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诗歌大全

时间:2014-07-15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近代诗歌大全(一):近代诗歌

文学院研10古文 10010024 朱道昶

浅析龚自珍的诗歌特色

摘要:龚自珍是我国近代诗坛上的领军人物,他的诗歌思想犀利,利人耳目,

而且在艺术上富有创造性和独特的艺术个性,继承了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继往开来,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启了我国近代诗坛的新风气。

【近代诗歌大全】

关键词:龚自珍;诗歌;艺术特色

龚自珍诗歌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积极浪漫主义,他的一生都是浪漫的,人称“狂人”的他虽然在仕途上不是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一路坎坷,他一生所处的时代是外国列强大肆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日趋衰落的时代。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长大的士大夫,他积极思求革新,故锐意革新是他思想的外露,加之他毕生崇拜庄,屈和李白,深受其诗风的影响,“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恻悱怀义仁”;《庄子》、《离骚》对他有很大影响,是他的浪漫主义的主要源头。他“最录李白集”,认为“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可见李白对他也有一定的影响。龚自珍诗歌中的奇妙的想象,奔放豪迈、冲破约束的精神,以及瑰丽的文辞,显然可以看出和庄子、屈原、李白有直接的批判地继承的关系。这也是在当时时代环境下的一种无奈表现,社会的腐朽,氛围的压抑,使得他无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无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只能将满腔豪情投入诗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所以说这种浪漫主义,是他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表现。但是他的诗歌内容,却又是从现实主义出发,关注社会矛盾,寄望于改造社会。可见他的浪漫,不是空中楼阁般的轻飘飘,而是有现实内容为基础,他的目光,始终放在国计民生上并未脱离。现实主义的内容,充实了他的浪漫风格,他的浪漫主义,是应该和现实内容结合在一起来研究的。由此,我们可以说,龚自珍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倾向。他汇集百家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柳亚子先生曾云:“飞仙剑侠古无铸”,可谓是对龚诗这一特色的高度概括。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龚自珍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龚自珍是纯真而多情的。在诗里他常呼唤自己的“童心”,对其非常珍视,一再吟咏。他说自己“情多处处有悲欢”,“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他这种过人的“哀”与“ 乐”, 使他的诗构思神奇,想象丰富,又使他的诗“语极诡奇,意蕴沉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流露出情感的纯真丰富。尤其是当他周旋于虚伪的官场,真挚的童心,只有在远离现实的梦中出现时,“既壮周旋杂痴黯,童心来复梦中身”,他

的情感是多么的压抑啊!正由于此,他的感情的表露,从国家大事到怀人念旧、儿女私情,笔端总是真意充滋,或如胡笳吹月,或如幽咽流泉。这固然是令人悲伤的,然而“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诗人并未因年老、贫困而抛弃“童心”。相反,他的感情有时则像压抑在地壳下的岩浆,难免不爆发为“高吟肺腑走风雷”的火山之情。这也正是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表现。“至于变化从心,倏忽万匠,光景在月,欲捉已逝,无所不有,所过如扫。物之至也无方,而与之无方,以其妙明在心,世鸟从知之。”这段话准确地概括了龚自珍认识生活、捕捉形象、反映生活的艺术功力。

龚自珍的诗常常是深邃含蓄的,他往往借物寄情,寓意于景,或借梦境来抒发复杂的感情,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改造、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光明的激情。他这种借助天候的自然特征,来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笔法主要表现在他笔下的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强烈的爱僧感情。其中“风雷”有独特的意象,在龚诗中多次出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著书不为丹青误,中有风雷老将心”。“风雷”本是一种迅猛变化的自然现象,在此,诗人赋予了“风雷”以人的品格和强烈的感情。不难看出,其间包含了诗人多少热情的呼唤,殷切的期待,希望衰败的社会能有一丝生机。其次,剑与箫也是作者常常用来寄托情感的意象。“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一箫一剑平生意, 负尽狂名十五年”,“气塞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促萧”。这些诗里, “剑” 大多是象征豪情壮志,“箫”大都寄寓着诗人的幽思哀怨。大多时候,“剑”与“箫” 对举,将诗人一生生活与思想的两个对立统一起来。即他不仅有追求理想的豪放慷慨的一面,也有壮志难酬、幽怨低佪的一面。此外,如他的《湘月》诗所云,“怨去吹箫,狂来说剑”,及他诗中的“少年击剑更吹策,剑气箫心一例消”、“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等,用“箫”与“剑”这深含寄意的物象共同象征龚自珍的人品、诗品,两者交错表现诗人胸怀壮志不为世用的矛盾与理想受抑的不平之气,读来使人顿添惆怅、感奋、扼腕。另外,梦境在他的诗中也反复出现。诗人借用“梦”来表达难言之隐或感伤之情,有些是托梦言志的,表达作者力图变革社会的理想。如“春梦撩天笔一枝,梦中伤骨醒难支。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昼诗”,这首诗中的“梦”就是他身受诽谤,改革理想未能实现的真实写照。有些梦却表达了他真挚的感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梦中述愿作》以梦的形式写在西湖畔与一个女子的一段旖旎风情,意境煞是优美。“乞貌风鬟陪我坐,他身来作水仙王。”将一段不愿明确公开的罗曼史,以“梦”的形式表现,似真似假,似有似无,给人神奇迷离之美。他的一些有名的诗句,常以纪梦的形式来表现,如“翻是桃花心不死,春山佳处泪阑干”、“西池酒罢龙惨语,东海潮来越怒明”,都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作者的

