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宗教

时间:2018-01-21    来源:活动资讯    点击:

三大宗教 第一篇_三大宗教的比较

世界三大宗教的对比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世界各地先后出现和涌现出了许多宗教文明,然而经历了2000多年的社会变迁,很多都变成的过云烟雨,不过在当今世界上依然存在着三大宗教,他们经历风雨,源远流长,以自己独特的形式融入社会、改变人民。它们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三大宗教作为传统宗教一直流传至今,有相似之处,但他们更有着各自的特点,由于它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和地域,受不同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他们更加表现出很大区别,为和更好的了解和对比三大宗教,我们选择从创始人、基本信仰、关于上帝与人生观的看法,这4个角度做比较。

世界三大宗教创始人的一生:

当今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产生于约2500年前)、基督教(产生于约2000年前)、伊斯兰教(产生于约1400年前),其创始人分别是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他们三人的一生,大致如下:

1,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属于释迦族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之意),出生于皇族,是一个太子,结婚生子后,厌倦了宫廷生活,深感人世的无常苦恼,于是抛弃富贵的生活,出家寻求解脱之道。经过六年的修行,悟道成佛,并于不久后开始传播其教义。此后,一辈子居无定所、托钵乞食为生,到处奔走教化群众,(也有一些固定的场所和供养,不过每年还是以到处游行四方教化为主),并取得当时的平民、贵族、国王各阶层比较一致的认同,建立了人数众多的教团,他的众多亲属包括他的妻儿也成为信徒。最后,于80高龄时,释迦牟尼在外出教化的奔波途中去世。其教义某种程度上反对当时婆罗门教的等级制度,以宣传无我无常、善恶因果、涅盘寂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为主。佛教的传播主要是靠群众和知识阶层学术力量为主,也受到上层的一些支持,但是,以出世为宗旨的佛教,相对其他宗教而言,与国家政权总保持一些距离,大体上,既无严重的对抗,也无过于密切的纠缠。

2,耶稣出生于平民之家,据说是一位木匠的儿子。他早年的生活记载不详。后来,他带领少数信徒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带传教,并抨击当时的统治者和犹太教的某些戒规,得到了一部分群众的信任,也遭到当权者的一些忌恨,后来被当时的统治者残酷处死,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只活了三十三岁,终身未婚。其基本教义,是提倡信仰上帝,人人平等、博爱忍辱等。耶稣创立的基督教在相当长的时期为当时统治者所镇压、迫害、排斥,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肯定,影响越来越大,并借助于欧美基督教国家在世界的扩张,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

3,穆罕默德可以说出生于麦加一个中层家庭,原先较富裕,到他出生时已经破败,他出生不久就成了孤儿,是亲戚带大的。25岁认识了40岁富裕的寡妇赫蒂彻并娶她为妻,这个婚姻是穆罕默德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后来,穆罕默德独自在一个山洞冥想,据说天使下来给他启示,于是他开始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当然,他的传教与当时正统的宗教和统治者也发生了矛盾,受到一些迫害,因此他和他的追随者逃离麦加前往麦地那,在那里他获得了更多的支持者。穆罕默德带领他的支持者袭击麦加的商队并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后来通过军事手段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胜利,穆罕默德亲自参加战斗,挥刀杀敌。并一手持剑,一手持经,

以军事和宗教相辅相成,基本统一了阿拉伯。成功后的穆罕默德后来还娶了十几个妻子,除阿伊莎外都是寡妇,有些是被他杀死的敌人的寡妇。他的妻子中最著名的是阿伊莎,穆罕默德五十二岁时与她结婚,当时她才九岁。穆罕默德六十二岁时因病去世。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是要相信除真主安拉之外别无神灵,伊斯兰教还信仰“前定”,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另外,伊斯兰教提倡教徒要行善止恶、施舍济贫等。伊斯兰教的传播基本上与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军事扩张紧密相连。

基本信仰的比较

最基本的个人认为是在生命终结后的分歧——佛教:有六道轮回之说(有下辈子),根据今生的善行恶因决定来世的投胎;佛教是人的宗教,以人为主,否认神的存在。不承认世界上有超越人类的神存在,不承认宇宙万物是神所创造的。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因缘而生,世界上没有自然存在的东西。

基督教信上帝的(包扩天主、基督、新教、东正教等):没有来世,直接进入世界末日进行宣判,或进天堂或入地狱,没下辈子;教主自称是神的代表,神的宗教承认有一个创造宇宙万物的神存在(即:“耶稣”)认可“三位一体说”(即圣父圣子圣灵一体)

