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中的自己

时间:2014-04-01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后视镜中的自己(一):驾驶中看后视镜的方法

驾驶中看后视镜的方法 !

后视镜的调节:

1、将座位调节到最舒适的驾驶位置,身体靠紧座椅,头部靠在头枕上;

2、调节车内后视镜,以能看见全部车尾窗为标准,后视镜最上沿与尾窗平齐。如果要看车尾更远的景物,只须将身体微微前倾即可。所以这个位置比较合适;

3、调节左侧后视镜。左右方向以车身影像占后视镜1/5即可。这样不仅利于观察更宽打路面也兼顾窄路会车时候需要更仔细观察车身与其他物体的距离只须身体微微前倾观察即可。上下方向,以地平线在后视镜上方1/3位置。这样不仅利于观察远景,也兼顾路边停车的时候观察马路牙子;

4、调节右后视镜。方法同上述左后视镜的调节。

5、这样的左右后视镜基本上没有盲区了,可以看到左右车道绝大多数车子。需要提醒的是,当两侧车道有车行驶到他的车头平齐本车车尾位置的时候,外后视镜只能看到该车车尾。

行驶中观察的方法:

1、正常行驶中,观察后视镜应遵循先看车内后视镜然后马上移动视线看某一侧外后视镜的原则,以便观察车尾及该侧相邻路面车子的动态。为什么先看中间再看两侧呢,因为如果有车从两侧车道并线到你车尾,你根本无需担心无需知道,而你车尾的车子突然变线到你车子两侧车道,说明他有一半可能是要超你的车,你当然应该留意这个车子的动向。要想看到该车动向,你的视线当然是先中间后两侧才可以用视线逮住他,反之就会出现当你看左侧后视镜时他变线到你右侧,而你看到中间的时候他不在可观察范围了,等你看右边的时候,他已经在你的盲区,你只能看见他车尾。全过程你都失去观察该车动向的机会了。

2、并线时候的观察方法。当你决定往右侧并线的时候,首先遵循从中间向右侧观察的原则,按照上面交待的方法观察后面和右后侧车道的车子动向,发现没有车子突然变线、加速的情况,打转向灯并迅速向右后车窗外看一眼是否有车在视线盲点,如果没有,则加速超车——注意是加速超车——要超车一定是加速,这自不必多说。重要的是,你的车速提高,有利于拉大与后车的距离,防止观察不到位时候有后车窜上来追你的尾!

曾经有很多概念车使用摄影机来掌握车子周边的情况,但似乎功能上都不及两片薄薄的镜子,每辆量产车依然得乖乖地装上后视镜。左、右后视镜正是行车风切声的主要来源之一,也因为处于车身两边最外侧的位置而特别容易碰撞而毁损,长久以来很多汽车工程师都很想用别的配备来取代它的功能,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车厂办得到。

确定后视镜位置

那么究竟位于左、右及挡风玻璃中央的三个后视镜应该怎么调整?先把标准坐姿调整好,再来调整镜面。

1)中央后视镜:左、右位置调整到镜面的左侧边缘正好切至自己在镜中影像的右耳际,这表示,在一般的驾驶情况下,在中央后视镜里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则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镜面中央即可。

2)左侧后视镜:上、下位置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则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1/4。

3)右侧后视镜:因为驾驶座位于左侧,因此驾驶人对车辆右侧的情况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时路边停车的需要,右侧后视镜在调整上、下位置时地面面积要较大,约占镜面的2/3。而左、右位置则同样调整到车身占1/4面积即可。

很多人以为,要消除视线死角,都尽量把左、右后视镜往外调或往下调,另外或许是为

了能随时维持整齐的仪容。研究显示,也有很多驾驶人把中央后视镜调整在开车中把自己都照进去。而根据实际经验,要获取最大的有效后视角度,依上述的方式调整才是最正确的。 回头看看才能确保净空

