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时间:2017-09-27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第一篇_农村居民住房情况调查

农村居民住房情况调查

---以葫芦岛市绥中县为例

住房问题是国家四大民生工程(住房、医疗、就业、教育)之一,随着农村居民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住宅建设形成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农村住宅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农村住宅现状

第六次人口普查不但查清了我县的人口总规模和各类人口相关指标数据,还对我县人民的住房状况,特别是农村居民住房情况进行了最为详细的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1、五普以来农村居民住房拥有量明显增加

经查阅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发现,五普时,我县农村常住户户均拥有住房间数2.6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面积26.3平方米。至六普时,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3.8间、38.6平方米,增幅分别达到46.2%、46.8%,相关数据表明,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明显。

2、农村居民住房以自建住房为主

由于农村居民主要群体是农民,农民取得住房的方式主要是在通过申请的宅基地上自建为主,调查资料显示,自建住房所占比重为97.08%,其他来各类来源均比重较小,具体数据如下图:

3、户主学历高低与住房拥有量总体上成正比

户拥有的住房数量最少,与相关趋势明显逆反,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县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户主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家庭户也很少,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县长表抽中的农村调查户中户主为本科学历的只有8户,因调查的本科学历户数太少,数据误差率也就相对较大;次要原

因是,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大都数都不愿在农村长期居住,一旦条件成熟他(她)们就会离开农村,到城市中谋求更好的发展,因此他(她)们居住在农村是权宜之计,他(她)们是不会也不愿在农村地区建房或购房的。

4、户主职业与住房拥有量关系密切

多的家庭户主职业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这一职业的人员应该可以算得上社会的精英,属于成功人士,家庭收入较高,住房拥有情况也好于其他职业家庭;户均住房拥有量位居第二和第三的户主职业分别是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这些人员在农村地区属于头脑灵活,能够做点小生意或拥有一定的从业技能,收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均住房拥有量最少的两种职业分别是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和第一产业生产人员,这两种职业的人员在农村地区属于无业或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

二、农村住宅及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住宅建设选址定点随意性大,乱占、乱建比较严重,布局朝向不一,有些房屋选点不当,房屋建在水沟上,地基基础长期受水的浸泡;有的房屋建在坡地边、建在危岩、危坎上,忽视地质滑坡可能性;有的房屋乱占规划道路用地红线或距交通要道太近;还有的随意占用基本农田,未经政府审批违章建设住房,危害国家利益。

(二)重视房屋翻修,忽视财富积累。农村住宅是农民一生最主要的财富,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场所,有的农民一生的目标就是盖房子。经历了从草房、瓦房、到楼房的变迁,一代人造了好几次房,所得收入不断地投入到了不同的房子上,财富没有得到积聚。

(三)忽视房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居才能乐业,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经济管理模式,农村住宅建设缺乏有效监管,造成了农村住宅建设管理的 “真空”。目前农村住宅建设基本无正规设计施工图纸,任凭施工人员或房主凭经验画草图,存在结构安全隐患;无正规的施工单位,大多数是个体承包,无资格证,承包人技术水平低,工程质量无保障,出了质量问题承包人无赔偿能力,建设施工不规范,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四)忽视住宅功能。小康住宅应该是生产方便,生活舒适,环境清新整洁,适合于农村特点的住宅,目前,我县农村住宅大多没有做到这一点,功能不配套、使用不方便、饮用水不卫生,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初级处理、直接排放等,影响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

三、应采取的措施

农民住宅建设,作为政府要扮演好引导、协调、公共服务等多种角色。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编制新农村规划;二是要加强农村居民住房的设计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应考虑农村、农民的具体困难,针对我县的具体情况,无偿提供农村住宅标准图,供农民选择使用,引导农民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环保节能型新型农村住宅。三是研究制定农村住房建设的管理实施细则、建筑标准、质量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以此来规范和引导农民的建房行为。四是要加大对我县建材市场的检查和监管力度,重点要加强对流入施工现场的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抽检工作,确保农村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加强对农村地区违章建筑的拆毁处罚力度,减少和杜绝在基本农田上违章建设住房现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六是鼓励农户主动拆除农村地区长期无人居住的废弃旧住房,并恢复为可用耕地,达到复垦目的,必要时国家可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措施。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第二篇_浅析农村建筑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农村建筑现状及对策