伊斯兰教:不存在今生来世之说,认为真主直接降临。教主自称是神的代表,神的宗教承认有一个创造宇宙万物的神存在(即:“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唯一使者。

另外,佛教中佛祖存在“圆寂”,有继承人(过去、现在、未来三大教主),而另两个不存在继承人的问题(但在人间存在代理人~~),是永生的。伊斯兰教有忌口,中国佛教也有五荤三戒之说,而基督教并无忌口。

关于上帝的比较

各种宗教的共同本质特征是信仰上帝,信仰超自然的存在物。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者。但各种宗教的上帝观也稍有不同。

宗教哲学上关于神的区别主要有两种:一神论和多神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基础都是一神论,主张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唯一的神,这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和伊斯兰教的安拉(真主)。尽管后来的基督教会和伊斯兰教派对神的观念作过许多阐述,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没有改变一神论的上帝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一神论也略有区别,比较而言,伊斯兰教是更彻底、更典型的一神论。基督教的一神是上帝(圣父耶和华)、耶稣(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圣父是“天地的全能的创造者”;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也是上帝的“道”和化身;“道”通过童贞女玛利亚(圣母)感受圣灵而受胎成肉身,神采取人的形象,在人间传播福音,并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赎了人类的罪,拯救世人。所以圣父、圣子、圣灵位虽有三,而体则同一。上帝既然生出了另一个上帝(独生子基督),这便不是一神而是多神了,这是基督教教义的自我矛盾。伊斯兰教反对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说。《古兰经》说,“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古兰经》还多次谈到安拉“没有辅佐者”,任何一个认为他有辅佐者,甚至认为辅佐者是他生育的人都是多神教徒。显然,这是对基督教三位一体说的批评。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宇宙间无与论比的、独一无二的神,它既不是三位中的一位,也不是善恶二神中的一个。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唯一的神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创造者、主宰者、养育者,是唯一救助人类摆脱沉重苦难的救世主。但神与人之间是不能直接交通的,彼岸的神和此岸的人必须通过特殊的中介来沟通。基督教认为耶稣就是神——人的特殊中介,他是上帝的“道”化

成的肉身。他死后又复活,升天居于神之右侧,不久将重降人间,建立千年王国。因此信上帝,必须信三位一体。伊斯兰教宣扬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是沟通神——人的中介,信安拉和信使者是同一信仰的两个方面,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信仰安拉,是为了信仰使者;服从天上的主宰是为了服从安拉在人间的代表。

佛教不是一神论宗教,而是以佛陀为主神的多神宗教。有人认为佛教是无神论宗教,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任何宗教都以信仰超自然的实体——神为本质特征。事实上,佛教承认无数神和精灵的存在。所以他指出:“没有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宗教,是从来没有的,而且„„是不可能有的。”佛教认为佛陀是最高神,佛陀自我介绍说:“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知、善逝、世问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来”有同基督教中的“弥赛亚”和“逻各斯”两词类似的含义,是最高神、救世主。佛教宣称,随着佛陀的降生,其余神便退居幽处,但佛教并不否认其他神的存在,在佛教的万神殿中有从呔陀教和婆罗门教承袭来的以及佛教新杜撰出来的众多的神。所以确切地说,佛教是以最高神佛陀为主的主神教。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同,佛教并不认为佛陀是世界的创造者,世界不是佛陀创造的,它与佛陀同在,象佛陀一样永存。

三大宗教人生观之比较

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因此人生观在宗教教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因此宗教人生观的共同特征是通过对上帝的肯定,来否定人本身。马克思指出:“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宗教以实现幻想的幸福为目的,因而就忽视了人类现实的幸福;宗教给人以永恒的生命,以此断送了人的受时间限制的有限生命;宗教要人信仰来世天堂的美好生活,以此泯灭了人对地球上能建立更好生活的信仰,断送了人们为实现这种生活的努力;宗教要绝对信任上帝的帮助,以此磨灭了了人对自己力量的信任。在宗教史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普通教徒笃信宗教的说教,认为默默忍受现实的苦难可以减免宗教的苦难,并得到进入天国的幸福。在这种思想麻醉下,他们甘心受苦,啖苦如饴,精神麻木,如醉如痴,甚至进入骇人听闻的自我摧残,自的 害,以表示对神的虔诚。这种情形在一切宗教中都存在着。