正常的驾驶人在仅转动眼球而不回头的情况下,约可以看到前方200度左右的范围,换句话说,还有约160度的范围是看不见的。要让三片小小的镜子涵盖这剩下的160度的范围,实在太“强镜所难”了;事实上左、右后视镜再加中央后视镜,只能再提供额外约60度左右的可视范围,那么剩下的这100度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就回头去看吧!当然,在回头确认侧后方是否有来车之前,得在车子前方安全的情况下。这一瞬间的动作,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不会影响驾驶安全。虽然现在有很多新车都配备了双曲率后视镜,但这不过是把左、右后视镜的视角范围再加大一些,仍无法完全涵盖所有的区域。

有效清理后视镜

【后视镜中的自己】

左、右后视镜因为暴露在外,很容易沾到空气中的油污,用一般的面纸擦拭,总是力不从心,一遇到雨水,还是模糊不清。

牙膏是很好的后视镜清洁剂,用淘汰的牙刷沾一点牙膏,以由中心向外画圆的方式把镜面刷均匀,再用清水洗净即可。牙膏本身除了具有清洁效果外,也是很细致的研磨剂,可以把左、右后视镜上的油垢、顽垢清除干净。即使遇到雨水,水滴也会结成球状而快速排除,不会沾在镜面成一片,妨碍驾车安全。

左侧后视镜调整要领:把水平线置于后视镜的中线位置,然后再把车身的边缘调到占据镜面影像的1/4。 右侧后视镜调整要领:把水平线置于后视镜的2/3位置,然后再把车身的边缘调到占据镜面影像的1/4。中央后视镜调整要领:水平摆中间、耳际放左边。远方的水平线横置于中央后视镜的中线位置,然后再移动左右,把自己右耳的影像刚好放在在镜面的左缘。

后视镜中的自己(二):新手上路如何通过后视镜来判断辆车距离

如何调节外后视镜?

关于后视镜的调整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以尽可能的缩小视觉盲区,驾驶员观察舒服为原则就可以。当然网络中也有不少关于后视镜调整的介绍,我们也结合了自身的经验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驾驶员将座椅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此时观察两侧后视镜,将后视镜展开后,可以从镜面中观察到自己的车身,并且车身面积不要超过镜像的1/4就是合理范围。

第二步就是进行高低调节,原则上从两侧后视镜中观察车后景象,使远处地平面处于镜像中央即可。不过一些朋友习惯将右侧后视镜角度调低,以便于更好的在倒车时观察右侧路况,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只是角度不要过低,以远处地平线为基准,路面面积不要超过2/3的镜面面积都是合理的范围。

开车新手变老手 陪驾首选手把手【后视镜中的自己】

汽车正常行驶中,司机都是关注后视镜判断后方车辆位置后才可以变道,后视镜是汽车中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配件,是驾驶员的“眼”,那么外后视镜你会用么?如果判断不好就急于变道就是很危险的动作了,现在就为大家讲解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及如何正确使用后视镜来判断车距。

【后视镜中的自己】

车内的中央后视镜调整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保持正确坐姿,将后窗映射在后视镜的中央,并且保持后视镜内的地平线维持在镜面中央即可。

● 大视野外后视镜的作用和效果

有些为了尽可能的缩小盲区范围或者觉得自己的车外后视镜太小,不少车主会在购车后选装大视野外后视镜。大视野后视镜是通过凸面镜的原理,将成像范围扩大,以最大可能的缩小视觉盲区,从这点来看确实效果很明显,不过镜面中的景物有所变形,距离感会造成偏差。另外,有些品牌的车在外后视镜上也使用的带有曲率的外后视镜,用来增大外侧的视觉区域。

开车新手变老手 陪驾首选手把手

『看到后视镜上的虚线了吗,虚线左侧就是类似大视野功能』

『外后视镜的区别』

『内后视镜的区别』

当然无论什么样的后视镜,无论怎样的调节都只是尽可能的缩小盲区范围,视线上的盲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要时转身回头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 如何通过外后视镜判断车距?