作者:付彬 崔艳东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28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国的农村建筑由于受经济、管理、法律、思想等原因的影响,建筑上存在规划、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村镇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对农村建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发展模式,保证更好地推进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建筑;现状;应对策略

1 农村建筑现状

1.1 规划现状

1.1.1 建筑依地而建,建筑形式多样化。由于缺乏对农村建筑的规划,农民往往将房屋建在责任田或自留地上,建筑一般是依地而建的,施工人员根据户主的喜好,划分空间,形成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但是其缺乏艺术性。

1.1.2 建筑缺乏规划,建房具有盲目性。农村存在攀比之风,盲目建房的现象比较严重,大家建房时比阔气,这种风气在很大程度上诱导着农民的建房行为。一些村民重新建房,不愿在旧宅基地上建新房,而是选择其他地方建房,多处占地,将原来的房子空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村建筑缺乏规划,而且缺少基础设施,更由于建筑乱占乱建,导致道路弯曲狭窄,不能满足村镇今后的发展需求。

1.1.3 建筑结构设计不规范。农村房屋的结构设计形式比较单一,以前农村房屋很大一部分是土木结构,都是根据先前流传下来的经验进行结构设计,普遍都是一种结构设计形式。现在农村房屋建设是砖混结构,但缺乏相应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而是根据户主与施工单位自己的经验进行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不规范,在安全和稳定性上存在一定危险系数。

1.2 管理现状

1.2.1 土地管理的缺陷。农村土地所有制是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并存,除个别公共场所土地为国家所有外,大部分是以行政村甚至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的集体所有制土地。目前我国对集体所有制土地的计划管理权、地政管理权、经营管理权以及房屋和建筑管理权等方面的规定存在权力界定不清、职能交叉的问题,这是导致农村建设和土地开发低水平无序扩张的根本原因。

1.2.2 建筑周围环境管理质量差。农村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牲畜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施在农作物上,很多农民都将粪便和废料堆放在道路上,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也使原本狭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第三篇_当前农村个人建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农村个人建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家庭居住条件日益要求完善,出现了一部份片面的追求“庄园式、别墅式、豪宅式”的农村个人建房,村庄建设用地粗放与城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不协调,严重的与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发生了冲突,萌发了大量土地资源被破坏的违法违纪现象。为切实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达到即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又可以节约集约用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的目的,结合菏泽农村个人建房问题作以下分析和探讨:

1.违法违规用地现象

(1)少批多占,超过批准面积非法占地。

(2)改变地类,虚报地类或人为改变地类骗取批准。

(3)异地建房,不在批准的位置建筑。【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4)非法转让,多次申请宅基地并非法转让赢利。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5)以租代征,以租用方式代替集体土地征用,规避法律程序和税费。

(6)越权批地,当地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牟取经济利益越权收费违法批地。

2.违法现状趋于复杂化

2.1从违法主体上看,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违法占多数

在大量的土地资源违法案件中,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违法案件比重逐年让升,而且许多个人违法,表面上看是自然人、法人违法,但实上大多数的违法案件往往有政府、村干部或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背后默许甚至授意。这是一个新的特点,并且具有倾向性、规律性。

2.2从违法分布上看,重点区域和分散区域违法并存

以往一般多发在城镇范围中、工业开发区和城郊结合部等区域,但现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处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土地资源违法逐步向农村、山区地段扩散。

2.3从违法类型上看,程序上的违法逐渐增多

现今的土地资源违法案件已不仅仅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集体土地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同时在土地报批、土地审批过程中程序违法也常有发生。程序不够规范、不到位。

2.4从违法性质上看,历史问题与现实违法交织

许多违法行为是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又有近几年新出现的违法,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难以妥善查处。

3.执法矛盾突出,执法难度加大

在执法监察工作中,执法难难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案件查处工作机制反应不够灵敏,抓典型违法案件的主动性不高;执法工作中不畏难情绪,执法不严的现象还在一程序上存在;案件查处的社会效果不够理想;执法监察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执法难、难执法、法难执的状况还未发生根本改变,突出的有以下三对矛盾:

3.1严格执法与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

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管理土地的职能,地方政府在思想上不能认识到位、端正思想,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仍热衷仿效处延扩张,粗放型增长,打着“发展无罪”的旗号,以牺牲资源求得经济发展。国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第四篇_农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建房的现状与特点:

兰溪市城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人口仍居住在农村,全市农村村民总户数为25.14万户,居住人口为54.12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82.5。1992—2001年10年间的建房总户数为26740户,其中1996—2001年间的年均建房户数为2990户。2001年后,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农户建房必须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实施,全市年批准建房户骤减,由2001年的2900户,2002年降至1300户,2003年降至818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村庄已5-10年没有批基建房了。统计数据表明,全市目前农村村民的建房率约3.25,大部分村民仍然居住在旧房(多数是土木、砖木结构)里,这种状况仍将长期存在。而“娶媳妇、建新房”是农民一生中的两件大事,农村村民建房是历代农民孜孜追求的心愿,预计今后每年约有2至3千户村民需要建房,更多的村民需要改善居住条件,建房矛盾十分突出。总体看,我市农民建房呈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零星分散、杂乱无序。

兰溪市原有22个乡镇、3个街道、646个行政村、2000多个自然村,农民原来建房基本上没有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选址多数选择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村道两侧,绝大多数的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受土地和户籍等多种政策制约,无法离开本土,在居住地建造房屋时常见缝插针,呈现出星罗棋布、分散杂乱的状态。

二、是量大面广。

全市农村人口基数庞大,户数多,资料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85241.5亩,占各类建设用地总量的61.37,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别是城市、建制镇用地面积的7.16倍和17倍,因此量大面广是农村建房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是随意性强。

村民以前建房主要选择在自留地、承包地或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由于房屋工程量少,施工难度不大,建造周期较短,以及用地审批困难和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村民一旦筹措了足够资金,就择日而动,想盖就盖,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另外,村民在房前屋后随意建盖晒谷场、柴火房、猪舍、牛棚和厕所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既占用了大量土地,又影响了村容环境和居住环境的美观。

农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农民建房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问题。

2001年,根据兰溪市政府的要求,各乡镇、村都着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目前,全市有241行政村已编制完成,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7.3,还有405个行政村规划没有编制完成,约占总数的62.7。建设规划没有完成的村庄,造成农户建房申请不予审批。有的村即便建设规划编制已经完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又存在实施困难的问题。

1、村庄建设规划超前、滞后,与农民当前实际建房需求的矛盾。

目前的村庄建设规划是至2020年的规划,具有超前性、前瞻性,与农民当前的经济承受能力、思想观念总体水平形成一定差距。例如按新村规划要求,几个自然村要合并成一个中心村,农户建房规划新址就与原承包田间产生了一定距离,远的达数十里,给原承包田的管理和使用带来不便,造成很多农民不愿在中心村规划新址选址建房。

前几年,村庄建设基本上没有规划,多数村民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已批基建房,目前要求新建房的农户只占少数,新村建设规划启动及旧村改造实施带来一定难度。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还有的村,以前(如92年)编制的村庄规划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如云山街道的毛竹园村,有6户农户建房规划新址碰到了47省道。

2、新村建设规划启动地块规划与土地利用总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矛盾。

经过调查,约有50的村庄建设规划中的启动地块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用途为待置换用地或基本农田保护区,只有在办理过农转用审批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而农转用的审批手续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还不一定能办下来(要等指标允许),另一方面由于农村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政策,新村规划用地的调整、置换存在一定难度。

3、旧村改造实施困难。

目前从整体来看,农村普遍存在空心村问题。99年以前在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前,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很多人家有老房又有新房,这些老屋大多是土木结构的,由于年久失修及灾害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已成为破房、危房,无人居住,形成了名符其实的“空心村”。为合理、节约、珍惜及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空心村的整治,即旧村改造已迫在眉睫。按新的村庄建设规划,新村的建设布局整齐有序,势必打乱农户原有宅基划分方式,但由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及经济条件差距等原因,土地调整实施困难,旧村改造实施难度大。

二、建房审批手续繁琐,时效较长,审批收费偏高。

目前农民建房的正常审批程序,一般是农民先打建房申请报告给村里,由村里统一送到镇(乡)、街道,再向国土资源部门领取农户建房审批表,而后又要先经过规划部门逐级审批,再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从建房用地申请到审批,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的时间,再加入有些村里、乡政府及审批部门对建房审批主观随意性大,宽严无度,想批就批,不批就压,造成多数村民对建房审批产生不满。由于条件严,程序繁,时间长,审批难,“托关系,走后门”现象屡见不鲜,违章建房也时有发生。