宗教人生观除上述共同特征外,各教的人生观还有其特殊性。

佛教人生观主要体现在其“四谛”(即苦谛、集谛、天谛、道谛)的教义中,这是佛教对人生的最基本的看法。苦谛是对付世所付的价值判断,指出人生的本质就是“苦”。苦渗入并主宰人生,人的一生都沉溺于苦海之中,有生、老、病、死、爱别离(和可爱的东西离别)、怨憎会(和不可爱的、厌恶的东西相会)、求不得(求不到所欲望的东西)、失荣乐(失去荣华享乐)等八苦,毫无乐处,即使有乐处,也是极短暂的。所以人间世界就是苦海,就是火宅,就是秽土,丝毫不值得留恋,应当厌弃人世。“集谛”推究致苦的原因,认为产生苦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不发展,不是阶级剥削和压迫,而是人的各种欲望。欲望是烦恼之根源,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于人们的欲望产生的贪、嗔、痴、颖等自我意识和个体的道德认识造成的,由此才产生无数因果。“灭谛”的所谓灭,意为终止受苦,到达涅 ,这是人生的归宿,是解脱了六道轮回之苦而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其实就是基督教的“天国”和伊斯兰教所说的“天园”。“道谛”指出了达到涅 的道路,这就是看破红尘,与世无争,扑灭人生的一切欲望和需求,安于现状,忍耐和服从,进行精神上的自我净化和自我修行。佛教认为“诸法正常”、“诸法无我”,世界变化无常,人生变化无常,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空的、并非真实的存在。人只是“五蕴”(人的心理因素和物质因素)的暂时和合,只有假名而无实体,人生是痛苦的,应当厌弃的,只是信仰佛教到达彼岸世界,才是归

宿。所以,佛教人生观是一种出世的人生观,它教人厌恶人生,逃避现实,泯灭任何欲望和追求。

基督教人生观的出发点是“原罪说”,基督教宣称由于人类的始祖违背上帝的旨意,在伊甸园由于蛇的唆使偷吃了智慧果,犯下了“原罪”。这种罪传给了后代,连绵不断,至使罪性成为人的本性,人一出生就是罪人,人类世代难逃罪恶之网。所以现实世界是罪恶的深渊、苦难的海洋,无法摆脱。只前相信神和神派来的救世主耶稣,忍耐和顺从,才能得救。信仰耶稣就要忍耐现世的一切苦难。这些苦难,是上帝对每个人的“试探”、“试炼”,是大喜事。“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基督教认为人生只是未来永生的准备,是短暂的过渡,唯有未来永恒的天国才是现实生活理想归宿。基督教和佛教在认定人间世界是苦难,轻视今世生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对苦难根源的解释和对苦的态度是不同的。佛教把苦的根源归之于人的自然意识,鼓吹逃避现实,达到精神上的自我解脱,这是一种向内的文化。基督教把苦的根源归于“原罪”,它不主张逃避现实,而主张面对现实,视苦难为“大喜乐”,采取积极接收苦难的试炼的人生态度,以实现来世进入美好的天国的愿望。

伊斯兰教的人生观修正了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本来是不清白的、罪恶的,但由于真主的宽恕,人在今世已不再带有原罪。人的本性是由真主创造的、决定的,并且“是不容改变的。”人的本性是有差别的,这是真主预先安排好的,人的宝贵贫贱,生死祸福都是真主意志的表现,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信仰伊斯兰教就是谨守“真主所赋予人的本性”。“各人只依自己的行为而受报酬”。同基督教人生观一样,伊斯兰教人生观认为今世是短暂的、虚幻的、是来世生活的准备;后世是永久的、真实的、美满的。人们应当忍受现实的一切苦难,安于现状,以期在“末日审判”时被判入天堂。同基督教、佛教人生观不同的是,伊斯兰教并不完全否定现世的幸福,而是在偏重来世幸福的前提下,不放弃对现世的追求,认为人们只是既信道且行善,那么“在今世,他们不受亏待,”可以“享受自己行为的完全的报酬”,而且在后世也可以进入天堂。伊斯兰教的末日论与基督教不同,它不宣布末日审判的时间,而只宣称末日的来临是不可避免的,这给虔诚的教徒在尘世的积极生活留下了广阔的天地。并以末日审判之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教义来鼓励教徒的这种积极性。这种人生观同伊斯半教产生地商业社会,并且是统治阶级为明确的政治目的而适应时势编造出来的有关。

200920420049

黄熙捷 09 情报学2区

三大宗教 第二篇_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一览表

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一览表

三大宗教 第三篇_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黄鹏

【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进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全球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

1 基督教

1.1 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在这一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因此,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 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一天

