的话,可在提前批次首先选择。当然,在提前批次招生院校的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都很少的情况下,供考生选择的余地也比较窄。

同时要提请考生注意的是,有一些院校或专业只在提前批次招生,如果错过了这个批次,则不能被该类院校或专业录取,如军校、航海类相关专业等。如果考生对此类院校或专业感兴趣的话,则必须填报提前批次才有被录取的机会。

特别提醒

熟悉招生章程 报好院校顺序

如何才能填报好提前批志愿?考生和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提前批次录取院校或专业。对提前批次院校或专业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你想要报考的院校。如军警、公安院校、部分高校小语种或特殊专业的招生、其他有特殊要求的高等院校,根据自己的定位,在这些院校中进行选择。

2.熟悉各校招生章程。对提前录取院校的招生章程一定要熟悉,符合报考条件才能报考,如果不符合条件报考则只是浪费机会。如不仅军警、公安院校对考生身体有要求,一些本科院校对考生身体条件、政治面貌和年龄等也有规定。因此,考生必须了解相关学校的信息。

3.提前批次院校或专业很多都有男女生比例要求。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条件,报考对自己有利的院校或专业,这样把握就会更大些。

4.随时关注相关院校通知。提前批次院校大部分都有面试、政审、体检等要求,因此,考生一定要关注相关学校的通知及时参加报考院校组织的相关面试、政审、体测等,不参加就等于自动放弃机会。

5.报好提前批次的院校顺序。不同批次的报考不受影响,但同一批次的专业志愿顺序还是对考生有影响的。因此,报考时第一志愿非常关键,需仔细考虑后再填报。

6.提前批次也有专科志愿,请慎重填报。

本科平行志愿

一次性投档,关键掌握梯度

录取规则

今年平行志愿和去年一样,还是在本科院校(含B类院校)各个录取批次中实行。各批次均设置第一、第二两个院校志愿组。每个院校志愿组设A、B、C顺序排列的3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选项。在投档时,先投第一院校志愿组,待该组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院校志愿组投档录取。同一院校志愿组的A、B、C三个院校志愿,在投档时先检索A院校,如未能录取再检索B院校,B不行再检索C院校。(据广州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报考指南)

平行志愿的核心原则是分数优先。也就是说,必须第一名考生投完三个志愿才轮到第二名考生投,投档严格按照考生的排名顺序来进行。

【2014高考报考指南】

如果A考生比B考生高1分,只要A考生的平行志愿中排位在最后的那个院校志愿尚未完成检索及投档过程,就不会对B考生的平行志愿中排位在最前的那个院校志愿进行检索和投档。简言之,只高1分考生平行志愿中几个院校的检索、投档,都将优先于只低1分考生的所有平行志愿中院校的检索、投档。甚至在总分相同时,还要分出先后再投档。这就充分体现了分数在平行志愿投档时的优先性。

填报技巧

梯度设置准确定位同样重要

1.梯度设置。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取一次性投档,一次投档后不立即进行补档)决定了志愿填报要有梯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二志愿组之间要有合理梯度,合理梯度应该是由高到低,不能把两个志愿组填成“平行式”,更不能是“递增式”。二是每个志愿组内A、B、C三个院校志愿要有合理梯度,有的专家认为10分为宜,有的认为15分宜,有的认为20分为宜,分差越大越保险。三是每个院校志愿的6个专业【2014高考报考指南】

志愿也要有合理梯度。6个专业志愿要有一定的分数差距,有人认为差距一般为3~5分左右。一个专业差距不需要8~10分,因为很多学校的最高分到最低分差可能都没有60分。

2.准确定位。科学填报志愿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准确定位”,有两种定位法:

一是校线差定位法。所谓校线差定位法就是根据前一年的各校(及专业)录取分数线与省不同批次的最低控制线(一本、本科、专科)的差,加在当年的省线上,就约等于当年该校(及专业)的录取线。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前年的录取分数线为552,超出省本A线12分,因此可以推测去年该校的录取分数线为省本A线554加12分,即566分左右。

比较合理的方式是参考往年各高校录取平均分与该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之间的差额。比如,2010年理科一本线为621分,假设某重点高校的录取平均分为650分,则两者之间的差额为29分,这个29分比较有参考价值,专业也如此。有时参考一年的“校线差”还不放心,那可以参考近3年的“校线差”。

二是排位定位法。每一年省教育考试院会根据考生报考科类及考试成绩情况分别排序,排序位对填报志愿时有更强的指导性。考生最重要的参考数据是高校往年录取平均分所对应的排序位,在平均分上的排序位报考被录取的把握更大。排位定位法对高分考生特别重要,这部分考生希望报考的往往是全国著名的大学,处于高校排名的金字塔顶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些高校录取平均分的排序位变化不会太大。

例如,B同学,文科分数625分,其志愿表一本志愿组,报考院校A中央财经大学,投档线639(最低排位567);B西南财经大学,投档线612(最低排位4252);C华南理工大学,投档线606(最低排位6262)。若该考生全省排位在3782,而去年西南财经大学在广东投档线在4000名左右,因此用B志愿填报西南财经大学,就能被顺利录取。

举例说明

A同学,理科分数636分。其志愿表一本志愿组,报考院校A北京理工大学,投档线652;B中山大学,投档线644;C东北大学,投档线628。

B同学,理科分数635分。其志愿表一本志愿组,报考院校A东北大学,投档线628 ;B中央民族大学,投档线632;C北京邮电大学,投档线628。

解读:在高考录取时,按照平行志愿分数优先原则,那么在录取时先录A同学,按照A同学填报的3个志愿,A同学可以被东北大学录取。即使B同学第一志愿组A志愿满足录取条件,但也是在A同学录取之后才进行录取。

2014高考报考指南 第六篇_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_志愿填报的方法、技巧、最新政策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高考志愿填报对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大事,但是大部分家长存在思路不清晰,知识匮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健老师和我特意撰写了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系列文章为您介绍填志愿的方法、技巧及最新政策,并设计了《高考志愿填报导图》供大家参考。

2014高考报考指南

http://m.gbppp.com/jd/442191/

推荐访问:高考报考指南2016 高考报考志愿指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