开车新手变老手 陪驾首选手把手

聊完了后视镜的调节我们再来说说后视镜的使用,后视镜是用来观察后方情况的,但是如何通过后视镜判断车距来服务于自己的驾驶行为,可能就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了。网络中有不少通过后视镜判断车距的小窍门,比如车占后视镜的面积和距离的关系,至于方法是否准确,今天我们也亲身体验了一把。

本次使用的车为Jeep指南者和老款马自达6,选用这两个车主要考虑的是一个典型的三厢车,一个是SUV(两厢),这样在外后视镜使用上模拟代表大多数车的情况。而在实际模式测试上,两厢车和三厢车在后视镜判断车距的情况是一样的,因此下文将统一说外后视镜在各种情况下判断车距的情况。

场景1:后车充满外后视镜

我们分别将两辆测试车轮流换位进行测试,当后车充满后视镜后,按照网络中的描述,此时前后车差距应为3米,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我们下车进行测量。当指南者在前时,此时辆车相距果然为3米,不过马自达6在前的情况下距离增加至3.5米,应该说网络中的说法基本属实。当后车将后视镜充满时,辆车距离已经很近,此时并线将非常危险。

场景2:后车充满后视镜的2/3

通过实验,指南者和马自达6分别在前方时,离后车的距离分别为5.5米和6米,与网络中描述的5米距离相差不多,在日常行车中,这样的距离也是相对安全的。

开车新手变老手 陪驾首选手把手

场景3:后车充满后视镜的1/2【后视镜中的自己】

通过实验,指南者和马自达6分别在前方时,后车充满后视镜1/2时离后车的距离分别为7米和8米,与网络中描述的9米距离有所差异。在日常行车且车速较慢时,这样的距离可以进行并线等操作,不过车速较快时或者再高速路行驶的,这样的距离进行超车或者前车急刹车极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开车新手变老手 陪驾首选手把手【后视镜中的自己】

后视镜中的自己(三):2016出租车司机思想汇报

从会开车到现在已将近十年。记得刚考完驾驶执照那天,考官给了我一个80分,和教练碰面后抱怨说没犯错误居然才给80分,然后教练说了一句我到现在也还难忘的话,开车永远没有100分。

这篇文章,仅仅是个人的经验总结。

原则篇:

我个人的开车原则是:以发现和预判为第一要义,然后用正确的手段来控制车辆的运动轨迹。

我从来不认为能顺利避开危险或障碍的司机是高手,我只认为能把障碍或危险在萌芽阶段就扼杀的司机才是真正高手,坐这种司机的车,就像喝水。

这个原则拆分开来就是这么几个关键词:发现;预判;控制。发现代表着视野和行车认真度,这是行车基础;预判是对目标物体的运行轨迹进行分析,这是控制车辆的前提;正确地控制车辆则是安全行车的必要条件。这里说起来很绕口,但是在以下的篇章中,基本上所有的细节都是这里的衍生品。

城市道路篇:

在城市道路里因为车速慢,事故往往都是小擦小碰,对司机本身伤害不大,所以在城市道路里开车,往往需要考虑的更多的是对方以及行人。

1、始终保持视野良好。

行车难免会遇到超越停着的大车或建筑物或树丛的情况。此时驾驶员右边的视野会完全被遮挡,若有人或自行车从这些遮挡物中突然走出,因为预判时间不够,往往会导致事故。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等红绿灯之时。左侧或右侧转弯车道红灯挺满车,直行车道绿灯,有时会有行人突然从停着的大车里窜出。所以我一般过这些地方时,会在车右侧预留1.5到2米的缓冲距离,真有人出现,不至于措手不及。若真没这空间,就放缓车速。还有就是有时在城里超越大车,因为大车在你右侧,你右侧视线完全被遮挡,大车如果突然刹车,肯定它前头有什么东西突然出现,所以最好你也跟着刹车。