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四处奔波,传经布道,他宣扬“天国”的美好,抨击富人的贪婪和罗马统治者的残暴,说他们要进入天国“比骆驼想要穿过针孔还难”。耶稣的这些言行触怒了富人和统治者,最后犹太贵族勾结罗马总督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虽然这些只是传说, 但这毕竟是对处于绝望中的人们一种巨大的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早期的基督教还主张“反对富人,仇恨罗马”, 因而基督徒往往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迫害。后来因富人逐步控制了教会,原来教义中等待来世降临的思想逐渐被忍受苦难、服从现实的思想所代替,从而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从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基督教由迫害转为利用, 以后,又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所统治的广泛区域内传播开来。在资本主义时代,基督教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传播到非洲、美洲和亚洲以至全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教派,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但由于它们主要经典《圣经》的相同和基本教义的一致,所以在习惯上都可以称它们为基督教。[3]

1.2 基督教各教派的形成

基督教主要可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公元1054年,基督教逐渐分裂,西部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称罗马公教会(我国称它为天主教会)。东部以东罗马首都君土坦丁堡为中心的称正教会(即东正教)18世纪,西部教会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些新宗教,总称新教(我国称之为耶稣教或叫基督教)。[4]基督教产生的初期是一种下层人民的宗教,参加者多为贫民、手工业者、奴隶或半自由人,组成一些秘密的小型团体,进行传教。后来,逐渐联合起来,统一教规,设立牧师、主教等,形成了基督教会。至公元3 世纪,一些工商主、官员、知识人士也加入教会,有些还担任了主教、牧师等神职,基督教也就逐渐演变,由下层人民的宗教变成可为统治集团利用的宗教。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以后基督教文化替代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成为欧洲文化的主流,即由神本主义的文化思想替代了人本主义的文化思想。基督教创建以后, 历经演变, 1054 年时罗马教皇利奥九世与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色路拉里乌互相开除对方教籍, 形成基督教会正式分裂, 西部教会称自己为“公教”( 加特力教,中文译成天主教),东部教会称“正

教”( 中文译为东正教)。十六世纪时,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又从罗马公教( 天主教) 中分裂出去成立新的宗派:“抗议宗”基督教,或称为基督教新教。此后欧洲许多国家也都发生宗教改革运动,成立了许多基督教新教宗派。由此,形成目前这种格局的基督教的三大系统。[5]

1.3 基督教的发展

据《国际宗教研究学报》发表的《2001年度世界宗教工作统计表》所言: 世界总人口在1900年是16亿,1970年是37亿,2000 年是60亿,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78亿;全球基督教信徒人数在1900年是5亿6千万,1970年是12亿3千万,2000年是20亿,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26亿。[6]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平成为现代的主要话语。在如此背景之下,宗教之间也开始积极进行对话、合作,以求共同发展。 向来以自由化著称的基督教首先行动起来,在上个世纪20年代基督教的新教开展了普世救会运动,倡导各派消除隔阂,平等地在基督教内组成一体。1948年,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成立,标志着普世救会运动进入新阶段。为进一步适应世界潮流,该会把促进人类平等、正义和平,开展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作为重点,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过去相互对立,甚至相互仇视的一些教派在逐步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合作。罗马天主教会1962年到1965年召开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更是积极推动对话与合一的运动,热情支持与东正教、新教的合一,表示尊重其他宗教,要与全人类对话,与无神论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话,这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7]对于基督教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1955年中国基督教界爱国人士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建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办的办教原则,在政治上跟上了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相适应的步伐。“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人们如饥似渴地徜徉在思想的各个领域,探寻那些曾经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区,了解和思索先前曾被自己唾弃和否定过的东西。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基督教活动也逐步得到恢复,信徒数量开始大幅增长。中国2010年《宗教蓝皮书》公布了我国基督教信徒人数的最新数据: 目前我国基督教信徒总数为230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基督教徒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调查亦显示基督教徒信教的主要原因中,受家庭传统影响而信教的占15%,归因自己或家人

生病的信徒占到了68.8%。[8]