理想、愿望和忧郁情怀。

晚清的社会现实生活是令人索然寡味的,但是通过诗人艺术心灵的再创造所展现出的意境,则给我们以美的补偿、享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促使诗人常到理想世界中去寻求寄托,因而本来衰败的景象,也能让他写得色彩缤纷。“黄金华发两飘箫,六九童心尚未消。比起海红帘底目,四厢花影怒于潮。”诗人的感情用“月光”、“花影”这平常易见的事物,赋予超人的力量,构成了生动有力的形象。作者磊落不平,喷薄而出的内心情景,构成了广阔的境界。又如《西郊落花歌》,想象更绮丽鲜奇。“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花飞花落,千姿百态,各尽其致,化腐朽为神奇,构成了独特的想象。另外作者还向往落花,赞美落花、留恋落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了对现实的否定,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这是由于他俯瞰着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这也正是他诗的魅力所在。他的诗,奇境独辟,展现出许多美妙的幻境,他说自己“亦有幻境胸缠绵,心灵构造难具宣”。通过诗人心灵构造的艺术美,给读者留有更充分驰骋、想象的余地,唤起了人们无限联想。

【近代诗歌大全】

其次我们来看看龚自珍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他寄望于社会现实,希望能缓解社会矛盾。龚自珍的诗歌从多方面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弊病和黑暗现实,深刻反映了封建末世的衰朽本质。其《己亥杂诗》之第一百二十三首慨叹赋税剥削之严重:“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进一步揭露社会的本质:“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怀沈五锡东、庄四绶甲》亦有:“白日西倾共九州,东南词客愀然愁。”这些诗歌都深刻揭示了封建王朝日薄西山,势同累卵的危亡气局。龚自珍他不仅具有积极的民主主义进步思想,而且提出了积极的革新主张。他在《己亥杂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首诗前两句提出了“生气”问题,后两句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近代诗歌大全】

龚自珍的诗歌情感丰沛,构思奇特思想深邃,风格清壮瑰奇,想象意落天外, 取象独特。他笔下的意象大多为“ 风雷”、“ 落花”、“ 童心”、“ 剑”、“ 箫” 等。如《又忏心一首》:“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秋心三首》:“气寒西北何人剑, 声满东南几处箫”;“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 ;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己亥杂诗》)。在他的诗中常常以“剑” “箫”对举,“剑”代表功业报国的情怀,“箫”代表忧国伤时的情思,二者组合在一起描写的是一种理想与现实抵牾的矛盾复杂的情景。诗人追求民主、主张革

【近代诗歌大全】

新,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实现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他常常只能诉诸梦境, 或者借“落花”以自慨,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天命虽秋肃,其人春气腴”(《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十五首》) ,从没落的时代中,也看到新生的一面。

在形式上,龚自珍的诗歌进一步打破了旧有的模式和写法,从而更加鲜明地显示出清诗自己的独特面目。他的诗歌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龚自珍的诗歌绝大多数属于近体诗,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他不屑于区区格律, 的《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率意而行,无拘无束,独创性地运用发展了七言绝句的这一形式。古人写诗一般很少用仄声韵,力避重字,而他的《己亥杂诗》竟有二十余首押仄声韵,甚至有些作品韵脚用同字,如其中的第二十二:“车中三观夕惕若,七藏灵文电熠若。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除格律之外,《己亥杂诗》的体制也非常独特,龚自珍集一年所作七言绝句( 总数多达三百首以上) 为一题,囊括诗人一年的旅途见闻,以及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内容丰富,同时内部编排又井井有序,丝毫不乱,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七言绝句成为一种最轻巧、最简单、最集中的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龚自珍的诗歌语言风格则有时平易有时深奥,多议论而热情洋溢。他曾说:“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情深不自持。”(《杂诗》) 欲平易而不得,是因为他的独特的感受、深邃的思想、复杂而活跃的情绪,需要有异常的意象和语言结构来表现。他的诗,给人以奇丽非凡、纵横浩博的感觉,非汉魏亦非唐宋之貌,完全是龚自珍独有的风格。有些诗写得奥涩,有些诗情绪幽暗, 或许可以指为缺点,但他的天才创造是值得钦服的。当然,这里也有时代的因素,其诗歌的张力,根本上来自不断高扬的个性精神对于封建压抑的激烈冲击。

