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伏羊节

时间:2014-05-21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关于伏羊节(一):浓笔重彩话伏羊

浓墨重彩话伏羊

———徐州伏羊节发展纪实

徐州为古九州之一, 是汉高祖刘邦、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发源地之一。伏天食羊有着悠久的历史,入伏吃羊肉,原本是徐州地区的一种民俗。每逢暑期到来,百姓都会吃羊肉、喝羊汤,以此强身健体,滋阴补气。因此,民间早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 这是人们对徐州伏羊的美誉。头伏那一天,徐州究竟有多少人吃伏羊呢?这是无法统计的,但想必是天下第一。 近年来,我市有关单位和机构甚至一些社会团体为了挖掘徐州的传统民俗,将“入伏吃伏羊”这一民俗升华成伏羊节,并组织专家、学者研究伏羊历史,探寻吃伏羊的文化内涵,使伏羊文化在彭祖饮食文化中“一枝独秀”,形成具有鲜明的徐州地域特点的饮食文化。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伏羊节已被人们广泛传承与发扬,成为徐州市乃至淮海经济区的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

一、灿烂悠久的伏羊历史

徐州是中华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唯一以厨师——彭祖命名的城市。彭城的饮食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尧帝之时,篯铿以‚雉‛代‚羊‛烹羹而献尧帝,尧

由于常食此羹而‚受寿永多‛,于是封‚铿‛于彭,是名彭铿。彭祖之母鬼方氏是生长于大漠的丁零族人,有食羊的习惯,由此推断,彭城人吃羊的习俗发端于五六千年前的彭祖,几与中华文明史同步。彭祖引领人类从生吃进步到烧烤时代,开创了人类的饮食文化文明,成为中华烹饪界当之无愧的鼻祖。

《汉书》有载:皇帝‚伏日,诏赐从官肉‛,此肉即为三牲之首的羊肉无疑,而明确指明‚伏日‛,皇帝与从臣们共享‚伏羊‛已是确信无疑了。不惟宫中吃伏羊,民间由于五谷丰登,往往农忙一停,民事风行,‚尝新节‛应运而生,本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烙饼羊肉汤‛最直观、形象地道明了吃伏羊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民俗基础。

徐州人吃伏羊的历史在《史记•秦本记》中记载: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初臵伏日‚并初设伏祠,这是伏日的开始‛。汉代扬晖在《报孙会宗书》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说明到了汉代吃伏羊已经成为一个习俗。

二、丰厚充盈的伏羊文化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

徐州地处山丘地带,青山绿水,草木茂盛,是养羊畜牧的好地方。从青草发芽至入伏前,山羊肥壮,肉质鲜嫩可口,肥瘦相间,膻味极小。羊肉用各种香料烹制,其味香醇,汤

汁厚而不腻,汤色浓白,令人胃口大开。加上徐州特有的辣椒油,佐以蒜苗、香菜,味道美妙绝伦。

据考证:在伏天吃羊肉好处有四:一是排毒养颜,以热治热,汗流浃背,排汗解毒达到美容的疗效;二是冬病夏治,《黄帝内经》中记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将冬春之毒和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一大创举;三是羊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草纲目》载其功用“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恶冷、五劳七伤。”中医学认为羊肉性味甘温,入脾肾经,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羊肉还可用于虚痨羸瘦、腰膝酸痛、产后虚冷、腹痛、寒疝、中虚反胃等病症的治疗。常吃强身健体,增强抗病能力;四是暗合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质朴养生观念。因此吃伏羊在徐州地区盛行,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从星级饭店到街头小店,徐州市共有大大小小做羊肉的餐馆800余家。关于羊肉的烹饪,就有煮、炖、焖、烧、炒、熘、蒸、爆、扒等多种技法。其调料常用大茴香、小茴香、花椒、肉桂、草豆蔻、砂仁、山奈、大葱、生姜、蒜、香菜以及干、鲜红辣等。有关徐州以羊肉为主的名馔有:彭城金牌酥羊腿、伏羊羊腿、香酥羊排、手抓地羊、凤尾羊脑、酸菜羊宝、玻璃羊肺、烧羊肝、酱羊蹄、奶汁羊肉汤、红油羊肉汤等。