2、不论有没有红绿灯,过路口减速。

很多司机过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时,如果遇上绿灯,直接一脚油门,飞驰而过。但我想每一个会开车的司机都碰到过闯红灯的行人或摩托车或汽车。尤其是在一些路好人少的经济开发区道路或者城乡结合部,当地的村民对红绿灯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概念,骑着一辆摩托车看着路好人少不会顾你的红灯,当油门对上油门的时候,事故就是这样发生了。我们有时候甚至不能怪闯红灯的一方,因为是城市的发展改变了他们时代生存的地方。至于过丁字路口,不论有没有车辆,转弯的一方都在路口处停一下,确认没车辆或其他车辆看到你后再行驶,千万不要将爱车的脑袋突然探出丁字口,以使直行一方措手不及。

3、堵车很烦,但能让一把别人让一把;对明显插队上来的人,只要在你前头插,坚决不让。

能让一把让一把的人是那些早早打转向灯却因车流多转不过来,或黄格线被占转不过来,或是在丁字路口因车流转不了;或在人行道上的行人等等等等。对那种插队的人,坚决不要让(撞了也是随意变道者全责)。不然会让越规者受益,老实人吃亏。这里要批评两句杭城交警在高峰期的指导思路。他们是为了能让道路快速畅通,往往在高峰期对越规插队者视而不见。长此以往,使得越规者愈发受益,从而鼓励老实人也变成越规者,进而造成恶性循环。但如果一开始就严惩越规者,可能最初会导致道路非常拥挤,但从长远看,肯定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4、夜间行车不要在城里开远光灯。

不是为别人,也是为你自己。试想下,你看别人开着大灯时是一篇模糊,那么如果你开着大灯,别人也是一片模糊。

5、看到黄牌的学字打头的车离远点。

能超的时候不要含糊,理由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大家都是从这种车里走出来的。

高速道路篇:

很多东西在那篇《来自一个高速交警的忠告》里都有,重复的就不累赘了。

1、安全带,不用多说。

2、速度。

十祸九快,非常同意。如果对一百多公里没有概念的话,可以想象一下把我们的爱车从十几层的高楼上让它自由落体,这样相信大家就会对速度有个全新的认识。但这里,我不认为慢速是绝对的。速度要根据你对车辆的性能和路况来判断。高速上视野全好车辆全无时开着辆bmw然后开个80km/h,这是不会开车的人才干的事。同时,在高速上超车时,一旦做出决定,行动一定要果断,而果断的前提就是对车距和车辆性能以及被超车辆运行轨迹的预判,这种预判,往往只是瞬间。千万不要在高速上犹犹豫豫,千万不要在告速上三车并行(尤其是被夹在两辆大车中间),碰到这种情况,要么加速,要么减速。所以,我个人对速度的理解并不是绝对的,他只是你行车原则的一个衍生物而已。

3、高速的各种灯光。

由于高速行车速度极快,能否给后方或前方车辆一个明确的提醒至关重要。而这种提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灯光。如遇雨雪天,雾天,或扬沙天气,只要视线不好,应尽早打开大灯、尾灯、防雾灯、双跳灯等,至于开哪个,依具体情况而定。还有就是重点说说黄昏,黄昏是天由明转暗之时,这种转换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所以,司机往往在这个时段会忘了开启灯光,只有等自己感到暗时才会打开,而此时的光线是不完全的,所以,尽量在这个时段早点开启大灯和尾灯。进入山洞隧道最好也把大灯打开。

4、超越前方紧邻两大车。

高速上超单独一辆大车很好超,一般不会有问题。但超两辆紧挨着的大车有时会有点麻烦,一般后方的那辆大车也是想超车,因而它可能会突然变道。此时要超车时,我一般先确认后一辆车明显发现了我的存在(确认的方式可以用喇叭或者灯光),然后再迅速完成超车。