尽管目前国【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土管理部门对农户建房已采取了零收费的政策,但农户建房仍需支付规划部门的建筑结构设计图纸费、白蚁防治费等相关费用,约合700元/户,部分农民对此产生不满,认为建房审批收费偏高。

三、违法建房现象多。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违章建房现象,尤其在城郊村、城中村,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建房的随意性以及建房审批过程中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民违章建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批先建,又分为不批就建和边批边建两种情况;二是少批多占;三是一户多宅;四是擅自加层。

农民建房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农保率高。

兰溪地区总农保率为85.5,在金华地区是较高的,如此高的农保率,意味着建设用地指标少,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面积大,以官塘乡为例,官塘乡总农保率为89.27,其中上李村的农保率高达99.71,即除原有村庄为建设用地外,旁边四周的田、山均为农田保护区,而按《土地管理法》规定,基本农田里是不允许建房的。

二、用地指标紧张。

农村人口在不断增加,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人多地少的矛盾原本就很突出,省、市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原本有限,再加之,建设用地指标的划拨倾向工业园区,下拨到农民建房的指标就更少了,可谓是僧多粥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三、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与新村建设规划启动的实施产生矛盾。

现阶段农村实行的是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政策,即农户对自己的承包田享有30年不变的投入、管理、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村民们大多对世代耕种的承包田地有着深厚的情感,还有的人已把耕种作为其赖以生存的重要谋生手段。把承包田地统筹安排用于新村建设,有的村民不愿意要调整、置换,还有的村民则漫

天要价,新村建设规划的启动实施困难。

四、农村经济收入较低且不均衡。

目前兰溪市农民人均收入普遍较低,上年为2752元,低于金华市农村人均4506元的水平,且收入很不均衡,贫富差距较大。新村建设规划的编制需较高设计费用;在实施中过程中,土地的调整、置换需要支付数额较大的土地补偿费用,旧村改造也需大额的拆建费用。不同层次的建房需求及新村规划实施庞大的经济开支与农民现有的经济能力产生差距,致使新村建设规划难实施。

五、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待违法用地建房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处理农村村民违法占地建房的过程中,建设规划部门因为体制方面的原因(如为解决单位财政来源问题)大多会给予罚款处理,但用地问题他们又无法给予解决,或者准予办理临时用地许可证,又不符合农民建房实际,而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房是要予以拆除的,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农村村民违法占地建房的处理矛盾导致了一些农村尤其是城郊村、城中村建房秩序的混乱,不利于违章建房的彻底解决和预防。

六、农民自身原因。

(一)、法制观念淡薄,集体土地所有制和依法用地的观念淡薄。

不少农民存在着“谁耕种、谁所有”的观念,土地集体所有制观念单薄,认为在自己的承包地、自留地上建房是自己的权利,还有的人私下将自己的承包田、自留地有偿转让给他人建房。许多村民认为,见建房用地审批太难,费用太高,非法占地建房很多是以罚款,补办手续了事,因此大量的非法占用土地和非法买卖土地现象就随之发生。

(二)迷信思想作崇。

许多村民认为祖遗房屋是风水之源。建新房拆旧房会破坏自家风水。影响“福、禄、寿”和“财、丁、贵”,由此,农村大量存在“空心村”,还有的村民认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第五篇_2016农村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6农村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做好“6.20”以来暴洪灾害农村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两年时间,从2016年8月到2016年8月全面完成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使受灾群众住上符合规划标准、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美观漂亮的永久性住房。

二、工作原则

㈠坚持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原则;㈡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新还旧、群众自建、政府补助、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㈢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体现特色、保护环境的原则;㈣坚持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

三、资金筹集和补助标准及办法

(一)、重建维修资金来源: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补助资金;重建维修的主体是受灾农村居民。应鼓励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同时,通过政府补助、邻里互助、帮工帮料、社会捐助等形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受灾群众重建维修住房。重建维修要结合农村民居防洪、防震安全工程、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民房搬迁、扶贫整村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和沼气建设等支农惠农项目的实施,统筹各类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二)重建补助标准原则上每户补助x万元,维修户每间补助xx元,每户最多补助维修x间即xx元,结合农户住房受损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并适当考虑家庭结构,通过村评议小组评议,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张榜公示;乡镇政府审核、抽查并张榜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并公示的程序实行分类补助,不得搞平均分配。