伏羊节期间,徐州地区所有馆子均做羊肉,所有羊肉餐

馆处处爆满,赶“节”的人是一茬一茬接连不断。每家羊肉馆的餐桌都密密扎扎地坐满了食客,店里坐不下就在店外空地上,搭起彩条棚遮住阳光,棚下摆放十几张餐桌,也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羊肉、羊眼、羊腰、羊杂、羊蹄……,瞧那阵势绝不亚于满汉全席。再看众生那吃相,一个个满嘴流油,挥汗如雨。盘子里的菜是上一盘清空一盘,连根香菜叶子都没留下。男同胞左手倒酒,右手还不忘夹菜;女同胞们则鼓着塞满食物的嘴巴开始计划明天去哪儿减肥了。热辣辣的日头,热辣辣的羊肉,热辣辣的烈酒,吃得一个城市充满热辣辣的气息。

(二)厚重的历史底蕴形成独特的文化传承

伏天吃羊的习俗体现了徐州沿留着的彪悍民风和豪迈的民族情怀。而伏羊的来历与传说更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徐州民俗中六月六‚姑姑节‛‚尝新节‛的来历中讲道:

徐州地区最早吃伏羊叫‚尝新节‛又叫‚姑姑节‛。有首民谣说‚六月六接姑姑,新麦馒头熬羊肉。‛为什么要接姑姑呢?这里有个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宰相孤偃居功自傲,气死了亲家,赵衰之子(孤偃之婿)想在六月就除掉孤偃,其妻知道后,不忍杀害父亲,偷偷回娘家告知孤偃,另因孤偃在放粮中目睹自己的过失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幡然醒悟,决心向女婿认错。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热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这一做

法在民间广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和谐共处的热烈景象。还有一句话‚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孙一大屋‛也说明了这种场面。

为什么要在六月六举办尝新节、姑姑节呢?因为新麦登场,新酒酿成,羊肥味美,便于操办宴席,此时农人农事稍轻,有粮有闲,而羊肉有极平常可见,所以每年入伏第一天为吃伏羊开始,这和六月六日相差不了几天,这种习俗因此流传几千年而经久不衰。徐州地区就这样吃出了悠久的伏羊历史,吃出了伏羊文化的代代传承。

三、精彩斑斓的伏羊文化节

【关于伏羊节】

伏羊正式以节日出现,从一种民俗转变为一种城市节庆日,也是近几年才渐渐兴起,徐州伏羊节至今也已举办了三届(官方),加上民间间或举办已不下五年。

其中徐州户部山管理处就是操作伏羊节的典范,同时也是伏羊节的启蒙与发展者。户部山管理处一直致力于徐州民俗事业的发展,结合户部山2000多年的历史底蕴,以民俗为本,民族为核,民间为基,在户部山地区举办了100余次大大小小的民俗活动,活动内容小到剪纸、斗蟋蟀;大到伏羊,重阳;土到烙馍、俗到锣鼓夹子、雅到古筝等等不胜枚举。2003年建处,2004年开始就申办了徐州首届伏羊节,即‚中国〃徐州2004年‘小白羊’伏羊美食文化节‛。此次伏羊节是徐州温州商会与户部山管理处共同主办,徐州小白

关于伏羊节(二):徐州的传统民俗

徐州的传统民俗

一班36号 宋昕 江苏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地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交界,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钥、

五省通衢之称。“自古彭城列九州”,这座城市经历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

【关于伏羊节】

有几分古朴与厚重。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文人墨客、商贾僧侣,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

留下些许印迹。这样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的风貌。 那么,徐州民俗中究竟包含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和典故?它在今天的徐州人心中又有着怎

样的地位?【关于伏羊节】

在中国,每年的春节过后,人们就要忙着过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这可是咱们中国传

统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上元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人们为了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而欢

聚在一起,也有的说是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

虫害,祈祷获得一年好收成。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了解到的一种说法就跟徐州有关。汉高祖刘邦是徐州沛县人,刘邦

和他的妻子吕后死后,人们从吕家人手中夺回了皇室的权利,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于是

以后的每年正月十五之夜大家都要庆祝一番,并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就是刘邦去世了,吕后也去世了,但吕家的人在朝廷掌权的比较多,他(们)要夺取刘家的