5、进隧道私家车最好靠左侧车道。

这是我的个人经验。有一次我开车进隧道,沿右侧车道进去,突然发现前头有辆大车,大惊,幸好发现得早,才能及时拐到另一车道上。之所以建议大家走左边的道,是因为大车一般在右侧车道,有些大车长途行驶很脏,两尾灯都被泥水覆盖,进隧道的一瞬间由于光线突然变化,人眼很难适应,如果前面大车不开尾灯,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6、长下坡千万不要停车。

以前每次经过长下坡看到减速带都很疑惑,明明路况很好为什么要设减速带。后来看了那篇《来自一个高速交警的忠告》后,才终解此疑惑,于是得出结论,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在这里停车。

7、开长途车把挡风玻璃和雨刮器弄弄干净。

上网搜搜用布擦雨刮器不好之类的文章,肯定有不少。但我还是认为这样做很重要,一般的车就算换个雨刮器也就百来块钱,每年换一个也不算很贵。洗洗会让你高速行车的视线好很多。

8、高速行车能让则让。

这里不是城市道路,千万不能开赌气车。看到有人快速从后超车,或是不文明开车,尽量离这种车远点,城市道路上你不让顶多耽搁点时间,但这里你不让,耽搁的可能就是你的一生。

其他:

1、习惯的力量。

发生事故或逃脱事故可能就在那0.1秒或0.1厘米之间。这微小的差别,可能就源于你的开车习惯。好的习惯可能让你逃脱事故,而坏的习惯,会增加你发生事故的概率。千万不要忽视坏习惯,可能你用坏习惯开99次车都没事,但只要被命运逮住一次,你就gameover了。比如高速勉强超车,大部分时间,勉强超车能成功,因为另一辆车会让,但如果另一辆车跟你赌气或是新手,……永远记住,只有你自己才能把握好方向盘,不要把自己的命让别人来决定。

2、没事看看反光镜,最好每隔个10来秒看一次。

看反光镜其实就是让你有个预判时间,好在发生状况时心里有个底。很多后车的行车轨迹和状态可以在后视镜里一目了然。有时候如果看到后车急速闪灯或者狂按喇叭,赶紧让或跑。

3、抢档。

简单说来就是在刹车失灵时,把档从高档位跳跃直接挂入低档位,以达到减缓车速的目的。可能很多司机没有听到过这个词语。我是在老家拿的驾照,因为老家山路多,所以这是一个必考项目。我只在学车时用过抢档,是下坡路,教练假设刹车失灵,让我们从5档挂到3档(不能用刹车),确实能减缓车速。当然,他没让我们挂更低的档位,据说效果更明显,但这种抢档对档位的损伤非常大,所以我后来也就一直没有用过。对自动挡的车,我个人的理解抢档应该是直接从前进档换到泊车档,当然,因为没试过,也就不在这胡诌了。这里仅仅只是一种分享。

4、行盘山公路,要掂量掂量。

路是无止境的,很多在城市里会开车的人,不一定会开盘山公路。尤其刚爬坡时很开心,以为可以看到沿途美丽风景,可当看到一侧就是悬崖,下面的路也看不到时,往往会手发抖脚发软。所以,在开盘山公路之前,要自己斟酌自己的心理素质,不行就是不行,等开到山上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还有一点就是开这种路之前,在山脚找个人问问上头有没有掉头的地方或掉头的地方多不多路宽不宽,这点很重要。

我自己感觉开车开得最快最猛的时候是学会开车后2到6年。现在想想那时候自以为开车已经会开了,其实很多时机的把握都是不对的。其他的什么不要开车打手机啊,喝酒啊之类的老生常谈的东西就不写了。暂时想到的也就这么多了,先写到这吧,没想到还一口气写了不少,以后想到什么再随时补充。

后视镜中的自己

http://m.gbppp.com/sh/11688/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