2 伊斯兰教

2.1 伊斯兰教的起源

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当时,阿拉伯半岛正处于社会历史的大转折时期,社会动荡,内部民族部落体制正处于解体过程之中,贵族与平民矛盾加剧。外部受到强邻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对北部地区的威胁,南面遭受埃塞俄比亚人的侵扰。这些国家都想控制阿拉伯半岛上的商道,因为半岛正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这时候,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阶层人士普遍要求实现政权统一,政局稳定,希望社会通过改革求得进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是“服从”的意思,穆斯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穆罕默德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重要城市麦加开始传教,他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是信徒的先知;他号召人们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真主安拉;他宣传穆斯林都是兄弟,反对欺诈、掠夺等不良行为;他还规定穆斯林的朝拜仪式和应尽的义务等等。穆罕默德的这些言行, 后来被集录在一起, 就形成了伊斯兰教的惟一经典——《古兰经》。公元622年,为躲避麦加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到了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组建了军队。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迫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宗教和世俗领袖。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城,成为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在穆罕默德逝世前不久,阿拉伯半岛已经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基本统一起来。随后,穆罕默德的继承者(阿拉伯语为“哈里发”)便以“圣战”的名义向外进行领土扩张,伊斯兰教也随之向外传播而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在中世纪由近东传入中亚地区、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到今天全世界约有八九亿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中东以及以后逐渐传入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伊斯兰教各教派的形成

【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的信仰人群主要是在阿拉伯半岛、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等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也有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他们被统一称为穆斯林。就世界范围而言,伊斯兰教的分布面积最为广阔。“伊斯兰”指的是“归顺”、“顺安”,【三大宗教】

意译为“清真”或“真教”。由于中国回族信伊斯兰教的人甚多,中国人一般称之为“回教”,或是“清真教”、“天方教”。在各种宗教中伊斯兰教的形成相对较晚,它是在吸收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基础上,同时结合阿拉伯自己原始的宗教创造出来的。

伊斯兰教有许多不同的教派,其中两个最大的教派,就是逊尼派和什叶派。七世纪中叶以后,随着阿拉伯统治者的分化。伊斯兰教出现不同教派,正统派拥护哈里发统治,信奉追记穆罕默德生前言行的《圣训》,认为《圣训》应同《古兰经》同样受到尊重,被称为“逊尼派”:反对派被称为“什叶派”(什叶是阿拉伯“小集团”、“改宗者”之意)。“什叶派”认为哈里发一职应由穆罕歌德的后裔承袭,否认俊马哈里发的合法伊朗霍梅尼即为什叶派领袖,在伊斯兰教中属少数派。什叶派其后又分裂,分出了一种军亭民主派,称为”哈瓦里杰派”(意为“退出者”)。这一派主张恢复原始的平等与民主,土地归穆斯林公有,战利品应由一般战士平均分配,哈里发应由教徒选举产生。霍梅尼认为应按照《古兰经》的教谕,以伊斯兰教指导每个人的精神生活,还要统治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比较独裁,属“激进派”。已故埃及总统萨达特则属温和派他主张把世间事务与精神事务截然分开, 认为宗教不应涉及政治。[9]

2.3 伊斯兰教的发展

宗教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宗教作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宗教观念、宗教感情、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宗教器物等组成的复杂系统,20 世纪末以来的最深刻变化,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整个世界的发展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化浪潮也改变了宗教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宗教发展出现了复杂的局面。[10]原教旨主义最初是一种保守的基督教思想,之后原教旨主义在世界各个主要宗教中都有了市场,其中又以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对当今国际政治影响最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斯兰世界特别是中东国家的政教关系发生急剧变化,60一70年代形成的宗教服从于政治、服从于国家的态势发生逆转。以伊朗霍梅尼执政为契机,许多伊斯兰国家的宗教界强烈要求提高伊斯兰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提出了伊斯兰教治国的主张。与之相适应,一些国家的宗教政治反对派兴起并掌握了政权,如苏丹和阿富汗等国就是这样。近年来,中东地区所有穆斯林聚居区都程

三大宗教 第四篇_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异同点

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异同点

(一)佛教

1、背景:古代印度社会中等级森严,形成了种姓制度,但随着社会

【三大宗教】

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佛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

【三大宗教】

生的。

2、产生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点是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经典:“佛经”

3、教义:(1)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产生于人的欲

4、佛教的传播:①原因:佛教教义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②其忍耐服从的说教,适应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被统治者大力扶植。

5、向外传播: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时向印度以外传播。(佛教在西汉

末年即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二).基督教

1、产生原因:中东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罗马统治下灾难深重,多次反抗失败。

2、产生时间是1世纪一带。

3、教义:他们宣扬说耶稣就是“救世主” 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

堂”;核心是对人类的博爱。经典是《圣经》;

4、基督教的演变:早期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是穷人;4世纪时,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5、势力膨胀:中世纪教会成为欧洲

6、分裂:①11正教。 ②16世纪从德意志开始,西欧出现反对罗马教皇统治的新教,这样基督教就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教派。

(三)、伊斯兰教

1、原因:6、7世纪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尖锐,贵族和人民渴望统一。

2、 产生:时间是,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他宣传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它的经典是《古兰经》。