龚自珍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同时又突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上“横山范水”,远离现实的沉寂局面,为近代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而又有所创造。他积极浪漫的诗风,雄伟的境界,瑰丽的形象,深沉的思想,新奇的意念, 影响着整个清末的诗坛,在我国诗歌史上,确实起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近代诗歌大全(二):近代诗歌

。◕‿◕。

为什么新诗三大派一派比一派强

“新诗三大派一派比一派强”这个说法是在朱自清写的《新诗的进步》这本书中,通过分析比较,抓住三个流派的基本特征,得出的结论。

我们知道:在20世纪初期,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三种流派的新诗:自由诗派以创造完全解放的新诗体,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格律诗派总结新诗运动的经验,对白话诗进行了反思与重构;象征主义诗人作为一支崛起的“异军”,为中国新诗开创了新的诗风。“ 三大流派” 诗人们的共同努力, 促进了20世纪初期中国新诗的大繁荣。本文以朱自清所提出的“ 三大流派” 论为理论基础,试评20 世纪初中国新诗的三大流派。

一、自由诗派典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石

20世纪初期白话诗人创造出了完全解放了的新诗体——自由体诗。这种新体诗歌在形式上打破了束缚人的枷锁和镣铐,它废文言,破格律,去旧韵,努力用通俗流畅的现代口语去表达现代人清新活泼的思想,无论在命题、修辞、节奏和诗行的排列上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

作为旧体诗词叛逆而出现的中国新诗, 是由一批初期白话诗人努力实践、推动而产生的。胡适自1916年开始白话诗的写作,并且号召“大家都来尝试”写作白话诗。“新辟一文学殖民地” 。到1918 年, 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俞平伯、陈衡哲、沈兼士等人和他“结伴而行”,逐渐形成了生气勃勃的自由体白话诗运动。1920年出版的胡适《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新诗集。鲁迅、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沈尹默、朱自清、谢冰心、康白情等都写过白话自由诗,他们都应当属于“ 自由诗派” 。1922年出版的新诗合集《雪朝》诗集收入了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徐玉诺、郭绍虞、叶圣陶、刘延陵、郑振铎8 位新诗人的187首诗作。其中的诗大都是有韵自由体或无韵自由体, 形式舒卷自如, 语言质朴清新。1922 年出版的诗集《湖畔》, 收入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的诗首。“湖畔”诗人们写爱情,写自然,写人生的悲苦, 笔调清新婉转, 富有情致。他们曾经是最热情的“ 自由诗派”的生力军。他们的自由诗在形式上的自由不羁是显而易见的。“湖畔”诗人主张情思决定形式,这样实际上是给了诗歌形式更为宽广的自由空间。他们常常采用长短参差的句式,使音节多寡交错,自由诗这种章句和音节灵活组合的方式,为表现现代人细腻繁复的情绪提供了条件。另外,“ 五四”前夕, “ 小诗”作为白话自由诗的一个品种也开始萌芽。冰心的《繁星》、《秋水》像一束迎风开放的报春花,为“ 五四”兴起的“ 自由诗”带来了新的色香。小诗几乎全是独节无韵诗,形式短小,大多是三、五行,多则十几行,它废除了平仄, 不讲格律,不押韵,依靠自然音节获得音乐美。这种新的诗歌体式, 以它的自由灵活赢得了新诗坛上的一席之地。

中国现代新诗一产生就显示出新鲜而强大的生命力,新诗人们用现代汉语作为表现工具,去抒写崭新的现代社会生活,去表达新的人生经验和理想,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倡导并发展起来的“ 自由诗”这一新诗体, 已经成为新诗的主要形式,它将长远影响着我国诗歌的发展与繁荣。

二、格律诗派反思与重构了白话诗【近代诗歌大全】

格律诗与自由诗是新诗中两大对立的诗体,整齐与不整齐,是区别它们的一条界线。自由诗限制很少,诗行长短参差不齐, 具有一种活泼而自然的风格,同时它的语言接近于口语, 容易朗诵。然而也正是因为不整齐,节奏不够鲜明,自由诗就不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格律诗是节有定句,句有定“ 顿”, 押韵有规律的诗,这种诗体是诗人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格式写成的。它能够充分表现出诗之所以为诗的特点,因而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诗歌史上, 格律诗总是它的诗歌的正体,自由诗则是变体。

