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时间:2018-10-28    来源:宋词赏析    点击: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第一篇_关于宋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人比黄花瘦”是女词人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第二篇_【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四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7 李清照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暮/薄雾浓云 重阳/接踵而至 缜密/玉枕纱厨 ......

B.晶莹/暗香盈袖 妆奁/帘卷西风 ....

C.还是/乍暖还寒 相识/博闻强识 .... 悲戚/凄凄惨惨 ..堆积/疾风劲草 ..*

D.将来/最难将息 憔悴/渔翁樵夫 床笫/次第花开 ......

解析:A项分别读:bó/báo,chóng/zhǒng,zhěn/zhěn;B项分别读:yíng/yíng,lián/lián,qī/qī;C项分别读:hái/huán,shí/zhì,jī/jí;D项分别读:jiāng/jiāng,qiáo/qiáo,zǐ/dì。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漫长。 .

B.东篱把酒黄昏后 把:举,端起。 .

C.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

D.如今有谁堪摘 堪:忍受。 .

解析:D项“堪”的意思是“能”“可以”的意思。

答案:D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销”,①焚烧;②通“消”,消散。B项,“盈”,都是“满”。C项,“还”,①又;②通“环”,绕。D项“损”,①相当于“煞”;②损害。

答案:B

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何须浅碧深红色, 。

(李清照《鹧鸪天》)

(2)只恐双溪舴艋舟, 。

(李清照《武陵春》)

(3)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4)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5)此情无计可消除, , 。

(李清照《一剪梅》)

(6)枕上诗书闲处好, 。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7)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

(李清照《如梦令》)

(8)醉里插花花莫笑。 。

(李清照《蝶恋花》)

答案:(1)自是花中第一流 (2)载不动许多愁 (3)物是人非事事休 (4)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5)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6)门前风景雨来佳 (7)应是绿肥红瘦 (8)可怜春似人将老

二、阅读理解

5.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5~8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简要分析“佳节又重阳”一句中“又”字的表意效果。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此句表现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对丈夫不在身边时的伤感之情,“佳节又重阳”中一个“又”字,有着很浓的感情色彩,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答案:一个“又”字,将过去与丈夫团聚的欢乐与现在一人独处的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佳节相同,而过节的气氛不同,突出了词人的寂寞伤感之情。

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析:这是词的结尾句,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寂寞惆怅、孤独感伤。

答案:这句话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把人之憔悴和西风中的黄花相比,表现了词人的寂寞伤感之情。

7.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具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声声慢》开头三句,十四个叠字,历来是鉴赏的重点。可以从练字角度、音韵角度、抒情角度综合分析。

答案:起首三句十四个叠字,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几句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这三句表面写景,表达对憔悴黄花的同情,实际上是词人借花的“凋败”写自己身心的“憔悴”。有双关意味。

答案:这三句借花写人,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

三、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对弈/友谊 秘籍/慰藉 分发/分外 ......

B.联袂/昧心 昳丽/秩序 ....

C.缉私/嫉妒 隔阂/核算 ....创伤/重创 ..桂冠/冠军 ..

D.祛除/趣谈 轻佻/跳动 湖泊/停泊 ......

解析:A项分别读:yì/yì,jí/jiè,fēn/fèn;B项分别读:mèi/mèi,yì/zhì,chuāng/chuāng;C项分别读:jī/jí,hé/hé,guān/guàn;D项分别读:qū/qù,tiāo/tiào,pō/bó。

答案:D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

B.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C.独自怎生得黑 ..

D.怎一个愁字了得 ..堪摘:愿意摘取。 怎生:怎么生活。 了得:概括完尽。

解析:C项,“怎生”的意思是“怎么、怎样”。

答案:C

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

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

D.归鸿声断残云碧

解析:这首词是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词人少妇时期的悠闲情景的,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A项“病起”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相符合。

答案:C

4.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⑤李煜

D.①苏轼 ②柳永 ③辛弃疾 ④李煜

解析:①联中“忧乐关乎天下”出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②“继东坡”“冀南宋”写的是辛弃疾;③“铁板铜琶”“珠崖儋耳”写的是苏轼;④上句写李清照的故居,下句指她的诗词风格,其中点明了她的作品集名《漱玉词》及《金石录》。

答案:B

四、阅读鉴赏(18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①浣溪沙 闺情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①此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美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②宝鸭:古代女子两颊所贴的鸭形图案,或者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语言表现力的鉴赏能力。“开”字在这里有双层含义,一是指“绣面芙蓉”,二是指词中女子情窦初开。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答案:“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是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蓓蕾正在绽放。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

6.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5分)

解析: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重要的描述性语言分析。这首词的上阕重点写其容貌,下阕写其心情。

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形象。她外貌美丽动人,性格天真可爱,对幸福、自由的追求真挚、炽烈、大胆。

7.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

①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有什么妙处?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词的开头是一个设问句,意在引起读者思考,思路自然转换为对芭蕉的描写,为下阕写“伤心”“愁损北人”埋下伏笔。由上阕描写的语句不难看出芭蕉的特点。

答案:(1)首句使用问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的折磨,含蓄深沉地表达了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芭蕉的特点是:高大繁茂,焦心卷缩,蕉叶舒展,脉脉含情。

8.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两首词中都用了“雨”这一意象,也都表达寂寞愁情,从共同的感情基调的角度分析可以,从各自的侧重点的角度分析也可。

答案:(1)相同。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以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或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凄清悲凉,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不能自抑,倍感伤情。(2)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五、表达交流(10分)

9.请仿照下面的文字写一段话,要求:另选话题,句式大致相同,想象丰富而合乎情理。(6分)