3、622年 穆罕默德在

4、作用:对阿拉伯半岛的起了促进作用。

三大宗教诞生的先后顺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宗教的共同点:宣扬平等,劝人向善、忍耐顺从

三大宗教 第五篇_世界三大宗教(表格 板书)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大宗教 第六篇_西方三大宗教

西方三大宗教,按照出现前后,分别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大宗教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血冲突,往往给人造成错觉,那就是他们的信仰互相之间不共戴天。实际情况是,三大宗教的本质信仰是一致的。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起源于古老的犹太教。是犹太教,最先发展了宇宙中间独一真神的信仰,记载于圣经的旧约。在其信仰中,人类犯了悖逆上帝的原罪,上帝最后会派来救世主“以赛亚”拯救人类。几千年来,犹太人在等待这位救世主,至今还没有来临。旧约的意思,是指上帝与人之间的,以摩西戒律为主体的约定。

两千年前,犹太教出现了一个重要分支,其教主是耶稣,30岁开始传教,自称是上帝之子,是预言中的那位救世主。耶稣在旧约的基础上,代表上帝与人们立新约,于是圣经有了后半部分的新约,基督教从而诞生。犹太教其他分支不承认耶稣救世主的身分,他们要继续等待真正的救世主,而对基督徒来说,那是极大的亵渎。但分歧归分歧,犹太教基督教双方都还是以旧约为基础,自然,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诞生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他起初是一个商人,但被上帝遴选为最新的信使,根据上帝的启示,录下了古兰经,创立了新的伊斯兰教。古兰经传递了上帝最新的意旨,但它的基本源泉,仍然离不开犹太教的旧约。

于是有了下面的概括:犹太教:继续等待救世主,信奉旧约。基督教:耶稣是那位救世主,因此耶稣是神,信奉旧约与新约,以实践新约为主。伊斯兰教:继续等待救世主,穆罕默德是上帝最后的信使,传递了记载于古兰经中的上帝最后的信息。穆罕默德是先知,但他不是救世主,他是人,不是神。对待基督教,伊斯兰信徒尊重耶稣,但他们同样认为耶稣是人,不是神。古兰经认为耶稣是较早的一位先知,与穆罕默德的地位相同。

耶和华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对上帝的称呼,安拉则是阿拉伯语对上帝的称呼,但称呼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归根到底,三大宗教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他们之间的分歧,只是对上帝后来的安排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因此,看似不共戴天的犹太人阿拉伯人,信仰差异所造成的敌对意识,其实也并不突出。相对来说,反而是基督教的难调和性比较大,因为基督教相信耶稣是那位救世主,是真神,但其他两家不承认。

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宿怨,部分来自于基督徒指责犹太人杀害了耶稣。这里又出现了我早先举例过的,上帝造了不完美的人之后又惩罚其不完美,同样性质的不近情理。如果耶稣之生之死都是上帝的计划,那么耶稣一开始就注定要被害死,犹太人岂不是成了替罪羊,或者说,又中了上帝的圈套?时代毕竟是在进步,2000年,教皇保罗六世公开为天主教在历史上对犹太人的迫害向犹太人道歉,“基督徒对上帝的另一部分儿女的令人遗憾的行为。”

公元一世纪前期,基督教起源于地中海东部地区。早期的基督徒是清一色犹太人,其信仰基础是古老的犹太教,因此,基督教实际上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从创立初期开始,基督教就被看作是异端邪说,受到了多方面的迫害。执行迫害最甚者,是当时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罗马帝国政府,广泛并且残酷。处死耶稣,罗马政府虽不是始作俑者,但他们还是批准了死刑的执行。耶稣死后,十二门徒中的雅各、彼得,以及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领袖保罗等人,也都是在随后的传教活动中被罗马帝国处死。然而,迫害并没有能阻止基督教的发展。到公元四世纪

时,基督教已经发展为罗马帝国区域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宗教,尽管直到此时,基督教仍然属于非法并继续遭受迫害。