由于当时的新诗人们对中国诗歌改弦易辙,之后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缺乏明确而成熟的思考,不少白话诗人的诗做得过于平淡直白,缺少诗情和才气, 不少作品名则为诗, 实际却是分行的散文。因而,诗歌需要一次反思与矫正。继而围绕着《诗镌》活跃在诗坛上的新诗人们提倡新格律诗,不仅是对声势浩大的白话诗运动的冷静反思,也是在总结初期白话诗创作的经验之后,在更高层次上作出的新的努力。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开一代诗风的诗人,也是建立新诗格律的积极倡导者。他在《诗镌》上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这是闻一多早期建设新诗理论的总结。他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根本关系上,论证了诗要有格律。文章指出:“越有魅力的作家, 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 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他提出的“三美”的观点,强调新格律诗应当形式多样,千姿百态,音节和谐,铿锵悦耳。《死水》是其代表诗作。

纵观现代诗歌史,格律诗派的新格律诗创作一直延续并长期影响着我国的新诗创作。

三、象征诗派的异军崛起

“象征诗派”是20年代中期中国新诗坛上崛起的“ 一支异军” 。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姚蓬子、胡也频、侯汝华等青年诗人,从思想到创作上明显受了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构成了中国的初期象征诗派。

李金发曾被朱自清称为把法国象征派诗人的表现方法“介绍到中国诗里来的第一个人” 。他1920年开始写诗,1925年在《语丝》上发表第一首诗作《弃妇》, 先后出又版《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三本诗集。李金发认为“诗是个人精神与心灵的升华”,“ 一个诗人的诗, 不一定人人看了能懂, 才是好诗” 。他主张表现“ 阴影”,表现“ 夜间无尽的美”,追求“将万物仅显一半”的“朦胧”。李金发的诗模仿法国象征派诗人作品的痕迹很重,许多诗因过分晦涩而令人费解。西方文化的影响,知识的博杂,再加上内心的矛盾痛苦,形成了他诡怪神秘的诗风,因而他在20年代后期的诗坛上被称作“诗怪”。李金发的诗在抒情内容上多是伤春悲秋,哀风叹雨,充满抑郁凄凉的愁苦情绪;在艺术表现上运用寄托、象征的手法,打破程式,任意涂抹,刻意追求一种新奇险怪的境界。朱自清说他的诗“ 不注重形式而注重词的色彩与声音”,常常“ 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底里去”,缺点是“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 。

而另外一名象征诗派代表作家独清曾留学法国,1922 年开始写诗,第一本诗集《圣母像前》出版于1926年。穆木天在《王独清及其诗歌》一文中指出其诗“唱出他的两种主要动机: 一是对于过去没落的贵族的世界的凭吊; 一是对于现在的都市生活之颓废的享乐的陶醉与悲哀” 。王独清的诗在思想内容上流

露出没落阶级的感伤情调,在艺术上则追求圆润的形式。他提倡写“ 纯粹的诗” ,要“ 努力于艺术的完成, 以做个唯美的诗人” 。他刻意学习西方象征诗人, 苦心追求诗歌语言的“音”与“ 色”,力求用很少的文字奏出和谐的音韵。他认为最完美的诗可以用“音+色= 诗”这样的公式来概括。“情”指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力”指抒情的力度,“ 音” 指诗歌的音乐性,“色”指诗歌文字的色彩。王独清借鉴法国象征派“色” 、“音”感觉交错的诗歌美学观和艺术技巧,丰富了新诗的表现手法。

象征诗派常用的抒情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象征派诗人强调诗歌的主观性、内向性, 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的真实。他们不像现实主义诗人那样,忠实于对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描述; 也不像浪漫主义诗人那样,借助于夸大事物特征或直抒胸臆,来倾泻自己的思想感情。象征派诗人注重向心灵的深处开掘,常常通过“ 思想知觉化” 的手法,让思想找到它的“客观联系物” ,让情绪找到它的“对等物”,用一个个意象来表达人物深隐的感受。其二, 象征派诗人善于运用自由联想, 通过奇特的出人意表的想像来强化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往往不顾及事物之间的合理的、必然的联系, 也不考虑这种完全凭个人直觉的联系是否为读者所理解, 所接受。象征派诗人运用自由联想可以增强诗歌形象的丰富性,但弄得不好,便造成了作品的晦涩难解。崛起于20年代中期的象征诗派, 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艺术流派, 它的出现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诗歌发展的内在原因, 同时又明显受到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

综上所述,20 世纪初中国新诗的三大流派发展史是中国知识分子探索真知的过程史,不管是“保守主义”,还是“拿来主义”,诗人们从提出“新诗”主张到三大流派繁荣乃至衰落,这都是一个过程,就像植物的繁衍生息,有兴有亡,代代生生不息。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新诗三大派一派比一派强,并且都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这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最普通的现象。

近代诗歌大全

http://m.gbppp.com/mw/42057/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