(三)重建维修补助资金按照,现金一户一折,分步支取使用”的原则,实行一次定标,分步给付的办法,由乡镇出具重建户花名册和身份证号码,并与信用社签订《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发放管理协议书》(一式三份),在信用社统一办理灾后重建补助资金专用存折。由户主或家庭成员领取,并签字盖章,他人不得代领。

1、重建标准及资金补助办法:建房户按照乡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按进度拆除危房与乡镇政府签订《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协议书》(一式三份)后预付补助资金的20%;整平地基,毛石基础,打地圈梁后,兑现补助资金的30%;完成主体工程经质量进度检查组验收合格后,兑现补助资金的30%;剩余20%补助资金待房屋建成验收合格,并健全档案、照片等资料后全部付清。

2、维修加固标准及资金补助办法:所有房屋维修工程必须按照乡、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高起点、高质量进行加固维修,本着安全、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与村容村貌亮化相结合。要求大门大窗,水泥地板,抹平墙面后室内外墙体粉白,打顶棚、吊檐板,室外墙裙并勾地角线,打水泥台阶,房顶要求用砖压脊,整理四带,在2016年底前完成,补助资金分两次发放,按照乡村统一规划设计和具体要求,在10月低前,完成外墙和屋顶处理的,经户主申请、村组验收、驻村干部核实后给付第一批补助资金1500元;11月底前全面完成维修加固工程,经本人申请,村组验收,驻村干部签字核实,上报乡(镇)验收合格,并健全档案手续后,兑现剩余补助资金。

四、重建规划选址与住房设计

农村住房重建应根据各村自然地理条件和村镇总体规划,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小城镇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农居防洪、防震安全工程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彻底改变高、大、空等不实用的住房环境,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科学规划,合理选址。

(一)因滑坡、泥石流等需异地整村(自然村)搬迁的,要因村施策,制定重建规划和方案,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

(二)农村零星住房重建

1、乡(镇)政府所在地重建的要结合小城镇建设要求,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经县建设部门审核后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

2、公路沿线重建要长远规划,充分考虑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原址重建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远离公路;选址新建的根据“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的要求,制定重建规划和方案,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经县公路、交通部门审核,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3、河道两侧重建要按照河道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规划和方案,经县水务部门审核,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4、旅游景区灾后重建要与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相衔接,制定重建规划和方案,报县旅游局审核,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5、其他零星重建户规划和方案,要遵循适度集中的原则,由乡镇按照村、社总体规划由驻村干部审核,乡镇审批后实施。

(三)重建选址

农村灾后重建要严格坚持以集中连片建房为主,分散建房为辅的原则,新建户均占地2-2.5分,就地原址重建的不能超过原址地基,异地新建的农户原宅基地必须退出,恢复耕地。原址整村重建和异地整村新建的农村住房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报告应有地震安全性评估结论。严禁在易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洪涝、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进行建设。分散零星重建的要综合考虑水、电、路、通讯等因素,尽量集中连片,康南、康中尽可能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集中修建,避免单庄独户建房。

(四)住房设计

整村重建、异地搬迁及公路沿线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零星重建的要统一设计,统一标准,设计低成本、易就地取材、既坚固实用、又美观大方的不同户型和多种样式的砖混结构住宅设计图供农户选择。不通公路村社零星重建户要根据当地住房整体水平、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充分尊重当地民俗,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也可设计砖木结构的多种户型,供农村居民选择。灾后重建工作要做到没有科学规划审批的不建,没有达到防地震、防地质灾害、抗8级烈度地震的不建,没有落实重建选址审批和土地的不建,不是砖混(木)结构的不建。决不允许以重建为名乱占耕地、乱砍滥伐、乱修乱建。

五、重建维修评估认定

1、评估的范围仅限于灾区农村居民的居住用房。对长期不居住人的房屋,因灾损坏的;有新住旧,旧房因灾损坏的;老人单独住房因灾损毁,但其子女的住房有共同居住条件的;因灾损坏的独立厨房、牲畜圈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不列入评估范围。

2、对于暴洪前老人和成年子女、成年兄弟共同居住的家庭,原则上以暴洪前户口登记为准,不得分家多算户数。

3、重建维修以村为单位,以重建维修评估小组评估和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村委会负责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重建或新建规划、选址及房屋户型的选择等事宜。村重建维修评估小组负责评定重建维修对象,提出补助标准,监督重建维修施工质量等工作。