公元313年,人类文明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发生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政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并采取具体措施,对基督教在帝国范围内的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后,君士坦丁自己也正式宣布成为基督教徒。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去世,公元380年,狄奥多西皇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由于罗马帝国的强势影响,从此基督教在塑造欧洲文明的过程中,开始起决定性作用。而后的年代直至今天,由于欧美国家的强势文化,基督教传遍了世界。可以相当肯定地说,如果不是君士坦丁使得基督教合法化并最终使其上升为罗马帝国国教,今天的基督教,弄不好恐怕只是一个地区性信仰,甚至可能已被历史的尘埃湮没掉。于是人们自然会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君士坦丁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基督教会的解释版本是: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娜虔信基督教,他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但决定性的原因是: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亲自指挥了罗马密尔维桥战役,一场将决定他皇位命运的战役。战斗开始前,他抬头望天,在太阳的方向上空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上面一行希腊文字:“以十字架的名义,胜利!”于是,君士坦丁下令他的士兵们,全都以基督十字来装饰他们的盾牌,结果那场战役大获全胜。在凯旋返回罗马时,君士坦丁拒绝了已经为他准备好的胜利后祭祀罗马诸神的仪式,因为他已经信仰了基督。大多数历史学家们的解释版本是:君士坦丁当上皇帝的时候,罗马帝国从上到下,已是人心涣散分崩离析,国家失去了凝聚力,失去了方向感。套用今天的时髦名词,叫做严重的信仰危机。尽管君士坦丁可能受到了母亲海伦娜的影响,但他本人是个很有主见的皇帝,他的如此重大的改弦易辙的决策,其最根本的动机,首先必然是政治上的,必然关系到他的帝国的根本利益。说到他的母亲,公元328年,在巴勒斯坦两年旅行之后,已经是80岁的海伦娜返回了罗马,她必然向君士坦丁讲述了她两年中亲眼见到的,新兴的基督教在民众中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而君士坦丁可能从中看到的,则是用基督教重新凝聚整个罗马帝国的前景。即便其中有些许信仰的因素,他的决策无疑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目地。

以上是有关三大宗教的区别,这次去以色列和约旦大部分都是宗教圣地或者古迹,比如我们去的拿凯勒的天使报喜堂是圣母玛丽亚的故乡,而耶路撒冷旧城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圣地。犹太教的圣殿哭墙便在此处,圣经曾多次述及此城是上帝祝福的城市;作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升天之地,耶路撒冷也是回教三大圣地之一,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回教寺——金顶回教寺所在地;对于基督教(天主教)来说,这里是耶稣传福音、背十字架受钉以及复活的圣地。这里保存着完善的历史古迹,吸引着世界千万信徒来此朝拜敬仰。

这次行程,无论是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还是基督教徒,都是待人那么和善,让我明白其实这个世界无论信教与否,有没神论者都一样,本质都是一样的,希望世界和平。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渊源和冲突

大家都知道,目前世界上传播最快、分布最广、信徒最多的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州等西方国家,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中亚、北非等阿拉伯国家。它们分别拥有教徒3亿、21亿、16亿人口。现在暂且将佛教放

在一边不谈,只谈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教不但分别代表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冤家,也是它们共同的起源——犹太教。

一、三教的渊源

事实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自古老的犹太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天启宗教或亚伯拉罕诸教,三者关系非常密切。按照亚伯拉罕诸教的教义,所有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无论民族种族,都将发祥于中东的闪米特人(包括希伯来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亚述人)亚伯拉罕认作祖先,都信仰其经典是神的话语,是唯一真神与人类订立的契约。唯一真神创造了世界和人类。

三教共同信仰犹太教的唯一真神,发源于中东沙漠地区,以希伯来圣经为根基,以耶路撒冷为圣地。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一个主宰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只是各自对认识造物主的属性本质上有所分歧。

三教的经籍又有许多共同的联系。如基督教的《旧约全书》就是犹太教的经书《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三教的神话人物也有很多相同(如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为易卜拉欣;上帝耶和华,伊斯兰教称为真主安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其根基是犹太教的经典《塔纳赫》。

二、三教的矛盾

犹太教认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错误的,只信奉《希伯来圣经》即《旧约全书》,认为《新约全书》和《古兰经》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杜撰的欺骗信徒的伪作。不承认耶稣就是犹太教等待的弥赛亚(救世主)。并继续等待弥赛亚的来临。犹太教徒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除了犹太人,其它人是无法得到拯救的。 基督教认为犹太教是正确的启示,但是不完善的。同时认为伊斯兰教是错误的狗尾续貂。认为耶稣即是耶和华的化身又是耶和华的独生子,具有人性和神性,就是犹太教等待的弥赛亚(救世主)。认为犹太人违背了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派他的儿子耶稣作为弥赛亚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不仅和以色列人而和全体人类订立“新约”。

伊斯兰教认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只是部分启示,原经典都被人们篡改和歪曲过。认为基督教把耶稣神化,导致犹太教无法接受。不承认耶稣是神子,只承认他是第24个先知,也不承认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认为真主派遣了第25个也是最后一个先知穆罕默德,并把最后一部最完善的天经《古兰经》降示于他,删除前人经典中那些人为的和被篡改的东西。