政权。这时候有一个徐州人叫周勃,还有一个叫陈平,于是,他们带兵就把吕家的人全部都

杀掉了,等于是保住了汉朝的江山不被吕家人所篡夺吧,他们又另立了一个皇帝,也是刘家

的子孙,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都到大街上去表示庆祝,从那以后,(每到)元宵节都要进行

庆祝。”

再来说一说另外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徐州,每年的农历四月下旬,各家各户就开

始预备端午节所用的驱毒物品,还要为儿童缝制五毒鞋或虎头鞋,制作五毒衣。五月初一起,

女人们开始忙着绣香荷包,荷包内装有能散发香味以驱毒虫的中草药。也有人用杏黄布缝制

布老虎,挂在房门上方,以达到祛除毒虫的目的。

据说,在徐州,每年端午挂香包、驱毒虫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传说。说古时候有个徐州

【关于伏羊节】

人做生意,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背着一个大口袋,他问老人到哪里去,老人说去徐州,这【关于伏羊节】

个人就热情地邀请老人上了自己的马车。这个徐州人看到老人随身的袋子里有东西在动,就

问他里面装了什么,老人说:“这是五毒,就是蛇、癞蛤蟆、蝎子等毒虫,徐州有场灾难,

我接上面的命令,要毒死徐州人”。这位徐州人听后非常惊讶,赶忙向老人求教解救办法。

这个人说:“那你不好啊,徐州人都是很善良的、很重情重义的,你不能毒他们。'这

个老人讲:’那我没办法,我是奉命而为。'他说:‘这样吧,我看你这个人很好,我不害

你,给你说个办法,你到夜里门口挂一个香包,我看到挂香包的,我的毒虫就不往你家里放

'。到家以后,这个徐州人想不能我光好了,我要救我全城的徐州人,他就一家一户地讲,赶快做香包,都挂到门口。”

通知完全城的人之后,已到了半夜时分。看着大家都挂上了香包,这位生意人终于放下心来,回到自己的家。由于非常劳累,他竟然忘了将香包挂在自家门口。结果奉命而来的老人便把毒虫都放进了他家,全家人全都丢了性命。

从那以后,每年的端午节徐州人都有挂香包的习俗,直到现在,在当地的五毒庙会上,各种各样的香包都有销售,只是大家在佩戴香包的时候还不知道有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 彭祖封侯于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至今悠悠4000多年。中国历史上,孔子、庄子、荀子等在著作中多次提到彭祖。《论语》、《史记》、《本草纲目》、《水经注》等诸多历史巨著,更是详尽地记载了彭祖饮食养生、长寿保健、医疗祛病的事例,并留传至今。殊不知徐州民俗有很多也来源于彭祖的故事,就连人们过生日吃长寿面都与他有关。

就是汉武帝的时候,他讲'人要长寿,要活到一百岁的话,人中就要长一寸',人中是什么?就是鼻孔下面一个穴位,当时一个叫东方朔的人在旁边就笑了,汉武帝问他:’你笑什么?‘,他说:’如果说长寿的人,一百岁人中长一寸,说彭祖活到800岁,是不是要长到8寸了吗?脸有多长啊?‘这个事情后来传来传去,脸就是面,后来祝寿就吃长寿面。 除了过生日,宴请宾客也有着非常多的讲究和典故。徐州人酒桌上的习俗和礼仪就非常多,比如“先干为敬”就来自古代的一种习惯和豪爽之气。

“酒桌上有一个习俗,一个礼仪,叫做'先喝为敬’,有人不懂这个规矩,先叫人家喝,为什么'先喝为敬‘呢?因为古代的时候要害一个人往往用毒酒,从酒壶里把酒倒出来后,到底这个酒有毒还是没毒,有的事先酒是倒好的,请你来喝,有毒没毒,这时候我先喝,就证明我酒里没有毒。”