4、重建维修评估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推荐产生,一般应由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本村技术工匠、县建设、国土、水务、地震部门技术人员和驻村干部组成,人数在11-15人之间为宜。评估小组成员民主推荐产生一至二名召集人。

六、重建维修评估的程序

1、受灾家庭申请;

2、村重建维修评估小组在入户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受灾群众住房损失程度和灾前家庭收入状况,对申报家庭逐个进行评议表决,经2/3成员同意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3、经村民代表会议与会人员2/3表决通过,张榜公示后,上报乡镇政府;

4、乡镇政府要对上报的重建维修户进行严格审查,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符合条件的张榜公示,并上报县民政局;

5、县民政局审批,并向社会公示。

七、补助资金的管理监督

农村住房重建维修补助资金统一纳入“重建维修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照《甘肃省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办法》,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真正把资金用到受灾群众住房重建、维修上。

1、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定期公开重建维修款物来源、数量、发放使用情况,公布补助人员名单、补助资金数额(含社会捐赠款)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及时、公开、公平、公正。

2、加强重建维修补助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重建维修补助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要及时向审计、监察部门报告,主动接受审计监督检查,定期公布重建维修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对违反救灾物资使用有关规定的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八、重建维修的管理和验收

1、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重建维修工作的质量、进度和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村重建维修评估小组代表村民对统一重建维修的工程质量、用材质地标准和建设进度,进行民主监督。

3、重建维修工作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建维修过程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质量安全隐患问题的参建各方,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定严肃查处。

4、全县的农村居民重建工作在两年内完成。维修加固工作必须在2016年底前完成。

5、重建维修完成后,由乡镇政府组成工作组进行初验,并及时向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县上由政府领导牵头,发改委、民政、财政、国土、建设、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进行竣工验收。检查验收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村重建维修评估小组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凡群众意见大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准交付使用,并责令限期整改。

6、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对重建维修后的住房进行拍照,连同重建维修前的原住房照片以及农户的基本情况、补助标准等相关资料,按照“5.12”重建档案标准(一式三份)建档,统一保管。

九、加强组织领导

1、县上成立2016年暴洪灾害重建维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负责组织实施全县重建维修工作,协调解决重建维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村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重建维修工作的组织协调,随时处理重建维修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2、要层层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责任制。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对本乡镇重建维修工作负总责,乡镇主要领导和联村单位一把手为重建维修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年终考核时要将重建维修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和帮扶工作队员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确保重建维修进度和工程质量。

3、政府有关部门应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全力支持和配合重建维修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采取最优惠的服务措施,支持灾民搞好重建维修工作。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落实政府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民政部门负责重建维修资金争取、政策指导、工作协调,指导乡镇规范建立重建工作档案。发改委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重点村的有关公用基础设施和移民搬迁项目的报批工作。建设部门负责重建房屋的规划设计、质量监督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及乡镇政府所在地重建规划审批工作;水务、水保部门负责规划过程中的防洪河堤、护坡处理和农村人饮工程;环保部门负责环境评估;国土部门负责建房用地的调整审批和规划选址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作;监察、审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资金监督,搞好跟踪检查。物价、工商、质监部门负责建材市场价格和质量的监管;林业部门要解决好重建林木使用计划审批;劳动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监管;公路、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运输价格的监管和整村重建、异地搬迁村内道路的规划设计及公路沿线群众重建规划审批工作。凡属异地重建的村要求扶贫、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农牧、科技、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确保重点村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一次安排到位。金融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对重建困难户简化手续落实3年1—3万元贷款。