三教在耶路撒冷都有圣迹,都称是自己的圣城。对于基督教来说,耶路撒冷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对于犹太教来说,耶路撒冷圣殿山上有第一座圣殿遗址(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王国摧毁)和第二座圣殿遗址(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焚毁),只余西墙部分(即哭墙);对于伊斯兰教来说,638年阿拉伯帝国在圣殿遗址上兴建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以纪念621年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西墙被纳为阿克萨清真寺围墙。1948年以色列当局占领耶路撒冷后,不断拆毁阿克萨清真寺周围的大部分建筑,引发了巴勒斯坦人民多次起义。由于巴以双方都称这里是各自的圣地,很多古迹犬牙交错,难分彼此,说不清,理还乱,所以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事端。【三大宗教】

三、三教的冲突

众所周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不但在宗教信念、民族文化上有不可调和的冲突,而且在政治文明、地域利益上也有不共戴天的怨恨。历史上几千年来,相互之间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严厉镇压、不屈反抗,攻占家园、屠杀教徒,摧毁文明、再铸辉煌,此起彼伏、绵绵不绝。十字军东征西亚中东,阿拉伯铁骑横扫欧亚,纳粹大屠杀,五次中东战争,阿以冲突,巴以争端,9·11事件,国际恐怖组织,无一不以宗教信仰为导火索。

三教之间的矛盾,又构成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国家的同情和支持下,饱受屈辱的犹太教徒回到祖居之地重新建立了以色列国,认为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地区是上帝给予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而原有巴勒斯坦人被迫背井离乡,由此重新引发了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国家和以色列的长期暴力冲突。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文明的冲突,最后演化成整个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的对抗。两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北非、中东的动乱(突尼斯、埃及、阿尔及利亚、也门、利比亚、叙利亚),无一不渗透着西方世界对于阿拉伯世界的干涉。

四、宗教支撑的帝国

世界历史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所武装的教徒,先后建立过不少称霸世界的强大帝国。其中,信仰基督教的帝国有罗马帝国(前27年—476年)、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查理曼帝国(768年—843年)、神圣罗马帝国(962年—1806年)、俄罗斯帝国(1721年—1917年)、法兰西帝国(1605年—1940年)、大英帝国(1607年—1947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1933年—1945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帝国有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奥斯曼帝国(1299—1922年)。

现在的世界老大美利坚合众国(1776年—现在),从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因素来看,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它的主体公民依

三大宗教 第七篇_2014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学反思

反思一: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学反思

今天我所讲授的是“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有许多感触。“语言”这一板块涉及了语言的种类和分布状况。当学生自读完课本后,我 进行了简单的提问并抽学生上台填写设计好的表格。令我惊讶的是原本一个表现不好的学生,居然能够流利地背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问及其他学生,绝大多数 人都能够说出来。预设的困难消除了,没有花费力气。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一点,学生在的理解很好,并且 还能够举出一些例子。在“活动”这个板块活动时,学生的反映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看了地图后仍然不能说出所以然。少数人说出“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两个是除 中国以外使用汉语的国家。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的限制,导致了这个问题的难以解决。我抓住这个时机,向学生讲解了有关的故事,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从 语言板块到宗教板块,我采用了这样的过渡:尽管世界上有2000多种语言,但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三大教,这就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我还没有讲 完,学生就已经接下去了。显然,这样的过渡是贴切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授课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 然后分别抽学生上台填写“世界三大宗教分布”表格,大多数能填写正确,但由于地图太小,加上一些学生对世界地图不够熟悉,所以填写的答案不确切,教师进行 了分析和订正。然后阐述各大宗教的文化特色、分布地区、建筑风格等,把书面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知识的记忆。

本节课 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进行启发式、探讨式交流式的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预计的教学效果,采用表格填空的板书形式,简单明了,师生合作、共同找出 了世界六种语言和世界最有影响的三大宗教的分布情况,使学生对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情况、语言特点、宗教特色有初步的认识。世界六种语言 和世界最有影响的三大宗教的分布情况。

反思二: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学反思

在新课的引入中,我运用《我和你》导入,创设了课堂情境,提起了学习世界语言的兴趣;在转入世界三大宗教的学习过程中,我用同学们熟悉的《西游记》的图片和歌曲,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营造有宗教特色的氛围,以诱发学生的求知心理,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起学生对地理问题的

三大宗教

http://m.gbppp.com/hd/412364/

推荐访问: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