徐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一些还演变成了重要的民间节庆活动,并且广受当地人的欢迎,比如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当地都要举行观音菩萨诞辰庙会,俗称“云龙山庙会”。参与人数达百万人以上。庙会不再只是具有单纯的宗教色彩,而是集商贸、旅游、信仰、娱乐、民间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盛大民俗活动,已成为徐州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之一。还有目前正在进行的彭祖伏羊节,也非常热闹。每年夏季进入三伏天时,徐州人都有吃羊肉的习俗,也叫“入伏吃伏羊”。因此每到这时,当地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节庆活动。今年,徐州还邀请了国内八大菜系代表人物及国外厨师前来切磋技艺,并举办文艺演出、菜宴展销、观光旅游等活动,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这些民俗活动也在传承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展示着城市的独特风采。

关于伏羊节(三):2016伏羊节是什么节?伏羊节详细介绍

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在这一个月里,徐州、萧县 、上海等各地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1历史沿革

三伏天品食羊肉在徐淮地区有着悠久历史,俗称伏羊肉,历史 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

伏羊者,乃炎夏入伏天的羊肉也。伏天食用羊肉的习俗,既暗合“天人合一”的质朴养生理念,也含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历史典籍记载,宋朝之前,宫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为主。

到了元代,羊肉在宫宴上更是居于统领地位,占了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还多。从汉字构造看,“示羊”为“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食(介)羊”为“养”等,无一不隐喻着人们对羊肉菜肴的追求和对美食烹饪的感悟。

在徐淮一带,以羊肉名闻遐迩的,当数萧县。萧县古属徐州辖县,两地民间交往频繁,萧县有许多在徐州开的饭店,也是后来节日能够迅速在徐州展开,并传播的原因。萧县羊肉享有盛名已达300余年。萧县羊肉饭店有5000余家,饭店选用的多为3至6个月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萧县白山羊,肉质鲜嫩异常。萧县传统名菜也多以羊肉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

萧县连同徐州地区人们,向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每年入伏第一天,人们习惯从菜市场买回羊肉在家中烹饪食用。

2000年夏季,萧县城南许堂五香羊头馆第一次打出萧县民间“伏羊文化节”的招牌,得到了其他一些羊肉餐馆的积极响应,一时间,所有的羊肉餐馆都川流不息、热闹异常。当年的羊肉系列菜肴,为人们的盛夏饮食增添了一道大餐,隆重的盛况,也进一步证实了萧县伏羊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2001至2016年以前,伏羊节在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

2016年由徐州市烹饪协会正式牵头组织。

2016年起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已经成为徐州又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2016至今每年一次伏羊节,影响愈来愈广,得到响应愈来愈多。

2习俗

伏羊节入伏吃伏羊,起源于古徐州辖县,萧县的一种民俗。属于彭城徐州当地特色小吃作为徐州当地民俗节日。每逢暑期到来,百姓都会吃羊肉、喝羊汤,以此强身健体,滋阴补气。因此,民间早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

伏羊美食节期间,全市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同时周边地区特色羊肉馆来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点,还有异彩纷呈的活动,每天上演地方戏曲,表演舞蹈、武术、民俗,展出布艺、面塑、剪纸和花鸟奇石展出等。

3文化

文籍

羊,作为最早被人类成功驯养的家畜种类之一,人的贡献在衣食 住行乃至祭祀方面都有着突出体现,而最重要的应属饮食方面。食羊的传统古来已有,先民们很早就捕猎野羊为食物,羊被驯养为家畜之后,更是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周礼天官》中有记载:“春行羔豚,膳膏香”;《礼记月令》也记有:“仲春之月”,“食麦与羊”;“医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先人们在用羊来满足口腹之需的同时,也不断发掘出了羊肉的药用功效。东汉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记有“当归羊肉生姜汤”能治疗血虚寒疝等疾病;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羊肉甘热无毒。食之肥软益人,治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羊肉的祛风驱寒功效看似与三伏天的暑热格格不入,实际上夏日候湿热,人们食欲减退,体内积热,在这样的时候吃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不仅使人胃口大开增强食欲,同时也能促人发汗,以热制热,驱散体内湿毒,补虚健体,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伏羊节”食羊,既是对羊肉本身鲜美味道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羊肉药用功效的充分利用。

彭祖

徐州古称彭城,因彭祖得名,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献给帝尧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中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这艺术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动我国饮食文化进步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汉代楚辞专 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 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彭铿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后子孙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称他为彭祖,他的后裔就叫彭祖氏。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雉羹是我国典籍中 记载最早的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中国烹饪史略9中称彭祖“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而且是“寿命最长的厨师”,至今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