你曾为一朵花而陶醉过吗?假若没有陶醉过,那么你就到小路边、山野间、河谷里,甚至屋檐下寻觅吧,这世上,总有一朵花是为你而绽开的,总有一缕芳香会悄然地沁入你的心脾。

解析:采用设问句和祈使句,选取大自然或生活中能触动人心的细微的事物,表达一种真挚、感恩的情愫即可。

答案:(1)你曾为一句话而感动过吗?假如没有感动过,那么你就到同学间、朋友中、家庭里,甚至街市上倾听吧,这世上,总有一句话是为你而讲述的,总有一股温情会静静地流进你的心田。

(2)你曾为一双眼而打动过吗?假如没有打动过,那么你就到教室里、列车上、工棚中,甚至餐桌上寻找吧,这世上,总有一双眼在为你闪烁着,总有一束光会瞬间点亮你的心灯。

10.(2013·山东高考)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确定被定义的词(种概念)——创造,确定属概念——活动,筛选出本质特征——人首次获得精神性的(新的认识)和物质性的(新的事物)创造成果,将特征组织进“创造是……的活动”的句子中即可。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第三篇_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答案版)

《李清照词两首》 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

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醉花阴》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

情操。

(2)【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二.学法指导

1.阅读策略:诵读法

2.思考策略:背景解读法

三、知识链接

1.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

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李清

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

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作品 有《漱玉词》。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

美。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后期充满了凄凉、

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如《菩萨蛮》《永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2.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

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

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

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3.写作背景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

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

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4.《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

居住。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李

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四.自测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A. 薄雾(báo) 永昼(zhîu) 重阳(chïng) 纱厨(shā chú)

B. 东篱(lí) 盈袖(yín) 销魂(hún) 瑞脑(ruì nǎo)

C. 凄惨(qī) 还寒(hái) 将息(jiāng) 杯盏(bēi zhǎn)

D. 憔悴(cuì) 堪摘(kān) 了得(liǎo) 梧桐(wú tïng)

2. 解释下列词语

(1)永昼:

(2)戚戚:

(3)将息:

(4)次第:

(5)怎生得黑:

3. 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他

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

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五.当堂训练

1. 《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

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三句绝佳。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六、知识清单

薄雾浓云愁永昼( ) 怎敌他、晚来风急( ) ....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 大王必欲急臣( ) ..

永为仪则( )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 ..

【思维导图】

愁永昼:薄雾加浓云,瑞脑销金兽——孤独寂寞

醉花阴 思行人: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思念难免 闺愁

人更瘦:东篱黄昏酒,暗香销魂后——自怜愁闷

《李清照词两首》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

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声声慢》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

情操。

(2)【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

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法指导

1.阅读策略:诵读法

2.思考策略:背景解读法

三、知识链接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

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

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

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

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四字描写

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

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

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这十四个字

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天气忽暖忽寒,

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正在她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

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

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

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

阐释和补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黄花满地,当初盛

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

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

但是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

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

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

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四、自测题 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戚戚( ) 乍暖还寒( )( ) 有谁堪摘( ) .....

五、当堂训练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词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

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

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六、知识清单【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思维导图】

冷清:黄花堆积,黄昏细雨,点点滴滴 颠沛之苦

声声慢 凄惨: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憔悴不堪 丧夫之痛

忧戚:雁过伤心,怎敌风急,怎生得黑 亡国之恨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整体感知】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

国破、家亡、夫死的灾难与不幸。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反映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

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请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第一课时 答案

自测题: 1. D ,A 薄雾 bî 、B 盈袖(yíng)、C 还寒(huán)

2. (1)永昼:漫长的白天;(2)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3)将息:调养、保养;

(4)次第:光景、状况;(5)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怎生,怎么、怎样。

3. 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他

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

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

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当堂训练:

1、《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

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不在,夜晚难眠,独饮闷酒,此二

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莫道”一句直接对“东 篱把酒”而言,使“人比黄花瘦”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而且极 有情思;“帘卷西风”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做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到一

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而

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三句绝佳。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

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

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表达是时摒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也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逸韵。

第二课时答案:

自测题:戚戚(qī) 乍暖还寒(zhà)(huán ) 有谁堪摘(kān) .....

当堂训练: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此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

现的是坐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

只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心上,是那么强烈的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

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

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2)这几句直

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3)七组叠字,很好的统率了全

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

情定下基调;使用叠字更显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

知识清单:

薄雾浓云愁永昼( 长 ) 怎敌他、晚来风急( 快,急速 ) ..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通“咏”,歌唱 ) 大王必欲急臣( 逼迫 ) ..

永为仪则( 永远,无休止 )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迫切,紧急 ) ..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第四篇_李清照词

《醉花阴》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法建议

1、朗读;2、讨论;3、比较拓展;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

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李清照! 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

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

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

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

“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从何处看出来?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

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1

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4、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

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讨论。

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我们从《醉花阴》委婉、含蓄的文字中看见了一个真诚、率真的李清照

5、背诵

在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了,可以安排检查背诵,看学生是否能够背出,是否能够以声传情达意。

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播放视频朗诵。

5、处理“研讨与练习”

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做一个当堂落实。对《醉花阴》的艺术表达作一个深入的讨论。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但点到为止。因为仅仅这一首词就不必多说了。

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具有感人的魅力。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也是我们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

可以就中国古典诗歌“人”与“花”的关系设计一个练习,看看学生的积累如何。要注意集中,不可散开。突出“花”的行色与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诗意的表达都是具体形象的。

训练学生的想像与联想。并由此引入写作方法的借鉴,点拨之。

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板书:

“人面桃花相映红。”“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向脸两边开。”

B、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仍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

向下一课引导: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引出背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少妇的爱情之怨吗?

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这又是怎样的暮年的婉约。

2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全诗

http://m.gbppp.com/tssc/493021/

推荐访问:人比黄花瘦赏析 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