4、各有关职能部门对重建中涉及的服务性收费一律免收,属于向上交纳的收费项目,及早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减免,涉及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涉及的各项审批,可边开工,边完善手续,以确保重建维修工作如期完成。6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第六篇_2016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总缆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为了解我县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征和举措,××组织××于××年4月17日至26日深入到全县××个乡镇对近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县辖××镇××乡,××个村委会,1300多个自然村,农业人口9.87万户37.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1%,有耕地面积28.1万亩,人均0.75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特色,主攻优势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培育壮大优质粮食、优质果菜、优质畜禽、水产品等支柱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16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量17.32万吨;经济作物种值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水果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38.5万吨;出栏生猪40.44万头、牛1.39万头、羊1.84万只、家禽391.68万羽,实现养殖业产值亿元,水产品产量9618吨,产值亿元。全县农业总产值21.19亿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3325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在中央和区、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农电网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其中高速路公里,二级路公里,三级路公里,四级路公里,全县134个行政村,有122个行政村通四级路,通车率%。二是农电网改造取得明显进步,全县134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并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小水电开发蓬勃发展,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有水电座,装机台,总容量达到万千瓦,年发电量万千瓦时。三是"十五"期间,共兴建人畜饮水工程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四是通移动电话行政村132个,通村率98.5%;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拓展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广播覆盖率达92%;电视覆盖率95%;六是建沼气池4.23万座,入户率43.77%;农村卫生厕所改造4.93万户,普及率49.95%;七是大力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从年开始,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年来共投资万元,完成改造万亩,全面配套沟、渠、路、桥、涵、闸等,提高农田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促进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万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确保农田旱涝保收。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万元完成了万亩农田和座水库的标准化改造任务。标准化整治后的耕地利用率普遍提高,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三)加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乡镇建立了农村科普学校,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科学技术培训,使每个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一技两项种养技术;县成立了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对就业人员进行岗位前培训,提高了就业人员技能。2016年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为农民增收亿。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展到广大农村,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村民都纳入救济范围。2016年,对全县所有孤儿、五保户、特困户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保障人数达人,全年发放保障金余万元。高度重视基层保障网络建设,在完善县社会福利中心的基础上,改扩建了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人,占总数%。切实解决农村孤儿和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困难,对全县孤儿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切实解决他们就学和生活难题。三是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乡镇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年全县共投入??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改造、村卫生室建设以及购置医疗设备。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动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报名参加学历教育。目前,全县拥有所乡镇卫生院(所),个村卫生室,共拥有农村医务人员余名,基本能满足农村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将生源少、条件差的中小学进行撤并,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从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万元用于危房改造,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危房已基本消除。大力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心镇学校100%开设信息课,全部高中建有校园网,所有中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80%小学实现"校校通"。

(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乡风日益文明。以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为龙头,全面实施清洁工程,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成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机构,各村委会普遍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等。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监督制度,以财务公开作为重点,逐步规范集体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将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对乡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全县××个行政村都能按有关规定全面公开村务内容,村务公开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县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和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履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较弱,组织规模小,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二)农村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剧减,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只能勉强维持乡、村组织机构基本运转所需,加上各乡镇、村都负有一定数额的历史债务,拿不出更多的财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目前有30余座水库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抗涝旱能力薄弱,各类水利灌区灌渠不齐全,标准不高,水毁、老化失修严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统计,截止到××年,农村劳动力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总体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村级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发展。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部分村民有不同意见。

三、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力打造优势农业、市场农业、生态农业和项目农业,以此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一要培植壮大现代农业。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立足本县特色,依托科技进步,主攻传统优势产业。围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水果、绿色食品稻米三个国家级绿色品牌和草食动物、家离、水产品、种桑养蚕等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建设好蔬菜种植基地、水果生产基地、稻米生产基地、草食动物养植基地、家禽养植基地、水产品养植基地、种桑养蚕基地等七大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基地,在全县形成特色养殖、优质水果、粮食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四大优势农产品种养区域,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突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巩固壮大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安冷库等龙头企业,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型月柿、柑橙、板栗等农副产品新加工龙头企业和尽快启动二塘农副产品交易农贸市场等项目,力争形成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鼓励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各项政策,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全方位提升×养殖协会、农副产品种植营销协会等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增收。四要切实优化农业综合服务。积极组织技术服务队,下乡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指导,为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开展为农民"引项目、跑资金、送物资"活动,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着力搭建信息平台,完善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发布体系,及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政策、市场、技术、营销服务。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要成为"民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着重要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办好办实,当务之急,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解困和防洪工程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加快武水河、甘溪河、腊水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力争用3-5年时间,解决6.3万人和5.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全县中小型水库全部达到防洪标准。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力争5年内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70%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年要开工建设**一级公路,认真做好临连公路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完成通乡公路建设29.2公里,通村公路建设53.9公里,开工建设镇南、金江、汾

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http://m.gbppp.com/sh/378950/

推荐访问:城镇居民农村建房 农村居民建房审批表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