汉文化

虽然中国人食羊传统悠久,但在三伏天大碗吃羊肉喝羊汤,并将这一习俗其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却只有在徐州得以实现,这与徐州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徐州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气候环境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南北交界地带特色,其风俗传统和文化氛围也呈现出受南北各地共同影响、兼收并蓄的特点。以饮食文化为例,齐鲁菜系的红烧类与酱类菜点的风味、川菜的麻辣鲜香,在徐州饮食上都有所体现。总体来说,徐州菜五味俱全,以咸鲜为主。因此羊对徐州人来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味佳肴,人们通常在烹饪羊肉时极力除去的膻味,在徐州人看来正是“鲜”的体现。当地人用大锅清水熬制羊肉羊汤,只在最后加几味简单佐料,辣椒放足便可大快朵颐。这样烹制出的膳食虽不精致,但鲜香味浓,经济实惠,吃起来十分过瘾。淳朴的民风和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使得当地人能够适应并喜欢吃伏羊,将在炎炎夏日大口吃肉大碗喝汤的习俗一直保存了下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徐州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几千年前,注重饮食和养生的彭祖便推崇羊肉;后又有沛县汉高祖刘邦喜吃羊肉,据《史记》中记载刘邦年轻时曾杀羊设酒宴客。另外徐州是汉代画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在铜山县汉王镇出土的一块《庖厨图》上便画有庖厨用羊肉烹制食物的图景。徐州的伏羊节,从一方面来说是对当地祖先饮食传统的一种顺理成章的继承,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表达了一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汉风古韵的向往,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民族感情的承载。

狐偃和解

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气死了亲家赵衰。赵衰是跟随晋文公多年的功臣,有“以德让贤”的美名,人虽已安葬,可他的儿子即狐偃的女婿,一直难平心中怨愤,想替父亲出出这口气。恰巧这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出去放粮,说定六月六日回家过寿,他的女婿就决定乘祝寿之际,刺杀丈人,为父报仇。细心的女儿探知此事后,连忙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期间,亲眼目睹了民间疾苦,后悔自己以前没有听取亲家的忠告,内心受到谴责。他得知女婿要刺杀自己的消息后,不但不责怪,还主动给女婿陪了罪,和解了双方的矛盾。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热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这一做法在民间广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和谐共处的热烈景象。还有一句话“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孙一大屋”也说明了这种场面。

新麦登场,新酒酿成,羊肥味美,便于操办宴席。所以每年入伏第一天为吃伏羊开始,和六月六日相差不了几天,徐州人吃伏羊历史悠久,地处丘陵地带,青山绿水,青草茂盛。从青草发芽至入伏前,山羊肥壮,鲜嫩可口,肥瘦香间,膻味极小,加上徐州特有的精制辣椒油,佐以青蒜、香菜、各种香料烹制,其味香醇汁厚不腻,汤色美白令人胃口大开。

4影响

伏羊节起源于萧县,兴盛于徐州,流行于宿州、淮北、商丘、宿迁、连云港、济宁、枣庄、上海奉贤等地,是夏日伏天一次美食盛会。

5节日特色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 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从2002年7月11日正式命名为伏羊节,彭城人特别重视。首届伏羊节由罗广金先生创意策划,全面组织,在中山饭店彭城啤酒厂大力的支持下,全市有100余家饭店参与,民俗学会《彭城晚报》作为主办单位,《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徐州电视台给予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新华日报》在七月十五日刊登《2016徐州彭祖伏羊节开幕》,江苏电视台在《江苏新时空中》介绍了徐州首届伏羊节的热烈场面。以后每年入伏之日延续举办伏羊节,已经成为徐州公认的民俗文化。

经中国烹饪协会实地考察,徐州市被认定为“中国伏羊美食之都”。在2016年7月14日举行的2016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开幕式上举行了授牌仪式。

伏羊节是徐州民间一项独特的民俗美食文化节庆活动。2016年,主办方将伏羊节的圣火传递至4省16个市县。伏羊节期间,还安排有多项文艺及观光旅游活动。据悉,2016年的伏羊节,除在徐州汉城设立主会场

关于伏羊节

http://m.gbppp.com/jy/26028/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